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一等獎有多難
挺難的,但是簽到成功拿一個成功參賽獎不難。
數學建模大賽通俗來講就是考慮多種條件的大型應用題。數學建模大賽專業來說就是通過運用計算得到的結果來解釋實際問題,並接受實際的檢驗,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數學建模大賽相對來說都是含金量高的比賽,對於申請評優評獎、考研、出國留學、找工作都有一定的幫助。
建模背景
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數學的應用不僅在工程技術、自然科學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以空前的廣度和深度向經濟、管理、金融、生物、醫學、環境、地質、人口、交通等新的領域滲透,所謂數學技術已經成為當代高新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學模型(Mathematical Model)是一種模擬,是用數學符號、數學式子、程序、圖形等對實際課題本質屬性的抽象而又簡潔的刻畫,它或能解釋某些客觀現象,或能預測未來的發展規律,或能為控制某一現象的發展提供某種意義下的最優策略或較好策略。
數學模型一般並非現實問題的直接翻版,它的建立常常既需要人們對現實問題深入細微的觀察和分析,又需要人們靈活巧妙地利用各種數學知識。這種應用知識從實際課題中抽象、提煉出數學模型的過程就稱為數學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
② 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考什麼啊
如下:
競賽題目一般來源於工程技術和管理科學等方面經過適當簡化加工的實際問題,不要求參賽者預先掌握深入的專門知識,只需要學過高等學校的數學課程。題目有較大的靈活性供參賽者發揮其創造能力。
參賽者應根據題目要求,完成一篇包括模型的假設、建立和求解、計算方法的設計和計算機實現、結果的分析和檢驗、模型的改進等方面的論文(即答卷)。競賽評獎以假設的合理性、建模的創造性、結果的正確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為主要標准。
中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相關意義:
1、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2、訓練快速獲取信息和資料的能力。
3、鍛煉快速了解和掌握新知識的技能。
4、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
5、增強寫作技能和排版技術。
6、榮獲國家級獎勵有利於保送研究生
7、榮獲國際級獎勵有利於申請出國留學。
8、更重要的是訓練人的邏輯思維和開放性思考方式。
③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對大學生意味著什麼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是一個每年都會舉辦的數學競賽,競賽宗旨是具有創新意識、團隊精神,重在參與,公平競爭。這場競賽每年報名的大學生也數不勝數,一方面這是對大學生思維能力的展現,另一方面這種全國類的比賽對自己百利而無一害,增長見識就不說了,光是看到一同參加的人的出色表現都會讓你心生鬥志。而且這場競賽的背景也是數學建模的廣泛應用,現在的運輸、管理、物流等很多方面都離不開數學建模,它會讓問題更容易化,提出最優方案,這也是數學建模的根本所在。
而且學生們的思維通過此次競賽會散發出來,學生們會了解到原來有的答案根本不局限於固定的思維當中,相反思想越開放,越有可能接近最優解,這也是鍛煉了大學生們的邏輯方式。而且競賽中如果有出色的表現,對以後找工作或出國留學都會起到一定的幫助,所以很多大學生們非常積極參加數學建模競賽,也是想挑戰一下自己,在我看來這是一件極好的事。
④ 數學建模是什麼
當需要從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個實際問題時,人們就要在深入調查研究、了解對象信息、作出簡化假設、分析內在規律等工作的基礎上,用數學的符號和語言,把它表述為數學式子,也就是數學模型,然後用通過計算得到的模型結果來解釋實際問題,並接受實際的檢驗。這個建立數學模型的全過程就稱為數學建模。
不過大家都習慣將數學建模大賽簡稱為數學建模。中文名稱: 中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 通稱: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
英文名稱:China Undergraate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
英文簡稱:CUMCM 主辦機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CSIAM)
競賽宗旨:創新意識 團隊精神 重在參與 公平競爭
中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是全國高校規模最大的課外科技活動之一。該競賽每年9月(一般在中旬某個周末的星期五至下周星期一共3天,72小時)舉行,競賽面向全國大專院校的學生,不分專業(但競賽分本科、專科兩組,本科組競賽所有大學生均可參加,專科組競賽只有專科生(包括高職、高專生)可以參加)。同學可以向本校教務部門咨詢,如有必要也可直接與全國競賽組委會或各省(市、自治區)賽區組委會聯系。
⑤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簡介
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簡介
〔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368 文章錄入:admin 〕
1、數模競賽的起源與歷史
數模競賽是由美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在1985年發起的一項大學生競賽活動,目的在於激勵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建立數學模型和運用計算機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鼓勵廣大學生踴躍參加課外科技活動,開拓知識面,培養創精神及合作意識,推動大學數學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我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是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國工業與數學學會主辦、面向全國高等院校的、每年一屆的通訊競賽。其宗旨是:創新意 識、團隊精神、重在參與、公平競爭。1992載在中國創辦,自從創辦以來,得到了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協會的得力支持和關心,呈現出迅速的發展發展勢頭,就2003年來說,報名階段須然受到「非典」影響,但是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及香港的637所院校就有5406隊參賽,在職業技術學院增加更快,參賽高校由2002年的1067所上升到了2003年的1410所。可以說:數學建模已經成為全國高校規模最大課外科技活動。
2、什麼是數學建模
數學建模(Mathematical Modelling)是一種數學的思考方法,是「對現實的現象通過心智活動構造出能抓住其重要且有用的特徵的表示,常常是形象化的或符號的表示。」從科學,工程,經濟,管理等角度看數學建模就是用數學的語言和方法,通過抽象,簡化建立能近似刻畫並「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強有力的數學工具。顧名思義,modelling一詞在英文中有「塑造藝術」的意思,從而可以理解從不同的側面,角度去考察問題就會有不盡的數學模型,從而數學建模 的創造又帶有一定的藝術的特點。而數學建模最重要的特點是要接受實踐的檢驗,多次修改模型漸趨完善的過程。
3、競賽的內容
競賽題目一般來源於工程技術和管理科學等方面經過適當簡化加工的實際問題,不要求參賽者預先掌握深入的專門知識,只需要學過普通高校的數學課程。題目有較大的靈活性供參賽者發揮其創造能力。參賽者應根據題目要求,完成一篇包括模型假設、建立和求解、計算方法的設計和計算機實現、結果的分析和檢驗、模型的改進等方面的論文(即答卷)。競賽評獎以假設的合理性、建模的創造性、結果的正確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為主要標准。
4、競賽的步驟
建模是一種十分復雜的創造性勞動,現實世界中的事物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不可能用一些條條框 框規定出各種模型如何具體建立,這里只是大致歸納一下建模的一般步驟和原則:
1)模型准備:首先要了解問題的實際背景,明確題目的要求,收集各種必要的信息.
2)模型假設:為了利用數學方法,通常要對問題做必要的、合理的假設,使問題的主要特徵凸現出來,忽略問題的次要方面。
3)模型構成:根據所做的假設以及事物之間的聯系,構造各種量之間的關系把問題化
4)模型求解:利用已知的數學方法來求解上一步所得到的數學問題,此時往往還要作出進一步的簡化或假設。為數學問題,注意要盡量採用簡單的數學工具。
5)模型分析:對所得到的解答進行分析,特別要注意當數據變化時所得結果是否穩定。
6)模型檢驗:分析所得結果的實際意義,與實際情況進行比較,看是否符合實際,如果不夠理想,應該修改、補充假設,或重新建模,不斷完善。
7)模型應用:所建立的模型必須在實際應用中才能產生效益,在應用中不斷改進和完善。
5、模型的分類
按模型的應用領域分類
生物數學模型
醫學數學模型
地質數學模型
數量經濟學模型
數學社會學模型
按是否考慮隨機因素分類
確定性模型
隨機性模型
按是否考慮模型的變化分類
靜態模型
動態模型
按應用離散方法或連續方法
離散模型
連續模型
按建立模型的數學方法分類
幾何模型
微分方程模型
圖論模型
規劃論模型
馬氏鏈模型
按人們對事物發展過程的了解程度分類
白箱模型:
指那些內部規律比較清楚的模型。如力學、熱學、電學以及相關的工程技術問題。
灰箱模型:
指那些內部規律尚不十分清楚,在建立和改善模型方面都還不同程度地有許多工作要做的問題。 如氣象學、生態學經濟學等領域的模型。
黑箱模型:
指一些其內部規律還很少為人們所知的現象。如生命科學、社會科學等方面的問題。但由於因素眾多、關系復雜,也可簡化為灰箱模型來研究。
6、數學建模應用
今天,在國民經濟和社會活動的以下諸多方面,數學建模都有著非常具體的應用。
分析與設計 例如描述葯物濃度在人體內的變化規律以分析葯物的療效;建立跨音速空氣流和激波的數學模型,用數值模擬設計新的飛機翼型。
預報與決策 生產過程中產品質量指標的預報、氣象預報、人口預報、經濟增長預報等等,都要有預報模型。使經濟效益最大的價格策略、使費用最少的設備維修方案,是決策模型的例子。
控制與優化 電力、化工生產過程的最優控制、零件設計中的參數優化,要以數學模型為前提。建立大系統控制與優化的數學模型,是迫切需要和十分棘手的課題。
規劃與管理 生產計劃、資源配置、運輸網路規劃、水庫優化調度,以及排隊策略、物資管理等,都可以用運籌學模型解決。
⑥ 什麼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CUMCM
CUMCM是中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的英文縮寫。全稱為China Undergraate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CSIAM)共同主辦的一項數學賽事,在高校和大學生中有很大影響。1992年開始。
⑦ 參加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有用嗎急
參加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是有用的。
數學建模就是通過計算得到的結果來解釋實際問題,並接受實際的檢驗,來建立數學模型的全過程。
當需要從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個實際問題時,人們就要在深入調查研究、了解對象信息、作出簡化假設、分析內在規律等工作的基礎上,用數學的符號和語言作表述來建立數學模型。
數學模型(Mathematical Model)是一種模擬,是用數學符號,數學式子,程序,圖形等對實際課題本質屬性的抽象而又簡潔的刻畫,它或能解釋某些客觀現象,或能預測未來的發展規律,或能為控制某一現象的發展提供某種意義下的最優策略或較好策略。數學模型一般並非現實問題的直接翻版,它的建立常常既需要人們對現實問題深入細微的觀察和分析,又需要人們靈活巧妙地利用各種數學知識。這種應用知識從實際課題中抽象、提煉出數學模型的過程就稱為數學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
不論是用數學方法在科技和生產領域解決哪類實際問題,還是與其它學科相結合形成交叉學科,首要的和關鍵的一步是建立研究對象的數學模型,並加以計算求解(通常藉助計算機);數學建模和計算機技術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作用可謂是如虎添翼。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在它產生和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直是和各種各樣的應用問題緊密相關的。數學的特點不僅在於概念的抽象性,邏輯的嚴密性,結論的明確性和體系的完整性,而且在於它應用的廣泛性。自從20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計算機的日益普及,人們對各種問題的要求越來越精確,使得數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和深入,特別是在21世紀這個知識經濟時代,數學科學的地位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它正在從國家經濟和科技的後備走到了前沿。經濟發展的全球化、計算機的迅猛發展、數學理論與方法的不斷擴充,使得數學已經成為當代高科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思想庫,數學已經成為一種能夠普遍實施的技術。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已經成為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
⑧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什麼時候
該項賽事每年9月進行。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創辦於1992年,每年一屆,已成為全國高校規模最大的基礎性學科競賽,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數學建模競賽。2018年,來自全國34個省/市/區(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及美國和新加坡的1449所院校/校區、42128個隊(本科38573隊、專科3555隊)、超過12萬名大學生報名參加本項競賽。
比賽時間
2017年比賽時間是9月14號20:00到9月17號24:00,總共76小時,採取通訊方式比賽,比賽地點在各個高校。比賽時間全國統一的,不可以與老師交流,可以在互聯網查閱資料。
同學們在比賽期間應該注意安排時間,以免出現時間不夠用的情況。
競賽宗旨
創新意識 團隊精神 重在參與 公平競爭
指導原則
指導原則:擴大受益面,保證公平性,推動教學改革,提高競賽質量,擴大國際交流,促進科學研究。
⑨ mathorcup數學建模的含金量是什麼
含金量很高的。國家承認。MathorCup大學生數學建模挑戰賽是由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主辦(國家一級學會,華羅庚教授1981年創辦),含金量是比較高的。但是不是國家級的。
第七屆Mathorcup大學生數學建模挑戰賽是由國家一級學會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主辦的科技競賽活動。競賽秉承學會創始人華羅庚教授提出的數學與實踐問題相結合的宗旨,通過面向實際問題的數學建模競賽活動,拓寬社會挖掘與培養優秀人才的渠道。
搭建展示大學生基礎學術訓練的平台,鼓勵廣大學生踴躍參加課外科技活動,提高大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擴大大學生科研視野同時,培養創造精神及合作意識。
競賽規則:
1、參賽對象: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院校學生(研究生、大學生、專科生等均可參加)。
2、參加方式:參賽者以 3 名大學生組成一隊,專業不限, 通過學校相關部門統一報名(可在官方主頁下載集體報名表)或者在官方主頁獨立報名。參賽對象為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 報名截止日期為 2017 年 5 月 26 日 23:00, 報名截止後不能再更改報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