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年級孩子數學加減法慢,怎麼訓練
1、學數數
學計算之前先學數數,這誰都知道,但是利用多種數數形式來為計算打基礎,卻被相當多的父母所忽視。不少父母在孩子會唱讀1~100之後就認為孩子已學會了數數,而可以教計算了,但實際上孩子並沒有真正建立數的概念,也沒有真正掌握計數的技巧。
數數的內容其實很多,除了要建立數的一對一的概念以外,還要包括多種數數的技能,主要形式有:
①N加1,即按遞增1的順序正著數,這是學N加1計算的基礎;
②N減1,即按遞減1的順序倒著數,這是學N減1計算的基礎;
③數單數,建立奇數概念;
④數雙數,建立偶數概念;
⑤逢10數,建立進位概念;
⑥逢5數,將5作為一個基本單元,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數數技能,因為在提高數數和計算技能方面,5的重要性僅次於10。
2、計算N加1,凡是能正著依次數數並理解其含義是依次遞增1個的幼兒,都能輕而易舉地學會計算N加1,包括10加1、20加1、99加1乃至100加1。
3、計算N減1,凡是能倒著數數並理解其含義是依次遞減1個的幼兒都能學會計算N減1的題,包括11減1,21減1、100減1乃至101減1。
4、整10相加或相減,如10加10、20加10、……90加10,凡是會逢10數數並理解其含義是依次遞增或遞減10個的幼兒都能很容易地學會。
5、整5相加或相減,如0加5、5加5、10加5乃至95加5,凡是會逢5數數並理解其含義是遞增或遞減5個的幼兒,掌握起來並不難。
6、計算10加N,包括10加1、10加2……10加9,幼兒一旦理解10加幾就等於十幾,不僅能快速運算10加N,還能推廣至20加N、30加N乃至90加N。
7、兩個相同數相加,包括1加1、2加2……9加9,對於會數雙數的幼兒,當發現兩個相同的數相加後的結果都是雙數時,便會很容易地學會運算這類題。教學實踐發現,幼兒普遍對兩個相同數相加的題有自發的關注與興趣,因而幼兒對這組題的掌握往往要先於10以內非N加1的題。
8、計算兩數之和等於10的題,包括1加9、2加8、3加7、4加6及5加5,這組題的熟練與否對於進行10以上的運算是至關重要的。
⑵ 一年級11-20的加減法怎麼教
一年級11-20的加減法可以這樣教:
1、加法:大數記心裡,小數往上數,如4+2= 把4記在心裡,往上數兩個數,5、6, 之後得出結果4+2=6。
2、減法:大數記在心裡,小數往下數,如6-3= 把6記在心裡,往下數三個數,5、4、3, 之後得出結果6-3=3。
3、家長需配合每日為寶貝出30道10以內加減法,提升孩子的算術能力,注意不要讓孩子數指頭,養成習慣不好改,培養心算能力。
4、用這些方式描述數,讓孩子猜,或者反過來孩子描述大人猜,直到熟練。
5、家長說數,孩子撥數。邊撥邊說數的組成。如12是由1個十和2個一組成的。
⑶ 一年級的加法減法怎麼教
一年級的學生還不能正確地進行抽象思維,採用以下方法,能使習慣以來擺實物來計算或者是掰手指頭來學生也能快速准確的計算出結果,另外多和孩子聊聊,讓孩子能夠清晰地明白什麼是加法什麼是減法,能夠從根部去讓孩子理解透也是非常重要的。
⑷ 小學一年級填加減號的題,怎麼給孩子講解
舉一些簡單的例子,如用手指進行加減計算,用一些簡單的玩具進行示例等等。
讓孩子弄清加法和減法的意義:加法: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數、量合起來,變成一個數、量的計算。減法:從一個數量中減去另一個數量的運算叫做減法。
比較三個數的大小
填寫加減號的方法指導:如果等號右邊(也可以是左邊)那個獨立的數比左邊的兩個數大,就填加號。如果等號右邊(也可以是左邊)那個獨立的數比左邊的兩個數小,就填減號。如果左邊(也可以是右邊)的兩個數中,有一個數是0,可以填加號,也可以填減號。如果是三個數的加減法,先把前面兩個數相加,得出一個數,再運用上面的三種方法,和後面的數相加或相減。如果算不出來了,就把前面兩個數相減,再計算。
多跟孩子聊聊,要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加法什麼是減法,加減可以通過給孩子玩具來教他,給孩子一個玩具就是加,拿走一個玩具就是減。孩子理解加減的能力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多加滲透。
在做題時和孩子溝通,了解他對哪些題不懂,具體到某一類題,然後多對這一類題進行講解。在講題的過程中,要有耐心,不要因為孩子理解不了就批評孩子,或者罵孩子笨,這是最不可取的。
平時要多對孩子鼓勵,鍛煉孩子的理解能力,還要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孩子不一定不會,只是上課不認真聽講,導致課程跟不上,失掉信心了。
⑸ 小學一年級數學20以內加法秘訣
加減法是小學數學最基礎的部分,不過這是對於我們來說,對於剛開始接觸他們的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學起來並不那麼容易。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在剛進入新的學習環境還是會有些害怕,在學習上估計不會立馬就從幼兒園的自由狀態切換過來,所以給小學一年級學生輔導功課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耐心和方法。小學一年級數學2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對學生來說有什麼有用的學習方法嗎?小編整理了一些內容,估計對大家教小學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有幫助!
一、概念的認識
1.基礎數字的認知:先要讓孩子熟練的說並,認,寫1-20這20個數。要達到一下程度:1.家長任意指一個數,孩子能迅速認出,說出。2.家長任意說一個數,孩子能快速准確的寫出。把最基礎的一步完成後再進行下一步,不要急於求成。
2.大小的概念:孩子對這20個數的說,認,寫都掌握熟練了,接下來要教孩子大小,讓其有大小,多少的概念。從1開始,其後面的數越來越大,20是最大的,中間的數均比1大,比20小。可先按順序三組,三組的教孩子。例如:123,789等。而後再打亂順序,隨意抽出3個數讓其辨別大小。最好拿實物來表出『大』,『多』的概念。
3.個位十位的概念:教孩子個位,十位。讓其明白1位數小,2位數大,能幫其快速判斷大小。
4.加減的概念:把『加』,『減』的概念教會孩子,讓其知道加會讓數變多,變大;減會讓數變少,變小。可用簡單的吃東西來教。例如:桌子上放3個蘋果,讓爸爸吃了一個,孩子就容易明白爸爸吃了一個蘋果,蘋果就少了一個,這時再引入『減』的概念。
二、加減怎麼算?
1.一位數+一位數=一位數
這種最簡單,例如:3+2=5
先讓孩子伸出3根指頭,『加』就是在3的基礎上再伸出2根指頭,也可在3後讓孩子往後多數2個數,即4,5。這里就體現了大小和加減的作用。因此要讓孩子知道3後面的數大,前面的數小。要明白加是越來越多。
2.一位數+一位數=2位數。例如:4+7=11
這個在雖然涉及個位,十位的內容,但因為是一位數加一位數,所以不用考慮照位的問題,又因為20以內的數記得熟練,所以按前面的方法,就能直接寫出答案。
3.一位數+兩位數=兩位數(不進位)例:6+12=18
這個就要注意照位了。不過這個不涉及進位,退位,因此只需讓孩子分清個位,十位,注意照位,然後按前面的方法即可。
4.一位數+兩位數=兩位數(進位)如:8+13=21
在3的基礎上教給孩子滿十向前進1,同時注意先算個位,再算十位。
減法同樣適應。也可藉助算數棒等工具幫助孩子理解。
三、總結:
1-20 20個數,1最小,20最大,其餘均比1大,比20小;相鄰的數,後面的比前面的大。
加=多,減=少
兩位數比一位數大;先算個位,再算十位;個位滿十進一。
看完上面的內容之後,大家是不是覺得很清楚明了,運用以上的方法給小學一年級學生教2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應該可以更加方便和順利,預祝大家的數學學習有進步!
⑹ 小學加減法怎麼教
最近我在給二年級的孩子講1000以內的加減法。發現有幾個孩子的計算能力太差了。別說跟班裡的優秀學生比了,就是普通學生也已經落下他們一大截了。
這幾個孩子在一年級里學10以內的加減法時就比別的孩子慢。10以內數的合與分達不到脫口而出的地步,還要偷偷的數手指頭。
到了20以內的計算時,首先20以內數的組成不太清楚。比如18由1個十和8個一組成,所以10+8=18 或者18-10=8 這是不進位的20以內的加減法。
20以內進位和退位的加減法,教過一年級孩子知道,進位加法用的是湊十法,退位用的是破十法。
大家看看這裡面突出的還是「10」,其實在一年級里把10的合與分掌握熟練才是最基本的。
但是很多家長在訓練孩子的時候,注重的是數字的計算問題。包括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許多家長都是給孩子用數學卡片做了大量的計算,其實孩子對於計算已經很厭煩了,但是提高的不太多。
班裡一個小女孩的媽媽在一年級上冊的時候。就沾沾自喜的說自己孩子100以內的數的加減法都會了。但是現在這個孩子的計算能力並不高,1000以內的數計算常常出錯,只是開始時孩子的媽媽進行了強化練習,才有的結果,但是她對於數學計算的原理並不清楚,所以後來計算能力不是很高,並且她一做計算題就覺得麻煩,不想做,就是在小的時候,家長就讓她大量做超過她智力水平的計算題,她感受到的不是樂趣,而是枯燥無味。所以現在做1000以內的計算題她遲遲不做,覺得計算很麻煩,也經常出現很多的錯誤。
那麼怎麼有效的教孩子的加減法呢?
首先是不要急於給孩子出加減法的計算題,而忽略了孩子領會加減法的意義。
加法是把兩個數合成一個數的運算。
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
這是加減法的意義。但是不能直接給孩子去表述。一定要利用實物去感知這個過程。
不管是老師、孩子家長都不要粗暴的直接就運用加減符號去做計算題。
加法:
自製的教具也好,身邊的實物也好,色彩鮮艷的,令孩子感興趣的都可以使用。
比如:我手裡有一朵花片,小明給了我一朵花片。那麼我現在有幾朵花片?
孩子會快速說出2朵,那麼這時就邊說1和1合起來就是2.然後寫出算式:1+1=2
現在老師手裡有2朵花,我送給小紅一朵,老師手裡還有幾朵?
要學生感知減法就是從總數里去掉,很多小孩子出現計算時用小數減去大數就是搞不清楚誰是總數。知道總數後,再知道去掉、吃掉、飛走等等現象都是用減法表示。這時在寫出算式:2-1=1
以此類推由1到10變換花樣給孩子把10以內的數的分與合掌握好。算式達到張口就說的地步。
其次是20以內的不進位、退位和進位退位的加減法練習方法。
不進位和不退位的加減法訓練前,先要學生練習11到20之間數的組成。
比如11就是由1個十和1個一組成,12就是由1個十和2個一組成······20是由2個十或者20個一組成。
根據這些就寫算式10+1=11 10+2=12 ······10+10=20 減法:11-1=10 11-10=1
12-2=10 12=10=2·······
這樣的算式寫的多了,孩子根本就不用計算,直接印在腦子里張口就說出來了。
第三點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這一共有三種方法。加法用湊十法,減法是破十法和平十法。我們只講破十法,有的版本講到了平十法。
用圖片解釋下會更清楚。
一般都是破小學和大數湊成10,但是考試時也有給小數湊成10的,可以靈活些,多加訓練。
破十法。
舉個例子給大家講一下。
14-9=()14-9=4+1=5
15-8=() 15-8=5+2=7 明白了沒有以此類推掌握起來很快。
平十法。
破十法和平十法的區別在於,破十法是先減後加,平十法是連減。孩子喜歡哪個,就教孩子在做題過程中用哪種方法好了。
第四點、加減法的應用題,在小學一二年級很有特點,要教會孩子抓住主要的詞去判斷用加法還是減法。比如「一共」「原來'用加法計算,而「還剩「等等用減法計算,要教會孩子總結經驗,數學學科是個有規律可循的學科,有邊學習邊總結,這樣孩子學習才會有進步,對於學習的內容有有個體系的感覺,不要迷迷糊糊的不知道在學什麼,被動的機械的學習肯定不會有良好的結果的。
這是我的一點的看法,如果友友們有補充說明的,可以在下面分享你的意見或者建議
⑺ 怎樣教一年級小學生學數學加減法
1、首先10以內加減法是小學數學加減法計算的基礎,就好像乘除法計算中的「小九九」一樣,都是需要孩子去背的。那麼對於剛剛入學的孩子來說可能出現無法集中注意力的現象、無法進入學習的狀態中去。
2、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由於孩子還小可能無法理解學習的真正意義那麼就先從興趣開始吧!
3、多多的聯系實際(知識來源於生活嘛)因為書本上的知識都是經過加工總結出來的會有一些抽象。
4、先讓孩子理解加和減的概念,找些道具,積木什麼的,演示給孩子看,理解了概念,孩子就知道什麼時候用加法什麼時候用減法。
先讓孩子理解加和減的概念,找些道具,積木什麼的,演示給孩子看,理解了概念,孩子就知道什麼時候用加法什麼時候用減法。
至於說,10減去4孩子能不能立刻說是6這個得靠練習,我覺得沒必要家長擔心,老師會教的,回家都給孩子念叨一下練習一下就好了。
⑻ 怎樣教一年級小學生學數學加減法
《巧虎一年級數學》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巧虎一年級數學》這個建議給下半年要上一年級的孩子看的,同步一年級書本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