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
新的課程標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指導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要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肯定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那麼怎樣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我認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體現的人格魅力。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 。比如,為了上好一堂數學課,老師做了大量的准備,採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這樣學生不僅學得很愉快,而且在心裡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並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這樣對以後的學習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並不佔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學多位數的讀法的時候,可以列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些數據讓學生進行練習,這樣一方面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發面也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在教學時分秒時可以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圓周率時,可以介紹圓周率是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計算出來的,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的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後6位小數的人。並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為為祖國建設事業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生培養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鑽研的獻身精神。可以說是一舉多得。這樣的例子在數學中還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數學中,有很多規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了,這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總結。這樣不斷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學方法來說,我們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
四,利用數學活動和其他形式進行德育教育。德育滲透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例如,四年級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後,我們可以讓學生回家後調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通過計算一個班家庭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結合垃圾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這樣學生既可以掌握有關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另外要根據學生的愛好開展各種活動,比如知識競賽,講一講數學家小故事等,相信這樣一定會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❷ 數學: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摘 要】結合當前小學數學發展情況,從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應用現狀出發,參考自身的教學經驗,提出了德育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希望對於今後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德育教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2-0075-01
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則是必然趨勢,這樣能更好實現德育和美育教育得到發揮,有助於學生的身體、心理的健康發展,全面提升學生的內在和外在素質,有利於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符合新課改的相關要求[1]。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應用現狀
1.教學的模式較為單一。
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初中體育教學的靈活性受到一定的影響,大部分課堂教學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影響比較大,相關的教學實踐的針對性不強,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造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一定影響,難以有效開展德育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
2.學生參與程度較低。
學生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體,應通過各種有效措施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並積極構建熱烈的課堂
❸ 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經驗總結
每個學校的德育目標都包括學生要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那麼如何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德育呢?
一、深入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因素,使德育滲透科學化、經常化、系列化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並不佔明顯的,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
例如《圓的認識》,從教材內容看,講了四個知識點:生活中的圓形物體;畫圓的方法;圓心、半徑與直徑及其相互關系;圓是個軸對稱圖形,直徑是對稱軸.乍看起來,似乎沒有德育方面的滲透內容,但細細一想,則完全不是這樣,它至少蘊含以下幾點德育內容:(1)圓這一概念,不是哪個人坐在屋子裡憑空想出來的,而是通過對生活中大量的圓形物體的概括、抽象而得出來的,握此可滲透實踐第一的觀點.實踐第一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教學中經常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這種觀點,學生就會慢慢地形成尊重實踐、尊重實際的思想.(2)圓、圓心、半徑、對稱軸這些知識,是密切聯系著的.圓心到圓上一點的距離,就是半徑;連接通過圓心的圓上兩個點的線段,就是直徑;直徑里包括有兩個半徑.圓上所有的點到圓心的距離都等於半徑.圓心、圓上的點、半徑、直徑,就是這樣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離開了圓來看這一切,就變得毫無意義.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而不是孤立的,這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又一基本觀點.經常不斷地結合有關的事例,揭示事物之間的聯系,就會使學生學會一種正確地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即從事物之間的聯繫上而不是孤立地去觀察、認識事物,認識問題.
二、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潤物細無聲」
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首先,我覺得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例如:帶領學生大掃除時,我與學生一道擦窗子、抹電扇,重活我領頭做,有危險的工作我單獨干,這樣大家個個積極干,總會出現熱火朝天的場面;鍛煉時,我與學生一同打球、做游戲、賽跳繩,人人都會積極參加鍛煉;升國旗時要求學生站正行禮,我首先自己嚴肅認真,站在隊伍里我就端端正正,學生也就自然照樣守紀律了.教師以身作則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記得有一次,小預備鈴聲響了,我象往常一樣,拿著書往教室走去,走到教室門口,原來喧鬧的教室「刷」地一下就安靜了.看得出這里剛發生過一場「戰爭」,教室門邊的一大塊地上到處都是紙屑,我沒有批評他們,也沒問是誰扔的,彎下腰就開始撿起來.孩子們慢慢聚攏來,一個,兩個,三個……大家一起動手,教室很快就干凈了.我什麼話都沒說就接著上課了,整節課上,同學們都很認真,教學效果很好.下課後,兩個坐在門口的學生主動跟著我進了辦公室,承認了錯誤,表示了改錯的決心.(原來,他們為了一點小事鬧起了矛盾,互相撕了對方的本子,並賭氣地扔了一地.)另外,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以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 .
三、積極鑽研教學教法,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
在教學過程中,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數學教學中,有很多規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很大的作用的,這時候我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總結.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拿教學方法來說,我們採取了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的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境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的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好習慣.
四、利用數學活動和其他形式進行德育教育
德育滲透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如開展一些數學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例如,四年級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後,我讓學生回家後調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通過計算一個班所有家庭在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裡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結合垃圾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讓學生們談談我們該怎麼辦.這樣學生既可以掌握有關的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又如,學完小數的加減法後,我讓學生開展「當一回小管家」的活動,要求同學們每天晚上問一下爸爸媽媽當天的開支情況,用一個表格把每天開支的各個項目、金額記錄下來.記完一個星期後,讓大家計算一下自家每天花多少錢、一周花多少錢,照這樣算一個月要花多少錢,爸爸媽媽一個月有多少收入,通過計算、比較,談談你的想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又讓學生了解了家長的不容易,從而培養了學生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有其必要性,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既應掌握豐富的知識,又應具備高尚的人格,這是「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採用活潑有趣的教法,將教育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似春雨潤物,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❹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
(一)通過德育滲透培養愛國情懷。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教學教材更日新月異,數學課本中的插圖反映著中國社會五千年來的發展歷程,如人造地球衛星、高鐵、大型風力發電站及一些古代發明等,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對這些插圖進行觀察並予以講解。例如,教授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材中「動手做」這一課程時,我以七巧板為例向學生講解:七巧板是我國古代人民發明的一種有趣的玩具,利用七巧板可以有多種不同組合,外國人對中國這項有趣的發明十分感興趣,並取名「東方魔板」,如此神奇的發明,大家想要了解嗎?通過介紹七巧板的歷史淵源,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對科學事物的興趣和積極探索精神,而且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動手操作,培養互助協作精神。
在現在社會中,由於家庭結構較單一,很多學生在與人互助協作上表現出不足,針對這種現象,教師應該利用數學課堂進行引導,使學生懂得與人分享,學會與人分享。例如教學低年級學生進行加減算數時,對學生進行引導。「10」以內的加減,小學生可以用手指計算出,「10」以上的就要用到教具。課堂上,教師發給每個小朋友數量不等的教具,要求同桌兩人一起完成「10」以上的加減法。強調如果兩人的教具放在一起數量依舊不夠,可以問周圍教具多餘的學生那裡借。並要求每組進行比賽,看哪一組能率先完成加減法任務。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有效增加學生之間的合作,讓他們在學習加減法的同時,懂得與人溝通協作、互幫互助。
(三)深挖教材,進行德育滲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根本指導,數學教材中的德育題材通常不明顯。要求教師必須懂得深挖教材、鑽研教材,發掘隱藏其中的德育內容,結合合適的舉例將德育知識貫穿整個教學。
例如,學習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材中的「平均數」一課時,向學生提問:「如果有9個蘋果,要你和爸爸媽媽分著吃,你要怎麼分?為什麼?」
學生:爸爸媽媽和我每人3個,大家一樣多,誰也不吃虧。
教師:還有其他分法嗎?
學生:給爸爸媽媽各4個,我留2個。
教師:為什麼呢?
學生:因為我想到爸爸媽媽平時很辛苦,我愛爸爸媽媽,所以多給他們。
通過這一教學環節,讓學生在學習「平均分」概念的同時,引導他們懂得孝順父母。
❺ 如何在數學課堂中滲入德育教育
一、在數學課堂中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1.數學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這是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
2.新的課程標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指導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要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肯定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
3.在數學教學中加強德育是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的需要。學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最重要的陣地,學校德育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加強青少年道德教育,提高學校思想道德教育實效,是關繫到國家命運、民族前途的一件大事。隨著數學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數學中加強德育的問題已引起重視。數學是中學的一門主課,更應充分體現它的教育性。教師應把德育、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完成教書育人的光榮任務。
二、如何在數學課堂中進行德育教育
1.充分挖掘數學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在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並不佔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科學記數法的教學,可以列舉我國現在的國民經濟收入和過去的國民經濟收入比較,讓學生在知識教育中感受到我國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國家不斷的強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正從溫飽向小康水平過渡。讓學生珍惜現有的學習時間,努力學習,長大後投入社會主義的建設中,為國家、為民族的發展作出貢獻。也可以在學習無理數π時,介紹我國偉大的數學家祖沖之發明π時比歐洲早一千多年,表明我國悠久的燦爛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成學生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使他們奮發圖強,為國家發展而奮斗。
2.以我國數學的光輝歷史和傑出成就,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古往今來,中國數學有著燦爛的歷史、偉大的成就。教科書中有很多具有說服力的始料,可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族自尊、勤奮自強的思想教育。如:在教學《圓的周長》這一課時,向學生講述,早在2000年前,我國古代數學巨著《周髀算經》中就有「周三徑一」的說法和祖沖之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計算精確到6位小數的人,比西方數學家得出這樣的結論,至少要早一千年。這樣可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3.閱讀與理解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材料
指導學生閱讀《有關幾何的一些知識》、《中國最早使用負數》、《勾股定理》、《關於圓周率》、《我國古代有關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國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閱讀教材後,告訴學生,自古以來我國在數學研究應用方面就有輝煌的成就,如祖氏公理的發現早於世界其它國家1100多年,楊輝三角的發現先於其它國家400多年;祖沖之對圓周率π值的計算、負數的使用、方程組的解法都比歐洲早1000多年,我國古代的科學成就令世人矚目。現代,我國科學的豐碩成果同樣也令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自誼,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發起、推廣的優選法,被廣泛地應用於生產和科學試驗,創造了很大的經濟價值;陳景潤成功地證明了數論中「(1+2)」定理,被譽為「陳氏定理」;美籍華裔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吳健雄因在科學上的巨大成就而榮獲諾貝爾獎等,這些真實典型的數學史實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勵學生學習的進取精神。
4.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在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作為教學輔助手段,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收集學生難以看到的、具有重要意義的圖片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激發學習動力。如:「神七」上天、宇航員出倉、三峽大壩、北京奧運會主場館——鳥巢、上海世貿大樓、中國古代的歷史建築故宮、長城等,展現了中國人一代又一代的智慧和結晶。
其次,還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教會學生自己收集圖形、設計圖形,如: 設計學生自己喜歡的圖形,收集一些公司或企業、行業的標志,為班上設計班徽、標志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經歷動手實踐活動,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培養他們熱愛祖國,長大後建設祖國的美好願望。
❻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一、創造良好的教學情景
德育情景的創設可以通過數學問題故事化、數學信息情景化和開展數學活動來進行,注意與本課堂的教學內容有關,而不要東拉西扯,故弄玄虛,用來嘩眾取寵。如《平均數》教學中介紹一則「愛心捐款」故事;《四則運算》教學中,向學生講陳景潤如何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奪取數學桂冠,贏得全世界各國人民的尊敬;《分數應用題》教學中呈現珍稀動物的音像資料等,把數學知識和德育巧妙結合起來,在合作學習等數學活動中,既要注重知識的獲得,也應關注學生學會尊重、謙讓、傾聽,團結協作和關心他人等習慣的培養。
二、充分挖掘素材
教師應善於從教材中挖掘、提煉其蘊涵的德育因素,把顯性的教學問題和隱性的德育影響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實現數學的育人功能。例如,在應用題教學中:「啄木鳥吃害蟲」、「植樹」、「南京長江大橋」、「節約用水、用電、用氣」等數學問題分別滲透著環保意識、愛國意識、節約能源意識,都是鮮活的德育素材,教師「畫龍點睛」式的積極引導,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教材的例題與習題里蘊涵著思想教育因素,只要努力鑽研,認真備課,就能把這些因素挖掘出來,在課堂教學中,不失時機地進行思想教育。教學「時分的認識」,先出示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認識鍾面,會看鍾面時間,科學地安排時間,准確地把握時間,做時間的主人,教育學生從小就要珍惜時間。在教學「應用題」時,結合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出示我縣城鎮建設的一些數據和資料,編出例題和習題,教師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激勵學生為家鄉的繁榮而努力學習。這樣,既加強了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又賦予數學教學中的思想教育以時代的氣息,學生容易產生共鳴,有新鮮感。
三、聯系學生生活實際
德育教學的滲透 ,即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更要符合學生的心理。任何學科的教學都應研究學生的心理。創設學生的最佳心理狀態。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更應充分把握好學生的好奇心理,才能收到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效果。如教學「比例尺」時,課前向學生介紹按「比例尺」計算「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以及按「比例尺」繪制圖紙,在建築、科研、軍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通過簡明扼要的介紹,學生把所學新知識同現實生活、今後的學習和家鄉建設聯系在一起,明確了所學知識的重要性,樹立學好知識的慾望和正確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習的契機。又如教學《面積的計算》,在學生認識圖形,會計算面積的同時,帶領學生開展實地測量坡地、球場,教室等的活動,把測量的數據整理出來,再讓學生計算出面積。使學生在親自體驗的過程中,加強了所學知識與具體生活實際的聯系,培養了學生與人合作的態度。
❼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
使德育滲透科學化、經常化、系列化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並不佔明顯的,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
例如《圓的認識》,從教材內容看,講了四個知識點:生活中的圓形物體;畫圓的方法;圓心、半徑與直徑及其相互關系;圓是個軸對稱圖形,直徑是對稱軸.乍看起來,似乎沒有德育方面的滲透內容,但細細一想,則完全不是這樣,它至少蘊含以下幾點德育內容:(1)圓這一概念,不是哪個人坐在屋子裡憑空想出來的,而是通過對生活中大量的圓形物體的概括、抽象而得出來的,握此可滲透實踐第一的觀點.實踐第一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教學中經常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這種觀點,學生就會慢慢地形成尊重實踐、尊重實際的思想.(2)圓、圓心、半徑、對稱軸這些知識,是密切聯系著的.圓心到圓上一點的距離,就是半徑;連接通過圓心的圓上兩個點的線段,就是直徑;直徑里包括有兩個半徑.圓上所有的點到圓心的距離都等於半徑.圓心、圓上的點、半徑、直徑,就是這樣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離開了圓來看這一切,就變得毫無意義.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而不是孤立的,這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又一基本觀點.經常不斷地結合有關的事例,揭示事物之間的聯系,就會使學生學會一種正確地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即從事物之間的聯繫上而不是孤立地去觀察、認識事物,認識問題.
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首先,我覺得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例如:帶領學生大掃除時,我與學生一道擦窗子、抹電扇,重活我領頭做,有危險的工作我單獨干,這樣大家個個積極干,總會出現熱火朝天的場面;鍛煉時,我與學生一同打球、做游戲、賽跳繩,人人都會積極參加鍛煉;升國旗時要求學生站正行禮,我首先自己嚴肅認真,站在隊伍里我就端端正正,學生也就自然照樣守紀律了.教師以身作則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記得有一次,小預備鈴聲響了,我象往常一樣,拿著書往教室走去,走到教室門口,原來喧鬧的教室「刷」地一下就安靜了.看得出這里剛發生過一場「戰爭」,教室門邊的一大塊地上到處都是紙屑,我沒有批評他們,也沒問是誰扔的,彎下腰就開始撿起來.孩子們慢慢聚攏來,一個,兩個,三個……大家一起動手,教室很快就干凈了.我什麼話都沒說就接著上課了,整節課上,同學們都很認真,教學效果很好.下課後,兩個坐在門口的學生主動跟著我進了辦公室,承認了錯誤,表示了改錯的決心.(原來,他們為了一點小事鬧起了矛盾,互相撕了對方的本子,並賭氣地扔了一地.)另外,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以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 .
在教學過程中,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數學教學中,有很多規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很大的作用的,這時候我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總結.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拿教學方法來說,我們採取了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的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境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的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好習慣.
德育滲透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如開展一些數學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例如,四年級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後,我讓學生回家後調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通過計算一個班所有家庭在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裡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結合垃圾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讓學生們談談我們該怎麼辦.這樣學生既可以掌握有關的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又如,學完小數的加減法後,我讓學生開展「當一回小管家」的活動,要求同學們每天晚上問一下爸爸媽媽當天的開支情況,用一個表格把每天開支的各個項目、金額記錄下來.記完一個星期後,讓大家計算一下自家每天花多少錢、一周花多少錢,照這樣算一個月要花多少錢,爸爸媽媽一個月有多少收入,通過計算、比較,談談你的想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又讓學生了解了家長的不容易,從而培養了學生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有其必要性,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既應掌握豐富的知識,又應具備高尚的人格,這是「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採用活潑有趣的教法,將教育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似春雨潤物,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