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初中數學如何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初中數學如何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發布時間:2022-04-11 12:55:46

初中數學審題不清怎麼辦

在數學考試中審題是考查同學們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的一種手段。為了全面真實的展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首要條件就是學會審題。

怎樣才能做到審題認真
(一)認真讀題是正確審題的基礎
讀題是培養審題能力的第一步。通過讀題,使學生明確題意,為進一步思考作準備。老師和家長在輔導中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讀題方法的指導。
1.認真仔細,讀准確。我們經常會發現,很多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經常會用眼睛掃一遍,就急於動筆了,因為他們覺得這是司空見慣的問題。而事實上題目並不是他們「經驗」里的樣子,題目的意思已經發生改變。為了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我們在平時的輔導中要求學生做到「字字出聲讀題慢」。同時,要求學生輕讀後再默看題,詳細理解題目的意思。學生回家完成家庭作業也這樣要求,並請求家長監督與指導。
2、咬文嚼字,讀懂題。咬文嚼字就是要善於抓住應用題、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中的關鍵字、詞或句,准確理解其表達的意義。在讀題審題的過程中抓住重難點是學會審題的最高境界。學生一旦能在讀題的過程中能找到的重點詞和關鍵句,並能在此處仔細品味、認真思考,從中發現文字背後的含義,便會達到融會貫通的意境。所以我們要求學生讀題時筆尖指著題目,邊讀邊思考,圈圈點點,把重要的字詞做上記號,仔細推敲字、詞、句的准確含義,想一想這些字、詞、句提醒自己注意什麼,以達到理解題意的目的。
例如 四年級有這樣一道解決問題的題目:「兩個小組進行跳繩比賽,第一小組5人,平均每人跳56下,第二小組有4人共跳272下。這兩個小組平均每人跳多少下?」學生在細讀題的基礎上圈出「平均每人跳」和「共跳」這兩個關鍵詞,第一個關鍵詞提醒學生56下是平均每人跳的次數,不是總次數,求總數要用56×5;而第二個關鍵詞則告訴我們272已經是4人總次數,不能再乘人數,用第一組56×5的結果直接加上272就是兩個組的總數。
剛開始訓練的時候,很多學生讀完題找不出關鍵詞,或著為了完成老師的要求,把所有的已知數圈出來認為是關鍵詞,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只要老師耐心指導,學生找關鍵詞和審題能力是能夠慢慢培養起來的。
3.強化訓練,及時鼓勵。在教給審題方法的基礎上,老師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審題訓練及熱情鼓勵,以培養他們認真審題的習慣,提高審題的能力。在平時教學中,對於圈對關鍵詞並解答正確的學生,我們會在他們的作業本或試卷中畫上一個笑臉或寫上幾句鼓勵性的話語給肯定。正是基於這種多形式,多渠道的對學生仔細審題的習慣指導和訓練,因而所教學生的審題能力及解題的准確性都大大提高。
(二)悉心觀察是審題全面的保證
對題目意思能正確領會,還需要對題目進行正確、全面的觀察。
在輔導中我們經常發現出示信息窗圖讓學生觀察,說出你都知道了什麼?不少學生總是雜亂無章地觀察著,還有的孩子重復著回答別人已經回答過的數學信息,這種現象在低年級尤其普遍。由於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在觀察事物的時候,往往被情景圖中艷麗的色彩、可愛的形象所吸引,看到什麼就說什麼,缺乏條理性。因此,老師在學生看信息窗圖時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教給學生觀察圖畫的順序,這樣學生就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有順序地觀察插圖上的景物,說出有價值的數學信息,避免出現遺漏或是重復的情況了。
(三)重視學生的認知基礎
不同學生的認知基礎大不相同,這不僅與他們的年齡有關,還與他們的生活背景有關。高段的學生認知能力相對而言較強些,也有著較為豐富的生活經驗,一些較為復雜的題目也能自己審題分析並有序地做下去。因此,在平常的練習中,要以學生的認知水平來讀題、審題、分析題意。對於學生不理解的地方要耐心講解,直到學生理解為止,注重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以便學生在以後的練習中能自己解決相關的題目。
總之,同學們要知道審題是重要的,不管是平時做習題還是考試,都應該注重這方面的訓練,逐漸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並且積累審題的經驗,鍛煉能力,這對同學們是大有好處的。

⑵ 如何提升初中生的數學審題能力

進行整理錯題本,將他自己每次錯的題抄寫再專門的本子上,發現自己審題哪裡有問題逐一攻破,定期反復復習錯題本,加深記憶。

⑶ 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細致有序的審題能力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解答一道數學題的開始就是審題.因此,在初中數學解題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一、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的意識

在初中數學解題教學中,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的意識,能夠讓他們在解題過程中全面地了解題目條件,從而利用條件快速解題.首先,要指導學生准確理解題意,也就是培養學生審題的准確性.在審題過程中,學生要能夠對題目中所提出來的條件、定義以及方程或者公式進行正確的理解,謹防出現答非所問的情況.學生還要對題目進行深入挖掘.有些題目中隱藏了部分條件,如果僅通過顯性條件解題十分困難,或者無法解答.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整體把握,充分挖掘其中的隱含條件.一道數學題是整體知識點的體現.因此,在審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全面的角度,將一道數學題當作一個整體進行觀察,考慮所有可能涉及的知識點,並進行綜合思考.
在初中數學學習中,學生如果沒有良好的解題習慣,就容易因為思維定式導致思維受到局限.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保持思維的靈活性.數學問題有一個特點就是凡是出現在題目中的條件一般都要用到.也就是說,根據題目條件,能夠大概推導出題目的解題方向,從而找到解題思路.這就要求教師要培養學生審題的嚴密性思維.實際的數學題目描述形式十分豐富,學生所要做的就是從這些豐富的信息中挑選出那些與解題相關的數學知識,而剩餘的信息多數是干擾信息.前者就是解題條件,需要學生運用縝密的思維去思考,對這些條件進行充分利用.同時,審題過程應是有順序的.學生只有在審題過程中足夠仔細,才能順利解答題目.
二、提高學生審題的主動性
在解答數學問題的過程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教師就要讓學生獨立自主地審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審題過程進行引導,但是不要進行過多干預.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不一樣,通過審題可以區分出來.教師可以對一些在審題上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但要掌握一定的度.例如,現在有A,B兩輛汽車同時分別從甲、乙兩地出發駛向丙地,已知甲到丙的距離是360km,乙到丙的距離是320km,A車的速度比B車快10km/h,最後A,B兩輛汽車同時到達丙地,求A,B兩輛汽車的速度.在看到題目的時候,為了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分析題中的描述和條件,再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完善自己的審題過程.
在培養學生審題能力的同時,教師應注意觀察學生的表現,掌握學生在審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然後在解題之後引導學生對審題過程進行回顧.回顧審題過程,能夠幫助學生回憶自己的解題過程和思路,加深解題印象,從而在以後的審題、解題過程中快速找到對應的知識.回顧審題過程,需要學生發散思維,聯想所有可能的情況和知識點,甚至可以對題目進行改編,增加自己解題思維的靈活性.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在審題過程中細致有序的觀察能力,實現對數學知識的熟練運用.
三、抓住題眼,注重題設條件與結論的聯系
審題的過程就是抓住題目關鍵信息進行解題思路的梳理,從而完成對題目的解答.一道數學題是一段完整的話,要想讀懂這段話,准確地解答,需要學生抓住題目的關鍵信息,也就是題眼.例如,一個商店批發了一些暖壺,每個暖壺的價格為17元,售賣一段時間之後,商店為了提高利潤,如果將每個暖壺的價格提高到21元,每個月可以賣出370個,如果每個暖壺賣26元,則每個月只能賣出220個.那麼商店每個暖壺應該賣多少錢才可以保證每個月獲得最大利潤?在這道題中,要想正確解題,就要將關鍵信息提取出來.這是一道二元一次方程的應用題.可以設每個月賣出暖壺y個,每個暖壺的價格為x元.然後列出方程進行求解.通過進一步審題發現方程滿足一個關鍵條件就是經過兩個點(21,370)和(26,220).抓住這個關鍵信息,學生就能順利地解答此題.
在審題的時候,學生還要能將題目中的假設條件與最後的結論聯系起來,從而找到解題思路.實際上,題設與結論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系,而這些聯系恰恰是解題的重要因素.因此,學生要學會挖掘這樣的聯系.總之,在初中數學解題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好習慣,使學生學會從題目中挖掘有效信息,對題目條件進行充分利用,從而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實現學生數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⑷ 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的審題能力

審題,顧名思義就是對題目的含義進行分析、研究,從而正確地把握問題,理解題意,明確題目要求,確定答題方式等。審題是合理、正確解題的基礎,是獲取解題信息,最終達到圓滿解題的第一步。學生只有通過讀題,才能明確題意,為進一步的思考作準備。解決問題的前提是需要學生理解題意,明確題意,審題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沒有審題的能力,就談不上解決問題,更會影響學生的應試能力的培養。教會學生審題是很關鍵的。
我們在教學中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學得很認真,課堂氣氛也很好。可做作業卻錯了一大片;考卷發下起來以後,學生後悔地說:「我都會做,怎麼就做錯了?」「這么簡單的題,當時怎麼就做錯了?」這種情況,家長、學生和部分老師常常歸結為不認真。深入分析,是不是粗心、馬虎惹的禍呢?其實,在粗心、馬虎的背後暴露的正是學生審題能力的薄弱。從學生看到題目到動筆解題之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這個過程便是審題。審題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先導。審題能力是一種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識水平為基礎,更需要有良好的讀題習慣、有效的思考方法為保證。這種能力的獲得需要有一個學習、積累、反思、鞏固、發展的長期過程。小學生審題能力的高低強弱,直接影響到解題過程的正確與否。我們開始反思,學生的審題能力為何會如此薄弱呢?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除了學生自身的因素,與我們的教學有沒有關系呢?我們又該如何去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呢?
一.分析學生審題能力薄弱的原因1.教師教學方面的原因。(1)
對學生審題習慣培養不夠重視。從教學過程看,教師總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或擔心教學內容的不完整,急匆匆地把備課時准備的內容講完,教師把課堂教學看成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是考慮學生應該學會些什麼?學生學會了多少?(2)包辦代替使學生形成依賴。課後練習除了鞏固知識、反饋信息外,也有審題能力、分析能力等多種能力培養的功能,教師的包辦代替,讓學生失去了這種機會,學生等待教師的分析和講解,有了依賴性。潛移默化中學生失去了思考的積極性和習慣。到了考試暴露問題時,老師自認為自己教得很好,講得很明白,而學生沒學會,就覺得是學生能力不行,其實這都是老師急於求成的後果。2.
學生自身的原因。(1)知識儲備少
小學生識字量有限,在讀題中往往會遇到不認識的或者是不理解的字。於是便有了「讀半邊字」或者索性就跳讀的現象,導致弄不清題意;即使能勉強讀完的,但或者停頓錯誤,或者不明白字詞意思,也會弄錯題意。例:一些學生不認識題目要求中生字,蒙著來,就不能正確地理解題目含義。(2)消極的心理因素
學生在審題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心理障礙,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主動地,積極地,有意識地從學生心理傾向中分析出產生審題障礙的主要原因,採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開啟思維之門,下面結合教學實例,分析一下學生審題中產生障礙的主要表現:①思維定勢思維定勢也可稱為思維慣性,是一種習慣性的思維傾向。是指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形成的自己所慣用的、格式化的思維模式,面對問題,自然地沿著特定的思維路徑,對其進行思考與處理。思維定勢有利於學生處理單純的學習問題,但對於新的相對復雜的問題,則往往表現為處理盲目,思考缺乏廣度與深度。做題時孩子們往往沒把題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按「老印象」辦事。學生一看到題目便以為是平時做過的,產生這類錯誤的原因,主要是「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
②懶惰心理懶惰是一種好逸惡勞,不思進取,缺少責任心,缺少時間觀念的心理表現。小學生的懶惰表現尤為突出,不僅僅體現在平時的活動中,更深深地影響了思想。有的由於平時的依賴性較強,一遇到需要動腦思考的題目,便主動放棄,希望依賴別人。表現在審題上,便是遇到題目比較長,比較難讀通,難理解的,就不去思考,甚至不去認真讀,內心主動把它歸為不會做的題目。(3)不良的審題習慣
很多學生作題急於求成,讀題時,缺乏耐心、細心,經常會用眼睛掃一遍,就急於動筆了。讀題時不能對題目進行正確、全面的觀察。往往被一些表面現象所吸引,如題目中圖中艷麗的色彩、可愛的形象等。遇到長的題目更不能完整的把它讀完,斷章取義,遇到不認識的字時,隨便猜測,而不去認真的朗讀思考。
二.教給孩子有效的審題方法
(一)、動口朗讀是審題清晰的基礎
讀題是培養審題能力的第一步。通過讀題,使學生明確題意,為進一步思考作準備。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讀題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確的規定,中高年級學生如可以大聲讀、輕聲讀、默讀,要讀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少,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這就需要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讀題方法的指導。1、認真仔細,讀准確。我們經常會發現,很多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經常會用眼睛掃一遍,就急於動筆了,因為他們覺得這是司空見慣的問題。而事實上題目並不是他們「經驗」里的樣子,題目的意思已經發生改變。為了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字字出聲讀題慢」
。低年級的學生識字少,沒有達到一定的默讀能力,我要求學生出聲輕讀、用手指讀能幫助他們不漏字、不添字,讀懂意思。同時,要求學生輕讀後再默看題,詳細理解題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讀題能力。2、咬文嚼字,讀懂題。咬文嚼字就是要善於抓住閱讀題、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中的關鍵字、詞或句,准確理解其表達的意義。在讀題審題的過程中抓住重難點是學會審題的最高境界。學生一旦能在讀題的過程中能找到的重點詞和關鍵句,並能在此處仔細品味、認真思考,從中發現文字背後的含義,便會達到融會貫通的意境。所以我要求學生要分三步讀:第一遍閱讀要解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為流利閱讀掃平障礙,第二遍,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畫出重點詞語。第三遍,仔細推敲字、詞、句的准確含義,已達到理解題意。只有學生在審題中養成認真推敲、咬文嚼字的習慣,才能真正理解題意。為了讓學生能把認真讀題、仔細推敲的過程表現出來,強化學生認真審題的意識,我要求學生一邊讀題時,一邊圈圈點點,把重要的字詞做上記號,提醒自己注意。當然,所謂的大聲朗讀只能在平時的訓練中進行,真正考試時只能是默讀。3.
強化訓練,及時鼓勵。在教給審題方法的基礎上,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審題訓練及熱情鼓勵,以培養他們認真審題的習慣和提高審題的能力。在平時教學中,對於圈對關鍵詞並解答正確的學生,我還給予作業或考試卷上加分法來激勵,正是基於這種多形式,多渠道的對學生仔細審題的習慣指導和訓練,因而,所教學生的審題能力及解題的准確性都大大提高。
(二)、悉心觀察是審題全面的保證
對題目意思能正確領會,還需要對題目進行正確、全面的觀察。心理學認為,觀察是人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它是知覺的高級形式。同時,觀察與思維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觀察的過程中自始至終地伴隨著思維活動。教師還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1.
觀察要有順序地進行。
比如,出示一道例題圖,學生總是雜亂無章地觀察著,還有的孩子重復著回答別人已經回答過的數學信息,這種現象我們經常會遇到。由於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在觀察事物的時候,往往被情景圖中艷麗的色彩、可愛的形象所吸引,看到什麼就什麼就說什麼,缺乏條理性,因此,教師在學生看例題圖時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教給學生觀察圖畫的順序,這樣學生就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有順序地觀察插圖上的景物,說出有價值的數學信息,避免出現遺漏或是重復的情況了。2、觀察要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
學生生活在信息豐富的社會里,生活經驗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資源,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經驗的激活、利用、調整、提升的過程,是自己對生活現象的解讀。數學學習離不開學生的生活經驗。
(三)重視學生的認知基礎。
不同學生的認知基礎大不相同,這不僅與他們的年齡有關,還與他們的生活背景有關。高段的學生認知能力相對而言較強些,也有著較為豐富的生活經驗,一些較為復雜的題目也能自己審題分析並有序地做下去。而低段的學生不管是認知能力,還是理解能力都比較弱,如果高估他們的認知能力,將自己理解起來簡單的題目想當然地認為學生理解起來也很容易,那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學生會出現各種類型的錯誤,練習的效果很差。因此,在平常的練習中,要以學生的認知水平來讀題、審題、分析題意。對於學生不理解的地方要耐心講解,直到學生理解為止,注重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以便學生在以後的練習中能自己解決相關的題目。
(四)、作業講評。
作業講評是學生獲得信息反饋的重要途徑。學生中的作業錯誤,都是由於審題的不仔細所造成的。通過作業的講評,分析解題中造成的錯誤原因,溝通師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有益於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通過作業的講評,學生能認識存在錯誤的原因。教師利用講評,進一步補充一些練習題供學生思考,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發現,把學生的思維活動積極地調動起來。
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審題習慣是做對題目的開端,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努力把一些審題中出現的不好的審題習慣扼制住。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它幾乎無捷徑可走,只有在學生自己反復的練習、教師的分析指導中逐步養成。學生經過了嘗試,才會有體會和感受,才會更深刻地理解教師的分析、指導,而教師的包辦代替只能扼殺學生的思想。在今後教學中還要經常提醒學生仔細讀題,認真審題,要不斷做學生的表率,傳授他們審題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題的正確率,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⑸ 怎樣提高初中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

要提高初中學生的數學審題能力,就可以在初中生所有的大綱知識點鍾易錯題進行歸納,把易錯題中容易忽略和忽視的審題點告知學生。

⑹ 怎麼提高學生審題能力

教學中,發現中年級學生審題能力很差。題目要求很清楚,學生還是稀里糊塗。某中類型題目已經練習多次,學生還是對書寫格式還要問老師。分析原因:一則可能是低年級考試都是有老師讀題,不清楚的老師不厭其煩地反復講解,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二則個別學生習慣不好,解題時怕動腦筋,對自己缺少自信。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運算佔了相當大的比重。而運算的准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審題的正確與否。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審題能力顯得十分重要,很有必要加強對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
一、應用題
(一)、「劃」
劃就是劃出題中關鍵的字、詞、句,刪除次要信息。它要求學生准確理解題意,找准數量關系。因此,審題教學要像語文教學一樣,讓學生理解應用題中每個字、詞、句的意義,培養學生書面語言的閱讀能力和縮句能力。
學生要對應用題中揭示數量關系的關鍵句要反復推敲,理解它的真實含義,為正確解題鋪平道路。
(二)、「讀」
讀,就是認真讀題,初步了解題意。讀題是了解題目內容的第一步,是培養審題能力的開始。要培養學生反復、仔細、邊讀邊想的讀題習慣。一年級教師要進行范讀、領讀。讀題時要訓練學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不讀斷句。二年級開始培養學生獨立朗讀、逐步過渡到輕聲讀、默讀,養成自覺通過默讀理解題意的習慣。
(三)、「擬」
擬,就是模擬情景,展示數量關系,有些題目可通過指導學生列表、畫圖甚至表演等方法模擬應用題的情景,使應用題的情節、數量關系直觀全面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進而掃除理解題意的障礙。
此外,在教給審題方法的基礎上,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審題訓練,以培養他們認真審題的習慣和提高審題的能力。
(四)、「復述」
述,就是復述題意,進入情境,用自己的話復述題意,能促進學生進一步分析清楚應用題的情節,使題目內容轉化為鮮明的表象,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
復述題意能准確地反映出學生對題意的理解程度,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審題能力。二、計算題四則混合運算是計算教學中的難點內容,也是學生出錯率最高的題型之一。因此,四則混合運算的審題教學,要求學生必須做到:一、「看」
二、「畫」「畫」」
三、「想」「想」,就是分析題中的數值特徵和運算間的聯系,聯想到有關運算定律、運算性質,然後進行運算。
計算題的審題教學,特別要注重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習慣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對計算題算得正確、迅速。
計算題教學還要注意對題目要求的辨別。是口算還是豎式計算,豎式計算是否要求驗算。
審題能力是小學生必須形成的一項能力,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這個問題。

⑺ 如何提高學生初中數學的審題能力

我認為要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可以採用以下的培養策略.

(一)、閱讀習慣——審題的前提
實踐表明,構成一些學生學習數學感到困難的因素之一是他們的閱讀能力差,在閱讀和理解數學內涵方面特別無能.的確,許多學生讀題時一目十行,在未加充分思考的情況下就盲目的按已知條件去碰數,影響了解題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重視數學閱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讀准.讀題是解題的起步,是培養審題能力的開始.通過讀題,使學生明確題意,為進一步思考做准備.教學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讀題的形式和要求應做出明確的規定,如大聲讀、輕聲讀、默讀、讀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弄清題目情節,分離條件與問題,理清題目結構.因為數學題目中多讀一字或少讀一字,意思可能會大相徑庭.如:本學期我上的示範課「求一個數上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這節課,在講例題時:「華龍商場共有電視機65台,已賣出25台,賣出的是總台數的幾分之幾?」
我出示例題後,我緊接著出示「審題能力」的(1)讀准:(讀題時可以大聲讀、輕聲讀或默讀,讀題時不添字、不漏字、更不能讀錯字,應把句子讀通順)
讓學生根據要求讀題,再指名學生展示讀題,看學生讀的是否規范、標准.讀的好的應給於表揚.

2、標記.為了促使學生在讀的同時加強感知,可指導學生在關鍵的、重要的字詞下面做標記,養成認真讀題的習慣,以便讓他們排除一些無意注意的干擾,在解題時提高自己的注意力.例如有的題目中提到的「多」、「少」、「除」、「除以」等比較容易忽視或容易混淆的字詞可加著重號,可為正確解題打下良好的基礎.如:進行完讀准後又出示(2)標記:(要求找出題目中的重點字、詞、句子,並做標記)
讓學生找重點字、詞、句子,並做標記.
指名學生匯報.

3、表達.學生「數學語言」的特點及掌握數學術語的水平,是其智力發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標,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理解能力差,理解問題常常發生困難和錯誤.因此,在學生讀題後要重視數學的表達,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題目的情節、問題、條件逐一表述出來,把題目內容轉化為鮮明的表象,通過有聲言語活動,使學生對題目的結構意義達到正確完整的理解.如:最後出示(3)表達:(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概括題意)
指名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概括題意.概括好的給予肯定和表揚.讓學生表達出:「25台是65台的幾分之幾」.
鞏固練習時也按照「審題能力
(二)、分析綜合——審題的核心綜合是指從條件推出問題,即從因到果;分析是指從問題追溯到條件,即問果索因.隨著學生思維自覺性的增強,在審題時,不僅讀懂題意,而且在頭腦中通過分析綜合建立已知和未知的橋梁,溝通兩者之間的聯系,這是審題的核心,也是解題思維過程的核心環節.因此,要注重培養學生審題過程中的分析綜合能力.
(三)、圖中會意——審題的突破應用題呈現的問題情境總是精煉、概括、抽象的數學語言,像工程問題、相遇問題等工農業生產中的一些專用詞語或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缺乏一定的知識經驗儲備,給題意的理解帶來困難.這就要求依靠再造假象,將題目包含的信息轉化成一定的直觀形象(如線段圖、表格等),依靠對直觀的感知來支持抽象思維,使審題有所突破,起推波助瀾的作用.有了圖這一具體形象的中介力量,能直觀地揭示題目中各種數量關系,有些學困生也能理清其中的關系了,審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審題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數學能力,抓好審題能力的培養這一環節,學生的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以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就會從無到有,從低水平向高水平發展,從而提高數學的解題能力.這也許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同學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加油!

數學課如何提高學生審題能力

數學課程標准強調:注重學生諸種能力的培養,其中包括數學閱讀能力和審題能力。但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我經常發現一些同學「一聽就懂,一做就錯,一點就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數學課程標准》中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有義務去思考這個問題,追尋學生審題、讀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尋找解題的策略。我們應該關注學生讀題、審題能力的培養。
審題是解題的開始,也是解題的關鍵。學生審題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影響解答的結果。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分析學生產生審題障礙的原因,尋找對策,培養學生審題能力。
一、審題能力的含義
審題能力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能力,它包括閱讀、理解、分析和綜合等多種能力,也包括嚴肅、認真、細致的態度等非智力因素。數學學科的審題就是為了正確解題而進行閱讀、理解題目所涉及的數學知識,明確題目給出的條件和要求,並試圖找出條件和結論之間的關系而進行的思維活動。
二、審題能力薄弱的原因
學生在解數學題的過程中所出現的種種錯誤,很多情況下都是產生在審題這一初始環節中。那麼學生的審題能力為什麼差呢?我分析一下往往由以下原因造成

閱讀全文

與初中數學如何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