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製作一個小學數學教具
教具名稱:全等三角形模型
使用學科:數學
作者:
單位
用途:學生全等變式訓練
製作材料:木板、螺釘、橡皮筋
製作方法:用螺釘將六條木板連接起來,再用橡皮筋連接對角的螺釘。
使用方法:轉動底邊讓學生找到全等三角形並給予證明。
級數矮,上不了圖,抱歉
② 初中數學教具製作方法
你要分具體的教學內容,如果是演示圖形類的,用硬紙板,要是在相交線,平行線三角形等幾何類的可以把木條用小釘釘起來,要是在平面坐標系裡,還可以用互相垂直的兩根木條來演示當原點確定在不同的位置,相應的坐標的變化,非常直觀,形象,學生也樂於參與。
③ 小學生數學五年級教具怎麼做圖解大全
教師們在自製玩教具時,不要忘記遵循其的基本原則:在自製玩教具時,要考慮玩教具所承載的知識、概念和原理是否是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需要去學習的,幼兒是否能夠真正理解這些知識、概念和原理。
1、自製時鍾:初步了解時鍾的表面結構;(刻度、時針、分針、秒針、數字);發現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學會看整點、半點。
④ 怎麼製作數學學具
准備一些你想要的形狀的盒子,將還沒有形成的塑料放到盒子中。——圖案
用一根塑料的帶子,寬2厘米,長1米,在上面標明刻度。——尺
在長約4厘米,寬約1毫米的盒子里放沒有形成的塑料。——棒子
再做一個寬2厘米的,——板
最後放到學具盒中。
希望採納。
⑤ 用廢舊物品做數學用具 求啊! 怎麼做要創意!!! 急~~~~~
材料:一大塊泡沫,綠色,黃色的顏料,卡紙,牙簽
做法:1,將泡沫塗成足球場或籃球場的樣子
2,做上兩個球門
3,將卡紙將剪一個個人的樣子,給他們穿上「球服」
4,用牙簽將紙人固定在泡沫上
材料:黑色,藍色,紫色,粉紅色,綠色卡紙
做法:1,將黑色卡紙作為背景,用藍色卡紙撕成條,依次放在黑色卡紙邊緣的部分
2,用粉色紫色卡紙做成兩朵玫瑰花(做法不細說) 貼在黑色卡紙上
3,將綠色卡紙剪成葉子狀,貼在花桿周圍
4,折幾多蝴蝶貼在花上即可
⑥ 數學小製作
制
作
方
法:
1.把泡沫板裁成一合適扁長方體,在該長方體的正面(背面)貼上幾張數字卡片(點子卡片).
2.按數字卡片(點子卡片)的大小取中點位置,根據珠子(花片)的大小在長方體上面插相應幾根簽.
玩
法:用於數學區,根據數字卡片(點子卡片)的數量穿珠子或花片.
二、分類盒
製作工具和材料:牛奶盒、硬紙板、即時貼、鉛筆、剪刀、雙面膠.
制
作
方
法:
1、牛奶盒一分兩半,用雙面膠兩兩連接成所需要的個數.
2、取得合適的硬紙板在其底面用雙面膠粘貼加以鞏固.
3、用即時貼做好數張數卡或顏色標記或圖形標記或大小標記貼在盒的一面.
玩
法:用於數學區,幼兒根據標記進行對應匹配
⑦ 簡單的數學小製作有哪些
製作數學教具吧,例如用木條做一個即可變成矩形、又可變成棱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的教具。
這些小製作可以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⑧ 數學教具製作
題目好不詳細額……都不知道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的……而且也沒說是什麼……
教你做一個橢圓規吧
取木條一根,用電鑽每隔2公分鑽一個眼,找2個釘子能插到眼裡,不要太松,然後找一個線繩系一個死疙瘩,把線繩套在釘子上就可以畫橢圓了。釘子之間的距離和線繩的長短決定橢圓的扁圓。行嗎?
還有一個三角板
找3個3厘米寬30-50厘米長的木頭片,按照直角三角形接好(可以用射丁槍,沒有就用膠水也可以),在刷上白漆,然後對照尺子做畫上刻度.OK了!!(等腰直角三角形比較好做.角度就用你自己的三角板就可以測量了.)
圓規或者算盤都不弄,而且7年級估計也用不著了.浪費的說!
PS:如果還有問題可以繼續補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先准備3個條狀木板,3厘米寬5毫米厚,長度你自己看著辦,想做大的就長點.
2.先用2個等長的木板做腰,兩個木板結合的地方鋸成45度斜口,結合後就成了90度的頂角.
3.在將另一塊木板的兩頭分別接到兩個腰的下端,OK了.
⑨ 小學數學自製教具怎麼做
鍾表也是一種數學道具,一個硬圓盤,畫上上12個刻度線,在圓心安上長度不等的三根針,即可。
⑩ 如何製作初中數學學具
教師引導學生自己製作、利用數學教具學習,能夠使學生形象、直觀、具體地掌握數學知識。
學生親手製作教具與利用教具學習知識的經歷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進而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該節的數學知識。
除此之外,學生自己製作數學教具的過程能夠使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各個感覺器官,通過利用數學教具實驗、驗證數學知識,逐漸消化這些知識,通過表面現象掌握邏輯理論,進而清楚地了解自身的認知結構。
1、例如,在學習「三視圖」這一章節時,初中生初次接觸這種知識,沒有強烈的立體感,只讓學生停留在想像,就會挫傷一些立體感較差的學生的積極性。要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掌握三視圖的知識,可引導學生在課下利用橡皮泥製作大小相等的正方形圖形。
在課堂上講解時,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所製作拼成自己想要的各種各樣的立體圖形,再讓學生分別直視、俯視、側視拼出的立體圖形,觀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平面圖形也不同,最後讓學生說出這些圖形的聯系與特徵。通過這種方式觀察立體圖形,讓學生充分掌握三視圖的知識,進而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2、例如,初中數學教師在講解「位似圖形」這一章節時,教師可在備課時製作兩個相似三角形,同時也要求學生在課下製作出一組相似三角形,上課時教師可先將自己製作的相似三角形拿出,利用這一學具講解位似的條件,教師通過改變兩個相似圖形的位置,讓學生得出構成位似圖形的條件,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變化不同的位置擺放手中的相似圖形,討論並研究怎樣能夠構成位似圖形。
通過教師與學生反復操作相似圖形,可得到位似圖形的特徵、條件,這既能夠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位似圖形的知識,還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例如,教師在講解「多邊形」這一章節時,可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教材中畫的多邊形,歸納總結多邊形的特點、定義,再讓學生自己動手剪出任意邊數的多邊形,根據邊數將學生剪出的所有多邊形進行分類,再讓學生准備尺和筆,選擇任意一個頂點畫出該頂點對應的所有對角線,並記錄對角線的數量n,通過歸納整理多個多邊形的條數可得多邊形邊數與條數之間的關系:n-3。
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教師可再引導學生找出多邊形包含的所有對角線與邊數n所存在的關系,經過學生的實踐、研究與討論可得該公式:n(n-3)/2,學生在數學教師的指引下,結合實踐學習了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