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如何讓小朋友學好數學
現實生活是學前兒童數學概念形成的源泉
數學既來源於現實生活,又是對現實生活的抽象。現實生活是數學的來源。對於兒童來說,現實生活更是他們形成數學概念的源泉。現實生活對於兒童形成數學概念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現實生活為兒童積累了豐富的數學經驗
兒童在數學概念形成的過程中所依賴的具體經驗越豐富,他們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就越具有概括性。因此,豐富多樣的數學經驗,能幫助兒童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的抽象意義。
在兒童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和數學有關。例如,兒童都想玩拼圖玩具,他們在選擇玩具時就會考慮,一共有幾個拼圖玩具,有多少小朋友想玩,是玩具比人多,還是人比玩具多,是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如願以償。這是幼兒就會自發的進行多少比較。再如兩個兒童在分食品時,他們會自覺地考慮如何平分。
這些實際上正是一種隱含的數學學習活動。類似的事情,在兒童的生活中會經常發生。兒童常常在不自覺之中,就積累了豐富的數學經驗。而這些經驗又為兒童學習數學知識提供了廣泛的基礎。
(二)現實生活幫助兒童理解抽象的數學概論
數學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如果不藉助於具體的事物,兒童就很難理解。現實生活為兒童提供了通向抽象概念的橋梁。舉例來說,有些兒童不能理解加減運算的抽象意義,而實際上他們可能在生活中經常會用加減運算解決問題,只不過沒有把這種「生活中的數學」和「學校里的數學『聯系起來。如果教師不是」從概念到概念「地教育兒童,而是聯系兒童的實際生活,藉助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就完全能夠使這些抽象的數學概念建立在兒童熟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如讓兒童在游戲角中做商店買賣的游戲,甚至請家長帶兒童到商店去購物,給兒童自己計算錢物的機會,可以使兒童認識到抽象的加減運算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同時也幫助兒童理解這些抽象的數學概念。
兒童通過自己的活動主動建構數學概念
數學知識是一種邏輯知識。這種知識不是通過簡單的「教」傳遞給兒童的,而是通過兒童自己的活動主動建構起來的。正如兒童的邏輯思維要通過兒童對自己的動作加以協調、反省和內化而獲得一樣,數學知識也是來源於兒童自己的活動: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協調自己的動作,同時也努力在頭腦中協調它們的關系。這些關系最終建構成兒童頭腦中的數學概念。
兒童建構數學知識的過程,也是兒童發展思維能力的過程。兒童在對具體的事物進行抽象的同時,也鍛煉了抽象的能力。如果教師過於注重讓兒童獲得某種結果,而「教」給兒童很多知識,或者希望兒童能「記住」什麼數學知識,實際上就剝奪了他們自己主動獲得發展的機會。事實上,無論是數學知識,還是思維能力,都不可能通過單方面的「教」得到發展,而必須依賴兒童自己的活動,也就是和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才能獲得。
兒童的活動過程就是和環境之間的主動的相互作用的過程。它既包括和物(學習材料)的相互作用,也包括和人(教師、同伴等)的相互作用;既包括外在的擺弄、操作學習資料的過程,也包括內在的思考和反思的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兒童不斷吸收、同化新的經驗,同時不斷改變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完成新知識的建構過程。
教師「教」的作用,其實並不是在於給兒童一個結果,而在於為他們提供學習的環境:和材料相互作用的環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環境。當然,教師自己也是環境的一部分,也可以和兒童交往,但必須是在兒童的水平上和他們進行平等的相互作用。也只有在這樣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兒童才能獲得主動的發展。
教學是促進兒童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強調讓兒童自己建構數學概念的同時,也不應該忽視教學的作用。學前教學對於兒童數學概念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學是促進兒童發展的重要因素。
② 一年級數學怎麼教
小學一年級數學的教學方法。
一、教師講應用題小故事: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心智正處於成長階段,好奇心強,並且處:於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時期,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有足夠的耐心,多去引導學生學習。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把應用題改-編成小故事講給學生,激發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二、指導學生動作操作:一般小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通過動腦和動手實現。對此需要教師設計相應的教學實驗幫助學生獲取數學知識。
三、創設數學教學情境:學習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相互溝通交流及共融的過程。其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具有創造性、能動性和自主性,教材內容則有封閉性和被動性。而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講枯燥的教材變得生動,在各種有趣、開放且充滿活力的學習活動中充實教學內容。
四、設置差異化學習目標:傳統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以教材為主,但也總局限在此范圍內,單一的教學內容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無法在小學數學中得到提升。教師可將目標轉向中學,參考中學教學模式,從小學低年級教學內容中實施分類專題學習,使學生能有更大的自主選擇空間。
③ 如何給一年級的孩子打好數學基礎呢
《洪恩寶寶學數學》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h7sbICGoPmIuoqU4emmp3w
希望可以幫到您和您的寶寶。
《洪恩寶寶學數學》是一套體系比較完整、內容比較全面的幼兒數學教育產品。它圍繞數學教育知識點構建教學體系,充分展示了數學教育獨有的風格,同時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大量選用了幼兒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素材,增加了學習的趣味性和接受性。
④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很簡單,孩子應該怎麼學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很簡單,孩子應該怎麼學?
上學前,有必要的准備,我們可能准備不了。例如,你對孩子進行過數學啟蒙嗎?你對孩子進行過理解力訓練嗎?能培養孩子們聽課的能力嗎?孩子上課走神,因為坐不住。孩子們不喜歡做作業,因為看漫畫更有趣。孩子們喜歡在課堂上插嘴。因為不能很好地遵守規則,在家的時候,不管想要什麼,都沒有規則意識。孩子很脆弱,老師批評的話,心理上崩潰得受不了。因為在家裡,父母總是在哄。
加法拳頭:兩個人,每人一隻手,伸出手指加起來,是在10以內學習加法的優秀武器。數的分解:黑白期(圍棋的棋局),例如8的分解,取8個棋局,讓孩子任意分成兩堆,共有幾種分法?這就是探索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直觀的,自己得到答案。非常符合人的認知過程,有滿足感,可以自己控制。你要做的就是引導和鼓勵孩子們!撲克:選擇1-9的撲克,可以熟練掌握20以內的四捨五入和四捨五入的加法。兩個人,每人一張,例如78,直接報告數字。放心吧,我用這招「治療」了很多孩子所謂手指的缺點,很多媽媽驚訝地發現孩子不用再數手指了!
⑤ 小學一年級開始如何學好數學
一年級 新生 除了上課聽老師講課以外,回到家裡,家長一定要認真的輔導孩子的數學, 培養孩子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讓孩子多看數學興趣方面的書, 給孩子講數學方面的有趣小故事,小知識等。
一年級的孩子怎樣學好數學
一年級孩子學數學,如果孩子取得了一點小成績家長應該立刻進行表揚鼓勵, 讓孩子知道數學成績好是會受到表揚和鼓勵的,還會得到獎賞。這樣一來孩子對數學越來越感興趣,數學成績自然就越來越好。
一年級的孩子怎樣學好數學
一年級的孩子學數學,家長要培養孩子按時完成數學作業的好習慣, 這樣形成了良性循環,孩子的數學成績會越來越好。
一年級的孩子怎樣學好數學
一年級孩子學習數學,每天晚上要養成預習的好習慣。 孩子做完家庭作業後,要培養孩子養成預習的好習慣,把明天老師要講的內容好好的看一遍,如果能夠看懂更好,如果看不懂,用鉛筆勾畫。明天上課的時候重點就聽自己不懂的地方,這樣孩子的數學成績會越來越好。
一年級的孩子怎樣學好數學
一年級孩子學數學,一定要培養孩子每天口算的好習慣。每天孩子放學,家長都要給孩子做口算練習題。 做口算練習題的時間不能過長,最多20分鍾就已經足夠了。孩子口算練習題做錯了,家長應該要讓孩子改正。鼓勵孩子每次做口算練習題都要認真,如果孩子全對了,要給孩子獎勵。這樣,孩子的計算能力越來越強,數學成績就會越來越好。
⑥ 孩子上一年級,剛開始學數學,怎麼樣學才是正確的
孩子上一年級,剛開始學習數學,那麼認真的學習聽老師講課就可以了,真的不必要刻意的特別的緊張,每天按時完成作業就行。
⑦ 一年級孩子數學基礎弱怎麼輔導
一、要了解一年級數學的內容及要求(以第一學期為例)
(1)1—10各數的認識,寫法和加減法:包括實物圖,數10以內的數,1—5各數的認識和寫法,5以內的加法和減法,0的認識和寫法,加0減0和得數是0的減法,6至10各數的認識和寫法,10以內的加法、連加、連減式題。
(2)11—20各數的讀法和寫法:包括數11—20各數,十和幾組成十幾,11—20各數的讀法和寫法,鍾面整點的認識。
(3)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減法。
(4)認識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初步認識及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
二、幫助孩子掌握數的概念
孩子在入學前,可能會數會認20以內的數,但不等於了解這些數的實際意義,家長可從下面幾個方面幫助孩子建立數的概念。
(1)認識一個數的數值,建立基數的概念。如「 5」是一個抽象的數值,要求孩子在實際生活中說明「5」所表示的實際數量,如「國旗上有五個五角星,每個五角星又有五個角」,一隻手有5個指頭,5個蘋果……還能表示可看到的一些連續量,如往盆里倒5杯水,時鍾敲了5下,……從而使孩子知道一個抽象的數可以表示的實際數量是很豐富的。
(2)認識一個數的序數,建立序數的概念。就是要認識一個數或 物體在一個自然數列或一組物體中的位置和次序。如:應知道7在6和8的中間,7大於6,但7又小於8,訓練孩子用多種方式練習計數同時還可以利用兒童生活實際中的數字材料,讓孩子順數,倒數,教孩子知道用來表示數量多少的數叫基數,如1個、2個、3本書、4輛車、5個茶杯……。用來表示次序的數叫做序數:如,第一、第二、第三本、第四輛、第五個座位……。
(3)認識數位,掌握十進制的概念。知道10以內的數是以「個」為計數單位的,認識20以內的數是孩子第一次遇到逢十進一的情況,要求孩子認識滿了十就要有一個大的新計數單位出現,即10個一就是1個十。10個十就是1個百,掌握數位的順序和進位,這是讀數和寫的基礎。
(4)正確地讀數和寫數。孩子第一次學習讀數和寫數,可將數字形象化,並編成兒歌:
1象小棒斜著放 2象小鴨脖子長 3象耳朵有個彎
4象小旗高高舉 5象鉤子多一橫 6象口哨嘟嘟響
7象鐮刀來割草 8象小圓走大圓 9象氣球空中飄
指導孩子用田字格寫數,嚴格掌握每個數字筆順和結構寫得正確、勻稱、規范、迅速不能亂畫或倒筆。
(5)正確認識「0」的意義,家長如果問孩子,「0」表示什麼?孩子會說:0表示一個也沒有,這時家長要告訴孩子這個不全面,0還可以表示溫度,攝氏0度時,水就會結冰了,能說沒有溫度嗎?0還可以表示起點,如數軸和米尺的起點,就用0來表示,0在1前面,0還可以點數位,少了0或多了0,數就會發生變化。
三、讓孩子學看書,學識圖,加幾、減幾明朗化
第一冊的數學課,大多都是以圖來表示所學內容的,這樣就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把呆板的知識生活化了,把枯燥的知識趣味化了。孩子們喜歡看,樂意看,只要我們加以適當的引導和指導,孩子是願意學習的,孩子們學會看圖,弄懂了圖畫的意思,就知道了用什麼方法列式計算了,加幾減幾也就明朗了。
四、讓孩子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與分解,打好加減運算的基礎。
10以內數的組成與分解是學習一位數加、減法的關鍵和基礎。兒童掌握數的組成越多,越牢固,計算的方法就越靈活越快,孩子必須要學好,怎樣學呢?
(1)擺學具學:如5的組成,先拿出5個圓片,然後有規律的分擺圓片 ,後2個是前2個交換位置得到的只要記住前2個就可以了,因此,10以內各數的組成與分解的學習都可以採用這種方法,有規律的分擺,有規律的記憶。
(2)用游戲記:在孩子通過擺學具得出10以內數的組成與分解後,可採用一些游戲的方法,讓孩子加深印象,達到熟練的目的。如對手指、對口令、拍手等。這些方法,可在平時走路、睡覺前夕,經常化的練習,使孩子達到脫口而出的目的。
孩子掌握了10以內數的組成與分解,在做10以內數的加減法時也可以用做加法想組成,做減法想分解的方法來計算。使之正確迅速的說出得數,還可以解除掰手指算加減的慢而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