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數學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幾點做法
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培養小學生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計算是一種復雜的智力活動,計算能力也是綜合能力的具體體現。計算能力的培養,不僅與數學基礎知識密切相關,而且與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是進行數學學習、開展數學探究與思考的基礎能力。而我在平時批改作業時,常常會發現有不少學生的計算錯誤率較高。而計算錯誤率高也是影響學生數學成績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分析原因,不外乎三點:一是基礎知識差,沒能理解基本的運算步驟和方法,搞不懂算理;二是當數目小時產生「輕敵」的思想;三是數目大時計算復雜缺乏耐心,產生厭煩情緒。還有的學生計算時態度不端正:字跡潦草、書寫不規范,也不按要求做題,計算出錯誤在所難免。
明晰以上影響學生計算正確的因素,怎樣才能克服呢?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關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於學、樂於做,教會學生用口算、筆算和計算工具進行計算,並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達到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講究訓練形式,激發計算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寓教於樂,結合每天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每天練習一些口算。在強調計算的同時,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如:用游戲、競賽等方式訓練;用卡片、小黑板視算,聽算;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等。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還可以讓學生養成好的計算習慣。單調機械的計算,生易於疲倦、分心。教師可在練習形式上巧下功夫,可以出選擇題,判斷題,還可以出些和實際生活相關的練習,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小學高年級已學過不少運算定律和運算性質,如果學生能夠熟練地運用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第一、要認真審題。
在教學中,應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的能力。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分三步走:一要審清數字和符號,並觀察它們之間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內在聯系;二要審清運算順序,明確先算什麼,再算什麼;三要審清計算方法是否合理、簡便,分析運算和數據的特點。聯系運算性質和定律,判斷能否簡算。
第二、專心校隊。
抄寫計算題時,一定要及時校隊,做到不錯不少。試想,題目都抄錯了,結果怎麼可能正確呢?但在計算中,學生抄錯數字或符號的現象是非常普遍的。因此,我對學生抄題制定了嚴格的要求,並制定了相應的獎懲措施,如果作業連續五次得優秀,就可以得到一顆五角星,滿五顆五角星就可以在課堂上給予表揚,並號召全班同學向他學習;如果哪一次作業中出現有兩次或以上計算出錯,就罰做十道計算題。
第三、認真驗算。
一些學生以為驗算可有可無,有的學生感覺驗算麻煩。驗算不僅能保證計算正確無誤,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對學習一絲不苟的態度。
第四、及時訂正。
作業中的錯誤,若是共性的,可集體糾正;若是個別的,要讓學生自己改正過來,並認真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以免今後再出現同類錯誤。我還讓學生建立了揪錯本,把平時出現的錯題及時記錄下來,經常復習查看,以防止再出現類似的錯誤。
第五、書寫規范。
在平時的每一次作業和練習中,我都要求學生的書寫要工整,格式要規范。對題目中的數字、小數點、運算符號的書寫必須規范、清楚。數字間的間隔要適宜,草稿上排豎式也要條理清楚,數位對齊。同時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少些數字和運算符號。
三、重視口算訓練。
口算對於訓練學生的注意力、思維敏捷度、提高計算能力都是很有幫助的,同時,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只有提高口算能力,才能提高筆算的速度和計算正確率。因此,我經常嚴格地對學生進行口算訓練,包括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答訓練、口算游戲等,力爭達到又對又快的程度。
四、強調筆算。
筆算習慣上被稱做豎式計算,是根據一定的計演算法則,用筆在紙上進行計算的方法。筆算不受數目大小的限制,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地書寫出計算過程。筆算有利於學生理解算理,也便於發現和檢查計算過程中的錯誤,筆算還可以培養學生認真負責、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由於筆算的步驟程序化,筆算的過程比較固定,所以在教學時,要把重點放在讓學生理解算理上。
五、加強估算意識。
《數學課程標准》在每個學段都指出要加強估算。估算是對運算過程與計算結果進行近似或粗略估計的一種能力。除了在數學學習中,我們要通過估算來檢驗答案是否合理,在日常的生產和生活中,也都離不開估算,因此,估算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1.估算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要把估算教學滲透在平時的教學中,利用估算來初步驗證計算結果是否合理,並及時進行修正,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在教學中,要讓學生不斷累積估算的經驗,體會估算的價值。
2.教師要重視教給學生估算的方法, 並允許估算方法的多樣化。如估計78×22,下列估計都是合理的;78×22≈80×22=1760(2)78×22≈78×20=1560(3)78×22≈80×20=1600
總之,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個長期的訓練和積累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成為教學中的有心人,只要認真鑽研,工作中不斷進行總結和完善,認真挖掘計算題中的能力因素,學生的計算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B. 小學三年級數學怎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一、計算教學的重要性。
數與計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多的數學知識,它歷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內容,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數學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包含了計算的准確率和正確率兩方面的計算能力,是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在小學數學教材中計算所佔的比重很大,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質量。其中三年級學習的整數乘除法,更是今後學習小數乘除法、分數乘除法的基礎,因而如何提高三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二、學生現狀。
但是,三年級學生在實際學習中計算方面所反映出來的情況卻很令人擔憂,有些學生的計算興趣不高,計算水平低下,而且由於計算錯誤,直接導致部分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喪失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調查研究,分析錯因。
1、演算法和算理不明。
算理是運算正確的前提和依據。學生頭腦中算理清楚,計算起來就有條不紊,所以,教學時一定要講清楚演算法和算理。對於新學的計算,可以讓學生說說第一步算什麼,接下來再算什麼,在計算時要注意什麼等等,通過做和說讓學生明白演算法和算理。 2、計算時馬虎、大意,沒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學生計算中出現的錯誤,大多數是粗心大意、馬虎、字跡潦草等不良習慣造成的。一般來說,學生在計算中犯的錯誤,主要有以下幾種:
(1)題目看錯抄錯,書寫潦草。如:6與0,1和7寫得模稜兩可。 (2)列豎式時數位沒對齊等。 (3)計算時不打草稿。
(4)兩、三位數加、減計算錯誤導致整題錯。 (5)做作業時思想不集中。
(6)一部分學生審題不夠認真,做數學題只讀一遍就開始運算,做完也沒認真檢查。
因此,數學教學應當培養學生作業認真、仔細,書寫整潔、格式符合規定,對計算結果自覺檢查等學習習慣。因此教學中教師的板演,包括數字的書寫、使用直尺畫橫線等,批改作業的字跡、符號,要做到規范、整潔,以便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示範作用。 3、對口算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作業中常發現學生把口算題當成筆算來做,習慣於精確計算,不願意進行口算。在計算進位乘法時,會加錯進位上來的數字,這就說明學生的口算能力差,應當加強口算練習。
四、提高三年級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
分析一下小學三年級階段的數學試題,涉及計算內容的題目在一份試卷中均佔80%以上。因此,提高計算的正確率是考試獲得高分的一個非常重要條件。如何讓學生「正確、迅速、靈活、合理」地進行計算呢?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加強學生對演算法和算理的掌握。
要使學生會算,首先必須使學生明確怎樣算,也就是加強法則及算理的理解。教學時,教師應以清晰的理論指導學生掌握計算方法,理清並熟練掌握計算方法、運算性質、運算定律以及計算公式的推導方法,培養學生的簡算意識。如:教學一位數乘、除兩三、位數的豎式計算,可以讓學生說說第一步算什麼,接下來算什麼,在計算時要注意什麼等等,通過做和說讓學生明白演算法和算理。
2、加強學生對口算的訓練。
小學口算的教學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基本口算和簡捷速算。作為筆算基礎的基本口算。 如:20以內的加減法、表內乘法及相應的除法等,要求學生作到准確熟練、脫口而出。簡捷速算的內容主要是應用運算定律、性質及一些特殊的法則方法所進行的簡捷速算。如:多做「A×B+C=?」(如,6×7+3=45)的口算練習,這種口算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乘法進位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減少在進行進位乘法的計算中出現的「只乘忘加進位數字」的問題。
要提高小學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關鍵是要持之以恆堅持訓練。教師每節課可根據教學內容課前可安排2-3分鍾時間進行口算訓練,或結合教學實際情況有機滲透口算訓練,也可請家長配合此類口算訓練。
3、加強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培養學生一絲不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防止計算錯誤、提高計算水平的主要途徑和措施。
(1)、培養認真審題的習慣。要求學生對所抄寫下來的題目都進行認真校對,細到數字、符號,做到不錯不漏。我們經常發現,在學生的作業里,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有漏抄或抄錯的現象,審題時要求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一看」就是看清題中的數字和運算符號。需要要做到三點:①抄好題後與原題核對;②豎式上數字與橫式上的數字核對;③橫式上的得數與豎式上的得數核對。
「二想」就是想什麼地方可用口算,什麼地方要用筆算,是否可用簡便計算等。
「三算」就是認真動筆記算。
「四查」就是認真檢查。計算完,首先要檢查計算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檢查數字、符號會不會抄錯,小數點會不會錯寫或漏寫;再次,對計算中途得到的每一個得數和最後的結果都要進行檢查和演算. (2)、培養認真計算的習慣。在四則運算中,要訓練學生沉著、冷靜的學習態度。碰到數字大、步驟多的計算試題時,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靜思考、耐心計算。即便是簡單的計算題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則口算,不能口算的應注意認真進行筆算。演算時,要求書寫整潔,格式規范,方法合理。
(3)、培養細心檢驗的習慣。學生在計算時要做到絕對萬無一失,不出差錯是不可能的。教師要教育學生養成計算後認真檢查演算的習慣,把檢驗當作計算題不可缺少的環節。檢驗時要做到耐心細致,逐步檢查:一查題目中數字是否抄錯,二查計算過程、計算結果是否有誤,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4、練習引申。
練習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徑。計算練習需要做到新舊結合,精講巧練,應形式多樣,持之以恆。學生計算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加強平時的訓練是十分有必要的。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可以安排「天天練」,即每天練3~5題的計算題,讓學生做到「溫故而知新」。
總之,培養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話說,要想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就必須得「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良好的計算能力培養也是如此。它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 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成效。
如不滿意,可追問。
如滿意,望採納,謝謝!
C. 如何提高小學學生的計算能力
計算能力取決於他的數學思維,而數學思維的訓練,又來自於語言的思辨。也就是說,學數學,一定要學會解釋數學,把學過的數學再講一遍,就像老師講課那樣。如果能這么做,數學計算能力和速度就一定能夠得到提升。
D.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首先,理解和牢固掌握有關基礎知識。即與計算能力有關的基礎知識,主要指數學概念、運算定律、運算性質、運演算法則和計算公式等內容。對學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計演算法則,往往成為教學的難點。在教學中教師不能急於求成,應幫助學生以掌握基礎知識為突破口,分散、突破難點。例如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首先要讓學生領會分母不同即分數單位不同,而分數單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減,懂得了這個道理,再引導學生運用通分的知識,化異分母分數為同分母分數,於是問題就轉化為已學過的同分母分數相加減了。
第二,加強練習和基本技能訓練。在計算練習中,加強基本技能訓練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一步。另外,在計算練習中,要幫助學生小結某些規律性的東西,以利於他們熟練運用基礎知識進行計算,不斷提高計算能力。還有計算練習的形式要多樣,形式要為內容服務。但要注意練習的數量要有個度,不能只要量不講質,搞題海戰術,就會適得其反。部分學生本身缺乏勤奮學習的精神,再加上計算本身又枯燥乏味,缺乏情節,學生遇到題量較多時,易產生抵觸情緒,不願計算,嚴重的可影響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中,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精簡選題,盡量找些簡單的計算題的來引導學生來做深奧的計算題。
第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計算正確率的保證,首先,計算時要求學生認真審題,不要盲目地沒有審清運算順序就簡便運算,如 15+5 ×(1 -0.5),學生錯誤地算成 20×(1 -0.5) ,其次,計算時要嚴格規范計算過程,解題時,要求學生做到計算格式規范,書寫工整,作業和卷面潔凈,即使是草稿,也要書寫工整,字跡清晰,當學生計算出現錯誤後,既要讓學生檢查計算過程,也要求學生找草稿中有無錯誤。如;數位的對齊,進位是否以加上。計算時要讓學生養成自我驗算的習慣。
第四、加強口算能力的培養
計算是估算和筆算的基礎,任何一道四則混合運算題都是由若幹道口算題綜合而成的,口算的正確、迅速與否直接關繫到計算能力的提高,設計口算練習時,要有針對性,由易到難,逐步提高,包括一些簡便運算題,經常進行口算練習,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E.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一個人的數學計算能力主要包含三個方面:
1、計算結果的准確性;
2、計算方法的技巧性;
3、計算速度的快捷性。
要想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要從下面四個方面下功夫:
一、讓學生熟練掌握運演算法規:在小學階段,學生要學到三類數——整數(自然數)、小數和分數,這三類數都要進行四則運算——加、減、乘、除,每一類數的每一種運算都有自己特定的運演算法則,熟練掌握各類;
二、注意培養學生估算能力:新課程把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列入其中,充分反映出估算在數學計算和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估算能力也是一個人計算能力中相當重要的一個方面,具備良好的估算能力,實踐證明有四個好處:
1、幫助我們預知計算結果;
2、可以提高數學分析能力;
3、可以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4、檢查結果是否基本正確。
F.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的質量。因此,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就成了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為了有效的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就要採取多種措施和方法。本文從加強計算教學,激發學生興趣,組織多樣化的練習,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等幾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進行闡述。我分析了學生的作業,學生在計算中的錯誤可以歸納為一下幾點:
一、 感知不準確
1、不看清楚題目下筆。
小學生尤其是中低年級學生感知事物比較籠統,不具體,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覺上的、孤立的現象,不去仔細觀察事物之間的特徵和聯系。所以在抄寫數字、符號的時候,沒有看清楚就下筆,抄寫的數字就會出現牛頭不對馬嘴的情況,比如:把「3」寫成「8」,將「26」寫成「62」;把「+」寫成「×」等。在很多時候,脫式計算中上一行的數字到下一行就寫錯了,或者將不同的數字寫成同一個數字。
2、容易被假想迷惑。
有些運算順序尤其是簡便運算方法的錯誤,除上述的原因外,還非常容易出現被假想迷惑的情況,以為能夠進行簡便計算,將運算順序搞錯。比如:75+25×3=100×3=300;12×5÷12×5=60÷60=1;
二、 注意力不集中
1、以偏概全。
小學生不善於分配和轉移自己的注意力,造成計算中不少的錯誤。學生在學習新的計算方法的時候,重點注意新學的方法,往往造成口算的錯誤,或者注意新學的知識點,在計算的過程中忽略了原來的知識點。比如:初學豎式除法,試商的時候往往出現忽略余數比除數小的知識點。
2、丟三落四。
小學生的年齡特徵決定了他們做事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遺忘的情況。比如:學習乘法計算的時候,經常出現忘記加上進位「幾」的情形;計算出發的時候,前一位的余數常常忘記移下來。
3、心不在焉。
學生計算中的錯誤,很多時候是由不用心造成的。比如:草稿紙上的得數計算是正確的,但抄在作業本上就錯了;三步的脫式計算有時只算了兩步便以為萬事大吉,不再往下計算。
G. 如何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計算能力是學生學習數學所必備的基本能力,是學習數學的基礎,更是貫穿於數學學習的全過程。
一、加強學生對演算法和算理的理解
知識和能力是密切聯系相互促進的,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必須以理解掌握數的概念、四則運算的意義、運算定律和法則為基礎,「理解」要求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二、培養學生口算的能力
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習數學的基礎。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對學生基本的運算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口算能力的訓練,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所以,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打好口算的基礎。要提高口算的教學效果,首先要抓好口算的基本訓練。
口算訓練的方法很多,要結合教學實際和本班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靈活多樣的口算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調動積極性,堅持不懈的訓練,才能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三、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計算教學的保證
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一看,看清楚數字和運算符號,明確運算順序;二想,想算特點,可否利用運算定律,運算性質進行簡便運算;三算,應用法則計算時要邊算邊檢查,形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計算的正確性。
H.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怎麼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階段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我們的教學重點。計算能力的提高包括速度上和質量上的,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從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入手,從一點一滴做起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小學數學計算能力計算習慣計算技巧小學數學教學是學生認識數學、學習數學的起步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計算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培養學生准確而迅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也是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務,更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基礎。作為數學教師,一定要認真分析、准確找出學生計算能力弱的原因,以便對症下葯,確保教學質量。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階段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我們的教學重點。計算能力的提高包括速度上和質量上。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從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入手,從一點一滴做起逐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一、培養學習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能力的基礎,並且嚴謹認真的計算習慣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在數學甚至其他學科的學習效率。良好的計算習慣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其一,良好的審題習慣。首先,要看清楚數字和運算符號,明白題目的考察重點。其次,要弄清楚運算順序,按照順序進行有效運算。再次,是想清楚運算方法,能用簡便演算法的要用簡便演算法。其二,良好的計算書寫習慣。計算要認真,書寫要規范,小心謹慎,避免出現漏寫、錯寫以及潦草不規范的錯誤。其三,良好的驗算、訂正的習慣。計算完畢之後要進行驗算,也就是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大概判斷,這不僅能使計算的正確性得到保證,也能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同時,還要及時進行訂正,遇到出錯的地方,要認真分析,避免以後再犯類似的錯誤。
二、指導學生理解算理,鍛煉學生思維
俗話說:「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說,如果讓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讓學生理清算理,明白為什麼這樣算的道理,那麼,學生不僅能鞏固計算能力,而且也為今後的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比如學習「多位數加減法筆算」時,教師要讓學生理解對齊的重要性,明白對齊、列豎式、細心算、得出結果的流程,這就為以後小數加減法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如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時,教師必須要夯實基礎,利用實物教學法,讓學生自己動手,一邊思考一邊操作,在操作中發展思維,在思維中完成操作,這樣的方式,有利於學生思維的鍛煉。
三、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運算技巧
對於簡單的運算順序我們應讓學生爛熟於心。什麼時候該進位,什麼時候該退位應熟練掌握。在此基礎上,我們應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運算技巧以便於提高計算速度和計算質量。例如,在低年級學習的10以內的加減法,乘法口訣等,這些基本技巧是有效提高計算質量的基礎也是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掌握的。還有一項基本技能應得到我們教師的重視,那就是口算能力。學生的口算能力直接決定這學生的計算速度。口算能力應貫穿在我們數學計算教學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我們應引導學生大膽口算。當然在口算還不熟練的時候一定要引導學生在口算後進行相應的檢驗,一定要避免學生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口算能力,造成有速度而沒有質量。口算能力的鍛煉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
四、情景模擬提高興趣
例如,針對小學除法教學,我設計這樣的實踐性作業:讓學生扮演消費者,我扮演商家,進行118÷12時,記得有一位學生說到:「118」則是118元錢,「12」就是鋼筆的單價12元,「118÷12」則表示118元買單價12元的鋼筆,所得的商表示最多可以買幾支,如果有餘數則表示還剩多少元,使一節枯燥難懂的計算課變成了一堂有趣易懂的計算課。學生們有了很大的興趣,我首先讓同學們猜一猜應該商幾,我記得有位學生這樣說到:買10支這樣的鋼筆正好是120元,但是118小於120但又很接近,所以我猜應該商9。還有一位學生這樣說到:我嘗試著用乘法算式來試商,我從1―9中間的數字5開始試商,12×5=60,12×7=84,12×9=108,所以我猜應該商9。通過這個活動,為學生理解「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提供了實踐經驗,然後再從實踐活動中小結出自己試商的方法與技巧,最後再總結出「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也就順理成章。
五、引導學生多做一些對錯題的分析
學生做題時出錯,反映了他的一些問題,所以不能輕易放過,要分析他出錯的原因,查出他知識的漏洞,才能及時改正。學生出錯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小學生自身的特點導致計算失誤,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經常會出現抄錯題,加法當減法來做,做題過程中丟三落四,不能細致認真地完成每一道題,這樣的學生要培養他們細致、耐心、踏實的良好習慣。
2.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以後,對它運用不當。如:學生在學完進位的加法後,再做23+42他也會點上進位1,好像所有的加法都需進位。這就是為什麼對進位不太理解的原因。在學完分數乘法後,再計算25+14,學生就會將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分別相加減,與分數乘法的法則相混淆。
綜上所述,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對計算的興趣,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創建民主、自由、活潑的學習環境,使枯燥的計算教學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使計算的課堂變得更加高效。
I. 如何提高小學一年級學生數學計算能力
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學習小學數學都有很大的難度,其實小學數學屬於基礎類的知識比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小學,是一個需要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學數學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的技巧就是多做練習題,掌握基本知識.另外就是心態,不能見考試就膽怯,調整心態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這些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進入到數學的海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