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考數學怎樣達到140以上求數學高人指教突破壓軸題的方法。
我談一下我個人的見解,有點長,希望你能看完,先說明下本人拿過省競賽一等獎,說這個目的不是吹噓,是希望你能相信我,當然以下只是個人見解,如有不對之處我表示抱歉。
數學包括很多其它自然科學,都是靠理性的思維,拿到一道題目,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感覺,有的人完全讀不懂題目,有的人不知該從何處下手,有的人看到題目中的某個條件能聯想出什麼,有的人看到題目後馬上胸有成竹知道該怎麼做,其實不僅僅是每個人想法的不同,就連同一個人在做同一試卷時,都是有的題目會,有的題目不會,為什麼?
大數學家龐加萊曾經說過(原話我忘記了,只記得意思),每個人對事物是如何去感知的,取決於他大腦里許多已認知的原子,這些原子對所認知的事物關聯越多,那麼你能認知這一事物的可能性越大,打個比方,讓你說出一種蔬菜,你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白菜,但是你去問一個幾歲的小孩,他未必會說是白菜,原因就在於在他腦子里他可能只記得他昨天吃的胡蘿卜,而你活了十幾年見過很多菜,白菜這個概念在眾多菜中最簡潔,自然最好記也最好聯想,當然你就會先想到它,這就是大腦中已形成的原子。
知道了這點後再解釋如何學好數學、做好題目就不難了。同一道題目之所以每個人有不同的看法原因就在於他大腦中已認知的東西不同,每個高中生都會做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題目,因為他們認知的夠多了,但恐怕讓高中生做那些高中解析幾何的題目,未必每個人都能做的出。因為很多人大腦對知識未必真的全部理解,或者說即便理解了未必就理解的深刻。高中很多題目其實變來變去就考察那些知識點,很多題目往往是同一類型,只是說法稍加改變。
要做出一道題目:
首要的先決條件就是你得對這道題目要考察的知識點充分了解。但是這還不夠,如果僅停留在了解層面,那麼你見到這個題目頂多會聯想出一些東西,未必能解決它,就像你見到難的壓軸題,你會想到一些事情,感覺能在草稿紙上畫幾下,但解不出。
其次,要知道這道題目要用到的解題技巧。知識點明白了,但是有些常用的技巧你不會,一樣沒用。這方面最能說明問題的就是三角函數和指數對數的運用。你公式都記得是你知識點知道,但你見到一道三角函數化簡計算題目後不知道該如何算就是不知解題技巧的緣故。對於高手而言,他一看題目就知道該用什麼方法去算能最快的算出來,這個方法就屬於解題技巧。但是有了這個還不夠,你說我知道三角函數的公式,我也知道題目做到什麼情況可以用這個公式,但是我就是不知道這個題目該怎麼去想,它的解題思路是什麼我不知道,這就需要第三點。
要有良好的邏輯思維。相信讀到高中的人都有體會,上初中時感覺小學好簡單啊,上高中時覺得初中好簡單啊;也相信有的人會發現,小學數學很好的人到了初中水平平平,初中數學成績很好的人到了高中成績也就一般。為啥呢?原因就在於,高中的題目不再像小學、初中那樣只注重計算,它加入了更多的邏輯推理。小學、初中會考你計算,讓你解方程,偶爾遇到的應用題,也只是你「稍微」一想就能列式解的。注意我的用詞,是「稍微」,意思是說需要思考的邏輯層面很少,可能只有一層或兩層。但到了高中就不一樣,題目要求你思考更多的邏輯層面,比如做一些函數的題目,你得先讀題目讓你大腦去感知它吧,這算一層,感知完後你得充分調動你大腦中的那些原子去深化認識它,並建立進一步的認識(如果你大腦中這些原子足夠應付這道題目),這是第二層,然後你得再發揮自己的邏輯思維想出如何根據這些已有的認識形成解題思路、並實踐,這是第三層。一般初中、小學到了這步就能解出題目了。但是高中題目就不是如此,到了這步你會發現,經過這三層認識和初步實踐後好像並未解出答案,還需要你再根據這些已有的認識繼續往下再分析、再實踐,如此下去進行第四層、第五層……只有邏輯思維好的人才能最終把題目做的出。
這么說抽象了點,舉個例子,比如一道函數題目,你可能一做到某步,發現需要分類討論(發現需要討論是分析的結果,這要看你的邏輯分析能力,能力不夠的話可能意識不到要討論),這就是到了第三層,需要你再根據每種具體的情況再分析,當什麼什麼時候什麼結果,什麼什麼時候又什麼結果,這就是所謂的邏輯思維不斷深化。 通常高考的壓軸題目考察的邏輯層面比別的題目多,只有邏輯思維好的人才能做到這點。
附帶說下,由於現在高考題目都有規可循,有些人可能邏輯思維不強,但是他這類題做多了,已經形成定式了,他也能做的出,這類人屬於,我知道怎麼做但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所以,有些很難的題目盡管你前幾次做不出,但做多了、看答案看多了,在大腦里形成新的原子了,也能做出來,雖然這種原子和高手的邏輯推理原子不同。
以上只是分析,分析出來原因後,就能針對情況採用方法了:
1.要把知識點記住,這是基礎。可以採取看書理解、做題運用、聽課、聽別人講、自己背等等手段實現。
2.多做題目,盡可能多的掌握解題技巧,積累大腦的原子,對於一道不會的題目、或者是即便做對了但心裡覺得不踏實的題目不要放過。要思考為什麼這樣做、它考察的知識點是什麼、它的解題思路是什麼、裡面用到什麼技巧需要注意。
3.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一般水平的和高手差就差到這。別人能想出來、自己就想不出來。邏輯思維實際就是把大腦中的原子重新組合的能力,這個能力先天有一些不同(有的基因好,是天才沒法),但後天可以培養。可以很負責任的說,高考題目的難度還沒達到讓一個普通人怎麼鍛煉也練不出來的程度。之所以做不出是平時練得少,你拿到一道不會的題目想多長時間? 5分鍾?10分鍾?30分鍾?2個小時?1天?3天?不要覺得你想不出題目在那想就是浪費時間,思維是不斷深化的,思考了很長時間就是在鍛煉你的思維,雖然不一定想出題目,別泄氣,你鍛煉了你的思維,很多人就是一看到難題,想我不做了吧,或者想想不願意想了,這種做法實不可取。那你說人要是都這么想了,世界難題就別做了,很多數學家一生都未必能想出問題的答案,那你說他就不想了?有多少數學家為了解決黎曼猜想傾注畢生精力?費馬大定理的解決是懷爾斯一個的嗎,有多少大數學家在他前面給他鋪路、解決了很多難關?那麼那些死去的數學家他們就不思考費馬猜想了?所以建議你平時多思考問題,要想題目的來龍去脈,真正搞懂它。鑒於你是高中,也不太可能整天把時間花在思考題目上,你還有很多科要看,所以推薦你不會的大題目思考20分鍾,小題目15分鍾,這個時間不能算長,如果算長的話,那麼恭喜你,這樣一旦你想不出看答案時,印象深刻。
4.看答案時一定要多想,一定要想自己當初在做這個題目時為什麼沒有做出?答案的解題發法和自己的有什麼差別?……搞懂以後不算完,為了在大腦中建立鞏固的原子,你得自己找同類型的題目做,如果你說你不會找,不知道什麼題目和它同類型,說明你還沒搞懂,真正搞懂的人是能指出什麼題目和什麼題目一類的,你可以去問老師讓老師幫你找,然後請教他這類題目該如何做,補充你的知識點。
5.最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別一弄,我今天高興今天看,明天不高興就不看,或者我沒有即時復習,懶得動手做題什麼的,學習要有計劃,而且計劃要合理,這要是細講起來又一大堆,這里不多說。
總之學習的成績好壞是一堆因素綜合的結果,希望你能好好把握,最後祝你高考成功。
2. 高三數學怎麼突破
現在的水平還可以的啊
首先還是要保證基礎很牢固。
要想的高分 考場上選擇填空花費的時間不能超過45分鍾 不得錯多於1個題 前3道簡答題一定保證全部拿下總時間在35分鍾內 再集中注意攻克後面的題目 從易到難 硬是不會做 就隨便寫點東西也許能的點分 一般來說 第1問都要會做啊!這樣一來就可以突破120分了!!
加油啊!!
基礎不好多看書,教科書 教科書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以為數學就不用看教科書了!!
每一科都是教科書最重要 他比任何參考資料都重要。。真的
加油,,希望你能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績
3. 高考數學最後幾道大題如何快速突破
說實話,高考的最後幾道大題一般都是為學有餘力的人准備的。我覺得這種題完全是靠基礎以及對題目的理解,通過題目所給的條件進行挖掘有用的信息,所以希望你注重基礎,而且多積累解題方法。這是最主要的。
4. 江蘇高考數學如何可以突破高分,求!!!
木辦法,我也是這么過來的,自認為數學不錯,可是到一些極端的難題還是沒辦法,所以我建議你立足腳下,把你現在能做的做好就是勝利,至於難的,爭取得分,我是10年高考的,想必你也做過那份試卷了,前後五年內,江蘇卷也不會有比這難的試卷了,無語吧~但我撞上了,我數學總分考了149,二卷36,已經算是不錯的分數了,我自己也很滿意,因為我做的都對了,沒做的都扣掉了,估分時就在120左右。不要追求太完美,也不要想太多,做好當下,考好現在的每次考試就行了,其他不要多想~
5. 高考數學如何真正提升能力
其實你這樣基礎已經很好了,但是你要提高就得找難題,並且分析難題,形成一種數學思維,其次要保持思維的開闊,最後還要有良好的心態,給自己找點自信。貴在堅持,也許你突破這個瓶頸,你就是高手了
6. 高三理科數學最後一個月怎麼突破
同福建~
首先不要急躁還來得及!!
你這樣子考完就想出來了一定是在考場上緊張了!!做考卷的時候一定要鎮定~要按順序做題遇到不會的千萬不要著急先做下面的。這是我們數學老師說的……基礎分是一定不能丟的至於那些難題能拿多少是多少~先去練習基礎題(我不知道高中考卷什麼樣,至少初中的是這樣的)你們作業一定多到爆了應該沒時間去做額外的練習了是吧
有必要的話就請假不去上學了去外面補課也是可以的
還有一個月你高考我中考~一起加油吧呦~
7. 高考數學怎麼突破120分
一般情況下基礎掌握好的話110分以上是不難的,然後在做做拔高題就在差不多了。關鍵還是基礎,要保證不無謂的丟分,特別是填空選擇。
8. 高三數學如何突破選擇填空壓軸題
最後一道選擇題一般都可以採用特殊值驗證的方法,
如果想靠實力做出來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千萬別悶著頭去做,得到的結果往往也是碰壁。
還有你說的花很長時間研究選擇壓軸這也是考場的大忌,不會就空著,別到時候撿了芝麻漏了西瓜 ,說不定後面簡單的題都沒做上(純手打,望採納)
9. 高考數學怎樣突破135
完全可以,相信自己
數學
數學學習別無他法,跟著老師做卷子,自己私下要做歷年高考卷子,一天一套,做題准確率和速度都提起來了,錯題原因表在錯題旁邊,分析錯題時的心理,都不要怕麻煩,寫下來,錯題不用抄在錯題本上,但一定要定期回顧,重點是自己先前寫下的錯題心理(這個最重要!!!
希望採納,用心良苦
10. 怎樣提高高三數學成績
這可不是隨便能說清楚的問題
高考數學解題心得:
1、審題要慢,解題要快,要仔細審題,搞明白給出的條件,清楚題目要求你解決什麼問題,這一點非常重要,切忌不看題目盲目背題。
2、解題格式要規范,重點步驟要突出,簡答的運算過程可以在草稿紙上。
3、因為考試時間比較緊張,基本沒有時間進行檢查,因此在做題過程中要提高准確率,准中要快。
4、選擇題和填空題要多用數形結合、特殊值驗證法等技巧,小題小做、巧做、簡單做,節約時間,一卷選擇題時間控制在35分中以內。
5、塗改題目時一定在新的解題步驟寫完了以後再把原來的解題步驟劃掉。
6、在考試前發下卷子以後要先通覽一遍試卷,先找熟悉的題目、題型進行熱身,放鬆心情,全力以赴,不要被考場上其他同學的答卷行為、翻卷聲音所影響,以我為主。
遠大的學習目標 + 良好的學習習慣 + 踏實的學習態度
他人之石 可以攻玉
「刻苦拼搏 攀登人生理想的巔峰」——一位清華在校生的報告
下面是其中部分內容 供參考
……
(二)永遠不要說你已經盡力了
有的同學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可是就是沒有辦法把成績再提高一點。他自己安慰自己「我已經盡力了」。我記得電影《勇闖奪命島》有這樣一句台詞:「永遠不要說你已經盡力了!」我個人覺得,當你還有力氣說出「我已經盡力了」的時候,你根本就沒有盡到力。我覺得人的潛力是無限的。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大家看看人的潛力有多大。
我在高中時體育特別差,跑1000米都很要命,從來都是不及格。相信在座的好多同學也對這項體育達標深惡痛絕。到了清華之後,第一節體育課,老師告訴我們體育好是清華的傳統,我們每年要測3000米長跑,跑不過不許畢業,取消推研資格。怎麼辦?誰來到清華都不想拿不到畢業證吧,我的同學大部分和我一樣體育很差。於是每天晚上10:30,我們的自習教室關門後,清華的操場上人就多起來了。跑半個小時再回寢室繼續學習。練了一個學期,我瘦了40斤,最後考試的時候我僅用了12分56秒就跑下了3000米,我們班最胖的人也在15分鍾以內跑完了。想起我高中向體育老師抱怨:「我已經盡力了,1000米就是不及格。」現在覺得很搞笑。清華的校訓中這個「自強不息」我覺得給我的影響非常大。當你覺得自己已經盡力的時候,往往再堅持一下就會突破自己的極限,喚醒自己的潛力。思維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可以把全世界圖書館藏書的信息都裝進去,然而人類思維至今才僅僅開發出百分之七到八。所以在這里我希望同學們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永遠不要說自己己經盡力了。什麼叫成功?人們死活不相信你能做到的事情,你做到了,這就叫成功。
(三)怎麼學好高中的課程
接著上一個問題,永遠不要說自己已經盡力了,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努力呢?我在高中聽過不少關於學習方法的報告,也很多次給別人介紹自己的學習方法。但是直到大二我才真正明白怎樣才能把知識學好。
大二我們上一門課叫《模擬電子線路》,特別難。我們的老師——高文煥院士告訴我們一句話:「學習模擬電子線路和學習其它學科有一個共同的竅門,八個字——題海戰術、題海戰術」我當時非常費解,從小到大老師都說要講方法,不要死做題,怎麼院士這么說呢?之後幾件事我明白了這八個大字的含義。
我們班有一個山東的省高考狀元,得了713分(750滿分),我問他,你到底是怎麼學成這么「牛」的。他說:我高中的時候只要市場上能買到的習題集我都做過。
如果大家覺得省狀元離我們太遠的話,我再舉一個河南省高考第76名的同學的例子,看看他是怎樣做題的;他的智商不會比在座各位高的,因為他在清華電子系學習非常吃力。他說他高考6個主科的題典他至少做了五遍。
所以我覺得高文煥院士還是對的,題海戰術絕對是學好高中課程的好方法。我自己也有體會,比如我高三時英語的短文改錯總做不好,於是一個周末,我連續做了50篇改錯,之後的英語考試短文改錯幾乎沒有錯過。大家可能覺得大學生就很少做題了,我不知道其它大學的情況,但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我在清華每年做的題肯定比我高三的時候做得多。
現在同學們一定會說,想題海戰很容易啊,但是哪有時間啊?這就引出我下面的問題。
(四)怎樣擠時間
下面,我告訴大家我在清華了解到的一個湖北同學的高中是怎樣度過的:他在一個縣城的重點高中,他們學校全體學生住校,每年春節時放假三天,其餘每個月放假半天。一年一共放假9天。我想我們中學還不敢這么變態,但是那些湖北的學生真的是比我們少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了,這也導致了他們的基礎比我們要好得多,也導致了清華寧可在湖北擴招30人也不在河北擴招一個。回想我的高中,我現在非常後悔,如果當時我像那些南方的同學那麼抓緊時間,我高考絕對會拿省狀元。同學們,我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我們身上責任很重,如果我們還是把好多時間都用來娛樂和休息,當我們進入大學、走向社會的時候,就會感到那些南方省市來的人對你的巨大壓力。
那麼我們怎麼擠時問呢?
首先,我個人覺得在座各位的走路速度太慢,我看到的是大家有說有笑踱著步子慢慢走。大家如果到了清華可以看到,所有的學生騎車都是飛車,走路幾乎都是小跑。我們沒有必要把時間浪費在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你很快從校門走進教室就可以比別人多看一會書,多做一道題。時間久了,日積月累,你就會在時間上佔有絕對的優勢。
其次,我們的課間十分鍾也非常寶貴,這一點我到了高三下學期才意識到,充分利用課間十分鍾,我們一天可以擠出將近兩個小時,可以比別人多做一套題。再有就是我們最好別看電視了。我在高中的時候每天必須看電視,當時主要是因為要面子,看了體育比賽、晚間新聞去和別人侃,看了電視劇去和別人吹。整天裝出一副不太用功但成績不錯的樣子,歸根結底還是希望別人說自己聰明。我現在的觀點是被人說「他聰明但就是不學習」的人是最蠢的人。不管你是否真的智商超群,但是如果我們把太多的精力用在那些與自己前途無關的事情上,就是對自己的最大的不負責任。我現在在清華的好多同學都是在高中期間沒看過一眼電視——包括春節晚會,有的同學甚至從初中開始都沒看過電視。現在在學校,我們每個寢室都有電視。但是我們寢室的電視幾乎就沒開過。期末考試之後都沒人看一場歐洲杯。大家考試後沒有休息放鬆,所有的人都是准備下學期的課程,准備托福、GRE考試,或者是學一些實用的技術。所有人腦子里想的都是利用別人休息的時間來充實自己,使自己在今後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同學們不要把清華的學生想得太牛了,清華學生中智商超群的人至多佔學生總數的四分之一。其他學生的智商不會比在座的各位高到哪裡去,他們比你們多的東西我覺得只是對待自己未來的態度。清華學生身上有一種非常令人敬畏的精神力量。他們可以為了自己的目標放棄任何誘惑。就算在大年三十清華的自習教室也會人滿為患。用一位美國教授的話說:「Students of Qinghua,no Satumay,no Sunday,no holiday!」(清華的學生,沒有星期六,沒有星期日,沒有節假日),就是這種精神鑄就了清華的神話,不這樣就很難考上清華。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你說的很對,但是我們很難讓自己堅持下去,最多三分鍾熱血。之後就不想再努力了,好的,我們下面就討論怎樣讓自己的血一直熱下去。
……
下面有全文
http://..com/question/325626537.html?an=0&s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