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生五年級數學論文怎麼寫,給個範文!
數的由來和發展
人類是動物進化的產物,最初也完全沒有數量的概念。但人類發達的大腦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已經達到更加理性和抽象的地步。這樣,在漫長的生活實踐中,由於記事和分配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需要,才逐漸產生了數的概念。比如捕獲了一頭野獸,就用1塊石子代表。捕獲了3頭,就放3塊石子。"結繩記事"也是地球上許多相隔很近的古代人類共同做過的事。我國古書《易經》中有"結繩而治"的記載。傳說古代波斯王打仗時也常用繩子打結來計算天數。用利器在樹皮上或獸皮上刻痕,或用小棍擺在地上計數也都是古人常用的辦法。這些辦法用得多了,就逐漸形成數的概念和記數的符號。
古羅馬的數字相當進步,現在許多老式掛鍾上還常常使用。實際上,羅馬數字的符號一共只有7個:I(代表1)、V(代表5)、X(代表10)、L(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代表1,000)。這7個符號位置上不論怎樣變化,它所代表的數字都是不變的。它們按照下列規律組合起來,就能表示任何數:
1.重復次數:一個羅馬數字元號重復幾次,就表示這個數的幾倍。如:"III"表示"3";"XXX"表示"30"。
2.右加左減:一個代表大數字的符號右邊附一個代表小數字的符號,就表示大數字加小數字,如"VI"表示"6","DC"表示"600"。一個代表大數字的符號左邊附一個代表小數字的符號,就表示大數字減去小數字的數目,如"IV"表示"4","XL"表示"40","VD"表示"495"。
3.上加橫線:在羅馬數字上加一橫線,表示這個數字的一千倍。如:"XV"表示 "15,000","CLXV"表示"165,000"。
現在世界通用的數碼1、2、3、4、5、6、7、8、9、0,人們稱之為阿拉伯數字。實際上它們是古代印度人最早使用的。後來阿拉伯人把古希臘的數學融進了自己的數學中去,又把這一簡便易寫的十進制位值記數法傳遍了歐洲,逐漸演變成今天的阿拉伯數字。
隨著生產、生活的需要,人們發現,僅僅能表示自然數是遠遠不行的。如果分配獵獲物時,5個人分4件東西,每個人人該得多少呢?於是分數就產生了。中國對分數的研究比歐洲早1400多年!自然數、分數和零,通稱為算術數。自然數也稱為正整數。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又發現很多數量具有相反的意義,比如增加和減少、前進和後退、上升和下降、向東和向西。為了表示這樣的量,又產生了負數。正整數、負整數和零,統稱為整數。如果再加上正分數和負分數,就統稱為有理數。有了這些數字表示法,人們計算起來感到方便多了。
② 五年級數學下冊小論文
關於數學的小論文:
以前,我一直以為學習」求最小公倍數」這種知識枯燥無味,整天與」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數」類似這樣的問題打交道,真是煩死人,總覺得學習這些知識在生活中沒有什麼用處。
然而,有一件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
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爺爺和我一起乘坐公共汽車去青少年宮。我們爺倆坐的是3路車,快要出發的時候,1路車正好也和我們同時出發。
此時爺爺看著這兩路車,突然笑著對我說:」小溦,爺爺出個問題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聽好了,如果1路車每3分鍾發車一次,3路車每5分鍾發車一次。這兩路車至少再過多少分鍾後又能同時發車呢?」稍停片刻,我說:」爺爺你出的這道題不能解答。」爺爺疑惑地看著我:」哦,是嗎?」」這道題還缺一個條件:1路車和3路車的起點站是同一個地方。」
爺爺聽了我的話,恍然大悟地拍了一下自個聰明禿頂的腦袋,笑著說:」我這個『數學博士』也有糊塗的時候,出的題不夠嚴密,還是小溦想得周全。」我和爺爺開心地哈哈地大笑起來。此時爺爺說:」那好,現在假設是同一個起點站,你說說用什麼方法來解答?」我想了想,脫口而出:」再過15分鍾。
因為3和5是互質數,求互質數的最小公倍數就等於這兩個數的乘積(3х5=15),所以15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也就是兩路車至少再過15分鍾能同時發車。」爺爺聽了誇我:」答案正確!100分。」」耶!」聽了爺爺的話,我高興地舉起雙手。從這件事中,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啊。
③ 小學生五年級數學論文怎麼寫呀,急需呀!!!!!!!
自己認真寫把 民幣中的數學問題
有一天,我跟媽媽去逛商場。媽媽進了超市買東西,讓我站在付錢的地方等她。我沒什麼事,就看著營業員阿姨收錢。看著看著,我忽然發現營業員阿姨收的錢都是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幣為什麼就沒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趕快跑去問媽媽,媽媽鼓勵我說:「好好動腦筋想想算算,媽媽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為什麼的。」我定下心,仔細地想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我高興地跳了起來:「我知道了,因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隨意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樣可以組成30元、40元、60元……」媽媽聽了直點頭,又向我提了一個問題:「如果只是為了能隨意組合的話,那隻要1元不就夠了嗎?干嗎還要2元、5元呢?」我說:「光用1元要組成大一點的數就不方便了呀。」這下媽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誇獎我會觀察,愛動腦筋,我聽了真比吃了我最喜歡吃的冰激凌還要舒服。
在此,我也想告訴其他的小朋友: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問題,只要你多留心觀察,多動腦思考,你就會有很多意外的發現,不信你就試一試!
數學小論文
關於「0」
0,可以說是人類最早接觸的數了。我們祖先開始只認識沒有和有,其中的沒有便是0了,那麼0是不是沒有呢?記得小學里老師曾經說過「任何數減去它本身即等於0,0就表示沒有數量。」這樣說顯然是不正確的。我們都知道,溫度計上的0攝氏度表示水的冰點(即一個標准大氣壓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態和液態的區分點。而且在漢字里,0作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數目的。2)不夠一定單位的數量……至此,我們知道了「沒有數量是0,但0不僅僅表示沒有數量,還表示固態和液態水的區分點等等。」
「任何數除以0即為沒有意義。」這是小學至中學老師仍在說的一句關於0的「定論」,當時的除法(小學時)就是將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個整體無法分成0份,即「沒有意義」。後來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為極限的變數(一個變數在變化過程中其絕對值永遠小於任意小的已定正數),應等於無窮大(一個變數在變化過程中其絕對值永遠大於任意大的已定正數)。從中得到關於0的又一個定理「以零為極限的變數,叫做無窮小」。
「105、203房間、2003年」中,雖都有0的出現,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卻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數的空位,不可刪去。203房間中的0是分隔「樓(2)」與「房門號(3)」的(即表示二樓八號房),可刪去。0還表示……
愛因斯坦曾說:「要探究一個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義和目的,宏觀上看來,我始終認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數字,不如先了解0這個「不存在」的數,不至於成為愛因斯坦說的「荒唐」的人。作為一個中學生,我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對0的認識還不夠透徹,今後望(包括行動)能在「知識的海洋」中發現「我的新大陸」。
.<找千克和克>
國慶假期中,我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購物,准備找找千克和克.走進超市,首先來到了餅干櫃旁,這么多琳琅滿目的餅干中,我選擇了我最喜歡閑趣餅干,我仔細看了看,終於在角落裡找到了"凈含量100克",說明這包餅干不含袋子的重量是100克,那要是有10包這樣的餅干不就是1千克了.
接著我們又來到買米的地方,我發現一袋米要10千克,如果我們家每天吃2千克的話,我家每個月就要吃60千克,也就是這樣的6袋米了.
後來我又看到了16個雞蛋大約有1千克,一個菠蘿大約2千克,一個西瓜大約3千克
今天,我收獲真多啊,我感受到了數學中學到的千克和克這個知識,在生活中數學真的很重要.
2.<一個小小的數學誤會>
很多人都以為阿拉伯數字是阿拉伯人發明的,可是我一直對他很懷疑,果不出我所料,今天數學課上老師介紹了阿拉伯數字的真正的來歷.原來這是一個誤會!阿拉伯數字真正的發明者是印度人,因為當時阿拉伯人的航海業很發達 ,他們把數字從印度傳到了阿拉伯,歐洲人從他們的書上了解了這種簡便的記數方法,就認為是他們發明的,所以稱它為阿拉伯數字,後來這個誤會又傳到了中國.
最後,我很想對印度人說:"謝謝你們給我們人類帶來了這么大的方便,就因為這樣,我很喜歡數學.不僅數字王國很神奇,而且數學的歷史知識更是豐富.
5.<發現> 三(4) 何超
今天,我在家發現了一個數學問題.
我發現一杯可樂800克,一杯綠茶500克,一杯冰紅茶不知道多少克,於是我又補充了一個信息-------冰紅茶比可樂少200克,要求三杯一共多少克呢?於是,我按照老師教的方法算:800-200=600,再600+500=1100,最後1100+800=1900,所以一共1900克.
我認為在日常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希望小朋友們能多多觀察身邊的數學問題.
6.<巧妙的加法和減法>
加法和減法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缺一不可的.身邊有許多事情都要用到加法和減法.比如在學校里,統計分數,統計認數-------生活中,媽媽上街買菜付錢;在家裡,計算一個月的開支也要用加減法.這一切的一切都與加減法有關,所以加減法在我們生活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法與減法真奇妙啊!
7.<去天目湖的途中> 三(4) 壯怡
現在,我們數學課正在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今天是星期天,我們全家去天目湖玩,在去天目湖的路上,我就想到了這樣一個問題.
當公交車靠第一站時,我看見有8個人上了車,而第二站上了3個人,那如果第三站上車的人數是第一站和第二站人數的兩倍,那第三站一共上了幾個人呢?
小朋友們,你們會解決這個問題嗎?用我們學到的知識試一試吧.
8.<24時記時法> 三(3) 葉飛洋
24時記時法真是無所不能,不信就看看下面我是怎樣過周末的吧::首先,7:30起床,然後7:45---8:00洗臉,8:00---8:15吃早飯,8:15---9:15做作業,9:15---10:30看電視,10:30---11:00吃中飯,11:00---15:00睡午覺,15:00---16:00玩,16:00---17:30看動畫片,17:30---18:00吃晚飯,18:00---20:00看電視,20:00---21:00打電腦,21:00睡覺.24時記時法是不是很偉大呢?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想法,也一定要寫一篇這樣的日記哦!
9.積少成多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來到超市買東西。
當我們買完所需的東西之後,剛要離開,我看見貨架上正好擺著火腿腸,於是我讓媽媽買些火腿腸,媽媽同意了。可是剛走幾步,我又看見貨架上擺著一包一包的,同樣品牌,同樣重量,裡面有10根,每包4.30元。到底買一包一包的呢,還是買一根一根的?我猶豫了。突然,我的腦子一轉,有了,只要比較一下,哪一種合算就買哪一種。於是我開始算起來:零賣的如果買10根,每根4角,就是40角,等於4元,而整包的要4.30元,多了3毛錢,所以我決定買散裝的。我把我計算的過程說給媽媽聽,媽媽聽了直誇我愛動腦。
數學報
今天,我們又發了小學生數學報,這期報紙真的很精彩。
上面講了怎樣讓書香伴你左右,茅以升如何苦練記憶力的和阿拉伯數字的由來等數學小常識,翻開一面,有許多數學的小竅門,如:如何找規律,怎樣牢記知識,翻開另一面有一些數學小故事,從中我獲得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內容。
所以,我覺得每一次看數學報都能讓我掌握到更多的知識,我很喜歡它。
《數學的奧妙》 湖塘橋中心小學 張娜
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比如:在菜市場買菜要付多少元錢?在超市裡買東西一共要付多少元?......還有,認識了千克和克,你就可以自己算一算稱的東西的價錢了。怎麼樣,數學是不是很重要?
所以,我要提醒你---一定要學好數學哦!
數學又是很奧妙的,它可以讓我們知道一些未知數。所以有的小朋友覺得數學有點難,有時還要請家教。
但是數學也是很靈活的。除了我剛才提到的以外,生活中的數學還有很多種呢!
《寶貝丁丁背口訣》 湖塘橋中心小學三(2)班 李昊嵐
星期天,寶貝丁丁在背口訣,當他背到「三八」時,卻打住了。
這時正巧姐姐走過來,丁丁連忙問:「請問:三八?……」
姐姐氣呼呼的說道:「你才『三八』呢!還沒多大就學會罵人了!」
正在廚房做飯的媽媽聞聲答道:「三八婦女節呀」。
我在一旁偷偷的笑了,其實她們都誤會了:丁丁既不是在罵人,也不是在記節日,而是在背口訣呀:)
哈哈……..
《比一比,誰用的單位多?》 湖塘橋中心小學三(2)班 曹可斐
早上,我從長大約2米的床上爬起來;
拿起一枝長大約6厘米的牙刷開始刷牙;
接著,拿起一塊長40厘米,寬20厘米的毛巾開始洗臉。
洗漱結束後,我拿了一隻重大約100克的碗盛滿稀飯;
吃完後,我背著重大約2千克的書包來到學校,開始了40分鍾的早讀課;
兩節課後,我們都站在高大約7米的國旗桿下做操。
好了,我就說這么多,你能比我說得更多更流利嗎?
《稱體重》 湖塘橋中心小學三(1)班 盛徐婕
今天是10月15日星期六,我和爸爸到南大街逛商場。
早上8點多鍾,我們就乘車來到了南大街。正巧,站台邊有一位老爺爺,他的身邊有一台「會說話」的秤。
看到我走過來,老爺爺笑著說:「小朋友,稱體重嗎?
我有點好奇地問:「稱一次要多少錢呀?」
老爺爺爽快的回答:「稱一次只要1元,而且還可以量出身高呢!」
我想:這真是一舉兩得呀!
於是,我在秤上站穩。老爺爺把開關打開,只覺得有個軟軟的東西往我的頭頂上一碰,隨後,機器上列印出一張小長方形的紙條,上面寫著:「體重:27.0公斤 身高132.5厘米」呀!這半年我長高了4厘米,可是體重呢?
這時,我記起數學課上老師說過,「千克」還有一個名字就叫「公斤」,沒想到今天被我遇見了,而且我知道我的體重增加了2千克呢!
回來的路上,我好開心啊!我一定要把身體鍛煉的棒棒的!
有趣的數學題
三(3) 蘇逸
今天,我從書上看到一道很有意思的題目,現在介紹給小朋友.
小趙、小丁、小張分別是教師、醫生和律師,只知道:(1)小趙比教師年紀大;(2)小張和教師不同歲;(3)小趙和律師是朋友,你能推斷誰是教師,誰是律師,誰是醫生嗎?
根據(1)小趙比教師年紀大和(3)小趙和律師是朋友,可以推斷小趙既不是教師,也不是律師,所以小趙是醫生,再根據(2)小張和教師不同歲和小趙是醫生可以看出小張是律師,所以剩下的小丁是個教師。
這道題目很簡單,我運用了排除法,比如:根據條件(1)和(3)就可以看出,小趙既不是教師,也不是律師。以次類推就可以得出答案。在我們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只要掌握方法,就可以解決一切難題,想不到從數學中也能得到樂趣。
運動中的數字 三(3) 朱 皓
11月24日,我校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運動會。
田徑有24米往返跑,60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200米,1500米,2000米,還有壘球和跳遠。我發現它們都是用時間和長度做單位計算的,輸和贏都是靠數字來決定的。
運動也離不開數學呀!
<看書的收獲>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科學的故事>,心裡感到很沉重.
裡面講了一個數學家,他家很窮,但很好學,就把他送到學校里去讀書,可他不認真,一直玩,一天老師找他談話:"你吃的飯,上學所花的錢,都是你父親辛辛苦苦的勞動成果,你現在不好好學習,對得起誰啊?"他受到了很多的啟發,他想:長大了,我要當一個天文學家,文學家.
但後來,他受到了一位從日本留學回來的老師的影響,又把興趣轉到了數學上,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他就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蘇步青.
吸煙有害健康 爸爸每天抽一報香煙,每包香煙20支,我了解到每支香煙能使人縮短壽命3分鍾,那每天就會縮短
20X3=60分鍾=1小時的壽命,每年就要縮短365天X1小時=365小時的壽命.所以,我對爸爸說:"吸煙有害健康啊------."
自我介紹
Hi!大家好!我叫長方形,我的身體長得長長的,我有4條邊,4個直角.
Hello!大家好!我叫正方形,我的身體長的方方的,我也有4條邊,可是,我的4條邊相同,我還有4個直角.
我們長的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都有4條邊,對邊都相等,都有4個直角;長的有點不同之處是:正方形的每條邊都相等.
瞧,我們長的多漂亮啊!
長方形和正方形
生活中有許多長方形和正方形.
桌子的面是正方形,我家的床的面也是正方形,鍾的面還是正方形.......
再來說說長方形,書的面是長方形,門的面是長方形,椅子的面還是長方形.....
你們瞧,長方形和正方形在我們生活中多麼的常見,如果你和我一樣,去觀察一下周圍,你會發現許多有趣的數學小知識的,不信,你試試.
周長的作用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他們都有周長,那周長有什麼作用呢?
我發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它的本領可真大.比如,我們要為長方形的花壇造個籬笆,如果不知道周長的話,工人們就需要去圍一圍,這樣一次又一次,如果太短還得加長,如果太長,還得重來,你們看這樣多浪費啊!所以只要知道周長,量一下,一次就行了,既節省時間,又節省木材,多方便啊!
如果你對周長感興趣的話,自己也可以去生活中找找看,把它記錄下來,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分享!
各種各樣的圖形
我們世界上有著各種各樣的圖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梯形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圖形都有著不同的特點,譬如:正方形,它的四條邊都是相等的,而且它的四個角都是直角.生活中正方形的物品很多,如電視機的面,窗戶的面,櫃子的面.還有三角形,也有很多種,其中比較特殊的是直角三角形,就是我們的一副三角尺:我發現一個三角形,它兩條邊相等,一個角是直角;另一個三角形,有一條邊是另一條邊的一半,一個角也是直角.在日常用品中,我發現三角形的東西要比正方形,長方形的少,我在家只找到空調架子和花架是三角形的.
你們會把這些不同的圖形組成什麼有趣的圖形嗎?試試看,你會發現很有趣的.
我們家的書房
我們家的書房是長方形的,它的長有7米,寬有4米,坐南朝北呈列著.
一進門,正對著的是一張大的紫紅色的書桌,它也是長方形的,大約長有2.5米,寬有1.2米,那是我爸爸的書桌,旁邊還有一張小一點的長方形的書桌,大約長2米,寬1米,我媽媽經常在這看書.
另外靠著牆邊有一排沙發和一個茶幾,牆角是一個空調和一個飲水機和書櫃,它們也都是長方形的
最後,我發現我在我們家的書房中竟然沒有看到一個正方形,真奇怪!
這就是我家的書房,歡迎小朋友來我家玩!
④ 小學五年級數學小論文
認識了小學五年級勾股定理知識和勾股定理知識的常見運用,想必很多同學會去深入學習。本站用戶整理了五年級數學小論文:勾股定理,歡迎閱讀。
五年級數學小論文:勾股定理
1、證明一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用於直角三角形中的相關計算
3、有利於你記住餘弦定理,它是餘弦定理的一種特殊情況。中國最早的一部數學著作—— 周髀算經 的開頭,記載著一段周公向商高請教數學知識的對話:
周公問:「我聽說您對數學非常精通,我想請教一下:天沒有梯子可以上去,地也沒法用尺子去一段一段丈量,那麼怎樣才能得到關於天地得到數據呢?」
商高回答說:「數的產生來源於對方和圓這些形體餓認識。其中有一條原理:當直角三角形『矩』得到的一條直角邊『勾』等於3,另一條直角邊『股』等於4的時候,那麼它的斜邊『弦』就必定是5。這個原理是大禹在治水的時候就總結出來的呵。」
從上面所引的這段對話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國古代的人民早在幾千年以前就已經發現並應用勾股定理這一重要懂得數學原理了。稍懂平面幾何餓讀者都知道,所謂勾股定理,就是指在直角三角形中,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
用勾(a)和股(b)分別表示直角三角形得到兩條直角邊,用弦(c)來表示斜邊,則可得:
勾2+股2=弦2
亦即:
a2+b2=c2
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相傳是古希臘數學家兼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於公元前550年首先發現的。其實,我國古代得到人民對這一數學定理的發現和應用,遠比畢達哥拉斯早得多。如果說大禹治水因年代久遠而無法確切考證的話,那麼周公與商高的對話則可以確定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西周時期,比畢達哥拉斯要早了五百多年。其中所說的勾3股4弦5,正是勾股定理的一個應用特例(32+42=52)。所以現在數學界把它稱為勾股定理,應該是非常恰當的。
在稍後一點的 九章算術一書 中,勾股定理得到了更加規范的一般性表達。書中的 勾股章 說;「把勾和股分別自乘,然後把它們的積加起來,再進行開方,便可以得到弦。」把這段話列成算式,即為:
弦=(勾2+股2)(1/2)
即:
c=(a2+b2)(1/2)
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分別為a,b,斜邊為c,那麼a^平方+b^平方=c^平方;即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
如果三角形的三條邊a,b,c滿足a^2+b^2=c^2,如:一條直角邊是3,一條直角邊是四,斜邊就是33+4。
⑤ 五年級數學小論文怎麼寫要一個例子.
有趣的職業
小趙、小丁、小張分別是教師、醫生和律師,只知道:1小趙比教師年紀大;2小張和教師不同歲;3小趙和律師是朋友,你能推斷誰是教師,誰是律師,誰是醫生嗎?
根據1小趙比教師年紀大和3小趙和律師是朋友,可以推斷小趙既不是教師,也不是律師,所以小趙是醫生,再根據2小張和教師不同歲和小趙是醫生可以看出小張是律師,所以剩下的小丁是個教師。
這道題目很簡單,我運用了排除法,比如:根據條件1和3就可以看出,小趙既不是教師,也不是律師。以次類推就可以得出答案。在我們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只要掌握方法,就可以解決一切難題,想不到從數學中也能得到樂趣。
⑥ 五年級的數學小論文怎麼寫
生活中,有許多我們課本上學不到的數學知識,人們用一些公式來為它們定義:速度 時間=長度、長度時間=速度、長 寬=長方形面積 很多種。這不,我也發現了許多。
早上起來時,我在衣櫃里亂摸一氣,最後穿了一隻粉一隻白的襪子。媽媽說: 我們放了一雙粉的、一雙白的、一雙藍的。你自己好好想一想,怎麼拿最省力、最省時間。 我想得腦袋都大了,就是怎麼也想不出來。媽媽發話了: 別呆在那兒,再想一想。 我腦海里閃過一絲靈光,雙自己復算了一下,驕傲地大聲回答: 摸四次!從最壞的角度去想,前三隻都不一樣,第四次一定會有顏色重復! 媽媽幽默了一下: 喲,我家的小傻蛋聰明了嘛!不過,幸運的人也會少抓幾次的吧?
下午,爸爸在馬桶抽水箱里裝了一個飲料瓶,然後走過來對我說: 寶貝,爸爸在抽水箱里放了一個瓶子,每次沖馬桶可節省100毫升水。假定一個人一天沖三次,我們家三人一天要節省多少毫升水? 我列了一下式子:100 3 3=900毫升,爸爸看了,不吝惜自己的表揚,說: 真棒!那我們一個城鎮大約十五萬人,每天又能節約多少毫升水?合多少升水? 我略加思索一下,提筆寫:15萬=150000,150000 300=45000000(毫升),45000000毫升=45000(升)。爸爸點了點頭,又問: 我國城鎮人口大約4。5億人,每天節約多少升水?又合多少噸? 我盤算了一會,又寫了起來:4。5億=45000萬,4500015=3000,3000 45000=135000000(升)=135000(噸)。看不出來,一隻小小的飲料瓶,一天竟可以省這么多水,那一年又該節約多少水啊?我又寫下:135000 365=49275000(噸)。爸爸欣慰地笑了: 我家的寶貝女兒還不賴嘛!這么棒,今天允許你看一部電影。 好耶!爸爸萬歲! 我歡呼雀躍。當然啦,我不僅開心的是又能看電影了,而是我的換算、列式計算的水平雙提高了。
原來生活中處處都存在數學,大家一起留心學習吧!
⑦ 關於小學五年級的數學論文怎麼寫
關於小學五年級的數學論文,一般來說小學五年級我們就寫一寫相關的一些幾何知識和數學知識,這樣的話,可以寫一些簡便計算得方面的論文。
⑧ 五年級數學小論文的格式怎麼寫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能夠很好的鍛煉人的思維頭腦,學好數學對於學習物理和化學有很好的幫助。
第一:不管學習什麼基礎都是最重要的,萬事都是開頭難,打好基礎,學習起來就很輕松。概念是數學的基石,學習概念(包括定理、性質)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許多同學只注重記概念,而忽視了對其背景的理解,這樣是學不好數學的,對於每個定義、定理,必須在牢記其內容的基礎上知道它是怎樣得來的,又是運用到何處的,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運用它來解決問題。
第二:上課要認真聽講,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課後作業要認真完成,遇到不會的題目經過自己的思考想不出答案,一定要敢於開口向老師請教,弄清解題的思維方法。
第三:學數學重在積累,課本上的每一道練習題,都是針對一個知識點出的,是最基本的題目,必須熟練掌握積累。做錯了的題目要反復做幾遍以加深記憶,數學沒有捷徑,要靠自己的積累。
第四:每天作業前先復習當天數學課所學習的內容,然後再完成作業,做完作業要認真檢查,做一題要對一題。
⑨ 五年級數學小論文500字!!!
五年級數學小論文500字!
今天,我和媽媽在做數學題。媽媽問我:「陽陽,你會算組合圖形的面積嗎?」我自以為是地說:「當然會了,這么簡單!」媽媽拿出8個完全相同小正方體,擺成一個正方形,問我:「總面積怎麼算?」我用直尺量了量,一個正方形的一條邊大約是3厘米,我說出算式:「一條邊3厘米,那麼一個正方形的一個面就是3×3=9(平方厘米),一個正方形有6個面,就是9×6=54(平方厘米),8個就是54×8=432(平方厘米)。」媽媽好像很沮喪,說:「你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既然是組合圖形,有些面肯定會重合了!」我恍然大悟:「對哦。」我又重算了一下:重合了1、2、3、4、5……24個面,24×9=216(平方厘米),432-216=216(平方米)。現在對了吧?
過了一會,媽媽又擺出了另一種組合圖形,這個圖形上下8個,左右都是2個,前後都是4個,問我:「面積怎麼算?」我說:「用
12×6=72(平方厘米)就是上面的面積,再用6×3=18(平方厘米)就是左邊的面積,再用12×3=36(平方厘米)就是前面的面積,最後用(72+18+36)×2=252(平方厘米)。」媽媽說:「沒有發現一些規律嗎?」我看了看,真有嘞!「每個正方體它的上面是什麼下面就是什麼,左邊是什麼右邊就是什麼,前後也一樣。」我有些感觸。媽媽欣慰地笑了,說「我的女兒真聰明!」
哦,原來如此,組合圖形的面積算好前面後面就不要算了,算好上面下面就不要算了,算好左邊右邊就不要算了。太好了,以後算組合圖形的面積就很方便了,你們學會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