⑴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1.從具體到抽象認識來培養數學思維。在學習數學基礎知識時,應重視概念定理的學習,由於此方面的知識比較抽象,小學生不易理解,學習起來也較吃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具體實物著手,再逐步脫離具體實物,轉入抽象定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以便更好地運用相關定理。
2.在教學關鍵點上培養數學思維。在學習新知識或復習時,都應結合具體的內容來教學。對每節的知識點,教師設置相關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間接引導學生對每節的知識進行回憶、分析、理解、推論,以做出正確的回答。最後,還要對每章的內容做總結。這種落實到教學關鍵點上的特殊的思維培養方法是值得研究的。
3.聯系生活實際培養數學思維。理論來源於生活實際,教師應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多講些生活與數學聯系緊密的例子,讓數學理論知識從課本走進生活,使得理論知識更具體生動。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理論知識,解決生活中相關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學習中增強,從而實現教學的根本目標。
⑵ 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如何培養
孩子對數學的學習並不是為了擁有多少數學知識,而是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讓孩子可以發散思維,提高數學素養,用數學思維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從以下點入手:
1、從實際需求出發
2、從問題的突破口出發
3、從實際的案例出發
4、結合邏輯思維來做訓練。
5、鼓勵孩子多提問
⑶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
數學知識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工具。我們在運用數學知識的同時,離不開我們的思維能力。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規律的一種間接的、概括的反映過程。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實施素質教育開發學生智能,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措施。那麼,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有什麼特點呢?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呢?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體會和做法。
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四個特點
小學生直觀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小學生總是對自己見到、摸到、嗅到、聽到的事物感興趣,能夠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一年級的學生計算5+2等於幾時,有一部分學生不能馬上回答出來,但如果你叫他數小棒,這時,你再問他等於多少,他馬上就會回答出來。其實,小孩並不是不知道5+2等於幾,而是因為他們的年齡還小,對事物的認識和思維過程總是與具體的事物聯系在一起的。
小學生抽象概括能力較弱。小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較弱,他們對抽象概念的理解總是藉助於對直觀事物的了解。例如,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我讓學生分組用紙折出或者用小剪刀裁剪出所學圖形,再來總結三角形圖形的特點,這樣學生就容易說出三角形的特徵。
小學生有效思維的時間較短。由於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那麼學生有效思維的時間就較短。如果我們教師一節課大部分時間都在進行新授內容的學習,而不變換花樣,課堂教學效果肯定不會太好。
小學生思維的內容淺顯,缺乏靈活性。例如:「有10個★,先剪掉2個★,再剪掉3個★,還剩幾個★?」教學時,大多數學生都正向思維,先求剪掉2個★後還剩下多少個★,再減去3個★,求出現在五角星的個數。要求現在還剩幾個五角星,可以先算剪掉的★有多少個,再用總數減去剪掉的5個★,得出現在的五角星的個數。這一變化,學生學習起來就困難多了,這與學生年齡尚小的思維特點是分不開的。
培養小學生思維能力的幾項舉措
在觀察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小學生的思維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而低年級兒童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新鮮、形象生動的事物非常敏感,有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喜歡在歡樂中學習和生活,從而忽略了隱蔽的、本質的東西。因此,在教學中採用多種新穎、直觀的教學方法,運用色彩鮮艷的圖片,生動形象的教具,數學游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興趣,引導兒童從大量的感性認識中經過自己的直覺思維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達到發展兒童思維能力的目的。
例如:《數一數》這一課時,我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易沖動的年齡特點,先讓學生尋找自己身上的數,學生爭先恐後,興奮地回答:「我有1個腦袋,1張嘴,2隻手,10個手指……」立刻激活了課堂氣氛,學生激起了學習的慾望,思維活躍起來了,大家帶著求知的心理走進新課。接著我讓學生觀察他們新的學習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里的數,學生好奇地尋找:「教室里有1張講台桌,2 扇門,4個大窗戶,8盞燈……」最後我又帶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學生興趣盎然。使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知道數學是有用的知識,對數學產生了親切感。整節課學習中學生都呈現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
另外,現代化的教學技術使靜態變成了動態,以感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從小養成自己動腦、獨立思考的好習慣。例如,在教學加減法混合計算4-2+3=?時,我在多媒體教室里運用電腦技術,展示了一個畫面:一個池塘里有4隻天鵝,先遊走了2隻,又游來了3隻,提問:現在池塘里有多少只天鵝哪?讓學生認真的觀察,生動的畫面吸引了學生,喚起了他們的求知慾望,激發了思維,使學生很快的掌握了加減混合計算的方法。
在操作中發展兒童的思維能力。低年級學生年紀小的特點,學生動手操作是他們展開思維、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學生動手操作學具,讓他們實際數一數、畫與畫、擺一擺、折一折、拼一拼,符合兒童生性好動、好奇的生理特徵,有利於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促進教學內容的深化,使學生的理解進一步深入,提高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例如:講除法的初步認識「平均分」這節課時,學生對「平均分」這一概念不理解,我在教學中就利用直觀的教具來幫助學生突破這一難點。我先拿來20小棒,按照7、6、4、3的順序分給4個人,然後我問「同學們分得同樣多嗎?」學生回答「不是」。後來,我一個一個的分,正好每人都分得5根。學生大聲說「每個人分得的小棒同樣多,這就是平均分。」在這里學生對「平均分」這一抽象的概念的理解正是藉助直觀的實物來實現的,否則,學生在「平均分」這一概念的理解上不但會不理解,而且還會耗費不少寶貴的時間。
在語言表達中發展兒童思維能力。由於小學低年級學生剛入學不久,所學知識很少,語言區域狹窄更缺乏數學語言,時常不能用准確的數學語言表達清楚一件事情,這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數學教學實踐表明: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能有力地促進思維的發展。因此,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加強學生的語言訓練特別重要,教師要從認數、數數開始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進行看圖說意,讀句說意,多向說意,說算式,說操作過程,說算理等多種形式的說意訓練,使他們把表象的材料,用准確的語言敘述出來,形成思維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持之以恆,循序漸進。
用詞准確。首先要正確使用單位名稱,如一棵樹、一朵花、一個人、一架飛機等。其次是准確運用數學術語。結合操作,演示觀察圖形,教學生說一句完整的、准確的數學語言,如帶有方位名詞的句子及誰比誰多、誰比誰少的句子等。最後結合數的認識和計算的教學,指導學生說幾句連貫的數學語言,如敘述計算的說理過程等。
說完整句子,表達完整意思的口頭訓練。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做一般應用題時,可先讓學生審題,指出它的已知條件和所求,並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有理有據地確定解題思路,然後引導學生用清楚、准確和有條理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
口述數量關系,運算過程,解題思路和訓練。例如,在教學一位數的減法時,要結合教具,要求學生看清楚教具的擺放過程說出題意:老師走左手裡有8根小棒,拿走3根小棒,剩下5根小棒,即8-3=5。經常對學生進行看圖說話的訓練,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為以後進一步學習簡單應用題打下了基礎。我們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要貫穿教學的全過程,培養學生把看與說、做與說、想與說、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感受到的情景中接受語言訓練,由形象到抽象,疏通了學生思維與語言上的障礙,使新知識更清晰,更明確,同是也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總之,數學教學與思維密切相關,數學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在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努力中,不僅要考慮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要深入數學活動和數學思維的特點,尋求數學活動的規律,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課堂學習中得到充分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⑷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一、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實踐證明,看的思維效率最低、寫的思維效率較高、說的思維效率最高,有許多思維的飛躍和問題的突破正是在說的過程中實現的。思維和語言是密切聯系著的,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語言的「內核」,思維決定著語言的表達,反過來語言又促進思維的發展,使思維更富有條理,兩者相互依存。人們正是藉助語言思考問題,表達思想的。在數學課堂教學 中,語言是師生、生生間情感交流、數學思維的工具。小學 生數學思維的形成與發展是藉助語言來實現的,發展學生的思維,必須相應地發展學生的語言。
二、合理運用教具,發展學生數學思維
在小學階段主要是抽象邏輯思維,而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性為主。數學學科特點與兒童思維水平之間有一定的距離,縮短兩者之間距離所採用的手段主要靠直觀教學,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及認識規律,教具對發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學生可將原有的智力活動方式外化為動手操作的程序,然後又通過這一外部程序「內化」為小學生的智力活動方式。但是只有適度使用教具,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否則,始終依賴教具,思維的水平難以提高。
三、巧妙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維
問題是放飛思維和想像的鑰匙,問題的出現能使學生產生一種需要,產生一種對解決問題的渴求,這是一種學習創新的因素,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思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例如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時,可以先讓學生回憶學過的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然後展示梯形模型,再提問學生:「你們能用學過的知識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這個問題引起了學生們的求知慾。他們聽到問題後,就自己動手操作,有的畫一畫,有的剪一剪,拼一拼,合作交流,最後大部分同學都能自己推導出計算公式,成績差的同學也在其他同學的操作、演說中學 到了知識。小學生的思維打開了,數學學習興趣濃了,自主探索的願望有了,就會自覺地去學習,從而能夠在知識形成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
四、加強思維方法指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思維的創造性是智力活動的創造水平。教學中要提倡求異思維,鼓勵小學生探究求新,激發他們在頭腦中對已有的知識進行「再加工」,以「調整、改組和充實」,創造性地尋找獨特簡捷的解法,從而提出各種「別出心裁」的方法,這些都能促進學生思維創造性的形成。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教給學生邏輯思維的方法,既要指導學生逐步掌握運用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等常規思維方法解決數學問題,又要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等,激發學生尋求新方法的積極情緒,使學生能較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式並進一步培養學生靈活辨證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建構穩固且易於遷移的知識結構,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從個體發展上看,人的思維從低到高大致可分為直覺動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3個階段。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教師可通過多種形式的思維訓練,促進學生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是人類高級的思維活動,是指人們對事物間的聯系進行前所未有的思考並產生創見的思維,它是一種突破常規而又合乎邏輯的全新的思維形式,是創造能力的核心。集中體現在善於獨立的思考、思維不囿於常規、勇於創新,具有主動、求異、發散、獨創等特點。
⑸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答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能力,最好讓他喜歡上數學,並願意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可以結合生活中的一切問題,來培養他的邏輯思維能力。
⑹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真實的,有趣的數學故事
具體到3-6歲孩子的數學啟蒙操作層面,首先是我們選取了20個主題,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貼近兒童日常生活的,比如食物運動汽車等;另一類是兒童感興趣的好奇的神秘的,比如恐龍宇宙科學等。然後每個主題下創作了不同的數學故事,通過故事來了解真實的世界,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這些故事不僅僅包含數學知識,還包含了通識教育知識,比如在《可以吃的地球》這個故事中,通過製作蛋糕來了解地球的結構組成,將球體結構和地球的知識融合在了一起。在《世界上有多少只虎鯨》中,將神秘的虎鯨與對數量的認知結合在一起。所有的數學故事都來自於真實的世界,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數學。
進階的,開放式問題
而且在每個故事後面設計了六個開放式問題,分成三個難度等級,分別對應不同的年齡段,保證3-6歲的孩子都能參與進來。其中三個問題屬於數學層面,包含了數量、計算、幾何、推理方面的核心概念;三個問題屬於語言層面,從獲取信息,解釋概念,給出觀點三個層次鍛煉批判性思維,語言類的問題也是與數學相關的,兩者相輔相成,比如有個問題是:「內部「這個詞是什麼意思,任何物體都有內部嗎,為什麼。
系統的,游戲化課程
但光有骨架還不行,還要有相應的基礎知識和能力。所以我們接下來還會設計相應的課程,每個數學知識點是一課,對應於故事問題背後的核心概念。力求簡單有效,內容包括游戲素材,游戲玩法,精選習題,生活擴展。哪個問題沒有思路了,不會了,可以快速找到對應的這節課程,然後通過游戲的方式學習,爭取下次再遇到同類問題時能夠舉一反三。
⑺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
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學習小學數學都有很大的難度,其實小學數學屬於基礎類的知識比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小學,是一個需要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學數學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的技巧就是多做練習題,掌握基本知識.另外就是心態,不能見考試就膽怯,調整心態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這些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進入到數學的海洋中去.
⑻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習慣
一、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據調查研究,良好的思維習慣一般包括四大塊: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和獨創性,當然,這些良好的思維習慣養成要經過反復的練習而形成,它們是條件反射的長期積累,是反復強化的產物,因此,家長在平時引導孩子學習時,要注重培養孩子這四方面的能力。
家長們也許會問了,怎樣培養孩子們良好的思維習慣呢?首先,要引導孩子在做題時養成全神貫注、心無旁騖的專注力,不難發現,孩子們回家做作業時總不能專注於眼下的作業,更多的可能是一邊做作業,一邊看手機或聽歌,這樣對於思考數學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家長要及時制止孩子這樣的做法。當然,在孩子全身心投入學習以後,家長一定不能去中斷他的投入思考狀態。
二、學會質疑,勇於提問
問題是所有答案的來源,在每一次考試試卷發放下來之後,家長除開根據情況分析和激勵孩子之外,更別忘了讓孩子自己去分析自己的錯題,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逐步引導孩子分析錯題,歸納總結出一些解題技巧,這還不算,我們都知道,一道題目不止一種解題方法,
要想讓孩子學會提問,父母首先要做到善於向孩子提問,經常和孩子談論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從而引導孩子學會思考和提問。在提問孩子的過程中,內容要符合孩子的年齡和知識范圍,不能提得過難或過易,不然會挫傷孩子思考的積極性。孩子經常處於提問和思考的環境之中,自然會慢慢學會提出自己的疑問,進而養成質疑的習慣。
父母要掌握和孩子說話的技巧,啟發、引導孩子的好奇心,比如不馬上為孩子提供答案,而是進一步提出疑問和懸念等方式,激起孩子更強的求知慾。
孩子對事物提出自己的質疑時,父母要給予適當的賞識,讓孩子更加大膽地去質疑。父母千萬不要否定孩子的意見,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從他們的年齡特點和思考方式出發,積極肯定他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