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六年級上冊數學小論文怎麼寫》
數學小論文
籃球場上的數學
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我和我的朋友一起去打籃球。
過了一會兒,我們倆打累了,就到觀眾席上去休息。突然間,我想到了一個問題,我就禁不住說出來:「小明一分鍾投8個球,小紅一分鍾投6個球,他們一起投了8分鍾之後,小紅提高命中率一分鍾投8個球,小明由於體力不支減少投球只數一分鍾投6個球,問多少分鍾後小紅和小明投進的只數相同?」
大概是我朋友太累的緣故,這么簡單的問題他都答不上來,他想了一會兒沒做出來,過了好長時間他還是沒想出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他實在想不出來,只得不好意思地說:「沒了草稿本,我做不出來。」我知道,就算他有草稿也未必做得出來。
我自豪地說:「原來小明一分比小紅多投進2個,一共投了8分鍾,也就是8×2=16(個),後來小紅反過來每分比小明多投4個,那麼16個球要多投幾分鍾呢?16÷4=4(分),要4分鍾才能追上。」他說:「你真厲害!」「我是天才嘛!」我開玩笑說。我倆都笑了。
通過這件事,我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是無處不在,生活中、學習中、還有工作中到處都有。從此,我就更加喜歡數學了
如何學寫數學小論文
「寫什麼?怎樣寫?」這是每個學寫小論文的同學都會碰到的問題。一篇好論文的產生,對於它的作者來說是一次創造性的勞動。創造性的勞動對勞動者的要求是很高的。其創作的素材、水平,乃至創作的靈感……,絕不是輕易可以得到的,它們需要作者在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實踐中,去進行長期的積累與思考。從我校徵集的論文來看,作者中有的是在平時十分注意對課本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拓展延伸,學習中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有的是從課外閱讀中得到收獲與啟發後,獲得靈感、得以選題;……更有甚者是,有的作者在生活中發現問題注意觀察、探究,並與自己的數學學習相聯系,對觀察、探究的結果進行思考、歸納、總結,升華為理論,寫出了令人叫絕的好論文。綜觀獲獎論文的小作者們,他們大多是數學學習的有心人。好論文的作者不僅要有較好的數學感悟,還要有良好的文學修養、綜合素養。
(1) 寫什麼
寫小論文的關鍵,首先就是選題,大家的選題要從自己最熟悉的、最想寫的內容入手。
下面我結合我校同學部分獲獎論文的選題,進行一點簡單的選題分析。
論文按內容分類,大概有以下幾種:
①勤於實踐,學以致用,對實際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再利用模型對問題進行分析、預測;
如:探究大橋的熱脹冷縮度
②對生活中普遍存在而又擾人心煩的小事,提出了巧妙的數學方法來解決它;
如: 一台飲水機創造的意想不到的實惠
③對數學問題本身進行研究,探索規律,得出了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
如: 分式「家族」中的親緣探究
如: 紙飛機里的數學
④對自己數學學習的某個章節、或某個內容的體會與反思
如: 「沒有條件」的推理
如: 小議「黃金分割」
如: 奇妙的正五角星
(2) 怎樣寫
① 課題要小而集中,要有針對性;
② 見解要真實、獨特,有感而發,富有新意;
③ 要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己要表達的內容
(四) 評價數學小論文的標准
什麼樣的數學小論文算是好的論文呢?標准很多,但我以為一篇好的數學小論文必須有以下三個特徵——新、真、美。「新」,指的就是選題要有獨特的視角,寫的內容不是簡單地重復別人的東西、不是單純地下載一段。文字,最好是自己原創的,至少要有自己的創造、自己的觀點,屬於自己的思想;「真」,指的就是內容要實在、言之有理,既不能空洞無味、也不能冗長拖沓,文章要緊扣主題,力求做到准確、精練,盡量地體現數學的嚴謹性與科學性;「美」,指的就是語言通順、文筆流暢,文章要給人以美的享受。當然,從第二屆時代數學學習「時代之星」實踐與創新論文大賽的名稱來看,既有實踐又有創新的論文肯定更容易受到評委們的親睞,所以,我希望同學們更加貼近生活、注意觀察、去尋找、去發現,把生活與數學聯系起來,把學習撰寫論文、爭取寫出好的論文,作為對自己數學學習的一種評價、一種補充、一種提高,這樣你學寫小論文的目的就對了,你就會將數學小論文越寫越好。
「梅花香自苦寒來」,只要肯下大工夫、只要肯吃的起苦,不斷地去思考、去揣摸,去學習,好的數學論文就一定會在你的手中誕生。總之,學習撰寫論文、爭取寫出好的論文,對於我們每一位同學來說,始終是一個鍛煉自己、提高能力的極好的方式。我相信我校初一、初二的同學們一定會在老師的組織與指導下積極參與第二屆《時代數學學習》「時代之星」實踐與創新論文大賽的活動與交流,並取得好成績。祝願今後有更多更好的數學小論文,在同學們的手中誕生;願有更多的同學從學寫數學小論文開始起飛,在今後的人生之路上書寫出更多的高水平、高質量的論文。
例子:《容易忽略的答案》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我們數學王國里也有許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現在的第九冊的練習冊中,有一題思考題是這樣說的:「一輛客車從東城開向西城,每小時行45千米,行了2.5小時後停下,這時剛好離東西兩城的中點18千米,東西兩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與小英在解上面這道題時,計算的方法與結果都不一樣。王星算出的千米數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數少,但是許老師卻說兩人的結果都對。這是為什麼呢?你想出來了沒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們兩人的計算結果。」其實,這道題我們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種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細推敲看一下,就覺得不對勁。其實,在這里我們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這時剛好離東西城的中點18千米」這個條件中所說的「離」字,沒說是還沒到中點,還是超過了中點。如果是沒到中點離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種,如果是超過中點18千米的話,列式應該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確答案應該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兩個答案,也就是說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學習中,往往有許多數學題目的答案是多個的,容易在練習或考試中被忽略,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審題,喚醒生活經驗,仔細推敲,全面正確理解題意。否則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錯誤。
Ⅱ 小學六年級的數學論文怎麼寫
小學六年級就要寫論文啊?還是數學的……真實苦了你了我沒寫過數學論文 但是小學論文不必寫的太深刻我給你一篇範文吧 只是示範 不能照抄的:數學小論文
關於「0」
0,可以說是人類最早接觸的數了。我們祖先開始只認識沒有和有,其中的沒有便是0了,那麼0是不是沒有呢?記得小學里老師曾經說過「任何數減去它本身即等於0,0就表示沒有數量。」這樣說顯然是不正確的。我們都知道,溫度計上的0攝氏度表示水的冰點(即一個標准大氣壓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態和液態的區分點。而且在漢字里,0作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數目的。2)不夠一定單位的數量……至此,我們知道了「沒有數量是0,但0不僅僅表示沒有數量,還表示固態和液態水的區分點等等。」
「任何數除以0即為沒有意義。」這是小學至中學老師仍在說的一句關於0的「定論」,當時的除法(小學時)就是將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個整體無法分成0份,即「沒有意義」。後來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為極限的變數(一個變數在變化過程中其絕對值永遠小於任意小的已定正數),應等於無窮大(一個變數在變化過程中其絕對值永遠大於任意大的已定正數)。從中得到關於0的又一個定理「以零為極限的變數,叫做無窮小」。
「105、203房間、2003年」中,雖都有0的出現,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卻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數的空位,不可刪去。203房間中的0是分隔「樓(2)」與「房門號(3)」的(即表示二樓八號房),可刪去。0還表示……
愛因斯坦曾說:「要探究一個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義和目的,宏觀上看來,我始終認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數字,不如先了解0這個「不存在」的數,不至於成為愛因斯坦說的「荒唐」的人。作為一個中學生,我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對0的認識還不夠透徹,今後望(包括行動)能在「知識的海洋」中發現「我的新大陸」。
Ⅲ 六年級的數學論文怎麼寫
您好。可以寫在生活中的數學。比如,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有許許多多的數學知識。例如有三角形、植樹問題、位置與方向只要我們細細觀察,多多去想。現在就讓我給大家詳細講一下三角形吧。
Ⅳ 六年級數學小論文範文!
「十一」期間,許多商場都在打折,趁著這個好時機,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萬霖」商場。
在二樓,我們看中了一套西服,它的標價是五百二十元,售貨員說:「現在正趕上『十一』,您可以選擇打八折或者滿二百返一百六十,兩種都差不多。」
真的差不多嗎?我腦子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如果選擇打八折,那麼就要花520×0.8=416(元)。而要是滿兩百返一百六十呢。我們要先付520元,之後會拿到160×2=320(元)的返券,那我們實際就花了520-320=200(元)。416和200比起來,當然第二種比較好。
可是拿到返券之後呢?再買320元的東西又可以返160元,而這160元的返券離200元只差200-160=40(元),你要是填上這40元買東西,就又可以返160元。你難道不心動嗎?可如果真這樣做,你就掉入一個無底洞,花200返160,花200返160……你永遠也花不完剩下的錢。
商家為了賺錢可真是「費盡心機」啊!
Ⅳ 怎樣寫小學六年級的數學論文拜託
感悟數學
曾聽一位奧數老師說過這么一句話:學數學,就猶如魚與網;會解一道題,就猶如捕捉到了一條魚,掌握了一種解題方法,就猶如擁有了一張網;所以,「學數學」與「學好數學」的區別就在與你是擁有了一條魚,還是擁有了一張網.
數學,是一門非常講究思考的課程,邏輯性很強,所以,總會讓人產生錯覺.
數學中的幾何圖形是很有趣的,每一個圖形都互相依存,但也各有千秋.例如圓.計算圓的面積的公式是S=∏r²,因為半徑不同,所以我們經常會犯一些錯.例如,「一個半徑為9厘米和一個半徑為6厘米的比薩餅等於一個半徑為15厘米的比薩餅」,在命題上,這道題目先迷惑大家,讓人產生錯覺,巧妙地運用了圓的面積公式,讓人產生了一個錯誤的天平.
其實,半徑為9厘米和一個半徑為6厘米的比薩餅並不等於一個半徑為15厘米的比薩餅,因為半徑為9厘米和一個半徑為6厘米的比薩餅的面積是S=∏r²=9²∏+6²∏=117∏,而半徑為15厘米的比薩餅的面積是S=∏r²=15²∏=225∏,所以,半徑為9厘米和一個半徑為6厘米的比薩餅是不等於一個半徑為15厘米的比薩餅的.
數學,就像一座高峰,直插雲霄,剛剛開始攀登時,感覺很輕松,但我們爬得越高,山峰就變得越陡,讓人感到恐懼,這時候,只有真正喜愛數學的人才會有勇氣繼續攀登下去,所以,站在數學的高峰上的人,都是發自內心喜歡數學的.
記住,站在峰腳的人是望不到峰頂的.
Ⅵ 六年級數學小論文怎麼寫
數學小論文的結構:
◎命題
◎實例探討
◎感悟
◎發現新知
◎推薦
有一篇六年級學生的小論文,謹供參考!
數學的色彩
清晨,鮮紅的太陽露出半個笑臉,和諧的陽光灑滿人間,我的心情真是好極了。突然接到爺爺的電話,叫我巧算九塊五加九十九塊五,我馬上告訴爺爺:九加九十九,再加一,不就等於一百零九嗎?爺爺說我的演算法還不算巧,如果湊整減零頭就好算得多。我馬上打斷爺爺的話,告訴他:10+100-1=109(元)。這時爺爺誇我,說我還算靈巧。這是早晨的數學題,我把數學定為紅色。
上午,爸爸從銀行交完電費回來,叫我計算電費。用電量是從1079-1279(度),每度電單價是0.38元,我用心算整好200度,我把單價變為分數是38/100,列式:200×(38/100),先約分再乘,等於76元。爸爸說沒錯,和電腦算得一樣。我很得意,這時已近中午,我把數學定為黃色。
下午,我和妹妹在家裡切西瓜,把半個西瓜再均勻地切兩刀,其中的兩份就是2/3,我問妹妹這兩份是整個西瓜的幾分之幾呢?妹妹開學才上一年級,當然不會算,我告訴她把西瓜整體看作1,第一分率是1/2,它的分率是2/3,相乘的結果就是這兩份是整個西瓜的2/6,約分後就是1/3。這時我想爺爺曾說七色陽光為白色,那麼,這個數學就定為白色吧。
夜晚在藍色的星空下,我和媽媽在一起看電視,我怎麼也弄不懂考古學家是怎樣從腿骨的化石推算出大艾爾恐龍的身高呢?媽媽說這藍色的數學等你長大了,本事大了自然就會了。
生活中的數學簡直是太多了,真是絢麗多彩,它隨時在你身邊出現。我愛數學,我要學好數學
Ⅶ 六年級數學論文怎麼寫
答案
六年級數學小論文(第一篇)
在生活中,各式各樣的事情都能從一個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變成一個個既生動又引人深思的數學題。我們常做的應用題,就是在生活中取材,再稍加改編而成的題目。這不,我又在做數學題時發現了一道趣題:
在一個游泳池內,有一艘小船,上面有許多石頭,現在把石頭全部從船里扔到水中,請問,游泳池內的水位會上升、下降,還是不變?
乍一看題目,我便疑惑不解:這道題似乎和數學沾不上一點關系啊!這下該怎麼做呢?我不氣餒,努力思考,不一會兒便理出了頭緒:當石頭扔到水中後,船的重量減輕,便會上浮,水位也會下降,但石頭在水中佔了一部分空間,水位又要隨之上升。因為這都是同一堆石頭,所以上升與下降的幅度也應該一致,水位當然保持不變啦!可爸爸看了,卻說是下降,我很不服氣,決定與他打個賭
可是,用什麼來證明我的猜想正確與否呢?這時,抽象的想像就沒有真實的操作好了。於是,我便在爸爸的協助下作了一個實驗:由於我能力有限,沒法從外面搬來一個游泳池,也沒法去造一艘小船,只好把題中的條件按比例縮小了。游泳池變成塑料盆,小船變成肥皂盒,石頭則變成了五塊橡皮。我先在塑料盆里倒進一些水,再把裝著五塊橡皮的肥皂盒放入水中,然後用直尺量出水位是20厘米。最關鍵的時刻到了,我把五塊橡皮小心翼翼地從肥皂盒中取出,再全部投入水中,最後用直尺量出水位--天哪!竟然只有18厘米,是下降了!我錯了!
雖然事實證明,水位是下降了,但我還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水位怎麼會下降呢?
我苦思冥想了好長時間,草稿紙上全是一幅幅演示圖,可我還是一籌莫展。我急得團團轉,可越急腦子越亂,反而想不出了。就當我即將放棄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了數學家陳景潤孜孜不倦,夜以繼日算題目的故事,血液中彷彿充斥著一股勇往直前的力量,任何困難都擋不住我。果然,不出半小時,這道題我終於想通了:當石頭在船上時,上升水的重量=石頭的重量,而石頭的密度比水大,因此同等重量的水和石頭,水的體積大於石頭的體積。當石頭被投進水中後,水便下降了石頭的重量,而石頭在水中要佔空間,因此,石頭扔進水中後,水上升的體積=石頭的體積。而同等體積的水和石頭,水的重量小於石頭的重量。綜合以上幾點,得到:石頭扔下去後,水位下降的重量大於石頭的重量,水位上升的重量小於石頭的重量,也就是下降的水的重量大於上升的水的重量,於是下降的水的體積便大於上升的水的體積,水位當然下降了。就這樣,一道難題便迎刃而解了。
其實,仔細觀察,這道題與數學密不可分,其中的體積、重量、密度,都屬於數學的范疇之內。你瞧,一個生活中的小事也能變成一道數學題,數學是無處不在的,讓我們熱愛數學,學好數學吧
六年級數學小論文(第四篇有感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
數學老師說今天要在我們班舉行公開課教學,讓我們昨晚預習課本第64---65頁,可我看了半天也不知什麼意思,只知道書中有幅圖畫好熟悉和我們的操場設施一樣。可老師說過"一定要預習,不然明天很多老師聽課,叫到不會的話會很丟臉的,"沒辦法只好把書中的幾個名詞如"平行、垂直"記住,但究竟什麼意思我還真不明白!
上課時間很快就到了,我們有些興奮又有些緊張,因為這樣的課每學期我們都會舉行一次,開始上課了,老師首先讓我們猜一猜,如果兩根小棒把它們從高處往桌面上扔,這兩根小棒可能會落在哪裡?。很快我們就討論出很多種的結果,有的說相交、有的說不相交、有的說會疊在一起、有的說快要疊在一起,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說著。。。。。。。,(老師提示說:如果把桌面和地面分別看成同一個平面),這兩根小棒的位置關系會怎樣的呢?
讓我們閉著眼想想,如果我們把兩根小棒看成是兩條直線,哦原來兩根小棒還可以看成兩根直線,那不是就好思考多了,老師接著讓我們把想的用彩筆畫一畫這兩根小棒會出現的位置,我平常最喜難畫畫了,這可難不倒我,我一下子就畫出了九種,同學們都爭先恐後的拿著自己的作品上去"展覽",因為作品比較多,老師挑出一幅畫得最多的我的作品出來講解,開始我很得意以為我觀察最仔細了,可是經過老師用直線可以無限延長原理講解,最後只成了兩類:一類為相交,另一類為不相交。我恍然大悟原來表象也是會騙人的呀!接著老師引導我們去概括"不相交"時為何為"平行",老師利用課件把兩根直線無限延長結果無論怎樣它也不會相交在一起,這樣我一下子我就明白了,接著老師讓我們思考是不是不同的平面這兩條直線也會平行呢?經過我們和老師印證結果並不一定,所以必須記住它有一個前提就是在同一個平面內,這樣完整的平行定義就在我腦海中產生了,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就是平行線,老師叫我們用自己的話說說兩條平行直線:如直線a和直線b,我們可以說直線a是直線b的平行線,還可以說直線b是直線a的平行線,還可以說直線a和b直線互相平行的,接下來做練習時我們輕而易己就把它們給"解決"了。
認識了"平行",老師直接讓我們認識了另一位朋友"垂直",並讓我們認真觀察什麼時候圖形是最特殊的?
我們觀察後運用了解決平行的有關知識很快就發現第(2)圖形不一樣,用三角板一測還發現兩條相交的這個角是直角呢!於是老師一一對垂直的有關知識進行了講解,"交點"這時叫"垂足",相交的這兩條直線叫垂線,同樣老師也讓我們做了類似的練習,結果我們以更快的速度完成了練習。
最後一環是找"垂直與平行"老師說其實我們每天都在和垂線、讓我們大家一起找一找,首先我們到了教室的,然後又到操場上去找,我們最後到了我們經常去玩的地方"雲龍橋"去,結果發現這些我們經常去地方有很多的"垂直與平行",我們大家都是驚訝極了,垂直與平行的現象真是無處不在,它不僅用處廣泛而且美觀,而且我們的生活也離不開垂直與平行。同學們,其實,生活就是數學的課堂,只要你有一雙數學的眼睛,你也能發現很多的數學秘密噢!
Ⅷ 小學六年級數學論文怎麼寫
關鍵詞:數學總復習 基礎知識 計算能力 小學數學總復習不同於單元復習、學期復習,對學生來說,知識容量多、跨度大、時間長,所學的知識遺忘率高;對教師來說則感到時間緊、內容多,知識的綜合性強,難以在短時間內取得明顯的復習效果。下面我就多年六年級數學教學所得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系統分析 在六年級的數學復習階段開始前,老師要首先明確數學教學的目的、教學任務、知識范圍、順序與結構,教學重點與難點,這些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其次,要全面了解全班情況,知道每一位學生現在學到了什麼程度,還需要加強哪些方面的知識;要針對學生的特點,明確應該用什麼方法去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起來,使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最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結合六年級知識特徵制訂出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 二、抓好基礎 在六年級的數學復習中,首先要抓好五個方面的基礎知識運用:一是概念。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識點,把容易混淆的內容一一區別開來。比如:讓學生判斷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的面積相等,能不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嗎?等等。二是開拓視野。在數學復習中,老師要注重開拓學生的視野,不斷反饋教學。比如:a的3/5與b的1/4相等,比較a、b大小(a、b都不為零)。解答完這個題,再給學生出一道題:甲班的4/5同乙班的3/4的人數相等,那麼,甲班同乙班人數誰多誰少?稍微這么一改,有的學生就無從下手了。教師應提示學生a、b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那麼甲班和乙班是班級的名稱,它同a、b有何聯系?這時候有的學生就明白了。三是公式推導。比如圓的面積、圓柱的體積、等計算公式的是怎麼推導出來的,讓學生進行回顧,親自實踐、親自品嘗。四是知識對比。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的意義,尤其是小數、分數的乘法意義,學生們容易混淆。要從整數乘法入手,看學生是不是寫成幾個數相加的形式,讓學生動手動腦去探索,真正理解他們的意義。五是計算能力。很多學生到了六年級,連基本加減乘除計算都算錯,更談不上應用題了。老師普遍認為是學生太粗心、不認真。追根溯源,原因還是在老師。我們要培養學生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首先要讓學生觀察式子,進行分析,看是否能用簡便方法,其次結合四則混合運算進行計算。學會了做題方法,還要讓學生反復練習,檢查結果。在此基礎上,教師不斷地反饋教學,讓學生把知識掌握了,應用更靈活,計算準確率就高了。 三、能力的培養 一要注意培養學生合理、靈活地應用簡便方法進行計算的能力。在復習量的計量和幾何初步知識時,注意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鞏固畫圖和測量的技能。二要培養一題多變的能力。重點是要抓住母題,使學生知道題目源於母題,萬變不離其宗。通過改變條件、問題和情境,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還必須注意對學生進行解題思維靈活性的培養,啟發學生多思考,從而達到善於思考,逐步提高學生的應變及解題能力。三是是培養操作實踐的能力。如:八寶粥公司請包裝公司設計一個能裝12罐八寶粥的盒子。[八寶粥罐子為圓柱形,底面直徑6厘米,高13厘米]你准備怎樣設計?(提示:包裝盒一般可設計成長方體,要求需要多少硬紙板是求長方體的表面積,所以我們應該想辦法知道長方體的長、寬、高,即先確定八寶粥罐子怎麼擺)這時不急於讓學生做,讓學生找易拉罐擺放。通過親身實踐可以獲得直接感受把題解出來。但有的同學做得不切合實際,確定的長、寬、高不適中。所以教師必須把學生做的幾種方法都一一列出來讓學生比較。通過比較學生們選用最省料的方法。 四、學困生轉化工作 作為教師要善於分析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到底困在哪裡?用什麼手段解決?我認為除了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備課外,還要根據記憶和遺忘的規律,重視信息反饋原理的運用,及時鞏固當堂效果;要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堅持科學訓練,進行查漏補缺,提高學生的知識素質,在這方面應做到:細水長流逐一補,以新帶舊分散補,突出對象個別補。在班裡成立幾個小組,每小組選擇一個學習好的負責,成績好的學生教成績差的學生,這樣成績差的學生進步了,成績好的成績更好了,整個班掀起你追我趕的學習氣氛,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轉變為主動的學習。
Ⅸ 六年級小學生數學小論文怎麼寫的
選擇一個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例如商場打折;
就這一生活現象,進行數學分析,如選擇一件商品進行打折後計算;
比較打折後的結果,感受數學的魅力。
或者選擇一道數學難題,進行題目介紹;
寫出與一般同學不一樣的解題思路;
最後寫寫解答之後的感想,感受數學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