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反思
反思一般指的是不同於直接認識的間接認識。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反思,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一起來看看。
《綱要》對於教育內容的選擇有明確的原則:即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力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自主地滾對於小班的孩來說是有經驗的,也是比較容易的,因此,我藉助墊子來讓孩子們連續地滾,這樣就在孩子們原有的水平上增加了挑戰性。因為墊子表面是軟的,在上滾增加了難度,同時有了墊子也就意味著滾動的時候沿著直線滾,無疑又給孩子們帶來了挑戰。
但只要是在孩子們能力范圍內的挑戰,孩子們越感興趣。畢竟是第一次,有的孩子們難免會有生疏的動作,於是老師的手把手引導是本次活動的關鍵。在活動中,練習的要領我同樣採用兒歌的形式,即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又把枯燥的動作要領解化成朗朗上口的語言,使孩子們更好地關注到,為他們掌握要領更有效的練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鞏固環節:藉助游戲,進一步練習、鞏固翻滾的要領,體驗活動的樂趣。
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是《綱要》對於健康活動的一個要球。而游戲的方法永遠是孩子們最喜歡和最願意接受的。藉助游戲《刺蝟摘果子》來進一步讓孩子練習翻滾的動作是本次活動的高潮。如何讓孩子們更大程度地進入游戲活動更是關鍵。
因此,我首先創設情景:幫兔媽媽摘果子來吸引孩子們,讓孩子們從練習滾動的環節自然轉入到鞏固練習環節。而是否有效掌握、領會游戲的規則又是游戲成功的首要條件,因而我又通過兔媽媽講解規則——老師借用兔媽媽的話講解規則的兩次講解,有效地讓孩子關注到了規則,從而能正確地開展游戲。同時在這個環節中,兔媽媽自然地介入游戲活動,不但有助於游戲的真實性,而且大大解決游戲時老師關注孩子們程度,正是如此「雙管齊下」的方式,鞏固練習的環節順利、有效,孩子們成功地體驗到了游戲的樂趣!,
同時,在活動中我積極實施「各領域的內容有機聯系,相互滲透」的原則,讓孩子們在數一數中轉動關節、讓孩子們找一找、動一動的探索發現、請孩子們按顏色種類放置果子、引導孩子和兔媽媽說謝謝等禮貌用語,注重孩子全方位發展。當然,在活動中還是有一些細節值得我們再去推敲和思考的,因為細節的處理的好,對活動的有效起著更大的作用。
「讓孩子們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是健康領域的一個目標,而培養孩子動作的協調和靈活要我們教師平時的一個個有效教學活動的實施來達成。但可能我們縱多的教師都有懼怕開展體育活動的現象,因為這是相對其他領域來說是比較開放的活動,相對來說對孩子的「收放自如」實施較其他領要難!而我通過以上活動的實施,在這個問題上有了較大的收獲:創設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平台,引導孩子有效地鍛煉。
因此,我們在設計健康領域的時候一定要關注到這一點,這樣你的活動才會有成功的可能,孩子們才能在成功的活動中有所收獲!
近階段,我園組織開展了數學活動的三優課,以前組織過的是語言活動還有科學活動等三優課,這數學活動還是頭一次,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我選擇了一個比高矮的數學活動。
先從這個活動的選材上來說,我預先讓孩子們有了初步的胖、瘦、輕、重的概念,再通過遷移他們的經驗來學習新授的本領:比較個子的高矮。我准備的示範教具是四隻站著的高矮不等的長頸鹿,還有一張大的排序板,而給孩子們准備的操作材料是高矮不等的小兔、小貓各四隻,另外再是人手一張小的排序板。
選材和教具都准備好了,接下來是要對整個數學活動作一個更進一步地分析,就比如說,在導入活動時,由於小班幼兒的注意比較容易分散,這時,老師適當的'導入活動便可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開動腦筋,分析和解決問題。在《長頸鹿比個子》的活動中,我先出示一隻最高的長頸鹿,還說:「今天,有隻長頸鹿來我們班做客啦,我們大家拍手歡迎它。」孩子們一下子被吸引過來了,接著,我再出示其他三隻長頸鹿,孩子們津津有味地聽著,看著。我又拋出一個問題,讓孩子們思考:「我們小朋友出去散步或是出去玩時都是排著隊出去的,可這四隻長頸鹿卻沒有排好隊,有誰願意來幫助他們排隊呢?」請個別幼兒上來,操作,其他幼兒也都聚精會神地在看著。
孩子們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來,我的活動也在無形中被進行到下一個環節:讓幼兒觀察長頸鹿們排好的隊伍並說說看是按照什麼樣的順序來排列的。有幼兒回答是從高到矮,但大部分幼兒說是從大到小,抓住這一點,我及時對孩子們做了引導,告訴他們比個子的時候要說高或矮,不是說大或小。在這一還節中,我要達到的目標是灌輸給孩子們這樣的一個概念:分清最高的、高的、矮的、最矮的,讓孩子們初步有個這樣的意識,也能用這些詞來說出每一個長頸鹿,所以,當有孩子在回答從大到小排列的,我雖然及時糾正了,但並沒有詳細地解說給孩子們聽,因為在下一個環節,我將通過一個游戲讓孩子們直觀的感受並理解個子的高矮,那就是師生一起比個子。我找了三位個子不一的孩子來和我站一起,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來排著站好的,當我問:「看看誰是最高的?」孩子們異口同聲的回答:「老師是最高的。」接著又引導孩子們依次說出高的、矮的、最矮的。就這樣,一連幾個問題,大部分孩子都能很清楚的說出這些詞了。在這一環節結束後,我作了一個總結,告訴孩子們,不論是小朋友還是小動物們來比個子,必須是站立的,這樣才能比出個子的高矮,像我們現在這樣坐在小椅子上是看不出個子的高矮的,只能看出大或小。孩子們通過親身經歷來和老師共同得出的結論,比老師直白的說教效果要好,並且能讓孩子們快速地接受。活動進行到這的每個環節都環環相扣,緊密相連。
輪到孩子們操作了,我先介紹了操作材料:有排序板、高矮不等的小貓、小兔各四隻,並且我在黑板上示範操作怎樣排隊,引導孩子們可以按從高到矮的順序排,也可按照從矮到高的順序排。最後講解操作要求:給小動物排隊時不能把兩種小動物混合在一起,要邊排隊邊邊說出它的高矮。出乎意料的是,孩子們在排隊時似乎把我剛才講的話都忘記了,只顧拿著小貓、小兔看,看完再將他們放於排序板上,我還發現,大部分幼兒都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仍有小部分孩子是亂排的,可是幾乎沒人再說個子的高矮。過後我自己想,如果我在示範講解操作材料時能多重復講述幾遍個子的高矮,孩子們就會記憶深刻一點。
雖然,這次的活動導入環節挺順利的,可到了孩子們操作時,我大意了,對於小班的孩子還是應該多費點口舌,不過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又多了一點經驗了,把每次活動中的不足累積在一起,爭取越來越好!
⑵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
實用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八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准備好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活動目標:
1、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物體的數量並說出總數。
2、學習將5以內的數量與物體進行埋睜梁匹配。
3、樂意參加操作活動,並能按要求進行操作活動。
二、活動准備:
1、卡紙大房子一座,貼有五種不同小動物的頭像。
(小狗1隻、小貓2隻、小雞3隻、小羊4隻、小兔5隻)
2、1到5的數字卡和圓點若干。
3、肉骨頭、小魚、毛毛蟲、小草、胡蘿卜的圖片若干。
三、活動過程:
1、森林裡面發洪水,小動物的房子都被洪水沖走了。天氣晴了,小動物們一起動手建了一座很大的房子。小朋友想不想看看他們的大房子?(出示房子)
2、哇!房子好大呀!如果再發洪水,它們的大房子也不會被水沖走了。我們一起看看小動物的房子蓋了幾層樓呀?(5層)可是小動物們還沒來得及給樓層貼標號,我們一起幫幫它們好嗎?(一樓貼數字標號1,二樓貼數字2,三樓貼數字3,四樓貼數字4,五樓貼數字5)
3、今天是小動物搬新家的好日子,看,誰來了?(小狗)
今天小狗來得最早了,它搬到了大房子的一樓。
喵!兩只小貓也來了,住上了二樓;三隻小雞跑來了,它們住在了三樓;咩咩!來了四隻小羊,它們高高興興地住上了四樓;蹦蹦跳跳來了五隻長耳朵的動物,它們是誰?(小白兔)五隻小白兔跳到了五樓住下了。
4、小動物搬新家了,我們小朋友給它們送點禮物吧!送什麼呢?(幼兒展開討論,鼓勵幼兒說一說自已的想法)好吧,因為它們剛搬新家,家裡都沒吃的食物,我們就給小動物送點它們最喜歡的食物吧!要送多少呢?小狗說:「我是一隻,我只要一根肉骨頭就行了。」請一個小朋友給小狗送一根肉骨頭吧。(給小貓、小羊、小雞、小兔送食物)
四、小結(小動物收到了小朋友送的食物非常高興。)
剛才,老師接到了大象伯伯的電話,大象伯伯知道小動物搬新家了,給小動物寫了許多的賀卡祝賀它們。可是,大象伯伯今天臨時有事,它想讓我們的小朋友按照賀卡的標號分別送到各樓層的布袋裡。(放音樂,讓幼兒操作)
活動目標
1、認識1和許多,了解他們的關系.
2、學習滾接大皮球.
活動准備
1、小貓頭飾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
2、兩個幼兒一個大皮球.
活動過程
1、通過游戲」小貓學本領」,學習認識1和許多彎運,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1) 出示一個貓媽媽的頭飾,啟發幼兒說出這是一位貓媽媽.
(2) 桌子上面放著許多個小花貓頭飾,啟發幼兒說出這是許多小花貓.
(3) 請每個幼兒拿一個小花貓頭飾戴在頭上,啟發幼兒說出許多個成了早仿一個,一個的.
(4) 媽媽帶小貓集合去玩球,啟發幼兒說出一個一個合起來是許多個.
2、小貓學滾接球的本領,雙手將球向前滾.
(1)1隻小貓學本領.(2)許多隻小貓學本領.(3)兩只小貓相對滾接大皮球.
活動延伸
在計算角內提供許多1與許多的實物或圖片,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幼兒繼續學習小貓捉魚。
活動目標: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感知"1個"和"許多個"。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體會"1"和許多的關系。
3、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活動准備:
小貓、小狗、小雞、小鴨的卡片,每種動物卡片需要5張。
活動過程:
一、感知"1"
1、談話引導:
(1)教師:"小朋友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你們最喜歡的動物是什麼?"
(2)幼兒自由發言,說出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
2、教師展示小動物卡片(每種小動物拿出一張卡片)。
(1)將卡片依次粘貼在黑板上。
(2)提出問題:"老師這里有許多可愛的小動物,你們喜歡其中的哪只動物呢?"
(3)引導幼兒說出圖片中的小動物名稱,如:一隻貓;一隻小狗。
(4)教師依次舉起小動物卡片,幼兒一一說出動物名稱後,教師帶領孩子總結說出:它們都是一隻。
二、感知"許多"
1、教師展示小動物卡片。
(1)把動物卡片依次排開,把一隻小動物的貼在一邊,把剩下的動物卡片全部粘到一邊。
(2)教師:"小動物們都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你們看!它們來了,來了許多小動物。"
2、區別"1"和許多教師舉起一張動物卡片強調說出"一隻貓",指著黑板上全部的小貓卡片說"許多貓"。重復幾次,並帶領孩子說出。
三、聽覺分辨"1"和許多
1、情節引導:"小貓很高興認識你們,它想給小朋友唱一首歌。你們仔細聽,她在唱什麼?"
2、教師拿起小貓的卡片,模仿小貓叫一聲,"聽!小貓叫了一聲,喵……"教師模仿小貓叫許多聲,"聽!小貓叫了很多聲,喵……喵……喵"
3、請小朋友分別模仿小雞、小狗、小鴨叫一聲,叫許多聲。
四、實際操作感知"1"和許多教師先把若干1個和許多個物品或圖形卡片放到一個盒子里,請小朋友分別從盒子里拿出一張卡片看看上面有一個還是許多個。幼兒操作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教師及時進行指導。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一開始孩子們的參與熱情很高,就整個活動設計來說,安排是很科學、很合理的。每個幼兒都有參與的計劃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礎上去理解、分析、比較,可以說孩子們都能得到自主地發展。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在活動的第三個環節、還有活動的結束部分讓幼兒找一找有哪些是一個,哪些是許多個。繼續以秋遊故事貫穿,設計一個小游戲,而不是用一些簡單的圖片,這樣幼兒的積極性會更高,目標會完成的更好。
一、 設計意圖
3歲半到4歲的幼兒已經開始掌握計數活動,並學會按計數活動的要素進行計數,形成了最初的數概念。我班幼兒現處於小班下學期,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和訓練,已經能夠按順序口頭數數,能夠手口一致地點數4以內物體的數量,並說出總數。根據幼兒計數能力發展的順序:按順序口頭數數→按物點數→說出總數→按數取物,特設計此次數學教育活動。
二、 活動內容:
做客——按數取物(5以內)
三、 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操作活動,並能按要求完成操作活動。
2、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物體的數量並說出總數。
3、學習按數取物,根據5以內的指定數量取出相等數量的物體。
四、 活動准備:
教具:帶圓點的蘑菇形房頂用1—5的點卡表示;貼有小動物的房間,分別為五種不同的動物;大 子兩顆。
學具:幼兒人手一份操作學具(「糖」、糖紙、數字卡等)。
五、 活動過程:
(一) 創設情景——練習點數
唱歌《開車歌》到小動物家做客。依次出現小動物的房間:「看看我們先到誰家啊?」(小豬)「有幾只小豬在家?」(3隻)打亂順序出示,請幼兒點數並說出總數。
小結:大家都數一數,知道每個房間住著幾只小動物。
(二) 游戲「掛門牌」——將數字與數量對應匹配
「小動物的房子蓋好了,可是它們都忘記掛門牌號了,我們大家來幫它們掛一下吧!」請幼兒分別用數字卡表示門牌號。並提問:「你怎麼知道這個門牌號是ХХ家的呢?」
小結:小狗的房間里住著一隻小狗,門牌號應該是1。(類推)(三) 游戲「包糖果」——練習按數取物
1. 教師擲有點卡的 子,幼兒根據點卡數量取出相應數 量的糖紙,邊拿邊說:一個點我拿一張糖紙。(重復游戲)
2. 教師擲有數字的 子,幼兒根據數字取出相應數量的糖紙,並邊拿邊說。
3. 幼兒自由「包糖果」,把糖果送給自己想送的小動物。
小結:有幾只小動物就包幾顆糖果。
教學目標
1、樂意參與活動,體驗玩石頭的樂趣。
2、學習按石頭的特徵有規律的.進行排序。
3、發展幼兒的數數和分類、排序的能力。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像力。
5、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教學准備
石頭若干,每人一隻筐
教學過程
(一)引題
回憶故事,引導幼兒一起去鋪路
(活動一開始通過老師簡短的話,既幫助幼兒復習了有關故事的角色,同時也揭示了本次活動的主題。運用開門見山的方法和去幫兔姐弟來引起幼兒鋪路的興趣。為整個活動的有序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撿石頭
1、觀察石頭
1)看看這里有多少石頭?
2)這些石頭是怎麼樣的?
3)小結:原來石頭是各種各樣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進一步掌握、了解石頭的特徵,並突出了石頭特徵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為後面的根據石頭的特徵進行排序埋下了伏筆。同時在這一環節中,既發展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又使他們的語言得到了發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幼兒不僅說出了石頭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還有的幼兒說出了石頭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樣,這些都說明了幼兒比較細致的觀察能力。如果在教學中老師能及時的抓住幼兒的這一回答引導幼兒再細致的進行觀察、描述,那麼更加體現了多種教育內容的整合。可見老師心中應該時時裝有整合的目標。使整合真正落實、體現,而不是單純的為了整合而整合。)
2、撿石頭——能數量撿石頭
1)聽口令撿石頭
2)聽拍手聲撿石頭
3)石頭排隊,你撿了幾塊石頭?
(第一次讓幼兒撿石頭的環節中老師給了幼兒多種的刺激,通過聽口令、拍手、小鈴的聲音等不同的方法來讓
幼兒撿相應的石頭。然後又讓幼兒自己數數撿來的石頭一共有幾塊。同時老師又把石頭的數量控制在6以內。使的幼兒能數的清楚、正確。然後讓幼兒根據石頭的光滑、粗糙的特徵分類,使得幼兒對於石頭的這兩個特徵有了進一步的鞏固了解,又為下一環節的撿石頭奠定了物質的准備。)
3、分類
把撿到的石頭送回家:光滑的石頭放在紅筐里,粗糙的石頭放在綠筐里
4、撿石頭
1)要求幼兒在規定的時間里撿不同的石頭
2)數數你撿到了多少石頭?
(再一次讓幼兒來撿石頭,而這次撿石頭老師充分的放手,讓幼兒自由的撿石頭,但是在放手的同時又有一定的控制,如讓幼兒一塊一塊的撿不同的石頭,主要是為後面的排序作好准備。由於幼兒動作有快慢,撿的時候有的幼兒一塊一塊的在挑選,有的則見一塊撿一塊。因此幼兒撿的數量都不一樣,這樣在數數的時候也顯示了差距。同時每位幼兒不同數量的石頭也為後面的排序鋪路造成了數量上的差距。但是在教學的時候,老師的時間沒有很好的控制,給幼兒的時間稍長了點,導致有的幼兒撿了17、18塊石頭,數量過多。不僅為數數帶來了難度,更影響了後面的排序。)
(三)鋪路
1、幼兒自由鋪路
2、交流:你用石頭是怎麼鋪的?(老師把幼兒的鋪法陳列在黑板上)
3、學別人的方法鋪路
4、學習按間隔的方法進行鋪路
(用石頭鋪路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由於有了前面對石頭特徵的了解的鋪墊,因此在幼兒自由鋪路的時候,有的幼兒是按照大的石頭排好再排小的石頭,有的幼兒則是先排光滑的石頭再排粗糙的石頭。而有的幼兒雖然整條路是沒有規律的,但是在路
的某一段有一定的規律,如有的幼兒用大小間隔的方法拍了四塊石頭。有的幼兒用光滑粗糙間隔的方法拍了三塊石頭。老師在孩子自由鋪路的時候進行了細致的觀察,敏銳的觀察到孩子的排序方法。在孩子交流的時候讓他們把好的方法說給同伴聽,並通過在黑板上的現場圖示,讓幼兒更加的看清楚排序的方法。在圖示的基礎上讓幼兒根據圖示來進行對應的排序。在幼兒自己經驗的基礎上老師加以提升,讓幼兒學習間隔的排序方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對於幼兒原有經驗的提升顯得著急了點,如果在提升的時候能更仔細、詳細就更加完美了。)
(四)延伸活動
1、今天我們一起鋪了一條石頭路,上次我們去哪裡走過?
2、一起去踩踩自己鋪的石頭路
課後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在感知石頭特徵的基礎上,學習按石頭的特徵進行排序的一個數學活動.其中也整合了數學中的一些數量,分類等內容.
在這個活動中主要的教具就是石頭,老師有意識的選擇不同特徵的石頭作為本次活動的主角.石頭是幼兒平時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也是幼兒十分很感興趣的東西.通過這樣的集體教學活動使幼兒對石頭的認識更深了一步.同時也得到了數學方面的發展.在活動中老師所提供的石頭數量應該更加充足,這樣在幼兒排序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的補充一些自己所需要的石頭.
小網路:石頭,一般指由大岩體遇外力而脫落下來的小型岩體,多依附於大岩體表面,一般成塊狀或橢圓形,外表有的粗糙,有的光滑,質地堅固、脆硬。可用來製造石器,採集石礦。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是用石頭來生火。石頭一般由碳酸鈣和二氧化硅組成。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排隊游戲
活動目標:
1、喜歡發現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感受規律的存在和美感。
2、嘗試通過自己的排序活動,體驗操作的樂趣。
活動准備: 項鏈一串,有規律的事物,幼兒在拉排序方面有生活經驗和開放性的材料。
活動過程:
一、感受規律的存在,發現生活中的規律,教師出示穿好的一串項鏈,進行提問:
1、這串項鏈漂亮嗎?為什麼?
2、在項鏈上你還發現了什麼?
3、他是按照什麼規律串起來的?如果你來穿你會怎樣穿?
二、引導幼兒聯想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是幼兒感受到規律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
1、除了我們的下面互聯有規律外,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是有規律的?
2、他們是按照什麼規律來排的?
三、幼兒嘗試利用多種材料排序,體驗創造與表現的樂趣。
1、我們知道了生活中有這么多東西都是按照一定規律排隊的,那今天我們也來玩排隊的游戲好嗎?(幼兒在教師中任選喜歡的材料為他們排隊,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合作完成。)
2、在做之前提問:你為什麼這樣排?你是按什麼規律來排的?
3、提示幼兒:如果你的排隊方法很多,怕記不住,可以自己去一張紙把自己的排隊規律記下來。
四、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五、幼兒間相互交流,教師和幼兒有目的的一起參觀有重點進行排序的講解與評價。
活動目標:
1、學說故事中的對話,嘗試按鈕口的特徵(顏色、大小、紐扣上的洞洞的數量等)進行配對。
2、樂意幫助別人,感受幫助小動物找到紐扣的快樂。
活動准備:
故事PPT、塑封的小動物、塑封紐扣、草地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師:這是什麼?有幾顆紐扣?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講個故事「一顆紐扣」。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觀看PPT
1、觀看PPT1提問:這顆紐扣是什麼樣的?
:小老鼠撿到了一顆白白的、圓圓的、上面有4顆洞洞的紐扣。
2、觀看PPT2提問:
(1)這顆紐扣是小狗丟的嗎?
(2)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小狗的紐扣是紅色的,小老鼠的紐扣是白色的,它們的顏色不一樣,所以不是小狗丟的。
3、觀看PPT3提問:猜猜小兔會怎麼說?
:小兔的紐扣是三角形的,小老鼠的紐扣是圓形的,它們的形狀不一樣,所以不是小兔丟的。
4、觀看PPT4提問:
(1)小老鼠會怎麼問呢?
(2)如果你是小松鼠會怎麼回答?
:小松鼠的紐扣上有5個洞洞,小老鼠的紐扣上只有4個洞洞,(教案:)它們的洞洞不是一樣多,所以不是小松鼠丟的。
5、觀看PPT5提問:小朋友想一想,這顆紐扣是小螞蟻丟的嗎?為什麼?
:小螞蟻的紐扣小,小老鼠的紐扣大,它們的大小不一樣,所以也不是小螞蟻丟的。
6、觀看PPT6提問:
(1)它會怎麼問媽媽,我們一起來學學小老鼠的話。
(2)這顆紐扣是媽媽丟的嗎?為什麼?
:媽媽的紐扣和小老鼠的紐扣都是白白的,圓圓的,上面有4個洞洞,大小也是一樣的。
7、觀看PPT7
三 幼兒操作
1、還有一些小動物沒有找到紐扣,你們願意幫助它們嗎?
2、每人抱一個小動物,在草地上找到相應的紐扣並貼在小動物身上。
3、交流分享,並驗證。
:你們也是愛動腦筋又會幫助別人的好孩子。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圖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2.讓幼兒能正確的分辨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活動准備
1.ppt課件:送圖形寶寶回家
2.圖形卡片若干。
教學具圖片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小朋友們喜不喜歡交新朋友啊?
今天老師請來了三個圖形寶寶,小朋友們歡迎不歡迎它們啊?
那我們就一起來聽聽圖形寶寶的自我介紹吧。
二、出示圖形並學著圖形寶寶的口吻來自我介紹。
1.出示正方形寶寶
小朋友們好,我是圖形寶寶,我的名字叫正方形。我想你們成為好朋友。
2.出示三角形寶寶
小朋友你們好,我也是圖形寶寶,我的名字叫三角形,我也想和你們成為好朋友。
3.出示圓形
小朋友們好,我也是圖形寶寶,我的名字叫圓形。我想和你們成為好朋友,你們能接受我嗎?
教師:小朋友們聽圖形寶寶的自我介紹了,現在都知道它們的名字了。
那我們看看我們生活中的哪些東西分別像這些圖形寶寶啊?
4.引導幼兒說說圖形像什麼?
啟發幼兒如說正方形像手帕時要是幼兒想不起,就可以提示說我們在吃東西時,
把小嘴弄臟了幼兒園里的老師是用什麼給小朋友們把小嘴擦乾凈的呀?等之類的話來引導幼兒
三、送圖形寶寶回家
1.課件:送圖形寶寶回家
你能將圖形寶寶送回到它們自己家裡嗎?它們叫什麼名字?是什麼顏色的?
2.游戲:送圖形寶寶回家
(1)在地板上分別畫出大的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游戲規則:當老師拿出正方形全體小朋友就要站到正方形里去。
當老師出示哪個圖形小朋友們就站到相應的圖形里去。
(2)把圖形卡片發到幼兒手裡
(一人一張,一部分幼兒發三角形,一部分幼兒發正方形,一部分幼兒發圓形)
游戲規則:當教師是說請小朋友們把圖形寶寶送回家時,
幼兒們就要站到與自己手中相同的圖形中去,這樣再讓幼兒互換手中的卡片重復游戲。
動力和方向。
活動目標:
1、學慣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數量的多少。
2、學習在標記圖上從左右的擺放物體。
3、養成大聲講述操作的習慣。活動准備:排隊標記圖,小動物和相匹配的食物圖片,瓶子與蓋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復習排隊標記
小朋友們,這是什麼呀?對了,這是排隊標記圖,排隊標記圖表示要給小動物或者小物品排隊了,應該在哪裡排隊呢,對,要從紅旗後面開始排,排在紅線上面,一個跟著一個排。
二、給小狗吃骨頭
教師:小狗出來玩啦,狗媽媽叫小狗要排好隊才能出去,小狗遇上了難題,我們不會排隊怎麼辦呢?小朋友會排隊嗎?一起幫幫小狗吧。
示範小狗在排隊標記圖上排隊
教師:小朋友們,小狗排好了隊,在外面玩得很開心,一會兒後,它們肚子餓了,我們來分肉骨頭給它們吃好嗎?一隻小狗吃一根骨頭,一起來分一分。
示範一一對應地給小狗分骨頭
教師:咦?是不是全部小狗都有骨頭吃了?沒有,一隻小狗沒有骨頭吃,那是小狗多還是骨頭多?
引導幼兒說出一隻小狗吃一根骨頭,一隻小狗吃一根骨頭,一隻小狗沒有骨頭,小狗比骨頭多。
三、瓶與蓋比多少
1、 情景導入
教師:狗媽媽在家大掃除的時候,找出了許多瓶子和蓋子,你能幫瓶子找到蓋子嗎?
教師:瓶子和蓋子誰多誰少?
2、重疊對應比多少 教師出示一樣大的瓶子和蓋子若干,與幼兒討論。教師:用什麼辦法知道瓶子和蓋子誰多誰少呢?
引導幼兒將瓶與蓋重疊對應(一個蓋子蓋在一個瓶子上),再說說誰多誰少。
3、並列對應比多少 教師出示從小到大有蓋的瓶子一套,與幼兒討論:用什麼辦法知道瓶子和蓋子誰多誰少呢?
4、教師:如果不用蓋子蓋瓶子的方法,還有什麼辦法能找出瓶子與蓋子誰多誰少呢?引導說出並列對應的方法。
四、活動結束
小狗謝謝你們幫它們排了隊,分了骨頭,謝謝你們,瓶子和蓋子也在你們的幫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大家再見。
⑶ 小班數學優秀教案及反思1000字匯總6篇
一、設計意圖:
生活中常聽到幼兒會隨口說出1、2、3、4、5。。。。。。,但讓幼兒實際來數一數某個東西的時候,卻是口裡數的和實際數量不相符,為了讓小班幼兒感知並認識數字1、2、3,設計了本次活動,旨在培養幼兒對數的感知力、想像能力和同伴合作的意識,鍛煉幼兒的小手靈活性。
二、教學目標:
1、讓幼兒感知並認識數字1、2、3。
2、幼兒學會用手指出示數字1、2、3。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准確性、敏捷性。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三、教學重難點:
感知並認識數字1、2、3。
四、教學准備:
1、卡通數字1、2、3。
2、數字1、2、3的大卡片及相應圖片。
3、魔術口袋,各色數量的塑料小膠棒、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4、各色數字1、2、3小卡片人手一套。
5、數字兒歌磁帶。
6、自製數字物液箱三個。
五、教法
游戲法、情景法、練習法、賞識法。
六、教學過程
1、導入主題,認識數字1、2、3。
聽數字兒歌引出數字1、2、3。
兒歌:
1像鉛筆能寫字,2像小鴨水中游,3像耳朵聽聲音,4像紅旗隨風飄,5像秤鉤來秤菜,6像口哨嘟嘟響,7像鐮刀割青草,8像葫蘆藤上吊,9像勺子來盛湯,10像筷子加雞蛋。
今天我們請來數字寶寶1、2、3,我們看看他們歌曲里唱的那樣,像鉛筆、小鴨和耳朵嗎?(分別出示卡通數字1、2、3讓幼兒觀察數字形狀)。
2、讓小朋友大膽想像數字1、2、3還像什麼,感知字形。(對大膽想像、積極回答的幼兒給予鼓勵)。
3、感知數字1、2、3。
分別說出大數字寶寶1、2、3,將數字和卡通圖片相對應,讓幼兒看看數字是否像歌曲中唱的一樣。
4、用手指表示數字。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伸出你靈巧的小手,告訴我你的小手都有哪些本領?"屈;老師。教,案網出處"(幼兒自由回答)那麼你會用小手來表示1、2、3嗎?教師出示不同數的實物,讓幼兒點數並用手指比劃1、2、3、來表示物體的個數,同時糾正幼兒的手勢。
教師說出數字幼兒用手指來表示。同時也可選擇幼兒擔任小老師。
游戲:看實物出手指。
教師從魔術口袋中拿出相應數量的膠棒、三角形、正方形、圓形讓幼兒點數。說出數量,同時用手指來表示其數量是幾。
七、活動延伸:
1、游戲:數字寶寶回家(回強對字形的感知認識)。
小朋友們真棒,現在數字寶寶請小朋友們和它們一起做游戲。帶領幼兒隨音樂出活動室,在草地上撒上1、2、3的各色數字小卡片,讓幼兒將數字1、2、3撿起來人別送回他們的家裡。
2、數字找朋友比賽(草坪上擺放有數量是3的:積木、水杯、盆子;數量是2的:蘋果、梨、香蕉;數量是1的:帽子、鞋、衣服。)將小朋友分成兩組進行比賽,分別把自己的數字卡放在擺的實物下,看哪一組擺的快而正確。
八、活動反思:
把對1、2、3。。。。。數字的感知與游戲結合在一起,既培養了幼兒點數數的能力,又達到了幼兒游戲的目的,整個活動幼兒情緒高漲。現通過發揮幼兒感知的想像力,對數字進行形像化的比喻,加深了對數字的記憶。利用魔術口袋變換不同圖形的卡片,練習讓有兒用手指表示個數,慢慢讓數所表示的意義深入幼兒的心理。最後,利用"數字寶寶回家"、"數字找朋友"的游戲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一個數所表示的是物體的個數。同時也鍛煉了幼兒小手的靈活性和同伴之間的合作意思識。
活動目標
1.能把五個大小不一的禮物盒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出來。
2.感知物體大小的傳遞關系。
3.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4.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活動准備
禮物盒卡片、底板人手一套。磨和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
(1)師:今天是小熊寶寶的生日,他收到了一件罩游物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收到的禮物是什麼。
(2)師幼共同閱讀繪本,發現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禮物盒。
師:一共有幾個禮物盒?.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這些禮物盒是什麼顏色的?
2.為禮物盒排排隊。
(1)出師禮物盒的家,請幼兒為最大和最小的禮物盒找一個合適的家。
師:誰能給最大和最小的禮物盒找一個合適的家?
(2)請個別幼兒把禮物盒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送回家。
師:其他的紙盒也希望有一個合適的家,請小朋友給所有的紙盒都找一個合適的家。
3.幼兒分組操作,幫禮物和找到合適的家。
(1)教師提醒幼兒看好底板上的標記再去送禮物盒。
(2)教師提醒幼兒幫禮物盒全部找到家後請老師或者好朋友檢查。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對教材的把握上設計較好。環節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在師幼互動和幼幼互動時,孩子全身心的投入,興趣很高。數學就是服務生活的,孩子在操作和游戲中掌握了區分長短的方法,理解了長短順序的關系。
在幼兒分組操作時,忽略了幼兒的個體差異,在對於接受慢的幼兒沒有及時給與支持和幫助,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注重幼兒個體差異,並實施重點關注;
如果重新上這節課,我會在保持原有的基礎上,在操作環節發現掌握不好的孩子,在游戲環節重點關注策略,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很好掌握;另外,在一日活動將此項活動延伸到各個環節,隨機教育和引導。
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在認知過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緒的支配。無意記憶占優勢,常常在無意中記住一些事物。游戲、操作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形式,如果單純讓幼兒認識圓形,幼兒會感到很枯燥,興趣往往不高,而且效果也會不好。因此,在設計這個教學活動時,讓幼兒在游戲操作中了解一些常見的圓形物品與特點,從而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觀察探究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感知、觀察和想像能力。
活動目標:
1、能在認知、操作和游戲活動中掌握圓形的特徵。
2、能在周圍環境中尋找圓形的物體,感知圓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想像力。
活動准備:
1、活動室布置一些圓形的物品。
2、圓形紙一張,圓形物品若干(如鏡子、瓶蓋、鈴鼓、盤子)。
3、幻燈片,箱子,箱子里有各種不同的圓形物品,操作紙若干、彩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認識圓形物品。
師:(用神秘的口氣加眼神)仔細聽,這是什麼聲音?師敲擊小鼓。
幼兒:小鼓聲。
師:快看看,真的是小鼓。知悉觀察,小鼓長什麼樣子?
幼兒:圓形。
師:來摸一摸,有什麼感覺?
師:請小朋友沿著小鼓的表面和邊緣觸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圓圓的,滑滑的。
幼:圓圓的,幼:邊緣是光滑的,幼:沒有稜角……(幼兒交流,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
師:像小鼓這樣圓圓的滑滑的,沒有稜角的就是圓形。(引出圓形這一話題。)師:(出示一張圓形的紙)提問:它像什麼?
幼:它像盤子,幼:它像太陽,幼:它像……師:說一說,你還見過哪些東西也是圓形的?(鼓勵幼兒說出在家裡或者在其他地方見到的圓形物品)
二、讓我們一起在活動室中尋找,有哪些東西是圓形的?(幼兒在室中尋找。)
三、交流自己的發現。
四、觀察幻燈片上的圓形實物,感知圓形的特徵。
五、進一步感知圓形的特徵
1、出示貼著幾何圖形的黑板,仔細看一看,哪些圖形是圓形?挑選出來,讓它們站成一排。
2、幼兒動手挑選。
六、實踐操作,添畫。
1、小朋友你知道圓形能做成什麼嗎?老師給小朋友變個魔術看看。
一個圓形變變變變出大太陽,兩個圓形變變變變出可愛的小雞,三個圓形變變變變出好吃的糖葫蘆,四個圓形變變變變出可愛的毛毛蟲。
2、為幼兒准備一些畫有圓形的紙,啟發孩子在圓形上面添加幾筆後變成另一個圖案(如太陽,蘋果),鼓勵他畫的越多越好。
3、觀看幻燈片中的圓形變成的圖形,激發幼兒的想像。
七、延伸:小朋友們,你們的家中一定有很多圓形的東西,回到家仔細去尋找。然後再用圓形去變個魔術好嗎?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活動,幼兒能夠從眾多物體中區分出圓形,能夠通過觀察,尋找到生活中的圓形物體。
活動目標:
1、創設玩具城情境,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和同伴共同學習的愉快情緒。
2、通過看看、說說、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內數量,發展思維能力。
活動准備:
玩具車幼兒人手一輛、幼兒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師示範教具一套
活動過程:
一、激發去玩具城的興趣
1、我們小朋友喜不喜歡玩玩具?你喜歡玩什麼玩具?(幼兒自由講述)
2、隨律動《開火車》進入活動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
1、幼兒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輪子能滾動的特性,初步學習點數4以內的數量
小結:原來輪子都會滾動,而且都不一樣。
2、幼兒互相交換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數量的輪子,鞏固對數量的認識
3、送玩具回家,幼兒按點送物
三、幫玩具寶寶數輪子
1、玩具寶寶要去參加裝輪子大賽,可是他們還不知道自己該裝幾個輪子,怎麼辦呢?
2、出示範例,引導幼兒思考
這是什麼車?它應該裝幾個輪子?(根據幼兒講述示範粘貼一種,其他的請幼兒思考並輕輕告訴老師)
3、幼兒操作,
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相互進行驗證,適當啟發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
4、集體驗證
引導幼兒說一說你幫什麼車裝了幾個輪子?是不是每一個玩具寶寶都會數自己的輪子了?
四、我們也來變一變
1、我們小朋友想不想跟著玩具寶寶一起去參加比賽?
2、請你們動一動小腦筋,變一變,你想變成什麼車去?
3、幼兒隨音樂出活動室
五、延伸
1、在數學區投放相應材料供幼兒鞏固
2、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由的變成輪子數量不同的玩具車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手,知道每個人都有兩只手,每隻手上有五根手指。
2、利用游戲的方式引導幼兒掌握五根手指的名稱。
3、培養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准備:
關於手的作用及保護方法的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師:請小朋友把你的小手伸出來跟老師一起做游戲。游戲:聽我說,跟我做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舉起來。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放下來。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往前伸。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往後伸。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抱起來。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來。
二、基本部分
1、知道人有兩只手,兩只手的大小一樣,也叫一雙手。
(1)師:剛才啊我們小朋友和自己的小手做了游戲,現在請你數一數你有幾只手?老師請幼兒數一數自己有幾只手(兩只手),
(2)知道兩只手也叫一雙手師:小朋友都有兩只手,比一比你的兩只手是不是一樣大的?快思老師.教.案網出處你是怎樣比的?(請幼兒自己先探索方法,再教給幼兒比的方法,將手掌合起來,手指對手指)小結:小朋友都有兩只手。兩只手是一樣大的,所以它又有另外的名字叫一雙手。
(3)舉手游戲:老師說一隻手、兩只手一雙手請幼兒舉手。
2、數一數,一隻手上有幾個手指。(從拇指開始,按次序進行,口手一致地點數,數好後再換一隻手數。師:小朋友們真棒,現在請你數數自己的一隻手上有幾根手指小結:每隻手上有五個手指。
3、學習五根手指的名稱。
(1)師:我們的五根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就像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樣。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它們。先請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你的五根手指長得是不是一樣長?(讓幼兒自由講)找出你最長的手指,並把它捏住。老師介紹:這個手指長在中間,所以叫它中指。老師伸出大、小拇指,問幼兒:哪個大,哪個小?(引導幼兒說出大拇指與小指)老師伸出一個手指點東西,介紹:點東西的手指叫食指。老師介紹:還有一個手指沒有名字,我們叫它無名指。
(2)小結:剛才呀我們認識了自己的五根手指,知道了它們的名字。最長的手指呀叫---中指;大的粗的叫----大拇指;小的細的叫----小指;點東西的手指叫----食指;沒有名字的手指叫----無名指。
(3)以游戲形式鞏固。休息:現在呀我們要請我們的手指休息了。大拇指睡著了,食指睡著了,中指睡著了,無名指睡著了,小指睡著了,我們都睡著了。起床:大拇指醒了,食指醒了,中指醒了,無名指醒了,小指醒了,小手拍拍都醒了。
三、結束部分利用幻燈片幫助幼兒了解手的作用及保護方法。
(1)手的作用。師:我們大家都有一雙手,那麼手有什麼用處呢?(引導幼兒從多方面考慮)我們的小手能拿東西、洗臉、刷牙等。(幼兒先根據生活經驗進行講述後出示幻燈片小結)
(2)保護手。師:手的本領很大,能為我們做許多事,所以我們要注意保護手。幻燈片提示:不要用刀子或剪刀把手弄破,不要咬手指頭,勤剪指甲,勤洗手,冬天還要擦護手霜、戴手套等。
活動反思:
手是幼兒在一日活動中時時刻刻都在接觸和使用的。即將升入中班的幼兒處於第一個自立期。自己動手既是對他們的要求,也是他們自己的需要。這時期的幼兒,總想擺脫成人的照料,但是幼兒對自己的手缺乏真正的了解,,缺少保護手的知識和能力,活動目的是通過主題活動讓家園協同培養幼兒的自立精神和自理能力。
活動目標:
1、以游戲的形式復習鞏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能正確說出圖形名稱,學習按不同圖形的形狀、大小進行分類。
2、培養幼兒思維的准確性,以及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快速應答能力。
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准備:
1、小兔、小豬、小貓圖片各二張。
2、各種圖形餅干若干。
3、畫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寫有數字的車票若干。
4、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一)以游戲的口吻,引起幼兒興趣
1、師:小朋友你們看,今天誰來我們班做客了?
師:噢,是兔媽媽帶著小兔寶寶,豬媽媽帶著小豬寶寶,還有貓媽媽帶著小貓
寶寶來了,你們高興嗎?那好吧,我們向小動物們問聲好,小動物你們好!)
2、師:小動物來做客,你們喜歡送什麼禮物給它們呢?(幼兒回答)
(二)復習認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
1、師:你們看,老師准備了一盤餅干。(教師出示一盤有各種圖形的餅干)
2、師:咦,盤子里的餅干是怎麼樣的?它們都有哪些不同?
(師:噢,我准備的有大的、小的圓形餅干;有大的、小的正方形餅干;還有大的、小的三角形餅干)
3、師:小動物們見了這些餅干很高興,都說自己喜歡吃其中的一種圖形餅干,它們到底喜歡吃哪一種呢?那就要請你們看一看,想一想。我已經為你們每人都准備了一盤餅干,現在請你們看看盤子里都有哪些圖形的餅干,想一想該送給哪只小動物?好,小朋友我們一起給小動物送餅干吧,送到小動物的盤子里。
4、師:我們給小動物送了那麼多的餅干,不知道小動物會是怎麼說的,讓我們來聽一聽好嗎?
(錄音:小朋友好!謝謝你們給我們送了那麼多好吃的餅干,不過有些小朋友送的餅干還不是我們最喜歡吃的。;.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那麼,你們想知道我們最喜歡吃哪一種餅干嗎?哈哈!問題可簡單啦,只要看看我們的嘴巴就明白啦。)
5、師:小動物怎麼說呀?小動物告訴如果想知道他們喜歡吃哪一種餅干只要看看什麼就行啦?
那麼兔媽媽喜歡吃哪一種餅干?(喜歡吃大的圓形餅干)
兔寶寶喜歡吃哪一種餅干?(喜歡吃小的圓形餅干)
豬媽媽喜歡吃哪一種餅干?(喜歡吃大的正方形餅干)
豬寶寶喜歡吃哪一種餅干?(喜歡吃小的正方形餅干)
貓媽媽喜歡吃哪一種餅干?(喜歡吃大的三角形餅干)
貓寶寶喜歡吃哪一種餅干?(喜歡吃小的三角形餅干)
6、師:剛才我們有沒有送錯餅干呢?那好吧,我們趕緊把些送錯的換過來,給小動物送上他最喜歡吃的餅干吧。
(師:噢,我們看看送對了嗎?都送對了,你們真能幹,一起來誇誇自己吧!)
(三)游戲《到森林公園》
1、師:小動物們今天都得到了自己喜歡吃的餅干,真是太開心了。為了表示感謝,邀請我們小朋友到它們的家裡森林公園去玩。不過,小動物們說森林公園離這兒很遠,需要乘火車去,怎麼辦呢?別著急!你們看他們已經給我們寄來了火車票,這些火車票可有趣啦!上面都畫有不同的圖形,還寫上了數字。看,這張火車票上有什麼圖形?數字是幾呢?那張呢?並且他們還告訴我們不能上錯車廂,如果你拿到了畫有圓形的、寫有數字1的火車票就要上圓形的車廂,坐1號的椅子,如果
2、師:現在,請小朋友上火車吧!(幼兒持票上不同的車廂),列車員要檢票了,請把火車票舉起來吧!(教師檢查幼兒的對、錯)
3、師:小朋友!我們的火車出發啦!(放音樂幼兒走出教室)
活動反思:
運用游戲的形式開展數學活動,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沉浸在游戲的歡樂中,興趣極高,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圖形特徵有了進一步的鞏固認識,真正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⑷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教案及反思三篇
【 #教案# 導語】數學是人類對事物的抽象結構與模式進行嚴格描述的一種通用手段,可以應用於現實世界的任何問題,所有的數學對象本質上都是人為定義的。 准備了以下內容,供大家參考!【篇一】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教案及反思:比長短
活動目標:
1、理解長短的概念,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並用語言進行描述。
2、能用一端對齊法對物體進行比較,並按照物體的長短特徵進行分類。
3、很快融入游戲氛圍參與活動,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准備:
1、人手一隻籃子。裡面放有彩色紙條兩根(一樣長),吸管兩根(有長短),綵帶三條(紅長、綠短、黃最短)。
2、彩色紙一張,透明敞口塑料袋兩個(袋上分別標有數字1、2)。
3、音樂《紅綢舞》。
4、場地布置:紅綠黃三個圈作舞池。
活動過程:
一、小魔術導入,激起興趣、感知長短。
(一)老師變魔術。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魔術,睜大你們的小眼睛,看仔細嘍。
把兩根相同的紙條變成一長一短。
2、幼兒觀察有何不同,說說是怎麼知道的。
小結:我們的寶寶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兩根紙條不一樣,一根長一根短。
3、告訴幼兒「變」的秘密。
(二)幼兒變魔術。
1、幼兒從籃子里拿兩根紙條學做小小魔術師。
2、說一說,哪根長哪根短。
二、操作活動,進一步加深對長短的理解。
(一)兩個物體進行長短比較、分類。
1、請幼兒從自己的小籃子里拿出兩根吸管進行比較。
說說你是怎麼發現哪根長哪根短。
2、除了用眼睛看,還可以怎樣做呢?
引導幼兒用一端對齊法進行比較。(可橫著也可豎著斜著比)
3、送吸管回家。將長的送進1號袋,短的送進2號袋。
4、檢驗。
師將鬧態一個袋子衫納里的吸管拿出用一端對齊法檢查是否一樣長。另一個袋子里的請有意願的幼兒進行檢查。
(二)嘗試用一端對齊法對三個物體進行長短比較、分類。
幼兒從籃子里取出三根綵帶。
1、選一條自己喜歡的綵帶。
2、嘗試比一比、說一說自己拿的是長的、短的還是最短的。
3、長的請到紅舞池、短的請到綠舞池、最短的請到黃舞池。
三、游戲:綵帶飄起來。
播放《紅綢舞》,和幼兒共同跳起來,把綵帶舞起來。
課後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發現幼兒之間在能力上還是有差異的,大部分幼兒能很好地進行比較,但在表達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兒不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在這點上還需要進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數學活動中引導他們大膽講出自己的想法,並幫助他們梳理總結。
在活動之前也看過一些關於「比長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動反思,所以在准備學具和提要求時更謹慎了。引出「一端對齊法」的概念,對幼兒能較快地理解還是有幫助的。相信對將來三個以上的物體進行比較有一定的幫助。
【篇二】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教案及反思:比較高矮
活動目標
1、通過目測比較高矮,知道什麼高,什麼矮,感知高矮相對性。
2、練習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進行排序。
3、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比較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准備
1、有高矮物體的大圖。
2、兩支塑料花。
3、每人一套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初步比較高矮。
請一位大班幼兒和一位小班幼兒踏步走進教室,請液塌源幼兒比較誰高誰矮。請幼兒說出:「大哥哥高高的,小弟弟矮矮的。」
2、觀察大圖比較高矮。
引導幼兒比較圖片上物體的高矮,並說出什麼東西是高的,什麼東西是矮的。
3、引導幼兒發現高矮是通過比較而來的。
教師出示兩支不同高度的塑料花,放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請幼兒觀察哪支花高,哪支花矮。教師總結:比較兩個物體的高矮要把物體放在同一水平面上。
4、引導幼兒不受物體大小、形狀的影響,按高矮給物體排序。
請幼兒給不同高矮的物體進行排序。
5、排隊游戲:幼兒通過自身參與,進一步體驗物體的高矮是比較出來的。
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觀察幼兒園的房屋、樹木、運動器械等,並比較它們的高矮。
活動反思:
【篇三】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教案及反思:1和許多
活動目標:
1.能區別「1」和「許多」,並會用「1」和「許多」表述。
2.理解「1」和「許多」之間的關系。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准備:
鴨媽媽頭飾;香蕉若干;糖果若干;大籃子一個;課件。
活動過程:
一、以情境引入,發現「1」和許多;
1.出示一隻鴨媽媽的頭飾,師:今天我鴨媽媽要帶小鴨子們到小熊家做客,你們看,有幾只鴨媽媽,幾只小鴨子?引出一隻鴨媽媽,許多隻小鴨子。
2.教師帶小鴨子到小熊家,邊走邊念兒歌:一隻鴨媽媽,許多小鴨子,搖搖擺擺去哪裡?一隻鴨媽媽,許多小鴨子,要去小熊的家裡。小熊小熊忙不停,忙著准備送大禮。
3.師:小熊家到了,現在我們一起來參觀小熊家吧。播放課件,請幼兒觀察家裡的擺的食物。例如:家裡有一個大蛋糕,許多小蛋糕。一個紅色杯子,許多個綠色杯子„
二、創設情境「小鴨子們送禮物」知道一個一個實物組成許多實物。
1.師:小鴨子到小熊家做客有沒有帶禮物呢?幼:有,帶了香蕉。師:鴨媽媽也帶了一個香蕉要送給小熊,那你准備幾香蕉要送給小熊呢?幼:我准備一香蕉要送給小熊。
2.師:那我們現在就一起來把准備好的香蕉送給小熊吧。請幼兒動手送香蕉,並幼兒嘗試說:我送一個香蕉給小熊。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4.教師小結:小鴨子每人只送一個香蕉給小熊,但是一個一個香蕉合在一起就變成許多個香蕉。小熊收到許多香蕉真是太感謝小鴨子了。
三、游戲「小熊送禮物」知道許多實物可以分成一個一個的實物。
1.師:小熊也准備了禮物要送給小鴨子們,你們看。(出示棒棒糖)師:這里有幾根棒棒糖啊?幼:許多棒棒糖。師:小熊為什麼要准備許多根棒棒糖?幼:因為要分給每一隻小鴨子。
2.師:小熊要把許多根棒棒糖送給小鴨子,每隻小鴨子只能拿一根棒棒糖,請幼兒拿棒棒糖並嘗試說:我拿一根棒棒糖。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教師點評幼兒操作結果。師小結:小熊把許多根棒棒糖一根一根的送給了小鴨子,每隻小鴨們都收到了一根棒棒糖。
活動結束:
時候不早了鴨媽媽要帶小鴨子回家去了。自然結束。
教學反思:
老師在課前首先吃透教材,根據幼兒年齡特點來設計教學方法,課後還要善於認真反思,找出不足,進行完善,提高教學水平。在小班數學《認識「1」和「許多」》的教學中,我根據小班幼兒生活經驗不豐富,參與活動時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在教學活動中採用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既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游戲中體驗並感知了「1」和「許多」,引起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對教材的反思認識「1」和「許多」是幼兒認識數活動的開始,比較適合於3歲左右的孩子。根據他們年齡小、好玩、好游戲、有意注意時間短的身心特點,我設計了認知活動「1」和「許多」。只學習「1」和「許多」相對低年齡段孩子而言較抽象和枯燥。但伴隨著游戲活動,就會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既可以滿足幼兒游戲和好動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數學教育目標。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選擇了小班幼兒學習區別「1」和「許多」的教材,通過游戲教學法、情景設置等手段開展了此次活動。在活動中始終圍繞目標開展活動,幫助幼兒初步理解「l」和「許多」之間的關系。
⑸ 幼兒園小班數學認識各種形狀教案及反思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認識各種形狀教案及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目標:
1、復習鞏固對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認識。
2、提高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體驗參與活動的快樂。
3、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准備:
1、圖片一幅、紙制小路5條(上面鏤刻不同形狀圖形)
2、內裝有形狀不同的幾何圖形多個的"魔術箱"一個
活動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題
1、講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師:小朋友,昨天小白兔打電話給老師,它對老師說:"昨天,森林裡颳起了大風,把我的房子都給吹破了(嗚…)你能不能幫我造一間新房子呢?"於是,老師就連夜給小白兔造了一間新房子。小朋友你們看,這新房子漂亮嗎?
2、出示圖片,提問:
師:你們看,老師把房頂蓋成什麼形狀的?
師:房身呢?
師:門又是什麼形狀呢?
引導幼兒說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圓形
二、復習圖形師:
小朋友真聰明,全都答對了,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到小兔的新家,但是小朋友要回答老師的問題後,我們一起去好嗎?。
1、出示"魔術箱"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從魔術師那裡借來了魔術箱。今天老師就要為小朋友表演魔術,你們可要仔細地看喲!
2、提問
(1)從魔術箱內變出圖形師:123變變變!你們看老師變出的是什麼圖形呀?
師:它是怎麼樣的呢?
(2)依次變出正方形、三角形並進行提問
(3)幼兒找圖形。
師:老師想要一些圖形,你能從魔術箱里變出來嗎?請小朋友試一試。
三、游戲-鋪路
1、師:我們下面就去小白兔的新家去吧,不過小白兔說,他家門前的路壞了,有許多的泥坑,想讓我們班小朋友幫他修一修路,你們願意幫忙嗎?
出示紙路。
師:小朋友看看,這些泥坑都是有形狀的,那我們看看都是些什麼圖形。
2、共同研究紙路形狀。
3、師:小朋友,如果想把三角形的泥坑填滿,我們要用什麼形狀的圖形填。圓形的坑呢?正方形的坑呢?(師邊講解邊示範)
4、幼兒動手"填泥坑"。(每桌發一條紙制小路幼兒操作)。
5、展示幼兒的小路,共同評價。
四、結束部分。
師:小朋友們真能幹,幫小兔修好了小路,我們一起到小白兔的新家去玩吧。
幼兒排隊聽音樂在教室走一圈。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領域的活動來得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的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在發展。於是就要求老師在組織指導活動中要多花心思。
近期班上的幼兒對各種圖形非常感興趣,每天吃早點時,都有小朋友問我:"老師,我們吃的包子是不是圓的?""今天我們吃的饅頭是方的嗎?......"我發現班上的幼兒對身邊的事物有著敏銳的觀察力,有渴望了解圖形寶寶的慾望。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這節認識圖形的活動為了更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對活動的興趣,同時根據小班的年齡特點,我特別採用擬人化的手法,把三種圖形比作圖形娃娃來到班裡與小朋友做客,還特別設計了一個故事情境作為導入,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其次,在組織形式上行,我把幼兒分成若干小組,人手提供一套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圖形,讓幼兒在邊操作、邊觀察、邊發現的.過程中自主地領悟知識。這種活動形式,對小班的幼兒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幼兒要有良好的學習常規,特別是要培養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才能使活動順利進行。而且在"找生活中的圖形"的環節中,充分調動幼兒感官,訓練幼兒的觀察力、思維能力,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同時,我通過個別回答、集體回答的形式,為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在活動中,幼兒的情緒很活躍,能把自己發現的主動地告訴老師和周邊的小夥伴,使幼兒的表達能力、反應能力和觀察能力都得到了發展。在活動的最後,設計了"拼圖形"環節,整個活動過程幼兒始終樂此不疲,活動中幼兒的主動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孩子的創造性,動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在本次活動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如幼兒操作時間不足,沒有創設幼兒合作交流的機會,語言還要精煉等,在以後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我應加以改進。合理安排活動時間,注重重點,為幼兒預留充分的自主空間,日常活動中有意規范教師語言,為幼兒傳遞良好的語感,培養幼兒善於表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