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如何學習一年級數學

如何學習一年級數學

發布時間:2022-04-02 18:57:43

❶ 孩子上一年級,剛開始學數學,怎麼樣學才是正確的

孩子上一年級,剛開始學習數學,那麼認真的學習聽老師講課就可以了,真的不必要刻意的特別的緊張,每天按時完成作業就行。

❷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很簡單,孩子應該怎麼學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很簡單,孩子應該怎麼學?

上學前,有必要的准備,我們可能准備不了。例如,你對孩子進行過數學啟蒙嗎?你對孩子進行過理解力訓練嗎?能培養孩子們聽課的能力嗎?孩子上課走神,因為坐不住。孩子們不喜歡做作業,因為看漫畫更有趣。孩子們喜歡在課堂上插嘴。因為不能很好地遵守規則,在家的時候,不管想要什麼,都沒有規則意識。孩子很脆弱,老師批評的話,心理上崩潰得受不了。因為在家裡,父母總是在哄。

加法拳頭:兩個人,每人一隻手,伸出手指加起來,是在10以內學習加法的優秀武器。數的分解:黑白期(圍棋的棋局),例如8的分解,取8個棋局,讓孩子任意分成兩堆,共有幾種分法?這就是探索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直觀的,自己得到答案。非常符合人的認知過程,有滿足感,可以自己控制。你要做的就是引導和鼓勵孩子們!撲克:選擇1-9的撲克,可以熟練掌握20以內的四捨五入和四捨五入的加法。兩個人,每人一張,例如78,直接報告數字。放心吧,我用這招「治療」了很多孩子所謂手指的缺點,很多媽媽驚訝地發現孩子不用再數手指了!

❸ 怎麼教一年級孩子學數學

你好: 個人覺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先讓他(她)對數學產生興趣,然後在興趣問題中找出數學問題來,試著讓他(她)來解決。 這就是最好的學習數學的方式。 謝謝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更祝寶寶快樂健康成長。

❹ 小學一年級數學學習技巧

要讓學生取得掌握學習方法的最佳效果,必須找到符合兒童年齡特徵、個性特點、知識水平和學習內容的途徑。而這樣的途徑亟待我們在實踐中研究、探索、總結。依據有些教師摸探到的經驗,小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通常的途徑可以概括為三種。

1.指明——嘗試

指明,是教師主動的指點、提示、說明;嘗試,是學生照教師指明的那樣去試著做。

學法的掌握,如同知識的獲得一樣,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不會到會的發展過程。開始,在很大程序上要靠教師在教給知識的過程中,主動明確的指點。諸如怎樣發言答問,怎樣執筆寫字,怎樣拼讀音節,怎樣觀察插圖,怎樣識記字形理解字義,怎樣讀詞讀句,怎樣組詞造句,怎樣說完整的話等等,都需要教師在向學生提出學習要求的同時,——講明學習的方法。不單對初入學無知少法的學生需要事先指明,就是中高年級已經掌握了一些知識和學習方法的學生,在進入較難的學習內容時,也需要事先指明。如運用中心句作段意的方法;連接段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方法,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分析作者寫作目的的基礎上歸納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也都要在第一次接觸這些方法時由教師事先指明。

但只有教者的指明,沒有學生的嘗試和運用也是不行的。只有結合學習實踐,運用指明的學習方法,進行反復多次的練習,收到預期效果時,才能說掌握了這種學習方法。

2.示範——摹仿

示範,是教者用教法為學生的學法做榜樣;摹仿,是學生領悟到精當之處,並運用它學習新的同類的知識。

小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依據兒童善於摹仿的心理特點,無論是入學初期還是進入中高年級,都需要教師有意的、准確而明晰的給學生作出示範。把理解某類課文所採用的方法、步驟,把弄懂某人、某物、某事所設計的一系列思考問題,把突破某一難點、關鍵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推理的過程,展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從教師教法中得到啟示,領悟教法的精當處,激發摹仿心理,進而用教師示範的方法去學習新的同類的知識,能起到「教法舉一,學法反三」的作用。

從「示範」到「摹仿」,和從「指明」到「嘗試」不同的是,這是一種無形的指導,是學生心理內部從感知到理解的活動過程,是通過看不見摸不著的思維活動來實現的。

3.回顧——概括

回顧,是自我發現,自我體驗,反省自身運用過的學習方法;概括,是在回顧的基礎上,對學習同類知識運用過的學習方法,進行評價、加工,納入學法體系的總體結構。

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有的由教師指明後嘗試,有的由教師示範後摹仿,有的則既不指明、嘗試,又不示範摹仿,而是由學生自己去探索、創造。即便是教師指明了的,示範過的,有時學生還會修改某些部分,創造適合於自身特點的方法。一個學生,知識的基礎,個性的發展,大腦的功能,不盡相同,應當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尋求適合自身特點的不同方法。學有規律而無定法。符合學生個性特點的學習方法,往往是學生在實踐中自我探索的。有的學生學習的效果其所以特別好,除勤奮刻苦外,就是他創造了適合自身特點、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創造和發現的學習方法,比教給的學習方法管用得多。不少的學生,確實創造了許多好的學習方法,應當選擇時機,安排時間,引導學生回顧學習過程,反思運用過的學習方法,逐一分析、比較,剔除已經證實無效的學習方法,總結符合學習客觀規律的科學方法,經過整理,使一些具有創造性的正確方法能夠肯定下來。

從「回顧」到「概括」,同樣是一個掌握學習方法的完整過程。在回顧的基礎上必須及時概括。只「回顧」不「概括」,不能逐步組成結構嚴密的學法體系,零散的方法不能實現有效的遷移。

回顧——概括在教學中一般安排一個環節進行,有時也可運用開學法交流會,辦「學法集萃」專欄等形式進行。用集體活動形式,實行同學間的多向交流,不僅可以促使學生概括各自的學習方法,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不斷深入的探求學習方法。

從「指明」到「嘗試」從「示範」到「摹仿」,從「回顧」到「概括」,是一個辯證統一的掌握學習方法的發展過程。它們是相互依存,不能分割的。指明——嘗試、示範——摹仿、回顧——概括是三個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途徑,是由低向高,由淺入深的。要依據不同學習內容,不同水平學生的具體情況而選用。有時還可以相互滲透,交叉配合。

❺ 小學一年級怎樣學數學

小學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學習,他們的學習觀念淡薄,還不知道知識和學好知識對自己意味著什麼,尚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方面,他們已經習慣了三年的幼兒園生活,玩玩樂樂、跳跳蹦蹦;另一方面,剛過了兩個月的暑假,嬌慣自由。因此,對於剛入學的孩子來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我覺得,我們一年級的教師得以愛心、恆心來引導孩子們漸漸步入正軌,逐步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我根據教材內容和一年級學生年齡特點,著重培養以下幾個方面的好習慣。
一、培養學生課堂常規的習慣
剛上一年級的小朋友難免改變不了幼兒園的習慣,課堂上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鍾的課堂對於他們來說一時很不習慣,所以做好小學生的常規,就顯得有些困難,怎樣才能較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呢?教師應做到:
第一,不要太早著急學習課程,要把常規放在首位,因為如果你不把常規搞好,小學生就會很不守紀律,在班上亂跑、亂叫,所以只有把紀律搞好了,你才能正常上課,才能引導學生認真的學習知識。
第二,如果有一項常規沒做好,就要反復的提,反復的練習,嚴格把關,直到做好為止,例如坐姿不端正,就讓他們安靜的坐在椅子上五分鍾,看看誰坐的最端正,誇誇他們,並在每節課上都反復練習,時間一久,就會養成習慣。也可以採用多提醒,常抓不懈,比如我們班的葉周一鳴,個頭小,上課總是坐不住,小手老是不停地動,還有一個缺點就是不舉手隨口回答問題,我每天不知要提醒他多少遍,現在終於有點成效了。
第三,讓他們養成上課看黑板的習慣,努力吸收黑板上的知識,以便集中他們的注意力。
二、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
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習方式已從被動的學習轉向自主的學習,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顯得尤為突出。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准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是學生學會求知的重要途徑。所以我們應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學生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1、首先是認真傾聽老師的講課。
讓學生聽清聽懂老師的要求。小學生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積極性,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學生素材的感受與興趣。教學中要讓他們聽清聽懂老師的要求,就要善於選取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素材。例如,教學「數一數」時,我引導學生觀察書上的主題圖,歡快、溫馨、富有童趣的畫面帶給學生對幼兒生活的美好回憶,更是對多彩的小學生活的熱切嚮往。此時此刻,此材此圖,學生對於老師的要求「觀察圖上是什麼地方,有些什麼,數出圖中人或各類物體的數量」聽得既清楚又明了,於是他們就興趣盎然地說開了、數開了:這是兒童樂園,有1個滑梯、2個鞦韆、3隻木馬、4架飛機……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數學素材,努力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利於學生聽清聽懂老師的要求。
2、讓學生專注傾聽其他人的發言。
一年級小朋友剛入學時最大的一個弱點就是當別人發表意見時,不懂得如何認真傾聽。有的一心想表現自己,他高高地站起來,邊舉手邊不停地喊「我來,我來」,有的隨心所欲地看書,有的甚至吃零食、玩玩具。此時,我們教師的引導作用就顯得更為重要。如果任其自由散漫,課堂的學習效率將大打折扣,而且會滋長某些不良習慣的蔓延。當這種情況出現時,我就示意發言的同學停一下,並說:「還有幾個小朋友沒准備好呢!比比誰聽得最認真!」「比一比,他的說法跟你是不是一樣,歡迎發表不同的意見。」這樣多次及時的提醒與交流評價,學生能逐漸養成認真傾聽教師和同學發言的好習慣。
三、培養學生說的習慣
在教學中加強說的訓練,培養說的習慣,有利於學生學習信息的反饋,能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便於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了學生思維發展。
1、讓學生有敢說的勇氣。
班級里,總有那麼一些膽大敢說的孩子,也不乏膽小怕言的學生,針對實際,我時時以敢說者帶動、激勵怕言者。教學中,對於那些愛探索、肯帶頭的學生,我都給予及時的表揚:×××同學膽子真大,回答問題時聲音真響亮;×××同學真愛動腦筋;你說的棒極了等等。對於那些不善於發言,怕發言的學生給予期待的眼神,鼓勵的目光,並加以適當的點拔、適時的引導,增強他們說的勇氣和信心,只要他們能開口,哪怕聲音再輕說得再離譜,我也會以鼓勵的口吻對待,讓他感到自己也能說,即使說錯也沒關系。比如,當敢說者發表了自己的想法後,我把復述、模仿的機會讓給怕發言者,並給予鼓勵:「你也說的很好。」以此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再如,課中對於那些較簡單的問題,我把說話的機會也讓給怕發言者,並及時鼓勵:「你答得非常正確,很有進步。」當有的學生回答錯了,我就隨機應變:「你能大膽發言了雖然回答得不完全正確,但已有進步了,老師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回答正確。」對於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來說,老師能表揚他鼓勵他,他會覺得非常開心非常光榮,由此會增加說的勇氣和信心。
2、讓學生把話說清楚,說完整。
一年級學生,知識面窄,語言貧乏,尤其是數學語言更難以正確表達,他們往往能夠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確表達出來,根據這一特點,我總是把枯燥的數學知識寄於一定的數學情境之中,讓學生邊操作邊表達,循序漸進地把話說清楚,說完整。例如,在教9加幾時,我創設了小朋友感興趣的小猴賣桃子的情境:10個一盒裝的盒子里有9個桃子,盒外有4個桃。要求小朋友幫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幾個桃?藉助這一情境,我分三個層次訓練學生把話說清楚,說完整。第一層次:讓學生藉助桌上的學具邊操作邊表達:從盒外的4個桃子中拿出1個桃子放進盒子,盒裡的9個桃添上1個湊成10個,10個加盒外3個得13個。第二層次:教師根據學生形象思維的過程,設計好板書,為學生提供思維圖式,讓學生看著思維圖式,清楚完整地表達計算過程。第三層次:脫離各種模式,藉助表象進行思維,讓學生看到9+4就能說出計算過程和得數,那就是看9加4,把4分成1和3,9和1湊成10,10加3是13。一定的情境,直觀的操作,循序漸進的、有層次地訓練,為學生把話說完整說清楚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四、培養學生認真作業的習慣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准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書寫美觀、工整是學生的基本功。一年級學生在做課堂作業的過程中,經常會做做玩玩,心神不定,尚未養成認真作業的習慣,而這一習慣對於學生以後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培養學生認真寫字的習慣,我為了指導學生寫字,做了一塊專用的小黑板,畫有四線格和田字格,教學生把字寫規范。我經常組織學生展開比賽,展出寫得漂亮的作業。特別是優秀的在旁邊加紅★。學生對老師的獎勵敏感度極高,經過這種評分制度的實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加強了,努力地想得到教師獎給他們的紅★。教師也可以要求小組同學共同督促,使學生認真地完成作業。
雖然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於一年級小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並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紮根、結果。
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擔負著歷史賦予的神聖使命。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打下扎實的基礎。所以在求學時期養成科學的學習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數學是一門高深而奧妙無窮的學科,良好的學習方法對學好數學有很大的幫助。
1.思
考:思考是數學學習方法的核心。在學這門課中,思考有重大意義。解數學題時,首先要觀察、分析、思考。思考往往能發現題目的特點,找出解題的突破口、簡便的解題方法。在我們周圍,凡是真正學得好的同學,都有勤於思考,經常開動腦筋的習慣,於是腦子就越用越靈,勤於思考變成了善於思考。我正因為掌握應用了這一方法,所以在全國數學競賽中獲得了武漢市一等獎。
2.動手試一試:動手有助於消化學習過的知識,做到融會貫通。課下,我常常把老師講過的公式進行推導,推導時不要看書,要默記。這樣就能使自己對公式掌握滾瓜爛熟,可為公式變形計算打下扎實的基礎。
3.培養創造精神:所謂創造,就是想出新辦法,做出新成績,建立新理論。創造,就要不局限於老師、課本講的方法。平時,有一些難度高的題目,我在聽懂了老師講的方法後,還要自己去找一找有沒有另外的解法,這樣能加深對題目的理解,能比較幾種解法的利弊,使解題思維達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科學的學習方法在課內課外應注意些什麼呢?
第一,認真聽老師講課。這是我取得好成績的主要原因。聽講時要做到全神貫注,聚精會神,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不能開小差,更切忌一邊講話一邊聽講。其次要專心凝聽老師講的每一個字,因為數學是以嚴謹著稱的,一字之差就非同小可,一字之間就隱藏玄機無限。聽講時還要注意記筆記。一次老師講了一個高難度的幾何題,我一時沒有聽懂,多虧我記下了這道題以及解法,回家後仔細琢磨,終於理解透了,以至在一次競賽中我輕而易舉地解出了類似的一道題,獲得了寶貴的10分。上課還要積極舉手發言,舉手發言的好處可真不少!①可以鞏固當堂學到的知識。②鍛煉了自己的口才。③那些模糊不清的觀念和錯誤能得到老師的指教。真是一舉三得。總之,聽講要做到手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
第二,課外練習。孔子曰:「學而時習之」。課後作業也是學習和鞏固數學的重要環節。我很注意解題的精度和速度。精度就是准確度,專心致志地獨立完

❻ 如何教好小學一年級學生的數學

一年級的數學書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把它表達出來,並把知識融入到孩子的生活當中,與孩子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光靠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來教學是不行的。在實際教學中,除了借用多媒體以外,還要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怎樣才能使一年級的孩子願意學並學好數學呢? 1、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並不是一無所知,但對於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生活中的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他們新的學習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然後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了親切感。 2、有意識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我針對每節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游戲、故事……如:在上「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 許多物體和圖形,先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 後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僅使學生認識了數,還為以後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培養了孩子的合作學習習慣。再如:上《認識鍾表》一課時,先讓學生再讓學生觀察鍾表三兄弟的不同長短,後讓學生戴上12個數字頭飾,進行模擬表演,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讓他們自編、自演故事,真正使學生在「玩」中獲得了知識。 3、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大家都知道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道:「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這時,只要有學生能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鼓勵,表揚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我講《9加幾》這一課時,大多數學生都能運用「湊十法」計算9加幾的題目。這時候有一個同學說:「老師我不是這樣算的」「那你是怎樣算的?」,他把演算法說出來以後我當時特別高興,就借機說:「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棒極了!」並獎給她一個「智慧果」。然後,我對其他孩子說:「其實演算法很多,誰還能做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經過這一啟發,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最後一直深挖到根據衣服、襪子的不同顏色來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學生列出了連加算式。從這以後,在每每拿出一道題,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去尋找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可見,只要我們能適時抓住機會,並加以正確引導,相信孩子們是有潛能可挖的。 4、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許多孩子在入學以前就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如果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活實際中來就不是那麼盡如人意了。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系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如:上完《認識人民幣》課以後,布置學生到書店、超市等地方進行調查,看看它們是什麼價錢把它記下來,之後又讓學生帶來了各種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叫學生扮演「商場小經理」和「顧客」把各種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買下來。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把數學真正融入到現實生活中。

❼ 怎樣學好一年級數學

最初打開一年級的數學教材,給你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並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 在實際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還有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培養,怎樣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並學好數學呢? 1、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願望剛入學的一年級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並不是一無所知,但對於學習數學的興趣卻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生活中的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他們新的學習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的數,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然後告訴學生:「這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對數學逐漸產生了親切感。 2、有意識創設活躍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游戲、故事……如:在上」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許多物體和圖形,先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 後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僅使學生認識了數,還為以後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培養了孩子的合作學習習慣。3、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大家都知道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道:」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這時,只要有學生能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鼓勵,表揚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我講《跳繩》這一課時,大多數學生都列算式為:2+6 (2個搖繩的,6個跳繩的),這時,有個小女孩卻膽怯怯的舉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 我故作驚訝地問:」你為什麼要列成4+4呢?「她說:」有4個小男孩,4個小女孩,共有8個小朋友在玩跳繩。「我當時特別高興,就借機說:」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棒極了!「並獎給她一個」智慧果「。然後,我對其他孩子說:」其實通過這幅圖還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誰還能做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經過這一啟發,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最後一直深挖到根據衣服、襪子的不同顏色來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學生列出了連加算式。從這以後,在每每拿出一道題,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去尋找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可見,只要我們能適時抓住機會,並加以正確引導,相信孩子們是有潛能可挖的。 4、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 許多孩子在入學以前就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如果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活實際中來就不是那麼盡如人意了。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系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如:上完《分類》課以後,布置學生到書店、超市等地方進行調查,看看它們是按什麼規律把物品進行歸類的,之後又讓學生帶來了各種不同的東西,叫學生扮演」中。商場小經理「把各種物品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歸類。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把數學真正融入到現實生活。

閱讀全文

與如何學習一年級數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