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數學日記精選,怎麼寫
今天晚上,我和媽媽來到超市買東西。當我們買完所有的東西後,剛要離開,我看貨架上正好
擺著牛奶,於是我讓媽媽買些牛奶,媽媽同意了。可是,剛走幾步我就看到貨架上擺著一箱箱的牛
奶。同樣的品牌同樣的重量,裡面有12瓶,每箱21.6元。到底買一箱,還是買一瓶?我猶豫了。
突然,我的腦筋一轉有了,只要比較一下。於是,我開始算起來:零賣如果買12瓶,每瓶2.5元,
就要30元;而整箱的只賣21.6元,少了8.4元,所以我決定買整箱的
2. 我的數學日記精選有什麼。怎麼寫,題目又怎麼寫,給些我看看。是一年級的
看第一大題,100以內的加減法,除了進位、退位是難點,還增加了小括弧運算。這就要求一年級小同學明白運算順序,先算括弧內再算括弧外。退位減法的話,可以運用多種方法進行算,比如拆數法,將被減數拆分成整十數和十幾,也可以將減數拆分成兩部分。
舉例說明吧,像第一道運算92減3,第一種心演算法是把92拆分成80與12,用12減3,等於9,再加上之前的80,得出結果為89。第二種心演算法是把3拆分成2和1,92先減2,得出90,再減1,得出89。這兩個心演算法要熟練運用,比列豎式速度快。
第二大題中,1~6小題復習了數的組成,全冊課本的知識點,基本上就是這些了!只要小同學都能答上,就沒啥大問題了。
其中有一個知識點需要牢記,最大的兩位數是99,最小的兩位數是10,一年級小同學必須牢記。
第2小題是一道最容易出錯的題目,給出一個組合圖形,讓小同學數出每一種平面圖形的數量,很容易數遺漏。有一個好方法,就是標記法,數完一個進行標記,就不會有遺漏了。第4小題也是一樣的,如果不標記,就會數重復,或者數丟,容易丟分。
尤其是第2小題,雞的只數這一道,問號在上面。西瓜這一道,問號在下面。其實問號的位置不同,計算方法是不同的。問號在上面,表示求其中的一部分,用減法。問號在下面,表示求總數,用加法。
只要一年級小同學弄清楚這兩個區別,一般都不會出錯。
第五大題就是這樣,原有、借出、還剩這三者的關系,一年級小同學必須搞清楚。如果搞不清楚,這類題目任何時候碰到都會出錯的。
壓軸的應用題,難度不大,平時的訓練中,都做過。
比較難的是第4小題購物題。
這是一道人民幣題目,有三種題型,第一種題型,貴了多少元?第二種題型,應找多少元?第三種題型,正好能買幾樣物品?
這幾種題型,只要能讀懂題意,問題不大。貴了多少元?就是多了多少元?應找多少元?就是付錢總數比應付錢數多了多少?其實都是減法應用題。而最後一道呢,需要巧妙地尋找出三個加起來等於50的數字,要動動小腦筋。
3. 小學四年級數學日記怎麼寫
數學游戲
今天的早讀課我進教室晚了一些。在進教室之前,我便在走廊里,聽到學生嘻笑的聲音。我便有點不高興,加快腳步,踏進教室一看,課代表張晨陽站在講台上,幾位同學站著,其他同學有大笑的、尖叫的、拍桌子的,什麼都有。我板著臉部:「你們在於什麼呢?」課代表張晨陽說:「我們在做數學游戲。」數學游戲,我一聽大松一口氣,也非常感興趣,「什麼游戲?這么有意思,我可以參加嗎?」我走過去坐在張晨陽的位置上,大家都笑了,齊聲回答可以。調皮鬼何易平還在邊上嚷嚷著:「朱老師要加深難度才行。」
游戲在愉快的氛圍中開始了。原來是數青蛙的游戲。輪念兒歌,誰念錯或念不出,就罰做一道數學題。從第一個同學開始數:「一隻青蛙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撲通一聲跳下水。」第二個接上:「兩只青蛙兩張,四隻眼睛八條腿,撲通一聲跳下水。」逐個增加,誰數錯了,又從頭開始數。最高紀錄我們數到23隻青蛙。我自然是順利過關,有五名學生被罰到黑板上各做了一道計算題。
之後,我們還玩了一個「算二十四」的游戲,出示4個數字,看誰算得快,分成四大組,算對得10分。做得較差的兩組被課代表罰跑步。還真有意思!
我沒有參與第二個游戲,只是作為旁觀者在一邊,跟著同學開懷地笑著。我真的是很高興,因為孩子們已經會有效地組織、開展游戲活動。並且非常自覺,知道是數學早讀,就做與數學有關的游戲,還很有創新。由於游戲的形式新穎、活潑,學生樂於參與,而且這是一次完全是學生們自導、自演、自己組織的活動,學生更有興趣。在游戲中學生的參與性也比較廣,積極性更加地強。每位同學都愉快地、投入地參與了。
孩子們比我強,他們自己知道自己喜歡的、想要的形式來學習,我的確是應該向他們學習。他們的行為告訴我,教學形式可以更活躍些、更有趣些,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寓教於樂」;今天他們的行為還告訴我,他們行,他們可以。老師該放手時就放手。
但有一點是數學老師的悲哀:做數學題被學生看作是一種懲罰方式。難道做數學題不能象做游戲一樣有趣、好玩嗎?這也是我努力的一個方向,我要讓孩子們喜歡數學,把做數學題作為一種樂趣。
我答應同學,每周一的早讀課完全讓給學生自己組織數學游戲、活動。
我的困惑
今天聽了張玉平校長上的《百分數的認與識》,真是好!在我看來,比前幾天聽的特級教師的課並不遜色,朴實、細膩、生動。也很喜歡聽張校長的講座既實在又極具個性,並能引起很多思考。今天聽了張校長的一番話,我覺得困惑了。
記得最清楚的幾句話是說:「現在很少聽到一節像樣的數學課包括前幾天在常熟特級教師的示範課,都是在上活動課。」「連起碼的幾加幾都不知道,這還叫數學課嗎?」一聽,覺得很有道理。是的特別是新課程,學生在玩玩鬧鬧的活動中學習數學,看上去開心、熱鬧,有實效嗎?再一想,又不能認同,怎麼能說活動課中學數學不好呢?學生的興趣提高,喜歡數學的同學也會變多了,他們愛合作、善交流、會思考、能探索,這不是現在學生所急缺的嗎?
其實歸結下來,還是「過程」與「結果」孰輕孰重的問題。當然,最好是魚與熊掌兼得,過程與結果兼備。但只能選其一的話,作為數學老師會偏向什麼呢?張校長說:「連8加5等於幾都不知道,還空談什麼新課程。」聽張校長的語氣,似乎偏向結果一些。張校長強調沒有結果的過程是無效的,雙基還是要切實抓。說得有道理。但與「新課程」的要求有點出入,「新課程」重過程,是讓學生體驗,經歷數學,學會一些方法和能力。到底是「重過程」還是「重結果」好呢?我感到非常困惑。
權衡再三,還是贊成「重過程」,還是欣賞這套新教材。我相信有了愛數學的情感,有了探索問題的能力,難道會不知道8加5等於幾嗎?知識是死的,情感、能力是活的,而且會影響孩子今後的學習生活。
橡皮可以無限大
今天在講《體積和體積單位》這課時,我們碰到這樣的一道題: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6( )。要求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顯而易見根據實際情況應該填立方厘米,大部分同學都沒有異議,只有王婷在那兒高高地舉起了手。我也甚感奇怪,點名問她有什麼事兒。王婷迫不急待地站起來說:「橡皮是可以無限大的,只要拖動就行了。」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其他同學已經幫她解釋了:「計算機老師說的,拖動滑鼠橡皮可以無限擴大,也可以縮小。」好多同學都躍躍欲試,爭相發言。
生:電腦里是可以無限大的,而且題中也沒有說明一定是實際生活中的橡皮。
生:橡皮可以擴大,也可以縮小,有沒有比立方厘米更小的體積單位。
師:更小的體積單位是有的,只是不常用。
生:你們說的是電腦里的,不是真的,不能算。
生;實際生活中的橡皮也是不一定的,我想橡皮廠裡面肯定有一個很大的橡皮塊切成一塊塊小橡皮,說不定有6立方分米,甚至於6立方米。
……
4. 誰能給我12篇數學日記。(精品)
1神秘的閏年
今天,老師在復習時間單位,提到了平年閏年,閏年就是每四年才有一次的年份。在那一年,二月就會有29天,全年就有366天,這個我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為365天有大約1/4天,四年後就會多出一天,就被加到天數最少的2月去了。
可是,我最不能明白的是,為什麼整百數的年份要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像1900年,1800年都能被4整除,也應該算閏年才對,為什麼一定要400的倍數呢?
為了尋找答案,我翻閱書籍,也沒有找到答案,只得到了一個數據,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為365天5時48分46秒,我想:咦,說不定可以通過這個計算出來。
說干就干,我先把5時46秒轉化為20926秒,一天則有86400秒,用20926÷86400≈0.2422(天),這就是人們每年少計算的天數,所以把這個數乘4等於0.9688天,人們為了簡便,就看成一天,而這樣就多算了1-0.9688=0.032(天)=46分4.8秒,再用46分4.8秒×(100÷4)=19時12分,就是每一百年中多算出的時間,人們就把這些時間看作一天不貼在其他99(100-1)個年份上,而這樣,就又多算了24-19.2=4.8小時,就這樣,每四百年就多了4.8×(400÷100)=19.2天,又將近一天,所以,四百年又一閏,即100-3=97(個),所以每四百年中只有97個閏年。
哦!原來是這樣,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算出來了,雖然挺麻煩的,但也解開了我的一個心結。那感覺真棒。其實數學離我們生活很近,幾乎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細心,就會有許多收獲的!
2數學讓我回味無窮
數學,數學我愛你,就像老鼠愛大米。大家知道我為什麼喜歡數學呢?因為數學它有魅力,我已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
今天,我又學會了一個新知識,那就是——加、減法的簡便演算法。學了加減法的簡便演算法,我的計算速度快了許多,學習計算更加輕松。舉個例子說說吧!比如:367+498=?我只要這樣想:把498看作500來加,然後用367+500,發現多加了2,於是我便在和里減去2,結果得到865。而796+295呢?我這樣想:796可以看作800來加,而295可以看作300,一個多加了4,另一個多加了5,於是算式就變成了800+300-4-5=1091,瞧,多方便呀!
6月28日 周二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數學暑假作業。寫著寫著,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難的題,我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所以然,這道題是這樣的:
有一個長方體,正面和上面的兩個面積的積為209平方厘米,並且長、寬、高都是質數。求它的體積。
我見了,心想:這道題還真是難啊!已知的只有兩個面面積的積,要求體積還必須知道長、寬、高,而它一點也沒有提示。這可怎麼入手啊!
正當我急得抓耳撓腮之際,我媽媽的一個同事來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對方程這種方法還不是很熟悉。於是,他又教我另一種方法:先列出數,再逐一排除。我們先按題目要求列出了許多數字,如:3、5、7、11等一類的質數,接著我們開始排除,然後我們發現只剩下11和19這兩個數字。這時,我想:這兩個數中有一個是題中長方體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長;一個則是長方體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條外另一條
棱長(且長度都為質數)之和。於是,我開始分辯這兩個數各是哪個數。
最後,我得到了結果,為374立方厘米。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後來,我又用我本學期學過的知識:分解質因數驗算了這道題,結果一模一樣。
解出這道題後,我心裡比誰都高興。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充滿了奧秘,等待著我們去探求。
數學日記二
8月6日 周六
今天晚上,我看見一道會迷惑人的數學題,題目:37個同學要渡河,渡口有一隻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們要全部渡過河,至少要使用這只小船多少次?
粗心的人往往會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個撐船,那麼每次只能乘4人。這樣37人減去一位撐船的同學,剩36位同學,36除以4等於9,最後一次到對岸當船夫的同學也上岸4,所以至少要走9趟。
數學日記三
8月9日 周二
傍晚,我在奧林匹克書中看到一道難題:果園里的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老王師傅每天給50棵蘋果樹20棵梨樹施肥,幾天後,梨樹全部施上肥,但蘋果樹還剩下80棵沒施肥。請問:果園里有蘋果樹和梨樹各多少棵?
我沒有被這道題嚇倒,難題能激發我的興趣。我想,蘋果樹是梨樹的3倍,假如要使兩種樹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師傅就應該每天給「20×3」棵蘋果樹和20棵梨樹施肥。而實際他每天只給50棵蘋果樹施肥,差了10棵,最後共差了80棵,從這里可以得知,老王師傅已經施了8天肥。一天20棵梨樹,8天就是160棵梨樹,再根據第一個條件,可以知道蘋果樹是480棵。這就是用假設的思路來解題,因此我想,假設法實在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方法。
數學日記四
8月11日 周四
今天我又遇到一道數學難題,費了好大的勁才解出來。題目是:兩棵樹上共有30隻小鳥,乙樹上先飛走4隻,這時甲樹飛向乙樹3隻,兩棵樹上的小鳥剛好相等。兩棵樹上原來各有幾只小鳥?
我一看完題目,就知道這是還原問題,於是用還原問題的方法解。可驗算時卻發現錯了。我便更加認真地重新做起來。我想,少了4隻後一樣多,那一半是13隻,還原乙樹是14隻;甲樹就是16隻。算式為:(30—4)÷2=13(只);13—3+4=14(只);30—14=16(只)。答案為:甲樹16隻,乙樹14隻。
通過解這道題,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題,都要細心,否則,即使掌握了解題方法,結果還會出錯。
今天陽光明媚,我正在家中看《小學數學奧林匹克》忽然發現這樣一道題:比較1111/111,11111/1111兩個分數的大小。頓時,我來了興趣,拿起筆在演草紙上「刷刷」地畫了起來,不一會兒,便找到了一種解法。那就是把這兩個假分數化成帶分數,然後利用分數的規律,同分子 分數,分母越小,這個分數就越大。解出1111/111<11111/1111。解完之後,我高興極了,自誇道:「看來,什麼難題都難不倒我了。」正在織毛衣的媽媽聽了我的話,看了看題目,大聲笑道:「喲,我還以為有多難題來,不就是簡單的比較分數大小嗎?」聽了媽媽的話,我立刻生氣起來,說:「什麼呀 ,這題就是難。」說完我又諷刺起媽媽來:「你多高啊,就這題對你來說還不是小菜啊!」媽媽笑了:「好了,好了,不跟你鬧了,不過你要能用兩種方法解這題,那就算高水平了。」我聽了媽媽的話又看了看這道題,還不禁愣了一下「還有一種解法。」我驚訝地說道。「當然了」媽媽說道,「怎麼樣,不會做了吧,看來你還是低水平。」我扣了媽媽的話生氣極了,為了證明我是高水平的人我又做了起來。終於經過我的一番努力,第二種方法出來了,那就是用除法來比較它們之間的大小。你看,一個數如果小於另一個數,那麼這個數除以另一個數商一定是真分數,同理,一個數如果大於另一個數,那麼這個數除以另一個數,商一定大於1。利用這個規律,我用1111/111÷11111/1111,由於這些數太大,所以不能直接相乘,於是我又把這個除法算式改了一下,假設有8個1,讓你組成兩個數,兩個數乘積最大的是多少。不用說,一定是兩個最接近的,所以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那麼也就是1111/111>11111/1111。
今天,我在數學1+2訓練上看到這么一題,在一底面積為648平方厘米的立方體鑄體中,以相對的兩面為底去掉最大的一個圓柱體,求剩下的立體圖形面積是多少?
看到這個題目,我犯糊塗了,想:只告訴一個底面積,這怎麼求啊?坐在椅子上的媽媽看了,嘲笑我說:「哼,還說高水平哩,連這道題都不會做。」
我知道媽媽用的是激將法,目的是激怒我的好勝心,讓我把這題做完。為了讓媽媽認為她的激將法成功了,我就硬著頭皮做了下去,可是怎麼想也理不出頭緒來。但是我並沒灰心,繼續做了下去,我做了出來。
根據圖(要畫圖)可以發現,切掉一個圓柱,又出來一個同原來圓柱同樣大的洞,雖然這洞與圓柱體體積相同,但是它們的表面積並不相同,而是比原來圓柱少了兩個底面的面積。
所以剩下的圖形面積應該等於正方體6個面的面積減去圓柱的兩個底面+圓柱的側面。
列算式是628×6-628×3.14÷4×2+628×3.14
學完了加法的簡便演算法,再來學習減法的簡便演算法就容易多了。如:483-299,嘿嘿,我腦袋瓜輕輕一動,就有方法了。我先把299看作300來減,因為多減了1,所以只要結果中加上1,就是用483-300+1=184,這樣就好算多了。不過呢,我可警告你一句:計算減法最好別動被減數的主意,要不可就麻煩咯!
現在,我越來越喜歡數學了,因為它讓我學會迅速的計算結果,數學真的是讓我回味無窮!
(3)預習是把金鑰匙
今天,數學課後,老師布置我們預習除法估算。
預習是什麼呢?老師為什麼叫我們預習呢?我帶著驚奇的心情回到家。查資料,問爸媽。原來預習就是在學習新課之前,自己先把書上的內容看一遍,(如果有什麼不懂的,做上記號,等上課時,再認真聽。)這樣,就能對新知識有了初步認識。
我好奇地預習著除法估算。通過預習,我知道了估算538÷62時,可以把538看作540,62看作60,那麼,538÷62≈9。原來,預習可以幫助我掃除數學學習的障礙,我對估算有了初步的理解。聽課時,我能很快地接受新知識。即使有疑問的地方,也能迎刃而解。
所以,課前預習很重要,我們一定要養成預習的好習慣,因為成功的預習,可以使聽課質量更高,學習的效率也跟著提高,所以,它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
(4)一場別開生面的數學比賽
一年一度的數學比賽開始了。森林裡熱鬧非凡。今年參加比賽的有:免子、烏龜、老虎和獅子。
比賽開始了。天鵝老師先給這些考生們各發了一張試卷,然後對它們說:「誰能在一定的時間內算得又對又快,就可以獲得智慧杯大獎。」
天鵝老師的話一說完。這些考生們就開始動筆了。兔子跑得快,做得也很快。只見她運筆如神,不一會兒已經做了一大半了。來,我們來看看它的考卷。「暈!!!」你看:80-70=150、20÷4=80……多馬虎啊!連運算符號都沒看清楚。
再看看獅子和老虎。咦!怎麼不見獅子和老虎呢!只看見一大堆一大堆的稿子。走前一看,只見獅子、老虎正忙的不亦樂乎呢!原來,獅子每做一道都要拿出稿紙計算一下。稿子越堆越多,就把獅子的頭給掩沒了。真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而老虎更誇張。每做完一題,就拿出稿子驗算一次。難怪做的滿頭大汗。
最後來看看烏龜吧!
烏龜平時慢性子,可這次它的頭腦轉的一點兒也不慢。你看這道題算的多妙:3456-999=3456-1000+1=2457。烏龜運用了簡便演算法很快得做完了試卷,而且做得又對有快!
最後烏龜獲得了智慧懷大獎。
(50的重要性
0是一個神秘的數字,它像宇宙中的奧秘一樣,讓人捉摸不透。0也是一個重要的數字,如果你一不小心,多添了一個0或少加了一個0的話,那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這次的數學考試,讓我真正領略了0的重要性。當考卷發下來的時候,99分!我立即尋找錯誤點。結果令我目瞪口呆。原來是4500÷90這道題。「怎麼可能這么簡單的題我也會出錯?」我心裡嘀咕道。想起當時在口算45000÷90這道題時,我輕而易舉地寫下50,還十分自信,可到頭來一計算原來得500,差了一個0。這是多少不應該的呀!不該錯的也錯了,想必0是多麼重要呀!
如果我以後當了公司的財務總經理,別人來提錢,本來要提10000元,我卻多加了一個0——100000,在帳單上仍然記了10000元。那這90000元我向誰來要呀!這一切後果都得我承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