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什麼方法教孩子學習數學
注意教學方式方法:一個好的教學方式對於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針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以採用寓教於樂的教學模式,把數學的抽象化具象化的表現出來,孩子們會更加容易理解接受!
培養孩子的興趣:興趣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或者老師可以通過一些游戲,或者數學小故事,啟蒙繪本之類的方式來激發孩子的數學興趣!
理解數學的概念:數學是很抽象的學科,孩子對於這么抽象的東西沒有概念,前期要培養孩子對於「數」和「量」的概念,還要讓孩子認識一些簡單的幾何圖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柱等;
兒童的學習需要有兒童心理的教學引導語言,理解思路和方法,建議條件允許的話還是讓孩子參加下火花思維的專業課程比較好,能帶動孩子的學習興趣。
㈡ 大班小朋友數學怎麼教
首先,從小就得教小孩數數,這個非常重要。然後,等到孩子從1能數到10的時候,可以教他數實物。比如屋子裡的凳子,桌子上的蘋果、老師給的糖果。然後等孩子回到家,數家裡幾口人、做了幾道菜,到了超市買東西買了幾個,只要有機會就讓他數,不要顯麻煩。只有應用到實物當中,小孩才會對數字有概念。
孩子要牢記「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 湊十法簡便易行,思考過程有「一看(看大數),二拆(拆小數),三湊十,四連加」 看大數,分小數,湊成十,加剩數。
先從簡單的弄始教給孩子,比如1+1=2,1+2=3,先用實物,比如1+1就可以拿1個蘋果加1個蘋果,1個蘋果加2個蘋果,慢慢讓孩子對數字加深概念,但是小孩在學校里沒有實物,所以就再教用手指來算。
要先教孩子數實物,而不是用手指。先對數字加深概念一定要先用實物讓孩子算,再教孩子用手指。不然孩子會依賴手指,而不了解數字的真正含義。
10以內的加減相關口訣:
一、10以內加法口訣
1+1=2
2+1=3,1+2= =3
3+1=4,2+2=4,1+3=4
4+1=5,3+2=5,2+3=5,1+4=5
5+1=6,4+2=6,3+3=6,2+4=6,1+5=6
6+1=7,5+2=7,4+3=7,3+4=7,2+5=7,1+6=7
7+1=8,6+2=8,5+3=8,4+4=8,3+5=8,2+6=8,1+7=8
8+1=9,7+2=9,6+3=9,5+4=9,4+5=9,3+6=9,2+7=9,1+8=9
9+1=10,8+2=10,7+3=10,6+4=10,5+5=10,4+6=10,3+7=10,2+8=10,1+9=10
二、10以內減法口訣
2-1=1
3-1=2,3-2=1
4-1=3,4-2=2,4-3=1
5-1=4,5-2=3,5-3=2,5-4=1
6-1=5,6-2=4,6-3=3,6-4=2,6-5=1
7-1=6,7-2=5,7-3=4,7-4=3,7-5=2,7-6=1
8-1=7,8-2=6,8-3=5,8-4=4,8-5=3,8-6=2,8-7=1
9-1=8,9-2=7,9-3=6,9-4=5,9-5=4,9-6=3,9-7=2,9-8=1
10-1=9,10- 2=8,10-3=7,10-4=6,10-5=5,10-6=4,10-7=3,10-8=2,10-9=1
㈢ 幼兒數學應該怎麼教呢
數感的培養最好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和感覺出發,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興趣去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平時可以多帶孩子去進行實踐,讓孩子在公園里數五百棵樹,感受五百棵樹所佔面積有多大。每天生活中讓他去學習認知這些數字,激發了他對數學的興趣,也同時活躍了他的思維。數學,講究的是一種思維能力,而不是生搬硬套的。
培養孩子對數學的熱愛以及數感、圖形感初步培養。也可以做個數學標本書,拍照形式專門搜集生活中的圖形和數字。甚至數數,不厭其煩的數數,可以在家裡數葡萄粒、櫻桃,以便於分享給家人,或者數路燈、計算自己要走多久,數自己走了多少步才到路口等等,這種重復數數的技能,慢慢的給孩子計算
㈣ 怎麼教幼兒10以內數學
方法如下:
第一步:讓孩子熟練地學會數數要求是:
1、 能熟練地從「1」開始往下數。
2、 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例如:老師說:從4開始數;從12開始數。
3、 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倒數。例:老師說:從4開始倒數;從12開始倒數。
數數是小班的學習內容,我們老師覺得應該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會。可是,我們卻忽略了很多孩子只會從「1」開始數,如果你讓他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他們可能就不知道數了,或者說孩子不知道從9—10、19—20、29—30這種整數上跳數。
第二步: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數之間的前後關系:
例如:5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8的前面是幾?往後數,從11往前數,往後數。
第三步: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數之間的大小關系:例如:7與8哪個大?12與4哪個大?
第四步:讓孩子學會念題,很多孩子會看題,但不會念題.孩子知道「+」、「-」的方式,卻不知道讀法,讓孩子讀出來是為了下一步計算時,告訴孩子:念到「加」時,就是把數往後數,念到「減」號的時侯就是往前數。
第五步:教會孩子認識個位與十位,讓孩子熟練地說出兩位數中的個位是幾,十位是幾?例如:15,個位是5,十位是1。
第六步教孩子進行計算:
1、數手指加減法:
加法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在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後面的數開始點手指,15後面是16,點兩個手指就是16、17,那麼就15+2=17。
減法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的前面數開始倒數,15前面是14,倒數2個手指就是13,那麼15-2=13。
加法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加就是5+2=7,十位與十位相加就是1,那麼15+2=17。
減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減就是5-2=3,十位與十位相減1-0=1,那麼15-2=13。
這兩種方法相對來說,「數手指」只適合兩個數中有一個是單數的加法算式,因為如果兩個數都是雙數,那麼手指就不夠用了;而「個、十位相加減法」雖難學些,但能適用於所有算式計算,從可持續性發展的角度來說,我建議用「個、十位相加減法」。
㈤ 如何啟發幼兒的數學認知
啟發幼兒的數學認知有以下方式:
1、穿衣穿鞋:幫助孩子感知、理解和區分「上下前後左右」等方位。
衣服:把衣服攤在孩子面前,告訴孩子找找衣服上的一個「大洞」(下擺)和一個「小洞」(領口),然後把頭從「大洞」套進去,從「小洞」伸出來,慢慢地再教孩子如何區分衣服的前後等。
鞋子:讓孩子試著自己來區分左右鞋子,從鞋子的外形、鞋面上的圖案、或者兩邊的鞋扣等來判斷鞋子的左和右。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用自己的身體來感知和體驗不同的方位,積累空間感,學著區分「大小」「里外」「前後」「旁邊」等,不僅幫助孩子學習了數學,更培養了孩子獨立自主、堅持到底的品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整理物品:幫助孩子感知和積累比較、分類、集合、數量、空間等的好選擇。
引導孩子將自己認為是「同樣的」玩具物品放到一起,在孩子整理時可以與孩子討論什麼是「同樣的」玩具,幫助孩子尋找玩具物品相同的屬性特徵。盡量把整理物品的過程變成游戲的延續,讓孩子始終保有整理玩具物品的興趣和習慣。
3、超市購物:引導孩子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好機會。
帶孩子去超市購物,孩子可以很直觀地觀察、理解數字概念。比如:引導6歲左右孩子關注一些常見食品、用品的簡單價格(最好是10以內整數)。
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孩子多角度地考慮綜合因素,如:給誰買,她有什麼需要和喜好;買的物品品種如何搭配;然後可以讓孩子試著藉助手指來湊數,大概了解買這幾樣物品需要多少錢等等。
4、藏於生活,用於生活。
可以引導孩子關注馬路上的各種數字,提高孩子對數字的敏感度,幫助孩子理解數字的不同含義;引導孩子關注乘坐公交的花費、地鐵換乘與所花費的時間之間的關系等等;開啟導航時,也可以引導孩子將導航地圖上的位置、路線,與眼前的立體世界建立聯系,幫助孩子空間感的發展。
5、手指游戲系列
手是最直接、最常用也最有效的工具,讓孩子理解數量及其變化關系。
各種手指謠:一邊念兒歌,一邊用相應數量的手指演繹兒歌中的各種事物,幫助孩子理解數量。
㈥ 怎樣教小孩數學加減法記得快
要根據孩子的可能與需要施教,孩子們學數學是存在差異的,如果孩子有可能、有需要學,就應該施教,具體的方法有哪些呢?
1、畫一畫,找答案。大部分孩子都喜歡塗一塗、畫一畫,這個方法也是國際上非常推崇的數學教育法。用孩子比較喜歡的圖案,給孩子示範畫1個、2個,多至10個,通過最後的數量變化教孩子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
2、用聊天啟發孩子的計算意識。平時和孩子可以採用提問和回答的方式,激發孩子去思考。不要嚴格地用標准詞彙,只要能表達出增加和減少的意思就可以。
3、用手指學習10以內加減法。教孩子左手5根手指,右手5根手指,就可以通過手指數數來教5以內的加減法運算。最後再用雙手教孩子,孩子可以直觀地感受到增加、減少的過程,這樣學習效果就會很棒。
㈦ 小孩數學加減法怎麼教
小孩數學加減法的教法:
1、可以找些漂亮的圖片,邊學邊玩,讓我們的孩子提高興趣。
2、畫一些孩子喜歡的水果或小動物來增加孩子的興趣,吸引孩子。
3、用筆在紙上畫些小樹棒比較清楚明了。孩子也容易聽懂。
4、還可以讓孩子用自己的手指頭數,如6+4=?可以讓孩子在心裡記住6,然後伸出4個手指頭,從6往後面開始數,就可以了。
5、讓孩子做算式,也就是湊10法。
6、孩子需要一步一步地進行,要有耐心,多鼓勵孩子這樣孩子才能掌握它的方法。
適合教給孩子的學習方法:
1、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
幫助孩子設定一個目標,並與他一起制定一個學習計劃。督促孩子執行學習計劃。在計劃執行過程中,及時發現孩子的進步,給予表揚。在孩子遇到困難時,鼓勵他戰勝困難,必要時給予適當幫助。
2、必要的課前預習。
基本要求: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材內容,思考內容重點,發現學習難點,做好聽講的准備。在孩子認真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有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詞語,必須查工具書爭取自己學會。不明白的內容用鉛筆劃出來,准備課堂上聽老師講解。
3、提高作業質量。
做作業的要求是看清題,抄准題,理清思路,一次做對,認真檢查。家長在檢查作業後,發現錯誤,不宜直接告訴孩子哪兒錯了,而應讓孩子自己復查。
4、及時糾正錯題。
給孩子一個專用的本子,孩子每次作業或考試出現錯誤,就讓孩子在專用的本子上將題目抄下,按正確的方法重做一遍後,分析錯誤原因。
㈧ 簡答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鏈接:
《巧虎快樂數學》是利用伊索寓言故事來教小朋友們學習數學的,當然還是由我們熟悉的主人公—巧虎、琪琪來帶領大家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