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
一個人的數學計算能力主要包含三個方面:
1、計算結果的准確性;
2、計算方法的技巧性;
3、計算速度的快捷性。
要想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要從下面四個方面下功夫:
一、讓學生熟練掌握運演算法規:在小學階段,學生要學到三類數——整數(自然數)、小數和分數,這三類數都要進行四則運算——加、減、乘、除,每一類數的每一種運算都有自己特定的運演算法則,熟練掌握各類;
二、注意培養學生估算能力:新課程把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列入其中,充分反映出估算在數學計算和實際生活中的重要性,估算能力也是一個人計算能力中相當重要的一個方面,具備良好的估算能力,實踐證明有四個好處:
1、幫助我們預知計算結果;
2、可以提高數學分析能力;
3、可以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4、檢查結果是否基本正確。
『貳』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的解題能力
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學習小學數學都有很大的難度,其實小學數學屬於基礎類的知識比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小學,是一個需要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學數學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的技巧就是多做練習題,掌握基本知識.另外就是心態,不能見考試就膽怯,調整心態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這些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進入到數學的海洋中去.
『叄』 數學方面的能力怎樣培養
首先我是覺得學習數學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家長千萬不要逼孩子,要理解他們。
我是一名剛畢業的文科生。就是一直覺得自己的數學不大好,所以就一直沒有敢選理科。但是結果我高中的數學成績還不錯,我覺得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努力和遇到了一個好的老師。所以有一個好的老師還是很重要的。會成為我們想學習的原因之一。
『肆』 1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一、激發學生思維動機
動機是人們「因需要而產生的一種心理反映」,它是人們行為活動的內動力。因此,激發學生思維的動機是培養其思維能力的關鍵因素。
教師如何才能激發學生思維動機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教師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識因素,從學生自身生活需要出發,使其明確知識的價值,從而產生思維的動機。
例如:在教學根據實際情況用「進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數的應用題時,先出示題目:小強的媽媽要將2.5千克香油分裝在一些玻璃瓶里,每個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幾個瓶?再讓學生讀題,分析解題思路。當學生回答出求需要准備幾個瓶,就是看2.5千克里有幾個0.4千克時,我先讓學生猜一猜需要幾個瓶,然後讓學生獨立計算出結果。算出結果為6.25,我問學生:「按『四舍無入』法我們准備6個瓶子可以嗎?」學生回答說「不可以。」
我又問:「為什麼?」學生都知道需要再准備一個瓶子裝剩下的0.1千克油,所以需要准備7個瓶子才行。最後讓學生驗證自己的猜想,老師並告訴:這種根據實際情況取近似數的方法叫「進一法」。隨後用同樣的方法教學了「去尾法」。由於這些例題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學生容易理解掌握。這樣也引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思維動機。
這樣設計教學既滲透了「知識來源於生活」的數學思想,又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學生的學習動機被激發起來了,自然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後面的教學活動之中。
二、理清學生思維脈絡
認知心理學家指出:「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寓於知識發展之中的。」在教學中,對於每一個問題,既要考慮它原有的知識基礎,又要考慮它下聯的知識內容。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思維,並逐步形成知識脈絡。
1.引導學生抓住思維的起始點
數學知識的脈絡是前後銜接、環環緊扣的,並總是按照發生—發展—延伸的自然規律構成每個單元的知識體系。學生獲得知識的思維過程也是如此,或從已有的經驗開始,或從舊知識引入,這就是思維的開端。從學生思維的起始點入手,把握住思維發展的各個層次逐步深入直至終結。
2.引導學生抓住思維的轉折點
學生的思維有時會出現「卡殼」的現象,這就是思維的障礙點。此時教學應適時地加以疏導、點撥,促使學生思維轉折,並以此為契機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抓住轉折點,有利於克服學生的思維障礙,有利於發散思維的培養。
三、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批判能力
沒有批判就沒有創新。因此,批判性思維也是思維品質的一個重要方面。設計些陷阱式的思維問題,能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當一個問題正面學習完以後,僅有大約百分之六十的學生基本掌握,有的學生因用錯了概念、法則、公式、定理而把題做錯。因此,應加強從反面培養學生的思維批判能力。在教學實踐中,當講完某一數學知識後,我故意設陷阱給學生,創設下列情境:一是使學生欲言而不能,心欲求而不得;二是誘使學生「上當」「中計」。經過分析批判後才恍然大悟。這種對事物的認識正確程度是正面培養所不能達到的。
四、教師要設計好練習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1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學習計算方法、掌握解題方法一樣,也必須通過練習因此設計好練習題就成為能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一環。一般情況下,課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數量的有助於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練習題。但是不一定都能滿足教學的需要,而且由於班級的情況不同,課本中的練習題也很難做到完全適應各種情況的需要。因此教學時往往要根據具體情況做一些調整或補充。
2.設計練習題要有針對性,要根據培養目標來進行設計
例如,為了了解學生對數學概念是否清楚,同時也為了培養學生運用概念進行判斷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斷對錯或選擇正確答案的練習題。舉個具體例子:「所有的質數都是奇數。(
)」如要作出正確判斷,學生就要分析偶數裡面有沒有質數。而要弄清這一點,要明確什麼叫做偶數,什麼叫做質數,然後應用這兩個概念的定義去分析能被2整除的數裡面有沒有一個數,它的約數只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數又是質數,這樣就可以斷定上面的判斷是錯誤的。
3.設計一題多變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小學數學知識的結構,都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照知識的內在聯系,適當地運用「一題多變」,可以防止學生的認識局限在所學的例題里,還可以避免解題的思路來束縛原有的路子,從而增強學生解題的應變能力。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學習計算方法、掌握解題方法一樣,也必須通過練習。而且思維與解題過程是密切聯系著的。培養思維能力的最有效辦法是通過解題的練習來實現。因此設計好練習題就成為能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一環。一般情況下,課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數量的有助於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練習題。但是不一定都能滿足教學的需要,而且由於班級的情況不同,課本中的練習題也很難做到完全適應各種情況的需要。通過練習,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伍』 淺談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
1激發學習興趣
要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使學生樂於計算。我以介紹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在計算題的教學中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開展計算比賽活動等形式來激發學生計算的興趣,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同時,改善評價的方法,像分小組競賽、個人加分、評選計算標兵、計算不出錯的免去當天晚上的家庭作業等方法,也確實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產生了不同的感受。當計算出現錯誤時,學生會產生自責感;當自己找到錯誤的原因時,他們會有喜悅感;當計算正確時,他們會產生成功感;當連續幾次正確率在100%時,他們會產生自豪感……這些不同的感受都會從他們的言行中表現出來,更加增強了他們正確計算的慾望。
2弄清計算原理
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必要的引導與示範。首先要弄清算理。計算教學最忌諱重結果輕思維、重法則輕算理的做法。在教學中,我始終堅持不僅讓學生知道怎樣算,而且讓他們知道為什麼這樣算。這樣,既使學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學知識前後融會貫通。其次,要培養學生科學有效的思考方法。科學有效的思考方法不僅可以節省時間,而且能提高計算的准確率。訓練時,我讓學生看題目,想演算法,選擇正確科學的計算方法;做完後,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思維過程,並給予及時糾正和補充,從而讓學生學會科學的計算方法。同時,我將計算題型進行歸類,讓學生一天練一個類型,隔天鞏固練一題。這樣有的放矢,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有利於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形成計算技能。
3豐富練習形式
在計算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於學、樂於做,教會學生用口算、筆算和計算工具進行計算,並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達到算得准、快的目的。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寓教於樂,結合每天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練習一些口算。在強調計算的同時,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如:用游戲、競賽等方式訓練;用卡片、小黑板視算,聽算;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等。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還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4培養口算能力
作為口算能力來說,它是學習數學的基礎,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對學生基本的運算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口算能力的訓練,有助於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有助於培養學生綜合的思維能力;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有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增養。如何進行口算能力訓練是值得探討和研究的重大課題:①課堂上注重口算訓練:教師在授課之前,結合本節內容進行必要的口算訓練,是提高學生口算水平的重要手段;②學生相互出題,對答式的口算練習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口算水平,而且還有助於融洽學生間的關系;③家、校結合的教育才真正是走向了成功教育。家長要想使自己的子女有較快的反應能力,在飯前、飯後閑談的時間中,抽出幾分種的時間,與孩子對答式的口算練習,再配合適當的獎勵,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④鼓勵孩子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譬如,讓孩子跟父母外出購物時,幫助家長口算用的錢數,也是培養學生口算能力、反應能力的有效途徑,並能激發、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⑤強化性的口算練習,也是提高口算能力的重要方法:間隔一段時間,出示部分口算題,讓學生進行口算比賽,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檢測,這對提高口算能力有很大的輔助作用,但要注意防止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陸』 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如何培養
孩子對數學的學習並不是為了擁有多少數學知識,而是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讓孩子可以發散思維,提高數學素養,用數學思維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從以下點入手:
1、從實際需求出發
2、從問題的突破口出發
3、從實際的案例出發
4、結合邏輯思維來做訓練。
5、鼓勵孩子多提問
『柒』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滲透數學思想:在小學階段,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要堅持寓教於樂的原則。通過多媒體和網路平台收集並呈現有趣的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例如,將動畫片中的有關數學的內容剪輯下來,在課前或者課間播放,既能夠讓學生的精神得到放鬆,又能夠讓學生在觀看動畫的時候感受數學的實用性。
(二)套構的方式強化數學模型:套構的方式與類比的方法類同,是根據兩類或兩個對象的相似或相同點,推斷他們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的思想方法是自特殊至特殊的方法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利用類比思想可發現新問題,所得結論雖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卻可為該問題的深入研究提供線索為思維指明方向這對於問題的最終解決極為有利放而類比是數學發現中最基本、最重要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在結構特徵上、數量關繫上、算理思路與思想內容上進行類比思想的滲透教學。例如,在加法交換律的學習中,可以充分利用類比的方式。算式1+2+3+4+5+6+7+8+9+10=?這個題的解法有很多種,可以將各個加數依次相加,最終得出結構。也可以用加法交換率將算式進行加數上的調整。原式=1+2+3+4+5+6+7+8+9+10=(1+9)+(2+8)+(3+7)+(4+6)+5+10=10+10+10+5+10=55。套構加法交換率在連加算式中的應用,能夠使得計算更加簡便。套構既定數學定律或者定律,不但有利於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而且能夠讓學生養成用數學模型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這樣有利於學生後續數學建模思想的學習和研究。
(三)逆向思維的方法:逆向思維是發散式思維的一種其基本特徵是從已有思路的反方向去思索問題這種思維形式反映了思維過程的間斷性、突變性、反聯結性是對思維慣性的克服其優點在於首先有利於克服慣常思維的保守性,開拓新的數學領域其次有利於糾正慣常思維所造成的錯誤認識,開辟數學新方向最後有利於排除慣常思維過程中。逆向思維的方法多用於應用題的解答。例如,張蘭在暑假閱讀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在第一周,他閱讀了一本書的一半少40頁,在第二周,他閱讀了剩下的一半多10頁,第三周他閱讀了30頁,至此全部看完。問題是《三國演義》這本書一共多少頁?利用逆向思維來解答,第二周閱讀了剩下的一半多10頁,第三周閱讀了30頁看完,即30頁加10頁正好是剩下的一半,也就是40頁;剩下的書頁數是80頁;第一周閱讀了書的一半少40頁,即比80頁少40頁,也就是第一周閱讀了40頁。所以這本書總共是80頁加上40頁,等於120頁。逆向思維這種數學思維的好處在於可以根據問題和題中已知的部分條件來還原出潛在的條件,運用還原出的條件可以繼續向前堆。如此這般環環相扣,最終就能解決問題。
(四)聯系生活創設情境:人們在學習比較難的知識時,其最大的動力是能夠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可以通過將數學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聯系的方法。這樣學生在情境中可以意識到如果解決這個問題會給其生活帶來益處,所以要努力學生,最終養成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的好習慣。相反,在數學課堂上,聯系生活情景,能夠讓孩子們利用生活常識和生活經驗更好地去理解數學解題方法。例如,關於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教學內容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用三個磁扣將掛圖固定在黑板上,為了配合教學活動,可以增加掛圖的重量,這樣可以使得三個磁扣平行放置無法穩定住掛圖。學生通過實驗發現,只有三個磁扣組成三角形時才能夠穩定掛圖。教學內容講授結束後,還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比如,用三個釘子來固定一個鏡框,釘子的位置怎麼安排最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