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作業一般都是寫什麼
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主要學20以內加減法,也就是以計算為主,計算準確和速度是重點。還有相關應用題,讀題是難點。作業有口算、練習冊和數學單面大卷。
② 一年級數學課堂作業怎麼布置
1、布置趣味性作業,不要布置重復性的作業
小學生對數學的迷戀往往是以興趣開始的,由興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體驗中產生新的興趣,推動數學學習不斷取得成功,但數學的抽象性和嚴密性往往使他們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體會到數學是那麼生動、有趣、富有魅力。
強化數學作業的趣味性十分重要,應盡量把作業中的數學知識編成故事、謎語、童話、游戲等形式,使學生一看作業的內容就來勁,就躍躍欲試,使學生把作業看作是沒有負擔的學習,樂在其中。
2、布置多樣性的作業,數學作業防止單一化
不分層次的作業形式顯然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作業需要,不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教師要改變作業單一化的弊端。
在布置作業時,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頂」與「保基礎、求發展」的原則布置作業,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各盡所能都有所獲,都在不同程度地享受著成功的體驗,例如:計算題作業是由數字與運算符號構成的抽象枯燥的作業,學生計算時容易產生煩燥的情緒,因此注重作業形式多樣化,激發學生計算興趣。比如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答口算、口算游戲、對抗賽、接力賽等形式,使學生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因此注重作業形式多樣化,激發學生計算興趣。比如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答口算、口算游戲、對抗賽、接力賽等形式,使學生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3、布置開放性作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生完成數學作業也是一種數學活動,面向未來的數學教學,應當從守成型向創新型轉化,當然,重現式的數學作業布置仍然是需要的,因為它符合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認知規律。
有助於語言材料的記憶、積累。但是在優化重現式作業的同時,更多地布置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開放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
小學生學習建議
閱讀課本是培養自學能力的開始。對那些能讀懂的例題,就先讀課本自學,再作練習題,老師通過檢查練習發現問題再講。
教科書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很多學生認為只要把教師上課講的內容聽懂就可以學好了。其實真正理解,單憑教師的講授是不夠的,還必須充分利用有關的課外書籍,加深擴展和融會貫通所學的知識。
自學缺漏知識,以便打好扎實的知識基礎,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能跟上和適應新教材的學習。為了配合新教材的學習而系統自學有關的某種讀物。不受老師的教學進度的限制提前系統自學新教材。
③ 一年級新生數學作業如何布置
一年級新生數學作業應該根據當天所學的內容,布置簡單的作業,不要留太多的作業,盡量減輕孩子的壓力。
④ 一年級數學特色作業布置
一、玩味型作兒童天性好玩。
傳統觀念常把學與玩分開,認為學就是學,玩就是玩;學好了才能玩,學不好就不能玩。長此以往,學生把學習當做一種任務,而不是一種樂趣,做家庭作業只是完成任務,根本不投入情感,更談不上用所學的數學知識積極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因此,為了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學習的樂趣,教師可把一些數學家庭作業設計成了玩味題,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感覺學和玩是可以同時存在的。
如在布置「比高矮」的作業時,老師可讓學生回家和家長排排隊,看看誰最高誰最矮;布置「前後、左右」的作業時,可設計:請家長坐好,說說家長及自己前後、左右有些什麼;布置「10以內的加法」作業時,可讓學生回家和爸爸媽媽玩湊數游戲。
二、競賽型作業競賽是按照人的自尊需要和獲得成就的需要而激發學生奮發努力、力求上進的一種手段。
在教學中,適當的競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多設計一些競賽型作業。如在教學「表內除法」時,可設計讓同桌之間、學生與家長之間進行比賽,看誰能把乘法口訣變換形式背下來,並且背得又對又快。
在比賽中,兩者之間互相監督、互相評價,最後進行自我評價,明確自己以後努力的方向。這樣即滿足了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又使學生在比賽活動中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樹立了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⑤ 蘇教版一年級數學特色作業怎麼做
一年級數學特色作業:製作鍾表
(1)製作鍾面(含有能轉動的分針,時針和數字,格子)。
(2)鍾面含有能轉動的分針,時針和數字,格子,依次製作出來。
(3)再將指針製作出來。
(4)將指針與鍾面拼接到一起。
數學特色作業的由來:
受疫情影響,各地各學校推出了「停課不停學」的網課政策。孩子們居家學習,對於老師、孩子、家長都是一次考驗和挑戰。家長們擔心孩子長時間對著屏幕,視力會受影響;老師們擔心學生在家沒有人監督,學習效果會打折扣……
怎麼樣才能讓孩子在家也能學習和思考呢,尤其是低齡段孩子?為此,「尋找生活中的數學」,讓孩子通過動腦動手,活學活用。
⑥ 數學一年級可以給孩子布置什麼作業
加減法的作業都可以
⑦ 小學一年級數學布置作業怎麼布置
組織學生做適當的數學家庭作業是幫助學生鞏固數學知識、發展數學能力的有效方法。但一年級學生不太會寫,而且所學知識內容少又簡單,使寫的作業特別少,經常不知道給學生布置怎樣的數學作業,常常是沒有作業,這樣長期下來,不僅所學知識得不到鞏固;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級不利的。因此,創造性地對家庭作業進行改革是很有必要的。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教學內容可以布置這樣的數學作業。
1、說
一年級學生雖然不太會寫,卻很願意說。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年級學生是非常渴望與人交流的,六七歲也是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基於這一認識,我給一年級學生布置的第一道數學家庭作業就是「說」。即把你今天學到的數學知識和數學課上有趣的事說給家長聽。這樣,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新知,而且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機會,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也使家長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督促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
2、玩
為了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學習的樂趣,我把一些數學家庭作業設計成了「玩」,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感覺學和玩是可以同時存在的。例如在《比多少》教學後,我設置了這樣一道作業:用4個杯子裝一樣多的水,然後分別放入1、2、3、4塊方糖,再猜猜哪杯水最甜,學生通過實踐,發現糖最多的那杯水最甜。又如:「比高矮」的作業是:回家和家長排排隊,看看誰誰最矮(鞏固比高矮的方法,創設學生與家長交流的機會)。「10以內的加法」作業:和爸爸媽媽玩湊數游戲(復習10以內的加法,培養學生反應能力,提高口算速度)。「前後、左右」作業:請家長坐好,說說家長及自己前後、左右有些什麼。
3、用
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是讓學生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意義與價值。所以,在一年級的作業布置中,我給學生的第三道家庭作業是「用」。例如在學習了「分類」後,我布置學生回家整理自己的房間和客廳;在學習了「統計」以後,我布置學生回家統計家中桌椅的數量、電器的數量等等。
總之,對於一年級學生我們應盡可能少布置一些「寫」的作業,多一些學生樂於做又有效的「說」、「玩」、「用」等形式的作業。
⑧ 一年級小學生布置什麼數學寒假作業
數學寒假作業肯定要寫數字算題。讓家長可以自己找100道題讓寶貝算,然後開學上交。
寫一本小字。
然後寫完兩本數學語文的寒假作業就沒有了。我們小孩就是這樣的,不知道你那裡的老師。你可以問一下老師啊,現在寒假作業都已經發了,我們小孩做了點。
⑨ 一年級數學寒假布置什麼作業
⑩ 一年級數學假期作業怎麼留
您好。一年級數學的寒假作業可以是寫一部分課本習題,以及預習下冊的新知識兩個單元。做一本口算題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