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數學日記
1、可以寫在生活中用到數學的情況。
3、可以寫你看到的數學現象,想到的數學問題。
4、可以編寫與數學有關的故事。
5、可以介紹在書上看到的數學知識,包括趣味數學,數學故事、數學笑話、數學家的介紹,數學游戲的玩法等等!但要注意不要照抄,要通過自己頭腦的思考和整理,語言要簡潔。
6、可以寫出自己對一道數學題的解答思路。
7、可以寫你對學習數學的心得以及學習方法。
《趣味數學日記》的內容,全都取材於小學生自己寫的數學日記,包括游戲、故事、技巧、推理、理財等多個方面。
每個故事都生動有趣,而且還包含了很奇妙的數學思想或數學思考推理方式,各方面都折射出孩子們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踐相聯系,在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並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難題。讀之,無異與這些天真、聰明、可愛的孩子在一起學習,一起玩樂。
(1)數學日記是什麼擴展閱讀:
日記的正文是日記的主要部分,寫在星期和日期的正下方,可以頂格寫,也可以內縮3至5個字母的空間。由於記載的內容通常已經發生,謂語動詞多用一般過去時。但也可根據具體情況,用其它時態。記日記力求簡單明了,有連貫性。
若有文字提示,則應重視提示,把握要點。在句式上盡量使用簡單句,以防繁雜,造成語法、句型錯誤。例:6 月26日 星期五 晴 今天(當然,不一定開頭就寫今天)............你也可以用有趣的語言來寫天氣,或用畫圖來表示。例:×月×日 星期× 滴答滴答下雨啦×月×日 星期× 太陽公公笑眯眯×月×日 星期×
日記可以寫故事,日記也可以寫心情,日記可以還寫寫今天發生的事情、觀察的東西、做的夢。日記,其實就是記錄你一天的所見所感,再加以邏輯上和結構上的處理。
日記是一種供個人使用的、以日期為排列順序的筆記。一開始的日記是生意的記錄本,後來人們用日記來記錄天氣、事件一直到個人的心理感受、思想深處。日記可以是記錄將要做的事情的,也可以記錄已經發生的事情。
⑵ 什麼是數學日記呢
五一期間,我和媽媽去商場買衣服,可是,我覺得那裡的價錢很奇怪:說「買100送100」,就等於不用錢了嗎?
媽媽說:「傻女兒,怎麼會不用錢呢?」
我說:「因為上面寫著買100送100,就是100-100=0,所以就不用錢啦!」
媽媽說:「原來你是這樣算的,如果是這樣,那麼商場的東西就不用錢了,就會來很多客人,這商場就會虧本很大了。」
媽媽又說買100送100隻是要50元就可以了,你知道嗎?
聽了媽媽的解析,我還是似懂非懂,到底為什麼呢?看來我還要再去商場認真調查或去請教曾老師了,看看她有什麼高招,因為我知道這里還有很多我還未明白的數學知識。
我帶著愉快的心情,來到學校問曾老師數學問題,曾老師說:「其實有些都是滿過100的,比如:滿100的有109、200、189……」
老師又說:「滿100元的是送100元的券,顧客還是要先拿出錢用夠100元後,才有得送贈券的,並不是象你說的那樣不用錢。」曾老師對我這種有問題肯問的做法給予表揚,也歡迎我今後多問問題。
⑶ 數學日記是什麼怎麼寫
比如我今天在某某書上看到一個數學題目,覺得非常有趣,然後把題目抄了,做題
今天看到一個很難的題目,題目是。。。不會做,問了誰誰,怎麼解決的。有解題過程
一下有幾種,你可以選著寫
數學日記所包含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可以說只要是有關數學的知識、技能、意志、情感、活動、經驗、實踐都是數學日記所要寫的內容。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日記
主要是學生對自己課堂學習情況的記錄。通常會記錄下學生在上課時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聽講情況、合作情況、思維情況、創新情況、應用情況。例如: 今天我們學習了「三角形」,知道了什麼叫三角形,三角形的特徵,三角形的分類和三角形的穩定性在實踐中的廣泛應用等。
2、思維日記
要記錄學生上課、作業、解決問題時的思維過程。例如:
老師給我們講了一道題:5800萬千米=( )億千米。一個小組是這樣做的:萬千米和億千米之間的進率是10000,就用5800萬千米除以進率10000,小數點向左移動四位,是0.58億千米。我還有一種想法:先把萬千米改寫成千米.是58000000千米,再在它億位的右下角,點上小數點,是0.58億千米。怎麼樣,我的方法好嗎?
3、合作日記
主要記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與同學互相幫助、互相促進、 互相學習、合作交流的情況。例如:
今天,我又沒有認真聽講,所以上交作業做得那麼慢。不會的題,我就去問同位同學,他有點不想講,這我知道,是因為這幾天我一個勁的問他題,把他問煩的緣故,我不怨他。唉!今後一定得認真聽講。於是我就去問劉曉萍,她給我講得非常細。交上作業,老師誇我做得好,我非常高興。其實,老師應該誇那位同學,至於是哪一位同學,我想大家已經知道了。
4、生活日記 主要用來記錄孩子們在生活中遇到的感興趣、並有親身體驗的有關數學的情景,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
3、合作日記
主要記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與同學互相幫助、互相促進、 互相學習、合作交流的情況。例如:
今天,我又沒有認真聽講,所以上交作業做得那麼慢。不會的題,我就去問同位同學,他有點不想講,這我知道,是因為這幾天我一個勁的問他題,把他問煩的緣故,我不怨他。唉!今後一定得認真聽講。於是我就去問劉曉萍,她給我講得非常細。交上作業,老師誇我做得好,我非常高興。其實,老師應該誇那位同學,至於是哪一位同學,我想大家已經知道了。
4、生活日記 主要用來記錄孩子們在生活中遇到的感興趣、並有親身體驗的有關數學的情景,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今天中午,媽媽讓我買1元5角錢的白糖和打2千克醬油,給了我一張10元的錢。我買了之後,售貨員找給我6元3角錢。回家的路上,我算了算:1千克醬油1元6角錢,2千克就是3元2角錢,再加上買白糖的1元5角錢,一共花了4元7角錢,10元-4元7角:5元3角,應該找給我5元3角錢,他多找給我1元錢。我又回去找售貨員,他邊把多找的錢收回去邊說:「你真誠實,是個好學生!」啊!我用數學啦,數學的作用好大呀!
5、情感日記
主要記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發展變化的情況。例如: 今天中午,我發現張燦抄靳泰然的,數學學習指導,我想了一會,到底報告不報告老師呢?如果報告了,是為她好;如果不報告的話,就害了她。於是我就告訴了老師,老師把她喊了出去,她進來的時候一聲也不響,好像生我的氣了。這樣的事,到底該怎麼辦呢?
6、考試日記
主要記錄學生在數學考試前的應試情況,考試中的做題情況和考試後的經驗總結情況。例如:
今天,我們考試完了,成績也下來了,我估計能考90分以上,誰知才考了87分。我都是馬虎做錯的。如:「一個整數的末尾添上兩個0,原來的數就擴大100倍。」這個判斷題是錯的,因為在0的末尾添上兩個0就不成數了,我疏忽了這一點。以後一定要仔細分析,全面考慮問題
7、探索日記 等等
主要記錄學生有關數學的自主探究、主動發現、實踐創新的過程。
⑷ 數學日記是什麼
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可以通過日記記錄生活中的數學,內容可以包括自己數學學習課堂中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做題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同學們討論的過程中發生的數學小故事,以及自己平時生活中比如超市中,菜市場中的數學問題,數學故事,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就是數學日記。簡單點,就是和數學有關的日記。
給你個範例:
我曾經在一個超市門口看到過一個騙人的把戲。
有一塊用木板做成的圓盤,圓盤中心用釘子固定一根指針,圓盤可以轉動,而且被分成24個相等的格,格內分別寫著1—24個相等的數,在單數格中沒有值錢的,而雙數中差不多都是值錢的。
玩法也很簡單,把指針先撥到1,然後你轉動圓盤,圓盤就開始旋轉,最後停下,接著再按著指針所在的格上標的數,再把指針撥動N-1格(N是格子上所標的數)。最後指針停在哪個格,格里的數就歸你。
我想了想,覺得不可能得到值錢的東西。因為當指針轉到奇數格上,撥動的格數便是奇數-1=偶數,奇數+偶數只等於奇數,所以不可能轉到偶數格上,就得不到值錢的東西,假如指針轉到偶數格上,撥動的格數便是偶數-1=奇數,奇數+偶數=奇數,還不能得到值錢的東西。
從這件事中,我看出有些商家採用的一些欺騙手段必須用數學才能發現,所以,學數學在生活中很有幫助,生活中也很需要數學。
⑸ 什麼是數學日記
數學日記,這個名詞一直使我很不明白,日記我是知道的,可是加上數學二字,到底是什麼?起什麼作用呢?與平時的日記有什麼不同呢?然而一次偶然上課的機會使我認識到了它的作用。 ; 一次我在講長方體的表面積時,學生已經共同說出了長方體的表面積,指的是六個長方形面的總面積,但是我讓學生試著自己算一下某個長方體的表面積時,發現很多學生根本就不動腦子思考問題,而是等著好學生或教師來講時,我非常生氣,但是作為新老師的我控制住了自己。我意識到這個問題不是知識點難,也不是我沒有講好,而是學生的內因沒有起作用,即使我批評全班同學那效果也是不佳的,怎樣讓學生知道學習數學的關鍵在於「思考」呢?突然我腦海中出現了「思」這個字。多麼好的一個字呀! ; 面對學生我在黑板的右側寫了一個大大的「思」字,問學生:「這是什麼字?」做為五年級的學生當然認得這個字,但是他們迷惑的是數學課堂上出現這個字的目的。隨即我又問:「這是一個什麼結構的字?分別由什麼字組成?」有學生很快說出,「上下結構,田和心組成。」「好!」我說,「那麼誰知道什麼才能稱之為田?」「能長糧食的土地」,「南方的水田」……學生說了很多,「那麼田是天然形成的嗎?」「不是,只有農民耕種才可以。」有學生回答,「那好,農民伯伯種地辛苦嗎?」我接著問。同學們點點頭。「那請同學們看,田的下面那個心字,這兩個字放在一起可以這樣理解,用心去種田,數學的學習就要靠思,要用心去思考,用心去在知識的土地上耕種,這樣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這是學生明白了老師的用意。 ; 看到學生的表情,相信當時學生有了很深的觸動,在接下去的教學進行地很順利。下課後,我想使這節課更有意義,就布置了一篇作文談談今天上數學課的體會,當然也限制了字數,否則這些小傢伙又該給我隨便寫三言兩語應付了之。 ; 第二天,當我收上來後,發現學生都很認真的寫了這篇文章。有的學生談了今後的學習,讓我感動的是很多學生談了自己學習中做的不對的事,比如:有位學生一次考試沒讓家長簽字,而是找別人簽的,現在感到很不應該;還有一位平時學習很好的學生告訴我,她為了使每次作業得優,常常和別人對題。當然這次作文學生還向我提了一些數學問題和很多建議。 ; 看著一篇篇文章,我突然意識到這不就是一篇很好的數學日記嗎?這篇篇作文使我更了解學生了,當然我在教學中的改進也使學生看到了我對他們的尊重,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這一次小小的嘗試使我意識到了數學日記的作用,有時因很多的緣故很多學生沒機會提問,數學日記就可以幫助我們溝通,更可以使我們了解學生的思想。 2月23日 星期三 陰
今天,我去學校報名回家後,包好書皮,就開始計算這學期我支出的費用。
首先是學費。學費410元,加上飲水費20元,共430元。接著是奧林匹克數學學校的收費180元,估計還要20元的乘車費用,共200元。還有練習本的錢:《課課通》2本21.5元;《英語練習》1本9.9元;2本《試卷課課通》15.9元;《江蘇大試卷》3本21元。21.5+9.9+15.9+13+21=81.3(元)。
學慣用費:430+200+81.3=711.3(元)。
生活用費:這學期大概要喝完5箱牛奶 ,5×30=150(元)。每頓飯大概要2~3元,算它2.5元,2.5×3×30×5=1125(元)。「還有什麼呢?」我咬著鉛筆自言自語道,「還有你的學慣用品。」哎,媽媽回來了。沒錯,還有學慣用品。
學慣用品:一隻筆袋8元,一隻鉛筆盒3元(很便宜,清倉貨),六枝鉛筆3元,一塊橡皮0.5元,兩把三角尺1元,兩枝自動鉛筆5元,8+3+0.5+1+5=20.5(元)。
總支出:711.3+150+1125+20.5=2006.8(元)。
哇,沒想到,平時不太花錢的我,竟然會讓父母花2006.8元錢在我這一學期上。看來,我可要節約用錢呀!
2005年9月3日 星期六 天氣:陰天 何家鴻
我們的新數學老師
一個金色的九月,新學期開始了,我幸運地認識一位新的數學老師——楊征。一聽這名字,你們別以為是個男的,其實她是個女老師。高高的個子,大大的眼睛,看起來像個中學生。她講的第一節課是:乘除法。她分析數學題時不但畫圖畫,而且還引用生活實例,一遍又一遍,直到我們完全聽懂向她點頭為止。楊老師教得真棒,第一節課就讓我回味無窮了。
2005年9月17日 星期六 天氣:陰雨 何家鴻
上課時,我們為什麼喜歡講小話
昨天,楊老師要我們討論一下,上課時有些同學為什麼喜歡講小話?我覺得這種事情的原因是不唯一的。記得有一次上外教課,坐在我旁邊的一位同學因為不喜歡上英語課,也聽不懂那美國老師講的話。於是偷偷的找我講小話。我因為受不了他那迪士尼話題的誘惑,就與他「討論」了起來。後來給老師批評了。我想:上課時講小話不但影響自己的學習,而且也影響別人的學習。我們一定要改掉這些壞毛病。
2005年9月25日 星期日 天氣:雨 何家鴻
稱鞋子
今天,數學作業有一道題是要稱一雙鞋子的重量。於是,我便去找媽媽要「秤」。媽媽說她沒有「秤」。怎麼辦呢?不過,俗語說:「世上無難事」。我想,一定有辦法的。
於是,我開動了自己聰明的腦袋,想出了:自製天平。
我把空月餅盒的紙皮一塊塊相應地剪下來,拿來透明膠紙,把其中一塊紙皮折成一個正的三角體,貼好放在檯面上。另一塊紙皮做天平的左右盤,平衡地放在三角體的頂上。然後在家裡找來一些已標有重量的東西作砝碼。如:媽媽新買回來的牙膏,唇膏等物品,有120克的,有40克的,有18克的,有3 克的都有。
激動人心的稱鞋子活動開始了。我將鞋子放在自製天平的左邊,「物品砝碼」便放在右邊,重量放至兩邊平衡為好。然後把砝碼重量相加的和就是我鞋子的重量了。剛好86克。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完成數學作業了。媽媽知道後對我贊不絕口。還開玩笑地對我說:「古代有聰明的曹沖稱象,現代就有聰明的鴻鴻稱鞋呢!」說完,大家便哈哈地笑起來了。
原來,生活上處處都有「秤」呢!
2005年9月29日 星期四 天氣:晴 何家鴻
快樂的數學課
昨天的數學課,楊老師跟我們講「去游樂場」這一節。因為講的是玩的項目,所以同學們提問題時非常積極。我也不例外。通過思考後,我舉手提出了這樣的問題:「200元夠不夠16人把三個項目都玩一遍呢?」楊老師聽後誇獎我提了超難的問題。不過,在楊老師的提示下也給同學解答了。記得有位科學家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難。」這節數學課,我們不僅提出問題了許多問題,而且也解決了許多問題,我們真了不起啊!
2005年10月2日 星期日 天氣:晴 何家鴻
我真棒
今天,我們去了「歡樂谷」遊玩。歡樂谷的大人門票價是:140元;小孩半票。排隊買票時,媽媽要我算一算我們一共要多少錢買票。我便脫口而出:「一共要700元。」媽媽驚奇地問我是怎樣算得這么快的。其實我是這樣想的:4個小孩的半票也就等於2個大人的票價,再加上3個大人,剛好是5個大人的票價,5個140剛好等於700元。媽媽誇我真棒!
2005年10月13日 星期四 天氣:晴 何家鴻
神舟六號每天繞地球幾圈
今天,當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主任向采訪的記者們說:「神舟六號每繞地球一圈要90分鍾。」我聽後便想:「那麼神舟六號一天能繞地球幾圈呢?於是我趕緊地開動自己的腦筋算了算:一天有24小時,1小時是60分鍾,即:24乘60是1440分鍾一天。然後用1440分鍾除以90,等於16圈。還有,神舟六號要在太空探索5天,也就是要繞地球80圈。宇航員們真了不起啊!
2005年10月20日 星期四 天氣:晴 何家鴻
數黃豆
今天的數學課是實踐活動,我們分成每8人一小組。接著每個小組的組員便分工合作地想辦法估計出1千克黃豆大約有多少粒?根據書里介紹的估計方法看來不難,但是要把誤差減到最低就非認真不可了。
我本來建議本小組用杯子來量會准確一點。但是找不到杯子。後來本組選擇了用手抓的方法。由組員羅廣源負責來抓。哎呀!羅廣源那隻小手還挺大呢!一抓就是180粒,連續抓了30下剛好抓完1千克黃豆。終於大功告成了。30個180等於5400粒。就這樣,我知道了1千黃豆大約有5400粒。 從這個實踐活動中我受到了啟發,不妨用這些方法來試試瓜子,糖果,花生等等。其實數學問題與生活真是息息想關的。
⑹ 什麼是數學日記如何寫
數學日記並不是在文章中寫到數學信息,雖然算對,但是這是一個比較拘謹的,像是應付。寫數學日記的話,是要把數學應用到生活中。其實,生活處處有數學。比如:2塊烤翅+2包薯條+3盒酸梅湯+2個漢堡+1個披薩要幾百元。但是盒飯里有:3個素菜+2個葷菜+1盒米飯+一份湯還不到15元,也有營養的多。你對此事有何看法?就可以寫成數學日記,並算算如果工作餐不吃快餐等等而是回家吃或吃盒飯,這數字你有什麼感受?再比如:上網看看大樹一天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放出多少氧氣,那1000顆大樹一天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放出多少氧氣?數字對你有什麼觸動,你決心要怎樣做?
數學日記的格式和普通日記一樣,你可以想像成寫普通日記,但是要寫出你遇到的數學問題。其實寫數學日記最重要的還是寫出你遇到的數學問題。
⑺ 什麼是數學日記
數學日記就是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記述學生在數學學習和應用過程中的感受與體會。
⑻ 數學日記的解釋是什麼,應該怎麼寫
是記錄每天學習數學的心得體會的文字。每天學的數學要點,做到的好的題目和不懂的問題等等。寫數學日記有一個好處:可以促進師生互動。以往數學課過後很少會有時間與學生交流,而這回我讓學生寫了日記以後,從他們的文字中我發現:學生上數學活動課是多麼得開心。
對於「動手製作」這樣的事情是樂此不疲的;還發現有一部分學生的製作過程並不正確(課上不可能兼顧到每一個孩子)對於認真製作、認真記錄的同學,看到老師在日記後面寫上的表揚話語,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多麼開心的事情。
數學怎麼學
學好數學興趣是前提和基礎,學數學提前做預習是個好習慣,在預習過程中盡量把問題解決掉,再做一些相關練習鞏固。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標注出來等老師上課講解,反思自己看書為什麼沒看懂。
做課後練習題時,圍繞公式去舉一反三,讀每一個已知條件都要給出數學思維反饋,用畫圖、試值等多種方法去求解,不要拘泥於唯一解法。數學成績好的學生都不是光聽課就能學會的,只有自己多琢磨、多反思,才能學好數學。
學好數學還要善於總結錯題,因為我們做錯的很多題目都屬於同一類型,把這些題目歸納一下,其實只要掌握幾個數學知識點就夠了,就能解決掉大部分錯題。因此做數學題目要學會融會貫通、突破難點、各個擊破。
⑼ 什麼是數學日記(請回答完整)順便舉例
寫一篇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如:我在超市買果汁,4瓶蓋可換1果汁,我有100元可買幾果汁,然後算,最後慨嘆:數學真重要!
⑽ 數學日記是什麼怎麼寫
數學日記就是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遇到的或者想到的都可以。
以下是一些參考
6月9日 星期一 晴轉陰
下午放學時,班主任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道家庭作業,要求大家想辦法測算一次性筷子的體積,並用數學日記的形式將測算過程記錄下來.這道家庭作業,表面上是一次數學實踐活動,實際可能寓意更深,因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與環保有關.
一回到家,我就靜靜地坐在書桌前思考這個問題.一次性筷子的形狀是一個不規則的立體圖形,怎樣才能測算出它的體積呢?我思來想去,一會兒抓耳撓腮,一會兒搖搖頭……,終於,有了一點眉目.我可以將一次性筷子放入裝滿水的容器中,這樣容器中的水就會溢出來,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體積嗎?可是筷子比水輕,會浮在水面上,又該怎麼辦呢?可不可以用石頭或膠布之類的東西將筷子固定住呢?我想應該是可以的,但這些辦法測定起來又都太麻煩了,要是有更簡便的方法該多好啊!經過冥思苦想,我終於自豪的笑了.
6月10日 星期二 晴
今天中午,我去餐館買了一份盒飯,並特意要了幾雙一次性筷子准備做實驗.
一回到家,想到可以做實驗了,心情真有點激動,但又夾雜著幾絲恐慌,我可不想讓第一個方案剛一出爐就遭到淘汰.為了驗證實驗方案是否正確,我專門測量了筷子的長度(20厘米)、厚度(0.35厘米)和兩端的寬度(分別為1.6厘米、0.8厘米).由於一次性筷子近似於梯形體,我便利用梯形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來計算筷子的體積,由計算結果可知,一次性筷子體積大約為8.4立方厘米.如果實驗測得的結果和我所計算的結果近似的話,那麼就說明我的實驗是成功的,否則,我就得另想辦法.剛准備動手實驗,一看實驗用具還不夠,所以只好等到明天了.
6月11日 星期三 晴
盼望的時刻總算到了,一放學,一路小跑地回到家裡,放下書包後,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爸爸從單位借來的燒杯.接滿水後,小心翼翼地將燒杯放在盆子里,確保燒杯中的水不漏撒.接著,我用小刀在筷子上刻了一道痕跡,把筷子分成了兩部分,這一道痕跡就是筷子兩部分的分界線,我准備分兩次來測量筷子的體積.
實驗開始了,我緊張極了,心嘣嘣地跳,我拿筷子的手也不時發抖了,但我盡量克制住這種激動的情緒.我將筷子緩緩插入燒杯里,盡量不讓筷子晃動,否則溢出來的水就太多了,測定結果就會不準確.當第一次將筷子的一部分插入燒杯中後,看到燒杯中的一些水溢到了盆里.燒杯再裝滿水後,又將筷子的另一部分插入其中.最後,我將兩次溢到盆里的水倒入另一有刻度的燒杯中,這樣就得到了筷子的體積.
結果,我失敗了.實驗測得的筷子體積只有3立方厘米,跟我計算的筷子體積相差甚遠.起初,我還有些不相信,經過反復思考,我終於明白了失敗的原因.原來是因為燒杯的口徑太大了,即使燒杯沒有裝滿水,人的視覺也會看成是裝滿的,加之筷子的體積又太小,且燒杯的刻度又過大,導致了實驗結果的偏差.因此,我得改進改進實驗方法才行.相信我會成功的,不是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嗎?
6月12日 星期四 晴
自從第一次實驗失敗後,我就捉摸改進的方法,可是就是想不到一種簡單可行的辦法.這天中午,爸爸,媽媽有事沒有做飯,於是我們決定到外面吃飯.
到餐館點了菜後,媽媽為了不讓我等煩,特地點了一杯果汁.果汁一上來,我就大口吸了幾下,媽媽害怕我將果汁喝完,沒有胃口吃飯,便叫我少喝果汁.菜還沒有上,我覺得自己無所事事,便想到了吹泡泡,於是我就把果汁瓶里的吸管拿起來,對准水面吹了幾口氣,水面就起了幾個泡泡,瞬間,我想到剛才我拿杯子里的吸管時,水面下降了一點,我突然有了辦法,快樂極了,食慾大增,今天吃了好幾碗米飯,還嫌不夠.
6月13日 星期五 晴
今天中午,為了能把筷子體積測得更准確,我叫爸爸從化學室拿了一個細長的量筒,刻度單位更小,每個單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時,我似乎感覺到了勝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謂萬事具備,只差動手實驗了.
首先,我用鉛筆在一次性筷子上劃了一道分界線,將筷子平均分成兩段,並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測定過程中洗水.隨後,將筷子插入量筒中,並用滴管將水滴入量筒中,讓量筒內的水漲到筷子的分界線上,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8毫升)後,將筷子從量筒內取出,再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後兩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這一部分筷子的體積,即3.5立方厘米.用同樣的方法,我又測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體積是5立方厘米,兩次測定結果相加得到這雙筷子的體積為8.5立方厘米.當我得到這個結果時,我興奮地叫了,此時的我是多麼自豪、多麼驕傲啊!
接著,我又按每人一天使用3雙計算出了我們學校(1500人)及全國(12億)一年消耗的一次性筷子量,分別是13.96立方米和11169000立方米.結果使我大吃一驚,每年竟有這么多的木料做成一次性筷子被浪費了,真是太可惜!在此,我呼籲在校的同學,不!是全國人民,也不!應該是全世界的每個人都不要再使用一次性筷子了,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好我們的森林資源,使我們共有的地球環境更加美好,讓地球上的每一個人呼吸到干凈、清新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