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在數學課堂上學生如何互評

在數學課堂上學生如何互評

發布時間:2022-04-14 01:46:39

A. 如何對中學生數學學習進行評價

數學新課程標准中對數學教育活動評價的目的與功能做了明確的界定,那就是通過對學生學習數學的行為、態度和所取得的進展的判斷,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獲得真實的成就感。在評價的過程中,如果我們教師把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排隊,然後得出學生學習的結論,未免過於簡單。因為教育的功能不在於區分、甄別學生的優劣,而是在於讓在不同層面上的學生、學習能力程度不同的學生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知識的生長。
一、重視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
大家都知道,初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要完成實驗幾何到邏輯推理嚴格證明幾何的過渡,在這一過程中,很多幾何結論都是通過學生通過動手驗證得到的。我在上「三角形全等的證明」和「在同圓中弦、弦心距、弧、圓心角的關系」時,需要學生通過圖形的運動,如翻折、旋轉,來驗證兩個圖形是否重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首先要能夠利用手頭的工具自製三角形紙片和圓形紙片,然後根據要求在圖片上作出符合條件的圖形。在操作的過程中可以分小組協作完成,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對這一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教師要積極地給予肯定,對能與他人進行良好合作的行為要給予表揚。同時,對於本來基礎並不是很好的同學所取得的成就要及時發現,並給予充分肯定。如我班有一位同學A,在幾次數學課的實驗操作中都受到了我的表揚,於是他變得越來越喜歡數學、越來越喜歡動手,雖然數學考試成績沒有大的進步,卻在勞技課上充分展現了他的動手天賦,並在學校的「巧巧手「比賽上得到了火箭比賽一等獎。後來他在提到自己取得的成就時說,其實他以前是一個很內向的人,由於成績不是很理想,所以經常感到自卑,不敢去表達自己的想法。自從數學上的幾次製作圖形來驗證幾何結論時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增強了他對自己動手能力的信心。
二、及時肯定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的閃光點
數學學習對於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知識的連續性要求較高。如果一位同學能背出一首唐詩,其他唐詩他不一定知曉;但如果一位學生會解一個方程,他就有可能會解這一類的方程。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果某位同學學習數學由於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成績不是很理想,甚至經常考試分數接近零分,但是我們教師在接受他反饋回來的信息時發現他某一道題會做了,我們應該感到高興,應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這說明他對這一類型的題目可能全都會解了。因為數學的特點就是這樣的,它可以讓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在初一年級教一元一次方程的時候,我帶的班級中的B同學是一位數學基礎極差的學生,在小學時早已被數學的應用題、圓的知識弄得焦頭爛額,而且在過去的考試中分數都是個位數。在一堂數學課上,在學生練習的環節,我在巡視的過程中發現B同學居然會解一道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這不由得讓我心中一喜。我又給了他幾道簡單的方程,他又做了出來,於是,我以此為契機,在班級中大力表揚了B同學,在表揚的過程中,B的臉明顯紅了。如果以考試成績做為表揚的依據的話,B也許輪不到表揚的份,但從這次表揚後,他解方程的興趣明顯增加了,雖然幾何和應用題進步很慢,但是對於解方程和計算題,他有了心理的優勢,即使到了初二年級以後的分式方程解得也很准確。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數學活動中要及時發現學生思維的火花,表揚其閃光點,特別應關注後進生,哪怕是他的一個靈光閃現,有可能就讓你挖到了金礦。
三、採用靈活可變的評價方式
我帶的第一屆的兩個班的學生,都是學習成績較為靠後的,對學習基本上沒有興趣可言。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是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為首要任務。而要讓他們有興趣,就必須讓他們體驗和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根據他們的基礎,要在短時間取得學習成績的突飛猛進,無異痴人說夢,所以我根據這兩個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想辦法讓他們能感受到真實的成就感。學生是很聰明的,他能准確地判斷出老師的表揚是真實的還是空穴來風。在交作業方面,兩個班的作業一向是殘缺不全的,我採用對班級每一位同學的作業進行反饋的方式,對作業上交情況有好轉的同學在數學課的課前兩分鍾予以表揚。這樣讓他們感覺到在這一方面找到了自尊,所以他們交作業的熱情空前高漲,到後來幾乎不存在不交作業的。在作業批改的評價上,對於做得很好的同學我會在作業結束的地方給予「優秀」、「A+」或「100分」等評價;對於做得不是很好的同學,暫時不給予其等級評價,而是讓其在訂正錯題以後,同樣給予其「優秀」、「A+」或「100分」等字樣。這樣,他們在體驗了成功的愉悅後上交作業的積極性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另外在平時的單元測試中,對於成績的界定方式上我也動了不少腦筋,對於沒有達到合格或者優秀的同學,再給予其機會,讓其充分思考,只要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搞懂未知的題目,一樣可以達到合格或達到優秀。這一舉措實施下來,深受學生歡迎,因為他們知道,只要自己積極參與學習數學的過程,就一定有一個很好的結果。
總之,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評價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環節。教師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進行評價不只是一種權力的表現,更重要的應是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一種責任。採用適合的評價方法,可以充分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反之,不合適的評價方法卻可以傷害學生的自尊,使其喪失學習的自信。所以評價的方法不僅要能體現學生通過數學學習所取得的成果和達到的水平,更要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那麼,作為教師必須根據自己所帶班級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展開評價活動。

B. 數學課上如何培養學生間的自我評價能力

數學課上如何培養學生間的自我評價能力
新課程理念提倡多元主體參與評價,尤其鼓勵學生自評和互評。如何在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間的自評和互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敢講、敢評、會講、會評、會聽。要讓每一位學生都會發言,真正做到想說、敢說、會說,以此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能力。
一、營造和諧氛圍、讓學生敢於評價
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大膽質疑、勇於探索,樂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尊重他們,隨時進行鼓勵和贊賞,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允許學生質疑解辨,開展生動的自評互評,營造和諧寬松的評價氛圍,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探究慾望,更為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例如「百分數的應用」中已編入了利息與成數,在教學後我設計一道實踐題,即「利息稅的計算」,要求學生到附近銀行調查了解當前各種期限存款的利率,幫助爸爸媽媽算一算存款所得利息和應交利息稅是多少。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紛紛向銀行職員提出:為什麼要交利息稅?有什麼意義?本金、利息、利率之間是什麼關系?……他們把這些數學問題帶入課堂,互相交流,互相評價,在積極、熱鬧氛圍中,我認真耐心傾聽學生的發言,觀察他們記錄下來有價值的問題,舍棄無關問題,互評解題方案,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它的「亂」使學生無壓力、無等級。在這種民主、寬松的氛圍中,不僅使學生學會了知識,而且使他們充分認識自我,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視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會評價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可能會出現當一個學生回答了一個問題或提出了一個想法時,教師總喜歡立即作出評價,這樣不僅會打擊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會限制學生思維的進一步發散,長此以往,學生就失去了學習的個性化。而實施自我評價,是學生在教學中聽取了其他同學的各種想法,結合老師的要求或提升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評價,有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指導自我評價,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答中自感悟
課堂上要使學生有問題可問,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指導學生展開評價,不斷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其思維處於活躍的狀態。如學生在歸納長方體的表面積概念時回答:長方體的表面積是指長方體6個面的面積。這時,教師沒有馬上判斷對錯,留下一點空間給學生,並加以疑惑的表情,學生馬上感悟到回答有缺陷:哦,不,應該是指長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如此,學生能在教師留下的適當時間內及時進行自我評價,從而達到自我完善。
(2)異中評長短
在一題多解的題目中,可以鼓勵學生說出與別人不一樣的方法,並說一說自己的方法比起別人的有什麼優勢或不足,通過這樣的自我評價,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3)議中求完善
課堂教學中常常會採取小組合作學習,尤其以討論、交流、等方式進行。而小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往往善於發現他人在學習中的情況,卻不能客觀地評價自己。這時,就要指導學生在互相交流、互相評價中找出自己在思考、辯論等方面存在的優點和缺點。
三、創設情景、讓學生善於評價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就是強調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因此,在課堂上要展現數學的應用價值,還要注重開放性,同時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能激發學生很好的評價。例:「公園里有20棵柳樹,櫻花樹的棵數是柳樹的2倍,楊樹的棵數比櫻花樹多8棵。有多少棵楊樹?」讓學生解答後,提出要求:「改變上題的一個條件或兩個條件,編成不同的兩步應用題,再解答出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改變題目的條件,就出現了不同的「條件」和數量關系,就有了不同的答案。這樣的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成功感,尊重了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認知結構,增強了他們探索知識的信心,較好地解決了教學中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的矛盾,促進了全體學生的發展。不僅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鍛煉了學生的評價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藉助多元目標,讓學生樂於評價
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從日常生活中更多關注知識與技能的狀況到同時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考察。學生的個人潛能之間不但存在著質與量的差異,而且在潛力發揮的程度上也不大一樣。所以作為教者時刻都應該注意,不能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應多給孩子提供一些成功的機會,盡可能讓他們在某一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
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及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和變化,注意及時搜集和分析能夠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的有關方面的信息,給予及時反饋。對於學生的表現平時採用「豐富有趣的標志性評價」、「言簡意賅的便條」、「富有哲理的課堂觀察評價」等手段。教師在評價過程中以朋友

C.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評價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為了正確地評價每一位學生,我認為應該做到: 一、重視對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在學習過程中,要考查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關注他們的參與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識與情感態度的發展;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的思維過程。對參與程度的評價,應從學生是否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等方面進行考查。對合作交流意識的評價,應從學生是否樂意、能否主動與同學進行交流與合作,是否具有數學學習的興趣等方面考查。對學生情感、態度的評價,應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隨時了解每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對數學的興趣。對數學思維的評價,教師可以通過平時觀察了解學生思維的合理性、靈活性,考查學生能否清晰地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日常學習和發展的評價,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點滴進步和變化,及時給予評價和反饋。 二、建立開放、和諧、寬松的評價氛圍。創設開放的評價氛圍,不僅有利於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為評價主體,而且有利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比如開展生動的自評互評活動,就可以在和諧寬松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也能使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更好地展開教學,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 三、評價方式多樣化。教師應採用多種評價方式,形成清晰的評價軌跡。可以採用個人、小組與教師評價相結合;口試、面試和筆試相結合;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等。口試的主要內容是說理,即說算理,說解題思路,講公式的推導過程等。面試的主要內容是操作,如操作小棒演示算理,拼擺學具推導公式、測量、製作等。讓每個學生體會到只要你在某個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獲得公正的、客觀的評價。 四、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評價需求。每個學生都有閃光的地方,抓住閃光點進行評價,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的動力,促進其最大限度地發展。對部分學習速度慢的學生在評價中要保證不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以學生個體縱向發展作比較,就可以看出學生在不同階段各個方面的發展程度,看其在原有基礎上提高了多少,本節課比上節課進步了多少,使他們不斷地樹立學習自信心。

D. 小學數學課堂上如何進行有效評價

查慶霞(淮安市楚州區實驗小學,江蘇淮安223200) 《數學課程標准》對數學教學評價作了如下闡述:「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一、評價要具有激勵性 激勵型評價能觸動學生的心弦,喚起學生內心的激情,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善於觀察課堂,敏銳地捕捉到其中的閃光點,並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使自信的學生更積極,缺乏自信的學生也變的活躍起來。這樣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發掘他們的潛能,有效的促進他們主動、健康的發展。那麼,如何使教學評價具有激勵性呢?一句表揚的話語、一個溫情的撫摸、一個驚喜的表情,一個肯定的微笑……這些無不充滿激勵性,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 例如,有位同學上課聽講認真,愛動腦筋,時常會想出一些新穎的解題方法。有一次,當她用不同方法解答出一道難題時,我滿臉興奮之情,激動的對她說:「你真了不起,能積極開動腦筋,想出與眾不同的方法,科學家也是這樣的!」聽了我的表揚,她興奮地同時聽課更認真,發言更積極了;還有一位同學,性格內向,平時不太愛發言。一天,當他回答上一道有一定難度的題目後,我豎起大拇指,興奮的對他說:「這個問題你回答的太好了,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老師希望能經常聽到你精彩的發言。」聽了我的誇獎,他興奮的小臉通紅,小眼發光,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從此,發言越來越積極了。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應讓學生在激勵性評價下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要實現這一角色的轉換,首先應從語言上表現出來,教師應通過及時的導向性評價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猶如大海行舟,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學習將會迷失方向。因此,教師要善於觀察課堂,利用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恰當的評價,恰當的評價對於回答正確的學生可以培養自信,對於回答錯誤的學生可以幫他們弄清題意,改正錯誤。 教師還可以採用合理的評價來幫助學生建立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方法的同時,教師也要關注課堂評價對學生學習態度帶來的影響,要指引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樹立正確的學習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總之,教師課堂上的評價要具有導向性。例如,當學生回答上一道難度較大的題目時,教師可以說:「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學生」,這樣的評價可以培養學生勤於動腦的習慣;當學生的作業書寫工整時,可以說:「你的作業寫的漂亮極了」,這種評價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認真書寫的好習慣。課堂評價不能用一些沒有導向性的含糊不清的評價語言,如「你真棒」、「很好」、「好極了」,棒在哪裡?好在何處?這樣的課堂評價空洞而抽象,沒有指向性,也就失去了教育意義。 三、評價要具有客觀性 新課程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具有客觀性。客觀性的評價可以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的到不同的發展。由於每一個學生所處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決定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富有個性的過程。 教師應把重點放在學生自身的縱向評價上,使學生體驗到自身的變化、成長和進步,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因此,教師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做認真的了解和分析,不能用同一的評價尺度來衡量他們,這樣可以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都有所發展。例如,班裡有位學生作業一向馬虎,一次他的作業書寫有了進步,於是我表揚他說:「你的作業進步很大,如果每天都能認真書寫,相信作業一定會越寫越漂亮。」聽了我的表揚,他滿臉興奮之情。這里我沒有因為他的作業寫得不算漂亮而忽視了他的進步,而是縱向比較,對他給予激勵性評價,激發了他的學習興趣,也增強了他學好數學的信心。 課堂評價不應拘泥於形式,要應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課而異,教師應全身心投入,創造性地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用我們的評價激活學生的思維,讓每一個學生在評價中獲得自尊和自信,獲得一種成功的體驗,從而對數學產生一種積極的情感和態度,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習慣。

E. 數學課如何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

數學語言是反映數學特點的學科語言,具有科學准確、邏輯嚴密、表達完整等特點。學生對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掌握得如何,將直接影響其後繼學習及思維能力的發展。數學課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同樣是「說」,有的學生說得准確、簡練、條理清楚;有的學生卻顯得語無倫次,無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我們都知道「,想得清的人才會說得清,說得清的人必定想得清」。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人們思維的結果,認識活動的成就都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可以說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即是對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呢?一、教師要有包容的心態,讓學生敢講...

F. 數學課堂有哪些評價方法有哪些

《數學課程標准》對數學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新的教學理念相適應的新的評價體系的構建也勢在必行.根據課程標准對學習評價提出的觀點,結合本校推行的周四五作業日的實際情況,我對小學數學的評價改革進行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效果,現提出我的一些認識如下.
一、評價應關注的幾個問題1.關注評價學習過程和可發展性.
小學數學學習評價應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以不斷促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不斷改進學習方法,不斷發展和提高.
學習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縱向比較,盡量少橫向比較.在對學生的評語中教師要多指出學生的優點,並殷切提出希望.學生在自評和互評中也應重在內省自己,增強自信心,重在發現同學的優點,並客觀地分析自己和他人的不足,以便明確努力的方向.2、關注教學評價在實踐中的作用
我認為,新的評價體系的建立最大的困難不是缺少先進的理論,不是缺少新的方法,而是這種評價體系既要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同時又要簡便易行,能為廣大的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所接受,應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不能為評價而評價,使得評價同數學學習脫節,流於形式.3、關注學生的自我評價,體現評價方式的多樣性
數學學習評價重要的是激勵和調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學生學習數學的行為、態度和所取得的進展的判斷,使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獲得成就感.同時引導和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學習,改進學習方法,不斷進步.因此,教學評價要充分關注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對自己的正確評價更能促進他們的內省,從而自覺地改進他們的學習.當然,這種自我評價也不是脫離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的孤芳自賞,學生需要多種評價方式的相互結合和相互刺激,從而不斷修正,並最終形成對自己的正確認識.中、高年級學生、教師可以逐步放手,引導學生正確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
二、改革評價的嘗試1.學生評價、家長評價和教師評價有機結合.
對學生數學學業的評價,我要求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參評、教師集中評定多元結合,這樣做既發揮了學生、家長的自主性,又能將教師與家長的關系進一步融洽,使教育教學受到社會的關注與關愛.
學生自評,一是對自己的學業進行常規性的自我檢測,二是注重發揮學生的個性,
進行開放式的評價..
每個孩子在興趣、愛好、性格上都存在差異,
要真正做到尊重每個孩子,
就必須給予他們更多的自由空間與選擇權利.我在教學中,給學生較多的評價標准讓學生自由選擇符合自己的評價內容和方式.如,在考查「認識鍾表」這一單元時,我提供多種測試形式供學生選擇,有的選擇「找朋友」,有的選擇「大家都來撥一撥」,有的選擇「看誰反應快」,有的選擇「誰的生活更合理」等.學生互評,除了常規性的學生互相評定外,我嘗試讓學生充當小老師,也來考考別人.如,對於學生口算能力的評價,我選用了「我們都是小老師」的活動形式,讓每個同學出題考同伴、評同伴,過一把「老師癮」.學生都很認真,精心設計了一道道試題,並把它送給同伴,然後認真的批改.家長評價,我嘗試讓學生將單元檢測卷帶回家,請家長也寫上一段話,使家長隨時知曉自己孩子的學業情況,促進學生與家長的溝通,我還設計了家長問卷調查表,讓每個家長認真填寫學生在家的情況,或寫一段評語,給孩子提出期望,或請家長到學校聽課,參加一些學校組織的活動,觀察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以便家長及時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2.日常評價、階段評價和期末評價有機結合.
小學生的學習是發展變化的,教師不要過分看重學生在一次考試中的考試結果.我在教學中採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辦法,很受學生歡迎.我非常重視對學生平時學習情況的觀察和記載,重視學生日常表現和單元檢測等情況的積累,並適當的給以加分累計,每周四前二十名無作業,最後在期末進行綜合評定.我設計了學生日常表現觀察檢核表,定期有重點的觀察學生課堂上質疑和解決問題的情況,隨時有針對性得給予鼓勵,提示和幫助;對學生的作業、作品、發現和有獨創的解法引導學生裝進成長記錄袋;對學生的疑難,鼓勵學生去探索.3.要用發展的眼光進行學習過程評價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給予反饋評價,能有效地改變評價過分注重終結性的現象,有助於發揮評價的發展性功能.學習過程評價,我側重於評價學生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過程.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和變化,並及時給與反饋和評價.例如,我採用成長記錄袋的方法評價學生的發展過程,允許學生定期更換記錄袋中的作品、作業(一般在一學期內交換)一學期結束裝訂成冊,第二學起再建立新的成長記錄袋.學生通過成長記錄看到自己進步的軌跡,發現自己的不足,並通過成長紀錄加強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評價能力.4.評價學生的動口、動手和動腦能力.
評價動口能力側重評價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放手讓學生去說,說思路,說想法,說問題,說疑難,總之要引導學生能夠把內心的想法有序的表達出來.如在解決問題時,讓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思路,我再引導學生對其思路進行分析和評價.又如,學生對某個問題有不同的看法,也要盡量給學生提供說的機會,教師再有機的做好評價.評價動手能力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思想,即書本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既評價書面知識,有考察動手操作能力,促進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發展.評價動腦能力側重的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評價.通過對學生的動腦能力評價,激起學生思維的主動性、開放性、多向性、流暢性、靈活性與獨立性,使學生的思維進入一個較佳的靈感狀態.我在評價中注重尋找學生思維的發散點、連接點、生長點,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整體思維.
自從我們學校開展對與小學數學學習評價改革的嘗試以及星期四的無作業日,使老師和學生都嘗到了甜頭,學生變得愛學習了,喜歡看課外數學書籍,喜歡提出數學問題,學生的探究、創新、實踐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也取得了進步

G. 小學數學課堂怎麼與學生互動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以學生為主體」,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互動」則是達到此目的的重要方法或手段。課堂中有效的師生互動意味著信息的流動、情感的共鳴,從而使得課堂教學呈現動態生成,充滿生命活力。那麼,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又該如何實施有效的師生互動,來提高課堂效率呢?

一、互動學習中教師應注意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的啟動,學習方式的變化,呼喚著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在互動學習中教師要做到三種角色的轉變。即: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傳統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由傳統的靜態知識佔有者成為動態的研究者。

在互動學習中建立互動型的師生合作關系,要求教師以新角色實踐教學,與學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關系,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因此,教師在學生互動學習的過程中,時刻要變換自己的身份,時而是一個促進者,時而是一個合作者,時而是一個幫助者,時而是一個激勵者。

二、互動學習中教師應注意學生習慣的培養

為了有效地開展高互動學習,保證「互動學習」在實踐中取得較高的效率,在互動時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不論是「互動」、「合作」、「交流」,都必須以獨立思考為前提,以獨立思考為基礎。互動前,學生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想法。沒有獨立思考的互動,只是一種形式上的「互動」,互動的效率、效果都要大打折扣;沒有獨立思考的交流,只是單向的信息傳遞,就不能產生碰撞,不會產生共鳴,不能受到啟發。互動學習不是自己不用動腦筋,大家一塊兒解決問題,而應是學生在自己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參與互動,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獨立思考是互動的基礎,引導有深度地獨立思考和探究是進行互動的基礎,更是建立自主、合作、互動等探究方式的核心。

(二)培養學生善於表達,認真傾聽的習慣

交流是互動學習中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學生在互動中得出的知識、方法、結論,都要通過准確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注意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互動學習中,教師還應培養學生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 一個人會不會「聽」是有很大區別的,那種時刻想說而不願聽別人講的人,永遠體會不到「傾聽」的快樂,更體會不到「傾聽」所帶來的收獲。此外,這種少數人在「互動」中獨霸課堂的現象,不僅不利於信息的多向交流、破壞「互動」的氛圍,而且最終也將影響合作學習整體目標的實現。所以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不僅是互動學習中必要的習慣養成,也是在人際交往中學會與他人進行交流的必要步驟。因此在互動學習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已的觀點,養成會說的習慣;更要讓學生會聽,能夠聽出別人說的重點、問題,才能重視並採納他人意見,達到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三、互動學習中教師應注意時機的選擇

在互動學習中,教師要恰如其分地把握好時機,真正讓互動學習體現其價值,而不是為了互動而互動。那麼教師如何准確把握互動的時機呢?(一)在需要探究時進行互動。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對「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產生探究的慾望。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讓他們在「新舊知識的結合點」上產生新的問題,並把此作為探究點,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引導學生進行互動學習(二)個人探索有困難,需要幫助時進行互動。多用在出現了新知識,新難點需要處理時。選擇學生有困難需要幫助時進行互動,這時的互動學習定能取得預期的效果。(三)意見不一,有必要爭論時進行互動。可以讓持相同意見的學生一起合作,與對方爭辯,在辯論中明晰正誤。

除此以外,在人人都需要內化知識時;當學生舉手如林,為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時;當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需要與人分享時,也是互動學習的有效時機。

四、互動學習中教師應注意評價的多元性

在互動學習中,評價內容和形式應體現出多元性。評價的形式可以是教師點評,小組互評,學生自評;評價的內容可以是學生的創新與發現,成員參與的積極性,學生的動手能力等。因此評價時應注意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相結合;小組評價與個體評價相結合。在評價中要關注學生的共性,更要關注個性。

總之,師生互動作為學生數學學習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方式,要真正體現它的有效性,教師不僅要在理念上重視它,更要在實踐中處理好互動中形式與實質的關系。真實有效的師生互動,能夠喚醒學生的潛能,開啟學生的心智。教師在新的課程環境下,必須重新審視互動的價值,組織開展好師生互動,真正使互動學習成為學生獲取知識能力發展的有效手段。

閱讀全文

與在數學課堂上學生如何互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3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5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1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7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