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數學教學應該教給學生什麼
《數學課程標准》建議教師「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可見在體驗中感悟數學知識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的重要途徑。作為數學教師要為學生感悟數學創設和諧的情境,觸動學生的生活積累,使學生能有所悟,能自悟自得,並能在實踐活動中深化感悟。 數學學習應該是一種有廣泛的思維空間和實踐空間,是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學生是可以用心去體會感悟的。而以往的數學學習,常常使學生們感到離開自己的生活實踐太遠,枯燥乏味。其實,數學學習完全可以將學生學習范圍延伸到他們力所能及的社會生活和各項活動之中,將教育和生活融為一體,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直接經驗和感受體驗。教給學生思維方式與思維的習慣。讓學生去體會感悟數學的智慧與美
㈡ 數學的主要學什麼
代數: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三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應用
函數: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及其應用
統計學初步及應用
幾何:線:平行線、垂直的判定和性質
角:角的表達、角的計算
三角形、四邊形的性質和判定
圓的有關定理
㈢ 小學數學到底應該教什麼才不會讓小孩子對數學產生恐懼
把數學變得有趣,讓孩子在快樂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很多小孩子對數學都有一種抵觸心理,包括我在小的時候也是有這樣的心理,看見數學就害怕,覺得數學真的是太難了,而且當時的數學老師還是很兇,如果你一不小心做錯一些題,他就會打手心。所以這就更加讓我害怕數學這一門功課啦,以至於自己到現在對數學也是有一些抵觸,甚至於出現的一種狀況,就是看見數學都頭暈。所以我很渴望自己想要在學習數學的時候能有一個快樂的氛圍,能夠在快樂中學習數學。
讓數學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起來,這樣孩子們就再也不害怕了。其實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但是如果你讓他變得有趣一點的話,那孩子們還是很樂意去學的。
㈣ 數學教什麼
擇書有竅門,讀書分層次
不得不說,你是個積極上進的人,在我所在的學校,以及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問這個問題,祝賀你,你有個非常好的想法,而且,我看到了,我們有緣。
小學數學需要看的書可謂不少,但作為一線教師,沒有必要被唬住,一本一本來,一層一層來,循序漸進吧。
可能你急需這個數目,但我要告訴你,我可以隨意進行列舉,但這是不符責任的。耐心看下來,你會有所收獲。
首先,讀書是有層次的。如果你是新入職教師,那麼,請你閱讀以下史寧中教授的《基本概念與運演算法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核心問題》,二十多元,基本可以看作數學詞典了。裡面有很多一線教學中難以弄懂的問題,小學數學有些問題老師也較為模糊,教研員也不知所以,這本書,絕對實用,我教了20年數學了,仍在使用。
剛才提及,讀書是有層次的,就是剛開始,我們渾然不懂的時候,不要著急,靜下心來,把工作中
手頭上的問題,通過自己查閱權威資料搞懂,就十分了不起了。之後,隨著自己知識面的擴充,有些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讀書越多,層次越高,讀的越快,選擇書的專業度也會也高。
其次,讀書分暫時有用閱讀和長期有用閱讀。這點早在2000多年前,至聖先師孔老夫子有言在先,其一是「為小人學」,讀當下有用的書,讀了立馬用上,比如為了評職稱,需要寫論文,這是要廣泛閱讀,查找資料;另一種是「為君子學」,不為眼前利益而讀,為提升自我素養而讀,也就是我們說的讀閑書。
讀專業速成的書籍,可謂「為小人學」,也沒什麼不好,快速成長嗎。針對一線教師來說,讀書可以選擇名師課例,研究數學教法,名師傳記,學習名師成長的經驗,等等,這里有很多,枚舉一二,如吳正憲的《吳正憲與小學數學》,《聽吳正憲老師評課》,男教師想跟著男性名師學習,華應龍的《我這樣教數學》。
㈤ 現在一年級數學都教什麼
一年級的兒童則對「玩」比較感興趣,一切以快樂為本,無憂無慮,所以要想教好一年級數學,首先必須激發、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一、創造和諧師生關系,培養學習興趣一年齡的兒童非常的天真可愛,一般以老師為中心。教師就是學生的表率,時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一年級教師尤其要注意,去愛每一個學生。在無形中他們也會喜歡你所上的課,對那一門課的學習產生興趣。如果教師能處處為學生著想,常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神情,溫和的語言創造活躍民主的課堂氣氛,理解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二、注意運用生動形象化的教學語言,激發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學生處於具體形象的思維階段,正在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所以老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注意採用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既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又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4-2」這一減法算式中「-」所表示的意思時,老師可以這樣舉例說明:「桌上有4個蘋果,現在你吃掉2個,還剩多少個?」,「吃掉,少了2個,就是減去2的意思。」所以說「減法中的減號就是拿走、少掉、去掉的意思。」通過具體生動形象的語言,學生就很容易掌握新的知識。所以老師在教學中,在採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的同時,要以學生身邊的熟悉的事物為基礎。另外,結合本班學生實際來舉例說明,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力。二、寓教於趣,激發競爭意識,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一年級的兒童大多數都喜歡講故事、唱歌、跳舞,喜愛玩耍和參與老師組織的一些表演和游戲是一年級學生最突出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教動,能使全體學生在最短時間集中注意,進入課堂活動,一舉多得。開火車,即興表演等手段,使學生在玩耍、表演、游戲中學到知識,使到課堂氣氛更加生動活潑,提高學習的效果。例如,在上學期的第一課,認識10以內的數時,我把各數編成一個手指游戲,在游戲中邊表演邊學習數數,這對剛從幼兒園畢業的孩子來說感到特別親切,非常興趣。三、親自動手,在操作中使學生樂學、會學。一年級的學生都有這樣的特點: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或集中時間不長,好奇心強、好動,特別是一雙手喜歡到處亂摸。根據這些特點,可在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一些操作性的學習,寓教於玩,使學生在玩耍中學到知識,發展了學生的動作思維,達到了樂學和會學。四、善於表揚與獎勵,喚醒學習需要,使學生獲得成功感。在教學中,老師要善於對學生進行表揚和獎勵,就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並能形成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例如:當某個學生能正確地回答老師的問題時,或後進生有了點滴進步時,老師應抓住時機進行表揚和獎勵,可以採用鼓掌表揚,或獎勵一個小紅星、小獎品等形式,讓學生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而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答錯了,老師應以鼓勵為主,以免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可以制定一個獎勵制度五、人人爭當小老師,從小培養自學能力。一年級學生特別對老師崇拜,言聽計從,他們都喜歡表現自己、領導別人。因此,做為老師應給學生一個自我表演的舞台,不要約束他們。為了使學生得到更多的機會進行練習、實踐,增強學生的自我鍛煉,培養學生從小當學習的主人,從小培養自學能力,使課堂的氣氛變得輕松、自然、愉快,增添學習興趣,可採用人人爭當小老師的做法。例如在一年級的復習課中,對「10以內數的加法表」的復習,由於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知識,於是我就讓學生在課堂上輪流當「老師」,通過一問一答,復習舊知識。在聽、練中學會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寓學習於游戲中。總之,一年級的數學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教學內容,恰當地運用愉快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喜歡數學,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㈥ 小學數學教什麼
1 小學數學科學的唯一核心課題是自然數。
2 一個孩子的識數過程需要在數年時間中走完人類識數的漫長道路,這絕不可能是一個簡單容易的任務。
3 扳著手指數數具有超越多對象處理本能的重要意義。
4 一個好的數學教育者應該知道,加法的原始意義是兩個有限集的無交並的勢。
5 一個好的數學教育者應該明白,自然數集就是滿足皮亞諾公理的集合,而且應該理解自然數集的無限性,這是人對於無窮的第一個科學認識。
6 數學教育應按數學發展史順序進行,而不是按邏輯基礎來進行。
在邏輯上,固然是由一般可以推導出特殊,因此掌握了一般原理就可以用於解決很多具體問題。但人的學習規律,是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從容易到難,從低到高。不掌握足夠的特例,是不能深刻理解一般規律的。在這方面教育不能偷工減料,老師省事了學生就苦了。
最後強調一點:由上所述可見,自然數的教學對於小學數學教師的要求很高。好的數學教師應該對於自然數有深刻的認識,並盡可能廣泛地了解自然數的物理意義。
㈦ 初中數學都教些什麼
初一:
數軸;正數和負數;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多項式和單項式;有理數;對稱圖形;概率之類的簡單問題
初二:
平方根(無理數);全等三角形;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應用;一次函數(圖像,解析式);相似三角形;多邊形(重頭是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進度快的還有反比例函數。
初三:
三角函數;反比例函數(怎麼慢也必須得講了);二次函數;圓
初一主要是讓學生從小學過渡到初中階段,在思維上有一個變化過程,一般會提前上一些初二的知識。
初二的知識比較多,而且講得很快。而且會盡量多講一些初三的東西。
初三的知識都堆到上學期講。也挺多的。
總之初中會比小學忙很多,但很快就會習慣的~加油呢~
解釋完畢~
收工~~O(∩_∩)O~
㈧ 一年級數學教什麼
一年級數學的課程
主要是教授識數
以及簡單的個位數加減
重點是啟蒙孩子們對數學認識
漸漸地引導孩子們對數學的好奇乃至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