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什麼是一節好數學課論文

什麼是一節好數學課論文

發布時間:2023-08-26 19:00:47

① 如何高效上好一堂數學課論文

在新課改大背景下,如何以課改新理念為指導,正確處理傳統與創新、基礎與發展的關系,怎樣才能上好一堂扎扎實實的初中數學課,是我們每一個初中數學教師思考的問題。我根據自己十幾年的教學實踐與感悟,認為上好一堂初中數學課必須遵循以下原則來備課和上課:
推薦理由應當在200字之內一、認真學習課程標准,鑽研教材。
充分理解教材內容編寫、教學情境設計和例題和習題安排的意圖,把握教學要求,在此基礎上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課堂教學目標,它包括知識技能目標,過程目標,以及情感態度方面的培養目標。
二.圍繞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和創設教學情境。
對每一個學習目標都要有相應的內容、過程和相應的措施加以落實,反之作用於每一個教學內容(包括題目)、創設的每一個教學情境都要體現相應的教學目標,並突出重點。
三.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方法。
重視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教學方式的運用,運用這三種方式教學時,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教師要適時啟發引導。
四、尊重學生
新課程標准最大的特點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上好一堂數學課的立足點應是尊重、關心、理解、信任學生,努力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氣氛,給學生樂趣無限的「數學環境」,同時尊重學生應是建立在如何讓學生在數學上有所發展基礎上的。
五、尊重知識
數學教學首要任務是傳授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沒有知識的教學即使有最華麗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都是空洞和盲目的。殊不知數學課是一門嚴肅的科學課,數學課堂應是以是否落實系統的數學知識,是否培養學生數學修養為唯一目標的。一堂成功的數學課應該讓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來吸引學生,讓學生充分領略到數學固有的挑戰性。
六、尊重規律
尊重規律,我們首先應尊重知識的內在邏輯結構規律。數學知識本身就是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而發展的,一般不具有跳躍性。我們對教材的處理、課堂教學的設計也應如此。其次,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心理認知規律,數學學習應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心理認知規律基礎上的。如果學生的心理規律沒有發展到某個程度,就不要拔苗助長,任何事物總是按照其客觀規律發展的,課堂教學也是如此,既不能好高騖遠,也不能急功近利。
七、尊重自己
教師是教材的使用者、開發者,是教學工作的實施者、探索者和創造者。長期教學經驗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應自然升華形成別具一格、具有鮮明個性特色的教學風格。教學個性應該是每位教師的終身追求,是教學的高境界,不要輕易受一些「時尚理論」的左右,應有自己明辨是非、虛心吸取的能力。
八.在數學游戲、數學實驗等活動中,要關注數學教學本質。
數學活動之後,要引導學生自主反思、歸納、總結活動中隱含的或發現的數學規律,讓學生真正體驗和經歷數學化的過程。
九.在合作交流中,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
不同觀點、不同的方法、質疑等,教師都要耐心傾聽,並引導學生討論,特別要關注生生交流,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清楚自己的思想,使其做到能讓同學們聽懂並能理解所表達的數學思想,鼓勵生生之間開展辯論式的討論。
十.讓學生展示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
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單純關注問題解決與否、答案的對與錯,更要關注學生是怎麼思考的,要善於提問「你是怎麼想的」。
十一.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生生間的相互評價。
關注學生對解題思路的回顧和自我糾錯能力的培養,要給學生自我糾錯和相互啟發糾錯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我反思及辯論中理解、掌握和運用數學。
十二.尊重個體差異,面向有差異的全體學生。
要給數學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多的關心、幫助和鼓勵,要為他們設計合適的數學問題,使他們有能力解決,並允許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參與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要用發展的眼光評價他們的學習,由此激發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和信心。對學有餘力且有數學愛好的學生,要為他們設計進一步學習探索的問題和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幫助他們獲得進一步的發展。
十三.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探索數學規律的工具。
指導學生在理解算理和掌握基本計算的基礎上,用計算器進行運算和進行簡單數學規律的探索。讓學自己動手,利用計算機的直觀形象及其數形結合的便捷性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
十四.樹立新的課程觀,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在充分理解教材編寫意圖、教學要求和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學生實際,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教學情境,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重組、補充和加工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十五 合理安排上課時間,活用課堂。
上課時,嚴格控制教師講的不要超過十五分鍾,簡單的讓學生自學,難一點的讓學生討論,討論還不明白的教師講。注重公里、定理、公式得出的過程和方法,教師應精講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注重解題方法和技巧的傳授。

② 高中數學教學論文範文3篇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積極的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有效的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高中數學教學論文 範文 ,歡迎閱讀!
高中數學教學論文範文篇一:高中數學教學 反思
一、與時俱進的更新教學理念

教師要積極的與時俱進,轉變原有的教學觀念。以往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大多側重於對各種數學知識的講授。在新課程大背景下,教師要積極的更新教學理念,將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上。因此,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大膽的拋棄以往的“注入式”教學模式,積極開展“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分析各種數學問題,並啟發學生思考問題,並運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思考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存在的問題等,然後予以合理的 總結 和引導。

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良好的教學氣氛十分重要。因此,教師要注意積極的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有效的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高中階段,學生需要學習的科目較多難度較大,整體學習壓力較大。而且,很多學生都認為高中數學十分枯噪乏味,甚至晦澀難懂,學習積極性不高。加上數學本身具有較強的嚴謹性院,因此實際課堂氣氛往往會流於便沉悶,無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院。所以,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便要注意准確的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並結合教材內容,聯系學生日常生活中較為熟悉的各種數學問題展開教學。盡可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三、充分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所有教學活動的開展都要緊密圍繞學生這個中心。但是,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很多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仍然占據著主體地位,主宰著整個課堂。處於這樣的模式之下,學生只能十分被動的、機械的跟隨教師的腳步,接受教師對各種數學知識的講授。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顯然無法很好的開展學習活動。所以,教師要注意積極的轉變自身的角色,充分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時刻將自己放在服務者和引導者的位置上,並始終圍繞學生為主體這個中心來開展各項教學活動。並積極的通過各種方式,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發揮自身主體性院的空間。例如,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和學生進行互動,並鼓勵學生隨時舉手發表自己的意見。

四、積極完善 教學 方法

俗話說,“教無定法”。對高中數學來講,涉及到大量的數學知識,每節課的具體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以及教學目標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師要注意積極的完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等,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展開針對性較強的教學。例如,在講解立體幾何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便可以應用演示法,向學生展示各種幾何模型。並藉助教學模型,更好的引導學生理解各種幾何結論。而且,在一節課中,按照實際教學需要,教師還可以積極的將多種教學方法結合在一起使用。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全面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盡可能的提高教學方法的針對性。總之,只要能夠為教學活動服務,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五、將現代化技術引課堂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技術開始被大量的應用到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因此,教師要注意熟練掌握一定的現代化教學技術,並將其合理的應用於教學活動中。高中數學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和公式等,單純由教師進行口頭講授,學生大多會感到十分枯噪乏味。對於一些難度較大的知識點,還會出現難於理解的現象,影響教學效果。此時,教師便可以積極的將各種現代化技術利用引入課堂。課前,教師可以先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然後將教學內容製作成PPT,並從網路上收集一些有趣的教學素材和案例等,製作出內容豐富,趣味十足的課件。然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適時的將PPT展示給學生們觀看。並帶領學生一起觀察課件內容,分析各種數學問題。這樣一來,不但有效的增加了課堂容量,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有效提高教學的效率。例如,在講解立體幾何中一些問題的時候,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題目和相關圖形直觀的展示在學生們的面前。在講解棱錐體積公式推導過程的時候,也可以利用電腦進行演示。
高中數學教學論文範文篇二:高中數學信息技術的運用
一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形成動態的數學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有關知識,提高學生對問題的觀察、分析和解決能力。高中數學的內容與圖形有關的較多,高中生的各方面能力發展還不完善,教師要進行適當的引導,幫助其理解難度較大的圖形問題,運用信息技術,能夠使這些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使原本靜態的圖形“動起來”,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如在教學立體圖形三視圖時,以長方體為例,教師藉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長方體,讓學生對長方體的直觀圖有所了解,然後從這些生活物品中分離出的長方體直觀圖,讓學生對長方體的高、長、寬有初步的認識,同時讓學生找出屏幕上長方體的高、長、寬,並進行三視圖的繪畫。此外,還可以讓學生找出生活中的長方體,培養學生的空間 想像力 。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有助於提高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對教學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策略分析

1.對軟體進行模擬,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

高中數學的教學,其實質是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探究解決問題的辦法,並進行創新的過程。信息技術的應用,給高中數學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如在教學空間四邊形時,假如教師單純地在黑板上為學生展示空間四邊形的平面圖,學生很容易形成空間四邊形的對角線是相交的這一錯誤觀念。教學時藉助幾何畫板可為學生畫出立體的空間四邊形,並向學生展示旋轉的空間四邊形。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對空間四邊形有了形象具體的認識,使學生的空間感得到增強,提高了其想像力和觀察力,對異面直線的知識有了更好的理解。

2.利用信息技術設置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通常是通過對舊知識的復習引入本節知識的內容,有時直接提出本節課程要學習的知識,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較強,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種方式使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只有對數學產生了興趣,學習才會有動力,才能主動學習,教學中忽視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將會降低教學的最終效果。利用信息技術,將聲音、動畫和視頻進行有效的結合,為學生設置生動的教學情境,將學生吸引到課堂中,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等比數列求和”的教學過程中,藉助信息技術為學生講述象棋發明的小 故事 。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中,從而引出本節要學習的等比數列求和知識,有效地激發學生對要學習知識的興趣,讓學生進行思考,國王是否有足夠的能力滿足發明者提出的要求,讓學生自主研究等比數列的求和方法。

三總結

本文首先闡述了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再結合筆者的實際教學情況,說明了應用信息技術的具體策略,希望能夠幫助廣大的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運用好信息技術,提高數學課的教學效果。
高中數學教學論文範文篇三:高中數學新課程實踐
一、高中數學教學內容的轉變

現在新課程高中數學教材分為選修和必修,有不同的版本,其中又分為不同的模塊,不同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發展和需要選學不同的模塊和內容,滿足個性化的發展,摒棄了以前的高中數學教材以往所有高中生一種教材的教學詬病。其特點突出學生是主體,教師為主導;突出雙基,刪除了過時的內容並且補充了適合學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新內容,注重對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強調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體現數學的 文化 價值;注重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較好的把握了新的課程標准對高中數學內容的要求。例如,必修3中新增了演算法的內容。“演算法”在當今數學和科學技術中的作用已經凸現出來,他是數學及其應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計算機科學的重要基礎。在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已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學習和體會演算法的基本思想對於理解算理、提高 邏輯思維 能力、發展有條理的思考和表達也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在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結合具體實例,感受、學習和體會演算法的基本思想;學習和體驗演算法的程序框圖、基本演算法語言;並將演算法的思想方法滲透到高中數學的有關內容中,學習分析、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

二、高中數學教學方式的轉變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教學觀念陳舊,把教科書當成學生學習的惟一對象,照本宣科,不加分析的滿堂灌,學生則聽得很乏味,感覺有點看電影。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是高中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處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不能大包大攬,把結論或推理直接展現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獨立思考,在此基礎上,讓師生、生生進行充分的合作與交流,努力實現多邊互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同時,由於學生認知方式、水平、思維策略和學習能力的不同,一定會有個體差異,所以教師要實施“差異教學”使人人參與,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這樣也體現了教學中的民主、平等關系。

三、高中數學教學結構的轉變

傳統的封閉式教學,所有問題皆在課堂內解決(尤其高中數學課),學生時時處在被動接受的地位。在新的課程理念要求下,高中數學課由封閉式轉變為開放式,給學生廣闊的學習時空。教師開放組織形式,如教學統計知識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調查單位、廠礦里各種生產情況、入口年齡分布情況等把課堂延伸到課外。開放教學內容,新課程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與生產生活實踐相結合,如個人所得稅的計算等。為此,教師應引導學生走向家庭、社會尋找鮮活的數學內容,開放教學形式,允許學生根據學習需要,課前自學、嘗試練習、提出疑問、小組合作等不受限制。開放教學過程。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探究機會,時刻關注並捕捉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產生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調整教學進程。

四、高中數學教學手段的轉變

隨著新課程實驗的深入,它呼喚課堂教學要走向現代化,取而代之的是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廣泛應用:多媒體教學平台的使用、 網路技術 的應用等,一改以往只憑“一張嘴、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例如,教學必修3中“統計”中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習題時,教師利用電腦設計教學情境,把課本上的插圖變成實景,屏幕上有聲有色地出現一輛輛摩托車、小汽車、大客車、載重車通過一路口,學生在實景中搜集數據,解決了課本難以解決的問題,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學習興趣高漲,充分體會到實地收集數據的快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有如教學必修4中探究函數y=Asin(ωx+φ)的圖象,利用多媒體展現圖象的平移、變換實況,學生能直觀的看到變化的過程情景,自然容易接受。教學實踐證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改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課堂高中數學教學效率將產生重大的影響。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探索數學結論,還應鼓勵學生使用現代技術手段處理繁雜的計算、解決實際問題,以取得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索和發現數學的規律,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五、高中數學教學評價的轉變

如今新的課程標准下,充分發揮了評價的整體性、激勵性、發展性功能,注重評價主體多元、評價內容多元、評價方法多元、評價標准多元。一改以往以分數論英雄的學生學習成果評價體系和教師教學效果評價體系。作為高中數學教學的評價,要求建立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既關注數學學習結果,也關注數學學習過程,既關注數學學習的水平,也關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情感態度變化,再者,客觀上,由於所選模塊的不同,班與班,學生與學生失去可比性,在新的評價體系中,還引入了模糊的等級評價以及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如選課時數、平時成績、模塊成績等占不同比例,對評價發生了巨大變化。新課程下的高中數學教學評價更趨科學合理,對轉變應試 教育 為素質教育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當然對未來高考的改革、人才的選拔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總之,高中課程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任重道遠。就高中數學課程改革而言,目前遇到的困難只是暫時的,我們不能怨天尤人。高中數學課程必須改,但怎麼改,不僅是專家的事,每一個高中數學教師都要自覺學習、貫徹課改新理念,反思、改進自己的教學行為,客觀冷靜地分析和對待高中課程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爭取盡快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改革之路。

③ 數學課堂之美論文

數學擁有非凡的美,而數學之美不像自然生長的鮮花那麼顯而易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需要老師的耐心引導,學生才能夠發現。下面我給你分享數學課堂之美論文,歡迎閱讀。

數學課堂之美論文篇一

長期以來,人們在數學教學中只致力於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邏輯思維的教學與研究,而不善於發掘數學本身所特有的美,不注意用數學美來感染誘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不重視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美,鑒賞數學美,更談不上引導學生創造數學美,以致使一些學生感到數學抽象枯燥,失去學好的信心。那麼什麼是數學美?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如何發揮數學的美育功能呢?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每一位小學教師思考的問題,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小學數學教學中美育滲透途徑的研究。

一、在教材中感悟美

人們常說數學是萬花筒,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在數學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美育因素,現行的數學教材正確處理了數學學科特點與兒童認知規律、德育與智育、教與學、減輕負擔與提高素質等方面關系,把數學的抽象美、符號美、數的神奇美、數的和諧美和概括美、猜想美、濃濃的時代生活氣息美、開放靈活美等融入在裡面。我認為,挖掘和提煉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讓學生感知數學美的存在,是激發學生情感,陶冶學生心靈的有效途徑。

如在許多幾何圖形中就充滿著無窮無盡的美,閃爍著美的風采。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圓》時,我一走進教室,教室里所有學生的目光都聚集於我的胸前。“哇”有的學生忘乎所以地叫了來:“王老師,你今天真漂亮!”我就問:“為什麼,今天老師看起來這么漂亮呢?”學生馬上叫起來:“老師的衣服上貼了各種各樣的粘紙,有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的。”學生被我這一舉動一下子吸引住了,所以在接下去的學習中他們學得特別帶勁。離下課還有近五分鍾時,我布置了一個節目:“請小朋友們把發下來的卡片製作成一張明信片,正面用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粘紙進行組合拼貼,設計一幅美麗的圖畫,然後送給你最好是朋友。”學生特別興奮,直到下課都不願停手。在教學中我們要讓數學成為“人的數學”,讓數學充滿生命的活力,要挖掘數學內在的美,使學生喜歡上數學。

二、在情景中感受美

在小學各科的教學中,都需要情境教學,低年級數學教學尤其需要情境教學。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很幼稚,對事物充滿好奇感,適宜在“玩”中學習數學。教師應創設種種情境與機會,鼓勵學生探索、實踐,尋找知識、情感與個體心靈的結合點,將生活與自我融進課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美。

數學課本中的一些教學內容,可讓學生進行情景表演。數學源於生活,必須融於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中。課堂表演就是要創造一定的生活環境,給孩子一份自由發展、自由發揮的天地,使學生通過虛擬情景表演創造出行為美、語言美。小學生的表演慾望都是很強烈的,不管是低年級的孩子還是高年級的學生,他們都樂於參與、樂於交際,喜歡在各種情景中再現學習內容,把書上的知識用到生活中來。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中,我就讓學生扮演顧客和營業員表演一番,學生的積極性可高了,爭先恐後的舉手要求參加。我讓他們分組,每組都有不同商品的價格,每個同學都配有不同面值的人民幣。活動開始後,教室里買賣聲不斷,就像在生活中一樣。又如:第一冊教材《統計》一課中,利用多媒體創設出大象伯伯過生日的情境,讓學生通過小組分工合作,來數一數大象伯伯家來客人的情況,從而得出來了哪些動物,哪家動物來的多,哪家動物來的少,滲透出統計知識。這樣選擇和設計與當今學生的生活密切相聯系的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處理,將畫面、聲音於一體,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把這一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形象直觀的內容,把學生帶入新奇的境界之中,學生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惑”,心生疑惑,起了學生的求知慾,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美。

三、在活動中體驗美

在“數學活動中感受美、欣賞美、體驗美”是數學課程標准所積極倡導的重要理念。數學教學要在數學知識和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使數學中美的因素得以體現。大家都知道,僅僅憑借對美的事物的感知,所得的美感只停留在表面和潛層,是不深刻的,必須在感知美的過程中產生相應情緒體驗,才能通過各種美的體驗和品評鑒賞深化對美的形象認識與感知,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所以要精心的組織好真切的體驗活動,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美。

如在《認識物體》時,我設計了“摸一摸,說一說”的游戲。把操作活動和表達結合起來,讓學生摸一個物體並說出它的名稱,也可以先給名稱再去摸出相應的物體。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表達,學會傾聽,發展他們的數學交流能力。通過這種有趣的數學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四、在教學評價中展現學科人文美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這種以“人的發展”為目標評價方式,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是值得我們反思和研究的。因此,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應以增進情感體驗為導向,加大評價目標的多元化,評價方法的多樣化,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應以增進情感體驗為導向,在作業批改中適當的運用一些激勵的評語,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學習信心,展示數學的人文美。

例如,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注意記載學生平時的表現,採用民主評議的方式,讓學生評學生,學生評老師,老師評學生,讓學生在民主評議的氣氛中激勵自己。對學生知識能力的檢測,我們不光用一張試卷來考查學生,還應當增加一些面試、口試的環節,讓學生動手操作,鼓勵學生把自己最“得意”的技能表現出來,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促進學生的全面提高。在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不能急於指出錯誤,而要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發現錯誤、糾正錯誤,寬容學生的錯誤,給學生自我糾錯的機會。在學生表達不清或者不能准確表達自己意思的時候,教師的話盡量讓學生自覺糾錯於無痕之間,凸現寬容,體現人文的關懷。

我想,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美育,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養成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良好習慣,並在美的氣氛中體驗美的樂趣,享受美的快樂,在美的陶冶中主動、生動的發展,達到理性感知和情感活躍的和諧一致。數學的美育功能正是這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我們有數學的美去營造更強烈的美育氛圍,去塑造一代美的人,創造一個美的世界。

數學課堂之美論文篇二

摘 要:部分高中學生反映高中數學課堂抽象、枯燥,數學作業難又無從下手,花在數學上的時間多,卻不見成效,對數學學習逐漸失去信心. 本文從教師在教學實際中如何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如何巧記數學知識,如何進行探究討論得出新知,感受成功的喜悅,如何布置有趣的作業讓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進行了探索,以有趣課堂促進教學的有效性,以有效教學提高學生的內在興趣,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之美,從容面對數學.

關鍵詞:教學有效性;數學課堂;創設情境;回歸生活

部分高中學生覺得數學課堂比較抽象、枯燥,作業難,無從下手,對數學的學習沒有信心,花了很多的時間在數學上,卻總不見成效. 筆者認為,除了學生要努力之外,我們數學教師也應該豐富教學方式,讓我們的數學課堂也能開出美麗的花朵,重新展現它活潑動人的一面,讓我們的學生能夠笑對數學. 具體到教學實際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創設課堂趣味情境,激發學生學數興趣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善於創設趣味的課堂情景,擺脫數學教師一味單調枯燥的講解,在情景中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接受知識的熱情.

例如,在講《兩個計數原理》時以動畫展示狐假虎威的後續篇:自從發生《狐假虎威》後,老虎因受到狐狸的愚弄而耿耿於懷,對狐狸是恨之入骨,在森林裡咬牙切齒地說:“哼!狐狸呀狐狸,除非你躲著不出來,總有一天我會吃了你,咱們走著瞧.” 有一天,老虎外出覓食,在草地上巧遇狐狸,老虎高興極了,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哈哈哈!我報仇的機會來了!”老虎繼而一下子目露凶光,狐狸一看那老虎的氣勢,嚇得魂都飛了一半,想著這得趕緊跑呀!逃命要緊!最近的是草地對面的小島,島上有樹有洞,可以躲藏.此時畫面定格顯示:水上有3艘船通向小島,岸上有4輛車子也通向小島. 教師提問:狐狸若乘坐畫面上的交通工具上島,一共有多少種上島方法?此時學生還處在趣味情景中,保護弱者的心態使他們急於幫狐狸想辦法,計算著逃跑的方法,他們首先搞清狐狸的逃跑路線屬分類原理,而不是分步原理,最後運用加法進行計算得出7種方法. 趣味的故事情節激發了學生們濃烈的學習興趣,他們還在饒有興趣地猜想狐狸能不能再躲過一劫了.

通過這些從身邊搜集到的大量有趣的故事情境,搬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去體驗感悟情景中的數學常識,從而歸納出重要的數學模型,讓枯燥的數學概念、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起來,也便以加深理解,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的魅力.

■豐富課堂教學語言,巧記數學基礎知識

縱觀數學課本上面的概念、定律、規則,都是非常精練深奧的,有的甚至抽象難懂,高中數學知識點又多,概念容易混淆,要想充分理解和牢記它們,課堂上除了創設一些故事情境、生活情境等讓數學課堂生動有趣之外,教師還要運用豐富的教學語言撥動學生的心弦,讓學生在幽默、形象的語言講解中,理解數學知識並長久地記憶它們.

例如,為記憶初等函數的幾個定積分式子,筆者設計了一個語言童話:常函數和指數函數是好朋友,它們常在一起玩耍,今天它們結伴逛街,沒想到微分運算元也在街上,它可是常函數的剋星,常函數最怕遇見它了,常函數遠遠看到微分運算元,慌忙拉著指數函數離開,指數函數不解地問:“怎麼回去啦?你身體不舒服嗎?”“你沒看到微分運算元嗎?”,常函數反問道,“看到啦,他怎麼啦?”指數函數更奇怪了,常函數怯怯地說:“我若遇到它,被它微分一下,我就什麼都沒有啦!”指數函數想了想說:“倒也是的,你和我不一樣,我可不怕它,它可不能把我怎麼樣,但我還是陪你回去吧,誰叫我倆是好朋友呢.”說完二人匆匆地回家了.學生被這形象有趣的語言童話深深吸引住了,靜靜地聽著教師講故事,在聽講中,理解了常函數、指數函數和微分運算元之間的關系和它們之間的不同,對教師幽默的講演報以熱烈的掌聲,想不到能把這么枯燥的數學概念講得這么生動形象.

這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不僅趣化了課堂,讓學生在童話世界裡插上想像的翅膀,感受數學的語言之美,還強化了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記憶.

■組織有趣的探究活動,加深數學知識的理解

學者史寧中曾說過:“我們必須清楚,世界上有很多東西是不可傳遞的,只能靠親身經歷. 智慧並不完全依賴知識的多少,而依賴知識的運用,依賴經驗,教師只能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磨煉.” 數學教學更重要的是過程性的教學,因而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探究中體驗數學,感悟數學,積累數學經驗,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

例如,在《等比數列前n項和》的教學中,設置問題情境:話說灰太狼想在森林裡開一個公司,但苦於資金有限,於是去找喜羊羊投資,喜羊羊一口答應:“行,從今天開始我連續60天往你的公司注入資金,第一天投資10000元,以後每天都比上一天多投資10000元. 但作為回報,在投資的第一天起你必須返還我1元錢,第二天返還我2元錢……以後每一天返還的錢數為前一天的兩倍,60天後我們兩清.”灰太狼一聽,兩眼一轉,心裡越想越美……請問:灰太狼佔大便宜了嗎?通過問題情境的引入,在引出課題的同時激發學生的興趣,有效地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學生首先想到,要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計算出喜羊羊、灰太狼各自付出的錢數,再比較大小. 對於喜羊羊的錢數,根據之前所學的等差數列的求和公式,學生都會化簡求和,但對灰太狼的錢數,學生知道是等比數列前n項和的問題,但卻不知怎樣化簡計算!此時,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回憶:前面我們學習等差數列求和所用的方法是倒序相加法,它的本質是得到了n個相同的和,把一般等差數列求和問題轉化為常數列求和,利用方程的思想化繁為簡,把不易求和的問題轉化為易於求和的問題,從而求和的實質是減少了項. 那現在用這種辦法還行嗎?若不行,又該怎樣簡化運算?能否類比倒序相加的本質,根據等比數列項之間的特點,也構造一個式子,通過兩式運算來解決問題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一步步探索起來,充分利用以前所學的知識,把問題一一完美解答,在富有挑戰性的探究活動中,學生加深了新舊知識的理解,同時也獲得了征服困難後的快樂.

有趣的探究活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探究活動中勤於思考,勇於開拓,體驗探究的過程,感受探究的艱難、成功的喜悅,有效地培養他們的辯證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充分提高他們的毅力和耐力,讓他們堅信自己會登上數學之頂,領略數學的風採的.

■營造生活化數學課堂,體驗活用數學的樂趣

高中階段,多、難、枯燥的數學題影響著學生們學好數學的自信心,面對這種普遍現象,我們數學教師有責任化解學生的負面情緒,在教學過程中,創造一些生活化的課堂情景,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領域中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知識不僅僅只有課本上有,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我們生活在數學的世界裡,再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數學問題,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學有所用,體驗活用數學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例如,學完“概率”知識後,筆者創設學生們熟悉的生活情景:寄信是同學們日常生活中都做過的事情,現在老師手中有n封信想請你們幫我投入m個郵箱,試問同學們你們有多少種投法?對於看似簡單的生活問題,學生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明確回答,筆者啟發他們活用“概率”知識,雖然他們在和之間有過搖擺不定,有的甚至在舉實例復算求證確定,但運用概率思維後,學生普遍感到思維簡單又清晰,只要一步一步分析,第一封信有m種投法,第二封信也有m種投法,之後每封信都有m種投法,所以,總投法為mn種. 有一位學生在分析完解法之後,還總結出了一個記憶口訣“郵箱的信次方”,如此一來,以後碰到類似的問題,就只需要找出“誰是郵箱,誰是信”就可以對號入座了,這種方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學生們快樂地交流著,分享著別人的成功經驗.

學生通過活用數學知識解答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內心充滿了成就感,體驗著成功的快樂,眼中的數學不再呆板乏味,原本平淡的數學題一下子變得妙趣橫生了.

生動有趣的數學課堂,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樂於學習,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另一方面,教學有效則學生能真正掌握知識,促進成績提高,體驗成就感,從而保持了內在的學習興趣. 所以,教師要以有趣課堂促進教學的有效性,以有效教學提高學生解題問題的能力,保證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在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之美,笑對數學.

數學課堂之美論文篇三

《數學課程標准》(2011版)指出:數學是人類生活的工具;數學是人類用於交流的語言;數學能賦予人創造性;數學是一種人類文化。那麼:數學課堂應該是學生從數學活動的親身實踐中去體驗、探索知識的過程。如今的數學課堂追求的已不是華而不實的課堂,而是再現更多的既簡約而靈動的真實課堂。其實,簡簡單單的數學課堂同樣精彩,它能把豐富的內涵和思想用簡單的數學語言表達出來,學生學得既輕松又快樂!我認為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研究中,我們要努力尋找一條嶄新理念的教研之路,那就是數學課堂教學應是簡約、扎實、靈動。

一、簡約而不簡單

數學課堂應是呈現出高度凝練的簡約,但簡約並不等於簡單。相反地,簡約的背後包含著太多的“不簡單”。

1、情境創設,精“簡”有趣。

“情境創設”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它有利於解決數學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學生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但創設情境不必追求表面的繁華,忽視內在的思考性、高效性。因此,情境創設追求的是簡單、高效。比如,在教學《動手做(一)》這一課時,我創設了學生喜歡的好朋友笑笑、淘氣和智慧老人帶領他們暢游智慧王宮這一情境,課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極高,他們渴望在王宮里探密,尋求數學知識。此時再呈現國王的三幅簡筆畫,讓學生復習學過的平面圖形,既有助於學生想像力的發展,又為新授的動手拼圖做好鋪墊,這樣學生就會學得輕松、有趣。

2、教學方法,靈“活”有序。

《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為此,在教學《搭配中的學問》這一課中,我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具有層次性。學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發現搭配方法的多樣性,同時感受到合作的樂趣,起到互相啟發,共同提高的功效。首先讓學生藉助學具衣服,通過動手配一配,議一議,寫一寫,找到多樣化解決問題的方法。初步感悟要使搭配的方法不重復,不遺漏,需要有順序、有條理的思考。再通過路線的搭配,發現用字母表示搭配路線的方法具有優越性。從而使學生的思維由具體自然過渡到抽象,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最後通過游藝項目價格的搭配和數字的組合方法,讓學生自主試一試,說一說,讓每個學生都有獨立嘗試成功的機會,從而進一步體會有順序、有條理搭配的好處。使學生在自主尋求解決問題方法的基礎上,知識得到遷移應用。

二、扎實而不零亂

課堂教學要注重實效,這是我國數學教育的優良傳統。但在注重實效的過程中,學生獲取的知識要扎實,而不是摸不清頭緒,零亂無序。

1、自主探究,開發思維。

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強調: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即由學生去把所學的東西自己發現並創造出來,教師只須引導和幫助學生去創造,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因此,在教學《認識分數》這一課中,我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如: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用長方形紙折出1/2,發現出多種折法,並請學生介紹他的折法,獲得分數的初步認識。再讓學生折出1/4,接著再來感知四分之幾,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創造自己想要的分數,這些都為學生提供了一定的創造空間和探索空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在發現中創新,在創新中求知,思維能力提高了。

2、練習有度,拓展思維。

《標准》中指出:學生的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是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推理與交流的數學活動。因此,在《認識分數》這一課的應用提升這一環節,我精心設計了法國國旗、五角星、巧克力這些生活中的實物圖,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去拓展思維的空間,使學生體驗到從不同角度去觀察物體,聯想到的是不同的分數。最後通過估一估《科學天地》、《藝術園地》各約占黑板報的幾分之幾,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所設計的練習生動有趣,富有挑戰性,使學生在鞏固中經歷了應用――拓展――提升――深化的學習體驗。

3、巧設質疑,創新思維。

“學貴有疑。”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不過喜歡尋根究底追求問題罷了。質疑是創新的鑰匙。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發現問題,大膽質疑,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例如:教學《圓的認識》中圓的畫法時,有學生突然指出:如果所需要的圓比較大,而圓規又太小,應怎麼畫這個圓呢?又如:在教學“比的意義”時,有學生指出:比的後項不能為0,可在體育比賽中,為什麼常出現3:0,4:0呢?對於學生的質疑,教師首先應表揚他們善於思考,敢於大膽質疑的精神,接著可讓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已見,然後在教師適當點拔中解疑、釋疑。這樣不但讓學生通過合作釋疑,還在質疑、釋疑過程中,加深學生對新知識深度、廣度的理解,養成勇於思考的習慣,大膽創新的精神。

三、靈動而不生硬

傳統的數學教學有太多的機械、沉悶,缺乏生氣、樂趣和對好奇心的刺激。這種注入式的數學方法是我們所摒棄的,需要教師合理選材,創設條件,引導學生主動思維、主動學習、主動想像、主動實踐,使生硬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富有個性。

1、用好教材,合理取捨。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成為教師的共識。但用教材教,並不代表可以隨意使用教材,用教材教的前提是充分尊重教材。當然,在理解教材編寫意圖後,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際情況,對教材適當剪裁、取捨,有時能夠錦上添花。比如教學《比的應用》這一課時,我舍棄了教材中原有的例題,大量地從生活中就地取材,設計以調配綠色這一現實而有趣的學習活動,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從而得出“只有各組所用黃色與藍色的體積比相同,各組才能配出完全一樣的綠色來”這一結論,使學生對按比分配的實際意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這樣,在正確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更加靈動和鮮活。

2、動手操作,直觀形象。

《標准》指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學要給學生足夠的實踐操作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動手中學習,在動手中思維。如在教學《觀察物體――搭一搭》這一課時,我安排了兩個活動:獨立搭一搭,同桌合作搭一搭,再在方格紙上畫出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引導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從而豐富學生的表象,並感知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在充分時間的動手操作中,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④ 小學數學教學優秀論文3篇

數學來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知識,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關於小學數學的教學,你有什麼研究成果呢?本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學優秀論文,歡迎閱讀!
小學數學教學優秀論文篇1:淺談如何上好小學的數學課
數學這門學科,自古以來就被認為為是理性最強的學科,需要聰明的大腦和天賦才能學好的,其實不然,對於天真浪漫的小學生來講,他們接受各種 文化 知識的能力是等同的,那麼如何才能學好數學呢?我認為關鍵在於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分析,不論學生自身的因素還是學校、家庭環境對學生自身興趣的影響都與教師有直接關系,就像鄧小平曾說的:“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同樣,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關鍵也是在教師,如何調動學生學數學的積極性呢?教師在學生學習中又處於什麼地位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學中的幾點淺見:

一、先從本身著手,讓學生喜歡上你,從而喜歡上你的課。

作為教者本身來講,要從各方面來完善自己,比如,師德修養,文體方面等等,讓學生從內心尊重你,要和學生結交成各方面的朋友,從而使他們喜歡你的同時,也喜歡你所教的學科。現在很多教師在思考如何讓學生學好數學時,經常考慮的是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卻忽視了自身的素質要求,如果自身不修邊幅、口無遮攔的,如何讓學生喜歡上你,更不用說喜歡上你的課了。學生一開始就抵觸你,即使你再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都只是“剃頭擔子一頭熱”。

二、其次先要誘發興趣,通過游戲性活動,讓學生喜歡上你上的數學課。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 智力開發 的原動力,“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誘發學生從新課剛開始時就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是至關重要的。愉快的游戲能喚起學生的愉悅感,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並由無意注意引導到有意注意,發展間接興趣。因此,教師導入新課時,根據教學內容,可選擇組織學生做數學游戲的 方法 ,讓學生人人參加,能很快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學習100以內二位數加減二位數中,我讓一部分學生當作售貨員,一部分學生當作買東西的顧客,讓他們從實際出發,從一買一賣中得到樂趣,更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更讓學生們懂得了學習數學的重要性,何樂而不為呢?

三、再次要設計疑點,激發思維火花,“勾引”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起於思,思起於源”。心理學認為。疑是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維也就應運而生。例如:我在教學中,經常會問,如果是你,你會怎麼樣?通過換位思考,改變以前學生被動學習的境況,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思考問題,讓學生產生“疑”。引起思考,是需要學習的開始。疑問使學生萌發出求知的慾望。同學們躍躍欲試,開始了對新知識的探求。

四、通過讓學生進行“爭吵”,在爭論中提出問題,開拓思維能力升華興趣。

學習數學是一項艱苦而又細致的勞動。學習的直接興趣不是與生俱有的,而是學生在刻苦學習,認真鑽研的學習活動中得到發展升華的。一個懶於學習,不願思考的學生,是很難對數學產生興趣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創設條件,讓學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機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大膽發表與教師不同的看法;培養學生善於獨立思考的習慣,要求學生遇事要勤於思考,善於思考,豐富想像,開拓思維。這樣,對升華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其次,課堂上組織學生討論是開拓學生思維能力,升華興趣的一個好辦法。因此,教師可採用同桌、小組、全班等討論形式,組織學生對某一個問題進行開放式的討論,讓學生思維的火花互相觸發,交流各自對問題的不同看法,最後由教師進行 總結 概括。利用這個方法的目的是引起更深入地鑽研某些問題的更高興趣。

五、最後通過表揚、鼓勵,讓學生體驗喜悅,延長學習的興趣。

學生有了興趣,還要想方設法使興趣持久。因為小學生的興趣既不穩定,又不長久。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意念和勝利的欣慰,便會激發追求無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這種無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也就是學生興趣的源泉。對學生來說,老師的一點點鼓勵,一次的肯定,一次表揚,都是他成功的標志,他都能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時學生的興趣就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就會濃厚、持久。綜上所述,是我在教學中的點滴體會。

總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認真鑽研教材,把握學生的學習心態,運用靈活多樣的 教學方法 ,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就能激發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學優秀論文篇2: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摘要:數學即生活,只有將學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實地感受數學的價值,才能使學生真正地理解數學,從而使他們從小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關鍵詞:數學教學 新課標 生活情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開始變得更自由、更靈活,學生也始終在愉快的狀態下積極地學習數學,這的確是我們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可喜變化。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就數學本身來說,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入迷才能叩開思維的大門,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發展。新的《數學課程標准》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律,以及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生活 經驗 出發,挖掘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

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數學語言運用生活化,從生活經驗入手,調動課堂氣氛。

數學 教育 家斯拖利亞爾曾說過,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同一堂課,不同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樣,這主要取決於教師的語言水平。尤其是數學課堂教學,要學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沒有高素質語言藝術的教師是不能勝任的。鑒於此,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興趣 愛好 、心理特徵等個性心理傾向,將數學語言生活化是引導學生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說:“我家裡有10000元錢暫時不用,可是現金放在家裡不安全,請同學們幫老師想個辦法,如何更好地處理這些錢?”學生回答的辦法很多,這時再趁機引導學生:“選擇儲蓄比較安全。在儲蓄之前,我還想了解一下關於儲蓄的知識,哪位同學能夠介紹一下嗎?”學生們競相發言。在充分感知了“儲蓄”的益處之後,學生們又主動介紹了“儲蓄的相關事項”,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知識,體會到了生活與數學休戚相關。

二、創設課堂教學生活化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內容與 兒童 的生活經驗越接近時,學生自覺接受知識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情出發設計數學活動,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學生去發現、探索和應用,學生們就會發現原來熟視無睹的事物竟包含著這么豐富的數學知識。例如老師可以把學生春遊中的情境拿到教學中來,“同學們去春遊,爭著要去劃船,公園里有7條小船,每船乘6個人,結果還有18個人在岸上等候。”在課上,讓學生根據情境自己編題,自己列式解題。這樣,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變成了來自生活的、生動的數學問題,還促使學生能夠主動投入、積極探究。

三、數學問題生活化,感受數學價值

數學教材呈現給學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標准化的數學模型,教師如果能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和生活情景聯系起來,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產生的生活背景,學生就會感到許多數學問題其實就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還使他們切實地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原型,讓學生真正理解了數學,感受到現實生活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例如教學《植樹問題》一課,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馬路邊植樹、小朋友排隊、路燈等一些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體會間隔的含義。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們體會到只要用數學眼光留心觀察廣闊的生活情境,就能發現在平常事件中蘊含著的數學規律。教學時,讓學生為自己的校園設計植樹方案,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體會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事情都有與植樹問題相同的數量關系,感悟數學建模的重要意

四、將數學知識應用於生活

數學來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知識,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師要教會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使他們能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有關知識後,讓學生去計算教室的空間大小、學校噴水池的容積、為家庭的裝潢設計一個購物計劃;又如學過“人民幣”後,可指導學生到超市購物等。

總之,數學即生活,只有將學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實地感受數學的價值,才能使他們真正地理解數學,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小學數學教學優秀論文篇3: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思維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認知和情感上均有所發展。從事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對於其有效性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重視情境創設充分調動學生有效的學習情感

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調動有效的學習情感,對於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調動有效的學習情感,既能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又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情境創設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

每一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情境的創設,要有利於學生數學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所以,教學中既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情境,又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如果是問題情境,

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麼”等問題。?

2.教學情境應具有一定的時代氣息

作為教師,應該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在當今的信息社會里,學生可以通過多種 渠道 獲得大量信息,教師創設的情境也應具有一種時代氣息,讓他們學會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發展。如教學《百分數的應用》,

創設了中國北京申奧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輪得票統計圖(北京56票,多倫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爾9票)請學生根據統計圖用學的百分數知識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3.情境的內容和形式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徵進行設計?

教學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問題情境、 故事 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情境的創設要遵循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而設計。對低、中高年級的兒童,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而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則要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

二、深鑽教材,確保知識的有效性。 知識的有效性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對學生而言,教學知識的有效是指新觀點、新材料,他們不知不懂的,學後奏效的內容。教學內容是否有效和知識的屬性以及學生的狀態有關。第一,學生的知識增長取決於有效知識量。教學中學生知識的增長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第二,學生的智慧發展取決於有效知識量。發展是教學的主要任務,知識不是智慧,知識的遷移才是智慧。在個體的知識總量中並不是所有的知識都具有同樣的遷移性,而是其中內化的、熟練的知識才是可以隨時提取,靈活運用,這一部分知識稱為個體知識總量中的有效知識,是智慧的象徵。第三,學生的思想提高取決於有效知識量。這種知識是指教學中學生獲得的、融會貫通深思熟慮的、實在有益的內容,即有效知識。第四,教學的心理效應取決於有效知識量。通過對知識的獲取產生愉悅的心理效應,才能成為活動的原動力和催化劑。

三、探究有效的學習過程。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處於成長發展中的小學生,是不成熟的學習主體。由於受年齡、經驗、知識、能力的限制,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發揮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者、點拔者的作用,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讓學生學會學習。尤其在學生疑難處、意見分歧處,或在知識、方法歸納概括時,更要及時加以點拔指導。有效的學習過程還可以通過游戲實施。小學生注意的特點是無意佔優勢,尤其是低年級往往表現出學前兒童所具有的那種對游戲的興趣和足勁要求,他們能一連幾小時地玩,卻不能長時間地一動不動地坐在一個地方。新課程要求“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有差異的學生”。因此針對差異性,可以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學生的潛能實施教學過程分層,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展示學生個性,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使數學課堂教學真實有效。

四、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

創設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條件。《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在創設生活教學情境時,一要選取現實的生活情境。教師可直接選取教材中提供的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進行加工或自己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素材作為課堂情境。二要構建開放的生活情境。教師要對課內知識進行延伸與拓展,將抽象知識學習過程轉變為實踐性、開放性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大膽提出猜想,不斷形成、積累、拓展新的數學生活經驗。要創設多元的生活情境。

可以通過對學生生活及興趣的了解,對教學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創設生活情境。真正實現課的導入“生活化”——教學的導入彷彿是優美樂章的“序曲”;例題教學“生活化”——例題教學是優美樂章的主旋律;知識運用“生活化”——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彷彿是動聽的“交響樂”。

生產和生活實際是數學的淵源和歸宿,其間大量的素材可以成為數學課堂中學生應用的材料。

要做有心人,不斷為學生提供生活素材,讓生活走進課堂。真正讓文本的“靜態”數學變成生活的“動態”數學。要讓學生覺得數學不是白學的,學了即可用得上,是實實在在的。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是有效的。

五、注重教學 反思 ,促進課堂教學質量

記得有人說過“教無定法,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為我們的教師不是聖人,一堂課不會十全十美。所以我們自己每上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吻合、學生學習狀況、

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找出有規律的東西,在不斷“反思”中學習。我們反思的主要內容有:思考過程、解題思路、分析過程、運算過程、語言的表述、教學的思想方法進行反思等。以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也一定會更好。

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無論課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課堂”是我們

⑤ 如何上好一堂數學課的論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開始變得更自由、更靈活,學生也始終在愉快的狀態下積極地學習數學,這的確是我們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可喜變化。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就數學本身來說,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入迷才能叩開思維的大門,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發展。教師要善於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充分利用數學課堂,把它創設成充滿活力、魅力無窮的空間,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地感受數學美,去追求數學美。如何上好數學課,使數學課靈動起來呢? 一、從生活經驗入手,創設情境調動課堂氣氛 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是有密切聯系的,新教材中也給出了許多例子,教師要盡量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經驗入手引出學習內容,這樣學生樂於接受。也可以讓學生例舉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小學生有著好奇心、疑問心、愛美心強和活潑好動的特點。數學教師要從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發揮小學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在課堂中創設出學與「玩」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時,我運用事先准備好的漂亮的圖片創設情境,講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隻小蜻蜓在草地上飛來飛去捉蚊子,忽然飛來了一隻美麗的小蝴蝶,繞著小蜻蜓飛來飛去,小蜻蜓生氣了,小蝴蝶卻笑著說它們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帶著小蜻蜓去找它們家族的成員,它們找到了樹葉,小蝴蝶說在圖形王國里它們三個是一家人。同學們,為什麼小蝴蝶要這樣說呢?這樣引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主動去探究對稱圖形的共同特徵。 二、動手實踐讓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根據費賴登塔爾的觀點,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學生年齡小,抽象思維能力弱,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和創造各種圖形或物體,調動各種感觀參與實踐,同時教給學生操作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拼擺、畫圖、實驗等操作實踐,激發思維去思考,從中自我發現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動手實踐,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三角形的認識」是一節比較枯燥的概念課,我讓學生用彩色塑料條圍成三角形,並投影到銀幕上。通過觀察,學生很快發現圖1和圖2是用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圖3雖用了三條線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義從直觀的觀察之中升華出來了:「用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加強操作活動,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不僅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順應他們好奇、好動的特點,而且能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幫助他們學習數學知識,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 三、實行民主教學,構建輕松和諧的師生雙邊活動 在課堂上,師生的雙邊活動輕松和諧,師生們展示的是真實的自我。課堂上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同學們時而竊竊私語,時而小聲討論,時而高聲辯論。同學們爭相發言,有的居高臨下,提綱挈領;有的引經據典,細致縝密。針對同學們獨具個性的發言,老師不時點頭贊許,對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老師則以信任鼓勵的目光和話語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自然敢於講真話、講實話,個性得到充分地張揚。如教學一年級數學上冊分類一課時,在教學生明確什麼是分類知識之後,我有意識地放手讓學生主動實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將30多支不同顏色、不同長短、帶有或者不帶有橡皮頭的鉛筆打亂放在一起,讓學生去分類,看誰分得合理。同學們爭先恐後搶著去分類:有按顏色分類的;有按長短分類的;有按帶有或者不帶有橡皮頭分類的;也有胡亂分的。再找學生說明這樣分的理由,對講不清理由的學生予以指導,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自主學習、主動實踐。教師還注意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對於數學的學習抱有一種想學、樂學、會學的態度。 四、幫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如我班一位女生,數學基礎差,學習態度不明確,很要面子,別人幫助她學習她還不願意,認為很沒面子。問她懂了嗎,都是說懂的,作業往往又是錯的,看得出做作業時很急躁。我從寫字開始,要求她把字寫端正,允許作業少做,要求做一題對一題,不會做的重新做,做對了繼續,讓她認識到她也能做對,慢慢地樹立學習的信心,發現優點及時大力地表揚,使她嘗到成功的喜悅,並且認識到學習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不能有任何虛假的行為。漸漸地,她對數學有些信心了,字寫端正了,成績也提高了。 五、適當的表揚獎勵是上好數學課堂的添加劑 教師要給每一位學生成功的機會,尤其是應「偏愛」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善於設法消除學生的緊張畏懼心理,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採用激勵性的評價、補以適當的表揚。激勵性的評價、表揚能讓學生如沐春風、敢想敢問、敢講敢做。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現,學生的創造、創新火花才能迸發。如在練習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老師獎勵「小紅旗」給學困生,有時還主動與他們說上幾句悄悄話。學生得到老師的獎勵,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就高了,就會更進一步地去發現問題,發揮前所未有的想像力,從而擺脫苦學的煩惱,進入樂學的境界,極大地發展創新能力。 總之,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從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多種形式,創設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激勵性的問題情景,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動手實踐中,學生能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在民主教學中,學生們不僅能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掌握數學的方法,而且能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⑥ 如何寫好數學教學論文

如何寫好數學教育論文

華南師范大學數學系 何小亞

一、數學教育論文的基本結構
標題
(論文中心內容的概括,要求確切、恰當、鮮明、簡短、精煉,一般不超過20字)
作者名(單位名、省、市、郵政編碼)
摘要:
[ 摘要的內容應全部源自論文本身,是論文內容的高度「濃縮」,使讀者能迅速了解論文的主要內容。它要求准確、簡明扼要(一般不超過300字)、獨立完整、客觀陳述(不能以第三者的口氣進行介紹、評論,如「文章認為……」、「本文通過……」、「本文論述了……」、「本文探討了……」、「本文首次提出了……」這些表述是不符合要求的)]
關鍵詞:
(關鍵詞是從論文中選取出來,用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的單詞或術語,約3—8個)
引言(開頭語)
1. 選題的原因和重要性。
2. 對本課題已有研究情況的述評,如研究進展、對現有結論的評價、尚未解決的問題等。
3.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方法、計劃。
4. 本課題研究的意義和價值。
幾種常見的開頭方法:
1.內容範圍開頭法,即說明本文要論述的內容範圍;
2.問題開頭法,即以數學問題或研究對象所存在的問題的方式開頭;
3.設問開頭法,即以設問的形式把論文要論述的中心內容表達出來;
4.目的開頭法,即直接把論文要達到的目的告訴讀者;
5.背景開頭法,即闡述所研究課題的歷史背景;
6.結論開頭法,即直接闡述論文的的主要結論。
正文
1 …………
1.1……
1.2……
1.3……
2 …………
………
結論與討論(結束語)
結論部分起著總結全文、深化主題、揭示規律的作用,其內容大致為概述自己研究了什麼問題,取得了什麼結論,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下列情況可以省略結論部分:
1. 前言部分已對結論進行了概括;
2. 結論已不言自明;
3. 驗證性的論文;
4. 商榷、反駁、補充性的論文。
附錄
附錄是指因內容多,篇幅長而不便寫入正文,但又必須向讀者交代清楚的一些重要材料。因為正文中有些內容意猶未盡,列入正文中撰寫又會沖淡主題,為此,在論文的最後部分以附錄的方式進行彌補。附錄的內容主要有座談會提綱、問卷調查表格、測試問題、各類圖表等。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指作者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所引用的圖書資料,包括參閱或直接引用的材料、數據、論點、詞句,而必須在論文中註明出處的內容。它包括各種著作、期刊、學術報告、學位論文、科技報告、專利、技術標准等。
一般地說,在論文中引用前人的觀點、數據、材料時,應按先後順序標明數碼,依次列出所引用內容的出處。
引用文獻為期刊,可仿下面的例子書寫:
[1] 何小亞. 數學應用題認知障礙的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1,
6:41-43.
[5] 何小亞. 建構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的教學策略[J].數學教育學報. 2002,11(1):25.

引用文獻為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學術報告等,可仿下面的例子書寫:
[2] 趙振威,黃熙宗,范敘保,等. 中學數學解題研究[M]. 江蘇:
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 96-104.
引用文獻為報紙,可仿下例書寫:
[8] 謝希德. 創造學習的新思路[N]. 人民日報,1998—12—25(10)

上述指的是一般小論文的格式。對於畢業論文,則要按照下面的格式。
一、問題的提出
(背景、問題、你要研究什麼問題……)
二、術語界定
(術語界定就是去解釋規定你論文中要用到的關鍵術語,如「新課標」是什麼意思?、「數學建模」指的是什麼?、「滲透」是什麼意思……)
三、研究的現狀(綜述同行(相關文獻)的研究情況)
(誰/什麼文獻/研究什麼/什麼結論/簡單的評價。要以腳注的形式標明出處。文獻綜述最好按類別進行.。
四、研究的意義(價值)及理論基礎(你的理論主要是數學課程標准理論)
五、研究方法(你的方法屬文獻研究、比較研究、定性研究)
六、研究結果
就是以下你的正文中屬於你自己研究的結果。自己的東西有多少就寫多少,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別人的結果要放在研究現狀里。否則讀者很難區分哪一部分是別人的,哪一部分是你的。
七、研究結論
(根據「五、研究結果」得出的結論)
八、研究展望
(研究的不足/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值得研究的問題)

二、數學教育論文的選題

1.學習研究數學教育文獻
數學教育類期刊
E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荷蘭);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cation(美);
Mathematics Teaching(英);
Mathematics Teacher(美);
《課程. 教材. 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數學教育學報》(天津師范大學等)
《數學通報》(中國數學會,北京師范大學);
《數學教學》(華東師范大學);
《中學數學》(湖北大學);
《中學數學教學參考》(陝西師范大學);
《中學數學研究》(華南師范大學)。
2.把握數學教育研究的新動向
及時了解數學教育研究的新動向、新成果,積極參與教學改革,勇於實踐,教學與科研相結合。
3.研究課程標准和新教材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准,高中數學課程標准,各種版本的新教材
4.研究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和教學方法
5.研究初等數學問題
對初等數學各個分支中的某些問題或某種方法進行專門的研究,比如某個定理的推廣和改進,某種解題方法的提出與應用。

三、注意事項

1.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研究課題
2.注意文獻資料的取捨
圍繞課題選擇文獻資料,選擇的材料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實踐性、理論性和新穎性
3. 構思與布局
在總體構思論文的框架結構時,要注意從整體上思考如何提出問
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將論文分成幾個部分,每一部分又細分為幾個小的部分,每一小部分有哪些要點。
4. 修改和定稿
初稿完成後,應仔細推敲,反復修改,要敢於否定自己,切忌馬虎走過場。
5. 注意創新
論文應注意創新,最忌諱因循守舊,人家寫什麼,自己也寫什
么,跟在別人後面人雲亦雲。我們在撰寫數學教育論文時,無論是題目、內容、論點、例證,還是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都應該銳意創新,因為有無創新是一篇論文質量高底的重要標志。
6.不容易被刊用的稿件的特點
(1) 論述的經驗、方法是眾所周知的;
(2) 所列舉的數據有為自己評功擺好的嫌疑;
(3) 選用的例證陳舊;
(4) 僅僅是例證的堆砌,缺少深刻的理論分析;
(5) 概念不清,邏輯推理出錯;
(6) 結論的推導冗長而應用面狹窄;
(7) 課題過大,設計面過寬,討論問題面面俱到,但不深入;
(8) 文章過長(超過5000字)。

附件四:研究課題舉例
一、一般性的研究課題
1. 中學數學課程標準的分析研究
2. 關於高考數學命題及答卷的研究
3. 數學開放題研究
4. 數學應用題研究
5. 優秀數學教師的教育思想及教學藝術評析
6. 數學教學改革實驗研究
7. 數學差生的成因與教學對策
8. 學生數學能力評價研究
9. 數學教育中的素質教育內涵
10. 中學數學教學與學生創新意識培養
11. 中學數學教學與學生應用意識培養
12. 數學課程評價的理論與實踐
13. 數學語言教學研究
14. 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研究
15. 中學數學作業處理
16. 運用數學方法論指導數學教學
17. 中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調查研究
18. 中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調查研究
19. 數學學習方式的調查研究
20. 數學交流能力的調查研究
二、 高中數學新課程教學方面的研究課題
(一)在新課程理念下對原有內容的教學研究
1. 函數教學研究
2. 向量教學研究
3. 立體幾何教學研究
4. 解析幾何教學研究
5. 導數及其應用教學研究
6. 概率與統計的教學研究
7. 不等式教學研究
8. 三角恆等變換教學研究

(二)對新增內容的教學研究
9. 演算法教學研究
10. 統計案例教學研究
11. 框圖、推理與證明教學研究
12. 選修系列3教學研究
13. 選修系列4教學研究
(三)雙基與能力教學研究
14. 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學雙基教學設計研究
15. 關於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研究
16. 關於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中的作用的研究
17. 數學新課程實施中學生自主學習的研究
18. 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我監控能力的研究
19. 關於《標准》中課程內容與要求的科學性、可行性的研究
20. 數學文化對於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研究
21. 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探究、研究性學習的研究

三、高中數學新課程的評價課題
1. 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評價的研究
2. 體現新課程理念的模塊終結性評價工具與方法的開發
3. 對選修系列3、選修系列4讀書報告的評價
4. 對數學探究、數學建模的評價
5. 高中新數學課程課堂教學評價
6. 高中數學教師專業化發展評價
7. 數學新課程理念下的高考命題研究
8. 數學教學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
9. 關於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的研究

四、高中數學新課程的信息技術研究課題
1. 信息技術的三重連環表示法(數字、圖形與符號)對於數學教學的影響與作用
2. 網路環境對於數學新課程實施的促進作用(如運用網路資源,展現數學文化)
3. 信息技術與研究性學習的融合
4.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結合具體內容研究)
5. 信息技術對評價的形式與內容帶來的影響
6. 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手段的數學課程和教學資源庫的建立
7. 信息技術對於學生數學能力(如圖形直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或運算能力等)的影響與促進
8. 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展示數學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的案例研究
9. 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內容整合的案例開發

五、高中數學新課程的課程資源研究課題
1. 演算法的背景與實例的收集與積累
2. 概率與統計的背景與實例的收集與積累
3. 導數及其應用的背景與實例的收集與積累
4. 關於高中數學選修系列3課程資源的開發與積累
5. 關於高中數學選修系列4課程資源的開發與積累
6. 現行高中數學新教材的比較研究
7. 數學新課程資源的拓廣與應用
8. 網上數學資源的拓廣與利用
9. 數學教學軟體的研製與開發
10. 數學教學資源的傳播與信息共享

六、高中數學新課程的研究性學習(數學建模、數學探究)
1. 如何指導學生選擇數學探究、數學建模的課題
2. 數學探究、數學建模活動與課堂教學的關系研究
3. 研究性學習對培養學生能力的作用

中學數學教材、教學研究的問題
1.「好」的情境的標準是什麼?如何開發?若干優秀情境交流。
2.如何在一些重要的數學概念(如,函數)中,突顯「數學化」過程。
2.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在中學數學中的滲透(如隨機的思想、公理化的思想)。
3.統計與概率內容的系統設計及案例交流。
4.課題學習的系統設計及案例交流。
5.整理與復習的系統設計及案例交流。
6.幾何內容的系統設計及案例交流。
7.發展學生推理能力的系統設計及案例交流。
8.小學、初中、高中的銜接,知識之間的聯系(哪些重要的聯系?如何體現?)。
9.信息技術對課程內容選擇、呈現以及教師專業發展的影響。
10.如何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不只局限於數學史。
11.教材如何體現教學內容的彈性(閱讀材料、選學內容、開放問題、提供參考書籍)
12.教材怎樣才能更好地體現數學的特點及學生的認知特點。
13.建立數學模型與數學的雙基教學。
14.如何處理教材「留白」和學生自學(閱讀)之間的關系。
15.教材「留白」與教師發展空間之間的關系。
16.對評價的思考與實踐。

附二:
教學設計模板

課題名稱:×××××××
教學年級:×年級
設計者:(姓名、單位、郵編、聯系電話(手機或小靈通!)、E-mail等)
一、教學內容分析
1.教學主要內容
2.教材編寫特點
本節課內容在單元中的地位,本節課教材編寫的意圖及特點等。
3.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
4.我的思考
下面的學習目標、活動設計、組織與實施是如何落實對教學內容分析的理解,特別是核心數學思想的落實。
說明:教學內容分析應該建立在教師良好的數學素養之上。可以在教學組內或學區中心集體研討,或專家的指導下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對教學內容的分析應體現在學習目標和教學過程的設計上。
二、學生分析
1.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包括知識技能,也包括方法)
2.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學習該內容的經驗
3.學生學習該內容可能的困難
4.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方式和學法分析
5.我的思考:
下面的學習目標、活動設計、組織與實施是如何落實對學生分析的理解。
說明:學生分析應該通過對學生的實際調研作為科學依據,不能僅憑經驗判斷。學生分析是個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結果簡單代替自己的學生分析。
已有知識基礎的調研可以通過設計幾個指向明確的小問題實現,對這方面的數據統計及分析是更為重要的,這種分析是教師設計和修正「學習目標」的重要依據。
學生經驗、學生學習困難、學生學習興趣等的調研可以通過訪談實現,可以是抽樣,也可以是有針對性的,如對於學困生做特別的訪談,可能會發現他們身上所具有的學習要素。
調研中可以將學生測驗、訪談、小組觀察等結合起來。
三、學習目標(以學生為主語)
1. 知識與技能
2. 過程與方法(數學思考、解決問題)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說明:
1.教學內容分析和學生分析是學習目標制定的依據和前提。因此,如果對教學內容分析的要求越透徹,對學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學和規范,學習目標的設計就越不是一件簡單而迅速的工作。
2.學習目標是為學生的「學」所設計,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習目標的達成服務的。學習目標是個性化的,又是尊重數學學科發展需要和學生未來學習需要的。
3.學習目標的制定應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思考,但具體形式不一定逐條對應。
4.學習目標應該在下面的教學活動中得到實在的落實。特別是教學活動中設計意圖應該闡釋,活動及其組織與實施是如何為達成目標服務的。
四、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就是為學習目標的實現所設計的活動。包括
1.活動內容
2.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說明:指教學活動開展的具體形式,包括學生學習方式—獨立學習,還是合作學習等;教師活動的開展—提問或提出任務,組織合作學習,
組織交流,講授等;教學資源的准備等,如學具、教具、課件等。
3.活動的設計意圖
說明:為教學活動和活動的組織實施進行辯護,辯護的出發點是分析它們是否促成了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不是簡單地主觀臆斷是為目標服務,應該有一定的理由—數學的、教學的。更不應該寫成一些沒有針對性,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
4. 活動的時間分配預設
說明:主要指對教學活動的時間分配預設,以便於自己檢測教學設計上合理與否。
可以參考下面的表格形式,也可以用文檔的形式。
活動內容 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含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時間分配

五、教學效果評價
目的是檢測學習目標是否實現,為進行教學反思和改進教學提供依據。
可以採取測驗、訪談、課堂觀察等多種方式評價教學效果。教學設計中應包括教學效果評價的方案。例如,對於知識技能目標達成度的評價,可以設計當堂課或課後能夠做的1-2個小問題。
以下幾點供教師思考:
(1) 情境的作用是什麼?應該為學習目標服務,不是僅僅追求「熱鬧」。
(2) 如何組織有效的教學活動,如小組活動的組織、信息技術的使用、練習的設計等,使得它們更為有效?
(3) 學習目標是教學設計的核心,設計了就要努力執行和實現。所有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設計都應該為促成「目標」的實現服務。
(4) 教學是需要設計的,最後達到寓教於「無形」之中。
(5) 設計應該考慮單元或更大的范圍。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一節好數學課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0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0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8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7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5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