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數學讀書報告怎麼寫

數學讀書報告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5-07 07:03:00

㈠ 數學百家800字的讀書報告

1. 數學家的故事:這是第一章的內容,講述阿基米得(Archimedes, B.C. 287-212), 柏努力(Jakob Bernoulli, 1654-1705, Jakob I, Jacques I 或James 皆指同一人), 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1855)等四人的得意傑作 及其墓碑上所刻的幾何圖形, 由此展開許多有趣數學之討論.值得順便 一提的是,物理學家波茨曼(Ludwig Boltzmann,1844-1902)的墓碑上刻 的是他的著名公式: s=klogW 其中S表熵(entropy),k為波茨曼常數,W表熱力系統在給定宏觀狀態 下所包含的微觀狀態數. 再作一對照:物理定律的數目偏好3,例如克 卜勒三定律,牛頓三運動定律,熱力學三定律; 而數學公理偏好5,例 如歐氏幾何的五公理,皮亞諾(Peano)自然數的五公理.
2. 天文歷算:這是第三章的內容.從科學史的眼光來看,天文學是數學與物
理學的故鄉, 是數學問題與數學發現的豐富泉源.燦爛的星空,行星的
運行,季節的變換,除了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規律, 更激起人們無窮的
想像力與敬畏之情,於是展開無止境的求知探尋活動.阿草安排這一章,
有他的偏好, 也有他的遠見.
3. 幾何學與三角學:這是第二,五,六,七,八章的內容,包括有平面的,
立體的與球面的情形. 這部分從取材,觀點,趣味,思考方法,到美的
欣賞,都有阿草獨到的領略, 可以補足目前平淡無趣的高中數學.
4. 微積分:這是第四,九章的內容.大自然利用微積分在大地上行事,但是
要掌握微積分卻不容易, 微積分變成大一新生最感頭痛的一門課.阿草
在第九章短短的三十五頁中, 就將微積分兩千餘年的發展之來龍去脈簡
潔地說清楚.因此,筆者建議年輕學子,若第一次要念微積分, 不妨由
第九章切入,精讀,保證可以讓你愉快地,直指本心地進入微積分的堂奧.
對於人生的「第一次」要非常慎重與珍惜.
5. 科學方法論:這是第十,十二,十四章的內容. 科學方法包括統計方法
與數學的各種猜測式推理(plausible reasoning). 後者例如,歸納法,分
析與綜合法,類推法,試誤法,推廣,特殊化(或極端化), 量綱檢驗,
對稱性觀察,局部推理,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想像力, 等等.
前者大致又分成三個層次: 一,搜集資料,二,整理,比較與分析資料,
三,拋出假說,推出結論, 解釋既知且預測未知.阿草選取黑龍(Heron)
公式(其實是阿基米得首創), 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達爾文創立演化
論,孟德爾探索遺傳定律等著名例子, 來說明科學方法的運用.這些都
是數學史,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研究的絕佳題材. 筆者特別喜歡第十二章,
關於黑龍公式的探索過程,從發現與證明, 到欣賞與方法論都齊備,講
得實在太精彩了.
6. 混沌與碎形:這是第十一章的內容,是近年來新興的一門學問,跟電腦的
關系密切. 為了趕上時代,阿草好學不倦,投入時間研讀,再利用通俗
的話語介紹給讀者.
7. 數學教育與解題:這是第十二,十三,十四章的內容. 解題訓練是數學
教育的核心工作.哲學家叔本華說:
當一個人被某個問題所困,問題逐漸占據整個身心,如果他能夠找到一
條解決的出路, 那麼他就成為一個哲學家.此地叔本華所說的問題是指
哲學上的大問題. 事實上,我們把「問題」改為「數學問題」,「哲學
家」改為「數學家」, 也行得通.准此以觀,數學教育最要緊的是讓學
生得到獨立的解題經驗, 從中鍛鍊思想力與毅力.阿草舉了許多例子,
實地作解題的「講道說法」, 讀者可先模仿,然後再找出最適合自己的
一條道路. 只有當一個人嘗過獨立解題的樂趣後,他才會喜歡數學,並
且終身難忘, 導致持久的追尋.
數學有趣嗎 問十個中學生有九個半會跟你說不.除去對所有東西都不屑一
顧的人不談,剩下來的多數學子應該還是可以成為掙取支持的對象.起碼把那些
會掏$$買「混沌」的人加起來,也比純粹本格派的人來得多.阿草牌葫蘆膏葯
所要賣的對象就是這些邊緣份子.阿草從文化面,歷史面出發,隨著數學歷史的
演進,由歐氏幾何,歷法計算到微積分,機率統計乃至於混沌碎形,最後萬流歸
宗,探討數學工具使用的基本原則.其內容完全不脫高中程度的數學知識,然而
研讀此書的感覺卻又與課本,參考書大相逕庭.沒有人會認為算課本參考書內的
眾多例題類題會很有趣,但為什麼它們會無趣 因為它們把數學與人之間的鏈結
打斷了,所以失去了人味,自然「人」就不會對這些內容感興趣.這個鏈結,阿
草不但幫我們找回來,還將兩者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讀者感到研讀的主體不
只是數學,而是人類文明整體發展的另一種面向.
歐基里德說:「學幾何學無帝王之路.」研究數學絕對不能用「看」的,也不
能用「讀」的,要自己親身推導計算過才算數.加上阿草在書中對於各個問題的
解法推衍大多隻有一筆帶過,並無詳細流程;幾何問題頂多秀張圖,說明能力亦
極有限.因此,阿草可能會說:「學數學無天堂之路.」我相信阿草如此編寫的
目的是要讀者自行思索,親自踩著先人的足跡前進,如此才能享受研究數學的樂
趣,才能真正吸收這些知識.本書最佳的適用對象正是求學中的青少年.讓他們
在尚未完全對數理學科失去信心和興趣之前,利用阿草的特效葯來矯治最為有
效.對一般讀者而言,「阿草的葫蘆」也算得上是一本內涵與實用兼具的科普書
籍.最起碼我們已經有了不同的選擇.我們教科書的編纂方式若能像本書一樣,
那些徘徊在數理殿堂門口的邊緣人必定會邁開腳步,跨越門檻,一窺科學的奧
妙.阿草的葫蘆里別有一番洞天,但這種樂趣得要自己親身體驗,別人是沒辦法
替你感受的.

㈡ <高分>怎樣寫數學的讀後感啊

[編輯本段]研究對象
數 學史數學史是研究數學科學發生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簡單地說就是研究數學的歷史。它不僅追溯數學內容、思想和方法的演變、發展過程,而且還探索影響這種過程的各種因素,以及歷史上數學科學的發展對人類文明所帶來的影響。因此,數學史研究對象不僅包括具體的數學內容,而且涉及歷史學、哲學、文化學、宗教等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內容,是一門交叉性學科。 從研究材料上說,考古資料、歷史檔案材料、歷史上的數學原始文獻、各種歷史文獻、民族學資料、文化史資料,以及對數學家的訪問記錄,等等,都是重要的研究對象,其中數學原始文獻是最常用且最重要的第一手研究資料。從研究目標來說,可以研究數學思想、方法、理論、概念的演變史;可以研究數學科學與人類社會的互動關系;可以研究數學思想的傳播與交流史;可以研究數學家的生平等等。 數學史研究的任務在於,弄清數學發展過程中的基本史實,再現其本來面貌,同時透過這些歷史現象對數學成就、理論體系與發展模式作出科學、合理的解釋、說明與評價,進而探究數學科學發展的規律與文化本質。作為數學史研究的基本方法與手段,常有歷史考證、數理分析、比較研究等方法。 史學家的職責就是根據史料來敘述歷史,求實是史學的基本准則。從17世紀始,西方歷史學便形成了考據學,在中國出現更早,尤鼎盛於清代乾嘉時期,時至今日仍為歷史研究之主要方法,只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考據方法在不斷改進,應用范圍在不斷拓寬而已。當然,應該認識到,史料存在真偽,考證過程中涉及到考證者的心理狀態,這就必然影響到考證材料的取捨與考證的結果。就是說,歷史考證結論的真實性是相對的。同時又應該認識到,考據也非史學研究的最終目的,數學史研究又不能為考證而考證。 不會比較就不會思考, 而且所有的科學思考與調查都不可缺少比較,或者說,比較是認識的開始。今日世界的發展是多極的,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民族之間在文化交流中共同發展,因而隨著多元化世界文明史研究的展開與西方中心論觀念的淡化,異質的區域文明日益受到重視,從而不同地域的數學文化的比較以及數學交流史研究也日趨活躍。數學史的比較研究往往圍繞數學成果、數學科學範式、數學發展的社會背景等三方面而展開。 數學史既屬史學領域,又屬數學科學領域,因此,數學史研究既要遵循史學規律,又要遵循數理科學的規律。根據這一特點,可以將數理分析作為數學史研究的特殊的輔助手段,在缺乏史料或史料真偽莫辨的情況下,站在現代數學的高度,對古代數學內容與方法進行數學原理分析,以達到正本清源、理論概括以及提出歷史假說的目的。數理分析實際上是「古」與「今」間的一種聯系。
[編輯本段]研究的范圍
按研究的范圍又可分為內史和外史。 內史 從數學內在的原因(包括和其他自然科學之間的關系)來研究數學發展的歷史; 外史 從外在的社會原因(包括政治、經濟、哲學思潮等原因)來研究數學發展與其他社會因素間的關系。 數學史和數學研究的各個分支,和社會史與文化史的各個方面都有著密切的聯系,這表明數學史具有多學科交叉與綜合性強的性質。 從研究材料上說,考古資料、歷史檔案材料、歷史上的數學原始文獻、各種歷史文獻、民族學資料、文化史資料,以及對數學家的訪問記錄,等等,都是重要的研究對象,其中數學原始文獻是最常用且最重要的第一手研究資料。從研究目標來說,可以研究數學思想、方法、理論、概念的演變史;可以研究數學科學與人類社會的互動關系;可以研究數學思想的傳播與交流史;可以研究數學家的生平等等。 數學史研究的任務在於,弄清數學發展過程中的基本史實,再現其本來面貌,同時透過這些歷史現象對數學成就、理論體系與發展模式作出科學、合理的解釋、說明與評價,進而探究數學科學發展的規律與文化本質。作為數學史研究的基本方法與手段,常有歷史考證、數理分析、比較研究等方法。
[編輯本段]階段
數學發展具有階段性,因此研究者根據一定的原則把數學史分成若干時期。目前學術界通常將數學發展劃分為以下五個時期: 1.數學萌芽期(公元前600年以前); 2.初等數學時期(公元前600年至17世紀中葉); 3.變數數學時期(17世紀中葉至19世紀20年代); 4.近代數學時期(19世紀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戰); 5.現代數學時期(20世紀40年代以來)。
[編輯本段]意義
科學意義
每一門科學都有其發展的歷史,作為歷史上的科學,既有其歷史性又有其現實性。其現實性首先表現在科學概念與方法的延續性方面,今日的科學研究在某種程度上是對歷史上科學傳統的深化與發展,或者是對歷史上科學難題的解決,因此我們無法割裂科學現實與科學史之間的聯系。數學科學具有悠久的歷史,與自然科學相比,數學更是積累性科學,其概念和方法更具有延續性,比如古代文明中形成的十進位值制記數法和四則運演算法則,我們今天仍在使用,諸如費爾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歷史上的難題,長期以來一直是現代數論領域中的研究熱點,數學傳統與數學史材料可以在現實的數學研究中獲得發展。國內外許多著名的數學大師都具有深厚的數學史修養或者兼及數學史研究,並善於從歷史素材中汲取養分,做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我國著名數學家吳文俊先生早年在拓撲學研究領域取得傑出成就,七十年代開始研究中國數學史,在中國數學史研究的理論和方法方面開創了新的局面,特別是在中國傳統數學機械化思想的啟發下,建立了被譽為「吳方法」的關於幾何定理機器證明的數學機械化方法,他的工作不愧為古為今用,振興民族文化的典範。 科學史的現實性還表現在為我們今日的科學研究提供經驗教訓和歷史借鑒,以使我們明確科學研究的方向以少走彎路或錯路,為當今科技發展決策的制定提供依據,也是我們預見科學未來的依據。多了解一些數學史知識,也不會致使我們出現諸如解決三等分角作圖等荒唐事,避免我們在這樣的問題上白廢時間和精力。同時,總結我國數學發展史上的經驗教訓,對我國當今數學發展不無益處。
文化意義
美國數學史家M.克萊因曾經說過:「一個時代的總的特徵在很大程度上與這個時代的數學活動密切相關。這種關系在我們這個時代尤為明顯」。「數學不僅是一種方法、一門藝術或一種語言,數學更主要是一門有著豐富內容的知識體系,其內容對自然科學家、社會科學家、哲學家、邏輯學家和藝術家十分有用,同時影響著政治家和神學家的學說」。數學已經廣泛地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和思想,是形成現代文化的主要力量。因而數學史是從一個側面反映的人類文化史,又是人類文明史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許多歷史學家通過數學這面鏡子,了解古代其他主要文化的特徵與價值取向。古希臘(公元前600年-公元前300年)數學家強調嚴密的推理和由此得出的結論,因此他們不關心這些成果的實用性,而是教育人們去進行抽象的推理,和激發人們對理想與美的追求。通過希臘數學史的考察,就十分容易理解,為什麼古希臘具有很難為後世超越的優美文學、極端理性化的哲學,以及理想化的建築與雕塑。而羅馬數學史則告訴我們,羅馬文化是外來的,羅馬人缺乏獨創精神而注重實用。
教育意義
當我們學習過數學史後,自然會有這樣的感覺:數學的發展並不合邏輯,或者說,數學發展的實際情況與我們今日所學的數學教科書很不一致。我們今日中學所學的數學內容基本上屬於17世紀微積分學以前的初等數學知識,而大學數學系學習的大部分內容則是17、18世紀的高等數學。這些數學教材業已經過千錘百煉,是在科學性與教育要求相結合的原則指導下經過反復編寫的,是將歷史上的數學材料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和學習要求加以取捨編纂的知識體系,這樣就必然舍棄了許多數學概念和方法形成的實際背景、知識背景、演化歷程以及導致其演化的各種因素,因此僅憑數學教材的學習,難以獲得數學的原貌和全景,同時忽視了那些被歷史淘汰掉的但對現實科學或許有用的數學材料與方法,而彌補這方面不足的最好途徑就是通過數學史的學習。 在一般人看來,數學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因而很多人視其為畏途,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由於我們的數學教科書教授的往往是一些僵化的、一成不變的數學內容,如果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史內容而讓數學活起來,這樣便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助於學生對數學概念、方法和原理的理解與認識的深化。 科學史是一門文理交叉學科,從今天的教育現狀來看,文科與理科的鴻溝導致我們的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當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高度滲透的現代化社會,正是由於科學史的學科交叉性才可顯示其在溝通文理科方面的作用。通過數學史學習,可以使數學系的學生在接受數學專業訓練的同時,獲得人文科學方面的修養,文科或其它專業的學生通過數學史的學習可以了解數學概貌,獲得數理方面的修養。而歷史上數學家的業績與品德也會在青少年的人格培養上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國數學有著悠久的歷史,14世紀以前一直是世界上數學最為發達的國家,出現過許多傑出數學家,取得了很多輝煌成就,其源遠流長的以計算為中心、具有程序性和機械性的演算法化數學模式與古希臘的以幾何定理的演繹推理為特徵的公理化數學模式相輝映,交替影響世界數學的發展。由於各種復雜的原因,16世紀以後中國變為數學入超國,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發展歷程才漸漸匯入現代數學的潮流。由於教育上的失誤,致使接受現代數學文明熏陶的我們,往往數典忘祖,對祖國的傳統科學一無所知。數學史可以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數學的輝煌成就,了解中國近代數學落後的原因,中國現代數學研究的現狀以及與發達國家數學的差距,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振興民族科學。 數學史 1.數學史所研究的內容是: ①數學史研究方法論問題; ②數學史通史; ③數學分科史 ④不同國家、民族、地區的數學史及其比較; ⑤不同時期的斷代數學史; ⑥數學家傳記; ⑦數學思想、概念、數學方法發展的歷史; ⑧數學發展與其他科學、社會現象之間的關系;⑨數學教育史;⑩數學史文獻學;2.按其研究的范圍又可分為內史和外史。 ①內史 從數學內在的原因來研究數學發展的歷史;②外史 從外在的社會原因來研究數學發展與其他社會因素間的關系。
[編輯本段]古代數學史
①古希臘曾有人寫過《幾何學史》,未能流傳下來。 ②5世紀普羅克洛斯對歐幾里得《幾何原本》第一卷的注文中還保留有一部分資料。 ③中世紀阿拉伯國家的一些傳記作品和數學著作中,講述到一些數學家的生平以及其他有關數學史的材料。 ④12世紀時,古希臘和中世紀阿拉伯數學書籍傳入西歐。這些著作的翻譯既是數學研究,也是對古典數學著作的整理和保存。
[編輯本段]近代西歐各國的數學史
是從18世紀,由J.蒙蒂克拉、C.博絮埃、A.C.克斯特納同時開始,而以蒙蒂克拉1758年出版的《數學史》(1799~1802年又經拉朗德增補)為代表。從19世紀末葉起,研究數學史的人逐漸增多,斷代史和分科史的研究也逐漸展開,1945年以後,更有了新的發展。19世紀末葉以後的數學史研究可以分為下述幾個方面。
通史研究
代表作可以舉出M.B.康托爾的《數學史講義》(4卷,1880~1908)以及C.B.博耶(1894、1919D.E.史密斯(2卷,1923~1925)、洛里亞(3卷,1929~1933)等人的著作。法國的布爾巴基學派寫了一部數學史收入《數學原理》。以尤什凱維奇為代表的蘇聯學者和以彌永昌吉、伊東俊太郎為代表的日本學者也都有多卷本數學通史出版。1972年美國M.克萊因所著《古今數學思想》一書,是70年代以來的一部佳作。
古希臘數學史
許多古希臘數學家的著作被譯成現代文字,在這方面作出了成績的有J.L.海貝格、胡爾奇、T.L.希思等人。洛里亞和希思還寫出了古希臘數學通史。20世紀30年代起,著名的代數學家范·德·瓦爾登在古希臘數學史方面也作出成績。60年代以來匈牙利的A.薩博的工作則更為突出,他從哲學史出發論述了歐幾里得公理體系的起源。
古埃及和巴比倫數學史
把巴比倫楔形文字泥板算書和古埃及紙草算書譯成現代文字是艱難的工作。查斯和阿奇博爾德等人都譯過紙草算書,而諾伊格鮑爾鍥而不舍數十年對楔形文字泥板算書的研究則更為有名。他所著的《楔形文字數學史料研究》(1935、1937)、《楔形文字數學書》(與薩克斯合著,1945)都是這方面的權威性著作。他所著《古代精密科學》(1951)一書,匯集了半個世紀以來關於古埃及和巴比倫數學史研究成果。范·德·瓦爾登的《科學的覺醒》(1954)一書,則又加進古希臘數學史,成為古代世界數學史的權威性著作之一。
斷代史和分科史研究
德國數學家(C.)F.克萊因著的《19世紀數學發展史講義》(1926~1927)一書,是斷代體近現代數學史研究的開始,它成書於20世紀,但其中所反映的對數學的看法卻大都是19世紀的。直到1978年法國數學家J.迪厄多內所寫的《1700~1900數學史概論》出版之前,斷代體數學史專著並不多,但卻有(C.H.)H.外爾寫的《半個世紀的數學》之類的著名論文。對數學各分支的歷史,從數論、概率論,直到流形概念、希爾伯特23個數學問題的歷史等,有多種專著出現,而且不乏名家手筆。許多著名數學家參預數學史的研究,可能是基於(J.-)H.龐加萊的如下信念,即:「如果我們想要預見數學的將來,適當的途徑是研究這門科學的歷史和現狀」,或是如H.外爾所說的:「如果不知道遠溯古希臘各代前輩所建立的和發展的概念方法和結果,我們就不可能理解近50年來數學的目標,也不可能理解它的成就。」
歷代數學家的傳記
以及他們的全集與《選集》的整理和出版 這是數學史研究的大量工作之一。此外還有多種《數學經典論著選讀》出現,輯錄了歷代數學家成名之作的珍貴片斷。
專業性學術雜志
最早出現於19世紀末,M.B.康托爾(1877~1913,30卷)和洛里亞(1898~1922,21卷)都曾主編過數學史雜志,最有名的是埃內斯特勒姆主編的《數學寶藏》(1884~1915,30卷)。現代則有國際科學史協會數學史分會主編的《國際數學史雜志》。 外國著名數學家 1、古希臘:泰勒斯、歐幾里得,阿基米德,畢達哥拉斯, 2、德國:高斯、柯西、萊布尼茲、戴維·希爾伯特、歌德巴赫、克萊因、開普勒 3、法國:笛卡兒、拉格朗日、拉普拉斯、費馬、泊松、嘉當、伽羅瓦、傅里葉 4、美國:Lars V.Ahlfors 5、英國:艾薩克·牛頓 6、瑞士:歐拉 、丹尼爾·伯努利,,阿貝爾, …… 7、匈牙利:馮·諾依曼 8、挪威:伯努利
[編輯本段]中國數學史
中國以歷史傳統悠久而著稱於世界,在歷代正史的《律歷志》「備數」條內常常論述到數學的作用和數學的歷史。例如較早的《漢書·律歷志》說數學是「推歷、生律、 制器、 規圓、矩方、權重、衡平、准繩、嘉量,探賾索穩,鉤深致遠,莫不用焉」。《隋書·律歷志》記述了圓周率計算的歷史,記載了祖沖之的光輝成就。歷代正史《列傳》中,有時也給出了數學家的傳記。正史的《經籍志》則記載有數學書目。 在中國古算書的序、跋中,經常出現數學史的內容。 如劉徽注《九章算術》序 (263)中曾談到《九章算術》形成的歷史;王孝通「上緝古算經表」中曾對劉徽、祖沖之等人的數學工作進行評論;祖頤為《四元玉鑒》所寫的序文中講述了由天元術發展成四元術的歷史。宋刊本《數術記遺》之後附錄有「算學源流」,這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用印刷術保存下來的數學史資料。程大位《演算法統宗》(1592)書末附有「算經源流」,記錄了宋明間的數學書目。 以上所述屬於零散的片斷資料,對中國古代數學史進行較為系統的整理和研究,則是在乾嘉學派的影響下,在清代中晚期進行的。主要有:①對古算書的整理和研究,《算經十書》(漢唐間算書)和宋元算書的校訂、注釋和出版,參預此項工作的有戴震(1724~1777)、李潢(?~1811)、阮元(1764~1849)、沈欽裴(1829年校算《四元玉鑒》)、羅士琳(1789~1853)等人 ②編輯出版了《疇人傳》(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的傳記),它「肇自黃帝,迄於昭(清)代,凡為此學者,人為之傳」,它是由阮元、李銳等編輯的(1795~1799)。其後,羅士琳作「補遺」(1840),諸可寶作《疇人傳三編》(1886),黃鍾駿又作《疇人傳四編》(1898)。《疇人傳》,實際上就是一部人物傳記體裁的數學史。收入人物多,資料豐富,評論允當,它完全可以和蒙蒂克拉的數學史相媲美。 利用現代數學概念,對中國數學史進行研究和整理,從而使中國數學史研究建立在現代科學方法之上的學科奠基人,是李儼和錢寶琮。他們都是從五四運動前後起,開始搜集古算書,進行考訂、整理和開展研究工作的 經過半個多世紀,李儼的論文自編為《中算史論叢》(1~5集,1954~1955),錢寶琮則有《錢寶琮科學史論文集》(1984)行世。從20世紀30年代起,兩人都有通史性中國數學史專著出版,李儼有《中國算學史》(1937)、《中國數學大綱》(1958);錢寶琮有《中國算學史》(上,1932)並主編了《中國數學史》(1964)。錢寶琮校點的《算經十書》(1963)和上述各種專著一道,都是權威性著作。 從19世紀末,即有人(偉烈亞力、赫師慎等)用外文發表中國數學史方面的文章。20世紀初日本人三上義夫的《數學在中國和日本的發展》以及50年代李約瑟在其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三卷)中對中國數學史進行了全面的介紹。有一些中國的古典算書已經有日、英、法、俄、德等文字的譯本。在英、美、日、俄、法、比利時等國都有人直接利用中國古典文獻進行中國數學史的研究以及和其他國家和地區數學史的比較研究

㈢ 怎麼寫數學書籍的讀後感

你就說,在這本書中,你有學習到了什麼知識,深刻體會到了追求真理的困難,要怎麼做等等等等,記住,語言要深刻,最好拿出對待知識嚴謹性來,讓人看了就像沒看一樣,沒看又不得不看,看了又看不懂,他只能給你滿分和好評

㈣ 讀書報告怎麼寫

一。寫讀書的好處
讀書的好處有很多.我給你介紹以下幾點:
1.可以使我們增長見識,不出門,便可知天下事.
2.可提高我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3.可以使我們變的有修養.
4.可以使我們找到好工作.
5.可以使我們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立於不敗之地.
......

二。讀書的名人故事:

聞一多醉書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裡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裡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裡捧著一本書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華羅庚猜書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後閉目靜思。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像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復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高爾基救書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自己在搭配一下吧!!

本人才疏學淺,名字談不上好聽!!
名言——「金玉良言」
故事——「書之愛」(然後可以分為幾個部分:醉書,猜書,抄書……)
也可以自己插入幾幅圖,不用太難,做個裝飾就可以了!
也可以借書抒情啊

我還找了一些資料,也許有用
如何讀書

怎樣讀書
讀萬卷書,行千里路」「開卷有益」是我們從小接受的諄諄教誨,加上高考獨木橋擺在面前,所以只能每天「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可怎樣養成好的讀書習慣呢?

(1)看目錄速讀全書,掌握風格
(2)回想自己所了解的,比作者多及少的地方(絕大多數是少)
(3)即然少,自己想從這書里看到什麼問題,什麼是自己最感興趣的,對自己最有幫助
(4)目標確定後,規定時間
(5)重點放在目錄,大標題,和每章節的開頭結尾處,這樣速度快而且能抓住重點。
(6)記下一些好的句子或重點段落。
(7)讀書過程中,隨時保持「批判性思維」。讓自己的思路活躍起來,把每一個能聯想起來的點畫在導圖上,同時寫作者優缺點,自己的看法,還可以參考哪些等
(8)最後復習一遍,選擇重點段落完善導圖。
(9)自己整理筆記,總結收獲。

三好詞好句: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論語》
浩淼無際的大海,水是那樣的清澄。在大海最深的地方,居住著海王和許許多多的海類家族。
——《海的女兒》
這匹忠實的老馬要被殺害了。
——《牧鵝女》
那個掌握生殺大權的人,就這樣宣告了哈里斯的命運。
——《湯姆叔叔的小屋》

讀書格言: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好書推薦:

書名:《米老鼠》
作者:華特·迪斯尼
出版社:童趣出版社
推薦理由:圖畫很有趣
精彩片段:娃呀,快住手!這不公平!們還一個都沒吃呢。

書名:《小口袋文學》
作者:讓-皮埃爾·瑪麗等
出版社:開明出版社
推薦理由:情節引人入勝,共20本,讀起來很過癮呢
精彩片段:嗯,龜龍,這個名字不錯!

書名:《淘氣包埃米爾》
作者:林格倫
出版社: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推薦理由:特好玩
精彩片段:俄要俄的貓子

書名:《小學生科學認知》
作者:佐藤正彥
出版社:新蕾出版社
推薦理由:趣問妙答
精彩片段:針葉是朝哪個方向長的?
◎郭沫若曾寫過一副讀書聯:「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說,讀書要靠平時下功夫,不能一心血來潮就加班加點搞突出。要想獲得成功,必須鍥而不舍,持之以恆,決不能時而勤奮時而懈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華羅庚把讀書過程歸結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兩個階段。當你對書的內容真正有了透徹的了解,抓住了全書的要點,掌握了全書的精神實質後,讀書就由厚變薄了,愈是懂得透徹,就愈有薄的感覺。如果在讀書過程中,你對各章節又作深入的探討,在每頁上加添註解,補充參考資料,那麼,書又會愈讀愈厚。因此,讀書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雙向過程
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張廣厚吃書

數學家張廣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虧值的論文,覺得對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處,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復閱讀。這篇論文共20多頁,他反反復復地念了半年多。因為經常的反復翻摸,潔白的書頁上,留下一條明顯的黑印。他的妻子對他開玩笑說,這哪叫念書啊,簡直是吃書。

高爾基救書

世界文豪高爾基對書感情獨深,愛書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間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書籍,其它的任何東西他都不考慮。為了搶救書籍,他險些被燒死。他說:「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助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鑿壁偷光
漢朝時,少年時的匡衡,非常勤奮好學。
由於家裡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干許多活,掙錢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來安心讀書。不過,他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匡衡心痛這浪費的時間,內心非常痛苦。

他的鄰居家裡很富有,一到晚上好幾間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匡衡有一天鼓起勇氣,對鄰居說:「我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否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一向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惡毒地挖苦說:「既然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中,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鄰居家的燭光就從這洞中透過來了。他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匡衡讀完這些書,深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他想繼續看多一些書的願望更加迫切了。

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裡白幹活不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世界讀書日

10年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4月23日確定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又稱「世界讀書日」)。2005年4月23日是第10個「世界讀書日」。自1995年世界讀書日宣布以來,每年的這一天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政府的支持下,出版機構、學校、圖書館、社區等各界人士都要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日慶典活動,把讀書日的宣傳活動變成一場熱熱鬧鬧的歡樂節日。
但是,在中國,這個世界性的讀書節還未被社會公眾所知曉,更談不上是節日。據搜狐讀書網站2004年調查顯示:知道「世界讀書日」的人僅佔6%,27%的人雖聽說過但不知詳情,67%的人從未聽說過這個日子。
閱讀對人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為共建和諧社會,進一步激發全民讀書的熱情,讓我們認真讀一本好書吧!
----------------------------------------------------------------------
書香彌漫
月[美文]
看月最宜在水邊,江樓正是此中勝景。
月明之夜,與友人三五,在門前的石凳上閑坐。暮色初和,靜看一輪鵝黃的圓月,給普照寺琉璃閣的塔尖輕輕挑起,雲霞叆靆,月影朦朧。天上人間,縱談今古,這是一景。
黃昏在江邊漫步,秋水盈盈,一彎新月,像金鉤斜掛半空。微風不動,水波不興,天上一牙,看自然盈虛,察世態升沉,這又是一景。
下弦月冉冉升起,遠處更鼓初傳,以是夜靜時分。萬里長空,天雲一碧,皎皎明月光,給整個天地鍍上了銀,又像把偌大的人裝進了水晶瓶里。月光灑遍粼粼的江面,閃閃爍爍,泛起萬點熒光。極目遠處,月下有一二輕舟,靜悄悄不聞櫓聲,只見小小的一葉黑色剪影,輕移緩進,槳楫一動,便激起一朵耀眼的銀花,我在窗檯上靜靜的坐著,如醉如痴,彷彿進入了童話世界。
這是神奇的宇宙的凈化,心靈的凈化。
我是物質和精神的窶人子,卻是大自然的寵兒。大自然是我的母親,正是她養育了我孱弱的靈魂,使我懂得愛美好的生活美好世界
席慕容詩選<< 山 月 >>--舊作之一
在山中 午夜 松林象海浪
月光替松林剪影
你笑著說 這不是松
管它是什麼 深遠的黑 透明的藍
一點點淡青 一片片銀白
還有那幽幽的綠 映照著 映照著
林中的你 在 你的林中

你殷勤款待因為你是富豪
有著許許多多山中的故事
佛曉的星星 林火 傳奇的梅花鹿
你說著 說著
卻留神著不對我說 那一個字

我等著 用化石般的耐心
可是 月光使我聾了 山風不斷襲來
在午夜 古老的林中百合蒼白
好書是偉大心靈的富貴血脈。——彌爾頓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同時也不可能有什麼鑒別力。——赫爾岑
讀書時,我願在每一個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條真理面前停留一樣。——愛默生
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運送給一代又一代。——培根
上面是復制的 下面是自己寫的

㈤ 數學讀後感

學了數學,學會了好多,也明白了好多。不單單是書本上的,更是生活中的。

本來的話以為數學就只是按照公式把答案算準就可以了,但是其實學了之後,就會發現不是這樣的。學了數學後,我們平常買東西可以自己算價錢,而不會被坑,(- - ||)而且做數學題目時,不僅鍛煉了大腦的思考能力,更能培養我們嚴謹思考的態度。對以後我們將來的生活有重要的影響。數學是一門很活的學科,可以充分拓展我們的思維,有利於開發智商(汗、)。

數學可以讓本來無味的數字和圖形生動起來,激發我們對未知的興趣。當我做出別人做不出的題目時,心情就會特激動。數字有時真的很奇妙,同樣一串數字被不同的數學方法加工就會變成截然不同的結果。所以,對數學還真是蠻感興趣的,讓我有一種對未知世界的渴望。

期待下一學年的數學!我會好好努力學!

我自己都有點起雞皮疙瘩了~~~
刪減點,再添上點自己的經驗什麼話還是可以參考參考的。

㈥ 請提供3000字有關數學方面書籍的大學生來了讀書報告,急求

數學讀書報告
——《中國數學簡史》 一、先秦萌芽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數學就已出現。據《易·系辭》記載: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辭中有很多記數的文字。從一到十,及百、千、萬是專用的記數文字,共有13個獨立符號,其中有十進
制制的記數法,出現最大的數字為三萬。 算籌是中國古代的計算工具,而這種計算方法稱為籌算。算籌的產生年代已不可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籌算在春秋時代已很普遍。算籌為加、減、乘、除等運算建立起良好的條件。直到十五世紀元朝末年才逐漸為珠算所取代,中國古代數學就是在籌算的基礎上取得其輝煌
成就的。 在幾何學方面,《史記·夏本記》中說夏禹治水時已使用了規、矩、准、繩等作圖和測量工具,並早已發現「勾三股四弦五」這個勾股定理的特例。戰國時期,齊國人著的《考工記》匯總了當時手工業技術的規范,包含了一些測量的內容,並涉及到一些幾何知識,例如角的概念。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也促進了數學的發展,一些學派還總結和概括出與數學有關的許多抽象概念。著名的有《墨經》中關於某些幾何名詞的定義和命題,墨家還給出有窮和無窮的定義。《莊子》記載了惠施等人的名家學說,強調抽象的數學思想。這些許多幾何概念的定義、極限思想和其它數學命題是相當可貴的數學思想,但這種重視抽象性和邏輯嚴密性的新思想
未能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展。 此外,講述陰陽八卦,預言吉凶的《易經》已有了組合數學的萌芽,並反映出二進制的思想。
二、漢唐初創時期 秦漢是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時期。為使不斷豐富的數學知識系統化、理論化,數學
方面的專書陸續出現。 西漢末年(公元前一世紀)編纂的天文學著作《周髀算經》在數學方面主要有兩項成就:
(1)提出勾股定理的 特例及普遍形式;(2)測太陽高等。此外,還有較復雜的開方問題和分數運算等。 《九章算術》是一部經幾代人整理、刪補和修訂而成的古代數學經典著作,約成書於東漢初年。主要內容包括分數四則和比例演算法、各種面積和體積的計算、關於勾股測量的計算等。在代數方面,《方程》章中所引入的負數概念及正負數加減法法則,在世界數學史上都是最早的記載;書中關於線性方程組的解法和現在中學講授的方法基本相同。就《九章算術》的特點來說,它注重應用,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形成了以籌算為中心的數學體系,對中國古算影響深遠。它的一些成就如十進制值制等還傳到印度和阿拉伯,並通過這些國家傳到歐洲,促進了世界數學的發展。 魏晉時期中國數學在理論上有了較大的發展。其中趙爽和劉徽的工作被認為是中國古代數學理論體系的開端。趙爽是中國古代對數學定理和公式進行證明的最早的數學家之一,對《周髀算經》做了詳盡的注釋。劉徽注釋《九章算術》,不僅對原書的方法、公式和定理進行一般的解釋和推導,且在論述過程中多有創新,更撰寫《海島算經》。劉徽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是創立割圓術,為圓周率的研究工作奠定理論基礎和提供了科學的
演算法。 南北朝時期的社會長期處於戰爭和分裂狀態,但數學的發展依然蓬勃。《孫子算經》、《夏侯陽算經》、《張丘建算經》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孫子算經》給出「物不知數」問題,導致求解一次同餘組問題;《張丘建算經》的「百雞問題」引出三個未知數的不定方程組問題。 祖沖之等的工作在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他們在《九章算術》劉徽注的基礎上,將傳統數學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成為重視數學思維和數學推理的典範。他們同時在天文學上也有
突出的貢獻。其著作《綴術》已失傳,根據史料記載,他們在數學上主要有三項成就: (1)計算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第六位,得到 3.1415926<π<3.1415927,並求得π的約率為22/7,密率為355/113;(2)得到祖
暅定理並得到球體積公式;(3)發展了二次與三次方程的解法。 三、宋元全盛時期 從公元十一世紀到十四世紀(宋、元兩代),籌算數學達到極盛,是中國古代數學空前繁榮,碩果累累的全盛時期。這一時期出現了一批著名的數學家和數學著作,列舉如下:賈憲的《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劉益的《議古根源》,秦九韶的《數書九章》,李冶的《測圓海鏡》和《益古演段》,楊輝的《詳解九章演算法》、 《日用演算法》和《楊輝演算法》,朱世傑的《算學啟蒙》和《四元玉鑒》等等。 宋元數學在很多領域都達到了中國古代數學,甚至是當時世界數學的巔峰。其中主要的工作有:(1)高次方程數值解法;(2)天元術與四元術,即高次方程的立法與解法,是中國數學史上首次引入符號,並用符號運算來解決建立高次方程的問題;(3)大衍求一術,即一次同餘式組的解法,現在稱為中國剩餘定理;(4)招差術和垛積術,即高次內插法和高階等差級數求和。 另外,其它成就包括勾股形解法新的發展、解球面直角三角形的研究、縱橫圖(幻方)
的研究、小數(十進分數)具體的應用、珠算的出現等等。 這一時期民間數學教育也有一定的發展,以及中國和伊斯蘭國家之間的數學知識的交流也得到了發展。
四、西學輸入時期 這一時期從十四世紀中葉明王朝建立到二十世紀清代結束共500多年。數學除珠算外出現全面衰弱的局面。十六世紀末,西方初等數學開始傳入中國,使中國數學研究出現了一個中西融合貫通的局面。鴉片戰爭後,近代高等數學開始傳入中國,中國數學轉入一個以學習西方數學為主的時期。直到十九世紀末,中國的近代數學研究才真正開始。

㈦ 《數學百家》的讀書報告

書 名: 數學百家
作者:王樹禾
王樹禾,河北樂亭人,1938年生,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力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從事微分方程與應用數學研究與教學,在擬線性拋物型方程、多面式微分系統與離散數學等課題上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微分方程與混沌》、《圖論及其演算法》、《經濟與管理科學的數學模型》、《離散數學引論》、《數學聊齋》、《數學思想史》等著作19種。獲中國科學院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和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等獎項。王樹禾,河北樂亭人,1938年生,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力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從事微分方程與應用數學研究與教學,在擬線性拋物型方程、多面式微分系統與離散數學等課題上發表論文30餘篇。出版《微分方程與混沌》、《圖論及其演算法》、《經濟與管理科學的數學模型》、《離散數學引論》、《數學聊齋》、《數學思想史》等著作19種。獲中國科學院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和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等獎項。

《數學百家》這本書對科學史上諸位偉大數學家的生平、事業和成就樹碑立傳,用無限崇敬的文字,熱情歌頌對真理執著追求的人們,熱情歌頌對科學文化(數學是一種高尚的文化)無私奉獻的人們,呈現他們清高的靈魂,頑強的意志和善真的美德,為每個想做好人做學問的人樹立榜樣;同時,用嚴謹而易懂的方式向讀者論述相關數學成果的深刻概念、巧妙解法、廣泛應用和盎然興趣。

㈧ 有誰知道有關數學方面的讀書報告(讀後感)呀,。。。

數學是一門基本學科是一門為自然科學服務的學科
包括我們學的函數
以後的微積分都是這樣
所以你不要把這么課看的證明難
數學沒有巧
多年就能好...
這就是我的經驗之談,媽媽教給我的道理,使我順利地度過了中學階段,也使我的成績...

㈨ 小學生數學讀後感怎麼寫

這個假期我很開心,不僅是玩得開心,而且是有了一份很大的收獲,這個收獲可不是過年收的壓歲錢,而是交到了一個好朋友,想知道是誰嗎?其實就是我們發得《小學生數學報》啊!
沒有想到吧!《數學報》里可不僅僅只有數學題,還有許多有趣的小故事呢!我特別喜歡看裡面的小故事,不僅好玩有趣,還能學到很多數學知識,像名師大講壇里會講到課本里沒有教過的解題方法,它開闊了我們做題的新思路。比如,我遇到這樣一道題:「沿一條大道,每隔3米栽一棵樹,從頭到尾一共栽了301棵,這條大道共長多少米?「這時我想到了有一期中講到的「扳手指數空數」的方法,馬上想到301棵樹中間的間隔就是301-1=300(個),300×3=900(米)。我很快就解開了這道題。
我以前不喜歡畫線段圖來解題,可是看了《數學報》後我發現畫線段圖真的是解題的好方法,我也喜歡上了用這個方法來做題。如果現在有地同學還在為做不對數學題而困擾的話,我建議你就去讀讀這個報吧,一定很有幫助的。
報紙上還有一些同學自己寫得文章,我覺得他們寫得非常好,像半斤八兩,韓信切糕啊,好多小故事呢!原來從古到今,數學知識就和我們的生活關系這樣的密切啊!
《數學報》是一個非常好的朋友,我真喜歡它!

數學課外讀物 讀書報告

誰也告訴我一下

閱讀全文

與數學讀書報告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