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都有什麼科目分主科和復科么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如下: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的科目有語文,數學,思想品德、音樂、美術,體育。在科目設置上分了主科和副科。
主科是語文、數學副科是思想品德、音樂、美術,體育人教版的科目設置中,一二年級是沒有英語的,英語從三年級開始。三年級還增加了科學,信息副科。主要是增加學生生活常識,了解自然規律,了解電腦方面的知識。
人教版簡介:
「人教版 」一般是就教科書意義而言的,是相對於其他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而言的。如長春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稱為「長春版」、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稱為「粵教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書稱為「滬教版」。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人教版
Ⅱ 二年級小朋友怎樣學好數學
對孩子的數學教育,一方面給孩子建立數學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是生活中點滴滲透。
1、增強瞬識數能力
瞬間識數能力,顧名思義,就是在看到這個數字的時候,能立刻反應過來這個數字代表的實際含義。
這份能力的好處,可以減少孩子在腦中判定數量的時間,提高回答效率。
平時,家長想要訓練這份能力,可以從生活中找實例:
比如出去吃飯要幾雙碗筷,吃水果的時候,抓一把櫻桃,讓孩子估計總共有幾顆。
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判定數量的情況,都可以要求孩子來完成,這其實就是在訓練孩子的瞬間識數能力。
2、湊十法熟練應用
數學早教中,加減法尤其是20以內的加減法,關鍵就是要能靈活運用湊十法,
舉個簡單的例子:
8+6,將8拆分為4和4,得出4+4+6=14的結果。
考慮到數學本身的抽象性特徵,在一開始早教時,可以先以書面形式進行練習,待孩子熟悉後,再訓練口算能力。
3、基礎練習不能丟
一些家長在看到孩子已經能夠進行口算後,就覺得不必再做書面的計算習題,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書面式的練習,對孩子來說,是熟悉計算最好的方式,
未來孩子在學習數學時,口算只是早教中一個附加能力,使用率最高的還是筆紙的計算。
4、善用生活中數學
生活中,其實很多時候都暗含著數學計算,家長要做的就是發現這些計算機會,給孩子提供多樣化計算環境。
超市就是一個非常適合給孩子練習計算能力的地方:
購買多件商品後,到底需要花費多少錢,可以讓孩子自己來算一算。
同樣的產品,在打折促銷時,不同的方案,到底應該買哪一種,會更加優惠。
數學是一門實用性非常高的學科,家長只要善於發現,就能找到很多練習的機會。
5、讓計算變趣味性
計算本身就是非常枯燥的事情,但是掌握計算能力,又是不可避免的,
這時就需要家長開動腦筋,多找一些有趣的形式,鍛煉孩子的口算能力。
比如:今天是5月20日,距離六一兒童節還有多少天?
外婆今天買了12個蘋果,家裡五個人都吃了一個,還剩幾個蘋果?
多樣化的提問,會讓孩子更樂於去使用自己的計算能力。
Ⅲ 二年級數學學習內容有哪些
有1000以內的加減法,1~9的乘法口訣,角的認識和比較角的大小,分類統計,確定方向和方位,余數除法,四則運算,應用分析
Ⅳ 小學二年級數學有哪些內容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
上冊目錄
1.長度單位
統一長度單位
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
認識米
用米量
認識線段
畫線段
長度單位的合理選用
2.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1)加法
100以內的數的加法(不進位)
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
兩位數加兩位數(練習課)
(2)減法
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
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
兩位數減兩位數(練習課)
用數學——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
用數學——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和
連加、連減
加減混合
綜合練習
簡單的兩步加減法應用題
整理和復習
3.角的初步認識
角的初步認識
直角的初步認識
銳角和鈍角
活動課——用三角尺拼角
4.表內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認識
乘法的初步認識(一)
乘法的初步認識(二)
(2)2~6的乘法口訣
5的乘法口訣
5的乘法口訣(練習課)
2、3、4的乘法口訣
乘加、乘減
6的乘法口訣
6的乘法口訣(練習課)
解決問題——懲罰和假發應用題的區別
整理和復習
5.觀察物體(一)
觀察物體
觀察立體圖形
觀察物體(練習課)
6.表內乘法(二)
7的乘法口訣
7的乘法口訣(練習課)
綜合練習(運用2~7的乘法口訣)
8的乘法口訣
8的乘法口訣(練習課)(一)
8的乘法口訣(練習課)(二)
用乘法解決問題
9的乘法口訣
9的乘法口訣(練習課)(一)
9的乘法口訣(練習課)(二)
乘法豎式
用數學(用口訣解決實際問題)
乘法口訣表
整理和復習
量一量比一比
7.認識時間
認識時間(一)
認識時間(二)——用數學
認識時間(練習課)
8.數學廣角——搭配(一)
排列
組合
9.總復習
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的復習
表內乘法的復習
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復習
觀察物體的復習
認識視角的復習
Ⅳ 總結一下一二年級數學學了哪些方面的知識
(二)兩數比較大小的方法:數射線(千)讀寫千以內的數
.
拓展題:十位上可以填幾?
3
□
2
<
345
(三)位值圖上:掌握個位、十位和百位各自的位值。
一個數從右往左依次是(個)位、(十)位、(百)位、(千)位。右起第
二位是
(十)
位,
千位是右起第
(四)
位,
十位右邊是
(個)
位,
十位左邊是
(百)
位;
最大的一位數是(
9
),最小的一位數是(
1
),最大的兩位數是(
99
),
最小的兩位數是(
10
),最大的三位數是(
999
),最小的三位數是(
100
),最
大的四位數是(
9999
),最小的四位數是(
1000
)。
三.三位數的加減法
要點:它是按照口算、估算、筆算的順序安排的,具體內容有:正確口算整
十、整百數的加減;進行加減法的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三位數的加法,三
位數的減法,結合有關的計算還要掌握探索規律與解決問題。
Ⅵ 小學二年級下學期數學學習的重點是什麼
主要學習:
表內乘法和除法,萬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不進位、退位)含有加、減、乘、除的兩步計算題和括弧的認識,也就是簡單的兩步計算的四則混合運算的法則。
簡單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其它的還有統計和初步認識,能用一個方格表示5個或10,圖形的簡單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重量單位千克和克等計量單位的簡單認識,所學內容比較簡單。
重點要注意乘法口訣的記憶和應用乘法口訣做簡單的表內乘除法,兩步計算的運演算法則和簡單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年級下學期的數學課都很重要。
第一章重點:有餘數的除法;加一法;去尾法;以及余數(即周期)應用題。
第二章重點:混合運算順序;添加小括弧。
第三章重點:辯認八個方向;會看簡單路線圖。
第四、六、八章:三位數加減法; 第五、七、九章:單位換算;長方形正方形特點:繪制條形統計圖。
Ⅶ 二年級數學需要背哪些
二年級上冊數學復習資料
1.厘米cm、米 m
我們已經學習了(厘米)和(米)兩個常用的單位。
2、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3. 尺子是測量(長度)的工具。
4. 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厘米)作單位。
5. 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6.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
7.線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
8.三角形由(3)條線段組成,正方形由(4)條線段組成。
9.兩點之間可以畫(1)條線段,線段有長短。
10.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 尺 )來量。
11.量一個物體長度,一般把尺的( 0 )刻度對 准物體左端。
1、(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 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
2、(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如果 個位不夠減,就從(十位)退1。
3、筆算兩位數的加減法時,從(個)位減起。
4、加數+加數=和, 被減數-減數=差
1、一個角有(1)個頂點,有(兩)條邊;兩條 邊是(直直的),都從頂點出發。
2、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角的大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角的兩邊張開得越大,這個角就越(大);如果張開得越小,這個角就越(小)。
3、畫角要記住:先畫頂點再畫邊;畫角時,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直直的線,就畫成一個(角)。
4、量直角的方法:頂點對頂點,一條邊對一條邊, 看另一條邊是否重合,重合就是直角,沒有重合就不是直角。
5、以直角為標准,比直角小的角是(銳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鈍角)。
6、當鍾面上是(3)時整和(9)時整時,時針和 分針都成(直)角。
7、長方形和正方形,它們各有(4)個角,而且 都是(直)角。
8、三角形有(3)個角;三角尺有(3)個角,有 (1)個直角,有(2)個銳角。
9、三角尺都有(一)個直角和(兩)個銳角。
10、所有的直角都(一樣大)。
11、每塊三角板中,都有(3)個角,有(1)個直角,其餘兩個角都比直角(小)。
12、數學書封面、黑板上有(4)個角,它們都是 (直)角。
13、一個長方形有(4個)角,有(4)個角是直 角。
14、拿一張紙,先上下對折,再(左右)對折可 以得到直角。
1、乘數×乘數=積
2、因數×因數=積
3、幾個幾相加就是幾乘幾
4、幾個幾連加就是幾乘幾
5、幾個幾就是幾乘幾 6、幾和幾相加就是幾加幾
1、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有(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和(球)四種幾何體。
2、看到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長方形,這個幾何體可能是(長方體),也可能是(圓柱體)。
3、看到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圓形,這個幾何體可能是(圓柱體),也可能是(球)。
4、看到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正方形,這個幾何體可能是(正方體),也可能是(長方體)。
1、短的是(時針),長的是(分針)。 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
2、先看(時針),再看(分針)。
3、1時=(60)分 60分=(1)時
4、(30)分也可以說成(半)小時,(15)分可以說成(一刻)。
5、分針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
6、鍾面上一共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分成(5)個小格。鍾面上一共有(60)個小格。
7、時針走1小時,分針正好走(60)分,是(1)小時。
8、鍾面上三根針都重合時是(12)時,鍾面上時針和分針成直線時是(6)時。
9、「過了幾分鍾」以及「之後」,用加法;「之前」用減法。
10、分針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時;時針走一圈是(12)時。
1、 每兩個人握1次手,3人一共握(3)次手。
2、 每兩個人握1次手,4人一共握(6)次手。
3、 每兩個人握1次手,5人一共握(10)次手。
Ⅷ 如何學好小學二年級數學
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一切重大科技進展無不以數學息息相關。沒有了數學就沒有電腦、電視、太空梭,就沒有今天這么豐富多彩的生活。以下是無憂考網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二年級是開發孩子智力、形成良好思維習慣的時期,學習數學不僅能夠極大地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也能為孩子之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升學做好前期准備。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家長來說,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是最主要的。同時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學生可以考慮適當增加學習難度,為重點中學培訓班的選拔做好准備。
二年級:拓展思路階段
二年級的學生應把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良好的思維方式作為一個長期學習的重點,而這個習慣都是從小就開始注重培養起來的。二年級的孩子在習慣上還比較有可塑性,著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若是一旦不注意養成了不好的習慣,以後等孩子大了要想再改就比較困難了。
1、數學入門越早越容易
現在數學在各種選拔以及小學六年級考試等方面越來越重要,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學習一些數學。對於今後希望在小學六年級中選擇較好學校的學生,我們的建議是較早的學習相對是較好的。首先較早學習數學,數學的知識體系比較完整,不會存在六年級時還要補習三年級數學知識的情況。其次較早入門有比較充足的時間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入門難度相對較低。
2、興趣最重要,起點是關鍵
不少四五年級希望開始學習數學的學生,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其實在低年級時曾經學過數學的,但因為當時學習聽課效果不好便放棄了,到了高年級,迫於小學六年級形勢又不得不學。對於這樣的學生,學習數學是有一定陰影的,甚至有些學生抱定了自己不適合學數學的念頭,有一定抵觸心理。
所以既然家長決定低年級開始學習數學,一定要首先注意興趣上的培養,幫助他們找到數學中引起他們興趣的事情,比如數字游戲等等。
同時起點如果沒有選好,孩子學得吃力,自然不會有興趣,所以合適的課程選擇也是家長要注意的。
3、一個好老師,一個好習慣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找一位孩子喜歡的老師就是學習的重中之重。一位好的老師能夠讓孩子迅速喜歡上課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在課堂上,老師不僅是孩子的是師長,也是孩子的朋友,和孩子們一起探討問題,一起思考,使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喜歡老師的同時喜歡數學。
學習重點難點解析:
1、計算要過關:
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最先碰到的問題就是計算問題,計算問題是重點也是難點。根據學校數學的學習情況,孩子還沒有學習乘除法的列豎式,尤其是乘法的列豎式在二年級數學的學習中要求的比較多,比如數學課本下冊第三講速算與巧算中就多次用到了乘法,另外一些應用題中也會有所應用。
2、枚舉是難點: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有序思維和抽象思維是比較困難的,對於問題,二年級的學生更多的願意以湊數來嘗試解答問題。而枚舉法的問題需要的就是孩子的有序思維,比如數學課本上冊幾枚硬幣湊錢的方法,下冊的整數拆分都屬於枚舉法的問題。這類問題不僅要求孩子要有序,同時直觀性不強,對於孩子理解有一定困難。建議家長可以比較抽象的問題形象化。
3、應用題要接觸:
很多二年級的學生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在仁華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三年級的內容要不要學,尤其是應用題要不要學?首先,二年級數學課本下冊中的後幾講已經接觸到了應用題部分,對於倍數等概念也有學習,我們建議學有餘力的孩子可以適當接觸三年級中的部分問題,但是難度不要像三年級數學課本中那樣大。
Ⅸ 小學二年級數學有哪些概念
1、 每份數×份數=總數 總數÷每份數=份數 總數÷份數=每份數
2、 1倍數×倍數=幾倍數 幾倍數÷1倍數=倍數 幾倍數÷倍數=1倍數
3、 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4、 單價×數量=總價 總價÷單價=數量 總價÷數量=單價
5、 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
6、 加數+加數=和 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
7、 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差+減數=被減數
8、 因數×因數=積 積÷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
9、 被除數÷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商×除數=被除數
小學數學圖形計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邊長×4 C=4a 面積=邊長×邊長 S=a×a
2 、正方體 V:體積 a:棱長 表面積=棱長×棱長×6 S表=a×a×6 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
3 、長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長+寬)×2
C=2(a+b)
面積=長×寬
S=ab
4 、長方體
V:體積 s:面積 a:長 b: 寬 h:高
(1)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S=2(ab+ah+bh)
(2)體積=長×寬×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積 ×2÷底
三角形底=面積 ×2÷高
6 平行四邊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積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圓形
S面積 C周長 ∏ d=直徑 r=半徑
(1)周長=直徑×∏=2×∏×半徑
C=∏d=2∏r
(2)面積=半徑×半徑×∏
9 圓柱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c:底面周長
(1)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
(3)體積=底面積×高
(4)體積=側面積÷2×半徑
10 圓錐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體積=底面積×高÷3
總數÷總份數=平均數
和差問題的公式
(和+差)÷2=大數
(和-差)÷2=小數
和倍問題
和÷(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者 和-小數=大數)
差倍問題
差÷(倍數-1)=小數
小數×倍數=大數
(或 小數+差=大數)
植樹問題
1 非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1)
株距=全長÷(株數-1)
⑵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一端要植樹,另一端不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
株距=全長÷株數
⑶如果在非封閉線路的兩端都不要植樹,那麼:
株數=段數-1=全長÷株距-1
全長=株距×(株數+1)
株距=全長÷(株數+1)
2 封閉線路上的植樹問題的數量關系如下
株數=段數=全長÷株距
全長=株距×株數
株距=全長÷株數
盈虧問題
(盈+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大盈-小盈)÷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大虧-小虧)÷兩次分配量之差=參加分配的份數
相遇問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
相遇時間=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時間
追及問題
追及距離=速度差×追及時間
追及時間=追及距離÷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離÷追及時間
流水問題
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靜水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順流速度-逆流速度)÷2
濃度問題
溶質的重量+溶劑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質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濃度
溶液的重量×濃度=溶質的重量
溶質的重量÷濃度=溶液的重量
利潤與折扣問題
利潤=售出價-成本
利潤率=利潤÷成本×100%=(售出價÷成本-1)×100%
漲跌金額=本金×漲跌百分比
折扣=實際售價÷原售價×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稅後利息=本金×利率×時間×(1-20%)
長度單位換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積單位換算
1平方千米=100公頃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體(容)積單位換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單位換算
1噸=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幣單位換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時間單位換算
1世紀=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閏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閏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時 1時=60分
1分=60秒 1時=3600秒
Ⅹ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主要有哪些知識點
小學打的就是基礎,加減乘除這些在我們原來看著就跟世界難題一樣的問題,現在也是可以‘’張口就來‘’,剛剛過完了懵懂的一年級,迎來的二年級主要也是基礎知識,並不會有很大的跨度和難度,接下來,咱們就一起來看看小學二年級的數學知識點吧!小朋友們可以酌情復習或者預習哦!
可能還會涉及觀察一些簡單的圖形,這個章節一般孩子們還是比較感興趣的,課本上花花綠綠的幾何圖形能夠很好的折射出來要學習的圖形,亦或是軸對稱圖形,鏡面對稱圖形,都能有很好的理解,孩子們能夠快樂的學習,不管是哪個階段的學習,都要幫助孩子們有興趣的去探索知識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