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年級上冊數學日記100字10篇
摘要 昨天,我和奶奶到葯店買了兩盒葯片——胃舒寧 兩盒葯一共52元,一盒26元,奶奶付給她一張100元,營業員找給奶奶48元。 找好錢後,我用小數加、減法核算了一下。
㈡ 四年級上冊數學日記格式怎麼寫
一、規范格式
首先要起一個有新意的名字,要抓住人的眼球。其二另起一行要有日期,天氣,星期幾。三結尾處有寫上班級和輔導老師。
二、選材獨特
寫數學日記就像寫文章一樣,選材很關鍵,選材要有新意,視角要獨特才能寫出一篇好的數學日記。
1、用童話的形式表達數學上的一些數量間的關系,這樣有童趣,也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如《數學王國的烏龍事》、《角的表演秀》、《直線曲線去打工》。
2、常言到:「胸有三江水,口吐一條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處處留心,養成多看、多聽、多問、多想和多記的好習慣。平時讓孩子多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記錄生活,就不再覺得無從下筆,平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交水費,交電費,交燃氣費等很多的費用,孩子只有留心,一定會發現很多的素材。
3、把每個單元學的知識進行總結和梳理。比如我們學過的《四則運算》這個單元,學生就可以把本單元的知識進行一個梳理,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沒有括弧的算式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四則運算有括弧的算式,要先算括弧裡面的。
通過這樣的梳理,下面再配幾道四則運算的例子就可以了。
4、寫出對一道題的獨特見解,例如在平時的練習中,遇到一些練習,有自己獨到的想法就可以寫下來,與大家分享。
5、結合自己最近學習的知識布置命題數學日記。如:講過《位置與方向》這個單元,就可以結合本單元內容描述一下自己的家的大概位置,以及家附近的典型建築,還可以寫自己出遊時的一些大致位置等等。
6、學生找生活中的熱點問題,把當前發生的大事作為寫作的題材進行描述。
三、做好點評
面對孩子的數學日記,彷彿走進了孩子的世界,那裡有孩子的生活,有孩子的無限的遐想,有孩子學習方法的透漏,有時還有孩子的喜怒哀樂。作為老師要認真抓住和孩子溝通的契機,認真評閱。盡量給孩子進行評析,寫出評語(可以寫優點,也可以寫出希望)。對於寫的好的數學日記要在班上進行交流,讓學生進行評價,這樣生生評價,既能讓學生讀懂別人的優點,找出自己的不足。還可以利用一些可以利用的渠道,對孩子的數學日記進行展評。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寫數學日記的興趣。
㈢ 小學四年級數學日記怎麼寫300字
寫日常生活與數學相關的事例,比如去超市買菜時比較價格,購買物美價廉的貨物,寫出計算過程,得出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關等等中心就行。
㈣ 數學日記怎麼寫四年級上冊
數學日記怎麼寫四年級上冊範文如下。
今天,我偶然地在一本書上見到了這樣不可思議的數據:一張厚度為0.01厘米的紙對折30次之後的厚度竟然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呢。
這個數據無論怎麼聽都覺得太荒唐了一點。畢竟是一張薄薄的紙,通過對折真能超過珠穆朗瑪峰嗎?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所以只有通過計算,這一切的謎底才能揭曉。
隨即,我便把0。01厘米連續乘以2,一共30次,得到10737418.24厘米。接著,我又把珠穆朗瑪峰的高度8848.13米轉化為884813厘米,通過比較,很明顯能夠看出對折30次之後的紙張的厚度的確勝過了珠穆朗瑪峰的高度,而且還是後者的10多倍。
其實,像這樣的驚人的數據在平常的生活中處處存數學在,只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㈤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日記怎麼寫
範文1
買菜——數學日記
今天是大年二十八,天氣特別晴朗,媽媽帶我去包公湖早市去買菜,我高興的從被窩里跳起來,趕緊穿好衣服和媽媽一起來到了菜場,哇!菜市場真熱鬧,人山人海,叫賣聲、歡笑聲,我想可能是快過春節的緣故吧。我看見了又圓又紅的西紅柿像蘋果,看見了又細又長的豆芽,我還看見了紫色的茄子像彎彎的月亮,又像可愛的小船,還有許多綠葉的菜,生菜、青菜、白菜等 等。
聽媽媽說:「大年初一,我的大伯、二伯、姑姑全家都要來我家看奶奶,和我們一起過年。」於是我和媽媽買了許多菜,如:買了二斤西紅柿,每斤二元;冬瓜買了三斤,每斤一元;長豆角買了三斤,每斤二元;黃豆芽買了二斤,每斤一元。這時媽媽給我提出個問題,鑫鑫你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把今天買菜需要花多少錢算一算。我笑了笑告訴媽媽,一共支出十五元。其算式如下:
(2×2)+(3×1)+(3×2)+(2×1)=15(元)
範文2
奇妙的數學(四年級數學日記)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買菜啦!買文具啦!量布等等,都需要用到數學。
這個學期,老師教了一個新知識,是小數的乘法和除法。這個知識,可幫了我大忙啊!
昨天晚上,我媽媽一起去買桔子。桔子是1.8元一斤,媽媽買了4.5斤,本應該付錢8.1元。可是營業員粗心大意,不知道怎麼算的,算成了9元錢。還好我利用了這個學期新教的知識,在腦子里算過一便後,馬上糾正了營業員的失誤。
不僅營業員阿姨誇我聰明,這么小都會小數乘除法了,而且在回家的路上,媽媽還表揚我,給她省了0.9元,並且學過的知識能在生活中活用。
是啊!要是沒學好這門數學,以後損失的不只是這0.9元,或許是幾百,幾千,甚至上億呀!
㈥ 數學日記怎麼寫四年級
今天,我同媽媽一起去買菜,街上的菜鋪可真多呀!我和媽媽看的眼花繚亂。我媽媽開始挑選了,她左挑挑,右挑挑,上挑眺,下挑挑,最後,她終於在一個菜鋪挑到了她認為好的西紅柿,西紅柿是2元錢一斤,她買了1斤9兩,她給了賣菜的3元,賣菜的找給了我媽媽1毛錢。她又買了排骨,排骨是5元一斤,她買了2斤2兩,她給了賣排骨的50元,賣排骨的找給了她39元。她又買了土豆,土豆是1元錢1斤,她買了3斤3兩,她給了賣菜的5元,找了她1元7角。她又買了豆芽,豆芽是1元錢1斤,她買了5兩,給了賣菜的1元,找了5角。她又買姜,姜是2元1斤,她買了1斤半,給了賣姜的10錢,找了9元。
她買菜一共花了18.7元。
四年級上冊數學日記300字二:四年級上冊數學日記(287字)
2。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數學難題,費了好大的勁才解出來。題目是:兩棵樹上共有30隻小鳥,乙樹上先飛走4隻,這時甲樹飛向乙樹3隻,兩棵樹上的小鳥剛好相等。兩棵樹上原來各有幾只小鳥?
我一看完題目,就知道這是還原問題,於是用還原問題的方法解。可驗算時卻發現錯了。我便更加認真地重新做起來。我想,少了4隻後一樣多,那一半是13隻,還原乙樹是14隻;甲樹就是16隻。算式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為:甲樹16隻,乙樹14隻。
通過解這道題,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題,都要細心,否則,即使掌握了解題方法,結果還會出錯。
四年級上冊數學日記300字三:四年級上冊數學日記(295字)
3.
星期天,我和爸爸去買菜。
我們來到賣西紅柿的地方,爸爸問:「多少錢?」老闆說「1元2角1斤。」「我買3斤。」爸爸說道。老闆稱了3斤。爸爸問我「你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錢?」我想:容易,1.2乘以3,不就等於3.6元嗎!我爽快答道:「3.6元。」爸爸幽默地說:「恭喜你,答對了!」爸爸付了錢後,來到了賣菜的地方。他問:「這白菜多少錢1斤?」女老闆說:「1元5角。」爸爸又問我:「我買2斤,現在我有5元,老闆該找回我多少錢?」我想:1.5乘以2等於3元,5元再減3元,那就等於2元。」我答道:「找回2元。」爸爸說:「YES!」
走出菜場,我恍然大悟:原來,數學在生活中也是常常用到的。
四年級上冊數學日記300字四:四年級上冊數學日記(299字)
9月26日 星期日 晴
今天,媽媽跟我說:「雪飛,跟你玩個游戲吧!」我說:「好呀!」
媽媽拿來一塊圓紙板,紙板中心用釘子固定了一根指針。紙板平均分成24個格,格內分別寫著1—24。「媽媽,游戲規則是什麼?」「游戲規則很簡單:指針轉到單數格或雙數格,都要加上下一個數。加起來是單數就是我贏,加起來是雙數就是你贏。」
我一連玩了十多次,可是每次都輸。「為什麼總是單數呢?」我問媽媽。媽媽說:「你自己想想吧!」於是,我絞盡腦汁地想,終於讓我想起了:單數+雙數=單數。這下子我明白了,假如指針轉到單數格,那麼加下一個數就是雙數;假如指針轉到雙數格,那麼加下一個數就是單數。所以,指針轉到任何一格,加起來的數都是單數。
四年級上冊數學日記300字五:四年級上冊數學日記(420字)
4.
今天,我和爸爸去書店買書。
我們來到書店。我挑了一本我盼望已久的書,來到收銀台。爸爸說:「你這本書12.6元,我這本書16.3元,我再拿3支1.5元的圓珠筆,給了50元還剩多少元?如果你猜對了,剩下的錢就給你買雪糕吃。」我想:50減12.6加16.3加1.5乘3的和等於16.6元。我說:「16.6元。」「好,這16.6元就給你買雪糕吃。」爸爸爽快地說
來到雪糕店,爸爸又問我:「我買2個1.5元的雪糕,付了16.6元,還剩多少錢?」我想:簡單,16.6減1.5乘2,等於13.6元。我說:「還剩13.6元。」爸爸說:「不錯嘛!還可以。」我生氣地說:「你小看我啊,這可是二年極的題目。我要是連這些都不會,我還是四年級的學生嗎?」
數學在生活中是離不開的。
四年級上冊數學日記300字六:四年級上冊數學日記(303字)
5.
陽光明媚的一天,爸爸媽媽帶我去買文具。到了啟路文具店後,我看見了各種各樣的書套,有兔小姐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的、藍熊的……我一看價目表:小書套每包5.00元,大書套每包6.00元,我就立馬拿了5包小書套和4包大書套。走著走著,我看見一個漂亮的筆袋,標價是6.00元一個。媽媽說:「筆袋都好幾個了,還買呀!」「就最後一個嘛!」我懇求地說。「好吧,就最後一個了啊!」「嗯!」說著,我就拿起了那個我挑中的筆袋放進了籃子里。
到了收銀台,爸爸說:「你先算一下,這些要花多少錢啊?」我數了數:「5×5+6×4+6, 嗯......25+24+6=55元!」媽媽把55元遞給了售貨員,我們一家開心地回家了。
㈦ 四年級公頃與平方千米單元的數學日記都要寫哪些內容
可以這樣寫:以長度為單位,一平方公里大於一公頃,基數為100,即一平方公里等於100公頃。平方公里通常用於比較大的區域,如城市或森林和海洋。公頃多用於面積較小的地區[如學校、村莊等]。每一種都有自己的用途,通常不能互換使用。
拓展資料:一.公頃和千米之間的換算關系
1公頃=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公里=1000x1000=1000000平方米
1平方公里=1000000÷10000=100公頃
1公頃=0.01平方公里
面積的單位按升序為:平方毫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其基數為100
也就是說,100平方毫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
二.學習公頃和平方千米的教學設計
1.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觀測和計算,可以初步了解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實現1公頃的實際大小,建立1公頃的代表性。1公頃= 10000平方米,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體驗觀察、想像、推理、交流等數學活動,豐富對公頃的理解,發展空間概念,提高應用意識。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2.教學重點:感知1公頃的大小,利用公頃與平方米的遞進率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3.教學難點:建立1公頃的代表性。
4.教學准備:多媒體課件指導計劃
5.教學過程:
1)復習面積單位。
談:我們學過哪些公共面積單位,能說說從大到新嗎?相鄰面積單位之間的發展速率是多少?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將學習一個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公頃(黑板上)。
6.探究新知。
1)呈現生活素材,初步感知公頃。
2)談話:公頃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我們先來看一組資料。「鳥巢」的佔地面積約20公頃;天安門廣場佔地面積約44 公頃;北京歡樂谷佔地面積約56公頃;香港迪士尼樂園的佔地面積約126公頃。
㈧ 四年級的數學日記怎麼寫
今天是媽媽的生日。媽媽早上去上班,晚上才能回來。等到晚上8點多,媽媽回來了。吃蛋糕的時候,媽媽對我說:「媽媽來考考你,如果答對了就可以吃一塊蛋糕,好嗎?」我說了聲「沒問題」就開始答題了。
媽媽出了第一題:媽媽今年36歲,你今年10歲,媽媽比你大幾歲?姥姥的歲數是你的6倍,姥姥今年幾歲?我很快口算出結果,我說:「媽媽比我大26歲,姥姥今年60歲,太簡單了,我的蛋糕吃定了」。媽媽笑著說:「驕傲了吧?」再來一題:小明今年8歲,他爸爸已經40歲了,問再過幾年,爸爸的年齡是小明的 2倍?這下我傻了,冥思苦想,看來我的蛋糕吃不成了,媽媽說:「怎麼樣,不會了吧?」「讓我再想想,想不出來我不吃蛋糕。」
過了一段時間我想到一個笨辦法,我可以把他們的歲數都找出來呀,過一年爸爸和小明都大了一歲,最後終於推算出來過了24年後爸爸的年齡剛好是小明的2倍。我把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說還有更簡便的方法的,接著就給我講起來了,只要用爸爸的年齡減去小明的年齡就是若干年後小明的年齡了,也就是32歲,再用32—8=24 年就是經過的年份數了。我恍然大悟,原來可以這么簡單呀。
媽媽說:我能自己想辦法得出結果還是好樣的,作為獎勵給我吃蛋糕了,我心裡又喜又難為情,以後我可不能在驕傲了,小朋友們也不要學我呀。
㈨ 四年級數學日記20字。
今天,我去超市買東西,買了飲料4元/瓶,雞腿8元/個,漢堡7元/個,麵包2.5元/個,方便麵3元/包,我問阿姨一共幾元阿姨說:「一共20元。」我就拿出了20元,等我志出超市後,我又算了算價錢,說:「不對呀。」4+8+7+o.5+3=22.5(元)阿姨少算了2.5元,我又回超市給了阿姨2.5元,阿姨就說:「你真是一個誠實的好孩子呀!」數學可以讓我懂得做人的道理,我真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