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兒童如何學數學
⑴【引導孩子正確對待學習中遇到的新困難和新問題】在開始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家長要注意鼓勵孩子,讓其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勝不驕,敗不餒,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千萬不能讓問題堆積,形成惡性循環,而是要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下,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⑵【引導孩子提高自我調控的「適教」能力】一般來說,教師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後,因自身對教學過程的不同理解和知識結構、思維特點、個性傾向、職業經歷等原因,在教學方式、方法、策略的採用上表現出一定的傾向性,形成自己獨特的、一貫的教學風格或特點。作為一名學生,讓老師去適應自己顯然不現實,我們應該根據教師的特點,立足於自身的實際,優化學習策略,調控自己的學習行為,使自己的學法逐步適應老師的教法,從而使自己學得好、學得快。
⑶【引導孩子將「以老師為中心」轉變為「以自己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學習模式】數學不是靠老師教會的,而是在老師引導下,靠自己主動思維活動去獲取的,學習數學就是要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並經常發現和提出問題,而不能跟著老師的慣性運轉,被動地接受所學知識和方法。
⑷【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要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頑強的學習毅力,要有足夠的學習信心,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
⑸【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課前預習而「生疑」,「帶疑」聽課而「感疑」,通過老師的點撥、講解而「悟疑」、「解疑」,從而提高課堂聽課效果。預習也叫課前自學,預習的越充分,聽課效果就越好;聽課效果越好,就能更好地預習下節內容,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⑹【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提高閱讀能力】審題是解題的關鍵,數學題是由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構成的,拿到題目要「寧停三分」,「不搶一秒」,要在已有知識和解題經驗基礎上,譯字逐句仔細審題,細心推敲,切忌題意不清,倉促上陣,審數學題有時須對題意逐句「翻譯」,隱含條件轉化為明顯條件;有時需聯系題設與結論,前後呼應挖掘構建題設與目標的橋梁,尋找突破點,從而形成解題思路。
⑺【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演算、驗算習慣,提高運算能力】學習數學離不開運算,初中老師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算,因時間有限,運算量大,高中老師常把計算留給學生,這就要同學們多動腦,勤動手,不僅能筆算,而且也能口算和心算,對復雜運算,要有耐心,掌握算理,注重簡便方法。
⑻【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是一門邏輯性強、思維嚴謹的學科。而訓練並規范解題習慣是提高用文字、符號和圖形三種數學語言表達的有效途徑,而數學語言又是發展思維能力的基礎。因此要逐步夯實基礎,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Ⅱ 如何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數學
《洪恩寶寶學數學》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h7sbICGoPmIuoqU4emmp3w
希望可以幫到您和您的寶寶。
《洪恩寶寶學數學》是一套體系比較完整、內容比較全面的幼兒數學教育產品。它圍繞數學教育知識點構建教學體系,充分展示了數學教育獨有的風格,同時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大量選用了幼兒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素材,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和接受性。
Ⅲ 幼兒如何學習數學
導讀: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只要我們用熱情的心去思考,用真實的情景去感染,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會興致勃勃地走進五彩斑斕的數學王國! 明集鎮中心幼兒園:宋桂芬 台灣著名學者王財貴教授曾說:數學是最容易學的學科,越是努力教數學的老師就越是很笨的老師。可見數學並不是那麼的深奧難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科學目標和內容要求中明確指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意義,在這里特別強調了生活對數學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生活中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是我們很重要的一種教學途徑。 而現實卻不容樂觀,幼兒園里的孩子已經談數學色變,可以想像,如果到了小學、中學,數學對他們來說已經成了沉重的負擔。究其根由,就是我們這些教育者們扼殺了孩子們的數學天賦。因為我們往往認為只有課堂才是孩子學數學的唯一地方。費勁周折,設置各種各樣的童話世界,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1,什麼是許多;發下大量的紙張,製作復雜的課件,讓孩子們去認知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把花壇里的花硬挪到枯燥的課堂上,只是為了讓幼兒學會點數------所有這些現象表明,教育者已將數學與生活脫離,使孩子們感到只有課堂才是學數學的唯一環境,而這個環境是那麼的令人緊張,其結果只能是望數學而生畏。 我們為什麼不在生活中對幼兒實施數學教育呢?午餐時間到了,老師可以問:孩子們,你們用什麼方法知道老師給你們准備的碗和小勺夠不夠分?這不就是一一對應的數量關系嗎?戶外活動時,孩子們仰臉望天上的風箏,可不可以讓幼兒學習點數呢?放學了,媽媽用自行車帶著寶寶回家,可以讓他們想一想:用什麼辦法才能把那些忽忽向後跑的大樹數的又快又對?樓梯的台階、走廊的地板磚,甚至是午睡的小床不都是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的有效環境嗎?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只要我們用熱情的心去思考,用真實的情景去感染,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會興致勃勃地走進五彩斑斕的數學王國!
Ⅳ 如何讓幼兒在探索中主動學習數學
一、以游戲的形式激發興趣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學習數學教育的有利手段。利用游戲形式來進行抽象的數學知識學習,能有效的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提高思維的積極性。在角色游戲中的娃娃家裡,可引導幼兒數清來了幾位客人、該擺幾個杯子、幾個碗、送幾份點心,滲透一一對應的關系;這樣游戲能很好的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中輕松的學習數學。 二、合理的投放數學操作材料 在數學活動中,幼兒藉助操作材料,通過與材料活動而對數量產生相應的理解,能為孩子很好的理解與掌握相應的教育目標起到輔助作用。在認識「長方形」中,讓孩子通過剪一剪、畫一畫等操作活動,來體驗長方形兩條相對邊一樣長的特徵,讓孩子參與活動中有了真實體驗,並在操作理解中掌握了數學知識;如在數學角,隨意地讓幼兒用各種材料如小棒、牙簽等進行數數、自由建構等。能很好地培養幼兒的探究興趣,從中積累和發展數學經驗。 三、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數學的實際運用能力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它能對人產生最直接、最深遠的影響。教師應從現實生活中選取觀察的素材,為幼兒提供大量的實踐活動情境和參與的機會,讓他們親身感受到數學問題的真正存在,認識現實中的生活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從而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生活是數學的源泉。生活中充滿了數、量、形、時間等概念。如:利用每天散步的好機會,引導幼兒觀察建築物的形狀、層數、點數,點數各色花的數量等。利用幼兒周圍生活的實際環境,在日常生活中隨處、隨時滲透數學教育,讓幼兒從生活中直接感受、體驗。 四、組織動手動腦的操作活動,強化幼兒的主體參與意識 利用幼兒手中的學具、常見的實物,引導幼兒多種感官協同活動,是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習主體意識、提高數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幼兒動手動腦動口的操作過程,實際上就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意義建構過程。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這種效果要比單純的抽象感知和記憶要好得多。在數學教學中組織動手動腦操作活動,可以從小培養幼兒各方面的能力,使其自始至終興趣濃厚。 五、利用先進的教學媒體,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通過認真鑽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識的內在規律和相互聯系,把數學特有的嚴謹、抽象、簡潔、概括等屬性,藉助多媒體課件的聲、色、光、動畫等豐富的視聽媒體優勢,充分地展現在幼兒面前,不僅可以較好地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而且強化了幼兒的感知。而根據需要設計的互動式多媒體課件,幼兒的手眼腦齊動,興致濃厚地進行自主探究,效果更顯著。 六、感受興趣,培養幼兒的參與意識 1.在探究中感受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育家誇美紐斯有句名言:「教一個活動的最好方式是演示。」這一提法的實質是把重點從教轉向學,從教師的行為轉向幼兒的活動,並且從感覺的效應轉向運動的效應。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在自主探究中感受學習數學的興趣。這樣,幼兒通過親身感受,興趣盎然,印象也特別深刻。 2.在交流中感受學習數學的興趣 語言是心靈的窗戶,只有幼兒把自己發現的、想到的用清晰的語言表達出來,學會知識的感受才會更好地釋放出來。但現在的問題是:有的幼兒上課的時候不願意發言,或是因為膽怯,或是因為怕出錯,或是因為怕說得不好丟面子等等。這就要求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發言,敢於表達自己學習的感受和觀點,讓幼兒知道這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3.在爭辯中感受學習數學的興趣 幼兒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出現錯誤是再正常不過的了。正是在出錯時,幼兒對自己不成熟的觀點相互之間進行有意義的爭辯,才有了對知識的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而事實上,任何一個問題都是在相互爭辯的過程中得以明了,真理愈辯愈明。教學中,我針對幼兒爭強好勝的特點,有意推遲給出正確答案的時間,讓幼兒大擺擂台,充分闡明自己對這一問題的理解和看法。在激烈的爭論中,往往錯誤的一方最終會認輸投降。在問題的相互爭辯中幼兒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同時也感受到生活中也要「以理服人」這一重要准則。 七、適當地組織競賽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競賽是激發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國外許多心理學家的實驗研究表明,在競賽過程中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大增,因而多數人在比賽的情況下,學習和工作一般比沒有比賽的情況下要好得多。」在數學教學中,導入階段的競賽活動,可以引導幼兒從勝負原因分析中尋找規律,從而激發其探究新知的慾望;教學新知過程中的競賽活動,有助於激發幼兒勤於動腦的鑽研探索精神,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火花;鞏固階段的競賽,對於促進幼兒運用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是十分有益的;拓展延伸階段的競賽活動,則屬於數學興趣活動的范疇,可以培養幼兒將數學運用於實際生活能力,以及多種實踐能力。當然競賽不能太多太濫,要根據需要靈活組織。教師要特別注意引導幼兒正確對待競賽的勝負,培養積極向上的情感,力避競賽的不良影響。 總之,在進行數學教育活動時,要盡量讓孩子在探索中學習,在學習中探索,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積極引導幼兒動手動腦動口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幼兒的參與意識,讓幼兒樂在其中,學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