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二主要數學學什麼
代數.(2次根式是重點)
幾何(學三角形.和多邊星.主要在平行四邊形上)
函數(初二上有一次函數.初三上有反比例函數和2.次函數.應該會提前上)
統計.概率(這個很簡單.只要上課認真100%會做)
解方程(想學好2元1次方程.代數是基礎)
祝你能有好成績!
⑵ 初二數學的內容是什麼
《初二數學》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OWblZuHvzApklquSvkUg9A
《初二數學》是2005年8月1日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志明。
⑶ 南昌初二數學學什麼
南昌初二數學學代數幾何和函數。
南昌的中學初二和全國的初二學生學的東西都是一樣的,而且用的也是人教版的教材,會學代數和幾何幾何,主要包括三角形多邊形和平行四邊形。函數包括一次函數到初三的時候會學反比例函數,然後還會學統計和解方程。
⑷ 初二數學考點主要有什麼
通過對歷年的中考進行綜合分析發現,中考試卷中幾乎50%以上的考點都會在初二的知識點中出現,而多數考試的重點難點和熱點也會在初二中涉及,尤其是在數學上,得初二數學才能得中高考數學的天下.
(一)一次函數與反比例函數
初二我們接觸的函數知識將貫穿初高中學習整個過程,是代數學習的重點內容,也是解決綜合問題的「強力工具」,它的學習效果,直接影響到中考中中難檔次題的解答.
1、採用類比的方法,積累學習函數的常規順序,這將會使得你在函數繁雜的內容中找到方便記憶和調用知識的捷徑.如一般函數的學習都會是按照以下順序:剖析定義,表示方法,對應認識函數的圖象與性質,從函數的觀點再認識以前學習過的對應的方程和不等式(組),實際應用.
2、常見的考察熱點難點集中在其中數形結合的這部分內容上,大家可以有意識的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題目的歸納壓縮、方法優化.
其實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學習也是有其類似之處的,如果我們從類比的角度去學習,將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全等三角形
這部分內容相對比較靈活,定理逐漸增多,幾何證明要求逐漸增加,很容易出現「虛假掌握」的情況(看解答都會,自己寫總覺得「差不多」,實際上總達不到解題要求).是特別體現幾何學習中基礎知識重要性和反思小結、解題策略重要性的地方.
1、重視基本格式.很多同學一開始不習慣幾何推理的寫法,其實有個很好的辦法,定期重復書寫一些重點題目,特別需要一字不差的落實.
2、收集常見的基本圖.在處理幾何問題時,如果能夠很快找到「眼熟」的圖形,就很快可以找到解題的突破點.
3、定期反思小結.幾何問題中,題目會顯得比代數問題雜亂,不能僅靠做大量的題來「應對」下一道「新題」,特別是以後到了四邊形,內容更加復雜,做不過來所有的題,更別提初三復習中那麼多的綜合幾何題了.因此,我們需要在早期養成定期反思小結的習慣.
⑸ 人教版初一初二數學各學的什麼內容啊求大神.
1、初一數學------一元一次方程,三角形的基本定理,凸多邊形的幾何定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二元一次方程.
2、初二數學——三角形全等,軸對稱定理,特殊三角形定理,平行四邊形與特殊平行四邊形的判定與應用,分式方程,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
⑹ 初二的數學難不難啊應該怎麼學
我來分別說一下吧
初二是整個初中的過渡時期,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對於一個初中生,初二意味著以下幾點:
1、兩極分化和成績的定型期;
2、核心競爭力的最佳訓練期;
3、簽約名校資本的積累時期;
4、個人習慣和素質的養成期;
5、心理狀態和性格的成型期。
可以看到,無論從中考還是更長遠的成長生涯來看,這個時期就是一個積累精華、歷練本領和樹立方向的關鍵階段。因此,誰能牢牢的把握住初二,就是在提前把握未來的中考命運。
初二上學期:兩極分化初現端倪:學生水平初步拉開。
對於初中三年有一句經典概括:"初一不分上下,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這句話可謂言簡意賅,將初二年級的特點概括的非常到位。
為什麼一到初二就會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原因主要是以下三點:
1、初二上學期數學中的平面幾何難度加大:三角形全等的證明形式多樣、模型眾多,輔助線的構造變化多端、技巧性強,致使學生感覺初二幾何比初一難度階越較大,而且比較繁雜和抽象,多數學生會在這個階段開始對數學產生畏懼,興趣開始減弱,是造成後續數學成績下滑的始作俑者。
2、一門全新學科的加入--物理:相比數學至少7年的學習,物理屬於突然進入且沒有基礎,需要一段適應期。而且開好頭很重要,否則會喪失學習這門學科的興趣。物理的進入,在初二上學期對兩極分化的"貢獻"主要在於增加了課業負擔,佔用了其他學科的學習時間。
綜合以上兩點的共同作用,一般在初二上學期的期中考試就會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成績出現明顯下滑,從初一的夢幻中驚醒,跌入初二兩極分化的現實當中。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如何防微杜漸,見微知著?
1、把初二的壓力緩沖在初一:初一是初中的黃金期,如果能利用好,對緩解初二的壓力會很有幫助。建議,在初一的下學期開始,有計劃的提前進行初二上學期數學知識的學習,先入個門熟悉基礎,為初二做好銜接和鋪墊。另外,英語方面也可以在初一制定長期的單詞計劃,放長線,把單詞量任務分散到初一和暑假。
2、暑假先行,初二領跑:物理一定要在暑假提前學習,因為在大家都站在基本同一起跑線時,一點點的提前付出,都會成為領跑的資本。
3、細節決定成敗,習慣決定細節: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過程,是訓練一個人按規律做事和把握細節的過程,對於學生無論在平時聽課學習,還是考試測驗中都會大有幫助。另外,從長遠上看,初二上能不能養成好習慣,改正壞習慣,會對學生能否在中考減少細節扣分起著決定性的
⑺ 初二數學該怎麼學
怎麼學初二數學之一、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不要對數學有抵觸情緒,一時的失誤不能說明什麼,接下來的時間就是要把數學好好補上去。同學你要明白,數學這個學科是不進則退的,如果這段時間不能補上去,也許以後就會越學越困難了。上課時一定要認真聽講,要習慣積累精品題目和錯題,錯題記下來,多看,多思考。
怎麼學初二數學之二、合理安排自己的有效時間。
初二年級課程多了一些,難度也增加了,需要理性的思考也增加了,所以說這個時候我們首先是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合理的分配給不同的科目。
怎麼學初二數學之三、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主動預習、認真聽課、改錯題等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漸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塑造自己的學習行為,長期堅持下去學習就成了習慣,就不會有最開始的不適合負擔。如果以往你沒有預習的習慣,不妨你從初二開始一試,變被動聽課為主動進取,長期堅持,必有效果。
怎麼學初二數學之四、做好平時練習,測試,大型考試的整理和復習。
重視錯題的整理和復習,是一個有效的。檢查自己知識漏洞,提升成績的好方法。堅持做下來的同學成績都不會差。
⑻ 初二數學學什麼
分式 反比例函數 勾股定理 四邊形 數據分析
分式包括分式運算,分式方程
反比例函數包括實際問題與反比例函數
勾股定理包括勾股定理的證明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四邊形包括平行四邊形以特殊的平行四邊形與梯形
數據包括數據代表,數據波動
⑼ 初二數學主要是學什麼
給你個人教版的八年級數學上下冊目錄,供參考(排版亂了,請點擊右下角「展開」)
初二數學上冊目錄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全等三角形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1.3角的平分線的性質
第十二章軸對稱
12.1軸對稱
12.2作軸對稱圖形
12.3等腰三角形
第十三章實數
13.1平方根
13.2立方根
13.3實數
第十四章一次函數
14.1變數與函數
14.2一次函數
14.3用函數觀點看方程(組)與不等式
14.4課題學習選擇方案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與因式分解
15.1整式的乘法
15.2乘法公式
15.3整式的除法
初二數學下冊目錄
第十六章分式
16.1分式
16.2分式的運算
16.3分式方程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數
17.1反比例函數
17.2實際問題與反比例函數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18.1勾股定理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九章四邊形
19.1平行四邊形
19.2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19.3梯形
19.4課題學習重心
第二十章數據的分析
20.1數據的代表
20.2數據的波動
20.3課題學習體質健康測試中的數據分析
⑽ 初二數學知識點有什麼
你好
歸納如下:
(一)運用公式法:
我們知道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互為逆變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過來就是把多項式分解因式。於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過來,就可以用來把某些多項式分解因式。這種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運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
(1)式子: a2-b2=(a+b)(a-b)
(2)語言:兩個數的平方差,等於這兩個數的和與這兩個數的差的積。這個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時,各項如果有公因式應先提公因式,再進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須進行到每一個多項式因式不能再分解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 (a-b)2=a2-2ab+b2反過來,就可以得到:
a2+2ab+b2 =(a+b)2
a2-2ab+b2 =(a-b)2
這就是說,兩個數的平方和,加上(或者減去)這兩個數的積的2倍,等於這兩個數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這樣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兩個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點
①項數:三項
②有兩項是兩個數的的平方和,這兩項的符號相同。
③有一項是這兩個數的積的兩倍。
(3)當多項式中有公因式時,應該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單項式,也可以表示多項式。這里只要將多項式看成一個整體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須分解到每一個多項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為止。
(五)分組分解法
我們看多項式am+ an+ bm+ bn,這四項中沒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如果我們把它分成兩組(am+ an)和(bm+ bn),這兩組能分別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別分解因式.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做到這一步不叫把多項式分解因式,因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義.但不難看出這兩項還有公因式(m+n),因此還能繼續分解,所以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m +n)•(a +b).
這種利用分組來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組分解法.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個多項式的項分組並提取公因式後它們的另一個因式正好相同,那麼這個多項式就可以用分組分解法來分解因式.
(六)提公因式法
1.在運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個多項式因式分解時,首先觀察多項式的結構特點,確定多項式的公因式.當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是一個多項式時,可以用設輔助元的方法把它轉化為單項式,也可以把這個多項式因式看作一個整體,直接提取公因式;當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是隱含的時候,要把多項式進行適當的變形,或改變符號,直到可確定多項式的公因式.
2. 運用公式x2 +(p+q)x+pq=(x+q)(x+p)進行因式分解要注意:
1.必須先將常數項分解成兩個因數的積,且這兩個因數的代數和等於
一次項的系數.
2.將常數項分解成滿足要求的兩個因數積的多次嘗試,一般步驟:
① 列出常數項分解成兩個因數的積各種可能情況;
②嘗試其中的哪兩個因數的和恰好等於一次項系數.
3.將原多項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
(七)分式的乘除法
1.把一個分式的分子與分母的公因式約去,叫做分式的約分.
2.分式進行約分的目的是要把這個分式化為最簡分式.
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項式,可先考慮把它分別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積形式,再約去分子與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項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時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項單獨約分.
4.分式約分中注意正確運用乘方的符號法則,如x-y=-(y-x),(x-y)2=(y-x)2,
(x-y)3=-(y-x)3.
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帶符號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號法則,變成整個分式的符號,然後再按-1的偶次方為正、奇次方為負來處理.當然,簡單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
6.注意混合運算中應先算括弧,再算乘方,然後乘除,最後算加減.
(八)分數的加減法
1.通分與約分雖都是針對分式而言,但卻是兩種相反的變形.約分是針對一個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針對多個分式而言;約分是把分式化簡,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從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統一起來.
2.通分和約分都是依據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變形,其共同點是保持分式的值不變.
3.一般地,通分結果中,分母不展開而寫成連乘積的形式,分子則乘出來寫成多項式,為進一步運算作準備.
4.通分的依據:分式的基本性質.
5.通分的關鍵:確定幾個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冪的積作公分母,這樣的公分母叫做最簡公分母.
6.類比分數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幾個異分母的分式分別化成與原來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7.同分母分式的加減法的法則是:同分母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
同分母的分式加減運算,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這就是把分式的運算轉化為整式運算。
8.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法則: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先通分,變為同分母的分式,然後再加減.
9.同分母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只須將分子作加減運算,但注意每個分子是個整體,要適時添上括弧.
10.對於整式和分式之間的加減運算,則把整式看成一個整體,即看成是分母為1的分式,以便通分.
11.異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首先觀察每個公式是否最簡分式,能約分的先約分,使分式簡化,然後再通分,這樣可使運算簡化.
12.作為最後結果,如果是分式則應該是最簡分式.
(九)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
1.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
引例:一數的a倍(a≠0)等於b,求這個數。用x表示這個數,根據題意,可得方程 ax=b(a≠0)
在這個方程中,x是未知數,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數。對x來說,字母a是x的系數,b是常數項。這個方程就是一個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的解法與以前學過的只含有數字系數的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必須特別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兩邊,這個式子的值不能等於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