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孩算術怎麼教都不會
小孩算術怎麼教都不會
小孩算術怎麼教都不會,讓很多家長苦惱。小孩的理解能力有限,你太抽象化教她,她就聽不懂。教小孩算術可以早吃飯時讓她數筷子多少根,還可以拿一盒數字餅,一邊玩,一邊教。我為大家帶來了教算術的好方法,一起看看。
1、孩子吃飯前讓孩子幫你拿筷子,而且要數數需要多少根,吃饅頭之前,先要孩子數好幾個人要幾個饅頭或者幾碗米飯才能夠大家用的,為了孩子不能怕麻煩,想要孩子知道什麼數字。你的飯桌就要按照這樣的數字進行一些改變,也讓孩子從中感悟興趣。
2、上樓梯,走路,玩游戲,做什麼活動都離不開數字,你只需要針對孩子的悟性高低適當調整到州祥合適孩子的地步即可。
家長的的不耐煩和過度要求與批評,讓孩子更加感到自卑,更加感到沒有方兄跡凱法去認知,所以,要耐心一些,要懂得鼓勵與表揚的作用。還有,孩子會在某些程度犯些小錯,犯錯誤就要適度懲罰,這種時候,也要讓孩子用數字概括錯誤的嚴重性,小小錯誤做幾個俯卧撐,小錯誤再多幾個,稍微大點的還要多,如果數錯了,就要再多幾個等等,懲罰也要孩子學會用心感受。
怎樣讓孩子快速的學會算數
首先學加減法的基礎,必須學會1-100的數數,100-1的倒數,至少二十以內的點數取物。孩子不容易學會,家長可以用擺玩具來讓孩子體會,熟悉,等以後再次做題的時候,孩子就能清晰的說出了思路,用的就是湊十法。
小孩學算術怎麼教?家長們和一些新上任的老師們,可以採用實物的教育方式,在做事情前,讓孩子提前思考一下,這樣是有助於鍛煉孩子的思維敏捷度的。很多孩子可能越長大就會越調皮,這個時候就需要到我們的家長和老師細心地去感化他了。
方法一
1、首先要培養寶寶對於數字的興趣,不要急於求成,從十以內的加減法開始,比如5加4,教給孩子就是從五開始往後再數四個數,主要是教給孩子竅門。
2、以實物為基礎鍛煉孩子算術的能力,比如寶寶的'積木,幾種相同的積木加在一起是多少,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開發孩子的想像力,達到很好的算術效果。
3、孩子的觀察力沒有大人那麼好,不是一下就能很直觀的的出答案,為了便於觀察,父母可以給孩子准備算術用的小卡片,方便孩子更好的找到答案。
方法二
一、讓孩子記住「湊十法」的口訣
湊十法可能初聽會覺得很難,似乎難以上手,其實湊十法有專門的口訣,記住口訣再來做題目的話,就會極大地減少難度。
口訣: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
也就是9加1等於10,8加2等於10,以此類推!在一開始可能孩子很難記住,那麼這里就需要孩子刻意練習,就是在要做題目之前,父母引導孩子先把口訣背一遍,然後再去做題目。
二、把公式中,小一點的數拆分跟前面的數湊成10
在這里我們可以看一個例子,看一下具體是如何操作的。根據湊十法的口訣,我們可以得知9要1,也就是把4拆分成3和1,1和9湊成10。那一道題舉例,比如是7加4。在這個公式中,我們先把小一點的數4拆分成3和1,3可以和前面7湊成10。
三、用10加上拆分的第二個數
這一步就是把已經湊成的10,加上拆分的第二個數。還拿7加4這個題舉例,可以將3和7已經湊成羨喚10,然後把10和1相加,就能得出11了。用「湊十法」的演算法,對於孩子來講更加簡單,可以快速地計算出結果,幫助孩子更好地去做數學題目。
『貳』 輔導孩子數學題的時候,怎麼教都不會,該如何是好
從課本上找到類似的例題講給孩子聽,低年級的孩子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弱,盡量做到講題的時候要直觀,簡潔。不要在講解的過程問聽明白了嗎?改成為什麼要這么做,聽孩子講,如果他能說出來,說明真的明白了,如果說錯了,你也知道他為什麼出現問題。教孩子一點要耐心。如果你脾氣上來了,本來不會的時候孩子就會產生內疚心理,加上家長態度的變化,就會更恐懼,不自信。效果會更差。
『叄』 我是孩子的媽媽,今天教孩子(六歲)數學,急死我了,感覺她太笨了,教了好幾遍都不會,這么簡單的數學題
首先建議你先看點家庭教育的書。 其次,重在培養孩子的興趣。你這樣心急,也許好孩子也讓你給毀了。
『肆』 數學怎麼學都學不會是什麼原因
每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特有的語言,數學也是一樣的,但是很多同學怎麼學習數學也學不好,這是什麼原因呢?請看我為你 一一道來。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數學學不會的原因,希望可以幫到你!
數學學不會的原因
1、基礎不牢
其實呢,數學是一門如果基礎打不好,後面的內容絕對無法學好的科目,牢固的地基工程對數學來說比文科更加重要。
比如說,你問問高中生一個問題:12×5等於多少。人家肯定說,那簡單,當我傻么!
是的,他覺得很簡單,那他小學二年級時,小學三年級初學時也覺得很簡單嗎?為什麼中學時做小學的題目很簡單呢?因為高年級和初中時學習的很多內容里,不知不覺又把低年級的內容不斷學習了一遍又一遍。比如高中的學生解一元一次方程完全是小兒科,但初學者肯定不那麼覺得。
同樣多的學習時間,甚至更少的時間,上游生比下游生學得更多更快,其中一個重要的因是彼此的基礎不同。
所以,筆者想說,所有的題目都是對基礎概念的表達,綜合題只是包括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多些。只有扎實的理解基本概念和公式的來龍去脈和用法,才能做到無論題目以何種面目出現,我們都能對它的本來面目了如指掌,准確解答。
2、貪多不消化
很多同學一直誤認為,只要做海量題目,數學成績就會好。很多家長會買回很多習題集給孩子做。學校老師也發了大量的試卷讓孩子完成。但是很多人投入大量時間,卻總不見長進,甚至還一點點地退步,有時做的題越多,前面的東西就越容易忘記。為什麼會這樣呢?
1、分不清重要題目和不重要題目的區別。那些與重要概念直接相關的題目就是重要題目,那些與重要概念關系不大,需要特別的技巧才能解出來的題目就是不那麼重要的題目。因些,在每個單元中,那些應該做到融會貫通的題目才是重要目的,我們沒有花時間去把重要題目牢固掌握,卻在那些不重要題目之上面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所以才會覺得數學越來越難。
2、不了解自己的水平。連基礎都沒打好的人去做難題,無異於提著自己根本提不到的行李去爬山。如果以高於自己水平的題目為中心進行學習的話,由於不會做的比會做的多,數學學習就會成為一種負擔,一旦失去了興趣,要想找回來的就太難了。
3、未總結整理
很多同學發現做過的題目在考試出現時還是不會做,明明考試前都做過的題,怎麼也想不起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舉個例子說吧,如果大家去書店買書,書不是分門別類放好,而亂堆在一起的話,你能容易買到你所要的書嗎?恐怕找一會兒就放棄了吧。
數學也一樣,數學題類型很多,而我們記憶力是有限的,可我們在很長的時間內,一直在無規則、無方法地往自己腦海中塞入大量的數學題。一到考試的時候,要在腦子里再把某道題或某個知識點翻出來,無異大海撈針。
所以,一定要建立一個個知識抽屜,讓學習變得更加有序。
在筆者還只是一個學生的時候,就特別喜歡整理課堂筆記。每學完一個單元的時候,就把所有的課堂筆記翻出來,梳理成樹狀結構,整理到另外一本筆記本上。每次做完題目,腦海里能清晰的出現這道題運用到的知識點和公式。當然,還有就是:做完一道題目,就在題目旁邊及時簡單整理出題目的思路,並且把自己思考卡殼的地方用紅筆圈起來,努力建立起知識條件反射。
4、毫無計劃
數學學習要系統地進行才會有效果,如果不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制定合適的學習計劃,即使投入大量的學習時間,換來的也是微不足道的學習效果。
制定的學習計劃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以我目前的水平,該從哪兒開始學起。
2、應該集中學習些什麼?
3、學完這個後該學習什麼。
4、要學多少才行。
5、怎樣檢驗自己的學習是否對路。
學生的學習水平可分成五個階段,每個學習階段對應的方法都應該不同。
5、缺乏准確快速的解題能力
有很多學生不是不會,考試中為何成績總上不去,很大部分的原因就是解題速度太慢,無法在規定時間全部解答完畢。有些學生明明會做的題卻做錯了,嚴重影響考試成績,讓人懊悔不已。還有一些同學一拿到綜合性大些的問題就象狗咬烏龜,無處下口,這些都必須在平時進行有效而科學的訓練。
學好數學的注意事項
(1)對概念和公式要能融會貫通。這類問題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概念的特殊情況重視不夠。二是,對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記硬背,缺乏與實際題目的聯系。這樣就不能很好的將學到的知識點與解題聯系起來。三是,不重視對數學公式的記憶。記憶是理解的基礎。如果你不能將公式爛熟於心,又怎能夠在題目中熟練應用呢?這一點吳錚老師已經強調了三百四十多遍了,我已經胃部嚴重不適了,下次再聊到這個話題,我一定會再繼續強調。因為有的孩子吧,心寬,老師的話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我必須得一直嘮嘮叨叨下去。
(2)總結相似的類型題目。這個事,不僅僅是老師的事,孩子也要學會自己做。當你會總結題目,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類型題不會做時,你才真正的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竅門,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變萬化,我自巋然不動”。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在進入初三以後,會發現,有一部分孩子天天做題,可成績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們天天都在做重復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題目反復做,需要解決的問題卻不能專心攻克。久而久之,不會的題目還是不會,會做的題目也因為缺乏對數學的整體把握,弄的一團糟。我們的建議是:“總結歸納”是將題目越做越少的最好辦法。對於不同的題目,我們有不同的解題技巧,古人雲,鐵打的技巧流水的題,只要咱們掌握了技巧,那就可以人擋殺人,佛擋殺佛,如果掌握不了技巧,那就悲劇了,變成人擋人殺你,佛當佛殺你。
(3)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孩子最難面對的,就是自己的錯誤和困難。但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孩子做題目,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是,將所學的知識點和技巧,在實際的題目中演練。另外一個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後彌補它。這個不足,也包括兩個方面,容易犯的錯誤和完全不會的內容。但現實情況是,孩子只追求做題的數量,草草的應付作業了事,而不追求解決出現的問題,更談不上收集錯誤。其實我們最大的問題就是總會忽略自己的問題,卻不知道把我們不會的題目弄會了,我們就進步了。許多人喜歡狂做自己會做的題目,去體驗一種居高臨下,庖丁解牛的感覺,碰見自己不會了,立馬就開始退縮,最後庖丁被牛解了。
(4)就不懂的問題,積極提問、討論發現了不懂的問題,積極向他人請教。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這一點,很多孩子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對該問題的重視不夠,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問老師被訓,問同學被同學瞧不起。抱著這樣的心態,學習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學好。“閉門造車”只會讓你的問題越來越多。現在的孩子自尊心都是很強的,總感覺向別人問問題是一種示弱的表現,所以自己要跟這道題目死磕,後來兩敗俱傷—他浪費了大把的時間,題目最後也被他撕碎了。
(5)注重實戰(考試)經驗的培養考試本身就是一門學問。有些孩子平時成績很好,上課老師一提問,什麼都會。課下做題也都會。可一到考試,成績就不理想。出現這種情況,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考試心態不不好,容易緊張;二是,考試時間緊,總是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心態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調整,但同時也需要經歷大型考試來鍛煉。每次考試,大家都要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調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適應考試節奏。做題速度慢的問題,需要孩子在平時的做題中解決。每次考試總會遇見有些孩子非常緊張,把考場當成了戰場,甚至刑場,乃至屠宰場,但是他卻沒有我自橫刀向天笑,笑完繼續去睡覺的灑脫,總是擔心自己考不好怎麼辦?或者考好了但是老師閱卷閱錯了怎麼辦?這些都是不好的習慣。
學好數學的方法
良好的數學語言基礎是提高能力的保證
中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他對數學語言含義的敏感,而這種敏感又來自於其堅實的數學語言基礎。一個優秀的中學生總能從一個關鍵詞、一個關鍵符號中捕捉住最關鍵的信息,對題意做出正確的理解和准確的判斷。
例如,在有理數的教學中,零和正整數可以表達為“非負整數”;在不等式的教學中,a≥b可以表達為a大於等於b,或b不大於a。
在乘方和開方的教學中,結合加、減、乘、除,把六種運算的數學語言講正確、講清楚,乘方和開方的運算只不過是用字母的位置關系和根號來表示。這樣,學生就清楚地掌握了六種運算的(字母)名稱、運算符號和名稱、運算結果,同時用了類比的方法,很容易記住乘方和開方的運算。
運用語言轉換,提高解題能力
數學思維用文字表達則生動,用符號表達則簡練,用圖形表達則直觀形象,但有些問題用文字表達過於繁雜,用符號表達又嫌抽象,而圖形表達有時又未必全面。
不少學生不善於對數學語言的多種形式進行轉換,尤其是對抽象的符號語言常常有意迴避,造成表達死板、思維僵化的惡果。因此,在數學語言教學中,突出語言變換的能力,有利於活化學生的思維,提高解題能力。
例:y=│x-1││x-2││x-3│的最小值是?
本題若通過分段討論求得表達式,再求最小值,則計算太復雜,很多學生因怕煩瑣而放棄。
如果啟發學生理解符號語言│a-b│的幾何意義是:在實數范圍表示數軸上代表實數a、b的兩點間的距離,先畫出它的圖形,以圖形啟發思維,再輔之以簡單的計算和篩選,就可迅速判斷出正確結果。
另一方面,有些幾何圖形問題雖然圖形直觀,但其已知條件和結論之間的聯系不夠明顯。這時,如果把直觀的幾何圖形用符號語言來表示,用方程或代數的方法來解答,就可使解題思路更清晰,更具有可操作性。
對數學語言展開聯想,提高思維能力
數學語言結構嚴謹,特徵清晰。如果學生能結合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數學問題中的語言結構進行聯想,無疑會加強數學知識間的溝通和聯系,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生活語言結合數學語言,提高應用能力
應用問題要通過數學方法獲得解決,首先須將其中的非數學語言數學化,摒棄其中表面的具體敘述,抽象出其中的數學本質,形成數學模型。
例:張庄、王莊、李庄三村的位置是,張庄在李庄之南,王莊在李庄之東,一人自張庄到李庄,步行六小時到達,返回時,繞道王莊,經過十小時回到張庄,如果此人每小時步行5公里,三村之間的路都是直線連接,問張庄、王莊兩村相距多少公里?
把生活語言表示成圖形語言,即用A、B、C分別表示張庄、王莊、李庄三村,畫出圖形,轉化為數學語言就是:張庄、王莊、李庄三村的位置正好構成一個直角三角形ABC。
於是問題轉化為:在直角三角形ABC中,已知b=AC=5×6=30公里,a+c=BC,AB=5×10=50公里,要求c=AB為多少公里?
運用勾股定理解二元二次方程組,問題就解決了。
猜你喜歡:
1. 大學數學為什麼這么難
2. 正確學習數學的方法
3. 數學基礎不好怎麼學才有效
4. 學習數學最快的方法
5. 高中正確學習數學的方法有哪些
『伍』 數學學不會怎麼辦
數學學不會的根本原因是孩子不會思考,沒有形成思維力,要幫助孩子學會思考。
首先要從基本概念入手,幫助孩子通過思考分析,得出基本概念,強調一點,孩子自己分析,如果分析不出,就用更簡單的方法,啟發孩子思考,在孩子學會後,還要拓展思考角度。當這些思考方法,形成習慣後,孩子學習就不會出現問題了。
比如拿小學立體圖形舉例,給孩子一些立體圖形,讓孩子自己觀察分析,找出規律特點,進行分類,再引入數學概念,這樣,孩子通過自己思考得出的結論,掌握的也更徹底。
學習建議
閱讀課本是培養自學能力的開始。對那些能讀懂的例題,就先讀課本自學,再作練習題,老師通過檢查練習發現問題再講。
教科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很多學生認為只要把教師上課講的內容聽懂就可以學好了。其實真正理解,單憑教師的講授是不夠的,還必須充分利用有關的課外書籍,加深擴展和融會貫通所學的知識。
自學缺漏知識,以便打好扎實的知識基礎,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能跟上和適應新教材的學習。為了配合新教材的學習而系統自學有關的某種讀物。不受老師的教學進度的限制提前系統自學新教材。
『陸』 孩子數學怎麼教都不會怎麼辦四年級啦愁死我了
數學的考察主要還是基礎知識,難題也不過是在簡單題的基礎上加以綜合。所以課本上的內容是很重要的,如果課本上的知識都不能掌握,就沒有觸類旁通的資本。 1、對課本上的內容,上課之前最好能夠首先預習一下,課後針對性的練習題一定要認真做,不能偷懶,也可以在課後復習時把課堂例題反復演算幾遍,畢竟上課的時候,做好課堂筆記。「好記性不如賴筆頭」。對於數理化題目的解法,光靠腦子里的大致想法是不夠的,一定要經過周密的筆頭計算才能夠發現其中的難點並且掌握化解方法,最終得到正確的計算結果。 2、其次是要善於總結歸類,尋找不同的題型、不同的知識點之間的共性和聯系,把學過的知識系統化。 3、最後就是要加強課後練習,除了作業之外,找一本好的參考書,盡量多做一下書上的練習題(尤其是綜合題和應用題)。熟能生巧,這樣才能鞏固課堂學習的效果,使你的解題速度越來越快。 4、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做錯題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會,都要習慣性的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因此你既然錯過一次,保不準會錯第二次,只有這樣你才不會在同樣的問題上再次失分。
『柒』 數學怎麼學都學不會怎麼辦
我們都知道,數學這類學科單靠記憶公式、定理是幾乎沒有什麼用的,所以在學習數學的時候一定要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不然的話怎麼學都學不會的。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學習數學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學習數學的方法
一、背數學
我曾經有一位學生數學成績一塌糊塗,甚至都想放棄數學,去參加不要求數學成績的院校招生。直至一天他想到“背數學”的學習方法,他寫到:
這個技巧是:不懂的問題,直接看解答,先背起來再說。如此一來,一題一般只要5分鍾便背下來,從量來看,可以追趕得上成績好的同學。
各位猜猜看看,從開始背數學後,她的成績變好了嗎?結果是,她的成績進步神速,高中三年級時,數學模擬考試成績還進入全國排名,並應屆考上東京大學醫學院。比她小一歲的弟弟採用了此方法,也成為該校創校以來第二位應屆考入東京大學文學院的學生。
無獨有偶,1995年北京市文科狀元、北京大學段楠同學,也有類似的經歷。她在北京四中讀書時,高二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只列上第30名,而且數學還沒及格。那麼,她是如何把數學成績提上來的呢?她說:
學習數學有一個自己的小竅門,不一定對每個人有用,說出來僅供參考:如果能學好數學是背例題背出來。不採用題海戰術,但是從每種類型的題中找出一兩道典型題“背”過一兩次,理解之後,再看到難題就會拿著例題往裡套了。
二、教材試卷化,試卷教材化
之前有位學生成績一直很穩定,但拔不了尖。為了她很苦惱,不知道怎麼做才能打破這一局面。直至有一天她忽然想到把試卷和教材來個角色互換,具體做法:
試卷和教材“角色互換”步驟如下:
第一步,把試卷依照教材的順序清理好,並編上序號。因為試卷基本都是按教材走的,清理起來並不費勁。
第二步,在試卷的開始處寫上一段“導語”。主要內容有:一是此試卷考什麼,二是與考試有關的知識要點。
第三步,在試卷結尾處,寫上一段“小結”,總結自己考試情況,寫出自己在知識上的缺陷。
她說,將這些試卷裝訂起來,反復閱讀,實在比看教材過癮。
再說教材與試卷的“角色互換”。這位同學的做法如下:
第一步,認真閱讀教材。
第二步,閱讀一段,就用若干問題以考題形式總結出來。
第三步,將問題和參考答案寫在一個本上,至此,教材試卷化工作即已完成。
她說,教材上每一節或每一章往往也有思考題,但教材試卷化時,要比教材更細,可以一小段就出一道題。
三、回過來做課本上的題
老師有個建議:索性先回過頭來,老老實實地、認認真真地把課本上的題全做一遍。這么做的原因有:
第一:課本上的習題,是編教材的老師費盡心思、反復考慮才挑選出來,是最具代表性的題,是最具代表性的題,是最好的題,值得去做。
第二:一般來講,課本上的習題,尤其注意與概念、公式、定律的聯系,而數學成績不太穩定的同學的一大通病,就是基礎不勞,概念、公式、定律等掌握得不是很好,為此也值得去做課本上的題。
第三:課本上的習題,有的老師講過,有的教參書上有比較詳細的講解,比較容易做對,從而增強自己的信心。
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山大學的2001級本碩連讀班的的洪偉雄同學也有同感。他說:“第一,做題應先做課本上的題。第二,做題還有個“適度”問題。”
四、做數學題時,先求快,再求准
做數學題的兩個基本指標是快和准。老師認為,在解決快和准這一對矛盾時,不妨先求快,再求准。他寫道,自己計時做題,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然後自我改卷平分。先求“快”,力求做完,再求“准”。很多高考數學做不完,就是平時缺少這種高強度訓練的結果。要知道,在高考中,“時間就以為著勝利”。
把“快”列為優先、第一位的因素的理由有:
第一,如上所述,現在的考試,是將熟練程度列入考察因素。要想拿高分,就必須保持一定的解題速度。
第二,從學習心理學講,做完一件事(盡管不完善)會使人有種成就感。先有了這種成就感,再去追求完美感(少錯),是符合人的學習心理的。
學習數學的建議
1、研讀考綱知識點
考綱裡面要求的每一個知識點,從定理,推導,例題,課後習題,每一步,都要求你自己去做,不要不耐煩,不要覺得好像很無聊,你是菜鳥,你難道還想著大鵬展翅嗎?實際點。
2、找到相關習題,刷題
接來就是,按照每個知識點找到這個單元相關的習題,我們開始刷題。
3、錯題的思考
在刷題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原來我對這個知識點並沒有我自己想的理解透徹了,我只是理解了表面。這時候,你就進入狀態了。拿出你的筆記,開始寫,你錯的這道題,你為什麼錯,對應的知識點是什麼?還有不同的解法嗎?
有時候,一道題可以花費我1個多小時的時間,寫了滿滿兩張活頁紙,但這恰恰加深了你對這個知識原理的理解,相信我是值得的。
然後,在未來的每個日子裡面,你遇到相同的類型題的時候,就整理在一起,時間一久,你慢慢就會發現,其實還真的錯來錯去就是那麼幾個知識點。你理解透徹了,你的分數就上來了。
我們現在的數學考試都是知識考試,不是智力考試。比的就是你多認真,對這個知識理解是不是透徹了,是不是了解清楚了,僅此而已。
而你如果可以做到對每個知識點都把握到位,相信我,你的水平已經在絕多數人之上了,剩下的,就看你自己的造化了。畢竟我不是什麼數學家,教育專家,每個人的能力極限都是不一樣的東西。
數學難學的原因
1、上課聽懂了,下課不會寫
提出這個問題的同學首先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真的學懂了嗎?我們的學習首先要求理解,然後總結,最後做到舉一反三。上課的時候覺得自己聽懂了,但是一到下課,自己獨立完成作業的時候又完全不會了,其實這是因為我們根本沒有掌握好老師講的內容,學得似懂非懂!對基礎概念沒有完全理解。
在學習中,知識點有難有易,在學習相對難懂的知識點時,數學老師都會在課前稍稍提醒“下面我們要講的有點難,有些同學直到畢業可能都還不會,大家要認真聽講”,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了。要是課後發現自己還是不會做題,身邊又沒有老師和同學的情況下,我們要怎麼獨立解決呢?首先回憶老師講課的做題思路,自己整理一下。然後把例題拿出來看一遍,確認自己能夠獨立解答之後合上課本再驗算一下,並對這種類型題的解題思路加以思考。要是仍然不會的話,一定要及時向老師和同學求救,務必解決問題。
2、老師講的很快,沒有辦法做課堂筆記
首先,作為學生,我們不應該責怪老師講課速度太快,一般來說,有一定教學經驗的老師都會有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進度。不然,為什麼課堂上幾十個學生,別人都能很好地跟上老師的思維,而自己卻不行呢?若是大部分學生都跟不上,一定會有人向老師提出這個問題,老師也會做相應的改進,所以問題還是出在我們自己身上。
跟不上老師的思維和教學進度的同學大部分應該都是沒有預習的,或者是預習做得不好,導致上課的學習抓不住重點,不知道什麼該記什麼不該記,什麼該詳記什麼該簡記。所以說,我們平時上課一定要提前做好預習工作,這是一個老生長談的問題了。預習的目的是為了上課作鋪墊,預習做得好,對於上課的知識點掌握是事半功倍的。上課做筆記時只需要記思路,先大概記錄一下,下課之後馬上補充,滿堂記錄的話,就得不償失了。
3、現在做題還是用以前的做題思維
每一個階段的知識以及學習環境是不一樣的,很多同學根本沒有把這種差別搞明白。我們進入高一個階段的時候,我們要注意學習方法的轉換。比如初一就是比較基礎的,大部分的知識、概念、定理、規律老師和書本上都已經總結好了,但是到了初二、初三,甚至上了高中就不一樣了,有些題目的解題思路和技巧,需要我們自己在平時做題的過程中總結。當我們遇到這種類型題時,一定要及時記錄,並在一定時間里,將這類題目進行思路總結。
4、幾何就是聽天書
很多孩子上幾何課就發懵,大部分都是女同學。的確,男女的思維方式天生就不同,女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力沒有男生強,這就表示女同學不能學好幾何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許多孩子一看到“幾何”這兩個字就頭疼,這是因為知識點是串聯的,當我們有一個知識點沒弄明白,很有可能相當大一部分知識都弄不明白了。其實這是學習方法不對,而且我們對學好這門學科的信心不足。
立體幾何一定要注意數形結合,不要一味地為了做題而做題。此外,數學中有很多思想方法,比如數形結合思想、化歸思想、分類思想等等。對於立體幾何,數形結合思想是至關重要的,平時我們做題時一定要注意多畫畫圖,加強圖形的熟練程度。養成及時畫草圖的習慣,另外還要注意立體幾何的空間感。
5、怎麼做證明題
其實證明題就是邏輯推理的過程,這方面的思路我講一個方法由果到因逆推法:在組織解題思路的時候,由結果出發,然後一步一步往前推,直到推到最基本的原始條件,然後在我們解答,書寫答題時,則是由最基本的條件,推導到結果,逆向思維,這是解答證明題的一個常用方法。
其實數學並不難,而且往往獨立完成一道很難的數學題之後那種自豪感,心理滿足感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的,難得的是有一顆學好數學的決心,和一個好的學習方法。
猜你喜歡:
1. 學不會英語的原因
2. 孩子學不會游泳怎麼解決
3. 數學要應該怎麼學才能學會
4. 六年級上冊數學手抄報內容資料
5. 初三數學上冊手抄報
『捌』 孩子的加減法怎麼也教不會可以從有技巧地數數開始
馬上就要到暑假了,對於家裡有幼升小家庭,小孩子的數學啟蒙一直是家長們頭疼的事情,如何給孩子建立數的概念?如何讓孩子明白加、減的意義,從而自如的運算。這些看起來很簡單是的事情,操作起來卻總是不那麼理想,老師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方法
一、讓孩子熟練地學會數數。
1、能熟練地從「1」開始往下數
2、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例如:老師說:從4開始數;從12開始數。
3、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倒數。例:老師說:從4開始倒數,從12開始倒數。
數數是孩子最早學習內容,我們覺得應該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會。可是,我們卻忽略了很多孩子只會從「1」開始數,如果你讓他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他們可能就不知道數了。或者說孩子不知道從9—10、19—20、29—30這種整數上跳數。
二、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數之間的前後關系
例如:5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8的前緩穗宏面是幾?後面是幾?從5往前數,往後數,從11往前數,往後數。
三、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數之間的大小關系
例如:7與8哪個大?12與4哪個大?
四、讓孩子學會念題
很多孩子會看題,但不會念題。孩子知道「+」、「-」的方式,卻不知道讀法。讓孩子讀出來是為了下一步計算時,告訴孩子:念到「加」時,就是把數往後數。念到「減」號 的時侯 就是往前數。
五、教會孩子認識個位與十位
讓孩子熟練地說出兩位數中的個位是幾,十位是幾?
例如:15,個位是5,十位是1。
六、教孩子進行計算
加法
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在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後面的數開始點手指,15後面是16,點兩個手指就是16、17,那麼就15+2=17。
減法
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的前面數開始倒數,15前面是14,倒數2個擾冊手指就是13,那麼15-2=13。
2個十位相加減法
加法
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加就是5+2=7,十位與十位相加就是1,那麼15+2=17
減法
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減就是5-2=3,十位與十位相減1-0=1,那麼15-2=13。
這兩種方法相對來說,「數手指」只適合兩個數中有一個是單數的加法算式,因為如果兩個數都是雙數,那麼手指就不夠用了;而「個、十位相加減法」雖難學些,但能適用於所有算式計算,從可持續性發展的角度來說,我建議用「個、十位相加減法
一、20以內數的加法:
1、要想熟練掌握20以內數的加法運算,必須熟練10以內數的,加法,也就是不進位加法。如:5+4=9,6+2=8等,尤其要記住相加等於10的兩個數:如5+5=10,6+4=10等。(10以內的加減是20以內的加減的基礎,請各位家長一定在家幫助孩子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這個基礎是以2--10的分成為基礎的,所以家長可以採取用10根小棒,來孩子來自己摸索來掌握,這樣孩子的理解就會更深刻一些,畢竟是通過自己實踐得來的,所以也不會要求孩子去死記硬背,其實是在 游戲 中掌握了10以內的分成)
2、在進行進位加法時,剛開始學習可以採用數一數的方法或者是接著數。如8+5=,可以從8後面接著數五個數,9,10,11,12,13。所以8+5=13(這個是在剛剛開始的時候,以後就不用這種方法了。
3、通常是採用「湊十法」。 運用湊十法能將20以內的進位加法轉化為學生所熟悉的10加幾的題目,從而化難為易。還是8+5=,我們是這樣教孩子的,:「5可以成2和3,8+2=10,5分了2走,還剩3,10+3=13,所以這道題等於13.」(在剛剛開始學族敬習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把這段話說出來,因為就是要讓孩子知其然還要知期所以然,不管運用那種方法,都需要學生在計算時,說出算理,學生在熟知算理的基礎,慢慢將算理內化到心裡,形成口算的基礎。需要孩子掌握的一些識記的東西:第一個需要識記的是:10加幾就等於10幾,例如:10+1=11 10+2=12,一直加到9,第二個需要識記的就是1+1=2 2+2=4 3+3=6 4+4=8 5+5=10 6+6=12 7+7=14 8+8=16 9+9=18 10+10=20
二、20以內數的減法
1、首先看個位夠不夠減,如果夠減,可以直接從個位中減去,如:15-4=11,要求孩子會說,我們是這樣說的:「我想的是先把十位上的1移到等號後,再把5-4等於1,所以這道題等於11(同樣的剛剛開始的時候,一定要求孩子要說出是怎麼樣做的)
2、個位不夠減,就要看這道題的減數,如果減數是9,8等各數,可以採用破十法。用被減數的十位數先減去減數,再加上被減數的個位數。例如:12—9=3。(9和1合起來是10,1加上2等於3,所以這道題等於3)
3、關於連加連減,20以內連加連減,我們要求孩子先看題,先找有沒有可以湊成10的,如果有,就先湊成10,再來加,或者再來減,例如:8+5+2=,就可以就8和2合成10,再用10加5,再例如:8+3+1,就可以讓孩子直接先算8加3,再算11加1,減法也是如此,例如:17-7-2,就先讓孩子算17減7等於10,再用10減去2,所以等於8,再例如:15-2-3,這道題就直接算15-2等於13,再用13減3等於10,當然20以內的連加連減,只是為讓孩子有這種意識,不是重點,家長可以稍加練習就行。
『玖』 我一個20多歲的人簡單的數學加減都不會怎麼辦
首先得先會數數,看看一二三四年級的課程如何教的,自己跟著學一下吧,你會數的數多了,再多練練,就找這些課程里的配套練習來寫就行。沒有人是隨便就會的,都是從小學課程慢慢學起來的,學久了自然就熟了。多學多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