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考文科考試包括哪幾門啊
高中文科有語文、文科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六科。
在傳統高考省份高考是分文科,理科的。 一般是在高中二年級分科的。文科學習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 理科學習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
可從自身實際情況考慮,根據每次考試取得好成績的科目中,來選擇文科和理科。其次,可從未來自己從事的職業來考慮,如果在上高中時就已經想到了自己未來會從事什麼職業,就可根據你選擇的職業的需要,來選擇文科還是理科。
高中選文理科的方法:
首先要弄明白文科和理科的含義、科目及以後的發展方向。在高中階段參加高考的文科科目包括語文、數學、外語、政治、歷史、地理等六科,理科包括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等六科。
從科目上可以看到文、理科都包含語、數、外三科,但文科數學要求相對容易些。因此,對政、史、地或理、化、生的學習水平和興趣,就是選文、選理的一個重要依據。
B. 高考數學文科範圍
文科數學
一、知識要求
知識是指《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准(實驗)》(以下簡稱《課程標准》)中所規定的必修課程、選修課程系列 1 和系列 4 中的數學概念、性質、法則、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內容反映的數學思想方法,還包括按照一定程序與步驟進行運算、處理數據、繪制圖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識的整體要求及其定位參照《課程標准》相應模塊的有關說明.
對知識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個層次.
1.了解:要求對所列知識的含義有初步的、感性的認識,知道這一知識內容是什麼,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驟照樣模仿,並能(或會)在有關的問題中識別和認識它.
這一層次所涉及的主要行為動詞有:了解,知道、識別,模仿,會求、會解等.
2.理解:要求對所列知識內容有較深刻的理性認識,知道知識間的邏輯關系,能夠對所列知識做正確的描述說明並用數學語言表達,能夠利用所學的知識內容對有關問題進行比較、判別、討論,具備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這一層次所涉及的主要行為動詞有:描述,說明,表達,推測、想像,比較、判別,初步應用
等.
3.掌握:要求能夠對所列的知識內容進行推導證明,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研究、討論,並且加以解決.
這一層次所涉及的主要行為動詞有:掌握、導出、分析,推導、證明,研究、討論、運用、解決問題等.
二、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間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論證能力、運算求解能力、數據處理能力以及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1.空間想像能力:能根據條件作出正確的圖形,根據圖形想像出直觀形象;能正確地分析出圖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關系;能對圖形進行分解、組合;會運用圖形與圖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問題的本質.
空間想像能力是對空間形式的觀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現為識圖、畫圖和對圖形的想像能力.識圖是指觀察研究所給圖形中幾何元素之間的相互關系;畫圖是指將文字語言和符號語言轉化為圖形語言以及對圖形添加輔助圖形或對圖形進行各種變換;對圖形的想像主要包括有圖想圖和無圖想圖兩種,是空間想像能力高層次的標志.
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棄事物非本質的屬性,揭示其本質的屬性;概括是指把僅僅屬於某一類對象的共同屬性區分出來的思維過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聯系的,沒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須在抽象的基礎上得出某種觀點或某個結論.
抽象概括能力是對具體的、生動的實例,經過分析提煉,發現研究對象的本質;從給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結論,並能將其應用於解決問題或做出新的判斷.
3.推理論證能力:推理是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結論兩部分組成;論證是由已有的正確的前提到被論證的結論的一連串的推理過程.推理既包括演繹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論證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劃分的演繹法和歸納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劃分的直接證法和間接證法.一般運用合情推理進行猜想,再運用演繹推理進行證明.
中學數學的推理論證能力是根據已知的事實和已獲得的正確數學命題,論證某一數學命題真實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
4.運算求解能力:會根據法則、公式進行正確運算、變形和數據處理,能根據問題的條件尋找與設計合理、簡捷的運算途徑,能根據要求對數據進行估計和近似計算.
運算求解能力是思維能力和運算技能的結合.運算包括對數字的計算、估值和近似計算,對式子的組合變形與分解變形,對幾何圖形各幾何量的計算求解等.運算能力包括分析運算條件、探究運算方向、選擇運算公式、確定運算程序等一系列過程中的思維能力,也包括在實施運算過程中遇到障礙而調整運算的能力.
5.數據處理能力:會收集、整理、分析數據,能從大量數據中抽取對研究問題有用的信息,並做出判斷.
數據處理能力主要是指針對研究對象的特殊性,選擇合理的收集數據的方法,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統計方法整理數據,並構建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推斷,獲得結論.
6.應用意識:能綜合應用所學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解決問題,包括解決相關學科、生產、生活中簡單的數學問題;能理解對問題陳述的材料,並對所提供的信息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和分類,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能應用相關的數學方法解決問題進而加以驗證,並能用數學語言正確地表達和說明.應用的主要過程是依據現實的生活背景,提煉相關的數量關系,將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構造數學模型,並加以解決.
7.創新意識: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綜合與靈活地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思想方法,選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進行獨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創新意識是理性思維的高層次表現.對數學問題的「觀察、猜測、抽象、概括、證明」,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對數學知識的遷移、組合、融會的程度越高,顯示出的創新意識也就越強.
三、個性品質要求
個性品質是指考生個體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形成審慎的思維習慣,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
要求考生克服緊張情緒,以平和的心態參加考試,合理支配考試時間,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解答試題,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體現鍥而不舍的精神.
四、考查要求
數學學科的系統性和嚴密性決定了數學知識之間深刻的內在聯系,包括各部分知識的縱向聯系和橫向聯系,要善於從本質上抓住這些聯系,進而通過分類、梳理、綜合,構建數學試卷的框架結構.
1.對數學基礎知識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點.對於支撐學科知識體系的重點內容,要佔有較大的比例,構成數學試卷的主體.注重學科的內在聯系和知識的綜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識的覆蓋面.從學科的整體高度和思維價值的高度考慮問題,在知識網路的交匯點處設計試題,使對數學基礎知識的考查達到必要的深度.
2.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對數學知識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時必須要與數學知識相結合,通過對數學知識的考查,反映考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
3.對數學能力的考查,強調「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數學知識為載體,從問題入手,把握學科的整體意義,用統一的數學觀點組織材料,側重體現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尤其是綜合和靈活的應用,以此來檢測考生將知識遷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從而檢測出考生個體理性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以及進一步學習的潛能.
對能力的考查要全面,強調綜合性、應用性,並要切合考生實際.對推理論證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貫穿於全卷,是考查的重點,強調其科學性、嚴謹性、抽象性;對空間想像能力的考查主要體現在對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及圖形語言的互相轉化上;對運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對演算法和推理的考查,考查以代數運算為主;對數據處理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考查運用概率統計的基本方法和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對應用意識的考查主要採用解決應用問題的形式.命題時要堅持「貼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難度」的原則,試題設計要切合中學數學教學的實際和考生的年齡特點,並結合實踐經驗,使數學應用問題的難度符合考生的水平.
5.對創新意識的考查是對高層次理性思維的考查.在考試中創設新穎的問題情境,構造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數學問題時,要注重問題的多樣化,體現思維的發散性;精心設計考查數學主體內容,體現數學素質的試題;也要有反映數、形運動變化的試題以及研究型、探索型、開放型等類型的試題.
數學科的命題,在考查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對數學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對數學能力的考查,展現數學的科學價值和人文價值,同時兼顧試題的基礎性、綜合性和應用性,重視試題間的層次性,合理調控綜合程度,堅持多角度、多層次的考查,努力實現全面考查綜合數學素養的要求.
Ⅱ.考試范圍與要求
本部分包括必考內容和選考內容兩部分.必考內容為《課程標准》的必修內容和選修系
列 1 的內容;選考內容為《課程標准》的選修系列 4 的「坐標系與參數方程」、「不等式選講」等 2 個專題.
必考內容
(一) 集合
1.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1)了解集合的含義、元素與集合的屬於關系.
(2)能用自然語言、圖形語言、集合語言(列舉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體問題. 2.集合間的基本關系
(1)理解集合之間包含與相等的含義,能識別給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體情境中,了解全集與空集的含義.
3.集合的基本運算
(1)理解兩個集合的並集與交集的含義,會求兩個簡單集合的並集與交集.
(2)理解在給定集合中一個子集的補集的含義,會求給定子集的補集.
(3)能使用韋恩(Venn)圖表達集合的關系及運算.
(二) 函數概念與基本初等函數Ⅰ(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
1.函數
(1)了解構成函數的要素,會求一些簡單函數的定義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2)在實際情境中,會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恰當的方法(如圖像法、列表法、解析法)
表示函數.
(3)了解簡單的分段函數,並能簡單應用.
(4)理解函數的單調性、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幾何意義;結合具體函數,了解函數奇偶性的含義.
(5)會運用函數圖像理解和研究函數的性質.
2.指數函數
(1)了解指數函數模型的實際背景.
(2)理解有理指數冪的含義,了解實數指數冪的意義,掌握冪的運算.
(3)理解指數函數的概念,理解指數函數的單調性,掌握指數函數圖像通過的特殊點.
(4)知道指數函數是一類重要的函數模型.
C. 高中數學文科與理科具體有什麼區別主要是考試內容方面
文科數學與理科數學區別:
1、從難易程度看,高考理科數學要難於高考文科數學;
2、從內容方面看,高考理科數學考的比較全面,高考文科數學有些內容不考,具體不同點,要看當年的考試大綱;
3、從分數來看,目前二者是一樣的,但有些省份2007年二者分數也不一樣了,文科數學150分,理科數學200分(相應文科語文200分,理科語文150分)。
文科又稱人文社會科學。顧名思義,以人類社會獨有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為研究對象的學科。
理科(science departments)一般是指自然科學、應用科學以及數理邏輯的統稱,與文科相對立。理科學科主要有有: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計算機軟體應用、技術與設計實踐等。理科的誕生與發展是人類智慧發展的結果,標志著人類真正懂得了思考自然,因此理科的發展也是人類科學與自然思維發展的關鍵。
D. 文科指哪些科目
文科和理科的科目分別有哪些
2018-12-31 08:25:16
文/葉丹
高考文科考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政治六科,理科考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六科。高考改革以後,語文、數學、英語三科必考,其餘三科從政史地物化生六科當中任選三科。
1高考文科和理科考哪幾科
文、理科共有的學科:語文、數學和英語
文科獨有的學科:歷史、地理和政治
理科獨有的學科:物理、化學和生物
1、文科的數學比理科的數學少學一些知識點,所以文科數學比理科數學簡單一些。
2、高考改革後,考生的高考統考科目將只有語文,數學和英語,英語科目可以考兩次,取最好的一次成績計入高考分數。
3、高考改革後,將取消文理分科,考生要在六個學業水平考試科目中,按照報考院校及報考專業的要求自選三個科目參加高考錄取。
2高考實行3+X政策
即文理都考語文、數學、外語。但是文科數學和理科數學題目略有不同,文科通常更簡單,語文數學卷子一樣。三門分別150分。
x代表綜合,文科綜合為政治、歷史、地理合卷,滿分300分
理科綜合為物理、化學、生物合卷,滿分300分
綜上所述:
文科:語文150分,文科數學150分,英語150分,文科綜合300分,滿分750分。
理科:語文150分,理科數學150分,英語150分,理科綜合300分,滿分750分。
3文科理科區別在哪裡
學文科的說文科好,學理科的說理科好。其實他們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學文的,以後可跟經濟、教育、法律、新聞、漢文、管理、導游、考古以及一些軟體開發等打交道理論性強點;而理科主要是跟現實生活中的吃、用、行、以及科學研究等方面打交道,實用性強點。
文,主要是培養管理型人才;理,主要是培養實干型人才;二者缺一不可。
文的主要課程是語文、文科數學、英語、歷史、地理、政治。(高二分科後,物理、化學、生物也還有課程只是講的比較粗,一個星期大概都只有一節課)
理,主要課程是理科數學、生物、物理、化學(其他都一樣)
文理其實都不難,但是都要勤於思考。
E. 高中文科數學高考范圍有哪些
高中文科數學高考范圍有三角函數、向量、概率與統計、立體幾何、數列、圓錐曲線、函數、導數與不等式等。
1、三角函數、向量、解三角形
(1)三角函數畫圖、性質、三角恆等變換、和與差公式。(2)向量的工具性。(3)正弦定理、餘弦定理、解三角形背景。
2、概率與統計
(1)古典概型。(2)莖葉圖。(3)直方圖。(4)回歸方程(2x2列聯表)。(5)(理)概率分布、期望、方差、排列組合。
3、立體幾何
(1)平行。(2)垂直。(3)角a:異面直線角b:(理)二面角、線面角。(4)利用三視圖計算面積與體積。
4、數列
(1)等差數列、等比數列、遞推數列是考查的熱點,數列通項、數列前n項的和以及二者之間的關系。(2)錯位相減法、裂項求和法。(3)應用題。
5、圓錐曲線(橢圓)與圓
(1)橢圓為主線,強調圓錐曲線與直線的位置關系,突出韋達定理或差值法。(2)圓的方程,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
6、函數、導數與不等式
(1)函數是該題型的主體:三次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及其復合函數。(2)利用基本不等式、對勾函數性質。
三角函數/數列:一般全國卷第17題會考三角函數或數列題。數列是最簡單的題目,或許你覺得它難,但它能放在第一道大題的位置,就說明你不應該丟分。
概率:一般全國卷第18題會考概率題。概率題相對比較簡單,也是必須得分的題,主要還是對作圖和識圖能力考查比較多。
解析幾何:一般全國卷第20題會考解析幾何題。解析幾何也不是難題,只要大家平時努力,這些題目都算是相對簡單的。
F. 高考文科數學和理科數學是不是考一樣的
文科和理科數學考的不同
1、從書本數量上來看,文科和理科都有5本必修書,而文科的選修是4本,理科的選修是5本。也就是說,理科要比文科多學一本數學書。
2、從難易程度上來說,不管是平時的學習還是高考,文科的內容都比理科的略微簡單一些。
平時學習的時候,有的知識理科要求掌握,而文科只要求了解。就比如拋物線。
3、文科不學的知識有:空間向量、微積分、數學歸納法、排列組合、二項式定理、隨機變數。
普通高考報名是先網上填報信息,再現場確認(確認信息表是否正確,照相,簽字,領取准考證),網上繳費,三個步驟。
未網上繳費者現場確認的信息無效。藝體類的考生除了要繳納高考報名費,還需要繳納藝體專業類的報名考試費用。未繳納費用者不得參加專業考試,其產生的一切後果由考生自行負責。
高中應屆畢業生由招生辦統一負責注冊信息,社會考生由自己在網上填報信息,自己去招辦現場確認。異地考生如果想要在就讀的省份報名,也請按照社會考生的報名步驟來進行。省教育考試院在每年的10月中旬左右開放高考報名網站,有意報名者可以在此期間報名。
G. 高考文科和理科各有哪些科目
文、理科共有的學科:語文、數學和英語
文科獨有的學科:歷史、地理和政治
理科獨有的學科:物理、化學和生物
1、文科的數學比理科的數學少學一些知識點,所以文科數學比理科數學簡單一些。
2、高考改革後,考生的高考統考科目將只有語文,數學和英語,英語科目可以考兩次,取最好的一次成績計入高考分數。
3、高考改革後,將取消文理分科,考生要在六個學業水平考試科目中,按照報考院校及報考專業的要求自選三個科目參加高考錄取。
(7)考文科數學是什麼擴展閱讀
高考實行3+X政策;即文理都考語文、數學、外語。但是文科數學和理科數學題目略有不同,文科通常更簡單,語文數學卷子一樣。三門分別150分。x代表綜合,文科綜合為政治、歷史、地理合卷,滿分300分理科綜合為物理、化學、生物合卷,滿分300分。
綜上所述:
文科:語文150分,文科數學150分,英語150分,文科綜合300分,滿分750分。
理科:語文150分,理科數學150分,英語150分,理科綜合300分,滿分750分。
H. 文科數學高考重點是哪些
文科數學高考重點是解析幾何、三角函數、數列、圓、坐標系與參數方程、不等式、概率。
參數方程主要考查軌跡方程計算方法、三角換元求最值、極坐標方程和直角坐標方程轉化等。概率題相對比較簡單,也是必須得分的題,這道題主要頻數分布表、頻率分布直方圖、回歸方程的求法、概率計算、相關系數的計算等等。主要還是對作圖和識圖能力考查比較多。
三角形勾股定理和關於三角形的證明題,在論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問題時,對應點或者對應邊容易出錯。注意邊邊角(SSA)不能證兩個三角形全等。
圓包括弧、弦、圓周角等,以及相關的公式及其變化,這些都是基本的。圓與圓相切有內切和外切兩種狀況,相交也存在兩圓圓心在公共弦同側和異側兩種狀況,其次圓周角定理是重點,同弧(等弧)所對的圓周角持平,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圓周角所對的弦是直徑,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等於它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
I. 文科的數學都考什麼啊
集合與命題;不等式;矩陣與行列式;演算法;數列與數學歸納法;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三角比;三角函數;平面向量;平面直線;圓錐曲線;立體幾何;簡單幾何體;排列組合、二項式定理;概率統計初步;復數初步;
以上為文理科都考的
生活中的概率與統計;數學與文化藝術;投影與畫圖;簡單的線性規劃。
以上為文科要求
以上摘自《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
上海卷考試手冊》
我對文科的要求不是很了解,畢竟我是選理的
應該差不多才對……
J. 讀文科為什麼要考數學,難道文科跟數學有什麼聯系
選了文科
你高考不用考物理化學生物
這幾門課對於文科生的要求是參加會考
(會考的難度是很低的
對於重點高中的學生來說
考a是應該做的事)
數學是一定要考的
高考的時候
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
語數英都是一定要考的
但是文科生和理科生的高考數學試卷是不一樣的
理科生的數學試卷比較難
理科的試卷能做120
文科的已經可以做150
你現在還想不要想那麼多
不管你學文科還是理科
數學都是相當重要的額一門課
也是拉分大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