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初中數學如何進行引課

初中數學如何進行引課

發布時間:2023-08-22 04:22:02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引入新課

淺談數學課的幾種導入方法
摘要:一堂課如果導入得當,就能直接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使其產生良好的學習動機,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潑,課堂活動順利進行,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數學;導入;方法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好課,導入是重要一環,它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一定重視教學的導入藝術.這里歸納出七種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情況選擇恰當的導入方法.
一、舊知導入法
從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新問題,在我們的教學中是被大家經常和廣泛應用的一種引入新課的方式.這種方式不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為學生學習新知識鋪路搭橋.教師在引入課當中應注意抓住新舊知識的某些聯系,在提問舊知識時引導學生思考,聯想,分析,使學生感受到新知識就是舊知識的引申和拓展,這樣不但使學生復習鞏固舊知識,而且清除學生對新知識的恐懼和陌生心理,及時准確的掌握新舊知識的聯系,達到溫故而知新效果.如教學我們可以藉助多媒體復習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引發學生思維,為梯形中位線定理證明奠定理論基礎,通過對三角形中位線性質的思考,從而進行類比聯系,引入梯形中位線定理,通過這樣的引入,然後證明定理,難點就會很容易突破.但這種引入新課的方法教師必須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精心選擇復習內容,使以舊知識為新知識開辟道路,達到知識的遷移.
二、設疑導入法
設疑法是根據中學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一上課就給學生創設一些疑問,創設矛盾,設置懸念,引起思考,使學生產生迫切學習的濃厚興趣,誘導學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種方法.例如:有一個同學家的衣櫥上鑲有兩塊全等的三角形玻璃,其中一塊被打破了.你能否幫他劃出同樣的一塊玻璃補上呢?學生一定議論紛紛.然後,教師向學生說,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現在我們就解決這個問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設疑質疑還只是設疑導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盡快活躍起來.因此,教師必須掌握一些設問的方法與技巧,並善於引導,使學生學會思考和解決問題.
三、故事導入法
故事導入是教師最喜歡使用的導入方法之一,上課伊始即通過故事或典故導入,把學生的好奇心轉化為學習的興趣,促進其思維想像力的方法.如在講述《勾股定理與平方根》這一節時,可以通過下面的故事導入本課:在1876年一個周末的傍晚,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郊外,有一位中年人正在散步,欣賞黃昏的美景,他就是當時美國俄亥俄州共和黨議員伽菲爾德.他走著走著,突然發現附近的一個小石凳上,有兩個小孩正在聚精會神地談論著什麼,時而大聲爭論,時而小聲探討.由於好奇心驅使伽菲爾德循聲向兩個小孩走去,想搞清楚兩個小孩到底在干什麼,只見一個小男孩正俯著身子用樹枝在地上畫著一個直角三角形.於是伽菲爾德便問他們在干什麼?只見那個小男孩頭也不抬地說:請問先生,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分別為3和4,那麼斜邊長為多少呢?伽菲爾德答到:是5呀.小男孩又問道:如果兩條直角邊分別為5和7,那麼這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又是多少?伽菲爾德不假思索地回答到:那斜邊的平方一定等於5的平方加上7的平方.小男孩又說道:先生,你能說出其中的道理嗎?伽菲爾德一時語塞,無法解釋了,心理很不是滋味,從而激發學生對勾股定理的學習興趣.
四、類比導入法
類比導入是通過比較兩個或兩類數學對象的共同屬性來引入新課的方法.如果已知的數學對象比較熟悉, 新的數學對象通過與已知的數學對象類比,那麼引入就比較自然.例如,在講授相似三角形性質時,把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與相似三角形的性質進行類比.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對應邊相等,而相似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如果相似三角形的對應邊也相等,那麼這兩個三角形變成了全等三角形.所以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
五、直接導入法
開門見山的直接導入是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導入方式,上課一開始,教師就直接揭示課題,將有關內容直接呈現給學生,用三言兩語直接闡明對學生的目的要求,簡潔明快地講述或設問,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心中有數,誘發探求新知識的興趣,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導到課堂教學中來.要求教師語言精煉、簡短、生動、明確、富有鼓動性,使學生產生一種需要感、緊迫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整式的加減的導入:我們已經學習了整式的相關概念、合並同類項法則,去括弧和添括弧法則,本節課,我們將運用概念及法則來學習整式的加減運算.
六、演示導入法
人的認知過程是一個實踐和認識螺旋上升的過程.蘇霍姆林斯基說:應讓學生通過實踐去證明一個解釋或推翻另一個解釋.指教師通過實物、模型、圖表、投影、電影、電腦、課件等教具的演示實驗,自然巧妙引入新課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能使抽象的數學內容具體化,有利於培養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能力,同時也有利於鍛煉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和數學語言表達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對數學學科再認識的定位,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例如:有位老師在寒冷的冬天拿著一把扇子走進教室,同學們感到很驚奇,大熱天教師上課從不帶扇子走進教室,為啥今日嚴冬一反常態,帶扇子上課?這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接著老師把扇子打開倒掛在黑板上,點明今天授課的內容求扇形的面積.這樣的導入雖朴實卻不乏新意.
七、操作導入法
根據初中生好奇愛動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動手、動腦,主動地去探索數學知識,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他們在親自感知事物的同時,發展思維,開發智力,主動、愉快地獲取知識和技能.操作導入能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氣氛熱烈輕松,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情緒一開始就進入了最佳狀態.如在講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時,課前布置學生製作一個簡易測平儀(仿照書上的想一想),上課時可先問學生,請用你的測平儀測量一下你的書桌面是否水平?怎樣測呢?為什麼可測是否水平?學了本節知識後便可獲解.由此可見,動手操作是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源泉,能幫助學生鞏固數學知識,促成教學的良性循環.因此,上課時應適當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和實驗,通過動手動腦去探索新知識,主動發現欲學新知識的奧秘,引發學生探索的興趣.
總之,導入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數學課的教學中因具體教學內容不同,班級情況不同,新課導入的設計也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善於研究教材特點,捕捉重點,以景召人,以情感人,以知識的魅力吸引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能使導入成為培養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一環.

⑵ 淺析如何優化設計初中數學課堂導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段構思巧妙、設計精彩的導入,能使學生未入其課而先知其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自覺地、主動地去探究問題,提高了教學效率。本文就如何做好課堂導入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所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這一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吸引住。」所以,我們要在在備課過程中對每一次新課的導入能精心地設計,並盡心組織好每一次新課的導入。課程導入就像是課堂教學的催化劑。一個精彩的課程導入,不僅可以很好地預熱課堂氣氛,更能在主體課程內容開始之前,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整個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巧妙設懸念,集中注意力
多次的教學實踐的經驗表明,如果在課程導入階段給學生設置一個懸念,便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等邊三角形的時候,為了激發學生對於等邊三角形的學習興趣,我利用等邊三角形的特徵設置了一個懸念,進行課程導入。我首先提問:「我家裝了一塊等邊三角形的玻璃,可是不小心摔成了兩半。我想去配一塊完全相同的玻璃,該怎麼做?」「把兩塊碎片拼好去配唄!」學生們回答。我又說:「可是,我不小心弄丟了其中一半,現在只剩下另一半了,我還能配出原來形狀的玻璃嗎?」大家有些懷疑。「我告訴大家,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這就是等邊三角形的妙處。」
通過懸念的設置,使得大家馬上對等邊三角形產生了興趣,小小的懸念,達到了很好的導入效果,因此,在進行課程導入時候,採取合理的懸念設置能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利用多媒體,提高學習興趣
如今,多媒體技術已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於課堂教學之中,在進行課程導入時候,利用多媒體進行情境教學,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情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應用信息技術的一個優點就是,可以用聲光影像等方式從感官上觸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導入課程,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為了讓學生對於函數中「對應」的概念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我製作了一個炮彈發射的Flash動畫,並提供了炮彈飛行高度和飛行時間之間的函數關系式。通過電腦操作,無論控制炮彈在任何一個時間點暫停,都能夠通過這個函數關系的代入計算得到它此時所在的高度,並且通過坐標檢驗,結果完全正確。
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的導入方法,很好地觸發了學生對於函數知識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高效教學奠定了基礎。
(二)媒體展示,化抽象為直觀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使用多媒體動態方式將知識點進行展示,往往能夠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通過化抽象為直觀的導入方式,可以很大程度地減少學生的畏懼心理,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在初中數學平行四邊形的教學過程當中,我就使用了動態演示導入的方式來進行「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的教學。首先,我使用動態的繪圖軟體畫出了一個典型的平行四邊形,然後,只改變內角的角度,通過拖拽使它緩慢地向長方形演變。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已經能夠從感官上發現,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之間有著某種聯系了,接下來的教學,也就輕鬆了不少。
三、互動式導入,提高教學效率
在課程導入開始,通過營造平等互動的課堂氛圍,使得教師和學生平等地參與課堂教學,讓學生更多地加入學習,參與互動,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從而提升教學效率。
(一)讓學生課前參與教學活動
加強學生的課前參與度,即讓學生參與到課前准備活動中來,對導入課程,提高效率具有很大幫助。
例如,在教學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時,需要讓學生對於數據進行收集、整理與描述,這便需要一些基礎的數據樣本。我要求學生每人選擇一個小課題,提前一個月每天記錄課題所需的數據。課程開始後,我便讓學生根據自己手中的數據,帶著問題學習處理數據的方法,然後完成自己的小課題。通過課前參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倍增,課堂教學也進行得非常順利。
(二)加強學生課堂參與度
在課程教學中加強學生參與度,可以讓學生很好地融入到教學互動中來。例如,我在教學軸對稱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對軸對稱的概念有一個感性認識,便在課程一開始發給每個學生一張正方形的紙片,要求大家想辦法又快又好地剪出一個「土」字,不允許使用尺子等輔助工具。完成之後大家發現,剪出來效果最好的同學,採用的方法都是將紙片對折,然後剪出「土」字一半的部分,我便由此引出了軸對稱的概念。學生的動手參與,加深了他們對這部分知識的印象,也使得這個概念更容易理解了。
四、設問式導入,探究化學習
在教學開始之前對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有重點地進行學習,是導入課程的一個好方法。如果可以做到分層次設置問題,由淺入深,便可以達到更好的導入效果。
例如,在函數的教學內容中,很重要的一個任務是研究二次函數的圖象。我分層向學生提出了兩個問題。首先,我給出了三個二次函數式及三個帶有坐標的二次函數圖象,要求大家將二者分別對應起來。學生通過之前學過的描點法,分別代入演算找到了正確答案。隨後,我又給出另外三個二次函數式和三個沒有坐標數值的圖象,要求學生像剛才一樣分別對應。學生表示不知道怎樣處理,這便引出了接下來的教學內容。
分層設問,能夠讓學生解決簡單的問題後產生積極性,又可以從有難度的問題中找到學習的重點,提高後續學習的效率。
由此可見,巧妙的課程導入,可以很好地實現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不斷結合實踐創新課程導入方式,提高教學效率,是我們每個初中數學教師應該重視和研究的問題。

⑶ 數學課教學導入的方法

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 渠道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師永恆的追求。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關於數學課 教學 方法 導入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1數學課教學導入的方法

教學設計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那麼備課「備」什麼?教師備課的重要指導思想不是備教師怎樣「教」,而是備學生怎樣 「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們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 「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是教師要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數學課教學導入方法

教師還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靈活採用談話、讀書、指導、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精選例題,可以按照例題的難度思維方法等各個角度進行全面剖析,但不能不片面追求例題的數量,要重視例題的質量。解答過程視具體情況,可以由教師全部寫出來,也可以只寫部分。在講解例題的時候,要能讓學生也參與進去,而不是由教師滿堂灌。教師應該騰出時間來讓學生多練習、多思考。設計練習時,要注意有效性,形式要多樣,注意學習的覆蓋面,注重多樣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變被動的完成任務為主動探索研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調動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學習,體現教學的有效性。

與此同時,教師要加強反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反饋是為了使學生課堂學習的正確認知過程和結論得到及時的強化,使不正確的認知和結論得到及時的矯正。只有恰當時刻和恰當強度的反饋信息,才能保證最佳反饋效果。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聽課反應,及時調節教學方法。學生課內練習的信息及時反饋,可使教師及時調節課外練習的數量和難度,避免機械重復。形成性測試的信息及時反饋,可使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缺陷,及時調整教學要求,制定補救方案和 措施 ,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3數學課教學導入方法

要有「生活味」。 多一些問題解決,少一些機械操作。新課程標准指出:練習的設計要圍繞著問題解決而設計,而且問題解決也成為考試考查的內容之一。問題解決與常規練習的主要區別之一是:練習著重尋求答案,而問題解決著重解決問題的過程,著重如何尋找創造性的方法。

要有「內涵」。練習課課堂教學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最忌無的放矢,為練習而練習,甚至泡製「題海」。一要深入鑽研新課標確定本階段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二要深入研究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練習課的課堂教學計劃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練習課教學過程中,應圍繞教學重點、難點來進行。選擇重點練習題、設置疑問、分析講解、啟發指導,都應有助於學生理解掌握重難點,防止無重點的滿堂練,轉移和干擾學生對重點內容的學習。要用足用好每一道練習題。認真鑽研教材,理解編排意圖,明確每一道習題的作用和功能,要根據班級特徵和學生知識水平的差異,對教材里的習題作適當調整、組合、補充,對每一道習題都要用足、用好、用到位,發揮習題的價值。

4數學課教學導入方法

教學有效性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採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師永恆的追求。那麼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使數學課堂既真實樸素又亮麗鮮活,同時能讓小學數學課堂煥發生命力呢?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做起,才能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意識是一種總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意願和態度。創造意識強的人總能夠從不同尋常的獨特視角來研究問題,產生出強烈的創造慾望和創造勇氣。創造意識來自於問題的質疑,只有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引導他產生創造的沖動。波利亞指出"學習的最好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在問題解決的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一個適合學生自己去尋找知識的意境。"


數學課教學導入的方法相關 文章 :

★ 初中數學課堂導入方法和技巧

★ 初中數學教學怎樣引入好

★ 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 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 初中數學教學如何引入新課

★ 數學課堂研究方法

★ 數學課堂如何有效操作

★ 小學數學常用教學方法

★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方法的探索

⑷ 初中數學課的導入_淺談初中一節數學課的導入方法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在課的起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思緒帶進特定學習情境中,對一堂課教學的成敗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始。好的導入,可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聯想,激勵探究,為一堂課的成功鋪下了基石。不好的導入窒息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給學生一種消極的心理定勢,成為教學取得成功的障礙。因此,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我努力做到上好每一節課的導入,充分利用40分鍾時間,使新知識的傳授真正體現在會熟練應用數學公理、定理、法則、及計算方法去解決數學問題,並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裂橘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堂課的導入是教師對教學過程通盤考慮、周密安排的集中體現,它熔鑄了教師運籌帷幄、高瞻遠矚的智慧,閃爍著教學風格的光華,是展示教師教學藝術的「窗口」。
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初中數學課堂中常用的一種導入方法——類比導入法
初中數學中的類比,處處可見。何為「類比」, 波利亞曾說過:「類比是一個偉大的引路人」。在中學數學中,由2個數學系統中所含元素的屬性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推出它們的其他屬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維形式被稱為類比推理,運用類比推理的模式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稱為類比法。類比既是一種邏輯方法,也是一種科學研究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之一。
這是我的一堂新課導入;
本節課是八年級下冊第一章第四節的「一元一次不等式」。這一節課是這一章的重點,難點內容。本節的難點也是這一章的難點,突破本節難點,本章後面的問題就好解決了,因此這節課的導入顯得尤其重要。
課前3-5分鍾導入部分,我用單刀直入式引出問題, 再導入主題。為了讓學生一開始就能從根本上弄清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能明白每一步的算理,真正地掌握一種學習的方法,在講授這節內容時,我類比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這樣的講解學生接受起來就容易多了。
例如分兩大組,第一組是復習前面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同時對基礎差的學生給與幫助。四人一組比賽看哪組算得又快有準。
(I).解一元一次方程:
2x+6=3-x
解:移項得:
2 x+ x=3-6
合並同類項得:
3 x=-3
系數化為1得:
x =-1
(II).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x+6﹤3-x
解:移項得:
2 x+ x﹤3-6
合並同類項得:
3 x﹤-3
兩邊都除以3得:
x ﹤-1
有第I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使全體學生都投入到課堂中來,並且四人一組比賽解此方程,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起全體學生投入到第II組討論中來,優等生能利用類比的思想開始做題,同時帶動基礎差的學生進行分析,討論,肆磨團並能簡單的講解其原理,達到我們本節課所要的教學目標。做完後再回頭逐一分析、總結,發現學生只要注意最後一步:系數化為1時,不等式的兩邊如果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時,不等號的方向改變即可。通過這種類比,學生掌握起來就容易得多了,並能輕松得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其實在講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時,學生由於剛剛接觸不等式,對不等式本來就不是很熟悉,對不等式的解法也就感到陌生。如果照著書上的例1直接進行講解,學生可能會感到有點模糊,不那麼得心應手,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來解題,就會照著按部就班的做題,以至於沒有掌握解題的方法,思維會有點混亂。當然,在經過大量的類似練習後,單純地通過記憶性質本身,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但是我們知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但要獲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一種學習方法,才會使學生終身受益。
在我們教學中還有很多很多的數學問題都可用類比的思想來解決。因此,類比思想是數學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數學方法。它可以使一些問題簡單化,也可以使我們的思維更加廣闊。
總之,「導入有法,導無定法」,不論以哪種方法和手段引入新課,必須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都必須使問題情境結構、數學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識結構三者和諧統一;都要簡明扼要,緊扣課題,不游野拖泥帶水,不影響正課進行。通過導入,使學生在課堂上最終達到集中注意力,激發求知慾,明確學習任務,形成學習期待的目的。

⑸ 【初中數學課堂導入技巧初探】 初中數學課堂導入案例

在課堂教學中,導人這個環節,是整堂課的成敗的關鍵。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認真把握好開頭的四、五分鍾,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增強他們的求知慾,從而提高整堂課的課堂教學效率。下面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初中數學課堂導入的技巧。
一、關注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開始學習
新的課程理念要求:數學課程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體驗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和運用的過程。在課程導入時應該充分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根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發展的要求創設問題情境。例如,在教學前謹舉絕對值知識時,用估算學生家與學校直線上距離的問題創設情境,學生都能踴躍的估算出大致距離,這時再問學生:「這個距離跟你家在學校的哪個方向上有關嗎?」接著問:「生活中還有隻考慮距離,不考慮方向的實例嗎?」(計程車打車費用、耗油問題等),從而自然的過渡到數軸上的距離。從實際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對這樣的導入感覺新穎,興趣濃厚,為後面的教學開了一個好頭。同時這樣設計導入,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和感受,得到對新知識的認同,並以此為學習新知的思維起點。因此,只要教師能細心觀察、精心設計,緊密聯系學生熟悉的生活,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圍繞教學目標創設問題情境,就一定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下一步的教學打好基礎。
二、製造懸念,引發學生的揭謎慾望,層層解疑,步步深入
「疑」是學習的起點,有「疑」才有問、有究,才有所得。當學生面臨的問題需要新知識來解決時,他們才會積極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因此教師在導入新課時,應向學生巧妙地設置懸念,有意使學生暫時處於困惑狀態,促使學生積極的投入到揭開「謎底」的活動中來,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
例如,我在教學「有理數乘方」這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出示一張紙,問學生:假如把這張紙對折再對再對折,這樣經過多次對折,假設紙足夠大且不能撕開的情況下它的厚度能否超過你的身高嗎?再問:能超過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嗎?大部分學生回答:不可能!然後,我說,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學生一定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好!下面我們就到「有理數的乘方」這知識的海洋里去尋找正確的答案,這樣學生為了要自己能有一個爭論的結果,自然而然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了。
三、設計新穎活潑的課堂游戲,使學生經歷數學概念形成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往往有意無意地把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的現實問題隔絕開來,尤其體現在所謂「純理性」的數學概念教學的課程中。如果希望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數學學習活動之中,那麼就需要讓學生面對自己熟悉的生活問題情境,在情境體驗的過慧碧程中學習數學知識。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恰當的教學活動,讓數學概念融入可以讓學生「親身經歷」的數學活動過程中,主動把抽象的數學概念與生動的生活背景聯系起來,讓他們在課堂上通過自主探索、親身參與,經歷和體會數學概念形成的過程,從而達到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的目的。例如,在教學「確定與不確定」一課時,我就是通過這樣一個摸球的小游戲來引出概念的:
准備三個封閉的紙盒箱,裡面裝有一些大小形狀完全一樣,但顏色不同的小球,邀請學生上來和教師一起做一個游戲:以三個學生為一組上來認真的摸一摸,看看摸出的各是什麼顏色,以摸出紅色的為勝。通過幾組學生的實驗,發現有一個盒子不管誰摸摸出的都是紅球,而有一個盒子不管誰摸摸出的都是白球,還有一個盒子有的學生摸出的是紅球,有的學生摸出的是白球。引導學生思考這其中是否有什麼竅門,有什麼秘密呢?
為了揭開這一秘密請一個學生上前晌源分別打開這3個盒子,於是謎底揭開:原來第一個盒子里裝的都是紅球,所以不管誰來摸都會取勝;第二個盒子里裝的都是白球,所以不管誰來摸摸出的都是白球,都不可能取勝;第三個盒子里既有白球,又有紅球,所以可能會摸出紅球,可能會摸出白球。在此基礎上就能很自然地得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隨機事件的概念了。
通過親身經歷、體會概率產生的過程和計算方法,從具體的生活知識中抽象出數學概念,經歷了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提高了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例如,在線段的垂直平分線這節課,可以這樣導入:為了改善張、王、李三村吃水難的問題,市政府決定新建一個水電站,向三個村莊供水,要求水電站到三個村莊所輔設的管道長相等,你能幫助他們找出建水電站的位置嗎?如果將三個村莊抽象成三個點A、B、C,如何求作一點P使PA=PB=PC?這時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討論,結合他們的討論提出問題:這個點在哪兒?這個點怎麼找?也就是說如何滿足同一平面內一點到其他三點的距離都相等?利用已學過的知識,可以構造以P為頂點的等腰三角形APAB、APAC、APBC,而如何構造這樣的等腰三角形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線段的垂直平分線。這樣創設問題情境的實例導入,有意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對新的知識產生強烈的需要,讓學生親自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進而使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得到發展。
五、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媒體和圖片進行導入
21世紀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路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使我們的教育由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的課堂教學走向「屏幕教學」。多媒體課件以其形象直觀、生動活潑、信息量大等特點正在逐步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教學手段。數學教師也應該充分利用電教媒體,設計出模擬現實的情境,使原本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生活化,以提高數學課的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不僅掌握數學知識,而且喜歡這門學科。

⑹ 初中數學課 新課引入有哪些

淺談初中數學課導入的藝術
紫金縣上義中學 邱偉明
摘要:數學教學的目的就是在於培養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技能,並在實際生活中得到應用。導入新課的方式,必須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的切入點,採取不同的語言和教學方式,做到「因材施教」,才能達到教學的預期目的。
關鍵詞:數學 導入 藝術
所謂導入,就是教師在講課之前,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的一種教學語言與方法,短則一兩分鍾,長也不過五六分鍾,導入要導入本課體現的重點、難點的宗旨,具有的概括力要求具有趣味性,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具有鼓動性,能調動學生的課堂情緒,使之躍躍欲試;具有啟發性,能激發學生的智力活動,引起思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一定的情感性,起到縮小師生之間心理距離的作用。精彩的導入,是開啟新課的鑰匙,引導學生登堂入室,是承前啟後的橋梁,使學生循「故」而知新;是樂章的序曲,使學生感受到整個樂章的基本的旋律,是感情的博器,激起學生心海的波瀾。應該精當、精彩,卻忌龐雜繁瑣。精彩的導入,會使下面的教學活動更加流暢,因此,初中教學在「導入」新課這一環節中,必須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具體實際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
1、 以舊帶新的導入
從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新問題,在我們的教學中是被大家經常和廣泛應用的一種引入新課的方式。這種方式不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為學生學習新知識鋪路搭橋。教師在引入課當中應注意抓住新舊知識的某些聯系,在提問舊知識時引導學生思考,聯想,分析,使學生感受到新知識就是舊知識的引申和拓展,這樣不但使學生復習鞏固舊知識,而且清除學生對新知識的恐懼和陌生心理,及時准確的掌握新舊知識的聯系,達到「溫故而知新」效果。如教學我們可以藉助多媒體復習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引發學生思維,為梯形中位線定理證明奠定理論基礎,通過對三角形中位線性質的思考,從而進行類比聯系,引入梯形中位線定理,通過這樣的引入最後定理的證明這一難點就會很容易突破,而且使用多媒體手段可以使復習時間大大縮短,保證新課質量。但這種引入新課的方法教師必須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精心選擇復習內容,使以舊知識為新知識開辟道路,達到知識的遷移。
2、 聯系生活實例的導入
日常生活中包含許多數學知識,採用學生熟悉生活實例引入新課。如講「解三角形」時可以這樣導入:提問學生「不過河,能否測出河面的寬?」;講授「直角坐標系」時要求學生說出自己處在班級第幾排第幾列。或給他一張電影票,問他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在學生了解生活實例的基礎上,教師再講「直角坐標系」已是水到渠成了。
3、提問,質疑的導入
「一石激起千重浪」,就是演藝術,在平靜湖水中激起波瀾,那就是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如在教學「負數」時不是象書上那樣講「零上」與「零下」,「上升」與「下降」等「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而是先問學生「2-1=?」,「1-2=?」。這樣的問題對初一學生來說,很有吸引力。對被減數小於減數的問題,學生會說:「不夠減」。教師接下來會問「欠多少才夠減?『欠1』」。這時可引進記號「-1」表示「欠1」,並指出:除0以外的數前寫上「-」(稱為負號)所得的數叫負數。這樣引入新課既讓學生了解負數的意義,又弄清引入負數的目的。這樣引入新課能有效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自覺性很好地結合起來,也是常用的引入新課方法。但需要提出的是:所提的問題難度要適當,既要學生面對適當的困難,以達到引起探索的興趣,又要不能太難,要使大多數學生能夠入手,不然,就達不到引入新課的目的。
4、設置懸念的導入
好奇心理人皆有之,探求結果人皆可求,在教學中激發學生探求問題奧秘的興趣,就是「設置懸念」。如講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關系時,可以讓學生先思考這樣題目:「方程5X2+X-4=0的一個根為X=-1,不解方程求出另一個根X=?」,教師可以先給出X=__÷(-1)=__,請同學們驗算。當學生得到答案正確時,就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就使學生產生急於想弄清「為什麼?」此時教師接著說明「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之間其實存在一種特殊關系,也正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只是簡單的幾句話,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再使用現代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更能「錦上添花」。當然,設置懸念要掌握分寸,不「懸」學生不思其解,就達不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目的。太「懸」學生望而生畏,也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5、「開門見山」的導入
上課不繞圈子直接說出本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上課就出示本節課要學習的目標,並且講述教學目標再指導學生自學。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學內容最本質最主要的問題研究之上。如在學習「有理數減法」時可這樣導入「在學習了有理數加法的基礎上,我們來學習有理數減法,那麼有理數減法法則是什麼?它跟有理數加法有聯系嗎?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主要問題」。這種引入新課方法適合教學內容與前一課有緊密聯系或研究方法相似的課,有時一節課容量很大而舊知識又很熟悉,也可以使用「開門見山」引入新課。
6、趣味性實驗的導入
以用趣味性實驗引入新課,旨在激趣。如在講乘法運算時用「拉麵」引入新課,一是有趣,二是易接受。學生可以在課前、後去拉麵館去,觀察廚師操作。或要求學生用一張報紙對折再對折(報紙不得撕裂)直到無法對折為止。讓學生猜猜看這時報紙有幾層?再把結果表示出來引出乘方概念。這種引入新課方法,必須符合數學本身的科學性,違背科學的引入即使生動、有趣也不可取,甚至會出現「喧賓奪主」的後果。
7、實際應用的導入
實際生活中的數學的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如果在教學中以實際應用引入新課,必須吸引學生,使學生學習精力集中,興趣盎然。但所提出的問題必須就是學生思考過,但又無法解決的問題,如果學生帶著求知目標投入到學習中,必然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講「用字母表示數」時,有的老師就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實際當中經常使用符號表示某種意義,如天氣預報圖標,交通標志,五線譜等資料給學生看,或舉一個「失物招領」的例子:「小明拾到人民幣a元,請失主到教導處認領」,引導學生思考「a表示什麼?」「用a表示有什麼好處?」來引入新課。當然列舉實際應用的例子要貼近生活,要使用大多數人熟悉的例子。否則會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教學中的任何的導入方式,目的都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在生活和社會的實踐活動中得到提高,最終服務於人類。

⑺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幾種常用的導入方法

一、溫固知新導入法
溫固知新的教學方法,可以將新舊知識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從舊知識的復習中自然獲得新知識。例如:在講切割定理時,先復習相交弦定理內容及證明,即「圓」內兩條相交弦被交點分成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然後移動兩弦使其交點在圓外有三種情況。這樣學生較易理解切割線定理、推論的數學表達式,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敘述定理內容,並總結圓冪定理的共同處是表示線段積相等。區別在於相交弦定理是交點內分線段,而切割線定理,推論是外分線段、切線上定理的兩端點重合。這樣導入,學生能從舊知識的復習中,發現一串新知識,並且掌握了證明線段積相等的方法。
二、類比導入法
在講相似三角形性質時,可以從全等三角形性質為例類比。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對應線段、對應周長等相等。那麼相似三角形這幾組量怎麼樣?這種方法使學生能從類推中促進知識的遷移,發現新知識。
三、親手實踐導入法
親手實踐導入法是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探索知識,發現真理。例如在講三角形內角和為180°時,讓學生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剪下拼在一起。從而從實踐中總結出三角形內角和為180°,使學生享受到發現真理的快樂。
四、反饋導入法
根據資訊理論的反饋原理,一上課就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由學生的反饋效果給予肯定或糾正後導入新課。
如在上直角三角形習題課時,課前可以先擬一個有代表性的習題讓學生討論。
五、設疑式導入法
設疑式導入法是根據中學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一上課就給學生創設一些疑問,創設矛盾,設置懸念,引起思考,使學生產生迫切學習的濃厚興趣,誘導學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種方法。例如:有一個同學想依照親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塊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帶回家就割出同樣的一塊三角形呢?同學們議論紛紛。然後,我向同學們說,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現在我們就解決這個問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六、演示教具導入法
演示教具導入法能使學生把抽象的東西,通過演示教具形象、具體、生動、直觀地掌握知識。例如:在講弦切角定義時,先把圓規兩腳分開,將頂點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畫好的圓上,讓兩邊與園相交成圓周角∠BAC,當∠BAC的一邊不動,另一邊AB繞頂點A旋轉到與圓相切時,讓學生觀察這個角的特點,是頂點在圓上一邊與圓相交,另一邊與圓相切。它與圓周角不同處是其中一條邊是圓的切線。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印象深,容易理解,記得牢。
七、直接導入法
它是一上課就把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來的一種方法。如在講切割定理時,先將定理的內容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分清已知求證後,師生共同證明。
八、強調式導入法
根據中學生對有意義的東西感興趣的特點,一上課就敘述本課或本章的重要性的一種方法。例如:三角形是平面幾何的重點,而圓是平面幾何重點的重點,它在中考試題中佔有重要地位,是將來學習深造的基矗今天,我們就學習,第七章圓。總之,數學的導入法很多,其關鍵就是要創造最佳的課堂氣氛和環境,充分調動內在積極因素,激發求知慾,使學生處於精神振奮狀態,注意力集中,為學生能順利接受新知識創造有利的條件。

⑻ 例談初中數學教學之課堂引入 初中數學課堂引入實例

「萬事開頭難」,作為一堂課的「頭」――課堂引入是至關重要的。適當的課堂引入設計能夠讓學生了解知識的實際背景和形成過程,同時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使他們經歷合作交流的過程,豐富數學活動經驗,最終完成自身知識水平的一次新的構建。
和眾多的同行一樣,在工作之初的日常教學中經常遇到這樣的現象:剛開始上課時,學生興致勃勃,可時間一長,真正進入課程學習時,學生們卻打不起精神了。我按照課本認真備課,可在課堂教學當中,學生的反應卻很冷淡,興趣索然。在備課的時候面對教材中安排的課程導入,有時候感覺沒有這個必要,尤其是概念課的教學,往往是直接給出這個概念。當然,如此課堂引入之後的課堂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隨著教學實踐經驗的豐富,慢慢認識到,是在課堂引入中出現了問題。
上述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有:1.創設的情境過長,而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有限的,由此造成了學生的認知疲勞,影響了新知的建構。2.創設了無用的情境,情境創設得再精彩,如果與課堂教學內容無關,也是不利於課堂教學開展的。作為教師要學會對教學素材進行合理取捨。3.創設脫離學生生活的情境或創設的情境難度過大,學生無法理解,難以融入情境中。
因此,若想做好初中數學教學的課堂引入,教師則應為學生創設恰當的思維情境,以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引導學生進入「學習主體」的角色當中。那麼,如何創設適當的思維情境呢?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和嘗試。
一、情境的態棗設計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
情境的設計從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出發,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例如,《一元二次方程(1)》這堂課的課堂引入就可從學生了解的「求長方形的長寬」等生活實例談起帆迅拆。
【案例與分析一】「一元二次方程(1)」課堂引入片段
情境創設:
問題1:綠苑小區住宅設計,准備在每兩幢樓房之間,開辟面積為900平方米的一塊長方形綠地,並且長比寬多10米,那麼綠地的長和寬各為多少?
分析:若設長方形綠地的寬為x米,可列出方程:
x()=900,整理可得 (1)
問題2:學校圖書館去年年底有圖書5萬冊,預計到明年年底增加到7.2萬冊。求這兩年的年平均增長率。
分析:設這兩年的年平均增長率為x,我們知道,去年年底的圖書數是5萬冊,則今年年底的圖書數是5 萬冊;同樣,明年年底的圖書數又是今年年底的( )倍,即5(1+x)(1+x)=5( )2萬冊,可列得方程:5( )2=,整理可得(2)
評析:本節課的重點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意義和一般形式。通過提供兩個學生熟悉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經歷通過對實際問題中數量關系的分析,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使學生認識到一元二次方程源於實際,從而體會到學習方程的意義和作用。
二、情境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現有的認知發展水平
情境的設計要適合學生的認知程度並能夠幫助學生構建新的知識結構,使學生在新舊認知沖突過程中,體會新知識的實質。例如,分解因式這堂課的課堂引入可以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因數分解入手,進而引導學生探究因式的分解。
【案例與分析二】「因式分解(1)」課堂引入片段
情境創設:
1.用簡便方法計算:
(1)375×2.8+375×4.9+375×2.3
(2)12×0.125-63×0.125+61×0.125
2.整式的乘法,計算下列各式:
(1)x(x+1)= ; (2)(x+1)(x-1)=.
3.討論:630能被哪些數整除?
我們知昌信道,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把630分解成質數乘積的形式:63=
4.既然有些數能分解因數,那麼類似地一個多項式可以分解成幾個整式的積嗎?把下列多項式寫成兩個整式的乘積的形式:
(1)x2+x= ; (2)x2-1=
評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了解因式分解的意義,學會用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因式分解的意義雖然不是本節課的重點,但是了解因式分解的意義以及它與整式乘法的關系是能夠正確進行因式分解的基礎。通過乘法分配率的逆向運用的計算題和因數分解,使學生經歷將多項式寫成整式積的形式的探索過程,進而認識到何為因式分解。
三、情境的設計要融入數學思想方法
例如,分式的運算的教學引入,就可以從學生已掌握的分數的運算入手,通過類比,得到分式的運演算法則,滲透類比、轉化等數學思想方法。
【案例與分析三】「分式的運算(1)」課堂引入片段
情境創設:
1.計算下列各式:
(1)■×■=
(2)(-■)×(-■)=
2.類比分數乘除法,你認為:
■×■=?■÷■=?
評析:本節課的重點是分式的乘除法法則及其運用。學生通過觀察、計算、小組交流,並與分數的乘除法的法則類比,明白字母可代表數、代表式,從而順利得出分式的乘除法的法則。
四、情境的設計要有多樣化的活動形式
根據情境可以設計問題串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式目標探究活動等。
【案例與分析四】一次函數與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2)
情境創設:兄弟倆賽跑,哥哥先讓弟弟跑9米,然後自己開始跑。已知弟弟每秒跑3米,哥哥每秒跑4米,觀察圖像回答下列問題:

(1)何時弟弟跑在哥哥前?
(2)何時哥哥跑在弟弟前?
(3)哥哥跑出多遠後追上弟弟?
(4)誰先跑過20米?誰先跑過50米?
評析:本節課的重點是利用函數圖像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選擇」的問題,其根本就是要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和策略。因此,本節課以問題串的形式結合一次函數的圖像引入,符合學生的認知,層層遞進,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逐步將圖像上的點的坐標與實際問題相聯系,做到「數形對應」,為接下來的「數形轉化」「數形分工」做好准備。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創設使學生積極參與、樂此不疲的問題情境,盡力營造出寬松、愉悅的教學環境。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進而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也只有當學生處於這樣的教學環境中,才能更加喜愛數學,數學學習的能力和水平才能穩步提高。
(責編 閆祥)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閱讀全文

與初中數學如何進行引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7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0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2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6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