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數學教師課前如何准備
老師在課堂上要把握好時間,及問題的難易程度,多安排一些學生動手的環節(如,這都是老師必須要考慮的,上黑板上來寫答案。
最後要講的一點是,在講解內容中,把講台當成是一個展示自己才能的一個舞台。
總之,來知道學生是否都已明白,在課堂上老師要善於觀察學生的表情:不要緊張,上課要能放得開,你這個內容你將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來講,上課也不會覺得枯燥,也很受學生歡迎,或是做一個小小的手工製作等),或是做實驗引入正題等等,所有的學生一起來做一個簡單的游戲,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上黑板來表演,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一定要控制好,需要配備多少個問題,是講故事導入課題,還是多媒體教學,每一個環節大概要多長時間講,備課裡麵包括首先要備好課。
其次是上課的狀態,只要你認真准備了,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的!祝你成功:課程的重點內容是什麼,並且課堂上還要有控場能力
『貳』 小學數學我是如何備課的
備學生,確定學生學習主體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的中心。
我們的教學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在備課時也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使整個教學活動能夠圍繞著學生科學而合理地展開。小學數學新課標明確提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只有以學生為中心,才能提高教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1)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新知的獲取是建立在學生已掌握的舊知的基礎之上的。在教授新知前,教師只有全面了解學生的現有知識基礎,才能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來制定教學策略與教學進度,才能使教學基於學生的現實基礎正常進行。也就是說在教授新知時,教師要明確學生對與新知相關的概念、定理的掌握情況。如果學生對新知中所涉及的基本的概念定理等不能准確掌握,那麼無法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2)了解學生的生活背景。現代教學提出教學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將教學與生活相聯系。小學新課標非常關注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提出要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與現象入手,調動學生的生活背景來教授新知,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同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將所學充分地運用於生活,將教學與實踐相聯系,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提升數學知識的價值。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審視學生的生活,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有機聯系起來。
小學數學教學如何進行備課
備新課標,樹立先進的課程理念 理念是什麼?
理念是教學的指導思想,是教學行為的向導,有什麼樣的教學理念就有什麼樣的教學行為。新課改在課堂教學改革中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新課標從全新的角度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在備課時,教師必須要認真學習新課改,領會新課標,將理念指導於實踐,在實踐中孕育理念,使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更高效,教學改革更富有成效。小學數學新課標明確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備課時我們要將課程理念與數學實踐相結合,體現出數學學科的發展性、基礎性、實踐性,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與素養全面提高的協調統一。
可以說要實現數學教學的根本性變革,大力提高備課的有效性,教師就必須在思想上實現重大的轉變,也就是要認真學習新課標,將理論學習與具體行為相結合,在教學中實踐,在實踐中摸索,在摸索中總結,在總結中提升。這樣才能將這些理念爛熟於胸,才
『叄』 人教版小學數學如何備好課
一、備好教材
1、認真鑽研大綱,明確教學目的
教學目的是一切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學工作的靈魂,也是教學評價的依據。評價一堂課,應該首先看這堂課目的定得是否合適,為完成目的所採取的教學措施是否得當,教學目的完成情況如何。這就是說,一個數學老師備課時首先要確定教學目的,再考慮為完成教學目的應採取哪些措施。要明確教學目的,就必須學習並鑽研教學大綱。
2、從整體出發,系統分析和研究教材
數學是一門系統性很強的學科,所以,數學老師要按照「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認真備課,吃透教材。這就要求教師掌握小學數學教材的整體結構和編排體系,掌握「部分」在「整體」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各部分知識的相互關聯,吃透重點、難點和關鍵,精心設計教案。如果在教學中備一節,教一節,不了解這一節在整體中的地位與其它章節的聯系,就很難談上吃透教材和融會貫通。
教師對教材的理解不僅要全面,而且要深刻,要深刻領會編者意圖。能否領會編者的意圖,是衡量教師理解教材深淺的一個重要標志。
3、抓住重點和找准難點
一節數學課,不管你是用傳統的眼光,還是用新的教學理念去評價,有沒有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沒有達到教學目標,都是衡量一節課成功不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們備課時,一定要注意抓住重點和找准難點。
重點往往是新知識的起點和主體部分。備課時要突出重點。一節課內,首先要在時間上保證重點內容重點講,要緊緊圍繞重點,以它為中心,引導啟發學生加強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點,課中出重點,才能使整個一堂課有個靈魂。
4、創造性使用教材
創造性使用教材是一名優秀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只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實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完美統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區和本人教學實踐的特殊性實現有機結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對學習內容、教學方法的需求,充分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
二、備好教學程序
1、根據學生認知規律,精心設計教學環節
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是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認識的循序漸進過程。在備課時,我們要根據這一規律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並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基礎靈活安排各個環節的先後次序及主次地位。
2、啟發學生思維,精心設計問題
啟發思維是課堂教學的靈魂,而數學的思維來自問題。所以,在備課時,要重視創設問題情境。「學起於思,思源於疑。」要有意識地設置一些困惑的問題,微妙的問題,疑難的問題,以啟發學生思維。把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設計成讓學生進行「再創造」的過程。
3、恰當選擇教學方法
幾年來,許多老師明確地認識到我國小學數學的在教學目的轉變,由過去的重結果為重教學過程,在教學方法上做了相應的改革,一改過去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的教學方法,陸續出現了一些新的教學方法,注意採用富啟發性的有助於發展學生智力的教學方法,如發現法、探索問題法、研討法等,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人們常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很多,每一種方法都有各自的特點和適用范圍。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4、注重數學基礎知識和思想方法的形成訓練
數學基礎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是小學數學教材內容的整體結構的兩根強有力的支柱。數學基礎知識立在明處而數學思想方法則藏在暗處。因此,教師在備課時,不能抓一根丟一根。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時,要用兩根支柱的思想支配,理清知識結構和思想方法體系。尤其要把數學思想方法像數學知識一樣,歸納到教學目的要求和教材分析中去,弄清每一章節主要體現什麼數學思想和運用什麼數學方法。並深刻挖掘這些思想方法所起的功能和作用。
數學思想方法是通過教學過程教給學生的,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概念的形成過程,問題的發現過程,規律的揭示過程,結論的推導過程等等,都體現某種數學思想,並受其指導。如果忽視這些過程就意味著失去向學生傳授數學思想方法的機會。
三、備好學生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教師要想教會學生,必須先了解學生,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里的問題和困難。備學生的目的是為了做到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的具體需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也就是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了解學生的內容包括他們的思想、情緒、知識和能力基礎、思維特點和思維水平、學習方法、愛好和對教學的期望等。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照顧大多數的原則,確定教學的起點和難點,同時考慮相應的教學措施。
備課時,還可以考慮如何有意識地結合每次教學,解決一兩個學生的問題,以幫助他們進一步提高學習效果。一次解決一兩個問題,一個學期下來也就能解決不少問題。這對提高教學質量,密切師生關系都有很大的好處。
『肆』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的備課工作
一、備好教師
我們都知道:「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要教好一堂課,備好一堂課,教師首先要從自己做起。如何備好教師自己,在我看來,首先就是自己內在的知識素養應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學生的需求不斷增長,教師單單在課堂知識方面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我們需要的還有對學生情感的深入教育、對教學技巧的不斷提高,教學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各項技能,轉變一些傳統的觀念,要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全面發展當做自己的責任。細分到小學數學,就需要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多學習最新的教育理念,多瀏覽教育方面的最新資訊,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素養,以適應新時期教學的新要求。
二、備好教材
教材是大綱的基本體現,是學生學習的基礎,也是知識的基本來源,教學中我們要以教材為本,同樣,備課的時候也要以教材為本。備好教材需要我們從以下幾方面做起:首先,要認真鑽研大綱要求。大綱規定了新時期教學的基本知識、基本任務與基本要求,大綱是教師從事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也是評價教學效果的主要依據。大綱就是我們教學的目的,而一切的教學過程都要以教學目的為最終的歸宿。所以,認真鑽研大綱的要求,對於整個教學工作的開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其次,要系統地分析教材。我們知道,數學是一個連貫性很強的學科,幾乎所有的知識都能聯系在一起,所以,要做好數學備課,教師就要系統、全面地分析教材,總結出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做好教學之間的銜接,以便在日後的教學過程中加以利用,方便學生的識記與理解,增強教學的連貫性。再次,抓住教材中的重點以及難點。一般來說,教學的難點都是重點,學生難以吃透,但大綱規定必須掌握,所以教師對這部分知識要特殊對待。一節課內,要突出重點,讓學生重視,師生聯手一起克服難點,也可以將以前學過的相關知識在課堂上提出來,加深學生的印象,便於學生理解。最後,最重要的一點,也是比較難做的一點,就是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是死的,但教學的過程是活的,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徵,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結合本地特色,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本地特色與教學內容融合在一起,便於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提高教學的效果。
三、備好教學過程
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當然這個過程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需要我們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事前設定好規則,設定好路子,讓學生跟著教師的引導,步入知識的殿堂。我認為,在備課的時候,我們首先要了解學生對之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因為前面說過,數學是一門知識連貫性很強的學科,以前的知識是現在學習的基礎,只有了解了學生的情況,才能對新的課程做好設計。提問是課堂中不可缺少的,特別是對小學生,提問不僅可以提示他們注意聽課,回答教師的問題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驕傲的資本,所以認真設計課堂問題,也是教師需要做好的一項基本功課,這樣既能達到檢測教學效果的目的,又可以將走神的學生拉回課堂。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我們在教學中往往忽視的教學項目之一,我認為,數學課上,我們要時時處處為提高學生的能力著想,比如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等,所以,在設計課堂教案的時候,我們要思考怎樣才能更好地培養他們的能力。
四、備好學生
前面說過,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思想,要將學生當做課堂教學的主體。所以,在備課的時候,教師要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學生,我願意老師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我想讓課堂變得怎麼樣,怎麼講知識更容易理解等等。作為教師,我們要了解自己的學生,了解他們的想法,了解他們的基礎,了解他們的特點:哪些學生思維相對比較活躍,對知識掌握較快,哪些學生對知識點掌握較慢,需要我們特別照顧,這樣一來,教學就成為一個有的放矢的過程,而不是一個遍地撒網的過程,針對性強了,教學的目標就更容易達到。比如,教師可以試著在教學的過程中一次課堂能夠解決幾個學生的問題,一個學期下來,就會收到很大的驚喜。
『伍』 小學數學備課的關鍵點在哪
一、把握新課程的要求和理念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指導綱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充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新課程標准規定:在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突顯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個課程標准體現了要把數學課堂還給學生,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教師應通過各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他們主動探究的數學品質。
二、確立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總要有目標,即課堂的意義和價值的體現。小學數學課程的目標為:讓學生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結合這個目標,教師的教案要體現知識的傳遞和興趣的培養以及數學思維方式的引導等內容。
三、把握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
正確把握教材內容是備課的主要任務,也是備課過程的關鍵環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要深入鑽研教材。既要把握教材的整體性和系統性,體現數學思維能力的訓練;又要明確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堅持知識和能力培養的循序漸進性;還要重視對重點和難點的分析和分解,找到便於學生接受的方法和角度。
備課過程中,除了把握教材內容即備教材之外,還要備學生。備學生就是要切實了解學生的實際,比如學風情況、學習基礎及學習的積極性等。要弄清楚全班優生、中等生和學困生的實際情況如何,還要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態度和習慣,並在實際教學中有意識地對他們施以影響。比如,教師在備課時要回答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學生想知道什麼、學生喜歡用什麼的方式探索問題的答案、那些疑難問題還需要拓展與延伸等問題。這些問題弄清楚了,教師就明確了教學的切入點。
四、設計恰當的教學方法
教學內容要通過恰當的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樂於學習、樂於接受。由於小學數學的特點,教學方法尤其重要,沒有恰當的教學方法,教學會變得平淡、枯燥,課堂氣氛也會死氣沉沉沒有生機。小學數學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法,一是情景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計和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各種場景,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以及學習數學給生活帶來的各種便利,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價值與數學的美。二是掛圖法。將教學內容中不太容易懂的、抽象的數學知識加工成可操作的活動掛圖,這些圖畫的風格和色彩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富有很濃的兒童情趣,而且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容易激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三是實踐教學法。實踐教學法有利於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也利於將數學知識向實踐能力的轉化。因為,學生學習數學的根本目的是發揮知識對於實踐能力的指導作用。
五、寫教學小結
每一堂課結束後,教師都要結合備課情況和課堂活動情況進行小結,並形成教學反思,寫在教案本上,讓教學小結成為備課的一個環節和內容。在教學小結中既要記錄自己備課的成功之處,也要記「敗筆之處」;既要記錄學生的表現,也要記錄教師的發揮情況。
總之,小學數學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備課中要充分考慮教材內容、學生學習狀況、學生生活的實際等各種因素,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數學的樂趣,更准確把握課程的新理念,正確整合教材內容,明確科學的目標與要求,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讓數學走出課堂,走進實際生活,走進實踐領域,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的能力。
『陸』 小學數學教師怎樣快速備課
小學數學老師要熟悉自己所講的數學內容,因此要了解課本,並了解一節課的教學目標。
『柒』 小學數學怎樣進行有效備課
備學生,確定學生學習主體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學的中心。
我們的教學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在備課時也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使整個教學活動能夠圍繞著學生科學而合理地展開。小學數學新課標明確提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只有以學生為中心,才能提高教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
(1)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新知的獲取是建立在學生已掌握的舊知的基礎之上的。在教授新知前,教師只有全面了解學生的現有知識基礎,才能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來制定教學策略與教學進度,才能使教學基於學生的現實基礎正常進行。也就是說在教授新知時,教師要明確學生對與新知相關的概念、定理的掌握情況。如果學生對新知中所涉及的基本的概念定理等不能准確掌握,那麼無法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2)了解學生的生活背景。現代教學提出教學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將教學與生活相聯系。小學新課標非常關注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提出要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與現象入手,調動學生的生活背景來教授新知,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同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將所學充分地運用於生活,將教學與實踐相聯系,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提升數學知識的價值。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審視學生的生活,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有機聯系起來。
『捌』 小學數學老師怎樣集體備課
我們集體備課是這樣的:每周備一次課
,備課時應該拿出下周所要講課的預案,也就是自己的教案,充分熟悉下周內容後備課組才能更有效的進行集體備課。備課時,有專人進行記錄,首先共同找到備課內容的重難點,目標,第二、教學中突破重難點時你的課是怎樣設計的,,從多種預案中找到最佳方案。三、教學注意點:這方面因該由老教師多發言,利用以往經驗指出學生易錯,易混淆的地方,避免教學中走彎路。四、備作業,通常這一項我們就把課本與資料上稍難題進行交流,做的
比較簡單。
『玖』 小學數學老師應該怎樣備課
一、轉變觀念,刷新理念
新課程標准指出,要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實施機制。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教學理念決定教學的思路,只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才能在備課時給自己正確的定位,創設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提高課堂效率。
二、備教材
(一)教學目標
數學課程標准規定了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是由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方面組成的。這四個方面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和態度離不開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它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1.明確知識內容的學習程度
上好一節課必須明確知識內容的目標設定,首先了解整個單元的內容,研讀教材分析,聯系前後內容,再進行教學設計。
以二年級下冊《認識角》為例,教師首先要了解這節課的知識目標發生了變化,以往的教材要求學生會畫角,而新教材則淡化了這個要求。另外,結合下面幾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師會發現,這節課一定要使學生透徹地掌握「角的大小和角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才能為下面學習「角的種類以及角的比大小」做鋪墊。
2.設定能力的提升要求
每個年齡段對學生數學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設定目標都有所不同,而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具體學段以及每節課的內容,滲透這方面能力的培養。這些能力可以依據《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以及《教材分析》幫助教師去制定能力提升的目標方向。
3.制定情感、態度的價值目標
作為一線教師,平時課堂中要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目標貫穿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中去,必須充分認識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明晰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具體目標,並在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積極融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二)重點、難點
重點一般是一節課中應用最廣泛的知識,而難點則是學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識。教師備課時應思考如何在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對於新教師而言,最好備課能備到每一句話和每一個細節。
比如下面這一段備課內容,是三年級上學期《觀察物體》的一個備課片段。
師:這是什麼?
生:愛心箱。
……
師:你知道這個愛心箱是哪個學校的嗎?(請左邊同學回答)
追問:他說得對嗎?你們怎麼知道的?
師:對!在愛心箱的左面寫著「東山小學」。
(問右邊同學)你們看到了嗎?
預設:坐在右邊和中間的同學看不見寫在愛心箱左面的字。
……
師:愛心箱的左面和右面我們都把它叫做側面(板書:側面)
這段備課,不僅備了教師說的每一句話,也預設了學生的每一個回答,相信這樣備出的一節課,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可以從容自如,輕松引導學生掌握所學內容。
(三)鞏固習題
習題的設計是為了鞏固一節課所學的內容。教師備課時,應當遵循由易到難的設計思路,並考慮分層教學。對於速度快的學生設計一些提高的內容,而對於掌握知識較慢的學生,則要選擇少而精的題目進行練習,而這些設計都要在課前備課中完成,並且注意難點要引導學生突破和理解。
三、備學生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要上好課,必須深入了解學生在學習新內容之前已經掌握的知識和已有的生活經驗,預想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並預設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後來接班的老師,一定要回顧之前幾個年段的內容,這樣就能避免課堂上傳授內容過深或太淺而使學生失去興趣。
另外,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所不同,教師備課時應該顧及到每個學生的發展。考慮課堂語言的設計如何才能使每個學生都能理解,並獲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四、備教學資源
1.生活中的數學
生活中的經驗是無形的教學資源,比如《認識千克和克》這節課,可以在課前讓學生逛逛超市,感受一些特定物品的質量,備課時結合學生已有的經驗,使這節課不會顯得枯燥無趣,並對「千克和克」形成感性的認識。
2.理論基礎和知識鋪墊
掌握教學的理論基礎其實也是對教師的專業要求,教師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影響教師備課時的語言設計和備課思路。所以在備課之前不妨先去了解相關的理論基礎和知識點,在教師備課用書的最後往往會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理論基礎,教師先自我學習,深刻理解知識點,才能在課堂上輕松應對學生的突發提問。
備課時了解理論基礎和相關知識,還可以在備課時為以後的相關內容做鋪墊。數學知識點是一環套一環的,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內容激發學生課後探索的慾望,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五、反思教學,二次備課
隨著教育的改革發展,大部分教師都意識到二次備課的重要性。課前的備課僅僅是一個教學思路和預備方案,而一旦真正上課,就會有很多插曲,這些插曲都會對原有的教學設計提出挑戰。教師在課後把這些插曲記錄下來,對自己當時的教學進行回顧反思,體會不足,幫助自己提升教學能力,並制定更加優秀的備課設計方案。
『拾』 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備課
不要想一些捷徑、吃透教材、自己多實踐。
備課是教師在教學前所做的一切准備工作,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前提,是對新的教學理念的掌握、接受、升華和運用的過程。有效備課能體現出教師的智慧和心血。 一、備學生 《數學課程標准》中強調「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對自己的學生了解得越充分、越細致、越有針對性,教學效果就越好。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合理分析學生情況:
(一)了解學生在接受新知識前的知識預備狀態,主要是看知識、技能、情感方面有何經驗基礎。這樣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措施。如教學「柱的表面積」一課,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自己總結與概括出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公式,並能運用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這一內容屬於規則學習的范疇,而規則學習的前提條件是獲得運用有關概念的能力。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圓柱的底面積x2,對這個公式中的規則學習,學生必須掌握「圓柱」、「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加」、「乘」等數學概念,否則學生不能自主地探究出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公式,也就無法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因此,准確地診斷學生的起始能力和已有知識經驗是做好有效備課的基本前提。為了全面掌握學生情況,教師可以課前詢問、問卷調查、做些小測試等准備工作以減少數學教學中的「無效勞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二)分析學生背景知識。數學知識經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學生從生活實際中學習、建構新知識,又使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提升數學知識的價值。如教學「環形跑道內外跑道相差多少」的問題時,讓學生去學校操場實地感受、嘗試,積累一定的背景知識後,學生能迅速地找出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道的差距是在彎曲跑道處,並能很快地解決問題。 二、備任務
當代教育理念是「學生的學習設計教學」,備課不是任憑教師主觀預設方案進行簡單的復述,而是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因此,數學教師備課的主要任務是:充分領悟小學數學教材,為學生提供恰當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開發學生的創造力。
(一)明確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主要是知識、技能、情感態度三大領域,教師要准確把握學習任務,根據各自教學任務的特點設計相應的教學策略。教學「量的計量」時就得加強單位間進率換算的教學,要使得學生弄清實際生活中為什麼長度單位間進率是「十」?而面積單位進率是「百」?等知識性問題。 (二)認真分析教材,領會教材設計思路,教學重難點,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以及教材的育人因素,這些都是教師備課必不可少的基礎環節。一位教師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沒有強調是沿中間的摺痕對稱,在測試時就有學生誤認為長方形有四條對稱軸。 三、備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主體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預期學習結果。數學教學目標的制定要講究全面、明確、適當、分層有彈性。既要確保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又要考慮到學生的發展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層次需求,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
小學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匯總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
四、備檢測
教學活動中教學信息反饋也十分關鍵,檢測的目的就在於此。通過檢測可以了解到學生是否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如果未達到目標是何種原因造成的?教師得到信息後就可及時對教學進行調整。
備檢測是要注意設計合理的試題,檢測的內容要與教學目標相符,並且為了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檢測可以在教學結束後,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 教師應相信學生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能,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交流的主要途徑,備課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顯現以學生為主,反映出新的備課理念和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