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怎麼選題
競賽期間,鼓勵參賽同學查閱有關文獻資料、利用互聯網獲取有關科技信息、使用計算機的相關軟體及自編程序完成賽題。各參賽學校應盡力為參賽隊員提供相關條件。競賽期間,同一參賽隊的三名研究生應發揚團隊精神,增強合作意識,注重討論交流,分工協作,但不得與隊外任何人通過各種方式討論與賽題相關的任何信息。參賽隊員必須講究誠信。發現違紀行為,組委會將嚴肅處理,雷同試卷一律作為廢卷,並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對賽題理解有疑問時,可通過領隊老師或直接向組委會咨詢,有條件的單位,競賽場所應盡量集中,並實現半封閉化的管理。 論文一律使用列印稿或復印稿,紙張大小為A4復印紙,正文字體為宋體、正體,字型大小為小四。如個別地方有手工改動,一律再行復印,否則修改無效。
論文首頁統一從指定的網站下載。首頁僅列印題目和詳細摘要,並在下方指定位置標志參賽的指定隊號,除此不能有任何其他標記。除封面外,論文的任何地方均不得出現參賽指定隊號,更不得出現參賽校名及隊員、領隊教師姓名,否則一律視為無效答卷。
論文應牢固裝訂成冊,防止散落(尤其首頁與附頁),各頁的右下方列印頁碼(除首頁外從1開始計數)。摘要中應給出論文的主要工作、結果、特點等,在評獎中有較大的權重,請各參賽隊重視摘要。論文中不得出現無關的圖飾,圖、表應有標號,參考文獻也應全部列上。
論文應按隊封裝,封皮上應註明所選賽題,郵寄時可以將幾個隊已封裝好的論文放在一起郵寄,最外面也要分別註明各隊所選賽題代號。 為保證評審的公正進行,評審前對所有的論文重新編號。
重新編號前的拆封應當眾進行,每個學校均有權檢查郵戳時間,檢查完畢後方可拆封。
重新編號由組委會聘請無關人員進行,並請參賽學校派代表一起參加重新編號。
重新編號前由組委會聘請無關人員編寫密碼對照表並保存到評審結束為止。重新編號時將每份試卷封面上的參賽隊號不規則地剪去或撕去,寫上對應的密碼號,剪去或撕去的部分應保存以便核查。重新編號應確保准確無誤。重新編號時不能遺漏原袋中論文或光碟,並確保論文中無隊號、校名、姓名等。 由評審委員會進行評審,最終結果由競賽組織委員會決定。
評審採用協商一致的原則,無法一致時採用無記名投票方法決定結果。 為維護競賽紀律,提倡良好的賽風,杜絕不公平競爭,特設立爭議期。
評審後組委會即在指定的網站上公布擬獲獎參賽隊的名單,接受廣大師生的舉報與申訴,時間為期十五天。如果舉報屬實,確有違紀行為,組委會有權取消其獲獎資格,並追究有關人的責任。如果與事實有出入,以調查結果為准。爭議期結束,組委會正式公布獲獎名單。
⑵ 數學建模選題
數學建模範圍很大,鑒於你才上高中,建議你做一個數學理論在某個實際問題中運用的例子。比如:
1.找一個線性規劃方面的題目,然後經過分析,用線性規劃方法解答,這個比較簡單,在現實生活中也很實用。
2.垂直平分線在選選址方面的運用。
總之,可以找一些最優解有關的方面的運用,你們做過那麼多應用題,任何一道運用題分析透徹,都是一個數學建模論文。
我在大學里也是學數學的,有什麼問題(比如論文格式方面的),可以和我交流。
⑶ 初中數學建模如何選題
找一些初中試題作做 然後 看看 自己那些不行的 ...再找試題做 自己慢慢地摸索,我也是為了加分。
⑷ 數學建模論文的選題范圍
題目范圍符合初一水平,要小,要熟悉 摘要:席位分配是日常生活中經常要怎樣才能公平呢,這時就要用數學建模要解決。模型的建立:假設由兩個單位
⑸ 數學建模結課了,但是論文寫作沒頭緒,不知道如何選題
合適的選題可以保證寫作的順利進行,提高研究能力。選題是論文實踐的第一步,需要積極思考,適當的選題能夠使論文寫作過程進行得比較順利。
選題的重要性
1、選題能決定論文的閱讀價值。導師在某一方面的知識面是很廣的,研究也是有深度的,所以如果對新的有價值的選題肯定特別有興趣。
2、選題能夠規劃文章的方向、角度和規模,彌補知識儲備的不足。對於所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加固積累,加深理解,對於分散的思想進行選擇、鑒別和幾種,最後對文章進行整體輪廓的勾勒。
3、合適的選題可以保證寫作的順利進行,提高研究能力。選題是論文實踐的第一步,需要積極思考,適當的選題能夠使論文寫作過程進行得比較順利。
4、考慮寫作過程。在確定選題的時候雖然有些新穎的觀點固然可以吸引到是的眼球,但是有的學生提出的新觀點水平太高,可是學生的知識儲備不夠,語言表達得也不精練、准確、專業,結果弄巧成拙。也有的學生提出的觀點自己在論證時就感覺到不是很可信。
選題時的注意事項
1、查閱文獻看別人怎麼做。
2、資料是否充足。
3、在選擇較具爭議性的研究題目之前需慎重考慮。
4、調查您的研究題目研究是否未被研究過。
5、要充分考量自身的能力問題。
6、選擇您喜愛的研究題目。
7、時間條件和導師指導條件也是選題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⑹ 大學生數學建模如何選題
我參加過兩次,都當隊長的,選題首先看你隊伍裡面成員專業,物理,化學,生物,建築,等等,可以優先考慮相關主題的題目。沒有擅長統計數據處理的人在的話,可以考慮避開大數據量的題目,反之可以優先。沒有會用Matlab、lingo、C的隊員的話,注意避開最優化方案設計、調度方案設計以及計算繁雜手工不可能實現的題目(不過說實話隊里沒人懂編程基本已經寸步難行了)。要是隊伍里沒有任何人有突出特長,那最好做最有開放性,最讓你不能確定要你具體做什麼東西的題(有的新手隊伍往往去碰看起來最簡單明了的題,結果肯定是什麼獎都拿不了)。
上面是原則,除此之外具體選題時候記得花一兩個鍾頭對所有可以選的題搜集資料,大家討論一下,再確定,不要上手就開始悶頭鑽研。還有切忌中途換題,切忌兵分兩路同時做兩個題目。
⑺ 數模題目該如何選擇
可能是叫法不同吧,你這個是指高考數學模擬題嗎?還是中考?
如果理解的沒錯,我就說說高考數學吧。模擬題是根據當地高考特點而編制的成套試卷,因此建議每次做就做一套,不要拆開。當然,因為現在模擬題數量巨大,對於好的模擬,全做,盡量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讓老師或者同學幫忙判一下。對於其他模擬題,你可以藉此機會研究一下試卷結構。結合當地高考真題,研究第幾道題可能出什麼樣的難度,什麼內容,壓軸題是什麼類型,選擇和填空考哪些內容,這些你都可以分析,具體做,就不用把過程寫的那麼完整了,太簡單的就不用做了,做中檔題,尤其是現在,不管是高考還是中考,盡量做中檔題,拿穩分數,總分保證80%以上。也就是說,這些中檔題不容出錯!因此你可以拿出大塊時間攻克這些普通模擬題。比如三個小時看三套卷子。
當然,最後最關鍵的不是看模擬,而是看真題和錯題,不用整理錯題本,個人感覺就是形式主義,寫了很多,不能保證你就把錯誤點記到腦子里去了,最後考試不看你錯題本有多厚,有多好,就看你錯不錯,所以檢查辦法還是多做。一個地區的高考,應該能整理出至少20套歷年經典的模擬,然後再看30套左右的普通模擬題,然後就是歷年高考題和錯題。加油吧,工作量很大。時間不多了,祝你好運!
另外,要是我理解錯了「數模題」這個概念,抱歉,告訴我一聲,是什麼意思,我看看能不能解答。
⑻ 對於數學建模的選題方面,各路大神有什麼見解
選一個你們這組最擅長的題做,注意不一定是你最擅長的,比如說你擅長分析,但是這道題如果是偏重於編程的話,那對你就不是合適的選擇了,但是如果你們組里有一個擅長編程的,而且你們經過分析覺得有把握拿下,那就可以選擇這道題做,重點是拿好的成績!goodlucky!
⑼ 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如何選題
准備方式:
1.
在組隊的時候需要考慮隊伍成員的多元化,盡量和不同專業、不同特長的同學組隊。因為同系同專業甚至同班的話大家的專業知識一樣,如果碰上專業知識以外的背景那會比較麻煩的。所以如果是不同專業組隊則有利的多。因為數學建模題有可能出現在各個領域,這也是數學建模適合各個專業學生參加的原因所在,也是數學建模競賽賽事的魅力所在。
2.
在數學建模競賽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明確自己的定位,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隊友。眾所周知,數學建模競賽題主要是依靠數學和計算機來完成,所以在組隊的時候需要優先考慮隊中有這方面才能的人。因此在競賽中有兩種人是必需的:一個是對建模很熟悉、對各類演算法理論熟悉,在了解問題背景後能建立模型,設計求解演算法,一般來說這樣的任務對專業沒有特別要求,適合各個專業的同學參加,因為這項任務所需要的能力是可以鍛煉的,通過平時的學習以及數學建模的培訓,大家可以達到一定的水平;另一個是能將演算法編製程序予以實現,求得數學問題的解,這項任務對計算機要求比較高,一般適合信息學院或軟體學院的學生參加,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很多隊伍都存在建模與求解之間脫節的情況,在比賽中需要建模與求解相互配合,這樣才能獲得好成績。第三個人一般要從寫作角度考慮,就是主要承擔寫作任務,從專業方面看有沒有特別的要求,當然最好來自不同專業的學生參加,在數學建模中各種背景的問題都會出現,所以由各種不同專業學生組成的團隊可以彌補專業知識方面的不足。如果是參加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的,那麼英語能力又是必須考慮的,特別要有一個英語寫作能力強的同學來擔任寫作。
3.
最後在選擇隊員時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一定要選擇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同學加入自己的隊伍。如果兩個人合不來,無論各自的能力有多強,在競賽中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爭論中,也是無法獲得好成績的。這其實也就是前面一直在說的三個人一定要有團隊各做精神。
當需要從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個實際問題時,人們就要在深入調查研究、了解對象信息、作出簡化假設、分析內在規律等工作的基礎上,用數學的符號和語言作表述,也就是建立數學模型。然後用通過計算得到的結果來解釋實際問題,並接受實際的檢驗,這個建立數學模型的全過程就稱為數學建模。
⑽ 數學建模新手如何選題
關於選題,具體展開講講。
全國賽分為本科組和大專組,歷年每組兩題(2019年額外增加一題),雖然題數有改變,但賽題無非就是評價、優化和預測類。
優化類題目只要題意理解正確,模型正確,能正常求解,有參考答案,只要解在參考答案附近那基本就能得獎了。而對於非運籌優化類則較為復雜,各式各樣的問題都有,並且一般來講沒有參考答案,只要有思想有方法就會得到好的結果。
所以一般來講做優化問題簡單的時候,做優化的比做非優化的人數要多。但是涉及到比較復雜的時候那就要顛倒下了。就得獎人數來說兩類題的各級得獎人數是相仿的,這時如果做A的人數少則得獎率就高了多了,所以在選題人數比較懸殊的時候則要選選做的人數相對少的那個題做。
而當選題人數比較平均的時候,就選自己拿手的做了。當然要知道這個選題比例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實現小范圍的互動了,由於一開始是賽區內評價所以在小范圍內互動是有必要的,在自己的學校內盡量做到平均,不然就是自相殘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