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奧數舉一反三和奧數有什麼區別呢
奧數舉一反三是奧數培訓教材,而奧數是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簡稱,是一種競賽機制。
1956年羅馬尼亞數學家羅曼教授提出了倡議,並於1959年7月在羅馬尼亞舉行了第一次國際奧林匹克數學(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 簡稱IMO),當時只有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和蘇聯參加。
以後每年舉行(中間只在1980年斷過一次),參加的國家和地區逐漸增多,目前參加這項賽事的代表隊有80餘支。我國第一次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是在1985年。
經過40多年的發展,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運轉逐步制度化、規范化,有了一整套約定俗成的常規,並為歷屆東道主所遵循。
(1)數學舉一反三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目的:
組織小學生參加數學競賽能夠激發學生產生鑽研數學的濃厚興趣,形成勇於實踐、敢於創新的良好品質,還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學生個性特長。
有助於學生對應思維、函數思維、空間思維、可逆思維、程序化思維和結構化思維等數學思維方式,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好教材。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思維應佔有重要地位。而思維又是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和掌握方法的基礎上形成的,是數學知識與學生主體認識相互作用的結果。
B. 學數學要舉一反三是什麼意思,能舉個例子么
不需要舉一反三,老師把所有類型全部舉出來,你照著對號就好了。
C. 什麼是舉一反三
舉一反三的意思是:列舉出一件事情,進而以此類推知道其它許多事情。比喻從懂得的一點,類推而知道其它的。形容善於推論,能觸類旁通,善於學習,能夠由此知彼。
1、拼音:jǔyīfǎnsān
2、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3、解釋:反:類推,推及,推論。
4、出處:春秋·孔子《論語·第七章·述而篇》: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翻譯:教給學生一個方面的東西,他卻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個方面的東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3)數學舉一反三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孔子曾經對他的學生說:「如果你佔了一個角落,如果你不佔三個角落,你就永遠不會再做了。」它的意思是,「我將給你一個領域,你應該足夠靈活地提出其他的領域,如果你不能,我就不能再教你了。」後來,他們把孔子的話改成了「能說會道」,意思是要學會靈活地思考一件事,並把它運用到其他類似的事情上。
《論語·詠野》說:「以上,還可以說話;底下的人,不能說話」。在這里,孔子提出了「啟發式」教學的思想。在教學上,孔子反對「填鴨式」和「填鴨式」的做法。
要求學生能夠推斷能力從一個到另一個,然後激勵和啟發學生的基礎上獨立思考,這是符合《基本法》的教學中,並產生深遠的影響,還可以用於參考在今天的教學過程。
D. 數學舉一反三
1 六一班男生佔全班人數的3/5還多4人,女生正好占總人數的1/3,全班有多少人?
思路:女生佔全班的1/3,則男生佔全班的:2/3
又男生佔全班的3/5多4人,說明全班的2/3比全班的3/5多4人。
即全班人數是:4/[2/3-3/5]=60人。
2 六二班男生占總人數的2/3少4人,女生正好占總人數的2/5,全班有多少人?
思路同上。男生佔全班的:1-2/5=3/5
又男生佔全班的2/3少4人,說明全班的2/3比全班的3/5多4人
那麼全班的人數是:4/[2/3-3/5]=60人。
3 六三班有男生佔全班人數的2/5多3人,女生佔全班人數的4/7少1人,全班有多少人?
思路:女生佔全班的4/7少1 人,則男生就是佔全班的:3/7多1人。
又男生佔全班的:2/5多3人,說明全班的:3/7比全班的2/5多:3-1=2人
那麼全班的人數是:2/[3/7-2/5]=70人
做此類題目時,只要把男生和女生的比例,以及比例之間的變數關系搞清楚就行了,有什麼不明白的發消息給我。
E. 數學的舉一反三表現在那
"舉一反三"表現在,給你一類題中某一道題的解法,你能觸類旁通的解決此類很多數學題;給你一種數學思想,你能觸類旁通的發現很多數學思想方法等等。
F. 舉一反三中舉是什麼意思
舉一反三中的舉是列舉得意思。
【拼音】jǔ yī fǎn sān
【解釋】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出處】《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解釋: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它許多事情。)
【近義詞】融會貫通、觸類旁通
【反義詞】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淺嘗輒止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6)數學舉一反三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舉一反三的近義詞:觸類旁通
【解釋】觸類:接觸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貫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識或規律,進而推知同類事物的知識或規律。
【出處】《周易·系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解釋:從一件事物中了解到道理所在,再引申到他的內在含義,觸類旁通,進而推知同類事物的知識或規律。這樣天下所有的事情也就都能理解啦。)
【近義詞】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反義詞】一竅不通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用於學習方面
G. 數學舉一反三是什麼意思 舉例子
成語典故
孔子曾對他的學生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我舉出一個方面,你們應該要能靈活地推想到另外幾個方面,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後來,大家就把孔子說的這段話變成了「舉一反三」這句成語,意思是說,學一件東西,要可以靈活地思考,運用到其他相類似的東西上。
《論語·雍也》有言:「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在這里,孔子提出了「啟發式」教學的思想。從教學方面而言,孔子反對「填鴨式」、「滿堂灌」的作法。要求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在學生充分進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啟發、開導,這是符合教學基本規律的,而且具有深遠的影響,在今天教學過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鑒。
H. 數學老師讓學生把試卷上,做錯的題目舉一反三,就是訂正三遍的意思嗎
不是的,這個意思是說,要將做錯的題弄明白,還要將同類型的題也弄明白,以後就不會犯類似的錯誤了
I. 小學生奧數訓練營和奧數舉一反三的區別是什麼
小學生奧數訓練營是通過大量題目的訓練,從而達到提高質量的目的;奧數舉一反三是通過解決一道題採用多種不同的思維方法,或者這一道題通過改變條件和問題的訓練,而達到提高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