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小學數學如何合理選擇教學方法

小學數學如何合理選擇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3-08-23 01:26:23

1. 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數學作為一門具有很強邏輯性和連續性的學科,是每個小學生都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小學數學重點是基礎知識的掌握基和學習,學習數學的標准就是能夠對該學籍范圍內的題目進行正確的解答.考察公式概念是小學數學重點要掌握的知識,下面這幾個學習方法帶你學好數學.

(同學們開講)

學習小學數學重點就是注重學習的方法,但是也需要學生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勤學多問不恥下問是學習的良好態度,他們會把你帶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掌握好學習方法,你會對每一天的新知識充滿興趣.

2. 小學數學課堂怎樣選擇教學模式

(一)構建科學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1.構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般模式:

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注意精選教學內容,教材提供了大量有利於學生開展觀察、操作、實驗、推理等活動的內容和學生所喜愛的活動形式,以利於引起學生有效學習,使學生完成「現實題材——數學問題——數學模型——數學知識與方法——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依託蘇教版國標本教材的上述優勢,我們通過研究,概括和描模出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一般模式,即:

(1)創設情境,提出數學問題:

教者做好教學前測:學生已積累了哪些生活經驗?現實生活中哪些事例、經驗可以作為鋪墊?讓學生從事哪些實踐活動可以強化對已學知識的掌握?怎樣可以把數學化和生活化結合得更好一些?然後通過語言描繪、實物演示、多媒體電腦演示等手段創設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此環節在實際應用時要注意讓情境服務於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要盡量排除數學以外的其它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對學生思維的干擾。

(2)自主探索,建立數學模型:

教學中,利用蘇教版教材為學生提供的豐富學習素材,為學生提供恰當的時間和空間,創造機會讓學生自主發現數學問題、生成數學問題,促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通過觀察、實驗、猜測等活動經歷「經驗——模型——符號」的數學化過程,建立數學模型,逐步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3)鞏固練習,實踐應用與拓展:

根據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練習設計新穎,富有創意的特點,充分利用與實際生活,實際經驗相結合的、形式多樣、趣味性的練習,為學生創設應用相關知識、方法的機會,使學生了解這些知識、方法的實際應用價值。引導學生在自我評價、他人評價中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展自我。

(4)總結反思,完善知識結構:

總結是對本節課學習的內容進行歸納和概括的過程,是幫助學生將零碎的、分散的知識整理成有條理的、系統的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將所學的新知識內化,與原有知識融合形成新的知識結構的過程。可在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全班性的討論交流,從而引導學生會反思和知識梳理,學會自我評價和自我總結,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初步形成了小學數學教學中「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等領域的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

(1)新課程背景下的『數與代數』教學模式

①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根據蘇教版教材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的特點,通過語言描繪、實物演示、幻燈,繪畫再現、音樂渲染,多媒體電腦演示等手段為學生提供現實情景,組織操作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和理解數的意義。密切聯系生活實際,注重數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就前面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選擇出與該堂課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密切相關的問題作為學生這節課學習研究的對象。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各種游戲、談話、操作、合作等數學活動,體會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性,在數學活動中自主探索,建構新的知識、新的信息,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③實踐運用,拓展創新

根據基礎知識設計應用性、綜合性、開放性比較強的情境或練習,在應用中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從而鞏固新知識,形成技能。同時暴露出學生理解、應用新知識的矛盾和差異,使教師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減少失誤,提高課堂效益。

④反思總結,自我建構

可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全班性的討論交流,在討論交流中總結概括。這里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教師總結,而是教師引導、組織全班學生自己進行總結概括。

如:教學《用字母表示數》一課時,教師設置問題情境:同學們,我們都知道2008年奧運會將在我國舉行,為了迎接2008年奧運會,我設想(用投影顯示)以這種形式從左往右搭2008個正方形,誰能在10秒鍾內告訴老師需要多少根火柴棒?這時教師趁機告訴學生數學的一個基本思想:由簡單入手,深入淺出解決問題!

先讓學生用火柴棒搭一搭,數一數,並填寫下表: (預先給學生)

搭正方形個數
1
2
3
10
100

用火柴棒根數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積極動手,教師巡視,發現學生都能很快寫出前四格的正確答案,但有不少學生最後一格空著,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教師沒有立即講解。而是問學生「表格中哪幾格可以直接通過搭拼後數出來?」「搭100個正方形的火柴棒根數不能數出來,那該怎麼辦?」再放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後再回答。並要求學生說出理由。

生1:因為第一個正方形用4根,每增加一個正方形增加3根,所以搭100個正方形所需火柴棒根數為4+3×99=301(根)。

生2:先搭一根,然後每一個正方形需三根,按這樣搭100個正方形就需要火柴棒1+3×100=301(根)

……

接著提出:如果用X表示所搭正方形的個數,那麼搭X個這樣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得到了不同的五種答案:[4+3(X-1)]根、(3X+1)根、[4X-(X-1)]根、[X/X+(X+1)]根、[X+2 X+1]根。並要求學生選擇其中一種方法算一算搭2008個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最後討論4+3(X+1)、X+X+(X+1)、3X+1、4X-(X-1)中的X表示什麼?

撇開搭火柴棒問題X又可表示什麼?使學生體會到X可表示「正方形的個數」,「整數」、「正整數」還可表示「長方形的長是X厘米」、「班級中有X個學生」、「氣溫是X℃」等等。總之,字母能代表任意數,長度,個數等。並要求學生寫出所知道的用字母表示的圖形的周長或面積公式、及字母表示的運算律(投影顯示)。並指出字母所表示的數。

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使學生自己完成由特例歸納一般規律,並用字母表示一般規律的過程,培養學生分析,歸納能力,初步形成符號感,並體會到探索一般規律的必要性。

(2)新課程背景下的「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模式。

①情境導入

以情、以境、以疑、以趣設計生動有趣的情境,創設認知沖突的思維情境,

把鮮活的生活引入課堂.

②提出問題

讓課堂教學展開起於學生的質疑,讓疑問成為課堂天然的主線。如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把這些信息組合在一起,提一個問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善於引導、選擇有效的問題,注意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及有效問題的生成。

⑧嘗試探究

讓學生自覺地、能動地體驗與尋找必要的數量關系,使學生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解題思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重視學生個體的有效參與,把操作和思考結合起來,指導學生講題說理,教給學生表達的方法,培養說的習慣。促進學生語言發展與思維發展同步性。

④鞏固運用

主題情景題組或表格式題組都是不錯的練習形式,它們不僅可訓練學生對題中數量關系的感悟,還利於訓練學生分析信息、提取信息、綜合信息的能力。

比如《兩步計算應用題》可用下面「主題情景圖」題組來開展訓練:

根據上面的信息,你能解決下面的問題嗎?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張叔叔拿了200元錢,買了一個排球,一雙運動鞋,還剩多少元?

學校里買3個籃球,5個足球,一共用去多少元

學校買了8套衣服,上衣的錢比褲子要多多少元?

也可以運用列表式的題組進行練習:家樂超市食品櫃的食品單價如下表

麵包(袋)
飲料(聽)
糖(千克)

切片3元
可樂2元6角
花生糖20元

椰蓉3元2角
果汁1元5角
水果糖16元

果醬2元8角
椰汁3元
巧克力25元

想一想:(1)從上面的這些信息中,你知道了什麼?

(2)如果三類食品各買一份,最多要花多少錢?最便宜呢?

填一填:用50元錢選購以上食品,根據自己的想法,把購物方案填入下表。

類別

方案
麵包(袋)
飲料(聽)
糖(千克)
合計(元)

單價
數量
單價
數量
單價
數量

(1)

(2)

(3)

(4)

題組訓練,題目不長,但它包含很大的信息量。應用題組不僅僅訓練學生對 題中數量關系的感悟,還訓練學生分析信息、提取信息、綜合信息的能力。

⑤歸納總結

幫助、引導學生及時將所學的新知識進行整理、內化,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如本節課你學會了什麼?解決這樣的問題該怎樣入手?

(3)新課程背景下「計算」教學模式

①復習鋪墊,情境激趣。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對與新知識有密切聯系的知識技能、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進行鮮明的針對性訓練,如根據課題的內容教師准備形式多樣的口算訓練,提問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定義、規律等。通過前提補償和思維定向,幫助學生作好遷移前的知識准備和技能准備。

②巧用遷移,自主探索。

充分啟發學生抓住新舊知識的相同點,把學生的思維引到新舊知識的聯結點上。同時抓住新舊知識的本質進行比較、區別。當學生找出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後,引導學生對比、分析,抓住本質進行區別,防止負遷移的發生。

③引導歸納,明確方法。

引導學生經歷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計算方法和理解算理的過程。充分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加強估算,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但不能隨意拔高要求,更不能一手包辦。畢竟小學階段,低年級學生的邏輯思維的發展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有限,一個人說不完整,可由多人補充,教師再在這個基礎上歸納、總結出正確的多樣的計算方法。

④練習深化,優化方法。

教師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多種形式的習題讓學生嘗試計算方法的運用,以便教師及時指導,矯正補缺。練習的設計要注意:練習要有針對性,練習要有階梯性,練習形式多樣性,練習要有一定的強度。

⑤總結回顧,自我評價。

指導學生對全課進行系統回憶,進一步明確知識重點、難點、關鍵,確保學生系統掌握知識。同時要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我學會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對一些細節問題要提醒學生注意,如書寫格式,書寫規范化等。(4)新課程背景下「統計與概率』的教學模式。

(4)新課程背景下「統計與概率」的教學模式

①引發需求。

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生活情境等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促進學生產生收集數據和統計的需要,體驗學習活動等學習興趣。為一節課的高效學習做好充分的心理與思想准備。

②操作探究。

要引導學生投入到統計、游戲等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中:選擇統計主題,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作出決策,進行交流、評價與改進;從而在感受、體驗等具體的學習活動中獲得對數學的理解,逐步建立統計觀念與應用意識,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與發展。

③應用拓展

除了使用教材提供的統計對象以外,還引導學生對學校班級、各班人數、天氣等現實生活進行統計,指導通過觀察、看電視報紙、詢問等途徑獲取信息,督促檢查學生的記錄情況,最後匯總信息,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④總結延伸

可以總結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的結果、學習的方法等。延伸的方向可以是後續的學習內容,可以是相關的知識介紹等。

如教學一年級下冊P98—99頁的統計,我們先創設動物運動會的生活場景,引發學習興趣,製作的課件中將演示的圖形出現得較快,使學生很難獨立地數一數就知道各種圖形的數量,這樣打破學生認知結構的平衡,使學生自然地尋求簡單快捷的記錄數據的方法,引發學生統計的需求。

接著引導學生討論可以怎樣記錄各種圖形的個數,並在學生自主記錄數據後展示不同的記錄方法,再次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找出簡單快捷的的記錄數據的方法。這樣讓學生在經歷統計的過程中探索並自主優化統計方法,對學生的統計觀念起到了有效的促進與發展。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索的熱情和創新意識。在隨後的統計應用環節中,安排了為班級同學每人買一個買水果,買哪些水果?每種水果買多少比較合適的統計與討論題,學生在思考討論後形成共識:先用畫√的方法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吃的水果,再討論如果開班級聯歡會,哪些水果要多買,哪些要少買。使學生體會到統計服務於生活的作用。

(5)新課程背景下「空間與圖形」的教學模式。

①觀察積累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包括(1)復習舊知,為新知的學習作好准備,在新知與舊知之間架起一道可感的橋梁;(2)激發興趣,通過觀察一些實物和有趣的現象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3)積累表象,通過觀察大量的幾何形體,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表象,為後面概念的形成或規律的發現作鋪墊。這是這一階段的核心任務。

比如,在圓的認識的教學中,先回憶以前已經學過哪些幾何圖形?它們都是由什麼圍成的,接著教師用一端系著小球的細繩,一端固定在手裡用力甩動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小球在空中運動時形成一個什麼樣的圖形?這也是由線段圍成的圖形嗎?從回憶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出發,通過觀察教師的旋球轉動畫圓的演示,學生獲得了一個曲線封閉成圓的直觀形象。這是從圓的形成過程上來認識圓,而不是圓形物體的簡單的靜態呈現。這樣處理,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讓學生從這個演示過程中發現圓與以前所學過的平面圖形的區別,也有利於下面對圓的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

②操作發現

教師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操作材料(模型、實物或教具等),讓學生在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疊一疊、畫一畫、移一移的過程中,通過眼睛、耳朵、手指等多種感官的協同合作及其它同學的相互配合去發現幾何形體的特徵,把由觀察獲得的初步的感性認識推向深入。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操作去發現規律,並在發現的過程中學會合作、體會學習的樂趣。

如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我們就可以採用轉化的思想,在操作發現階段引導學生分組活動,集中大家的智慧對梯形進行改造,把它剪拼成我們熟知的幾何圖形,然後再問接求出它的面積,進而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公式。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學生發現了好幾種成功而可行的辦法:(1)用兩個相同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2)把梯形剪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3)把梯形剪成兩個三角形(兩個三角形的高就是梯形的高);(4)把梯形剪成一個長方形和兩個三角形(如果是直角梯形就是一個三角形)……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剪拼操作,自己發現並總結出了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公式,與教師直接講授讓學生接受相比,這種方法讓學生親自經歷知識的發現過程,不僅加深了他們對公式的理解,而且增強了他們自主探究的信心。

③練習運用。

主要是用剛學到的知識和發現的規律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形成數學技能,培養並發展他們良好的思維品質。

A.形成技能。智力技能主要指求積計算,它包括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立體圖形的表面積與體積的計算等。在計算的過程中,涉及到概念與公式的理解與運用,空間觀念的形成及口算、筆算、解題等一系列因素。操作技能主要指畫圖,如用工具(直尺、三角板、圓規)畫出一定的幾何圖形,或利用工具測量角度、測量物體的長度、重量等。

B.發展思維。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我們要側重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在練習中要加強表述思維的訓練,不僅要讓學生做出最終的答案,還要讓他們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與分析過程。通過練習,加強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如思維的敏捷性、簡潔性、批判性與深刻性等。

④評價激勵

評價激勵不是一個獨立的階段,它貫穿於以上三個階段之中。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幫助他們認識自我、肯定自我、接納自我。

(6)新課程背景下「實踐與綜合應用」的教學模式。

①課前准備。

先要確定好探究主題。思考學生關心什麼,對什麼感興趣,然後引導學生尋找探究的主題。同時要做好課前調查或課前製作,布置學生做課前調查或進行課前製作。根據教材特點,低年級以學生學習、生活、游戲等活動場景為主,讓學生從活動場景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中年級以學生實際操作為主,讓學生在操作實踐活動中研究新問題。

②課中探究

通過引導學生對提出的眾多問題進行梳理和歸納,制訂活動方案,參與實踐,自主體驗、合作解決問題、表達與交流,從而獲得認識社會、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與策略。

③課後延伸

引導學生進行課後驗證、觀察應用、寫數學日記以及幫助家長解決實際問題等。

以七巧板一課為例,我們收集資料製作了網路課件《七彩的夢》,結合實物學具,引導學生了解七巧板的來歷、學習七巧板的製作方法,通過猜猜象什麼、拷貝不走樣、巧手大挑戰、創意擂台賽等活動探究拼法,多角度、多層次,有效提高了信息的數量和質量,成功地為學生的自主建構提供了可能。

(二)激發學習興趣,轉變學習方式,提升了學生綜合素養

上述教學模式既關注教師課堂中的課程實施(教的層面),又關注學生數學學習進程中的數學發展(學的層面),立足於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上述模式的推廣與應用使得教師教得輕松,教得有效,學生學得愉快,學得活躍。轉變了傳統的學習方式,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1.學生能在教師提供的學習情境中,在老師的啟發和引導下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了與同學進行相互的交流,對自我和他人的活動過程、結果進行評價反思,選擇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和方法,進而實現了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2.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方式的變化。表現在許多學生的讀書、作業、收集信息、與人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發生了變化或正在發生著積極的變化,學習習慣更加良好。學生在閱讀、操作、討論、演算、思考、陳述、評價等方面,都逐步具有了自己的方法,觀察、思維、計算、寫作、歸納、應用等學習能力明顯增強。許多學生養成了預習、自學的良好學習方式。

3.由於教師改變了傳統的評價方法,注重給學生提供自我評價的機會,學生自我評價的意識大大增強,此外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還學會了客觀的評價他人,發現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學會了正確接納同學的意見。

(三)創新教師專業發展途徑,促進了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

1.常規性建設,關注教師發展的整體性。

在常規建設中,我們鼓勵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適當開發學生生活場景資源,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數學學習活動成為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並充分發揮教研組的力量,正常開展組內教研活動,活動中關注教師對上述課堂教學模式在實踐中的合理運用,關注課前預設和課堂生成的相互關系,我們還根據各教研組特點,挖掘教研組的研訓力量,開展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模式應用培訓,幫助教師正確理解與靈活應用相關教學模式。促進教師把教學工作的重心轉移到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性發展的方向上來。使教師不僅關注教學內容、過程的預設,更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動態生成。

2.跟蹤式服務,關注教師的發展性。

跟蹤式服務中跟蹤的對象是具有「可塑性」的青年教師。對這部分教師我們採取的方法是「鎖定目標,強化訓練」。為需要幫助的青年教師成立幫扶小組,由領導和他的師傅一起,專門針對課堂教學給他開出了一份「跟蹤」菜單:每周互聽一節課互評一節課、每學期作一節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匯報課。

3.結對式活動,關注教師的互助性

通過「良師益友」結對的形式,要求師傅從基本功、課堂教學和教育科研三個方面進行培訓。學年結束時對新進教師進行綜合評價。老教師教學經驗豐富,實踐閱歷廣泛,教材駕馭能力較強,對上述教學模式的理解和應用更到位,結對式培訓使新教師更快入門。同時,青年教師有著鮮活的思想,精力充沛,不受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敢說敢做。這在某種程度上也促進了老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進行反思。

4.專題式研究,關注教師的需求性

專題式研究即是以專題的形式進行的教師培訓。我們的做法是:明確主題,骨幹先行,廣泛互動,專家點評,力爭做到一題一得。通過聽講座,觀課例,析個案,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為實施新課程,推廣上述教學模式提供了思想准備。同時,我們邀請專家來校作專題講座;和教師圍繞共同的話題暢談各自的思想和觀點,開展沙龍論壇活動,激發教師的潛能和智慧。並把課堂教學作為其中的一個切入口,開展專題培訓。

該課題的研究促進了我校數學教師素養的群體優化和教師專業化的發展。近三年,我校數學教師在市、縣級執教公開課超過20節,參加省、市級教學比賽的有多人次,一批青年教師在課堂教學的磨煉中茁壯成長。隨著課題研究的推進,邊實踐邊反思,邊實踐邊總結撰寫科研論文己成為教師的自覺行為。三年來,教師撰寫案例、反思近千篇,教師的論文也是頻頻見於報刊雜志,《江蘇教育技術》、《小學教學參考》等雜志刊發我校數學教師的文章三十餘篇,在各級各類優秀論文評比中獲省級以上一二等獎一百六十餘篇。到目前為止,我校已形成了有3名鹽城市級教學能手、4名大豐市級學科帶頭人、6名大豐市教學能手的高素質的數學教師團隊。

十、課題研究的幾點思考

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與研究》課題的引領下,我們學校的數學課堂教學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在欣喜的同時我們清醒地看到 許多亟待改進的不足之處和不少亟待研究與解決的問題:

1.理論素養的欠缺、研究力量的薄弱以及與外界信息交流的不夠,直接影響著課題的進一步深入研究。

2.「點」的突破不夠。各子課題之間研究的力度、層次和水平不均衡,少數子課題有蜻蜓點水、走過場的傾向。

3.對上述教學模式應用的系統科學有效的評價研究不夠。

4.教師教學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有待提高。教學模式本身只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一個教學活動框架,提示一條思路,並不是可供教師機械模仿或模擬的樣板。在選擇與運用的過程中,還需要教師發揮創造才能,善於依據不同的教學任務、不同的班級學生和自己的教學特長,大膽地進行改造。構成教學模式的各種教學變數、教學程序在教學過程中的排列、組合以及具體操作方法,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所有這些都為我們進一步優化教學模式,打造簡約有效的數學課堂留下了廣闊的空間。

3.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良好的 方法 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小學數學 教學方法 有哪些呢?來一起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啟發式教學法

在數學教學中,啟發式教學法是一種較為常見且又十分有效的數學教學方法。數學教師要想有效地運用啟發式教學法,必須按下面的要求去做。首先,應該全面細致地掌握所教學生的數學水平及學生的思維特點。因為,數學教師的「教」是通過學生的「學」展現出來的,學生想要增長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形成與之相符的道德品質,其主要來源於學生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及積極性的有效發揮。

為此,數學教師就必須掌握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及數學思維特點。例如,學習分數的加減法,就必須掌握分數的通分及約分方法;學習圓的周長,就必須掌握圓周率以及直徑與半徑的關系。其次,數學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找尋數學新舊知識的聯結點,結合數學當堂課的教學內容尋找突破口,設計合理有效且富有啟發性的數學問題,對學生的回答具有預見性。最後,數學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使數學教學過程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探究和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這樣就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

講解式教學法

在數學教學中,最為常見又比較適用的教學方法就是講解式教學法。但是,這種數學教學方法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解、分析、探究能力,只有這樣,講解式教學法的使用才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我們在運用講解式教學法的時候,必須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注意數學教學語言的准確性與邏輯性。我們數學教師都知道,數學教學語言必須嚴謹,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差別,必須准確到位,精準度必須高。比如學習數的平方時,千萬區別2的平方與2×2的不同所在,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這樣就可以避免學生見到數的平方就誤認為是這個數與2相乘的錯誤想法。

其次,數學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的體態語言進行數學教學,比如:大與小,高與低,前與後,上與下等等,教師就可以結合自己及學生的體態語言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做一些簡簡單單的講解動作,就可以給我們的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次,教師在運用講解法時,要注意所講解的數學內容必須是由具體到抽象,這樣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另外,在講解時還要配合直觀的演示,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使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掌握數學知識概念。

對孩子良好的教學方法

1、家庭方面

首先,家庭學習分為預習和復習,隨著年級增高,預習越發重要,但在小學低年級階段還是以復習為主。要充分復習學校學習的基礎知識。低年級的孩子如果在預習上下功夫,在學校學習時就會失去新鮮感,因此對於低年級的孩子還是希望他對老師講的課能全神貫注。如果在上課前就知道老師講的內容,恐怕就不會好好聽講了,就會慢慢喪失後期對學習興趣。而在復習方面,復習只在課堂吸收到的內容知識,能更好的鞏固知識結構,也不會對內容感到厭倦,喪失後期學習的新鮮感。

然後家長的贊美也是使孩子數學進步的秘訣。當孩子把考試卷或作業拿給家長看時,首先要全部看一遍,然後從答對的內容著手,邊稱贊邊讓孩子說明做法,孩子受到贊揚會很願意談論自己的思路。然後再聚焦在做錯的題上,讓孩子說明當時解答這道題目的步驟,了解當時為啥做錯,然後再用「下次要注意這點」「下次這種問題不能做錯了哦」這樣的語氣鼓勵孩子,以後孩子會更加註意減少這類錯誤的發生。

其次知道孩子的強弱項,針對性的解決有代表性的問題,對於一些經常錯的題目,要反復練習,家長可以讓他做參考書的例題,之後再找出和錯題想通的知識點,分析解題方法,然後用不同例題反復解答,直到能獨立而不做錯為止。

最後,要知道,小學這個階段的孩子一般都比較活潑好動不專心,很少靜下來思考問題,所以家長要培養他們的思考力。孩子在家做作業或者復、預習的時候,家長可以故意解錯題目,讓孩子自己發現錯誤是一種十分好用的方法,要多去問孩子的解題思路、計算步驟,而不是一味的注重答案的正確與否。

2、學校方面

老師講的每一堂課,要緊跟著老師的腳步走,多聽,多記老師所說的數學思想和 學習方法 。老師通常會用一道例題來講解知識點,然後再拓展講題,我們要清楚這拓展是如何進化而來的,這樣才不會「脫節」,明白老師這樣講題是為了讓我們學什麼,要我們知道哪些知識點,這樣才能更好的學習。

好的成績往往都離不開團隊,在學校要和其他同學談論研究問題,通過討論,大家提出各自的問題和自己的解題思路,大家一起吸收自己考慮不到的知識盲點,通過一起解答出來的題目,在同學的幫助下更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水平,和自身還有那些不足以及還能提升的地方,也可以得知不一樣的解題方法。

充分利用在校的資源,做一些練習題的時候可以多去問一下老師,相比於家長,老師更加清楚如何去教導學生,倘若我們拿著問題去找老師,老師能及時幫助我們解答,而不是要留下問題回家問家長或等待老師的解答,當下的問題當下解決,更能加深對問題的印象和對答案由來的深刻記憶。

3、自身方面

要對自己有要求。在做作業時,限時對某一類問題的解答和對某些難題的容錯率。必須有意識地檢查速度和准確性,強迫自己解題的速度越來越快和正確率的保證,並且在每次做完這些問題時都能更深入地思考這些問題。如檢查其內容、運用數學思維方法、解決問題的規律、技巧等.除了老師布置要考慮認真完成。

知識點的歸納與比較。在你學習完每一章之後,你應該對這一章的內容做一個框架圖,或者在你的腦海中仔細閱讀,以理清它們之間的關系。對於相似和混淆的知識點需要進行分類和比較,有時可以用聯想法加以區分。因此我建議可以整理一本屬於自己的錯題集。

相應的方法還有很多很多,我在此只是簡單的為大家整理了一下,希望對大家有用。

4. 小學數學如何教學有哪些好建議

如何更好教好小學數學是每個小學數學老師都追求的目標,關於小學數學教學,你有什麼好的 方法 可以分享呢?本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建議,歡迎閱讀!

小學數學教學建議一:教學准備與設計

第1條教學目標的擬訂須建立在認真學習《課程標准》、仔細研讀教材、作業本和全面分析學情的基礎上,要通盤考慮總體目標、學段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要善於把課時目標合理地分解為環節目標。

第2條課時教學目標的擬訂要關注知識技能目標與過程性目標。知識技能目標的描述要明確、清晰、可檢測。過程性目標要關注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落實,著眼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可以從學生的學習任務為視角進行敘述,也可以從教師的教學任務為視角進行敘述。注意三維目標的滲透與融合。

第3條要充分依據教材提供的材料設計教學,因為教材是體現課程標准及教學理論的規 範文 本,其中凝聚著教學 經驗 ,提供的材料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教師組織教學的主要依據。

第4條教材研瀆要關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結構,理清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及在各學段、各冊的分布情況,並以此為背景研讀課時教學內容,合理劃分課時。

第5條研讀課時教學內容時,教師應熟做每一道例題和習題,深入分析例題和習題蘊涵的知識點,關注例題與習題的匹配與關聯,分清習題的層次。在把握教學重點、難點的同時,要充分考慮知識的形成線索和學生學習的認知線索,在此基礎上通過補充、修改、調換、刪減等方式完善教材資源。

第6條要拓寬教材研讀的視角,除了參考教學用書以外,倡導參閱不同時期、不同版本的教材。

第7條科學的學情分析是實現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學情分析包括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 學習態度 、習慣與能力,生活經驗和學習環境等要素。對任教班級的整體水平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於適時進行分層教學。

第8條平時作業、學生訪談、課前測試和教師經驗等都是學情分析的基本方法與途徑。

第9條教學環節的構建和情境的創設都須注重數學問題的設計。事實上,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一般由若干個教學環節組成,但環節不宜過多。每一個教學環節通常都蘊含著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的有效設計是推進課堂教學進程的關鍵。

第10條問題的設計要關注思考性和挑戰性,有利於課堂生成,有利於展現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同時要預設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充分估計學生可能碰到的困難,思考應如何根據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預設教學指導策略。

小學數學教學建議二:教學組織與實施

第11條課堂組織是指教師依據教學設計,引領學生達成教學目標的互動過程。課堂組織的內容主要包括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

第12條課堂實施要注意教學時間的合理分配,切人重點要快,盡可能在前20分鍾完成教學的主要任務,倡導先試後講。

第13條課堂調節要注意動靜搭配,數學學習要以學生獨立思考為主,教師可適當通過師生對話,選擇合適的問題和時機,安排同桌合作,或前後四人小組合作。一節課合作學習的次數不宜過多。

第14條教師的教學用語和數學語言要精練、規范,要適時進行解題方法和思路的提煉與 總結 ,關注學生的數學表達,逐步讓學生養成有根有據的說理習慣。

第15條在課堂中要善於觀察學生,關注師生問的有效互動。對哪些學生該提怎樣的問題,學生會回答到怎樣的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數,從而起到啟發、引領作用。

第16條要根據教學反饋信息合理調控或調整教學目標及進程。要善於篩選和有效利用課堂生成資源,尤其重視典型錯誤資源的捕捉與利用。

第17條要重視教學重點與難點部分的板書設計,錄音、投影和多媒體課件等教學媒體的選擇與運用要簡易、有效,相互補充,發揮各自的作用。

小學數學教學建議三:作業設計與輔導

第18條作業可分為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要合理選擇作業的內容和形式,注重作業設計的針對性和層次性,以求實效性。作業設計的要求是“緊扣目標、促進思維、形式多樣、分層要求”。提倡探究性、開放性和生活化的有創意的作業設計。

第19條課堂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具有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的功能,也是檢測教學效果的基本手段。課堂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練習時間,可以將練習穿插在新知學習過程中,也可以安排集中練習的時間。

第20條布置的課外作業要適量,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教師要先做一遍。除書面作業以外,可根據需要布置調查、游戲、設計製作、數學 日記 等實踐性作業,並根據不同作業樣式給定不同的時間要求。

第2l條教師要規范學生的作業格式,在學生做作業時,教師要進行巡視,及時進行指導,尤其要關注學困生的作業情況。

第22條要發揮作業的診斷功能,布置的作業要及時批改和反饋.對於作業中的錯誤要督促學生及時訂正。面批是一種有效的批改方式,對學困生應堅持多些面批。在批改作業時要重視學生作業中的錯誤,對於典型錯誤,要有意識地摘錄並歸類整理,分析原因,以改進教學。

第23條要發揮作業的激勵功能,除了運用一些約定俗成的符號進行批改外,能通過合適的批語來達到提醒、幫助和激勵學生的目的。

第24條個別輔導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是教師工作的一部分。個別輔導的內容包括學習診斷、學習矯正、心理輔導等。個別輔導時,要引導學生建立學習共同體,發揮同伴作用,但不能讓“小老師”過多代替教師進行輔導。

第25條在對學困生進行個別輔導前,教師要查閱、分析他們的平時作業、單元形成性測試等情況,找到問題症結所在。以對症指導。在個別輔導時,要多讓學生發表想法。要做到:熱情鼓勵,幫助樹立信心和決心;細致指導,既補知識能力的缺漏,也重視學習習慣和 學習方法 的培養;降低起點、放緩坡度、逐步提高。

第26條對學有餘力、有個性特長的學生,教師應為他們制訂合適的指導方案,拓展他們的學習 渠道 ,如開展豐富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等。

小學數學教學建議四:命題與學業檢測

第27條紙筆檢測作為學業檢測的主要手段,目的在於診斷和反饋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情況,以改進教學。教師在編制試卷前,應根據《課程標准》要求和教材內容確定檢測范圍,理清知識點,及相關知識點的目標要求,形成試卷編制的基本框架。

第28條編制的試卷要有效度、信度與區分度。試題的難易要適度,敘述要明確,語言要規范,防止產生歧義,杜絕偏題、怪題。

第29條檢測結果要及時反饋,通常以等級制呈現給學生。根據需要,也可以向家長反饋,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第30條要重視試卷講評。講評前,教師要認真分析試卷中所反映的問題,要對問題進行梳理和歸類;講評時。要突出重點,把握關鍵,多角度展示解題思路,切忌就題論題,以提高試卷講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附: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創設情境的方法

1.藉助 故事 創設問題情景。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的心靈。在數學教學中,適時地給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於學生發現問題,探索新知。

2.用猜想和驗證來創設問題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又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認識沖突,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老師提供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的條件,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的猜想與驗證中得到促進和發展。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我是這樣導課的:“同學們喜歡過生日嗎?”學生都高興地回答“喜歡!”接著又提問了幾個學生:“你幾歲了?過了幾個生日?”“同學們,一般的一個人有幾歲,就會過幾個生日,可是小強滿12歲的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這是為什麼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學生聽了,個個情緒高漲,一種強烈的求知慾望油然而生。這時老師抓住學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時地引導他們進入新課。

同時,教師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 辯論 。教師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說,並且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3.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而學習知識後又將回到生活中去,因此,我們的數學應從生活實際出發,創設的問題情景也要從實際出發,這樣才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來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切實體驗到身邊有數學,用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教學應用題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通過社會調查,收集、整理數據,提出數學問題。課堂上學生利用自己收集的素材提出問題並加以解決,學得很有興趣,掌握得也非常牢固。

4.利用問題創設問題情景。

好奇心和自我表現欲是學習的內部動機,小學生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現欲特別強烈。因此,有意識創設情景,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能激發和迎合他們的好奇心理和表現欲,為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氛圍。

如:在教學《圓的面積》計算時,一開始就讓學生計算下面四個圖形的面積:①長5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②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的平行四邊形。③半徑是2厘米的圓。④半徑是3厘米的圓。在計算出了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後,學生提出了下面的問題:圓的面積計算還沒有學過,該怎樣辦呢?圓的面積大小到底與什麼有關?有什麼關系?我們能否用割補法像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那樣來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這樣,情景由教師創設,問題由學生提出,方法由學生去研究,課堂呈現出濃厚的探究氛圍。

5.利用游戲創設問題情境。

“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努力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主動求知的材料與環境”這是義務 教育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實驗教材編寫意圖之一,游戲中創設問題情景正是落實編寫意圖。

在課堂上,教師要當好"導演"和"教練",誘發學生"入境",使學生產生"入境始入親"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若能善於結合教學實際,巧妙地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產生好奇,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知、情、意、行"協調地參與到教師所設定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發生、發展,規律的揭示、形成過程,必將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6.通過設立疑點創設問題情景。

現代教學論認為,激疑是教學的重要策略。教師要善於激疑才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才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常常會導致創造意識的萌發。因此,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適當設置疑點,創設教學的最佳情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如教學《乘法分配律》這一節的開始,設置了這樣的懸念:列出如下一組算式後,我很快地說出了它們的得數。①9999×9+9999=?②127×36+127+63×127=?③(100+8)×125=?④98×35=?

當學生聽老師說出得數後,感到驚奇不已,這是我趁機導入新課:學習了這節課之後你就會知道老師是怎樣很快算出得數的。這樣學生帶著疑問去學習,學習興趣特別濃厚,急於找到方法的心情也特別迫切。讓每個學生都處於驚奇、探索和發現的學習過程中,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

7. 編擬童化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童化故事是低年級 兒童 最感興趣的學習素材,以童化故事的形式創設問題情境,會激活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共鳴,且產生積極的情感,幫助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順利掌握新的學習內容。

例如,人教版低年級新教材中許多主題圖,都可以編成童化故事,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故事情境中,產生問題意識。在教學一年級上冊“比大小”時,可以編個“猴子比聰明”的童化故事。一天猴媽媽給兩個猴孩子帶來一些禮物,先讓猴孩子猜帶來的是什麼禮物?多媒體展示帶來的梨、桃、香蕉。

猴媽媽接著說:咱們分別數一件帶來的禮物,並用數字表示,看誰數得對,數字表示得正確,誰就是聰明的猴子,也請咱們班的同學們評判一下,看誰做得又對又快。多媒體展示猴子們是如何數的,用什麼數字表示。猴媽媽接著問:我們有幾只呢?都數成了兩只,誰也沒有數對。這時教師及時問同學們,他們為什麼沒有數對呢?請同學們幫幫猴子們。猴媽媽又問,我們每隻猴吃1個梨、1個桃、1根香蕉夠不夠?誰能動腦筋想出來誰就最聰明。同時教師鼓勵引導同學們都來幫猴子們想一想。多媒體展示3隻猴對3個桃子,3隻猴對2根香蕉,3隻猴對4個梨的圖。從而觀察比較出3等於3,3大於2,3小於4。

在猴子比聰明的過程中,通過猴媽媽提出的問題,猴子們的比一比,同學們的評判參與、幫助參與等,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使學生置身於創設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探求問題的解決。

8. 利用生動有趣的游戲創設問題情境

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喜歡做游戲。利用游戲創設問題情境,有助於把探求新知和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到的情感結合起來,啟發吸引學生喜歡學、樂於學,使學生在愉悅中盡情地學習。

例如,人教版新教材二年級上冊“5的乘法口訣”教學的過程中,在鞏固記憶5的乘法口訣時,可採用多形式對口令游戲,且師生共同打手勢判斷對否的方法,說5的乘法口訣。

練習時,可以使用不同的組合形式進行對口令。如師生對口令,先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全體(或部分學生)說得數,然後讓學生全體(或部分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說得數。也可採用男、女生互對,同桌互對,小組互對等。對口令的過程中,師生要評判對口令是否正確。這樣做,教師與學生的活動溶為一體,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與學生的全體參與相結合,使學生在多形式的互動中,訓練了思維,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且根據所學的知識迅速准確地回答問題的能力。

9.通過動手實驗操作創設問題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動手操作創設問題情境,會使學生的手腦達到有機結合,學生的思維將會更加活躍,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就會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時,讓學生拿出課前准備好的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紙盒,沿棱剪開,再展開,讓學生數一數各有幾個面?量一量每個面的大小有什麼關系?每個面的長和寬與原來的長、寬、高有什麼關系?想一想表面積如何算?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可以在操作活動中得到解決。

又如:“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一節練習課,出示這樣一道題:有2個長方形木框,長都是4厘米,寬都是2厘米,拼成一個圖形,求它的周長。大家可以用實物操作一下,把周長指給同位看,再算一算。這樣的操作會牢牢地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課堂氣氛輕松熱烈,學生得到的結論既准確又全面。

10.設置懸念創設問題情境

“懸念”是指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學生的求知慾強,好奇心切等特點,創設具有科學性、新穎性,足以引起學生探索活動的各種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懸念”在這里就成為最直接、最有效的誘因。

在課堂中故設懸念這一情境,定會把學生引入到一種新的思維境界之中,利於引發每個學生對這一問題的深層次思考和研究。例如在教學“分數化成小數,即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特徵”時。首先教師直接告訴學生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這裡面是有秘密的,老師已掌握這個秘密,不信你們可以出一些分數來考考老師,老師能很快地判斷出每個分數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數,並請學生用計算器進行驗證,使學生明白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的確是有秘密的。從而產生有什麼秘密的問題“懸念”,來創設出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了解決數學問題的迫切感。

又如:在教學“能被2、5整除數的特徵”一課,教師布設了讓學生隨便說一個多位數,師不計算就能判斷這個數能否被2整除,當學生對老師的這一快速判斷持有疑問,利用計算機驗證又准確無誤時,定會被老師的敏捷反應充滿欽佩,定會沉入到一種思考當中,為能被2整除的數的特徵研究奠定思維基礎。

11.巧設室外活動創設問題情境

巧設數學課堂的室外活動情境,易於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化”的本質內涵,利於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教學“正反比例應用”一課時,我們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請3名同學分別組織全班其餘24名同學進行隊列訓練(不能重復),在這種活動中,學生發現,每行站的人數和行數成反比例關系,並利用這一關系快速解答了老師指令下的隊行每行人數。

緊接著老師又指著旗桿說:“若學校想要更換新的旗桿,你能幫助算一算旗桿應有多長嗎?”“以小組為單位先研究方案,在確立實施的方式方法。”學生很快利用桿高和影長成正比例這一知識設計出方案。

這種室外活動的情境引導學生把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情境之中,與只讓學生坐在課堂上聽老師說教的效果,是不可比擬的。

12.利用新舊知識連接點創設問題情境

古人雲“溫故而知新。”我們在新舊知識密切聯系的關鍵處,創設情境,製造沖突,學生自然會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來聯想和探索新知。

如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教師可創設這樣的情境:“過去我們運用轉化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來推導出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今天,大家能否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請同學們試試。”

5. 如何選擇合適的數學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指完成教學任務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有講解法、談話法、演示法、討論法等。今天我主要來講解幾種我們新課程倡導的的幾種常用的教學方法:
(一)發現法
發現法是指教師不直接把現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根據教師和教科書提供的課題與材料,積極主動地思考,獨立地發現相應的問題和法則的一種教學方法。
發現法教學舉例(一位數除兩位數的教學)
給出一道題39÷3。學生可先拿39個物品,每3個一份,把它們分成13份。做幾個這樣的題目後,可以讓他們把物品10個組成一組。例如,給出這樣一道題:「哈利買了4條糖果,每條有10塊。他吃了1塊,把剩下的每3塊包成一包,分給同學們,分給了幾個同學?」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解法:
(1)每3個分成一堆,然後數出分得的堆數。
(2)從3個10中各先拿出1個,剩下的每9個分給3個同學,再把其餘的也每3個分成一堆。
9+9+9+3+3+3+3=39(塊)
↓↓↓↓↓↓↓
3+3+3+1+1+1+1=13(人)
(3)與(2)相似,但他們看出有4個9。
9+9+9+9+3=39(塊)
↓↓↓↓↓
3+3+3+3+1=13(人)
(4)他們看出3個10正好分給10個人,剩下的每3個分成一組。
30+3+3+3=39(塊)
↓ ↓↓↓
10+1+1+1=13(人)
(5)與(4)相似,但他們看出剩下的9正好分給3個人。
30+9=39(塊)
↓ ↓
10+3=13(人)
在學生得出解法之後,全班進行討論。教師對不同的演算法不給出評價。再出一道題,許多學生會選用比他第一次用的更為簡便的方法。教師進一步提出引導性問題,促使學生找出更為有效的計算方法,形成一般的豎式計算。
發現法有它的的局限性:(1)就教學效率而言,使用發現法需要花費的時間比較多。(2)就教學內容而言,它的適應是有一定范圍的。通常適用於概念和前後有聯系的概括性知識的教學,如求平均數、運算定律等。而概念的名稱、符號、表示法等,仍需要由教師來講解。(3)就教學的對象而言,它更適用於中、高年級的學生。
(二)嘗試教學法
嘗試教學法是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中一種影響比較大的教學方法。它是一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方法。
1.嘗試教學法的基本內容
嘗試教學法的基本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不是先由教師講,而是讓學生在上知識的基礎上先來嘗試練習,在嘗試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學課本,引導學生討論,在學生嘗試練習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嘗試教學法的基本程序分為五個步驟:出示嘗試題;自學課本;嘗試練習;學生討論;教師講解。
嘗試教學法與普通的教學方法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改變教學過程中「先講後練」的方式,以「先練後講」的方式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
2.嘗試教學法的教學程序和課堂教學結構
嘗試教學法基本的教學程序可分為五個步驟。
(1)出示嘗試題
嘗試題一般是與課本上的例題相仿的題目,是課本上問題的變形。
如書上例題:1/2+1/3
嘗試題:1/4+5/6
出示嘗試題的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明確這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2)自學課本
在學生嘗試練習,對這個問題產生了一定的興趣之後,教師引導學生看一看書上對這個題目是怎樣講的。教師提出一些與解題思路有關的問題:如上題,「分母不同怎麼辦?」「為什麼要通分?」
通過自學課本,學生可以知道自己對個問題認識的情況,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是什麼。
(3)嘗試練習
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對所學的內容有了一個基本了解,並且大部分學生對解答嘗試題有了辦法,這時,就再出嘗試題讓學生試一試。一般採取讓好、中、差三類同學板演,其他同學同時在練習本上做的辦法。
(4)學生討論
在嘗試練習時,可能有的同學做得不對,也可能出現不同的做法。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解題方法,進行討論。
(5)教師講解
學生會做題,並不等於掌握了知識。教師這時可按照一定邏輯系統向學生講解所學的內容。這種講解是有針對性的,是在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在學生已經通過某種方式學會了或部分學會了解題方法時進行的講解,更能夠突出重點。
以上五個步驟是嘗試教學法在進行新課時所用的,作為一節完整的課,嘗試教學法的課堂教學結構包括以下六個環節:
(1)基本訓練(5分鍾);(2)導入新課(2分鍾);(3)進行新課(15分鍾);(4)鞏固練習(6分鍾);(5)課堂作業(10分鍾);(6)課堂小結(2分鍾)。
這一教學結構的優點在於:突出了教學重點;增加了練習時間;改變了滿堂灌的做法。
3.其優越性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學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想自己試一試,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問題。(2)它可以充分利用教學中的最佳時間,使學生盡快地進入新內容的學習,並以較多的時間進行嘗試性和鞏固性的練習。(3)這種教學方法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教師一般都可以掌握,並且更有利於差等生的學習。
4. 嘗試教學法應用舉例
「商中間有零的除法」的教學實例。
(1)導入新課:把復習舊知題中的645÷3改成615÷3,來繼續學習。
(2)進行新課:①學生嘗試練習,試試看,這道題和以前的題有些不同,能做出這道題嗎?②自學課本③學生討論,針對學生的出現的演算法進行討論。④教師講解。
(3)鞏固練習
(4)課堂作業
5.課堂小結其局限性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學基礎和自學能力,對年齡較小的學生不適合用這種教學方法。(2)適合於後繼課的教學,對於新的概念原理的教學不宜使用。(3)對於操作性較強的內容不適用於運用。
(三)自學輔導法
1.自學輔導法的基本含義: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自學輔導法一般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閱讀課本,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方法。
2.自學輔導法的教學程序
自學輔導法運用心理學的原理,採取適當步子、及時反饋的原則重新編寫教材,運用自學輔導法,在教學中以學生的自學為主,規定了一節課中學生用於自學的時間在30~35分鍾,這包括自學、自練、自檢。教師用於講解的時間一般不超過15分鍾。
自學輔導法在教學中的基本步驟分為五步。
(1)提出課題。教師可以直接導入新課,也可以復習有關知識後提出課題,後一種方法更加適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對高年級學生提出課題的同時,還應提供自學提綱,使其帶著問題自學,圍繞課題的中心問題邊讀邊想,求得問題的解決。
(2)學生自學。這一步主要讓學生獨立閱讀課本,與此同時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教師要從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年級、不同認知水平和教材難易選用相應的方式指導自學,考題指導要提綱挈領、簡明扼要。
(3)答疑解難。針對學生在自學中出現的問題,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解答,也可以啟發學生進行討論互相解答。為進一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在答疑之後,還要以再讓學生閱讀課本以鞏固所學的內容。
(4)整理和小結。由教師出題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檢查,如發現有理解方面的問題要及時補救,還要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歸納小結。小結時盡量讓學生運用准確的數學語言進行概括,得出結論,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
(5)鞏固和應用。根據教學內容布置課堂獨立作業,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知識,初步形成技能。
3.自學輔導法的主要優點在於:這種教法,能在課堂上基本解決問題,大大減輕了學生課業負擔。由於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及時改正作業中的錯誤,使得教師從作業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的時間用來備課和研究學生問題,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4、自學輔導法教學實例(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具體教學過程:
(1)教師談話
(2)准備練習
(3)進行新課
①出示例題和自學思考題
例題: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
時間(時)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從表中可以看到,這輛汽車:
第一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 ;
第二次所行駛的路程和時間的比是 。
這兩個比的比值是多少?它們有什麼關系?
思考:什麼是比例?組成比例需要什麼條件?由這幾個條件可以得到比例嗎?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的形式是怎樣的?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麼?
②引導自學,總結法則
引導學生觀察兩個比例,說出比例的意義。
引導學生集體討論:組成比例的條件。
讓學生將比例轉化為分數的形式。
引導學生練習,思考:比和比例的區別。
讓學生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引導學生通過運用加、減、乘、除不同的方法,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質。
③質疑問難、精講點撥
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在解釋疑惑的基礎上,指出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里,兩外項之積等於兩內項之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4)課堂練習
(四)「探究—研討」法
1.「探究—研討」法的基本內容
「探究—研討」法的基本思路是把教學分為兩個大的環節,即「探究」和「研討」。
第一個環節「探究」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去探索。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問題情景和必要的操作材料,讓學生自己通過操作、思考,研究問題中各種因素或數量的關系。教師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
第二環節「研討」是給學生充分發表自己意見的機會。最後由師生共同找出所學習問題的規律或結論。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不受這兩個環節的限制,靈活地組織和運用。
2.「探究—研討」法的應用舉例(求平均數問題)
先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四個人。
量出每個學生的身高,並根據測量的身高剪下一張紙條。教師提出,「怎樣知道四個人連起來一共有多高?」「四個人平均有多高?」
然後教師說明什麼是平均數。並提出「如何求出全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怎樣表示出這個平均身高?」學生說出可以把全班的身高加起來,然後再用總人數去除。接著學生把表示每一個人身高的紙條貼在牆上釘的一張紙上,在平均數的地方畫一條線。發現有些在線的下方,有些在線的上方。並分別用「-」和「+」來表示。學生把高出來的部分剪下來,恰好可以補上低下去的那一部分。學生感到非常興奮。
接下來又有同學提出了計算平均數的簡便方法。找出最矮的同學的身高。把全班同學高出這個數字的值加起來,再除以全班總人數,再加上最矮的同學的身高,就是全班的平均身高。
還有的同學提出了隨便找一個標准線,與這個標准線進行比較計算平均身高的簡便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對同一個知識點的教學,不同的教學方法會有不同的效果。那麼在實際的教學中如何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呢?教學方法的優化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保證學生學習活動的自主性
教師選擇教學方法必須把要學習的新知識同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結合起來,使學生自身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但教學必須越過學生現實的發展水平,走在學生智力發展的前面,讓學生始終處於"跳一跳"摘果子的學習狀態。嘗試教學法、引導——發現法、探究法在這方面體現得比較明顯。 如教學「十幾減9」是,首先由一個實際問題引人,"小明家來了一批客人,為了招待客人,小明洗了11個蘋果,客人吃了9個,還剩幾個蘋果?"由問題引出題圖,當學生直觀數出還剩兩個蘋果後,教師進行目標激勵:不看圖,誰能想出怎樣計算?學生就會主動搜索自己原有的、與新問題最接近的認知圖式9+( )=11,11-10=1,9+1=10等。教師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創造。學生有多種思維方式:(1)想加算減;(2)先減去10,再加l ;(3)9和11都先加1再相減;(4)先算10-9,再算11-10,再把兩個差和起來;(5)11先減去1得10,10再減去8;(6)11可以分為9和2,所以11-9=2;等等。教師安排學生互相交流想法,用"13-9=?"來驗證自己的發現,互相出題,尋找十幾減9的規律等一系列自主探索活動,使教學過程得到了明顯優化。
2.使教學目標能夠完整
不同的教學目標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去實現,但絕不是各種方法的疊加,因此,在考慮將教學目標完整實施時,就必須將各種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發揮其最佳功效。仍以"十幾減9"一節為例,該節的認知目標是會用"想加算減"等方法進行"十幾減9"的計算,可以選擇講授、探究、嘗試等教學方法;情意目標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態度、價值觀念和意志力等,教師由生活例子引人,學生非常感興趣,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技能目標是讓學生熟練進行"十幾減9"的計算,可以採用練習法;發展目標是激活和開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發展需求的程度和層次,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超越教材的多種思維方式),採用探究、常識、實證等教學方法;自我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自我監督和自我調節能力,採用獨立作業、獨立思考、獨立檢查等教學方法。可見.在這一節課中採用了幾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並整合為"自己探索『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互相出題,自我檢驗"的自主探索教學法。
3.促進教學進程的有序發展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無論有何不同,但所選用的教學方法一定要保證課堂教學進程緊湊有序,這是為了保證學生學習過程的完整性。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包括明確學習目標、提取材料信息、探索(猜測)方案、嘗試實踐、理解強化、內化運用等。在一節課里有時也可能是幾個學習過程的循環提升。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有的教師首先讓學生測量准備好的紙圓,找出各種不同的測量方法(繞線法、滾動法等)後,教師講解,有的圓可以直接測量周長,但多數的圓不能直接測出周長,有沒有別的辦法呢?接著引導學生回顧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讓學生感知、猜測周長可能和直徑(半徑)有關系,再讓學生測量手中的紙圓,重復前一階段的工作,把學生的思維定向從圓周長的探索上轉移到對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回顧上,找出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前後共用去了近30分鍾,費時多,效果差,不如直接讓學生自己探索。在學生尋求測量紙圓的方法中,隨手記錄測量結果,然後引導學生整理觀察數據,猜測周長和直徑(半徑)是否有關系,是什麼關系,從而發現規律,得出結論。這樣能節約了十幾分鍾。要保證教學進程緊湊有序,學生學習過程完整流暢,就必須控制好教學節奏。如選用發現法教學,一定要注意對時間節奏的控制,選用講授法,教師則要注意對自己語言節奏和學生情緒節奏的控制。另外,在教學節奏的安排上一定要考慮學生的思維活動規律,以一年級"10"的教學為例,知識的重點和難點都在10的組成與分解上,該知識點就要在前15分左右這一段時間安排完成,教師的指導語言必須清晰、明確,但如果教師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學節奏,在前面耽誤了時間,將近30分鍾才開始安排學習10的組成與分解,於是不敢再放,只是讓學生草草比劃一下便開始了練習,就不會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
好的教學方法不僅要使學生學會知識,重耍的是讓學生會學、會用,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如教學完百分數,學生就能應用百分數的有關知識去解決有關利息、利稅、保險等的簡單問題;學習了統計的有關知識後,學生就能主動去收集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圖表,了解社會的變化和發展。再一個是內部要素之間的延伸。數學具有嚴密的邏輯性,講究推理,知識之間都是有內在聯系的,可以利用已有知識進行有效正遷移,如學好了整數才可以延伸到分數、小數。教師選擇的教學方法不僅要讓學生有興趣學習本節內容,還要給學生留有餘念,如在教學2~4的乘法口訣時,就要誘導學生主動去想5的乘法口訣有幾句,是什麼,6、7、8、9的乘法口訣又各是什麼,促使學生自己去探索。
4.深入了解學生.
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要從兩個方面人手:一是要通過平時的作業反饋了解學生的思維深度和廣度;二是通過課堂教學觀察學生有意注意的持久性、語言表達的邏輯性、思維方式的延展性。對處於不同年齡特點、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要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低年級的教學要注意採用直觀式的教學方法,中高年級的教學則要注意多用發現式教學法;對理解能力強的學生採用質疑式的教學方法,對推理能力強的學生採用聯想式的教學方法等。
下面我們來看幾個例子,分析一些課堂上容易出現的問題。
(一)自主:既要凸顯主體,也要體現主導
[案例1]教學片段:《20以內的退位減法》
教師出示投影,屏幕上出現了公園里賣氣球的場面,孩子們在買氣球。
師:總共有15個氣球,賣掉了9個,還有幾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式算一算。
生A:15-10+1=6;
生B:10-9=1,1+5=6;
生C:因為9+6=15,所以15-9=6;
生D:9=5+4,5-5=0,10-4=6。
……
師:同學們想出了很多方法,在這些方法當中,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
學生們爭先恐後地回答。
師:用你們喜歡的方法完成下面的問題(略)。
過去,我們過分地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出現了「滿堂灌…『填鴨式」的做法;現在,我們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中又出現了「放羊式」的現象。因此,我們必須正確地處理好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之間的關系,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使課堂教學「嚴而不死,活而不亂」。教師在重視學生的獨特理解、珍視學生的勞動成果時,也要正確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不能因為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感受」,該否定的就不予以否定;不能說要「賞識孩子」,該引導的就不予以引導。對學生的一些獨特見解,對一些是非分明的問題,教師應毫不含糊地發表自己的看法,為學生指點迷津。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為一個「導」字: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當學生出現偏差、走人誤區時,要「引導」;當學生思路不清、認識膚淺時,要「開導」;當學生遇到困難、思維卡殼時,要「輔導」。
(二)合作:從形式走向實質
[案例2]《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教學片段
教師呈現問題情境:
母親節到了,商店康乃馨3支12元,菊花4支20元,百合花5支40元,老師想買一束50元左右的花,請你設計一種方案。
在這之後,教師立即讓學生分組討論。
(學生按自己的喜好組成小組,開始合作學習。有的是一個優秀生在發言,其他學生當聽眾;有的是你一言我一語,卻沒有圍繞主題;有的對問題還不清楚,無從做起……)
然後各小組匯報學習成果並選派一名代表發言,其他同學的發言被代表取代了。
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是否採用要根據學習內容而定,關鍵是要看實施的效果。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在鑽研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哪些問題應該由學生獨立解決、哪些問題應該通過小組合作共同解決,做到瞭然於胸。要注意三點:一是做好合作準備。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一定要留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學生必須對所需要研究的問題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然後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二是明確合作目標。在小組合作之前,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小組合作的目的是什麼、通過合作要達到什麼目標、各自在小組合作中擔任什麼角色、需要完成什麼任務,從而讓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三是形成合作機制。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組內成員應該有明確的分工,每一個合作小組都要有一名「領頭羊」負責組內活動的組織與協調,確保合作學習有序進行,保證組內成員有平等的參與機會。
(三)探究:該出手時才出手
「做數學」是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改變了以往數學教學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但學習方式的改變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用一種方式去代替另一種方式,讓學生每節課都去親自經歷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既無必要,更不現實。一些名詞、概念、事實等只能用陳述和講解的方式傳授,如負數的表示,在數字前面加"-"號,告訴學生就行了;兩條直線平行的判定,也是不好操作和體驗的,這類知識必須通過教師的講授。
四、整合:數學課別變了昧
[案例3] 教學片段:一年級《認識人民幣》。
初步認識人民幣後,教師設計了一個購物活動,讓3名學生扮演售貨員,其餘學生模仿顧客,在布置好的小文具櫃前購物。學生爭先恐後地用模擬樣幣"購買"鉛筆、本子、橡皮等。10多分鍾過去了,學生仍興致勃勃地擺弄著"買"來的物品,旁若無人地討論,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反思]本節課的任務是"認識人民幣",但在購物活動中,大部分學生把注意力放在了具體的物品上,"買者"和"賣者"都不去注意幣值大小,對物品的興趣遠遠超過了人民幣。從形式上看,學生積極性高,主動地投入和參與了學習活動,活動中也滲透了情感、態度、價值觀,但這節課要完成什麼任務?活動與認識人民幣有多大關聯?
新課程提出要賦予學生更多自主實踐、親身體驗的機會,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改變以往數學教學忽視學生實踐和感性操作的傾向。應該肯定,活動對人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本節課中,設計購物場景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但活動不應該只注重外在表現方式,更多的應是注重內在品質,要根據學科特點與學生年齡特點,圍繞教學目標設計處於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活動,用活動這一外顯形式幫助學生理解、體會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強調數學教育生活化,不能簡單地理解成內容的置換,用"生活味"取代數學教育特有的"數學味",而應是藉助現實、有趣的活動溝通生活場景與數學本質的聯系,實現二者在更高層次上的整合。只是追求活動表面的熱鬧和形式,忽視對活動內在過程的有效轉化和品質的提升,將使活動流於形式而難以收到實效。
作為數學教師,要能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和不同的課型合理地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而且還可以在這些教學方法的基礎上,自己去探索和創立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只要是自己能夠運用自如的,能達到教學目標的,就是好的教法。

6.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1、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活動

現代教育家認為,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必須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師生關系基礎上,創設愉悅和諧的學習氣氛。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即使有時學生說得不準確、不完整,也要讓他們把話說完,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作為教師只有善於協調好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方可讓多數學生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

2、用多種教學方式,使學生把數學與生活聯系在一起

人的思維過程始於視角器官。課本上的主題圖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與好奇心。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創設主題圖,激發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熱情,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讓學生把數學與生活聯系在一起。

數學來源於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他們的周圍。因此,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中的情境,強化感性認識,從而達到學生對數學的理解。

7. 小學數學教學有哪些方法

小學數學要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並在此基礎上,為發展抽象思維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數學模型思想方法

所謂數學模型思想是指對於現實世界的某一特定對象,從它特定的生活原型出發,充分運用觀察、實驗、操作、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等所謂過程,得到簡化和假設,它是把生活中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模型的一種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認識和處理周圍事物或數學問題乃數學的最高境界,也是學生高數學素養所追求的目標。

2、整體思想方法

對數學問題的觀察和分析從宏觀和大處著手,整體把握化零為整,往往不失為一種更便捷更省時的方法。

3、比較思想方法

比較思想是數學中常見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手段。在教學分數應用題中,教師善於引導學生比較題中已知和未知數量變化前後的情況,可以幫助學生較快地找到解題途徑。

4、符號化思想方法

用符號化的語言(包括字母、數字、圖形和各種特定的符號)來描述數學內容,這就是符號思想。如數學中各種數量關系,量的變化及量與量之間進行推導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數,以符號的濃縮形式表達大量的信息。如定律、公式、等。

5、類比思想方法

類比思想是指依據兩類數學對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將已知的一類數學對象的性質遷移到另一類數學對象上去的思想。如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和三角形面積公式。類比思想不僅使數學知識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記憶變得順水推舟的自然和簡潔。

6、轉化思想方法

轉化思想是由一種形式變換成另一種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變的。如幾何的等積變換、解方程的同解變換、公式的變形等,在計算中也常用到甲÷乙=甲×1/乙。

7、分類思想方法

分類思想方法不是數學獨有的方法,數學的分類思想方法體現對數學對象的分類及其分類的標准。如自然數的分類,若按能否被2整除分奇數和偶數;按約數的個數分質數和合數。又如三角形可以按邊分,也可以按角分。不同的分類標准就會有不同的分類結果,從而產生新的概念。對數學對象的正確、合理分類取決於分類標準的正確、合理性,數學知識的分類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梳理和建構。

8、集合思想方法

集合思想就是運用集合的概念、邏輯語言、運算、圖形等來解決數學問題或非純數學問題的思想方法。小學採用直觀手段,利用圖形和實物滲透集合思想。在講述公約數和公倍數時採用了交集的思想方法。

9、數形結合思想方法

數和形是數學研究的兩個主要對象,數離不開形,形離不開數,一方面抽象的數學概念,復雜的數量關系,藉助圖形使之直觀化、形象化、簡單化。另一方面復雜的形體可以用簡單的數量關系表示。在解應用題中常常藉助線段圖的直觀幫助分析數量關系。

10、統計思想方法

小學數學中的'統計圖表是一些基本的統計方法,求平均數應用題是體現出數據處理的思想方法。

11、極限思想方法

事物是從量變到質變的,極限方法的實質正是通過量變的無限過程達到質變。在講「圓的面積和周長」時,「化圓為方」「化曲為直」的極限分割思路,在觀察有限分割的基礎上想像它們的極限狀態,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公式還能從曲與直的矛盾轉化中萌發了無限逼近的極限思想。

12、代換思想方法

他是方程解法的重要原理,解題時可將某個條件用別的條件進行代換。如學校買了4張桌子和9把椅子,共用去504元,一張桌子和3把椅子的價錢正好相等,桌子和椅子的單價各是多少?

13、可逆思想方法

它是邏輯思維中的基本思想,當順向思維難於解答時,可以從條件或問題思維尋求解題思路的方法,有時可以借線段圖逆推。如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第一小時行了全程的1/7,第二小時比第一小時多行了16千米,還有94千米,求甲乙之距。

14、化歸思維方法

把有可能解決的或未解決的問題,通過轉化過程,歸結為一類以便解決可較易解決的問題,以求得解決,這就是「化歸」。而數學知識聯系緊密,新知識往往是舊知識的引申和擴展。讓學生面對新知會用化歸思想方法去思考問題,對獨立獲得新知能力的提高無疑是有很大幫助。

15、變中抓不變的思想方法

在紛繁復雜的變化中如何把握數量關系,抓不變的量為突破口,往往問了就迎刃而解。如:科技書和文藝書共630本,其中科技書20%,後來又買來一些科技書,這時科技書佔30%,又買來科技書多少本?

16、對應思想方法

對應是人們對兩個集合因素之間的聯系的一種思想方法,小學數學一般是一一對應的直觀圖表,並以此孕伏函數思想。如直線上的點(數軸)與表示具體的數是一一對應。

17、假設思想方法

假設是先對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或問題作出某種假設,然後按照題中的已知條件進行推算,根據數量出現的矛盾,加以適當調整,最後找到正確答案的一種思想方法。假設思想是一種有意義的想像思維,掌握之後可以使要解決的問題更形象、具體,從而豐富解題思路。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如何合理選擇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2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8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3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2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6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8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7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8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6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0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3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6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7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0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2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1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24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0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6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