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習數學有什麼用
要說數學在生活中的直接用途,真的說不出幾個,買菜?找零?那學幾何和函數又是要幹嘛用呢?但其實大家也都非常明白,數學確實是很多學科的基礎。
但作為父母,想要給孩子一個合適的回應很難很難,何況我們自己可能都捋不清答案。希望今天文章中作者給大家提供的答案,可以讓你下一次和孩子談論數學時得到更多啟發。
一門不招人喜歡的學科
數學為什麼這么不招人喜歡呢?
首先跟數學這門學科的特性有關。數學是一門研究模式的學科,是試圖用數量, 形狀和關系這些手段來描述世界的一種方式。
不管是任何學科知識,孩子們理解起來往往是習慣從自己親身的經歷出發,比如我們上語文課,寫一篇描述自己假期生活的作文,每個孩子都能寫出東西來,而且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孩子很容易能夠從中體會到樂趣所在。但數學就讓人一頭霧水了,不光跟實際生活相差甚遠,正確答案也都是非錯即對,又枯燥又抽象。
此外,數學這門學科的區分度也很高,能學不能學的孩子之間差距非常大,這也會讓孩子產生畏難和挫敗感。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或許很難改變學校的教育模式,但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拓展對於數學的一些生活體驗。
比如外出旅行的時候,引導孩子在車牌上查找數字組合(例如連續的3、4、5或不連續的2、5、7或平方144之類的數字);此外平時出門可以和孩子一起利用地圖軟體計算出的不同路線時間,來預估走哪條路最快到達終點;看電視的時候,和孩子一起計算下電視節目中有多少時間是廣告。
這樣讓孩子自然而然的在生活中接觸數學,能夠增加孩子對數學這門學科的認識,為什麼要學數學?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數學對我以後的生活有用嗎?
其實我們每天都在接觸數學——我們在用地圖導航的時候、預測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時候、買新傢具測量尺寸的時候、公司開會聽到各種數據的時候……
很多人都以為只有極少數的職業才會用到數學,然而其實ta們都錯了。絕大多數職業:護士、設計師、建築工人、記者、司機等等每天都在使用數學。
但學校里的數學恰恰是以技能為基礎的——比如教你怎麼確定角度,怎麼用公式來確定物體的體積或容量,很少會教孩子數學究竟是什麼。比如,一堂數學課上老師往往會對孩子講:我們做了A、然後 B、然後 C,最後就能得到正確答案,而且往往是唯一的正確答案。
這種教育模式,往往導致孩子們從來都不會主動去思考數學本身,也不會充分理解每一個步驟的意義。對於許多學生來說, 他們對數學的理解變成完成老師設定的一個個具體任務,對於真正需要理解的概念呢?老師的要求是:背過就行了。
正是因為學校對數學的關注是技能學習,而不是解決真正的問題,孩子想要在數學這方面鑽研的興趣很容易就會被扼殺。
關於數學,我和學生們經常講的一個類比是, 學習數學技好比彈鋼琴。你知道鋼琴的每一個具體組成,並不代表你就懂得音樂是什麼了,一樣的,知道了數學的概念、公式和算術法,雖然非常重要, 但卻不足以讓你真正的理解數學是什麼。
過分強調數學的技能(基本數字理論,、方程式),忽略作為數學家的實際工作(推理、 解決問題、建模、使用技術),也會導致願意在大學繼續學習數學的學生人數下降。
美國近幾年的統計數據顯示,2000-2014 之間, 學習高等數學的學生比例從11.9% 下降到 9.6%,學習中級數學的人數從25% 降到到19.1%。香港地區高等數學畢業生佔全體畢業生的比例由2015年的25%下跌到了2016年的16%。
由於大陸地區沒有具體數據,我們只能參考一下國家統計局官網發布的全國本科理學專業在校學生人數,2012年這個數字是約125萬人,到了2015年,直接下滑到了約107萬人。
數學的意義是什麼呢?
下一次,當你的孩子問你數學有什麼用時,或許可以這樣回答:
數學能幫你理解周遭事物發生變化的原因:為什麼同樣的禮物一過節就會變得更貴?怎麼趁打折的時候以便宜的價格買到自己喜歡的玩具?
預測未來事情發生的可能性:麥當勞隨機送的玩偶有多大幾率正好是我想要的那一款?
用數學解決謎題:電子游戲中的主角如何出招才能最大限度的縮減技能冷卻時間,把敵人殺死?
總之,數學的確非常美妙,但也由於其自身特性很容易變成應試教育中每個孩子的噩夢,不過如果我們能夠善於利用生活中的小常識,就能和孩子一起學會領略數學這門學科的美妙之處。
⑵ 學數學有什麼用啊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簡單地說,是研究數和形的科學。由於生活和勞動上的需求,即使是最原始的民族,也知道簡單的計數,並由用手指或實物計數發展到用數字計數。
今日,數學被使用在世界上不同的領域上,包括科學、工程、醫學和經濟學等。數學對這些領域的應用通常被稱為應用數學,有時亦會激起新的數學發現,並導致全新學科的發展。數學家亦研究沒有任何實際應用價值的純數學,即使其應用常會在之後被發現。
⑶ 學數學出來可以幹嘛
數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如何?調查數據顯示:就業面一般,工作對口度高,起薪高,畢業五年後收入高。在2013年中國高校各專業就業狀況調查報告中,數學類畢業生就業率接近83%,在92個專業類別中排名第63位,看起來就業率不高。
但薪資水平還不錯。平均起薪3789元,92個專業類別中排名第15位,超過了83%的專業;五年後平均收入6233元,超過了84%的專業。
1、當教師。可以到小學,中學或大學當教師,在師范類中,數學專業是比較容易就業的專業,許多學校招數學教師人數比較多。全國37個大中城市人才市場的統計分析表明,數學教師十分搶手。
2、當IT職員。畢業生進入科研數據分析、軟體開發、三維動畫製作等職業,具備先天的優勢。在改進一個軟體的速度、效率,需要新的思想和方法方面,數學高手創新能力比一般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還要強。一項針對IT行業230名成功人士的抽樣調查表明,其中200名屬於以數學專業或其相關專業為依託實現了職業再選擇。
3、金融行業。在華爾街,許多金領都是數學專業出身的,比如金融數學家,他們運用數學思想來解決金融問題。代表性的職業有「保險精算師」,目前在國外的平均年薪達10萬美元,國內目前月薪也在1萬元以上。
4、做企業管理。雖然是數學專業畢業,但也有一部分畢業生可以進入到企業從事管理工作,但工作要求比較高,競爭比較激烈。
5、商業高手。「TU LIU 網」總裁於敦德是東南大學數學系2003屆畢業生,他25歲創辦途牛網,2011年30歲時公司年銷售額達12億元。
⑷ 所謂的數學類專業是干什麼的
數學類專業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
本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掌握數學與應用數學科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能夠運用數學知識和使用計算機解決若干實際數學問題,具有現代教育觀念,適應教育改革需要,以及具有良好的知識更新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中等學校數學師資和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及科學研究的專門人才。
求學生系統學習數學和應用數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受到嚴格的數學思維訓練,掌握計算機的原理和運用手段,並通過教育理論課程和教學實踐環節,形成良好的教師素養,培養從事數學教學基本能力和數學教育研究、數學教學研究、數學科學研究、數學實際應用等基本能力。
(4)學數學干什麼擴展閱讀
1、主幹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高等數學、解析幾何、微分幾何、高等幾何、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復變函數論、實變函數論、抽象代數、近世代數、數論、泛函分析、拓撲學、模糊數學。師范類還要學習數學教育學等。
2、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計算機的實際操作,深入一線教學實踐。
3、修業年限:四年。
4、授予學位:理學學士學位。
⑸ 學數學有什麼用數學能幹什麼
。。。這個問題我也曾經迷茫過,我從小數學都學得很不錯,即使不怎麼努力都不會太差!可是我也不知道數學有什麼用,可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我學其他東西很快,這是真的!經過實踐上的證明,數學是非常非常的重要的!
簡單來說:學好數學,你學什麼都容易上手!客觀來說,數學是能夠鍛煉人的邏輯思維,想問題做事情會想得更全面!應用上的話,一個數學學得好的人去搞編程,比一個數學不是太好,但編程好的人是很有優勢的!從大學來說,有聽過數學系的人考研考經管的,而且考得好,沒聽過讀文的人轉到數學系的,說明數學應用的范圍是很廣的!!
⑹ 學數學到底有什麼用
首先,哥們,數學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考分和當數學老師。借用一句形容小說的話,來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數學也是這樣,產生於生活而且高於生活,數學本身其實是一種抽象思維能力,說簡單點就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生活中的很多問題涉及到數學領域,小到居家過日子理財,大到神州飛船上天,那一點又能離開數學,只能說看你以後想不想選擇數學作為畢生職業。如果你以後選擇做一個文學家,天天寫小說,那沒必要每天鑽研,但是如果你是搞理工科的,比如機械工程,物理,甚至計算機,必須得學好數學。如果愛因斯坦數學只有初中水平,根本不可能寫出相對論,但是生活中未必人人都需要學到那麼深的水平,但是如果你的數學水平如果遠遠超過你周圍的人群,那你解決問題的能力肯定也要高於其他人一籌,這個是經得住時間檢驗的。
總之,不喜歡數學,可以不用研究那麼深,但是如果你想脫離開數學生活,是絕對不可能的。
⑺ 學數學專業將來可以干什麼
數學專業比較基礎化,進入各個領域都需要事先做一些准備。
首先可以考精算師,從事保險精算方向的工作,目前大一點的保險公司要求通過中國精算師考試的四五門課程,就可以進入該公司的精算部;
其次,可以從事統計方面的工作,比如很多大公司都會有市場調研部吧,或者是證券交易方面的工作;
第三,可以試試計算機軟體公司方向的。
第四,師范類的數學專業可以去當老師,不是師范類的可以考慮考教師資格證去當老師。
第五,關注歷年來國家公務員招收的情況,部分海關,統戰部,以及統計局都會招收數學專業的學生
第六,可以考慮控制論方向的工作,工科用的比較多。
⑻ 學習數學到底有什麼用
解決因人類實際需要而提出的各種問題,包括商業、航海、歷法計算、橋梁、寺廟、宮殿的建造、武器的製造等方面;數學本身就是一種精神,一種探索精神,這種精神的兩個要素,即對理性或真理與完美的追求,幫助人們處理數據、進行計算、推理和證明,數學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
在中國古代,數學叫作算術,又稱算學,最後才改為數學。中國古代的算術是六藝之一(六藝中稱為「數」)。
數學起源於人類早期的生產活動,古巴比倫人從遠古時代開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並能應用實際問題。從數學本身看,他們的數學知識也只是觀察和經驗所得,沒有綜合結論和證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們對數學所做出的貢獻。
基礎數學的知識與運用是個人與團體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煉早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及古印度內的古代數學文本內便可觀見。從那時開始,其發展便持續不斷地有小幅度的進展。但當時的代數學和幾何學長久以來仍處於獨立的狀態。
代數學可以說是最為人們廣泛接受的「數學」。可以說每一個人從小時候開始學數數起,最先接觸到的數學就是代數學。而數學作為一個研究「數」的學科,代數學也是數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幾何學則是最早開始被人們研究的數學分支。
直到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笛卡爾創立了解析幾何,將當時完全分開的代數和幾何學聯繫到了一起。從那以後,我們終於可以用計算證明幾何學的定理;同時也可以用圖形來形象的表示抽象的代數方程與三角函數。而其後更發展出更加精微的微積分。
⑼ 數學有什麼用處
1.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通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中產生。數學家們拓展這些概念,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從合適選定的公理及定義中建立起嚴謹推導出的真理。
2.數學屬性是任何事物的可量度屬性,即數學屬性是事物最基本的屬性。可量度屬性的存在與參數無關,但其結果卻取決於參數的選擇。例如:時間,不管用年、月、日還是用時、分、秒來量度;空間,不管用米、微米還是用英寸、光年來量度,它們的可量度屬性永遠存在,但結果的准確性與這些參照系數有關。
3.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簡單地說,是研究數和形的科學。由於生活和勞動上的需求,即使是最原始的民族,也知道簡單的計數,並由用手指或實物計數發展到用數字計數。
數學(mathematics或maths,來自希臘語,「máthēma」;經常被縮寫為「math」),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空間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門學科,從某種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數學家和哲學家對數學的確切范圍和定義有一系列的看法。
而在人類歷史發展和社會生活中,數學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學習和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