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數學家如何學數學

數學家如何學數學

發布時間:2022-04-04 02:20:31

1. 科學家們怎樣學數學

陳景潤(1933.5~1996.3)是中國現代數學家。1933年5月22日生於福建省福州市。1953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由於他對里問題的一個結果作了改進,受到華羅庚的重視,被調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工作,先任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再越級提升為研究員,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陳景潤是世界著名解析數論學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對高斯圓內格點問題、球內格點問題、塔里問題與華林問題的以往結果,作出了重要改進。60年代後,他又對篩法及其有關重要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研究。

1966年屈居於六平方米小屋的陳景潤,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他證明了「每個大偶數都是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領先地位。這一結果國際上譽為「陳氏定理」,受到廣泛徵引。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數論問題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遙遙領先。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阿 ·威爾(A?Weil)曾這樣稱贊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

陳景潤於1978年和1982年兩次收到國際數學家大會請他作45分鍾報告的邀請。這是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他所取得的成績,他所贏得的殊榮,為千千萬萬的知識分子樹起了一面不凋的旗幟,輝映三山五嶽,召喚著億萬的青少年奮發向前。

陳景潤共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

陳景潤:世界第一位攻克

"哥德巴赫猜想"的中國數學家

1742年6月7日,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提出一個未經證明的數學猜想"任何一個偶數均可表示兩個素數之和"簡稱:" l+1"。這一猜想稱之為"哥德巴赫猜想"。中國人運用新的方法,打開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奧秘之門,摘取了此項桂冠,為世人所矚目。這個人就是世界上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個人--陳景潤。

陳景潤,1933年生,福建省閩侯人。家境貧寒,學習刻苦,高中沒畢業就以同等學歷考入廈門大學。他在中、小學讀書時,就對數學情有獨鍾。一有時間就演算習題,在學校里成了個"小數學迷"。他不善言辭,為人真誠和善,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把畢生經歷都獻給了數學事業。陳景潤在福州英華中學讀書時,有幸聆聽了清華大學調來一名很有學問的數學教師講課。他給同學們講了世界上一道數學難題:"大約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數學家提出了'任何一個偶數均可表示兩個素數之和'簡稱1+l。他一生沒有證明出來,便給俄國彼得堡的數學家歐拉寫信,請他幫助證明這道難題。歐拉接到信後,就著手計算。他費盡了腦筋,直到離開人世,也沒有證明出來。之後,哥德巴赫帶著一生的遺憾也離開了人世,卻留下了這道數學難題。200多年來,這個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眾多的數學家,但始終沒有結果,成為世界數學界一大懸案"。老師講到這里還打個形象的比喻,自然科學皇後是數學,"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後王冠上的明珠!這引人入勝的故事給陳景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象磁石一般吸引著陳景潤。從此,陳景潤開始了摘取皇冠上寶石的艱辛歷程。

1953年,陳景潤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曾被留校,當了一名圖書館的資料員,除整理圖書資料外,還擔負著為數學系學生批改作業的工作,盡管時間緊張、工作繁忙,他仍然堅持不懈地鑽研數學科學。陳景潤對數學論有濃厚的興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系統地閱讀了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有關數學的專著。陳景潤為了能直接閱讀外國資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繼續學習英語的同時,又攻讀了俄語、德語、法語、日語、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學習這些個國家語言對一個數學家來說已是一個驚人突破了,但對陳景潤來說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

為了使自己夢想成真,陳景潤不管是酷暑還是嚴冬,在那不足6平米的斗室里,食不甘味,夜不能眠,潛心鑽研,光是計算的草紙就足足裝了幾麻袋。1957年,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研究所工作,做為新的起點,他更加刻苦鑽研。經過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發表了他的論文《大偶數表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2個素數的乘積之和》。論文的發表,受到世界數學界和著名數學家的高度重視和稱贊。英國數學家哈伯斯坦和德國數學家黎希特把陳景潤的論文寫進數學書中,稱為"陳氏定理",陳景潤終於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這一世界數學之迷,這一世界數學"懸案"終於被陳景潤所破譯,皇後王冠上的明珠終於被陳景潤所摘取。可是這個世界數學領域的精英,在日常生活中卻不知商品分類,有的商品名子都叫不出名來,被稱為"痴人"和"怪人"。

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文的發表,如旋風般震撼著人們的心靈,震撼著中外數學界。國內外評論說:"陳景潤成了中國科學春天的一大盛景"。他被邀參加了全國科學大會,鄧小平同志親切地接見了他。當時陳景潤身體不太好,小平同志關懷備至,會議結束後,陳景潤被送入北京解放軍309醫院高幹病房。他的到來,轟動了整個醫院,院領導給予了盛情的接待,醫生和護士無不崇敬這位世界上第一位數學聖人。

1977年11月從武漢軍區派到309醫院進修的由昆,被同伴們拉去看中國這位名人,這真是緣份,過去陳景潤連女人名字的邊都不粘,連句話都不說的人,此次年近半百的陳景潤見到由昆,眼睛一亮,親切地和由昆打招呼,請她們進來坐下,話也多了。後來由昆被派到陳景潤的病房當值班醫生。這樣,接觸的機會多了,每次由昆一出現,陳景潤都特別高興。一天,陳景潤關切地問由昆,家住在哪?有沒有成家、有沒有男朋友?由昆毫不設防,她便心真口快地說:"沒有,沒有,還早著呢。"以後,由昆也十分關心這位中國數學家,斗轉星移,彼此產生了愛情,他們在組織的幫助下結婚了。從此這位被稱為"痴人"和"怪人"的數字家陳景潤有了一個溫暖的家了。

陳景潤除攻克這一難題外,又把組合數學與現代經濟管理、尖端技術和人類密切關系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他先後在國內外報刊上發明了科學論文51篇。出版了《數學興趣談》、《組合數學》等著作。

陳景潤歷任4、5、6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科委數學成員。"水流任意景,松老清風潤"這是著名書法家王永劍先生題寫的對聯,筆墨酣暢,沉雄勁節,現依然懸掛在陳景潤家中的客廳里。這位數學巨星已經去世12年了,然而,他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和"數論"研究方面仍處在世界遙遙領先的地

2. 數學家是怎樣煉成的

數學是一門思維性的學科。知識的存在只是為了成為思維的載體。數學題,本身是載體,做數學題,就是思維的過程。知識從不理解到理解,必須經過思維的過程,所以學數學,做數學題是不錯的選擇。可是思維的過程不只有做數學題這一種,也可以通過別的途徑。例如看別人的解答,自己本身對於知識的思考。人是有差異的,絕大多數人(沒有實驗數字表明,只是一種感覺)通過做數學題而掌握到知識,這種形式比較普遍,也比較有效。數學家也許通過其他形式也可以獲得很好的思維鍛煉,對比起一般人。做數學題是思維的過程,可是淪為解題的機械人,是學不好數學的。其他途徑的思維也很重要。

3. 怎麼成為數學家

所謂物以類聚,非常欣賞喜歡數學的人,要想成為數學家,各方面的條件很多

首先你要喜歡數學,把數學當作你的畢生追求.這個說起來很容易,但是事實上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烏納穆諾在《生命的悲劇意識》中說:「當人們相信他們能夠為真理自身之故而追求真理時,他們實際上是在真理之中追求生命」。數學是枯燥的,需要你去發現美、體會美,在數學的追求中感受真理,如果一個人能夠把數學作為他自己的生命去對待,那一定可以成為數學家,而且一定是偉大的數學家。

其次,你需要心無旁騖地堅持。你現在還小,才上初中,等到你要參加高考、進了大學後要面臨畢業……這些都很有可能迫於各種壓力,使你改變初衷。正如馬克思說的人首先要有物質基礎,然後才能從事政治、宗教、哲學、科學、教育等工作。我們光有美好的夢想是不行的,還要切合實際,這樣的夢想才能變為理想。我在高中畢業的時候,迫於各種壓力放棄了選擇數學專業,進了大學後陰差陽錯進了計算數學專業。但是當我畢業以後,我要去工作,我要去賺錢養家糊口,於是我參加了工作,干一些和數學沒有關系的工作。工作之餘我會非常努力地繼續學習和研究數學,雖然也寫了一些論文,但是自己明顯感覺到自己的水平在不斷下降,和同學相比越來越落後。所以,如果想成為數學家,你必須始終如一地堅持你最初的選擇,要甘於清貧,甘於寂寞,要挺住各方的壓力,不要讓外力來破壞你的內心世界。

第三,光有前面兩者是不行的,數學家必須要精於數學。所以你要有很好的數學基礎。同時在中國這中教育體制下,你必須要有很好的成績,否則你無法繼續學習,不能上大學、不能上研究生。畢竟自學成才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主要還是要靠學校教育把你引領到數學的前沿。

第四,關於數學的學習,要學會數學的思維方式,要多讀多看多做。動手做數學題是必要的,華羅庚說「學習數學不做題,等於到了金山不拿金子」。但做題時不要總是照著課本的解題模式去解題。整個數學體系就是一些數學定義和數學規則構成的。所以要深刻理解每個定義,要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解題的時候要由自己理解的定義出發,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完成,不要套用模式。要知其所以然。

第五,要有廣博的數學視野。不要僅僅局限於一個定理一個推論什麼的。每個概念的形成和每個結論的取得都是由歷史背景的。每個數學結論的取得都有一個背景過程:現象——問題——猜想——證明——結論(或新的數學概念),結論取得後就是演繹得過程了:成立條件——適用范圍——精度(對定性的結論不做要求)——理論地位——近代發展——應用——新的結論(理論上的推導)。在學習數學的時候要注意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盡量深刻地了解數學背景。這也是一個優秀數學家所必須的。

第六,規劃自己的學術道路。這點是針對摟住實際情況的。你現在是初中,我想你現在也許會想著盡量多地學習數學,甚至會想著先把高中的甚至大學的數學先學了。這樣的想法對於你這個年齡的人是很正常的。我在初中的時候就學習了高中的知識,高中的時候大學的基礎課如微積分、線性代數都已經學完了。但是我還是要說,最好不要這么急於求成。當務之急是一定要把各門學科學好,盡量不要讓其他學科的成績阻礙你繼續學習數學,首先確保你能夠進入大學學習。如果你各門學科都很優的話你可以適當拓展一下。不過一定要把數學基礎打扎實,要鍛煉自己的運算能力和推理能力。1949年,華羅庚給出了「體的任一正規子體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這一定理的直接證明,這個定理在文獻中被稱為Cartan-Brauer-Hua(華)定理。在華羅庚和Richard Brauer工作前,H.Cartan的證明用了子域的Galois理論擴張的復雜技巧僅能對可除代數證明這一結果。於此相比,華羅庚的證明只有半頁,僅依賴於一個初等恆等式,這個恆等式比較長,但是就只是初中的知識。所以一定要打好基礎,這樣對於以後的數學之路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等高考的時候,最好能夠上數學專業(如果你的自學能力很強,也可以不用上),如果上了一些數學水平非常高的大學的數學專業那就更好了(如浙大,北大,中科大等)。然後不要中斷地,繼續讀碩士、博士。這樣你的數學家之路就非常順利了。

4. 如何自學數學當個業余數學家呢

數學家?我想,首先得有個扎實的數學基礎,什麼積分微分什麼都不在話下。另外,要有研究的目的。我覺得一般的數學家都是因為自身感受到某個命題具有某種高度的魅力,所以泡進去了,所以他們一般也不會問,怎麼當個數學家。所以,我想,你想當數學家,這個說法可能是錯的。也許,你只是想當個數學愛好者。你就嘗試就一些數學的問題進行推斷演練,對原來已經證明的結論,用你的方法先證明。同時,可以通過觀察生活,用你的數學思維覺得生活中一些問題,這也許可以幫助你成為一個數學家。或者,你就買許多數學題,做一個數學磚家。

5. 數學家是如何學習數學的

華羅庚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亞里士多德從最簡單的做起。——波利亞寧可少些,但要好些。——高斯學習數學的唯一方法是做數學。——哈爾莫斯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

6. 數學界有什麼偉大的數學家,他們是怎樣學習的

比如說華羅庚啊,他們這些數學家是非常勤奮的,會花大把的時間去月學數學,然而像是學生的話,那我們就應該去多問問老師的

7. 問: 數學界有什麼偉大的數學家,他們是怎樣學習的

華羅庚是中國現代數學家.1910年11月12日生於江蘇省金壇縣,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東京逝世.1924年初中畢業後,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習不到一年,因家貧輟學,刻苦自修數學.1930年在《科學》上發表了關於代數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慶來的重視,被邀到清華大學工作,在楊武之指引下,開始了數論的研究.1934年成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研究員.1936年,作為訪問學者去英國劍橋大學工作.1938年回國,受聘為西南聯合大學教授.
1946年,應蘇聯科學院邀請去蘇聯訪問三個月.同年應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邀請任研究員,並在普林斯頓大學執教.1948年開始,他為伊利諾伊大學教授.1950年回國,先後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數理化學部委員和學部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主任、副校長,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主席團委員等職.還擔任過多屆中國數學會理事長.此外,華羅庚還是第一、二、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華羅庚是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數學家,他的名字在美國施密斯松尼博物館與芝加哥科技博物館等著名博物館中,與少數經典數學家列在一起.他被選為美國科學院國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又被授予法國南錫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與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榮譽博士.
華羅庚在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復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廣泛數學領域中都作出卓越貢獻
馮康(1920年9月9日—1993年8月17日),世界數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科學家,獨立創造了有限元方法,自然歸化和自然邊界元方法,開辟了辛幾何和辛格式研究新領域.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是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他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命名為「華氏定理」、「布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王方法」、「華氏運算元」、「華氏不變式」等.
陳省身(1911年10月28日—2004年12月3日),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微分幾何學家,成就有黎曼流形的高斯-博內一般公式,埃爾米特流形的示性類論,陳-博特定理,陳-莫澤理論,陳-西蒙斯微分式等.1998CS2小行星被命名為「陳省身星」.
熊慶來(1893年—1969年),他主要從事函數論方面的研究,定義了一個「無窮級函數」,國際上稱為熊氏無窮數.
吳文俊(1919年5月12日-),他的示性類和示嵌類研究被國際數學界稱為「吳公式」,「吳示性類」,「吳示嵌類」,同時他研究國際自動推理界先驅性的工作,被稱為「吳方法」,產生了巨大影響.
丘成桐(1949年4月4日—),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得主之一,他的工作改變並擴展了人們對偏微分方程在微分幾何中的作用和理解,並影響了拓撲學、代數幾何、表示理論、廣義相對論等領域.
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主要研究解析數論,1966年發表《表大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成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另外亦有小行星以他為名.
周煒良(1911年10月1日—1995年8月10日),20世紀代數幾何領域的主要人物之一,國際數學界上有「周環」、「周簇」、「周坐標」和「周定理」.
袁亞湘(1960年1月—),在擬牛頓方法的理論研究方面貢獻很大,他和美國科學家合作證明了一類擬牛頓方法的全局收斂性,這是非線性規劃演算法理論在80年代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8. 如何成為數學家

高中3年,大學4年,後面是碩士2年半(不一定),然後是博士,博士後,後面不看年限看成果了。
我現在是大三數學專業學生,學校在國內還不錯。我初中的時候也是很狂熱的喜歡數學,但現在只是淡淡的喜歡了。喜歡數學固然很好,至少高中競賽得個獎什麼的對高考很有幫助(例如我^_^)。但是要成為數學家還希望你搞清楚下面這些問題:
你喜歡的是不是數學本身?我初二喜歡數學其實有一部分原因是大家都在學數學,別人做不出來的題自己做出來了可以有意無意的炫耀,很有成就感。可是到了大學大二以後很多你的同齡人不再學數學了,而數學系學的東西跟其他系的同齡人交流起來很困難,這個時候支撐你研究下去的就是數學本身的美了。
你是否喜歡數學的全部(大部分)?初中的代數、幾何很簡單很直觀,很多趣題也很有意思。但這些其實都是幾個世紀以前的東西了。大學以後的數學跟高中數學很不同,很多計算和證明都是形式上的,越往後越不容易直觀理解。初二應該學函數了吧。現在我大三的數學系課程一半跟函數有關(數分、實變、復變、概率論....),一半跟計算機有關(學數學幾乎必須是編程高手否則無論就業還是科研路都很窄...)(高代相對比較簡單,也沒有直接後續課程,先忽略了)。所以希望你對當代數學有一定了解。
真正的科研工作者跟小時候印象中的有些不同。在大學里見到那些教授什麼的,發現他們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未必是最聰明的,也未必愛科學勝過一切。他們中很多隻是走上了科研這條路而已,科研是他們的工作(之一),就像有人工作是推銷,有人工作是律師一樣。當然他們為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有些在學術圈裡還很知名,但他們仍然不被外界所知。所以不要把科研人員神化,他們也是普通人而已。

9. 數學家談怎樣學數學.pdf

。「初讀」就是平時的預習,上課前讀完全文,了解內容,對不懂得地方做好記號,以便在老師上課的時候特別注意。「細讀」就是在上課或課後詳細閱讀教材,不清楚的地方要反復讀,把所有的知識點弄懂。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就是這個道理。與此同時,要同老師的講解對比,進行理解記憶。

10. 如何成為一名數學家我想成為一名數學家,如何才能成為

想要成為數學家,並不是努力就能做到的,沒有天賦的話是很難成為數學家的

閱讀全文

與數學家如何學數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