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國人數學真差嗎
不好說,中國人的基礎數學在全球來說都是最好的,這和中國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方式有關,中國採用的是近似軍事化的教育理念,也就是圈養,而英國採用的放養的方式,他們的基礎教育深度比中國差好多,更多的是強調學生的自由發揮,也就是教育環境和方式很寬松,但是在數學的尖端領域,中國和人家的差距還是明顯的,這值得讓人深思。
出現這種局面,和國家的就業環境和福利待遇有關,中國人口多,就業復雜 ,為了將來能在社會上尋求到一個理想的職業,中國的家長是使出渾身解數,各種培訓班,各種補習,拔苗助長,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大量的透支孩子的腦細胞,學校也是為了升學率,一切以應試為目的,所以,培養的孩子基本就是一種計算機的模式,缺乏創造力。這也是中國學生在考試中是佼佼者,而在尖端領域缺乏人才的最根本原因。
『貳』 英國的數學真的比中國的要簡直嗎
整體來說,對中國孩子來說,英國小學數學的差異主要在於:
1/難度低、范圍廣
相對於中國小學,英國小學的數學教學的最大特點是所涉及的知識面范圍特別廣,但課程的難度相對較低。基礎教育中數學知識面廣而淺,學生在中學甚至更早時期就可能接觸到微積分、概率等數學知識。
英國小學數學課,主要就是數與計算,幾何圖形,測量,統計這幾個部分,從Year 1到Year 6 每年都會學這幾類,隨著年級增加,難度也增大。比如英國小學Year 1,數字和數值這個知識點,需要學習:
數數到100以上,從0/1開始;
學會數、讀和寫出100以內的數字,學會基礎的倍數,包括2s,5s和10s;
給出一個數字,能說出前後的數字;
能夠認出或描述數字指數和圖形,例如數值軸;並學會使用「equal to等於, more than大於/多於, less than (fewer)小於/少於,most最多,least最少」這些詞彙;
讀和寫出1-20,以數字和單詞的形式;
『叄』 英國人的數學真的很差嗎(中考數學
英國經濟學家凱倫·漢考克說:「幾乎一半成人的數學水平和小學生相當。對於一個發達國家來說,這一結果令人震驚。」然而,英國人對數學能力差往往「不當一回事」。英國國家數學能力中心發現,約80%的成年人對於欠佳的「識字與閱讀能力」十分羞愧,不願意在別人面前承認能力不足,但願意利用休閑時間加以改善;但對於欠佳的「數學運算能力」,多數人並不覺得有所慚愧,自然不願意稍加補救。此外,英國公眾普遍認為計算機已經取代人腦,基本的計算能力能被機器所取代,學校數學課程不必反復要求學生練習運算,使其熟練技巧及速度。但研究結果表示,即便「一機在手」,一些成年人也不知道如何進行計算。
『肆』 普通英國人的數學怎麼樣
去年上海數學《一課一練》即將登陸英倫的消息,再度引爆媒體。過往都是聽說引進版教材,很少聽說中國教材走出去。再往前的2014年,英國教育部門還曾組織英國部分中小學校長,專程來滬體驗上海的小學教育。當時有一個新聞印象特別深,就是當許多英國校長看到上海孩子用九九口訣表計算乘法結果時,幾乎目瞪口呆。今年英國教育部日前宣布,在8000所小學中引入中國的數學教學模式。此消息一出,頓時成為坊間熱議。其實,長期關注新聞,尤其是教育新聞的人,對此應該並不陌生,甚至應該有點「脫敏」。記得同樣是去年此時,一部英國BBC錄制的電視紀錄片,講的是英國一所中學引入中式教學的實驗,引發各種價值觀沖突。一經播出,立即引發爭議。為什麼是英國,為什麼是英國教育,對中國教育這么感興趣,如此持續關注中國教育,並且最終下決心模仿「照搬」中式教育。英國人已經把中西方教育的優劣好壞,看得真真切切。他們早已放下爭論,真抓實干,的的確確是想吸收中式教育的優勢,彌補英式教育的短處。他們從骨子裡,想掌握上海學生PISA全球第一背後的成功秘訣。當不少國內輿論津津樂道於中西教育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時,說明我們還是就教育談教育。要想探究英國熱衷中式教育的深層動機,有必要跳出教育的視野。就在今年上半年,BBC熱播了一部有關中國的紀錄片《中國創造》。雖然這部片子沒有「中式教育」那部大出風頭,但對中國創造的全方位解讀,還是頗令人印象深刻的。最近,BBC又在熱播紀錄片《發現中國:美食之旅》最新一季,又盯上了中國人的「吃」。顯然,醉翁之意不在酒,那幾乎就是在研究中國的文化,研究中國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成長於什麼樣的文化環境,似乎在尋找今天中國的發展與文化有什麼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此深入細致地剖析,令人感覺這個國家對中國的研究,已經進入更深的文化層次。中國的發展與進步,是一個板上釘釘的事實。中國的壯大,在西方人眼裡是個謎。無數西方學者力圖找到中國成功的鑰匙。這把鑰匙,他們經過潛心研究的結論,就是教育。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高增長,除了制度層面的因素,教育的貢獻最大。西方也有高水平的教育,但近20年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沒有中國這么明顯。問題在哪裡?就出在教育模式上。這是英國為什麼遠涉重洋到上海來獲取教育真經的真實動因。說到底,從深層次講,西方是想通過引入中式教育模式,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綜合國力,繼續保持西方世界在全球的領先地位。無論如何,都要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和謙卑的姿態。真正的自信來源於自謙,來源於實干加創新。如果我們能保持這樣一種自信,就不必擔心別人來「照抄」我們了。
『伍』 英國大學的數學對英國學生的程度而言難嗎
英國大學的數學對英國學生的程度而言,「有點太難」。
研究發現,因為有太多的高中畢業生數學程度太差,英國大學不得不降低數學標准。
有些英國學生連最基本的算術能力都無法掌握,許多英國大學只能將數學「邊緣化」。
研究人員表示,即使不是數學專業,大學里的其它專業也需要良好的數字能力,尤其是那些需要以量化計算方法進行研究的專業課程。
這些非數學專業但需要良好數學技能的課程包括了一些社會科學專業、葯劑學和心理學。
數學能力
但是英國皇家藝術學會(RSA)所作的研究顯示,大學擔心嚇跑申請學生,因此沒有在招生廣告上將就讀某些專業所需的數學能力標示清楚。
一些大學還將部分需要良好數學能力的科目取消,以免英國學生做不來,但長久下來英國大學將處於不利的競爭地位。
英國學生數學程度差早已不是新聞,英國學生的數學程度比大多數發達國家還要差。
目前,英國中等教育普通證書(GCSE)考試中,只有一半的學生數學科拿到C級成績以上。
16歲以後仍在學數學的英國學生只有八分之一,比例遠遠落後於捷克、愛沙尼亞、芬蘭、日本和韓國。
英國皇家藝術學會的研究報告警告,英國年輕人數學程度差,等於被剝奪了一個重要的人生技能,例如預算管理和數據處理等重要能力。
『陸』 英國人的數學真的很差嗎
計算能力中國最強,但創新思維反而較差。總之英國人的數學真的不太好,但並不影響出數學家。因為數學家要的不是計算能力,而是創新能力。
人的計算能力再強,也強不過大型計算機。
『柒』 英國人是怎樣學數學的
我就在英國。一般的人學完gcse數學就再也不學數學了。(大致相當於初二數學)。
英國高中共4年,前2年叫gcse,後兩年叫alevel(或者pre-u)
只有極少部分的人,會在後兩年學習alevel數學。(大致相當於中國高二難度)
更少的人選修,進階數學。(類似中國大學高數簡單版)
『捌』 英國數學差到什麼程度
我們最常見到的是,英國孩子口中念念有詞,但卻好幾分鍾都算不完一個兩位數加減法,甚至每個孩子都要掰手指。
來看看倫敦奧運會時,英國媒體的獎牌統計數字:13+6+7=?好像哪裡有些不對勁?中國對氣暈了!
英國媒體曾報道過,英國人因為算術能力差,每年給國家造成了200億英鎊的經濟損失,包括算賬找零錯誤、算賬低效等簡單錯誤。
在英國超市裡各種匪夷所思的價格標簽比比皆是。原價1鎊一個,打個折優惠後2鎊2個?但,英國百姓真信啊!
生活中數學不好先不算,萬萬沒想到,英國人連公投這種政治問題也會出錯。在蘇格蘭獨立公投上,數據顯示不同意的選民 52%,同意的比例58%,一共加起來110%……
不要笑,再來看看這位英小姐姐被8塊披薩和和12塊搞瘋掉的視頻,這可是facebook上的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