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公式分別是什麼
1、周長公式,其中a、b表示邊長,C表示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C=(a+b)×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C=4a
2、面積公式,其中a、b表示邊長,S表示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S=ab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S=a·a= a²
長方形的性質
1、兩條對角線相等;
2、兩條對角線互相平分;
3、兩組對邊分別平行;
4、兩組對邊分別相等;
5、四個角都是直角;
6、有2條對稱軸(正方形有4條);
7、具有不穩定性(易變形);
8、長方形對角線長的平方為兩邊長平方的和;
9、順次連接矩形各邊中點得到的四邊形是菱形。
❷ 數學 面積 周長 計算公式
小學數學圖形計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邊長×4
C=4a
面積=邊長×邊長
S=a×a
2
、正方體
V:體積
a:棱長
表面積=棱長×棱長×6
S表=a×a×6
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
3
、長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長+寬)×2
C=2(a+b)
面積=長×寬
S=ab
4
、長方體
V:體積
s:面積
a:長
b:
寬
h:高
(1)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S=2(ab+ah+bh)
(2)體積=長×寬×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積
×2÷底
三角形底=面積
×2÷高
6
平行四邊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積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圓形
S面積
C周長
∏
d=直徑
r=半徑
(1)周長=直徑×∏=2×∏×半徑
C=∏d=2∏r
(2)面積=半徑×半徑×∏
9
圓柱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c:底面周長
(1)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
(3)體積=底面積×高
(4)體積=側面積÷2×半徑
10
圓錐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體積=底面積×高÷3
❸ 計算周長的公式
周長的計算公式
展開更多
公式描述:
式一為圓的周長公式,式二為長方形的周長公式,式三為三角形的周長公式,式四為扇形的周長公式,其中n為圓心角角度、k為弧度。
首先要認識到,圓形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或半徑)的比是一個定值.
這個閉上眼睛想一想,或在者紙上畫一畫,想得通.
其次,這個比值,一般稱為圓周率,現在數學界常用希臘字母π來表示,有時也用希臘字母π的拉丁發音pi來表示.
數學家們證明這個比值是一個超越數,它不可能滿足以有理數為系數的任何多項式方程.
我個人熟記了這個比值常數的一百位.個人覺得,數學愛好者要記下這個以增強自信心、以此聲明自己是優秀的數學愛好者之一、以此增強學習與研究數學的主人翁心態等等.
當代常有計算機與數學專家設計電腦程序來計算它的較多位數的值,用來考察優化編制和對比電腦程序、驗證新的數學公式、考驗電腦的計算能力、增強某種信心或儲備等.
有關內容,可以查看:
或者網路搜索圓周率.想記住
❹ 周長公式是什麼
周長公式
圓:C=πd=2πr (d為直徑,r為半徑,π)
三角形的周長C = a+b+c(abc為三角形的三條邊)
四邊形:C=a+b+c+d(abcd為四邊形的邊長)
長方形:C=2(a+b) (a為長,b為寬)
正方形:C=4a(a為正方形的邊長)
多邊形:C=所有邊長之和。
扇形的周長:C = 2R+nπR÷180˚ (n=圓心角角度) = 2R+kR (k=弧度)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1、長方形長的那條邊叫長,短的那條邊叫寬。
2、和水平面同方向的叫做長,反之就叫做寬。長方形的長和寬是相對的,長的為長,短的為寬。
若S為正方形的面積,a為正方形的邊長則:S=a²。
長方形的性質為:兩條對角線相等;兩條對角線互相平分;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兩組對邊分別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有2條對稱軸(正方形有4條);具有不穩定性(易變形);長方形對角線長的平方為兩邊長平方的和;順次連接矩形各邊中點得到的四邊形是菱形。
❺ 周長公式有哪些
周長的公式:
1、圓:C=πd=2πr (d為直徑,r為半徑,π)
2、三角形的周長C = a+b+c(abc為三角形的三條邊)
3、四邊形:C=a+b+c+d(abcd為四邊形的邊長)
4、特別的:長方形:C=2(a+b) (a為長,b為寬)
5、正方形:C=4a(a為正方形的邊長)
(5)數學的周長公式是什麼擴展閱讀:
三年級的面積計算公式:
1、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S=ab
2、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S=a×a
3、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S=ah÷2
4、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S=ah
5、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h÷2
❻ 周長計算公式
周長的公式:
①圓:C=πd=2πr (d為直徑,r為半徑,π)
②三角形的周長C = a+b+c(abc為三角形的三條邊)
③四邊形:C=a+b+c+d(abcd為四邊形的邊長)
④特別的:長方形:C=2(a+b) (a為長,b為寬)
⑤正方形:C=4a(a為正方形的邊長)
⑥多邊形:C=所有邊長之和。
⑦扇形的周長:C = 2R+nπR÷180˚ (n=圓心角角度) = 2R+kR (k=弧度)
環繞有限面積的區域邊緣的長度積分,叫做周長,也就是圖形一周的長度。
多邊形的周長的長度也相等於圖形所有邊的和,圓的周長=πd=2πr (d為直徑,r為半徑,π),扇形的周長 =2R+nπR÷180˚ (n=圓心角角度) = 2R+kR (k=弧度)。
周長只能用於二維圖形(平面、曲面)上,三維圖形(立體) 如柱體、錐體、球體等都不能以周界表示其邊界大小,而是要用總表面面積。
❼ 小學三年級數學周長公式是什麼
小學三年級數學周長公式是:
長方形的周長= (長+寬)× 2
長=周長÷2-寬
或者:(周長-長×2)÷2=寬
寬=周長÷2-長
或者:(周長-寬×2)÷2=長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正方形的邊長=周長÷4
(重點)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 2×圓周率×半徑
面積公式:
1.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2.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3.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4.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5.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6.(重點)圓的面積=圓周率×半徑2
7.(重點)圓柱的側面積:圓柱的側面積等於底面的周長乘高
8.(重點)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表面積=底面積側面積
❽ 園周周長公式是什麼
圓周長計算公式:周長L=2πr=πd,其中π為圓周率,r為半徑,d為直徑。
圓周率(Pi)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一般用希臘字母π表示,是一個在數學及物理學中普遍存在的數學常數。π也等於圓形之面積與半徑平方之比。
圓周率用希臘字母π(讀作pài)表示,是一個常數(約等於3.141592654),是代表圓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它是一個無理數,即無限不循環小數。
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圓周率去進行近似計算。而用十位小數3.141592654便足以應付一般計算。即使是工程師或物理學家要進行較精密的計算,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數點後幾百個位。
圓周率
後來的數學家們就想辦法算出這個π的具體值,數學家劉徽用的是「割圓術」的方法,也就是用圓的內接正多邊形和外切正多邊形的周長逼近圓周長,求得圓接近192邊形,求得圓周率大約是3.14。
割圓術的大致方法在中學的數學教材上就有。然而必須看到,它很大程度上只是計算圓周率的方法,而圓周長是C = π * d似乎已經是事實了,這一方法僅僅是定出π的值來 。仔細想想就知道這樣做有問題,因為他們並沒有從邏輯上證明圓的周長確實正比於直徑,更進一步說他們甚至對周長的概念也僅是直觀上的、非理性的。
❾ 長方形的周長公式是什麼
周長公式:
長方形周長=(長+寬)×2。
C=2(a+b)。
長方形,數學術語,是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長方形。也定義為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同時,正方形既是長方形,也是菱形。
平行四邊形,是在同一個二維平面內,由兩組平行線段組成的閉合圖形。平行四邊形一般用圖形名稱加四個頂點依次命名。註:在用字母表示四邊形時,一定要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註明各頂點。
長方形的判定:
1、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長方形。
2、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長方形。
3、鄰邊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長方形。
4、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長方形。
5、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長方形。
❿ 三年級數學 什麼是周長(小學
圍成一個平面幾何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
環繞有限面積的區域邊緣的長度積分,叫做周長,也就是圖形一周的長度。多邊形的周長的長度也相等於圖形所有邊的和,圓的周長=πd=2πr (d為直徑,r為半徑,π),扇形的周長 = 2R+nπR÷180˚ (n=圓心角角度) = 2R+kR (k=弧度)。
(10)數學的周長公式是什麼擴展閱讀:
相關的公式
圓:C=πd=2πr (d為直徑,r為半徑,π)
三角形的周長C = a+b+c(abc為三角形的三條邊)
四邊形:C=a+b+c+d(abcd為四邊形的邊長)
特別的:長方形:C=2(a+b) (a為長,b為寬)
正方形:C=4a(a為正方形的邊長)
多邊形:C=所有邊長之和。
扇形的周長:C = 2R+nπR÷180˚ (n=圓心角角度) = 2R+kR (k=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