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聖智數學效果怎麼樣

聖智數學效果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5-08 00:55:11

Ⅰ 佛之前說過很多認為最高境界的層次有些是錯誤的魔境 那為什麼我們敢保證佛的層次也是錯誤的境界

佛有神通,魔也有神通。但是魔只有五通,沒有漏盡通。魔還有各種慾望。

佛祖釋迦牟尼在世時,經常用神通看前世因果,然後對弟子們講述他本人、弟子們、以及其他眾生們的前世因果和六道輪回的故事,以此對弟子們進行因果教育,佛經中充滿了這類的故事,本空間也轉載了部分佛陀講的因果故事。

印光大師(西方三聖之一的大勢至菩薩再來)生前認為只有因果教育可以救中國,因此大力推行充滿鬼神內容的道家書籍《太上感應篇》和《安士全書》,以此對全民進行因果教育,同時他老人家的著作中又堅決反對學佛人追求和使用神通。

宣化上人(西方三聖之一的觀世音菩薩再來)生前與佛祖相同,幾乎都是利用自己的神通力看到的自己、弟子、以及其它眾生的前世因果故事來對弟子們進行生動的因果教育,同時宣化上人又反復強調不允許弟子們追修和使用神通(宣傳因果輪回除外)。

為什麼佛菩薩們都在宣傳三世因果和六道輪回方面都使用神通(使用自己的神通力或藉助其它書籍),可是又堅決反對弟子們追求和使用神通呢?請看下面佛在《楞嚴經》中對此問題的開示就能找到答案:

「彼等鹹得五種神通。唯除漏盡。戀此塵勞。如何令汝摧裂其處。是故鬼神。及諸天魔。魍魎妖精。於三昧時。僉來惱汝。」 (摘自《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九)

以下是宣化上人對上述佛經的解釋:

「那些魔王及妖靈精怪等都得到五種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只是沒有漏盡通,便留戀這個塵勞煩惱的世界,怎肯任你摧裂他的宮殿?所以一切鬼、神、天魔、魑魅魍魎,以及魔王,必會在你修習正定之時,聯合起來,找你的麻煩。」 (摘自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卷九)

什麼是漏盡通?現在我再深一層告訴你們,有漏便是有淫慾,塵勞亦就是淫慾,因貪戀淫慾,就離不開塵勞,所以不能得到漏盡通,而成天魔。要把情慾根斷,到清凈無染的境界,才能得漏盡通,才能得到正道。中國字之構成,亦很有意思,好像妖精之「妖」字,是女字旁加夭,夭是卅歲以下而死者。你們看字便可明白其意。你修定時,因精足神足氣足,妖魔鬼怪就來擾亂你,相搶你的寶貝,吸食你的精氣。所以修定時,男遇女,或女遇男,都要格外小心,要不然便會失掉自己的寶貝而喪失道業。」

由此可見,在神通方面,佛菩薩有六通,而妖魔鬼怪都有五通(只是沒有漏盡通)。我們是凡夫,沒有神通去辨別真假,因此我們決不能用神通為標准來辨別佛與魔、正與邪的區別,辨別真偽應以佛經為唯一的標准。我們要聽佛菩薩的話,對神通的使用只限於對因果輪回的教育方面,除此之外,不使用神通也不去追求神通。對於找通靈人看因果,只限於獲得因果輪回方面的信息,對於治病和改命運的方法則一定要按照佛經提供的方法去做。

按照這個原則,學習佛菩薩的做法,在因果輪回的教育方面使用了很多通靈人和眾生附體的文章和視頻,因為我們凡夫空說因果輪回、講大道理是空口無憑,效果不好,不利於弘法利生。此外對於一些本人或家人有重病絕症或大災大難者,需要深刻懺悔才能使冤親債主原諒而放手, 也建議他們先找通靈人看一下因果,因為不知前世和今世因果就無法深刻懺悔,不深刻懺悔,冤親債主就不原諒、就不離開,因此,病痛也就好不了、災禍就會繼續發生。

在此特別強調:除了有多方醫治無效的重病、絕症等,以及家族中災禍連連的情況,一般的病症和不順還是要以清凈心念佛來治病和消災免難。因為現在的通靈人中,有些真本事的通靈居士有的拒絕看因果(例如獅子姐姐)、有的被打擊污衊後停止看因果、有的只給富貴人看因果(老百姓找不到他們),老百姓能找到的通靈人大部分是大仙兒,為了求供養,他們身上的鬼神和動物靈一般都假冒佛菩薩或天神附體來給人們看因果、看病和看前程等等。它們雖然有些小鬼通,但是在治病和改命方面的效果都是暫時的、不完全、不究竟的,還有很多後遺症。

最後,再次強調一下結論:我們要向佛菩薩學習,在因果輪回的教育方面,使用通靈內容效果好、見效快,除此之外,絕對不能追求神通和使用神通!

參考資料: http://apps.hi..com/share/detail/4174548

Ⅱ 聖智陽光數學

【知識點】
若矩陣A的特徵值為λ1,λ2,...,λn,那麼|A|=λ1·λ2·...·λn
【解答】
|A|=1×2×...×n= n!
設A的特徵值為λ,對於的特徵向量為α。
則 Aα = λα
那麼 (A²-A)α = A²α - Aα = λ²α - λα = (λ²-λ)α
所以A²-A的特徵值為 λ²-λ,對應的特徵向量為α
A²-A的特徵值為 0 ,2,6,...,n²-n
【評注】
對於A的多項式,其特徵值為對應的特徵多項式。
線性代數包括行列式、矩陣、線性方程組、向量空間與線性變換、特徵值和特徵向量、矩陣的對角化,二次型及應用問題等內容。

Ⅲ 芝麻街英語好嗎

芝麻街英語好。具體如下:

芝麻街英語為美國非營利性教育機構Sesame Workshop旗下產品。作為一個擁有40多年英語教育經驗的國際教育品牌,芝麻街英語融合豐富的多媒體教學素材,結合國際化互動教學軟體。

營造純正的英語環境,不僅幫助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更幫助孩子的社交能力養成、 情感健康培養、 讀寫與計算能力提高、 科學與數學知識掌握、 健康與保健意識樹立、 以及學會尊重與理解。

芝麻街英語技能提升:

Ways of thinking.思考方式。

Creativity, critical thinking, problem-solving, decision-making and learning。

學會創造性的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具備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具備一定的決策力,以及重要的學習能力。

Ways of working.工作方法。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能夠有效地與他人溝通,並進行團隊合作。

Tools for working. 運用工具。

Solid literacy skill especially English Skill 具備扎實的閱讀能力,尤其在英語的技巧上表現突出。

Skills for living in the world.生存技巧。

Citizenship, life and career, and personal and socialresponsibility作為一個合格的公民,掌握自己的人生與 職業生涯,承擔個人及社會的義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芝麻街英語

Ⅳ 想知道邁格森的課程體系是怎樣的共分為多少個階段

一.基礎階段
基礎階段課程(Level 1-Level 6)

產品背景:4-9周歲少兒專用的英語互動教學系統Waterford Early Learning Program由美國著名的沃特福德學院(Waterford Institute)用15年以上時間、耗資1億美金研發而成。沃特福德學院由美國教育專家Dustin Heuston博士在1976年創辦,之後迅速成為以高科技手段實施新型互動式教學的先鋒。它的總部位於美國猶他州的鹽湖城(Salt Lake City), 在美國國內外設有分支機構來共同研發教育產品。沃特福德學院多年來致力於為每一位兒童提供最優質的教育模式和資源,並以其嚴謹而富有創新性的研究保持著自身在少兒閱讀,數學和科學教育領域的領軍地位。不僅如此,沃特福德學院所屬的美國沃特福德學校(Waterford School)擁有從學齡前到高中階段的千餘名學員,因其卓越的學科成績而享有盛名。
適用年齡:4-9歲幼兒
教學資料: 美國專業教育研究機構Waterford Institute研發的WEL(Waterford Early Learning)教學軟體和配套圖書資源,包括閱讀,數學和科學。
授課方式:機房上機訓練+課堂電子白板授課;全英文美式教學環境
教學目標:
朗讀與閱讀能力 自然拼讀法:建立自信,以每分鍾90個詞的速度享受流暢朗讀的快樂!-掌握英語的44個發音單位, 205個高頻詞,暢快朗讀103本分級Readable圖書。
音韻意識:精準發音從小塑造!
-准確分辨和發出單詞里每個音素,掌握重音和節奏。
理解力與詞彙:不僅讀得順,更要讀得懂!
-識讀並理解26首美國童謠,16個地道故事,102本分級Read-along圖書,掌握590個目標詞彙
語言概念:說話原來是這么有趣的事!
-明確閱讀的方式,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快樂學習基礎性句法和語法概念。
數學和科學能力 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科學家!
-結合數字概念的掌握與抽象思維的訓練,為未來的系統學習打好基礎
-綜合音樂,藝術,故事和各類互動實驗,發展多元智能
-讓學生積極參與探索有意義又有趣的科學活動,親身體驗思考和探索的樂趣
-從課前評估,知識導入,到練習與應用,再到擴展練習,最後評測學習情況,系統科學地設置訓練環節,扎實學習效果
綜合素質
(GCE課程) 成為小小全球公民!
-訓練學生對自我與世界的認知
-呵護孩子的好奇心與創造力
-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與領導力
註:7歲以上的學生可參加培生少兒英語考試(PTE-YL)作為學習水平的證明。

二、初級階段
產品背景:重金引進由National Geographic(美國國家地理)與Cengage Learning(聖智學習出版公司)共同研發的World Wonders(奇妙世界)系列教材及配套多媒體互動學習系統,通過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授課,為學員打造全英文互動教學環境。幫助學員熟練掌握小學階段直至初中二年級國家英語大綱要求掌握的語法,並在擴展詞彙的基礎上提高語言綜合能力,順利通過小升初考試。
初級階段課程(Level 7-Level 9):
適用年齡:10-12歲青少
教學資料: 美國國家地理與專業教育出版機構Cengage Learning共同推出的World Wonders (奇妙世界)第一冊~第三冊,以及配套教學資源。
授課方式:課堂電子白板授課+各類資源的使用;全英文互動教學環境
教學目標:
-以閱讀為導向,分技能專項訓練聽說讀寫,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英語
-開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與豐富的教學資源
-指導學生在相應的話題范圍內較為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
-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小學階段直至初中二年級國家英語大綱要求掌握的語法
-在提高語言綜合能力的基礎上掌握應對考試(筆試+面試)的方法
註:12歲以上的學生可參加培生通用英語考試(PTE-G)作為學習水平的證明。

三、中級階段
產品背景:重金引進由National Geographic(美國國家地理)與Cengage Learning(聖智學習出版公司)共同研發的English Explorer(英語探索)系列教材及配套多媒體互動學習系統,通過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授課,為學員打造全英文互動教學環境。

中級階段課程(Level 10-Level 12):
適用年齡:13-15歲青少
教學資料: 美國國家地理與專業教育出版機構Cengage Learning共同推出的English Explorer(英語探索)第一冊~第三冊,以及配套教學資源。
授課方式:課堂電子白板授課+各類資源的使用;全英文互動教學環境
教學目標:
-讓學生學會用英語來學習
-幫助學生養成英語思維的習慣,能熟練運用所學於交流和表達
-進一步擴展學生的全球視野,並運用所學於各學科內容的基礎性學習
-熟練運用所學於應試,在提高語言綜合能力的基礎上掌握應對中考的方法
註:12歲以上的學生可參加培生通用英語考試(PTE-G)作為學習水平的證明。

四、高級階段

高級階段課程(Level 13-Level 14):
適用年齡:16-17歲青少(特別是已有出國意向的學生)
教學資料:美國專業教育出版機構Cengage Learning與美國高校合作推出的Key Concepts(關鍵概念)第一冊~第二冊(各包括聽說冊+讀寫冊),以及配套教學資源。
授課方式:課堂電子白板授課+各類資源的使用;國外高校的討論研習式英文教學環境

Ⅳ =V=大家介紹點好看的動畫呢

《吸血鬼騎士》
這個現在第二季剛出,是講校園的,和吸血鬼有關。畫風很好,人物很不錯,「零」「玖蘭大人」都是很酷的人物!

《伯爵與妖精》
今年的十月新番,畫面很精緻。是說妖精博士(可愛的女女)被迫被很酷的伯爵要挾要幫他呢,有點像櫻蘭,但男主角主要是兩個(伯爵和他殺人如麻的僕人)。並且感覺那個伯爵像是背過情話大全……

《S.A特優生》
以前的動畫了。和櫻蘭差不多。可以說是校園有點搞笑的類型。全校成績最好的7個人享有特權,故事就是關於這7個人的,女主角是全校第二,她從小的目標就是打敗男主角,男主角是全校第一。

《涼宮春日的憂郁》
好看地不行的動畫。是在校園里,但和一般的校園又有些不同,是說一個女孩子「涼宮春日」和她的「SOS團」的故事,世界就是因為這個女孩子而開始的。
我說得不怎麼好看,但真的,如果沒有看過絕對要看!

《反叛的魯魯修》
排名第一的動畫,不可忽視啊!我最喜歡的動畫了。總得來說是腹黑和戰爭的,男主角「魯魯修」真是個天才。
共有兩季,最後魯魯死沒死大家還在討論呢。

《高達00和seed》
應該說和魯魯一樣那麼一級棒的動畫了。

《黑執事》
十月新番,恐怖又配了一些搞笑和輕松。是很受關注的動畫。

《skip beat》(華麗的挑戰)
是講一個平凡老土少女為了報仇在演藝圈的故事,不過動畫就沒有漫畫畫面那麼精緻了。
不過是好看的動畫!

既然你都看過了,這里還有幾部
《旋風管家》,《惡作劇之吻》
《鋼之煉金術士》(很老了)
《超時空要塞》(很好看,不過不知道你喜不喜歡)

《全金屬狂潮》也不錯

我怎麼覺得好看的都差不多沒了??(我現在正在空虛中……)

雖然你說喜歡校園,熱血的
我在這里再推薦幾部挺好看的動漫(只是,可以說是感動)
《CLANNAD》(一開始是校園把)(現在出AFTER STORY了)
,《AIR》,《雪之少女》,

還有一部我看過不錯的,也是感動得:《死神的歌謠》(我比較喜歡)

還有一些,現在才想起來
《地域少女》,
你大概看過了,我覺得每一季都一樣,但還是有可看的地方

《黑之契約者》
有人說不好看,但我覺得很好看。
這部雖然動畫每兩集一個任務(聽起來有點無聊),但是是很好看的!

《死亡筆記》
現在已經禁了,年齡比較小的話最好不要看,是兩個天才的決斗
(聽說看了之後數學成績會飆升)
(我本來有一個網址的,可現在再開發現已經消失了……)

Ⅵ 聖智學習集團為什麼與中國編教材

聖智陽光千萬別讓孩子去,就是騙子機構,對孩子好無幫助不說,教材還是竊取別人的。

Ⅶ 誰知道五行

從簡本《五行》到帛書《五行》
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五行》篇有經有說,但篇首殘缺,龐朴先生將其取名為《五行》,並且指出其「仁、義、禮、智、聖」即荀子所指斥的思孟學派之「五行」①。郭店楚簡《五行 》篇的出土,證明龐朴先生的論斷是正確的。簡本《五行》有經無說。

龐朴先生指出:「帛書《五行》篇的『經』和『說』,看起來,不像是一個計劃下的兩個部分。……我設想,《五行》篇早先並沒有『說』或『解』,帛書所見的『說』,是某個時候弟子們奉命綴上去的。」②據此,有經無說的簡本《五行》是較帛書更早的一個傳本。

近讀邢文博士的《〈孟子·萬章〉與楚簡〈五行〉》一文,其對簡本《五行》的層次分析, 深中肯綮,尤其是指出「楚簡《五行》『聖智』的線索,在帛書《五行》中已近不存」③, 我覺此點很值得重視。以下按邢文提供的線索,談談我對從簡本《五行》到帛書《五行》的看法。

將簡本《五行》與帛書《五行》之經部對較,可知其章節順序有所不同。這里有一個兩本的章序孰為更合理的問題,或者說簡本《五行》的章序是否文理可通的問題。以下將簡本之章序列出(為便於比較,在各章前標有帛本之經部的順序符號),並說明我的理解。

【經1】仁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義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禮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智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聖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德之行(按:「德之」衍文)。德之行五,和謂之德;四行和,謂之善。善,人道也;德,天道也。

愚意:此章論述「五行」的順序是仁、義、禮、智、聖(帛本將其順序改為仁、智、義、禮、聖),在此順序中,仁、義雖排在前面,但最後的聖是最重要的,倒數第二的智次之,最前的仁以及義和禮又漸次之。所謂「德之行五,和謂之德;四行和,謂之善。善,人道也;德,天道也」。五行之德(天道)與四行之善(人道)的區別是有沒有「聖」。此後(經3)又雲:「五行皆行於內而時行之,謂之君子。」這也是強調「聖」之重要。

在儒家的道德條目中,把「聖」看得如此重要,這是發揮孔子的「何事於仁,必也聖乎」④。孔子認為,「聖」的境界高於「仁」的境界。但在孔子看來,「聖 」的境界,「堯舜其猶病諸」,而「聖」不過是「博施於民而能濟眾」⑤,或「修己以安百姓 」⑥。孔子自己不居「聖」,他說:「若聖與仁,則吾豈敢?」⑦孔子不多談「聖」,也罕言「性與天道」的問題。

孔子的風格可謂「一團元氣」,或者說是「道中庸」。至《五行》篇,提出五行之德(天道)與四行之善(人道)的區分,且謂只有五行皆備才稱得上是「君子」,這是孔子之後孔門弟子對「極高明」境界(或雲「天地境界」)的追求。《五行》篇雖強調「聖」,但其開篇論述「五行」之序卻是仁、義、禮、智在前,聖在後,我認為這是近乎曲折地論證「聖」(或「聖智」)之重要。

《中庸》和《五行》篇有大致相同的傾向,即都重視「聖」和「天(德)」。《論語·顏淵》篇載「樊遲問知,子曰:知人」,而《中庸》則提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論語·雍也》篇載「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而《中庸》並不以「中庸」為「至」,而補之以「極高明而道中庸」。《中庸》所謂「聰明聖知,達天德者」,同《五行》篇一樣表現了孔門弟子對「極高明」境界的追求。

《五行》篇的德與善或天道與人道結構,較之孟子的天人觀有別。孟子的「四端」即人之性

善,又說「仁義禮智根於心」,此「四德」沒有德與善的區分。孟子又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⑧孟子的「天」,不必「四德」或「四行」(仁義禮智)之外再加上「聖」,亦即其人道(人性)與天道無別(盡管孟子思想中也有「上下與天地同流」、「萬物皆備於我」等等追求「極高明」境界的因素)。

【經2】君子亡中心之憂則亡中心之智,亡中心之智則亡中心之悅,亡中心之悅則亡中心之安,不安則不樂,不樂則亡德。(據帛本補:君子亡中心之憂則亡中心之聖,亡中心之聖則亡中心之悅,亡中心之悅則亡中心之安,不安則不樂,不樂則亡德。)

愚意:此章將五行中的「智」和「聖」分別列出,而以「中心之憂」統率之。若「中心之憂」便是仁,則此為「仁」統「智聖」結構;但文中並無以「憂」解「仁」者,帛本經6有「見君子道則不憂,不憂則玉色,玉色則形,形則仁」,可見「憂」與「仁」有一定區別。蓋「中心之憂」即發自內心的憂患意識,有此憂患意識則有「中心之智」和「中心之聖」,而「中心之智」和「中心之聖」即經1所言「形於內」的智和聖。

【經3】五行皆形於內而時行之,謂之君子。士有志於君子道,謂之志士。

【經4】善弗為亡近,德弗志不成,智弗思不得。思不清不察,(帛:思不長不得,)思不長(帛:輕)不形,不形不安,不安不樂,不樂亡德。

【經5】不仁,思不能清;不智,思不能長。不仁不智,未見君子,憂心不能矪矪;既見君子,心不能悅。……此之謂也。不仁,思不能清;不聖,思不能輕。不仁不聖,未見君子,憂心不能忡忡;既見君子,心不能降。

愚意:經5兩段仁在智、聖之前。「不仁不智」和「不仁不聖」,並無「不仁則不智」、「不仁則不聖」之意;此為並列關系,即「不仁、不智」和「不仁、不聖」。

【經6】仁之思也清……玉色則形,形則仁。智之思也長……玉色則形,形則智。聖之思也輕……玉音則形,形則聖。

愚意:此章也是仁在智、聖之前。這也是《五行》篇總綱部分(經1至經9)的一致順序。我所謂「近乎曲折」地論證聖(或聖智)之重要,「曲折」意指在總綱中仁(義禮)在智聖之前,而總綱之後的解說(經9以下)則把聖智置於仁義禮之前。

【經7】「淑人君子,其儀一也。」能為一然後能為君子,君子慎其獨也。

【經8】君子之為善也,有與始,有與終也。君子之德也,有與始,無與終也。

【經9】金聲而玉振之……善,人道也;德,天道也。唯有德者,然後能金聲而玉振之。

愚意:經8和經9重申了善(人道)與德(天道)的區分。依孟子解經9「金聲而玉振之」⑨,智為始,聖為終。總綱最後突出了「智聖」。智為始,而後是仁義禮,智統四行;聖為終,統括五行。《五行》篇的仁、義、禮、智、聖「五行」之序,可理解為:先舉起「仁義禮」的儒家旗幟,而後發揮「聖智」的重要。帛本將其順序改為仁、智、義、禮、聖,則文理不明。

經9以下是《五行》篇對其總綱大旨的解說。

【經13】不聰不明(帛:不聰明則不聖),不聖不智,不智不仁,不仁不安,不安不樂,不

樂亡德。

愚意:此章中的「不…不…」,文意都可加「則」。聰與明居首,按經18,聰即「聞君子道」

,「聞而知之,聖也」;明即「見賢人」,「見而知之,智也」。以下「不聖(則)不智,不智(則)不仁」,把「聖智」放在了「仁」之前,且(聖)智是仁的前提。經18「見而知之,智也。知而安之,仁也」,亦是此意。簡本之語句順序,文意可通,即在總綱「近乎曲折」之後,解說「聖智」在仁之前。帛本將經13置後。

【經10】不變(戀)不悅,不悅不戚,不戚不親,不親不愛,不愛不仁。

【經11】不直不泄……不行不義。

【經12】不遠不敬……不恭亡禮。

愚意:簡本在經13講明聖智與仁的關系後,於經10、11、12分論仁、義、禮,文意可通。帛本將經13「不聰不明……不樂亡(無)德」置後,但其「不聖(則)不智,不智(則)不仁」的語義仍保留。帛本說部雲「不聰明則不聖智,聖智必由聰明」,「聖始天,智始人」,「不知所愛則何愛,言仁之乘智而行之」,亦是申明此意。

【經17】未嘗聞君子道,謂之不聰。未嘗見賢人,謂之不明。……赫赫在上,此之謂也。【經18】聞君子道,聰也。聞而知之,聖也。聖人知天道也。知而行之,義也。行之而時,德也。見賢人,明也。見而知之,智也。知而安之,仁也。安而敬之,禮也。聖智,禮樂之所由生也�B10�,五行之所和也。和則樂,樂則有德,有德則邦家�興。……�於昭於天,此之謂也。

愚意:依簡本順序,經17、18是對經13、10、11、12的進一步解說。經18又是對經17的展開解說。「聖人知天道也……德也」,是聖居於五行之首要位置,義在聖之下;「見而知之,智也。知而安之,仁也。安而敬之,禮也」,是智在仁、禮之前。然後統括:「聖智,禮樂之所由生也,五行之所和也。」此亦可雲:「聖智,仁義禮之所由生也,五行之所和也。」

帛本經18的「仁義,禮樂所由生也」殘缺,據其說部補。「說」先舉經文「仁義,禮樂所由

生也」,然後解「言禮樂之生於仁義」。這是帛本對簡本的一處重要改動,說詳後。

【經19】見而知之,智也。知而安之,仁也。安而行之,義也。行而敬之,禮也。仁,義禮所由生也,四行之所和也。和則同,同則善。

愚意:依簡本順序,經19以前為論五行;自經19為論四行。智統仁義禮,而仁統義禮,故雲「仁,義禮所由生也,四行之所和也」。此亦可雲:「智,仁義禮所由生也,四行之所和也

」。

帛本經19為「仁義,禮智之所由生也」,說部解為「言禮智生於仁義也」。這是帛本對簡本的又一處重要改動。此將「智」置於仁(義禮)之後,智為仁(義)所生,與前所言「見而知之,智也。知而安之,仁也」,「不知所愛則何愛,言仁之乘智而行之」的語義乖違。說詳後。

【經14】顏色容貌溫變也,以其中心與人交,悅也。中心悅焉,遷於兄弟,戚也;……仁也。

【經15】中心辨焉而正行之,直也。……義也。

【經16】以其外心與人交,遠也。……禮也。

愚意:依簡本順序,經14、15、16是對經19的展開解說,文理可通。

【經20】不簡不行,不匿,不辨於道。……不剛不柔,此之謂也。(此章論仁義。)

【經21】君子集大成。……後,士之尊賢者也。(此章論集大成,即金聲而玉振之。)

【經22】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役也。……和則同,同則善也。

【經23】目而知之,謂之進之。

【經25】喻而知之,謂之進之。

【經24】譬而知之,謂之進之。

【經26】幾而知之,天也。……此之謂也。

【經27】天施諸其人,天也。……

【經28】聞道而悅者,好仁者也。……聞道而樂者,好(帛:有)德者也。

自經20以下,簡本與帛本的章序無大的出入。篇終的「好德者」或「有德者」,與經9的「唯有德者,然後能金聲而玉振之」相應。「好德」或「有德」包括了聖、智,且統括了「好仁」、「好義」和「好禮」。《五行》篇在其總綱部分的最後和其解說部分的最後,都強調了「聖智」的重要。

據以上分析,我認為簡本《五行》是一篇雖然「近乎曲折」但又構思非常嚴謹的論說文字。第一部分(經1至經9)是其總綱大旨,自「不聰不明」以下則是對其大旨的解說。《五行》篇之「經部」本自有說,龐朴先生所謂帛書所見的「說」是後來另綴上去的,此為確論。



帛書《五行》篇把「不聰不明……不樂亡德」移在了「不恭亡禮」之後,又把「未嘗聞君子道……同則善」移在了「恭而博交,禮也」之後。我認為,帛本的這種改編並非出於要統一仁、義、禮、德的順序,因為其篇首的仁、智、義、禮、聖,從一開始就已把順序搞亂了;這種改編可能是由於編者不明或有意削弱聖、智的重要性,其結果是提升了仁、義在篇中的地位。

如前所述,帛本對簡本的一處重要改動是:把簡本的「聖智,禮樂之所由生也」改成了「仁義,禮樂所由生也」。這樣,簡本所最強調的作為禮樂之根源的「聖智」,就在帛本中變成了「仁義」,而其說部亦明說「言禮樂之生於仁義」。帛本對簡本的另一處重要改動是:把簡本的「仁,義禮所由生也」改成了「仁義,禮智之所由生也」,其說部亦明說「言禮智生於仁義也」,這不僅繼續強調了「仁義」的重要,而其把「智」置於「禮」之後,認為「禮智」是「仁義」之所生,這可以說從根本上顛覆了簡本中「聖智」對於仁義禮的統率地位。

由此而言,從簡本《五行》到帛書《五行》,不僅另綴了「說」,而且思想上也出現了重要變化。

龐朴先生曾敏銳地揭示了帛書《五行》篇與《中庸》、《孟子》的關系,即:《中庸》「唯天下至聖」一段講的「聰明睿知」、「寬裕溫柔」、「發明剛毅」、「齊庄中正」、「文理密察」,就是指聖、仁、義、禮、智,而《孟子》所謂「仁之於父子也,義之於君臣也,禮之於賓主也,智之於賢者也,聖(人)之於天道也」,也是講帛書中的「五行」�B11�。《五行》篇屬於思孟學派的作品是確定無疑的。現在,楚簡《五行》篇出土,據我們上面作的分析,似可梳理一下從簡本《五行》到《中庸》、《孟子》,再到帛書《五行》的前後順序。

《中庸》、《孟子》雖然都內含「五行」說,但其「五行」的思想是「幽隱」的,以致如果沒有帛書《五行》篇的出土,荀子所指斥的思孟學派之「五行」到底是什麼,這一千古之謎可能仍得不到破解。在《中庸》、《孟子》中,不僅「五行」幽隱,而且就「五行」內部的重要性而言,聖、智、仁、義、禮的順序也變得幽隱,並且發生了變化。

《中庸》將「聰明睿知」即「聖」置於仁、義、禮、智之前,又有雲「苟不固聰明聖知,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這是保留了「聖」的重要地位。但《中庸》明言了仁、義是禮之所由生(「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而《五行》篇「聖智」的統率作用,聖智是禮樂(或仁義禮)所由生,則不見了。《中庸》所強調的「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這些是《五行》篇所沒有的。我認為,簡本《五行》篇當作於《中庸》之前。

《孟子》所講的「聖(人)之於天道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聖之事也」,從中可以顯出「聖智」的重要。但《孟子》也有「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而且從其性善論出發,更強調了「四德」,即「仁義禮智根於心」,「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孟子》還講了仁義對於禮智的統率地位,即:「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B12�「智」在四德中居於義或禮之後,變得從屬於仁義。我認為,這正是帛書《五行》篇所謂「仁義,禮智之所由生也」的原本。如此說來,《孟子》當在簡本《五行》篇和《中庸》之後,而帛書《五行》篇又在《孟子》之後。

孟子有「小體」(耳目鼻口等感官)和「大體」(心之官)的區分,他更強調了「心之所同然」的理性(「理義之悅我心」)的作用�B13�。因而,在《孟子》中沒有了在《中庸》中還可見到的「聖」之「聰明睿知」或「聰明聖知」的含義。這可能是思孟學派的「五行」思想發生變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中國上古的思想中,「聰明」就是指視聽的作用,如《尚書·洪範》雲「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視聽」又可謂「見聞」,孔子主張「學」「思」並重,他所謂「學」主要是指「多聞」「多見」�B14�。《五行》篇的「聰明聖智」思想正是發揮了上古時期和孔子對「視聽」或「見聞」的重視,其所謂「不聰不明(不聰明則不聖),不聖不智,不智不仁」,「聞君子道,聰也;聞而知之,聖也」,「見賢人,明也;見而知之,智也」,以及其說部所謂「聰也者,聖之藏於耳者也;明也者,智之藏於目者也。聰,聖之始也;明,智之始也」等等,這些都是發揮了「聰明聖智」的古義。這些古義在《中庸》中還保存著,且與其「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為學之道是相符合的。

儒家的認識論至孟子而起較大的變化,即其強調「仁義禮智根於心」,「盡心知性」,「非由外鑠」,「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本來是重視「見聞」感性作用的「學」「問」,到了孟子那裡就變成了「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B15�。這樣,在孟子的思想中,當然也就容不下在《中庸》中還有的「聰明聖知」了。後來,漢代的董仲舒雖然講「聰明聖神」,但其含義已大變,即變成了「內視反聽」,「知其本心」�B16�。

孟子雖然講了「聖(人)之於天道也」,但「聖」在孟子的思想中並不高於「仁義禮智」,其天道亦與人道(人性)無別。孟子對「聖人」的界定是「人倫之至也」�

B17�。孔子不居「聖」,但孟子引子貢曰:「仁且智,夫子即聖矣。」�B18�孔子認為,「聖」的境界,「堯舜其猶病諸」;而孟子把伯夷、伊尹、柳下惠和孔子都稱為「古聖人」�B19�。孟子實際上把孔子認為高不可攀的「聖」給平凡化了。這與《五行》篇的善(四行、人道)與德(五行、天道)之分可以說是迥異其趣。

《五行》篇之經部有:「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役也」,這只是一般性地強調心對於感官

的指導作用。帛書《五行》篇之說部雲:

耳目也者,悅聲色者也;鼻口者,悅臭味者也;手足者,悅佚愉者也;心也者,悅仁義者也。……小不勝大,賤不勝貴也哉!……耳目鼻口手足六者,人□□,〔人〕體之小者也。心,人□□,人體之大者也。

我認為,這里「小大賤貴」的價值判斷,是受到了孟子「小體」與「大體」之分的影響。其所謂耳目之於聲色,鼻口之於臭味,手足之於佚愉,心之於仁義,與孟子所說「口之於味也,目之於色也,耳之於聲也,鼻之於臭也,四肢之於安佚也」�B20�和「理義之悅我心」是相同的。在孟子的思想中,「小體」與「大體」的區分,是其思想體系中邏輯一貫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帛書《五行》篇之說部把「悅仁義」獨歸於「心」的官能,這與其所謂「聞而知之,聖也」,「見而知之,智也」,「聰也者,聖之藏於耳者也;明也者,智之藏於目者也。聰,聖之始也;明,智之始也」,是有邏輯矛盾的。正是在孟子思想的影響下,帛書《五行》篇出現了對簡本的種種改編的情況。這些改編,是牽就於孟子思想的改編;而其解說,一是解釋原有的文本,二是加進了孟子思想的因素。因受到原有文本和孟子思想兩方面的牽制,所以帛書《五行》篇的思想與孟子的思想有同有異。如果說簡本《五行》是子思(或「子思之儒」)的作品,那麼帛書《五行》似可謂「孟氏之儒」之別派的改編解說本(之所以說「別派」,是因為其改編解說與孟子的思想並不完全一致)。

在《中庸》、《孟子》中,「五行」是「幽隱而無說,閉約而無解」;在帛書《五行》中有了解說,但這種解說先是改編了經文,而後又受到原有文本和孟子思想兩方面的牽制,有一些邏輯上的矛盾,故近乎「僻違而無類」。關於帛書《五行》篇與荀子的關系,一種可能它是在思孟「五行」說受到荀子的批評後而作解說,另一種可能是荀子在楚地見過帛書《五行》篇,其批評包括對此篇的批評,或其主要針對的就是此篇。我傾向於後一種可能。

《五行》篇之說部有:

天之監下也,雜命焉耳。循草木之性,則有生焉,而無好惡;循禽獸之性,則有好惡焉,而無禮義焉;循人之性,則巍然知其好仁義也。

這段話與孟子的性善論和「人之性善」不同於犬、牛之性是相合的。而其與荀子所謂「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B21�也很契合。是荀子影響了帛書《五行》,還是帛書《五行》影響了荀子,兩種可能都有。依前說,我只能傾向於後一種可能。



經過從簡本《五行》到帛書《五行》的分析,更加說明郭店楚簡主要反映了儒家思想在「孔孟之間」的一些發展情況。依多數學者的見解,楚簡下葬於公元前300年左右,其成書當比這更早。從孔子歿後到《孟子》成書,這就是楚簡儒書所醞釀和寫作的歷史時段。

在孔子歿後,孔門弟子有一個紛紛發揮孔子思想和建構理論體系的時期。《性自命出》反映了人性論方面的體系建構過程,而《五行》、《六德》反映了將道德倫理范疇系統化的建構過程,《性自命出》和《五行》更有天人關系的建構(《中庸》也在這一過程之內),《窮達以時》主要申明「窮達以時」(類似於孔子講「富貴在天」)的客觀必然性或偶然性(古人把主觀所無能為力者歸於「天」,此「天」不論其是必然還是偶然)與個人道德修養之主觀能動性的區別,《緇衣》、《忠信之道》、《唐虞之道》、《魯穆公問子思》、《尊德義》、《成之聞之》等則主要關注道德倫理與君主政治的關系。這一過程似至孟子而大致告一段落(孟子在儒家思想史上的地位的確非常重要),而後荀子又對孟學提出批評並建立新說。

楚簡儒書中,凡疑其作於孟子之後者,似都缺少足夠有力的證據,而其作於孟子之前則大致可從史實和思想的邏輯加以說明。如《唐虞之道》,我在《讀楚簡<忠信之道>及其他》一文中認為,它當作於公元前318年燕國發生「讓國」悲劇之前�B22�。

近聞有學者認為它可能受到孟子思想的影響,而我在重溫《孟子》書時則確然否認它作於孟子之後。《唐虞之道》雲:

唐虞之道,禪而不傳。……禪而不傳,聖之盛也。利天下而弗利(自利)也,仁之至也。堯舜之行,愛親尊賢。……尊賢故禪。……禪,義之至也。……愛親忘賢,仁而未義也……

禪也者,上德授賢之謂也。上德則天下有君而世明,授賢則民興教而化乎道。不禪而化民者,自生民未之有也。

顯然,在禪(授賢)與傳(傳子)之間,《唐虞之道》依據儒家的道德原則作了唯一的「禪

而不傳」的選擇。而孟子在講到禪與傳時則說:「天與賢,則與賢;天與子,則與�子。……�

其子之賢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為也。」�B23�這種歸於天命的同時肯定禪與傳,顯然與《唐虞之道》的思想不類。孟子當是接受了燕國「讓國」悲劇的教訓而對禪與傳作了歸於天命的慎重處理,而《唐虞之道》則作於燕國「讓國」悲劇之前。

再如《六德》篇,有學者據其把「忠」對應臣德,「信」對應婦德,「仁」對應子德,而疑其晚出。實際上,《六德》篇首段所謂「親父子,和大臣,歸四鄰之寢(?),非仁義者莫之能也;聚人民,任土地,足此民爾(?)生死之用,非忠信者莫之能也」,它的出發點並沒有把忠、信、仁只局限在臣、婦、子。《六德》篇對「作禮樂,制刑法」、「親父子,和大臣」、「聚人民,任土地」的當權者(君主)提出「六德」的要求,這與《忠信之道》要求君主做到「忠信」是旨意相同的。

本文把《中庸》也列入與楚簡儒書大致相同的時間段(其作於楚簡《五行》之後,《孟子》之前),而《中庸》歷來有疑其作於秦漢之際者。我近期重讀《中庸》,發現它所講的「忠信」與楚簡《忠信之道》講的「忠信」或《緇衣》講的「忠敬」是旨意相同的,即都是對君主提出道德要求。《中庸》在「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章,講了「敬大臣」、「體群臣」,解之為「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官盛任使」和「忠信厚祿」都是指君主對大臣的優待。朱熹《中庸章句》解「官盛任使」,謂「所以優之者如此」;解「忠信厚祿」,謂「待之誠而養之厚」。「待之誠」也就是君主對大臣要做到「忠信」。

然而,正如漢儒把《緇衣》的「忠敬不足」分解為臣和君兩個道德主體,謂「臣不忠於君,君不敬其臣」�B24�,鄭玄對「忠信重祿」的註解亦是「有忠信者,重其祿也」。在漢儒看來,「忠」只能是對臣的道德要求,而不能是君主首先應該做到的道德義務。這與楚簡寫作時期的儒家思想是不一樣的。相比之下,《中庸》應歸於楚簡時期(當然,這並不排除《中庸》中的某些話,如其第二十八章,有可能是後來羼入的)。

《中庸》與楚簡中的儒書都屬於「孔孟之間」。正如前述楚簡《五行》與《中庸》的比較,它們的思想並不完全一致,這也是應該注意的。《六德》篇將聖、智、仁、義、忠、信分列,《忠信之道》則把仁義的實質和要求歸結為忠信;《五行》篇所建構的理論體系是仁、義、禮、智、聖,《六德》篇則講「六位」(父子、君臣、夫婦),所配的道德條目無禮而有忠、信;與《六德》和《五行》不同,《中庸》高標「中」與「誠」,並且講「三達德」(知、仁、勇)和「五達道」(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之交)。這些差別反映了「孔孟之間」儒學的復雜情況和繁榮發展,這一時期可能至孟子作一小結,但孟子之後有荀子,到韓非子仍說「儒分為八」。儒學派別的具體情況,因文獻有缺,今人恐難詳述。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編輯部副主編、研究員)

注 釋:

①龐朴:《帛書五行篇研究》,齊魯書社,1980年。

②龐朴:《竹帛〈五行〉篇比較》,《郭店楚簡研究》,224頁,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9年。

③邢文:《〈孟子·萬章〉與楚簡〈五行〉》,《郭店楚簡研究》,238頁。

④⑤《論語·雍也》。

⑥《論語·憲問》。

⑦�B14�《論語·述而》。

⑧《孟子·盡心上》。

⑨《孟子·萬章下》。

�B10�《郭店楚墓竹簡》(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原釋文為「聖,智禮樂之所由生也」,標點有誤。

�B11�龐朴:《帛書五行篇研究》,140~141頁,齊魯書社,1980年。

�B12��B17�《孟子·離婁上》

�B13��B15�《孟子·告子上》。

�B16�《春秋繁露·同類相動》。

�B18��B19�《

Ⅷ 中國國產的教育機構與來自美國的邁格森有什麼最大的區別嗎

我在網上找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Ⅰ.國際化的教學資源: 耗巨資從美國沃特福德研究院引進專業智慧型英語互動教學系統 Waterford Early Learning Program是一套歷經15年以上時間、耗資1億美金,由100多位國際知名教育專業人士研發設計完成的兒童英語互動教學系統,已被美國5000所以上的學校採用作為正式教材,並深獲中國台灣地區合作學校師生們一致的肯定與喜愛。 新東方耗巨資與美國Waterford Institute達成戰略合作,將該系統引進中國大陸及港澳地區,作為新東方旗下高端項目邁格森國際教育(MaxEn Ecation)4-9歲兒童指定專用教學系。這套系統將使中國數以百萬計的兒童改變學習模式,愛上英語學習。 重金引進由美國國家地理和聖智學習出版公司聯合打造的國際教材 新東方為10-17歲學員引進的World Wonders以及English Explorer系列原版教材,是由世界上最大的非贏利性組織和教育機構之一美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學會與全球最大的教育出版商之一聖智學習出版公司(CENGAGE Learning)聯合打造。該教材將全面通過使用最地道的語言、最熱門的話題、最精美的圖片、最先進的多媒體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破學生閱讀障礙,全面提升學生英語聽說讀寫各項技能,對接小升初、中考、高考及各項出國類考試。 Ⅱ.對接真正國際化的PTE考試: PTE考試是全球最大的出版集團Pearson(培生)推出的終生英語認證體系,包括針對學生不同階段進行的PTE-YL(少兒),PTE-G(通用)和PTE-A(學術)三類考試,使用Edexcel最先進的的評測方式,為學生提供高含金量的國際語言證書。 Ⅲ.綜合素養與應試能力相結合: 邁格森秉承以閱讀為導向逐步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訓練宗旨,在此基礎上配合學生在各個階段的學習需求,設置了小升初與中考應試類課程的內容,分模塊幫助學生應對國內考試的挑戰。邁格森高級階段的課程中設置了出國留學類考試的內容,幫助學生做好申請優質國外高校的准備。 Ⅳ.成長規劃師的個性化指導: 邁格森關注孩子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和心身的健康發展,設有專業的成長規劃師來記錄和溝通學員的學習情況,和家長一起塑造學員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智,並適時提供專業的學業發展建議和學習指導方案。
編輯本段邁格森教學目標
作為「常青藤教育理念」在中國的實踐者,邁格森國際教育堅持使用國際化的優質教育資源支持學生的學習與成長,為4-17歲的青少年打造專業的一站式學習解決方案,全面培養學員的優良素質和高尚品格。 邁格森國際教育的英文課程分為4大階段14個級別,目標在於分階段系統訓練學生的各項語言能力,滿足學員不同年齡、不同起點、不同學習目標的需求,幫助學生應對國內考試和出國類考試的挑戰。同時,邁格森國際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全球公民(Global Citizenship)視野與素質,幫助孩子成為全球化世界的佼佼者! (1)基礎階段(Level 1—Level 6) A.學員年齡:4—9歲 B.授課內容:Waterford Early Learning 課件、GCE C.教學目標:以閱讀為導向,全面培養學員的英語應用能力,促成英文思維的形 成;通過數學、科學課程的學習拓寬視野,訓練思維;通過GCE課程,培養孩子的創造力,鼓勵孩子進行探索,促進對自我和世界的認知。 (2)初級階段(Level7—Level 9 ) A.學員年齡:10—12歲 B.授課內容: World Wonders1—3冊、GCE C.教學目標: 英語綜合能力能夠由初學階段提升至熟練階段。詞彙方面,所積累詞彙量達到3000個,包括日常交際詞彙以及日常閱讀所需要的詞彙;句型語法方面,能夠掌握英語中常用以及中考大綱要求的8種不同時態,其中,能夠熟練掌握6種時態並達到熟練運用;聽說方面,能夠聽懂日常會話以及媒體廣播中速英文文章,能夠有效抓住文段或者對話的核心信息,以達到理解的程度,能夠准確的表達自己的觀點,並熟練的給出理由,加以解釋。 (3)中級階段(Level 10—Level 12) A.學員年齡:13—15歲 B.授課內容:English Explorer1—3冊,GCE C.教學目標:英語的綜合能力由起步階段提高至熟練並加以日常運用的程度。具體的表現為:聽力方面:能夠聽懂日常對話,並准確的抓住一個文段的關鍵內容,能夠聽懂日常的英文錄音,包括來自廣播,電視等媒介,其中的內容範圍包括時事,任務介紹等;口語交際方面:能夠較為熟練地運用所學知識點於日常會話以及交流,可以比較輕松地進行未准備的即興的談話交流,並准確詳細的表明自己的觀點,是否同意以及相應的原因,其中話題范圍可以包括日常生活,家庭,工作,旅遊,愛好以及時事等。閱讀方面:能夠讀懂日常英文書刊,包括報紙,雜志等,所涉獵的范圍包括日常生活,工作,興趣愛好,時事話題等。寫作方面:能夠較為順利的寫出帶有明確主題和邏輯關系的文章,並且運用課本中已經學習到的較為高級的句型語法知識,能夠較為容易的寫出描述性的文章,包括描述自己的感覺以及自己的經歷。 (4)高級階段(Level 13—Level 14) A.學員年齡:16—17歲 B.授課內容:出國應試課程輔導、Key Concepts 1—2冊 C.教學目標:為學生參加SAT、TOEFL、IELTS、PTE-A留學類考試進行培訓,幫助學生適應國外大學以交流討論為主的課堂形式,指導學生撰寫專業規范的學術類文章,增強學生的文化理解力合適應力。
編輯本段邁格森常青藤教育理念
常青藤教育理念之一: 靈魂、人格和能力的培養。所謂靈魂,就是指一個人的價值觀念,靈魂是內在精神;人格則是這種內在精神的外化,是一個人的行為規范和關系模式。能力是指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和創新、創造的能力。 常青藤教育理念之二: 學生和老師地位平等。這種平等關系,讓孩子從小就有一種討論的習慣,培養了他們把具體的事務歸納成抽象原則,或者將抽象原則運用於具體事務的能力,這是常青藤教育的基礎。 常青藤教育理念之三: 採用對話和互動形式。蘇格拉底被稱為是人類的導師,甚至有人說自古至今的西方哲學家,都不過是為他的思想作注腳。他的教育方法,就是在雅典街頭和行人對話。他常常從提問開始,聆聽別人講述他們自以為了解的事務。然後他根據別人的講解進一步提問,最後讓對方答不出來,讓他們明白對自己所講的事務其實並無真正的了解。 常青藤教育理念之四: 守法、合作、公正精神的培養。體育在西方自古以來就是精英教育的核心,是培養領袖的必修課。因為體育能教會參與者遵守規則的意識、隊友合作的精神 、激勵和團結全隊的領袖才能、必勝的決心和競爭的勇氣、正確地面對失敗、尊重對手的公正精神等等。這些正是市場經濟社會中基本的游戲規則。 常青藤教育理念之五: 規劃未來、推遲眼前慾望滿足。這是培養意志力和樹立宏大目標的有效途徑。人最難控制的是自己的慾望。孩子如果從小就能抑制自己的慾望,說明孩子的意志力已很強。加上有長遠的規劃,孩子一定不會被社會所淘汰。 常青藤教育理念在邁格森課程中的體現 在硬體設施上:教室內的教學採用互動式白板進行互動授課,尊重孩子們多元化的學習方式,並訓練孩子的動手實踐能力;獨特的可拼接課桌設計,將Indivial Learning、Pair Work、Group Discussion、Debate等各種教學形式融入其中,避免教師一言堂,讓學生懂得獨立思考和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並充分順應孩子的個性發展。 在課程風格上:多元化的課程設置可以滿足孩子們不同的學習需求;GCE課程有助於孩子在體驗式的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國際化的教學方式重視師生間的平等與互動,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和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孩子們通過大量projects的展示來鍛煉演講演示的能力,並在各種課堂活動中鍛煉溝通協作的能力。 在教學服務上:關注每個孩子的學習和綜合表現,使用美國私立學校的check-in, checklist 和comments的方式來定期反饋孩子的情況。設立成長規劃師與任課老師配合,全程記錄孩子們的成長與進步,保持與家長的及時溝通與聯絡,為家長提供孩子成長發展的規劃建議。
編輯本段邁格森課程分階說明
4-9歲基礎少兒英語
基礎階段課程(Level 1-Level 6) 適用年齡:4-9歲少兒 教學資料:美國專業教育研究機構Waterford Institute研發的WEL(Waterford Early Learning)教學軟體和配套圖書資源,包括閱讀,數學和科學。 授課方式:機房上機訓練+課堂電子白板授課;全英文美式教學環境 產品背景: 4-9周歲少兒專用的英語互動教學系統Waterford Early Learning Program由美國著名的沃特福德學院(Waterford Institute)用15年以上時間、耗資1億美金研發而成,2008年獲得美國軟體與科學協會頒發的CODiE獎。沃特福德學院由美國教育專家Dustin Heuston博士在1976年創辦,之後迅速成為以高科技手段實施新型互動式教學的先鋒。它的總部位於美國猶他州的鹽湖城(Salt Lake City), 在美國國內外設有分支機構來共同研發教育產品。沃特福德學院多年來致力於為每一位兒童提供最優質的教育模式和資源,並以其嚴謹而富有創新性的研究保持著自身在少兒閱讀,數學和科學教育領域的領軍地位。不僅如此,沃特福德學院所屬的美國沃特福德學校(Waterford School)擁有從學齡前到高中階段的千餘名學員,因其卓越的學科成績而享有盛名。 教學目標: 重視兒童五項英語學習能力的開發:Phonological Awareness、Phonics、Vocabulary and Comprehension、Fluency和Language Concepts,可讓兒童在沒有任何讀寫基礎下循序吸收提升,全面培養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 朗讀與閱讀能力 自然拼讀法:建立自信,以每分鍾90個詞的速度享受流暢朗讀的快樂!掌握英語的44個發音單位,205個高頻詞,暢快朗讀103本分級Readable圖書。 音韻意識:精準發音從小塑造!准確分辨和發出單詞里每個音素,掌握重音和節奏。 理解力與詞彙:不僅讀得順,更要讀得懂!識讀並理解26首美國童謠,16個地道故事,102本分級Read-along圖書,掌握590個目標詞彙。 語言概念:說話原來是這么有趣的事!明確閱讀的方式,發展口語表達能力,快樂學習基礎性句法和語法概念。 數學和科學能力 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科學家!結合數字概念的掌握與抽象思維的訓練,為未來的系統學習打好基礎綜合音樂,藝術,故事和各類互動實驗,發展多元智能讓學生積極參與探索有意義又有趣的科學活動,親身體驗思考和探索的樂趣從課前評估,知識導入,到練習與應用,再到擴展練習,最後評測學習情況,系統科學地設置訓練環節,扎實學習效果 綜合素質GCE課程 成為小小全球公民!訓練學生對自我與世界的認知,呵護孩子的好奇心與創造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與領導力!
10-12歲初級兒童英語
初級階段課程(Level 7-Level 9) 適用年齡:10-12歲少兒 產品背景:重金引進由National Geographic(美國國家地理)與Cengage Learning(聖智學習出版公司)共同研發的World Wonders(奇妙世界)系列教材及配套多媒體互動學習系統,通過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授課,為學員打造全英文互動教學環境。幫助學員熟練掌握小學階段直至初中二年級國家英語大綱要求掌握的語法,並在擴展詞彙的基礎上提高語言綜合能力,順利通過小升初考試。 教學資料: 美國國家地理與專業教育出版機構Cengage Learning共同推出的World Wonders (奇妙世界)第一至第三冊,以及配套教學資源。 授課方式:課堂電子白板授課+各類資源的使用;全英文互動教學環境 教學目標: 以閱讀為導向,分技能專項訓練聽說讀寫,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英語 開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與豐富的教學資源 指導學生在相應的話題范圍內較為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 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小學階段直至初中二年級國家英語大綱要求掌握的語法 在提高語言綜合能力的基礎上掌握應對考試(筆試+面試)的方法 註:12歲以上的學生可參加培生通用英語考試(PTE-G)作為學習水平的證明。
13-15歲中級青少英語
中級階段課程(Level 10-Level 12) 適用年齡:13-15歲青少 產品背景:重金引進由National Geographic(美國國家地理)與Cengage Learning(聖智學習出版公司)共同研發的English Explorer(英語探索)系列教材及配套多媒體互動學習系統,通過互動式電子白板進行授課,為學員打造全英文互動教學環境。 教學資料:美國國家地理與專業教育出版機構Cengage Learning共同推出的English Explorer(英語探索)第一冊~第三冊,以及配套教學資源。 授課方式:課堂電子白板授課+各類資源的使用;全英文互動教學環境 教學目標: 讓學生學會用英語來學習 幫助學生養成英語思維的習慣,能熟練運用所學於交流和表達。 進一步擴展學生的全球視野,並運用所學於各學科內容的基礎性學習 熟練運用所學於應試,在提高語言綜合能力的基礎上掌握應對中考的方法 註:12歲以上的學生可參加培生通用英語考試(PTE-G)作為學習水平的證明。
16-17歲高級青少教育
高級階段課程(Level 13-Level 14) 適用年齡:16-17歲青少(特別是已有出國意向的學生) 教學資料:美國專業教育出版機構Cengage Learning與美國高校合作推出的Key Concepts(關鍵概念)第一冊~第二冊(各包括聽說冊+讀寫冊),以及配套教學資源。 授課方式:課堂電子白板授課+各類資源的使用;國外高校的討論研習式英文教學環境 教學目標: 幫助學生完全熟悉國外高校以交流討論為主的課堂學習方式 指導學生撰寫規范出色的學術類文章 增強學生的文化理解力和適應力 為學生參加留學類考試提供專項培訓 註:16歲以上的學生可參加培生學術英語考試(PTE-A)作為出國考試類英語水平的證明。
編輯本段GCE全球公民英才計劃
GCE全球公民理念
2008年,美國現任總統Barack Obama在柏林發表講話時,第一次正式提出」Global Citizenship」 這一表達,強調了在當今彼此緊密聯系的全球化環境中個體發展的重要方向以及個體對外界的產生的影響力。「全球公民」的內涵十分豐富,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概括: 一、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必有的知識與理解力:全球公民應當具有社會公平意識,多元文化意識,全球化與相互依存意識,可持續發展,以及世界和平意識; 二、 Skills-必備的技能:全球公民要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力,據理辯論的能力,以及合作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Values and Attitudes-必需的價值觀與態度:全球公民要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具有同理心,支持社會公平與正義,尊重多元文化,關心環境和支持可持續發展,並相信自己能讓世界有所不同
GCE教學體系
GCE的課堂會引導學員發展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掌握參與全球合作與競爭的必備知識,鍛煉各項能力並形成價值觀。在GCE課堂上,老師會通過發問引導學生思考,不會只給出一種答案,而是鼓勵學員們去探索,研究,並表達出他們自己的觀點。與此同時,學員們也會養成習慣去傾聽別的同學的想法,並尊重他人的觀點。
GCE課程內容
GCE課程的內容由兩方面組成: I.世界文化課: 這是學員對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國家與文化的學習,包括美國,英國,希臘,羅馬等國家的社會和文化,在老師的引導下體驗,探索和研究多元文化的內容,形成廣闊的國際視野; II.全球性話題的projects與activities: 這是有助於學生形成批判性思維和鍛煉溝通協作能力的內容,學員在老師的帶領下思考和探索全球性話題,包括環境保護,資源回收,氣候變暖,生態旅遊等,關注與人類個體息息相關的全球性問題,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掌握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GCE課程圖示:
GCE教育目標
GCE教育目標 邁格森通過開設GCE課程,引導學生關注和了解自身所在世界,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發展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明白作為人類的一份子應當如何關心和保護地球環境,懂得如何有效地與他人溝通與合作,加強團隊意識和責任感,構建適應未來社會要求的多種軟實力,包括文化適應力,溝通協作能力與團隊領導力等。

Ⅸ 未來俠樂高機器人教育怎麼樣

——原標題:2019年中國教育機器人行業市場現狀及趨勢分析 前景向好,研究方向專注七大領域

教育機器人行業基本概況分析:定義、產業鏈分析

根據機器人的應用環境,國際機器人聯盟(IFR)將機器人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教育機器人是具有教與學智能的服務機器人,是服務機器人的一個細分種類。例如,網龍華漁教育研發的「未來教師」機器人可再朗讀課文、點名、監考等應用情景中使用。

教育機器人產業鏈主要包括核心零部件、軟體與操作系統、內容植入以及整機製造與應用服務。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晶元、控制器、原材料、感測器、減速器以及一些其他零部件;軟體與操作系統主要是技術模塊、系統集成、導航以及語音服務等。

系統集成以及技術支持主要是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方面加速服務機器人智能化進程。

內容植入包括教育課程植入、教學案例植入、音樂、故事等教學內容植入;整機製造與下游應用主要是早教陪伴領域、steam益智玩具、積木編程以及編程機器人等領域。

教育機器人行業產業鏈分析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閱讀全文

與聖智數學效果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