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教育孩子做數學題目
?想了解更多的資訊嗎?一起來看看,以下是我分蔽滾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做數學題目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做數學題目的方法
1、熟悉習題中所涉及的內容
解題、做練習只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環節,而不是學習的全部,你不能為解題而解題。解題時,我們的概念越清晰,對公式、定理和規則越熟悉,解題速度就越快。
因此,我們在解題之前,應通過閱讀教科書和做簡單的練習,先熟悉、記憶和辨別這些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其涵義的本質,接著馬上就做後面所配的練習。
2、熟悉基本的解題步驟和解題方法
解題的過程,是一個思維的過程。對一些基本的、常見的問題,前人已經總結出了一些基本的解題思路和常用的解題程式,我們一般只要順著這些解題的思路,遵循這些解題的步驟,往往很容易找到習題的答案。否則,走了彎路就多花了時間。
3、認真做好歸納總結
在解過一定數量的習題之後,對所涉及到的知識、解題方法進行歸納總結,以便使解題思路更為清晰,就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對於類似的習題一目瞭然,可以節約大量的解題時間。
4、仔細、認真地審題
對於一道具體的習題,解題時最重要的環節是審題。審題的第一步是讀題,這是獲取資訊量和思考的過程睜盯。讀題要慢,一邊讀,一邊想,應特別注意每一句話的內在涵義,並從中找出隱含條件。讀題一旦結束,哪些是已知條件?求解的結論是什麼?還缺少哪些條件,可否從已知條件中推出?在你的腦海里,這些資訊就應該已經結成了一張網,並有了初步的思路和解題方案,然後就是根據自己的思路,演算一遍,加以驗證。
有些學生沒有養成讀題、思考的習慣,心裡著急,匆匆一看,就開始解題,結果常常是漏掉了一些資訊,花了很長時間解不出來,還找不到原因,想快卻慢了。很多時候學生問問題的時候,老師和他一起讀題,讀到一半時,他說:「老師,我會了。」所以,在實際解題時,應特別注意,審題要認真、仔細。
5、學會畫圖
畫圖是一個翻譯過程。讀題時,若能根據題意,將對數學語言的理解,畫成分析圖,就使題目變得形象、直觀。這樣就把抽象的思維變得形象,題目一目瞭然。尤其是幾何題,若不會畫圖,簡直是無從下手。畫圖時應注意盡量畫的准確,准確的畫圖,有時候能讓你一眼就看到答案,再進一步演算就可以證實了;反之,如果作圖不準確,就可能被帶入「歧途」。
總之,學習是一個不斷深化的認識過程,解題只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你對學習的內容越熟悉,對基本解題思路和方法越熟悉,背熟的數字、公式越多,並能把區域性與整體有機地結合為一體,形成了跳躍性思維,就可以大大加快解題速度。
教育孩子做數學題目的建議
第一,對於小學數學的學習,家長首先應強調它訓練思維的功能,其次才是講數學的實用性。
凡事需要追根溯源,從探尋數學的源頭開始,就會讓孩子覺得數學其實是一門十分有趣的學科。
很多家長認為提高孩子數學成績的最好途徑就是讓他們多做題, 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做題是為了訓練思維,要掌握適當的量。大多數數學偏弱的孩子都有過題海戰術的痛苦經歷,如果只是機械地做題,孩子就會產生厭惡情緒,自然學不好數學。
第二,家長要對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材有所了解,現試從下述幾個方面作些介紹:
1.一年級數學第一學期的內容及要求:
11到10各數的認識、寫法和加減法。包括:實物圖,數10 以內的數,1到5各數的認識和寫法,5以內的加法和減法,0的認識和寫法,加0、減0和得數是0的減法,6到10各數的認識和寫法,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連加、連減題。
211到20各數的讀法和寫法。包括:數11到20各數,十和幾組成十幾,11到20各數的讀法和寫法,鍾面的認識會看整點鍾。
3 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減法。包括:20以內的進位加法,加法和減法的簡單應用題。
4 認識圖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初步認識。
2.第二學期的內容及要求:
1 20以內的退位減法。
2 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包括:數100以內的數,認識個位、十位,100以內悉並和數的讀法和寫法,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元、角、分的認識和簡單的計算。
3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包括: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整十數不進位,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不退位,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兩位數加兩位數,兩位數減兩位數。
4認識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初步認識。
第三,家長從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數學學習能力。
這里不僅僅是指生活中數學的運用,而是要超越數學本身,讓孩子多讀課外書,不拘泥於某個學科,應廣泛涉獵,尤其是科普書、名人傳記等等,要讓孩子從書中體會知識的無窮魅力,不斷尋找學習的精神動力。
第四,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的「數感」。
有的孩子在上到小學一年級後,還會把加法運算當做減法來做,多數有兩種可能:一是孩子比較粗心大意,還有可能是孩子尚未理解加、減的意義,混淆概念造成失誤。家長不要因此過多責罵孩子,最好藉助身邊的實物給孩子講解加、減各代表什麼。
一般小學一年級學生通過一學期學習訓練後,20以內的加減運算不必再靠手指,可憑心算得出答案。但不排除有5%~10%的孩子,由於數感較差,又缺少獨立思考的習慣,導致心算能力難過關。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能失去信心,首先要跟孩子的數學老師溝通,希望老師在校期間能給予適當訓練,並及時鼓勵。同時,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數感。比如:帶孩子買東西,讓孩子幫忙算算該付多少錢,該找多少錢,讓其感受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以及對生活的影響。
第五、抽象的題目可用特殊例子來找規律
小學數學相對來說難度不是很高,很多家長都會親自指導孩子學數學。但不少家長也感慨不好教。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難教,是因為他們總是以成人的思維去指導孩子。」張翼文說。
舉道例題:已知被除數+商×除數=72,求被除數?
家長一般會用推理的方式指導:因為被除數=商×除數,所以原式子=被除數+被除數=72,得出被除數=36。
顯然,這樣的推導方式在成人看來很容易理解,但對低年級的孩子們來說很抽象。所以建議,家長教這類題目,要「退」到孩子比較好理解的思路,即從具體例子著手,讓孩子們從中發現規律。
「因為12÷3=4,所以12+3×4=24;因為18÷2=9,所以18+2×9=36……」幾個例子下來,孩子就會發現規律,原來「被除數+商×除數=和」,現在回過頭再去解剛才那道例題就迎刃而解了。
第六、應用題「去情境化」可以從實物入手
在小學三年級,涉及「消元法」的應用題是一個重難點。很多家長抱怨說,孩子知道如何消元,但一旦把問題放到生活的情境里,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如果孩子去情境化的能力比較弱,那不妨從實物開始著手。」
不要怕麻煩,也許通過實物的例子來循循善誘地指導孩子做題很花時間,但是這樣孩子理解起來更容易,以後遇到這類應用題就不怕了。
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做數學題習慣
養成良好的課堂、課後學習習慣。
教師應要求學生認真聽課,積極思考,獨立完成作業,養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
學會正確的做題方法。
孩子做數學題的時候,要養成看到題目,首先審題的習慣,這樣計算起來方法會更正確、更合理,計算速度會不斷提高。
學會認真書寫。
學生計算出現差錯,錯寫、漏寫數字和運運算元號是常有的事,因此指導好學生認真書寫也十分重要。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運算的思路和計算步驟。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靠一朝一夕,也不能時緊時松,只有堅持不懈,一抓到底方能有成效。另外,老師也應以身作則,板書時,批改作業時,都要作出表率。
2. 如何教一年級的孩子讀數學題目
1.一數一符號的讀的習慣。一年級學生識字量少,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獨立讀文字有些困難,這就需要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讀題方法的指導,對讀題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確的規定。如果有圖的話,還要觀察圖,把圖和文字結合起來讀。在教學中由我示範讀或是把題目抄寫在黑板上,在教師的帶領下一數一符號地讀題。如:教學開始剛接觸加減法時,要求學生必須用手指著每一個數,每一個符號地讀,做到動手、動口、動眼。把書面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眼、耳、口、心並用,運用多種感官參與。
2.一字一句的讀的習慣。為了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讀題習慣,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用手指讀,字字出聲,一字一句的讀」。同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想想這道題目的要求有哪些,讓我們做幾件事?是哪幾件?然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最後按照題目的要求一件一件的完成。如:小明一共有16本書,我借走了9本,小明還剩多少本?在做這道題目之前,我先讓每個學生讀題。然後讓學生找出:題目中已知條件有哪些?問題是什麼?通過理解條件和問題存在的聯系,結合實際生活讓學生解答,培養了學生認真讀題的習慣。
3.抓「關鍵詞」讀的習慣。盡管有些題目文字極其簡單,但審題時卻不能有半點馬虎,為了讓學生能把認真讀題、仔細推敲的過程表現出來,強化學生認真審題的意識,我要求學生一邊讀題,一邊圈圈畫畫,把重要的字詞圈起來,提醒自己注意。如:「把下面的數字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先讓學生讀題,然後動手把關鍵的詞「從大到小」圈起來,這樣就能提醒學生注意是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培養了學生認真讀題的習慣。
3. 小學一年級數學題目該怎麼教
其實,你這種問題最好問身邊有經驗的數學老師。
數學題要分種類,如果是計算題,就要用實物(如:小棒等)給孩子講清楚數的增減。如果是圖形題,就要給孩子講清楚小動物是來還是去,是增加還是減少。如果是應用題就要給孩子講清楚已知量和未知量,確定計算方法,再進行計算。而且多練,多表揚孩子會更熟悉,更有學習興趣。
4. 小學數學一年級應用題如何教學
一年級學生年紀還小,也沒脫去貪玩的天性,喊禪那麼對於小學數學教師來說,要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呢?我整理了 一年級數學 應用題 教學 方法 ,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數學一年級應用題教學方法一:聯系生活實際,合理運用“+、-”符號
現在的小學生,經歷了幼兒園生活,已有一定的數學活動 經驗 ,對於“+、-”符號都有或清晰或模糊的意識,為使他們能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正確運用“+、-”符號睜型,有意識地建立符號意識,我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數學第一冊第三單元時,便開始灌輸加法與減法的概念,讓學生明確知道加法就是把數字合起來,而減法則是除掉了一部分,讓學生清楚什麼時候用“+”號,什麼時候用“-”號。在理解加法與減法的意義的基礎上,再聯系生活實際,舉一些常聞樂見的簡單實例,例如“樹上有3隻小鳥,又飛來2隻,現在樹上有幾只小鳥?”、“池塘里有6條魚,遊走了3條,池塘里還剩幾鄭早塵條魚?”在這些容易理解、帶有趣味性且數字較小的實例中,學生接受起來輕松又愉快,同時體會出在何時具體情況下用加法或減法,合理運用“+、-”符號。我個人的經驗是在每節課的開始3-5分鍾都是舉一些以上類似的實例,長期積累,真正讓學生能靈活地由生活體驗聯繫到加減法,從加減法反饋出生活體驗。
小學數學一年級應用題教學方法二:比較兩數大小,科學運用“+、-”符號
在理解加法與減法的意義,並學習“>、<、=”之後,我又通過比較兩數大小,大或小多少,讓學生科學運用“+、-”符號。如:一行蘋果8個,一行草莓5個,問:誰多?多多少?在這里,要讓學生認識到在問題裡面出現比較多少時,一定要用減法,在這一類的應用題教學時,我採用一段 順口溜 ,“問題里,比多少,用減法,多減少”,在學生熟背順口溜的基礎上,我所教過的學生在後來碰到性質相同的較復雜一些的應用題,如:奶奶養了25隻母雞,12隻公雞,公雞比母雞少多少只?“學生們便能准確地列出算式。在這類的應用題教學時,一定要強調是在問題里提出比多少,而如果是條件里出現的比多少的話,則就是不同的情況了,必須要讓學生分清這兩者之間的區別,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只有在深入理解並准確解決在問題里求比多少的情況之後,才能駕輕就熟地解決條件里出現比多少的應用題,學生的思維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小學數學一年級應用題教學方法三:提出數學問題,深化運用“+、-”符號
義務 教育 小學數學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學習習慣並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只要求學生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教師在學生透徹理解加法與減法的意義,並能准確地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題後,要引導學生根據相應的條件來提問題,在這里,剛開始可以天馬行空一些,讓學生自由發揮,但在熟練之後,老師可以考慮設關卡了,明確要求學生提關於加法的問題或關於減法的問題。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第二冊21頁第4題時,題目里有三個條件:橘子30個、蘋果50個、梨40個,要求學生提出數學問題,我便採用了這種辦法。明確要求學生先提關於加法的問題,再提出關於減法的問題,在這里要區分“和”與“比”的准確運用,由於一年級的學生語言組織能力較差,容易混淆個別關鍵的字詞,常常會出現“某某比某某一共有多少?”之類的常規錯誤,在這里,老師一定要耐心講解,不能操之過急,讓學生透徹理解“和”與“一共”關聯,而“比”與“多或少多少”關聯。在此基礎上,學生便能運用准確的語言提問,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以後碰到相應的應用題也能很快列式解答。
小學數學一年級應用題教學方法四:培養審題能力,熟練運用“+、-”符號
一年級的學生耐心差,容易忽略關鍵性的條件,經常出現看一部分條件便急於下筆列出算式的不良情況。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訓練學生審題。訓練學生審題的第一步,從培養學生良好的讀題習慣做起,速度由慢而快,先可考慮老師帶著學生讀題,然後慢慢放手,讓學生自主讀題,遇到不認識或者不理解的字詞時老師適當提示。在讀題過程中,讓學生把題中的條件和問題分別用“”與“”劃出來,然後根據要求列出算式,進行正確解答。在教學中,還要讓學生認識隱蔽的條件或者多餘的條件,培養學生遇到問題時能抓住最本質的數量關系進行分析、計算的能力。例如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第二冊50頁第4題:“爺爺有50元錢,他買了1副9元的眼鏡和1個25元的杯子,用去多少元?”在學生讀題後,老師要提醒學生注意,這道題里的50元與問題沒有關系,屬於多餘的條件,解題時不用考慮,這樣學生便知道用去多少只與9元的眼鏡和25元的杯子有關。再如:“馬路兩邊都種了25棵樹,馬路上一共種了多少棵樹?”學生讀題後,老師要引導學生思考,找出隱蔽條件:兩邊都種了25棵樹,從而明確這道題的意思就是求2個25棵是多少。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講到:“人人都要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在對待學生學習方面的要求便是從此點做起的。我班有兩名思維比較慢的學生,我降低了對他們的要求,總是採用鼓勵式的教學態度,從不批評他們,總是盡可能找到他們身上微弱的閃光點來進行放大,因為孩子都有積極向上的心態,而且有一顆敏感的心靈,老師的態度決定著他們對待學習的興趣,如若總是批評,他便會在小小的年齡對自己失去信心。我覺得我所採用的鼓勵式教學方法對這兩名學生的教育是成功的,經過將近一年時間的數學學習,他們的成績並不比其他的學生差多少,亦訓練了相應的思維能力,在遇到他們難接受的問題時,我總是利用課余時間找他們多練習幾遍,所謂熟能生巧,他們的成績一直能跟上大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