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學齡前孩子如何學數學
學前階段數學認知拓展
如果認為學會100以內加減法,就算數學厲害了,我覺得有些狹隘。算術是研究數和數的運算的,然而數學要比算術廣泛得多。簡單地說,數學包括所有一切,但又比這一切更為廣泛。數與形是兩大基石,下面關於學前階段數學認知拓展的建議。
① 數
→ 生活中數無處不在,形式也不同,去拓寬孩子數的認知范圍吧。
今天坐的公交車是幾路車?325路,這串數字倒過來是多少呢?
② 形
多去用眼觀察,動手觸碰,動腦思考,鼓勵孩子提出問題,建立初步的空間幾何認知。小朋友們,你們玩過積木嗎?想想這些形狀有什麼特點,能說出它們得不同或相同之處嗎?
通過,找差別類題目訓練孩子觀察力,通過搭積木,拼拼圖,七巧板等培養圖形認知以及圖形組合能力。
③ 其他認知
認識左右,上下,前後等方位。認識奇數偶數,認識輕重,認識時間,認識鏡面對稱,觀察物體,認識錢幣,認識長短,大小等等。隨時隨地都是課堂,只要家長肯上心。
㈡ 學齡前兒童怎樣才能喜歡數學有什麼好辦法呢
有一句話說得好"合適就是最好的",就象我們不能讓剛出生的嬰兒吃他們不可消化的大魚大肉一樣,幼兒的學習也有適合他的內容、方法、途徑。
尊重幼兒學習特點,引導幼兒快樂發展.
幼兒的學習特點是由與其相關心理特點決定的。
與學習有關的心理特點主要有:
1.行為的有意性低。即幼兒的許多行為處於無意狀態,如無意注意、無意記憶、無意想像等。有意注意在3歲階段只能維持3-5分鍾。
2.情緒性強。即幼兒的許多行為受情緒控制,這件事願意干就干,不願意干就不幹,或者是感興趣就干,不感興趣就不幹,只有到了5歲以後才逐漸理智起來。這與幼兒思維的自我中心化、注意的廣度比較窄有關。
3.感知覺是主要的信息輸入渠道。感知覺的發展始於胎兒6個月,而語言的發展始於1歲左右,即幼兒的語言發展要大大落後於他的感知覺發展,因此,幼兒認識事物的信息渠道是感知覺為主,語言為輔。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特別是兒童入小學後的不斷"鍛煉",語言信息逐漸成為其認識事物的主要信息源,感知覺退為輔助信息。
4.思維的具體形象性。因為幼兒詞彙貧乏,語言能力不夠發達,所以他們在思維的時候往往以頭腦中的表象進行思維,而非如成人以語言、概念的形式進行思維。而且幼兒也不能理解許多概念。
幼兒以上心理特點決定了幼兒的學習過程有其特質。
1.學習的切入點:幼兒感興趣的內容是學習的切入點。然後成人把他向教育目標方向引導,使他獲得合目的的發展。
2.學習的途徑:在生活、游戲中學習。因為幼兒的注意多是無意注意,因此你就不能讓他坐好了、注意力集中了以後再開始學習,只能在生活、游戲中進行滲透式學習。
3.學習的層面:獲得豐富的感知、體驗,而非能夠用語言表述的准確知識。
4.學習的內容:發展各種能力,而非書本知識。5大領域,既健康領域(身體、心理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語言領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提高語言的理解、表達能力;喜歡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社會學習領域(情緒積極;會與他人交往;遵守能理解的行為規則;初步認識周圍環境)、科學領域(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會表達和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認識常見的動物、植物及生活用品;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有初步的環保意識)、藝術領域(感受和喜愛環境、生活、藝術中的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學習內容極為豐富。尊重了幼兒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幼兒才能在學習中不斷體會到成功感和勝任感,逐漸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和對周圍的信任.
㈢ 如何教5歲孩子學數學
《巧虎快樂數學》是利用伊索寓言故事來教小朋友們學習數學的,當然還是由我們熟悉的主人公—巧虎、琪琪來帶領大家一起學習。個人感覺《巧虎快樂數學》利用伊索寓言的方法是非常贊的,讓小朋友們在寓言故事中不知不覺就學會了數學知識,在學習這方面,巧虎的好點子確實值得贊揚。不管是《巧虎英語學習版》還是《巧虎拼音城堡》或者《巧虎學漢字》,這些學習的資源都不會給孩子帶來任何的學習壓力,相反,會讓孩子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或許這就是巧虎的神奇之處吧。
㈣ 怎樣教五歲孩子學數學
5歲的孩子應該適當的學習一些數學了,但數學是比較枯燥的,對於5歲的孩子來說也比較難,此時很多的孩子並不怎麼學的進去,所以想教5歲孩子數學可以通過以下的方式:
1、對於五歲的孩子來說,基本可以脫離數手指來算數學了,不過如何脫離,就是要提升孩子的數感及數學思維能力,在生活中、在游戲中多和孩子互動,讓孩子理解數學的真正含義。
2、要知道數學不僅僅是指學某一個知識或者概念,學習數學其實很重要的是孩子的思維方式,在數學啟蒙過程中,有些家長急於求成,以成人思維來教數學,讓孩子死記硬背一些加減乘除口訣,實際上孩子對於數的理解要通過不斷的操作、不斷的體驗才能夠了解。
3、還可以給孩子買一些數學用具或者早教機,讓孩子在玩中學習,那樣孩子會學得更快樂。
4、生活中,其實很多時候都暗含著數學計算,家長要做的就是發現這些計算的機會,給孩子提供多樣化的計算環境。比如超市就是一個非常適合給孩子練習計算能力的地方,在購買多件商品後,到底需要花費多少錢,可以讓孩子自己來算一算。同樣的產品,在打折促銷時,不同的方案,到底應該買哪一種,會更加優惠。數學是一門實用性非常高的學科,家長只要善於發現,就能找到很多練習的機會!!!!
㈤ 學齡前兒童的數學應該教什麼難道僅僅教加減法就夠了嗎,不懂,求指教。
根據教育學家的研究,學齡前的教育能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如果能在學齡前給孩子打下一個良好的思維基礎,對孩子一生的學習、工作都有不可估量的影響。而通過數學來給學齡前的孩子做啟蒙教育,擁有其它學科不可比擬的優勢,經濟發達的國家也都因此將數學知識作為幼兒啟蒙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那學齡前的數學啟蒙教育該教些什麼呢?
一、計數與基數
這部分教育主要涉及到唱數、計數、數量、數字、數學語言等內容,國內多數家長只重視唱數部分,最明顯的表現是,很多孩子數數能從1數到100,卻不知道拿十二個草莓怎麼拿,或給他一堆草莓,不知道怎麼才能數清楚有幾個草莓。
事實上,數學的教育,思維才是最重要的,唱數只是讓孩子單純的記憶,並不能幫助孩子形成數學思維方式,因此家長除了唱數,還需要教會孩子其它的內容。
比如計數部分,家長應該教會孩子按群數數,比如十個十個的數數;書寫方面則需要幫助孩子能書寫20以內的數字;數學語言方面,孩子應該能夠掌握10以內的數字比較,知道大於、小於、更多等詞彙的意義;直到多1和少1的關系,知道簡單的數量關系,比如1雙筷子,一顆草莓等。
二、運算
在學前,建議家長讓孩子掌握10以內的運算,但絕不是死記硬背知道答案,而是真正的能理解加減法的意義,比如加法是合並、增加,減法是分開、拿走。最好是用生活化並能吸引孩子興趣的場景讓孩子理解加減法的意義,比如孩子喜歡吃餅干,則用餅干給孩子演示,拿走是減,增加是加,並在恰當的時候引入數學語言,讓孩子認識數學符合「+」「-」。
三、測量和數據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家長在進行數學啟蒙教育的時候,應該幫助孩子形成簡單的測量、記錄、比較的思維方式,常見測量的方式有物體的長短、高低、輕重、體積的大小、錢幣的大小等等。測量的方式採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比如用木棍測量兩張桌子的長度,並進行比較;或先對混在一起的水果進行分類,然後用天平比較其輕重等。
比較重要的是,孩子進行測量比較後,一定要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描述經過自己測量比較後的結論。
四、幾何知識
對學齡前的孩子教授幾何知識的時候,不僅僅是讓孩子認識圖形,還需要幫助孩子形成空間思維,常見教育方式,可以用七巧板讓孩子認識圖形,用拼圖、積木游戲讓孩子認識上、下、左、右、前、後、旁邊、緊挨著等。
家長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二維圖,最好讓孩子對三維圖形也右一定的認知,比如正方體有幾條邊?正方形有幾條邊等;兩個三角形能拼成一個正方形等。
以上是給學齡前兒童做數學思維啟蒙應該教的數學知識內容,但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在教育孩子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最重要,要注意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抽象思維等。
㈥ 幼兒的數學怎麼教
鏈接:
《巧虎快樂數學》是利用伊索寓言故事來教小朋友們學習數學的,當然還是由我們熟悉的主人公—巧虎、琪琪來帶領大家一起學習。個人感覺《巧虎快樂數學》利用伊索寓言的方法是非常贊的,讓小朋友們在寓言故事中不知不覺就學會了數學知識,在學習這方面,巧虎的好點子確實值得贊揚。不管是《巧虎英語學習版》還是《巧虎拼音城堡》或者《巧虎學漢字》,這些學習的資源都不會給孩子帶來任何的學習壓力,相反,會讓孩子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或許這就是巧虎的神奇之處吧。
㈦ 怎樣教學齡前小孩學好數學
我是一名幼兒老師,學前教育階段的數學內容及教育方法總結如下:我感覺下面這些教育內容及方法是比較切實可行的!數學是一項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數學。數學是一項重要的技能,需要從小培養。其實,家長可以在生活中教孩子學數學,並以數學的方法讓孩子的思維敏捷。一、數學的概念1、數概念 唱數、數數、認寫數字、一一對應、集合、分解合成、加減運算、進位、序數2、量概念 多少、大小、長短、高矮、輕重、厚薄、面積、體積、容積、單位、時間、快慢3、圖形空間概念 基本平面圖形、基本立體圖形、空間位置、圖案組成4、邏輯關系概念推理、相關位置、分類、部分與全體、序列、前後順序、因果、幾率二、孩子不討厭的數學學習法 1、唱數字 如,:「兩只老虎」「我有一雙小小手,一共十個手指頭」等。有關的兒歌 2、 隨興計數 上樓梯時和孩子一起數樓梯的階數;吃水果時一起數「一共5個蘋果,媽媽一個,爸爸一個,寶寶一個,還剩幾個」等 。 3、喝水 水喝一點少一點,如果往杯子里加水,水就多了起來,類似的方法可以教孩子分辨多與少的概念。 4、排隊走路 散步或玩耍的時候,可以一家人排成一排,讓孩子理解前後左右的概念;一家人一起走,可以讓孩子理解遠近、快慢的概念。 5、量長度 可以和孩子一起丈量長度,客廳到卧室要走幾步,寶寶的衣服如果用媽媽的手來量有幾個手掌那麼長,用寶寶的手來量呢? 6、 堆積木 玩積木不僅可以通過數數學得基本的數字概念,還可以通過堆放積木感知尺寸、形狀、重量、體積、對稱、空間關系等基本概念。7、區別粗細 如:用小棒串珠,有的小棒不能串入串珠(說明太粗),還可以按小棒
㈧ 學齡前兒童,如何有效的學習數學
孩子要從小培養,這句話是經過多少位家長,多少代教育所得來的寶貴經驗。因此當今家長對待孩子教育都是從娃娃抓起,在孩子還處於學齡前兒童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緊抓教育。爭取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但很多時候家長往往是在做盲目的努力,找不到方向和方法,而讓家長更加頭疼的是,當孩子開始去學習一系列的數學和物理問題之時,很多家長就輔導不了孩子了。因此家長想孩子在小時候就建立一個較好的數學思維和數學基礎。因此能夠按部就班的跟上老師講課的思路。
買一些最為基礎的數學漫畫。
讓孩子過早的接觸枯燥且難懂的理論知識是十分不建議的,因此可以試著給孩子去購買一些較為簡單的數學漫畫,孩子對於色彩鮮明並且形象可愛的動漫會十分感興趣,在喜歡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