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首先我們要知道幼稚園的小朋友們希望你是他們的朋友,是他們的大姐姐,所以幼稚園的數學教育要盡量生動有趣些,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盡量使每個小朋友都熱愛數學,享受數學。這樣給他們以後上小學,上初中的數理化一系列的科目也能奠定很好的基礎。 ①以基礎知識為主:能讓小朋友正確認識數字,讀出發音,並且能進行簡單的加減法運算 ②拓展生活中的數學:告訴小朋友們生活中也有數學(例:買菜時的價錢,逛商場時要付的費用) ③提高積極性:上完新課之後可以進行搶答,答對或者很活躍的小朋友可以得到小餅干什麼的 ④就是請你採納我的回答吧(*^__^*) 嘻嘻……
❷ 幼兒數學教育的概念是什麼
幼兒數學教育的概念主要是為了培養幼兒對數字的認知以及培養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❸ 什麼是正規幼兒數學教育活動
正規幼兒數學教育活動是指教師按計劃安排專門時間,提供數學活動環境並組織全體幼兒參加的數學教育活動。
數學教育活動是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兩條主要途徑,它們共同實施著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目標和任務,進 行著數學教育的早期啟蒙。兩種活動形式各有特點,各有所長,它們相互聯系、相互轉換、相互補充。在實踐過程要將 兩者結合起來。
❹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第一步:會數數
要求:
1、 能熟練地從「1」開始往下數。
2、 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例如:老師說:從4開始數;從 12開始數。
3、 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倒數。例:老師說:從4開始倒數,從 12開始倒數。
注意要點:
數數是小班的學習內容,我們老師覺得應該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會。可是,我們卻忽略了很多孩子只會從「1」開始數,如果你讓他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 他們可能就不知道數了。或者說孩子不知道從9—10、19—20、29—30這種整數上跳數。
手、口、眼一致,開始是自問自答,如數完問「一共有幾個?」「3個」,一定要再讓他看一遍,即你要給復習一遍,實際上是在告訴他為什麼是「3個」,這就叫「3個」,繼而可以先問他有幾個,然後要看他的反應,點數穩定以後,目標又提高了,即點數的「內化」,就是你幾個東西,孩子能用目測的方法告訴你是「幾個」,內化也是培養孩子注意力的可靠方法。
第二步:知順序
例如:
5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8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從5往前 數,往後數,從11往前數,往後數。
第三步:知大小
例如:
7與8哪個 大?12與4哪個大?
第四步:會念題
誤區:
很多孩子會看題,但不會念題。孩子知道「+」、 -」的方式,卻不知道讀法。
讓孩子讀出來是為了下一步計算時,告訴孩子:念 到「加」時,就是把數往後數。念到「減」號的時侯就是往前數。
第五步:知排位
讓孩子熟練地說出兩位數中的個位是幾,十位是幾?
例如:
15,個位是5,十位是1。
第六步:教計算
1、數手指加減法:
加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在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指,15後面是16,點兩個手指就是16、17,那麼就15+2=17。 減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的前面數開始倒數,15前面 是14, 倒數2個手指就是13,那麼15-2=13。
2、個、十位相加減法:
加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加就是5+2=7,十位與十位相加就是1,那麼15+2=17 減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減就是5-2=3,十位與十位相減1-0=1,那麼15-2=13。
❺ 如何理解幼兒數學教育
根據中國教育部頒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學前教育要遵循幼兒的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
因此,幼兒園的數學學習也一樣,在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的同時,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因此,幼兒園多是將數學知識融入到游戲中,或者將數學活動設計成游戲,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孩子也能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了。
這樣的數學活動旨在幫助孩子發現客觀事物的特徵和本質及其內在規律,培養孩子主動思考探索,發掘孩子數學潛能,為未來數學學習打下基礎。
❻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一)數學是普通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是每個人應具備的科學文化素養之一。
數學歷來是小學和中學的一門主要基礎課程,也是一門工具課程。數學是學生學習其他文化科學知識、從事各種實踐活動的必要基礎知識和工具。
(二)學前期是數學能力發展的敏感期,是數學啟蒙教育的關鍵期。
蒙台梭利通過對兒童的大量觀察硏究,發現了數學敏感期。兒童數學邏輯能力的萌芽出現在秩序敏感期(1~3)歲,此間兒童對事物之間的排列順序、分類和配對表現出特殊的興趣。
(三)數學啟蒙教育能滿足幼兒生活和正確認識周圍世界的需要。
兒童是生活在社會和物質的世界中,周圍環境中的形形色色物體均表現為一定的數量,有一定的形狀,大小也各不相同,並以一定的空間形式存在著。因此,兒童自出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的要和數學打交道。
(四)數學啟蒙教育有助於培養幼兒的好奇心、探究欲及對數學的興趣。
幼兒天生就有好奇心,好奇心驅使他們去注視、觀察、擺弄、發現、探索、了解周圍事物和環境。它是幼兒學習的內驅力,是幼兒學習獲得成功的先決條件。這種好奇心和探究欲往往需要通過某些活動方式,如觀察、操作、提問等表現出來。
(五)數學啟蒙教育有助於培養學前兒童思維能力的發展。
數學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邏輯性以及在實踐中廣泛的應用性的特點,決定了數學教育是促進幼兒思維發展的重要途徑。
❼ 幼兒數學教育與其他領域活動有什麼區別
數學它是一門實用性強的基礎學科,幼兒數學教育屬於五大領域中的科學領域,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系的過程。幼兒在對自然事物的探究和運用數學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不僅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充分發展形象思維,而且初步嘗試歸類、排序、判斷、推理,逐步發展邏輯思維能力,為其他領域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五大領域的內容是相互融會貫通的。
❽ 什麼是學前兒童數學教育
我們把幼兒數學學習的內容大致分為以下三個序列: 1.邏輯關系 該部分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類包含關系及分類,兩個集合中元素的一一對應關系,序列關系及排序,模式。 2.數和量 該部分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計數,10以內自然數及數與數之間的關系,10以內數加減運算,分辨物體量的差異(大小,長短、輕重、時間等)和簡單計量。 3.空間與形體 該部分的學習內容主要包括空間關系和空間方位,常見幾何圖形及幾何體。;上述列舉的各序列的主要學習內容,需要通過小、中、大班螺旋式的系統性教學來幫助幼兒獲得相應的關鍵經驗。所謂螺旋式教學的含義是指一項內容(如分類)在小、中、大班都要進行,但所需要解決的問題應該是逐漸提升或拓展的。
❾ 幼兒數學教育的意義是什麼
兒童初等數學教育是發展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這是因為數學本身是抽象的、邏輯的、辯證的、應用廣泛的。1.可以為中小學數學學習打下基礎。調查顯示,入學前接受過一年數學啟蒙教育的兒童,不僅在學習習慣、語言發展、道德行為等方面優於未接受過學前教育的兒童,而且語文和數學科目的成績也存在明顯差異。2.數學是促進兒童思維發展的重要途徑。
數學故事一般有以下幾個要素:以生活為導向,離孩子生活越近,接受度越高,教學完成質量越高。簡化一下,因為年齡的限制,幼兒園的孩子在具體階段對很多事情的理解還是有限的。越簡單具體,孩子越容易理解和學習。趣味性,觀察孩子的興趣點,引導和把握孩子的學習方向,盡量讓游戲變得有趣和巧妙,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❿ 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幼兒數學學習,主要分六大模塊:
1、集合:教孩子學會分類,幫助孩子感知集合的意義,逐步形成關於具體事物的集合概念,這是計數的前提,是形成數概念的基礎,為孩子數學能力做准備。
2、數:孩子總是先口頭數數開始,到結合實物數數。從無意義的數字到掌握數的實際意義,認識數字,理解數字,運用數字,最終形成數的概念。
3、量:通過對集合和數的學習,孩子從不精確的集合感知到確切的數量,這是數量由具象化到形象化的過渡,為加減概念打下基礎。
4、形:在兒童早期數學啟蒙的階段,除了加減法,還有幾何圖形的學習。幾何在數學中占據很重要的比例,對孩子空間立體思維的發展也有很重要的影響。
5、時:孩子對時鍾的認識,可以幫助其形成時間概念,有助於養成良好規律的生活習慣,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守時觀念,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意義。
6、空:空間思維是指識別物體的形狀、位置、空間關系,通過想像與視覺化形成新的視覺關系的能力。空間思維對於孩子在學習幾何等類型題時能起到有效幫助,對孩子大腦起到開發作用。具備空間思維的孩子能跳出點、線、面的限制,多個角度"立體思考",對其未來社會性的發展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何秋光學前數學,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感興趣的主題和游戲,從具體到抽象,真正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讓每個孩子都愛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