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的數學家填空
很多種填法,如下所示:
(著名的)數學家
(偉大的)數學家
(聰明的)數學家
(知名的)數學家
(勤奮的)數學家
❷ 華羅庚是一位國際上享有什麼的數學家
華羅庚(1910-1985)中國現代數學家,是新中國數學研究事業的創始人,也是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華羅庚被譽為人民的數學家,也是著名的科普作家.1958年華羅庚開始研究把優選法和統籌學應用於工農業生產.他全心全意投入到數學普及工作中去,義無反顧地幹了近20年,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從大興安嶺到珠江兩岸,從東海之濱到天山南北到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曾到過二十多個工礦企業深入生產第一線傳授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優選法和統籌學的推廣與傳播十幾年來從一個車間、一個村莊迅速傳遍了全中國.1964年寫出《統籌方法平話》和《統籌方法平話及其補充》.1967年著有《優選法》和《優選法平話》.
❸ 華羅庚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他被稱為什麼
華羅庚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他被稱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華羅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於江蘇常州金壇區,祖籍江蘇丹陽。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第一至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他是中國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與多元復變函數論等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和開拓者,並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國際上以華氏命名的數學科研成果有「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華—王方法」等。
人物貢獻:
華羅庚一生留下了十部巨著:《堆壘素數論》、《指數和的估價及其在數論中的應用》、《多復變函數論中的典型域的調和分析》、《數論導引》、《典型群》(與萬哲先合著)、《從單位圓談起》、《數論在近似分析中的應用》(與王元合著)、《二階兩個自變數兩個未知函數的常系數線性偏微分方程組》(與他人合著)。
《優選學》及《計劃經濟范圍最優化的數學理論》,其中八部為國外翻譯出版,已列入20世紀數學的經典著作之列。此外,還有學術論文150餘篇,科普作品《優選法評話及其補充》、《統籌法評話及補充》等,輯為《華羅庚科普著作選集》。
❹ 中國古代有哪些數學家,有著名的數學著作分別是什麼
1、劉徽
劉徽(約225年—約295年),漢族,山東濱州鄒平市人,魏晉時期偉大的數學家,中國古典數學理論的奠基人之一。作為中國數學史上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名著《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是中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
2、趙爽
趙爽,又名嬰,字君卿,中國數學家。東漢末至三國時代吳國人。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生平不詳,大約182-250年。代表作《勾股圓方圖注》。
3、祖沖之
祖沖之(429-500歲),生於建康(今南京),南北朝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撰寫的《大明歷》是當時最科學、最進步的歷法,為後世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確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邊論》《綴術》《述異記》《歷議》等。
4、賈憲
賈憲,北宋人,於1050年左右完成了《黃帝九章算經細草》。原著遺失了,但主要內容被楊輝(大約十三世紀中)抄錄,因此可以傳世。
5、楊輝
楊輝(生卒年不詳),字謙光,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傑出的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
著有數學著作5種21卷,即《詳解九章演算法》12卷,《日用演算法》2卷,《乘除通變本末》3卷,《田畝比類乘除捷法》2卷和《續古摘奇演算法》2卷(其中《詳解》和《日用演算法》已非完書)。後三種合稱為《楊輝演算法》。
❺ 問: 數學界有什麼偉大的數學家,他們是怎樣學習的
華羅庚是中國現代數學家.1910年11月12日生於江蘇省金壇縣,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東京逝世.1924年初中畢業後,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習不到一年,因家貧輟學,刻苦自修數學.1930年在《科學》上發表了關於代數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慶來的重視,被邀到清華大學工作,在楊武之指引下,開始了數論的研究.1934年成為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研究員.1936年,作為訪問學者去英國劍橋大學工作.1938年回國,受聘為西南聯合大學教授.
1946年,應蘇聯科學院邀請去蘇聯訪問三個月.同年應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邀請任研究員,並在普林斯頓大學執教.1948年開始,他為伊利諾伊大學教授.1950年回國,先後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數理化學部委員和學部副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主任、副校長,中國科學院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主席團委員等職.還擔任過多屆中國數學會理事長.此外,華羅庚還是第一、二、三、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華羅庚是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數學家,他的名字在美國施密斯松尼博物館與芝加哥科技博物館等著名博物館中,與少數經典數學家列在一起.他被選為美國科學院國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聯邦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又被授予法國南錫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與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榮譽博士.
華羅庚在解析數論、矩陣幾何學、典型群、自守函數論、多復變函數論、偏微分方程、高維數值積分等廣泛數學領域中都作出卓越貢獻
馮康(1920年9月9日—1993年8月17日),世界數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科學家,獨立創造了有限元方法,自然歸化和自然邊界元方法,開辟了辛幾何和辛格式研究新領域.
華羅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是中國在世界上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他的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命名為「華氏定理」、「布勞威爾-加當-華定理」、「華-王方法」、「華氏運算元」、「華氏不變式」等.
陳省身(1911年10月28日—2004年12月3日),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微分幾何學家,成就有黎曼流形的高斯-博內一般公式,埃爾米特流形的示性類論,陳-博特定理,陳-莫澤理論,陳-西蒙斯微分式等.1998CS2小行星被命名為「陳省身星」.
熊慶來(1893年—1969年),他主要從事函數論方面的研究,定義了一個「無窮級函數」,國際上稱為熊氏無窮數.
吳文俊(1919年5月12日-),他的示性類和示嵌類研究被國際數學界稱為「吳公式」,「吳示性類」,「吳示嵌類」,同時他研究國際自動推理界先驅性的工作,被稱為「吳方法」,產生了巨大影響.
丘成桐(1949年4月4日—),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得主之一,他的工作改變並擴展了人們對偏微分方程在微分幾何中的作用和理解,並影響了拓撲學、代數幾何、表示理論、廣義相對論等領域.
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主要研究解析數論,1966年發表《表大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成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另外亦有小行星以他為名.
周煒良(1911年10月1日—1995年8月10日),20世紀代數幾何領域的主要人物之一,國際數學界上有「周環」、「周簇」、「周坐標」和「周定理」.
袁亞湘(1960年1月—),在擬牛頓方法的理論研究方面貢獻很大,他和美國科學家合作證明了一類擬牛頓方法的全局收斂性,這是非線性規劃演算法理論在80年代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❻ 四大數學家是什麼
四大數學家分別是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牛頓,萊昂哈德·歐拉,波恩哈德·黎曼,具體介紹如下。
一、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
高斯(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德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地測量學家,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高斯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並享有數學王子之稱。
❼ 中國的數學家有哪些,他們是什麼來歷
丘成桐:在國內全職的數學家中,復旦大學的李駿遠勝於我聽說過的在生的中國數學家。
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ICCM)頒發的被稱為華裔 Fields 獎,評委都是當代世界一流數學家,二十多年來評估的結果都被公認為公正而有意義的:(這里只提供在中國的數學家。)
金獎得主復旦大學的李駿 台灣大學的林長壽,清華大學的李思,科學院的田野,香港中文大學的辛周平和何旭華。
銀獎有清華大學的單芃,劉正偉;科學院的席南華,付保華,南京大學的程崇慶;中山大學的朱熹平;復旦大學的傅吉祥,陳猛;浙江大學的徐浩;上海交通大學的金石;台灣大學的王金龍,陳俊全,陳榮凱,余正道;台灣清華大學的張介玉;上海財經大學的陸品燕;香港中文大學的陳漢夫,雷樂銘;香港城市大學的楊彤。
陳省身獎得主有:科學院的楊樂;中山大學的朱熹平;復旦大學的洪家興;香港中文大學的梁乃聰和於如岡;清華大學的鄭紹遠,丘成棟;台灣交通大學的林文偉。
此外如清華大學的於品,邱宇,楊暁奎,吳昊,史作強,薛金鑫;科學院的周向宇,張平,萬昕,胡永泉,申旭;中山大學的陳兵龍;首師大的方復全;山東大學的劉建亞;復旦大學的沈維孝;北京大學的史宇光,郭帥,范輝軍;南開大學的張偉平;武漢大學繆爽;台灣大學李瑩英;香港大學莫毅明;香港中文大學鄒軍都是有深度的學者。
❽ 戴維希爾伯特是什麼樣的數學家
希爾伯特,D.(Hilbert,David,1862~1943)德國數學。
希爾伯特於1900年8月8日在巴黎第二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提出了新世紀數學家應當努力解決的23個數學問題,被認為是20世紀數學的制高點,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有力推動了20世紀數學的發展,在世界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希爾伯特領導的數學學派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數學界的一面旗幟,希爾伯特被稱為「數學界的無冕之王」。
(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也是問題之一,以陳景潤為代表的中國數學家獲得了重大突破,但還沒有徹底解決。)
生於東普魯士哥尼斯堡(前蘇聯加里寧格勒)附近的韋勞。中學時代,希爾伯特就是一名勤奮好學的學生,對於科學特別是數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善於靈活和深刻地掌握以至應用老師講課的內容。1880年,他不顧父親讓他學法律的意願,進入哥尼斯堡大學攻讀數學。1884年獲得博士學位,後來又在這所大學里取得講師資格和升任副教授。1893年被任命為正教授,1895年,轉入格廷根大學任教授,此後一直在格廷根生活和工作,於是1930年退休。在此期間,他成為柏林科學院通訊院士,並曾獲得施泰訥獎、羅巴切夫斯基獎和波約伊獎。1930年獲得瑞典科學院的米塔格-萊福勒獎,1942年成為柏林科學院榮譽院士。希爾伯特是一位正直的科學家,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他拒絕在德國政府為進行欺騙宣傳而發表的《告文明世界書》上簽字。戰爭期間,他敢於公開發表文章悼念「敵人的數學家」達布。希特勒上台後,他抵制並上書反對納粹政府排斥和迫害猶太科學家的政策。由於納粹政府的反動政策日益加劇,許多科學家被迫移居外國,曾經盛極一時的格廷根學派衰落了,希爾伯特也於1943年在孤獨中逝世。
希爾伯特是對二十世紀數學有深刻影響的數學家之一。他領導了著名的格廷根學派,使格廷根大學成為當時世界數學研究的重要中心,並培養了一批對現代數學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傑出數學家。希爾伯特的數學工作可以劃分為幾個不同的時期,每個時期他幾乎都集中精力研究一類問題。按時間順序,他的主要研究內容有:不變數理論、代數數域理論、幾何基礎、積分方程、物理學、一般數學基礎,其間穿插的研究課題有:狄利克雷原理和變分法、華林問題、特徵值問題、「希爾伯特空間」等。在這些領域中,他都做出了重大的或開創性的貢獻。希爾伯特認為,科學在每個時代都有它自己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對於科學發展具有深遠意義。他指出:「只要一門科學分支能提出大量的問題,它就充滿著生命力,而問題缺乏則預示著獨立發展的衰亡和終止。」在1900年巴黎國際數學家代表大會上,希爾伯特發表了題為《數學問題》的著名講演。他根據過去特別是十九世紀數學研究的成果和發展趨勢,提出了23個最重要的數學問題。這23個問題通稱希爾伯特問題,後來成為許多數學家力圖攻克的難關,對現代數學的研究和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並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希爾伯特問題中有些現已得到圓滿解決,有些至今仍未解決。他在講演中所闡發的想信每個數學問題都可以解決的信念,對於數學工作者是一種巨大的鼓舞。他說:「在我們中間,常常聽到這樣的呼聲:這里有一個數學問題,去找出它的答案!你能通過純思維找到它,因為在數學中沒有不可知。」三十年後,1930年,在接受哥尼斯堡榮譽市民稱號的講演中,針對一些人信奉的不可知論觀點,他再次滿懷信心地宣稱:「我們必須知道,我們必將知道。」希爾伯特的《幾何基礎》(1899)是公理化思想的代表作,書中把歐幾里得幾何學加以整理,成為建立在一組簡單公理基礎上的純粹演繹系統,並開始探討公理之間的相互關系與研究整個演繹系統的邏輯結構。1904年,又著手研究數學基礎問題,經過多年醞釀,於二十年代初,提出了如何論證數論、集合論或數學分析一致性的方案。他建議從若干形式公理出發將數學形式化為符號語言系統,並從不假定實無窮的有窮觀點出發,建立相應的邏輯系統。然後再研究這個形式語言系統的邏輯性質,從而創立了元數學和證明論。希爾伯特的目的是試圖對某一形式語言系統的無矛盾性給出絕對的證明,以便克服悖論所引起的危機,一勞永逸地消除對數學基礎以及數學推理方法可靠性的懷疑。然而,1930年,年青的奧地利數理邏輯學家哥德爾(K.G?del,1906~1978)獲得了否定的結果,證明了希爾伯特方案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正如哥德爾所說,希爾伯特有關數學基礎的方案「仍不失其重要性,並繼續引起人們的高度興趣」。希爾伯特的著作有《希爾伯特全集》(三卷,其中包括他的著名的《數論報告》)、《幾何基礎》、《線性積分方程一般理論基礎》等,與其他合著有《數學物理方法》、《理論邏輯基礎》、《直觀幾何學》、《數學基礎》。
希爾伯特問題
在1900年巴黎國際數學家代表大會上,希爾伯特發表了題為《數學問題》的著名講演。他根據過去特別是十九世紀數學研究的成果和發展趨勢,提出了23個最重要的數學問題。這23個問題通稱希爾伯特問題,後來成為許多數學家力圖攻克的難關,對現代數學的研究和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並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希爾伯特問題中有些現已得到圓滿解決,有些至今仍未解決。他在講演中所闡發的想信每個數學問題都可以解決的信念,對於數學工作者是一種巨大的鼓舞。
希爾伯特的23個問題分屬四大塊:第1到第6問題是數學基礎問題;第7到第12問題是數論問題;第13到第18問題屬於代數和幾何問題;第19到第23問題屬於數學分析。
(1)康托的連續統基數問題。
1874年,康托猜測在可數集基數和實數集基數之間沒有別的基數,即著名的連續統假設。1938年,僑居美國的奧地利數理邏輯學家哥德爾證明連續統假設與ZF集合論公理系統的無矛盾性。1963年,美國數學家科思(P.Choen)證明連續統假設與ZF公理彼此獨立。因而,連續統假設不能用ZF公理加以證明。在這個意義下,問題已獲解決。
(2)算術公理系統的無矛盾性。
歐氏幾何的無矛盾性可以歸結為算術公理的無矛盾性。希爾伯特曾提出用形式主義計劃的證明論方法加以證明,哥德爾1931年發表不完備性定理作出否定。根茨(G.Gentaen,1909-1945)1936年使用超限歸納法證明了算術公理系統的無矛盾性。
(3)只根據合同公理證明等底等高的兩個四面體有相等之體積是不可能的。
問題的意思是:存在兩個登高等底的四面體,它們不可能分解為有限個小四面體,使這兩組四面體彼此全等德思(M.Dehn)1900年已解決。
(4)兩點間以直線為距離最短線問題。
此問題提的一般。滿足此性質的幾何很多,因而需要加以某些限制條件。1973年,蘇聯數學家波格列洛夫(Pogleov)宣布,在對稱距離情況下,問題獲解決。
(5)拓撲學成為李群的條件(拓撲群)。
這一個問題簡稱連續群的解析性,即是否每一個局部歐氏群都一定是李群。1952年,由格里森(Gleason)、蒙哥馬利(Montgomery)、齊賓(Zippin)共同解決。1953年,日本的山邁英彥已得到完全肯定的結果。
(6)對數學起重要作用的物理學的公理化。
1933年,蘇聯數學家柯爾莫哥洛夫將概率論公理化。後來,在量子力學、量子場論方面取得成功。但對物理學各個分支能否全盤公理化,很多人有懷疑。
(7)某些數的超越性的證明。
需證:如果α是代數數,β是無理數的代數數,那麼αβ一定是超越數或至少是無理數(例如,2√2和eπ)。蘇聯的蓋爾封特(Gelfond)1929年、德國的施奈德(Schneider)及西格爾(Siegel)1935年分別獨立地證明了其正確性。但超越數理論還遠未完成。目前,確定所給的數是否超越數,尚無統一的方法。
(8)素數分布問題,尤其對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和孿生素共問題。
素數是一個很古老的研究領域。希爾伯特在此提到黎曼(Riemann)猜想、哥德巴赫(Goldbach)猜想以及孿生素數問題。黎曼猜想至今未解決。哥德巴赫猜想和孿生素數問題目前也未最終解決,其最佳結果均屬中國數學家陳景潤。
(9)一般互反律在任意數域中的證明。
1921年由日本的高木貞治,1927年由德國的阿廷(E.Artin)各自給以基本解決。而類域理論至今還在發展之中。
(10)能否通過有限步驟來判定不定方程是否存在有理整數解?
求出一個整數系數方程的整數根,稱為丟番圖(約210-290,古希臘數學家)方程可解。1950年前後,美國數學家戴維斯(Davis)、普特南(Putnan)、羅賓遜(Robinson)等取得關鍵性突破。1970年,巴克爾(Baker)、費羅斯(Philos)對含兩個未知數的方程取得肯定結論。1970年。蘇聯數學家馬蒂塞維奇最終證明:在一般情況答案是否定的。盡管得出了否定的結果,卻產生了一系列很有價值的副產品,其中不少和計算機科學有密切聯系。
(11)一般代數數域內的二次型論。
德國數學家哈塞(Hasse)和西格爾(Siegel)在20年代獲重要結果。60年代,法國數學家魏依(A.Weil)取得了新進展。
(12)類域的構成問題。
即將阿貝爾域上的克羅內克定理推廣到任意的代數有理域上去。此問題僅有一些零星結果,離徹底解決還很遠。
(13)一般七次代數方程以二變數連續函數之組合求解的不可能性。
七次方程x7+ax3+bx2+cx+1=0的根依賴於3個參數a、b、c;x=x(a,b,c)。這一函數能否用兩變數函數表示出來?此問題已接近解決。1957年,蘇聯數學家阿諾爾德(Arnold)證明了任一在〔0,1〕上連續的實函數f(x1,x2,x3)可寫成形式∑hi(ξi(x1,x2),x3)(i=1--9),這里hi和ξi為連續實函數。柯爾莫哥洛夫證明f(x1,x2,x3)可寫成形式∑hi(ξi1(x1)+ξi2(x2)+ξi3(x3))(i=1--7)這里hi和ξi為連續實函數,ξij的選取可與f完全無關。1964年,維土斯金(Vituskin)推廣到連續可微情形,對解析函數情形則未解決。
(14)某些完備函數系的有限的證明。
即域K上的以x1,x2,…,xn為自變數的多項式fi(i=1,…,m),R為K〔X1,…,Xm]上的有理函數F(X1,…,Xm)構成的環,並且F(f1,…,fm)∈K[x1,…,xm]試問R是否可由有限個元素F1,…,FN的多項式生成?這個與代數不變數問題有關的問題,日本數學家永田雅宜於1959年用漂亮的反例給出了否定的解決。
(15)建立代數幾何學的基礎。
荷蘭數學家范德瓦爾登1938年至1940年,魏依1950年已解決。
注一舒伯特(Schubert)計數演算的嚴格基礎。
一個典型的問題是:在三維空間中有四條直線,問有幾條直線能和這四條直線都相交?舒伯特給出了一個直觀的解法。希爾伯特要求將問題一般化,並給以嚴格基礎。現在已有了一些可計算的方法,它和代數幾何學有密切的關系。但嚴格的基礎至今仍未建立。
(16)代數曲線和曲面的拓撲研究。
此問題前半部涉及代數曲線含有閉的分枝曲線的最大數目。後半部要求討論備dx/dy=Y/X的極限環的最多個數N(n)和相對位置,其中X、Y是x、y的n次多項式。對n=2(即二次系統)的情況,1934年福羅獻爾得到N(2)≥1;1952年鮑廷得到N(2)≥3;1955年蘇聯的波德洛夫斯基宣布N(2)≤3,這個曾震動一時的結果,由於其中的若干引理被否定而成疑問。關於相對位置,中國數學家董金柱、葉彥謙1957年證明了(E2)不超過兩串。1957年,中國數學家秦元勛和蒲富金具體給出了n=2的方程具有至少3個成串極限環的實例。1978年,中國的史松齡在秦元勛、華羅庚的指導下,與王明淑分別舉出至少有4個極限環的具體例子。1983年,秦元勛進一步證明了二次系統最多有4個極限環,並且是(1,3)結構,從而最終地解決了二次微分方程的解的結構問題,並為研究希爾伯特第(16)問題提供了新的途徑。
(17)半正定形式的平方和表示。
實系數有理函數f(x1,…,xn)對任意數組(x1,…,xn)都恆大於或等於0,確定f是否都能寫成有理函數的平方和?1927年阿廷已肯定地解決。
(18)用全等多面體構造空間。
德國數學家比貝爾巴赫(Bieberbach)1910年,萊因哈特(Reinhart)1928年作出部分解決。
(19)正則變分問題的解是否總是解析函數?
德國數學家伯恩斯坦(Bernrtein,1929)和蘇聯數學家彼德羅夫斯基(1939)已解決。
(20)研究一般邊值問題。
此問題進展迅速,己成為一個很大的數學分支。日前還在繼讀發展。
(21)具有給定奇點和單值群的Fuchs類的線性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證明。
此問題屬線性常微分方程的大范圍理論。希爾伯特本人於1905年、勒爾(H.Rohrl)於1957年分別得出重要結果。1970年法國數學家德利涅(Deligne)作出了出色貢獻。
(22)用自守函數將解析函數單值化。
此問題涉及艱深的黎曼曲面理論,1907年克伯(P.Koebe)對一個變數情形已解決而使問題的研究獲重要突破。其它方面尚未解決。
(23)發展變分學方法的研究。
這不是一個明確的數學問題。20世紀變分法有了很大發展。
❾ 著名的數學家是誰他說過什麼話
中國古代著名數學家祖沖之,算出圓周率。中國古代數學家楊輝,提出楊輝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