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數學教師怎樣提高學生成績
一、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小學生具有求知慾,但有聽課時間不能持久,愛動、精力分散等現象。為了使他們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強化小組交流與合作。改變以往教學中"教師滿堂講,學生被動聽"的單一教學局面,課堂教學自始至終伴隨著師生之間的交流以及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群體在教學中的作用,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促進各個層次的學生的共同發展,切實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二、營造課堂教學氛圍,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而在於教學生怎麼學。"因此,我們要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主動性,當好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合作者和促進者。我們教師應從高高的講台上走下來,深人學生中間,以飽滿的熱情,良好的情緒和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主動參與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求知的強大動力,尤其是小學生,對數學知識是否感興趣,直接關繫到學生知識的掌握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關愛學困生
學困生由於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知識鏈條嚴重脫節,從而導致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體會不到一絲的成功的喜悅,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學心理。要提高教學成績,更重要的是要轉化學困生,讓他們能輕鬆快樂地學習,讓他們也有好的發展,我們一定要像重視優等生那樣關愛學困生。我們可以根據學生差異,進行分層教學。課堂教學中,作業批改中,練習設計中,課後輔導中,對兩種類型的學生要區別對待。優生側重挖掘潛力,激發學習探究的興趣,增強進一步學習的強烈慾望。學困生側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訓練。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困生的輔導工作,對這部分學生要有所偏愛,及時給予補缺補差。要從"人本"的角度出發,堅持"補心"與補課相結合。通過研究每個學困生的特點,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切實可行的幫教計劃。除了在學科知識點上及時進行補缺補差外,還需有意識、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學困生的意志和毅力。在實施幫教計劃的前期,教師要善於找出他們的優點、特長和潛在能力,在課堂上盡量給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使之產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信心。在實施計劃後期,要注意培養學困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讓他們懂得學習是項艱苦的勞動,需要持之以恆。
⑵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成績
怎樣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新世紀的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由於種種原因的影響,目前我鎮農村小學生數學成績整體不很理想,經過多年數學教學的我,現將我在如何大面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一些做法淺談如下。
一、優化關系
1、 擺正師生關系:長期以來,教學一向強調「師道尊嚴」。在課堂上,教師往往居高而下,採取「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學生看」,「教師寫,學生抄」的做法,學生處於被動的狀態,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首要的任務是要擺正師生以往不平等的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特別在小學,由於小學生的心理發展還極不成熟,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擺著「師尊」的「架子」,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度應該和藹可親,一改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輔導學生時,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學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美國電影《師生情》有這樣一個片段:一位白人教師到黑人社區任教小學一年級,在第一節數學課中老師伸出五個手指問其中一名黑人孩子,"這是幾個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個。」老師沒有指責他說錯了,而是高興地大聲贊道:「你真利害,還差兩個你就數對了。」教師一句贊賞的話,就緩和了學生的心理壓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見,教師要善於用放大鏡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以表揚和鼓勵為主,對每個問題、每個學生的評價不可輕易否定,不隨便說「錯」,否則就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正所謂,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2、優化師生關系。 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好朋友,老師與學生是平等和民主的關系。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多溝通,跟他們交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都關心他們,從而激起對老師的愛,對數學的愛;其次,教學要平等,要面向全體施教,不能偏愛極少數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對一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卻漠不關心。要成為學生的好朋友,教師就與學生一起玩,一起學,互動互學,知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幫學生所忙。在課堂里,教師包辦的事情要盡量少一些,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要盡量多一些,師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學中去,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學習氣氛。課堂成為師生心靈交融、情感呼應的園地。這時,教師才真真正正地成為學生的良朋知己。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學生敢於參與的先決條件。學生只有在不感到壓力的情況下,在喜愛所教老師的前提下,才會樂於學習。
二、趣味化導學
小學生年齡小,自製力差,學習時心理因素影響佔主導地位。教師只有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把學科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徵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主動學。如果教師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動手練」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到很乏味,越學越不愛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形式新穎,寓教於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是對提高學習積極性長時間起作用的因素。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結合實際,不斷向學生進行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社會意義,看到數學的實際價值,誘發其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提出並說明課題內容的意義和重要性,還可以通過生活實例,知道學習到的知識能解決什麼實際問題,讓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數學學習的重要,激發和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例如:學習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後,可以讓學生量出家中電視機的長和寬,然後求出它的面積;再讓學生想辦法求出自家的面積。學生通過自己親身實踐,體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從而提高學習的熱情。學生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逐步明確學習的意義,對探求數學知識產生了樂趣,在以後的數學學習中,就能一直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獲得優良的成績。
⑶ 怎樣快速提高小學數學成績
做題不需要多,但要精,沒有必要做大量的題。有個簡單可行的辦法,前提條件是,你們學校的數學老師比較好。你每天把數學老師的例題抄下來,然後,這堂數學課過後的,兩三天後,再拿出來把例題做出來,做不出來的就去問老師。其實老師的例題,就是最由代表性的題目。關鍵是要過兩、三天,當天做,你是憑記憶來完成的。過兩三天,就需要你加上自己的理解和記憶兩方面,於是就會對這種題真正的理解弄懂,這是我的數學老師教我的辦法(我的數學老師是極其著名的),我自己的高考成績差1分滿分,說這個是為了表示對老師的敬意。
還有一條專門對應立體幾何的竅門,就是把所有的定理,公理全部抄三遍,一邊抄,一邊理解。也比較有效
⑷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成績
作為父母了解您的心情,但是不能操之過急,其實你可以帶孩子好好散散心帶他去玩一趟在左下跟她溝通幫助他,小孩子是喜歡哄得要是你是父親你就要多給孩子起到作用你可以成為他的天才老爸范
⑸ 教師如何教才能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成績
數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語言。新的課程標准指出,由於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閱讀作為人類社會生活的一項重要活動,是人類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數學閱讀是學生個體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閱讀數學材料建構數學意義和方法的學習活動,是學生主動獲取信息,汲取知識,發展數學思維,學習數學語言的重要途徑。隨著科學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要求人們不僅需要具備語文和外語的閱讀能力,而且還需要具有一定的數學閱讀能力。 一、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心理活動的傾向,是學習的內在動力,是開發智力的鑰匙。有了興趣,學生就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進行學習。有沒有興趣,閱讀的效果很不一樣,帶著一定的問題去讀,可以使學生從機械閱讀向意義閱讀轉化。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年齡特徵和個性特點,以教材為載體,以語言訓練為主要內容,創設問題情境,激發閱讀興趣。在學生閱讀之前,教師適當地創設一些難度適當的問題情境,可以誘發和保持學生的閱讀興趣。創設問題情境時要注意,問題要精闢而具體,要有針對性,新而有趣,要有適當難度,富有啟發性。我們可以通過呈現與學生原有知識相矛盾的現象,設置懸念;或提供幾個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二、加強指導,掌握閱讀方法 小學生隨著識字量的增加、閱讀經驗的積累,閱讀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不僅如此,到了中、高年級,一般還能自發地掌握一些閱讀方法。但是,他們往往不能自覺地使用這些方法來提高閱讀學習的效果,更不能針對數學教材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符合其認知發展水平的閱讀方法。這就需要教師給予科學的、清晰的指導。指導學生進行數學閱讀,作為教師,要把握「憤悱啟發,相機誘導」這一原則。 (1)提綱挈領法 就是把一組學習材料劃分成若干個小單元,並通過簡約化的編碼形式,進行梳理和歸類,歸納出數學知識的基本規則、原理等,使知識整體的層次和結構一目瞭然,既深化理解又便於記憶。指導時,應從整體閱讀、句段分析、簡縮概括等環節入手,著重引導學生有序、准確地獲得文字所表達的意義,並把獲得的意義用恰當 的語言概括地表達出來。」 (2)咬文嚼字法 數學教材中概念、性質、法則、公式以及解題方法、操作步驟的表述,由於其自身特點的要求往往具有更高的嚴密性和邏輯性。因此,要在閱讀的前提下,對它們的遣詞用字、表達方式進行反復地推敲,以幫助學生逐步弄清結論成立的條件,准確把握結論的內涵。 (3)融會貫通法 數學知識是相互聯系的,新舊知識之間總保持著某種內在的一致性。這直接關繫到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 閱讀學習時,善於從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認識新知識,從知識系統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會貫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片言只語的膚淺印象,減少思維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嚴密的邏輯關系,從而提高理解的 層次,增強解決問題的靈活性,並促使學習方法從單向平面化向多元立體化轉變。 三、及時反饋,促進數學交流。 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認為,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這是因為數學語言是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的載體,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最終要通過數學語言表示出來並獲得理解、掌握、交流和應用。特別地,數學語言又是進行有效數學交流的必要條件。人們平時的日常交流大多是藉助於自然語言而進行的,但數學語言與自然語言有很大的區別,它是以符號來表示各種量的關系,量的變化,以及在量與量之間的進行的推導和演算的一種語言,它具有精確性,簡約性,通用性和抽象性的特點,正因為這些特點,要進行數學交流必須加強數學語言的學習,豐富學生的數學詞彙,培養學生正確理解數學語言表述的數學內容,並逐漸學會怎樣由日常語言轉化為用數學語言來表述自己的數學概念。 數學交流的載體是數學閱讀和數學語言,無論從學習數學的角度還是使用數學的角度看,數學交流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閱讀學習後,指導學生帶著閱讀中的體會與疑問,主動與老師或同學交換看法,探討是非真偽。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努力創設一種有利於師生間、學生間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的情境,調動全體學生投入相互探討;另一方面要引導交流向思維的縱深發展:當學生閃現精闢見解時,要及時捕捉,並予以肯定;當出現錯誤或片面認識時,要及時糾正或補充;當思維停滯時,要及時引發新的認知沖突……總之,教師要善於把握契機,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讓學生在交流中真正實現思維的撞擊和智慧的交鋒。在教學中,注意給學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機會,讓和諧的氛圍、成功的體驗、競爭的機制激勵學生主動求知,主動發展,主動將數學作為信息交流的工具。及時反饋閱讀信息. 教師可採用提問、練習、互相討論等方式加強信息交流,檢查閱讀效果. 隨時發現問題,使指導更具針對性. 四、優化過程,提高閱讀技巧。 數學閱讀的過程應是一個積極的思考過程,教師應根據不同的閱讀任務和性質,合理安排閱讀時間,時間太長,影響教學進度,也不利於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時間太短,學生來不及思考,閱讀也就會流於形式。向學生提出閱讀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邊閱讀邊思考,使閱讀更有效。 數學閱讀不能只是用眼瀏覽,而應是眼、口、手、腦等器官充分協同參與。 (1)閱讀要動口。數學閱讀不同於讀小說,快速瀏覽便知故事情節。數學閱讀要對數學概念、公式、定律等知識反復咀嚼,准確理解。 (2)閱讀要動手。讀寫結合,手腦並用,能促使思維展開,是提高閱讀效率的重要途徑。通過書寫能加快加強記憶,通過紙筆演算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有利於知識的同化和順應。一是動筆圈畫。教會學生運用各種符號表示來不同的意義,以強化閱讀重點與關鍵,做到自我閱讀理解、掌握心中有數。二為動手操作。指導學生邊看內容,邊動手實踐,通過親身剪、拼、折、量、擺、畫、觀察、比較、體驗,感悟新知,深入理解;三為動筆演練。讀中演,嘗試演算驗證推理;讀後練,形成技能技巧;練後再讀,反思失誤,總結經驗,回顧內化,變「厚」為「薄」。 (3)閱讀要動腦。思考是對輸入大腦的閱讀文字信息的識別與加工。閱讀中必有思考,要指導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導學提綱和閱讀思考題,聯系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思想方法邊讀邊思考,尤其對重點難點內容要字斟句酌,咀嚼體味數學語言的內涵,探究領悟知識的來龍去脈,理解例題的算理、思路,形成自己的見解。 五、拓展內容,培養閱讀習慣 教材是數學基礎知識的載體,無疑是數學閱讀的主要內容。通過閱讀教材,不僅可以學習知識、探索規律、鍛煉思維,還可以通過數學圖形和數學規律感知無窮的數學美。此外,作為課外數學科普讀物(包括數學史、數學學習方法、趣味數學及數學專題講座等)、數學學習指導物及小學生為讀者對象的數學和自然科學期刊等,對於開闊數學視野,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也是不可缺少的閱讀材料。 拓展閱讀內容,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使學生較快地提高閱讀能力。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實踐和訓練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從而節省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高度集中注意力,調動思維的能量。 (1)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質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質疑的過程是學生逐步理解問題的過程,也是思維能力發展、自學能力提高的過程。要求學生學會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質疑使學生觀察得更仔細,發現問題的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思考也越來越周密深刻了。久而久之,學生在閱讀時,也會抓住關鍵,多問些為什麼,思維的深刻性隨之得到培養。事實也是如此,質疑使學生創造性地學,有利於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2)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比較。比較可以使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使學生新舊聯系,實現學習過程的正遷移,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目的。比較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同類題目的比較,也可以是新舊知識的比較。常用的比較方法有同中求異法和異中求同法。通過同中求異讓學生明白,在學習教學的過程中,許多舊知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新問題。 通過異中求同可以讓學生在數學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問題雖然是千變萬化的,但是有很多問題有著共同的規律,有很多知識具有內在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