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學齡前兒童,如何有效的學習數學
孩子要從小培養,這句話是經過多少位家長,多少代教育所得來的寶貴經驗。因此當今家長對待孩子教育都是從娃娃抓起,在孩子還處於學齡前兒童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緊抓教育。爭取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但很多時候家長往往是在做盲目的努力,找不到方向和方法,而讓家長更加頭疼的是,當孩子開始去學習一系列的數學和物理問題之時,很多家長就輔導不了孩子了。因此家長想孩子在小時候就建立一個較好的數學思維和數學基礎。因此能夠按部就班的跟上老師講課的思路。
買一些最為基礎的數學漫畫。
讓孩子過早的接觸枯燥且難懂的理論知識是十分不建議的,因此可以試著給孩子去購買一些較為簡單的數學漫畫,孩子對於色彩鮮明並且形象可愛的動漫會十分感興趣,在喜歡中成長。
『貳』 輔導孩子作業,如何輔導孩子學好數學
孩子的數學成績不好,只是暫時的,引導贊美孩子看到每一次努力後取得的小小進步,鼓勵孩子在數學學科上投入比以前更多一點的時間和精力。找老師了解孩子數學成績不好的原因,了解孩子課堂上的數學學習情況。
家長平時無論多忙,都要找一些時間翻看一下小孩子的數學教材,找一些自己懂的問題裝作不懂問問孩子。如果他回答正確就借機表揚一下,如果回答不出來或者不準確,也不要批評更不要打罵,要跟孩子一起翻書到相關章節尋找答案,讓孩子明白書上的知識就是解決各種問題的答案或者關鍵,那麼當孩子以後在學習中或者做題時有問題會去主動看書。
『叄』 兒童如何學數學
⑴【引導孩子正確對待學習中遇到的新困難和新問題】在開始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家長要注意鼓勵孩子,讓其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勝不驕,敗不餒,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千萬不能讓問題堆積,形成惡性循環,而是要孩子在老師的引導下,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⑵【引導孩子提高自我調控的「適教」能力】一般來說,教師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後,因自身對教學過程的不同理解和知識結構、思維特點、個性傾向、職業經歷等原因,在教學方式、方法、策略的採用上表現出一定的傾向性,形成自己獨特的、一貫的教學風格或特點。作為一名學生,讓老師去適應自己顯然不現實,我們應該根據教師的特點,立足於自身的實際,優化學習策略,調控自己的學習行為,使自己的學法逐步適應老師的教法,從而使自己學得好、學得快。
⑶【引導孩子將「以老師為中心」轉變為「以自己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學習模式】數學不是靠老師教會的,而是在老師引導下,靠自己主動思維活動去獲取的,學習數學就是要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並經常發現和提出問題,而不能跟著老師的慣性運轉,被動地接受所學知識和方法。
⑷【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要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頑強的學習毅力,要有足夠的學習信心,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
⑸【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課前預習而「生疑」,「帶疑」聽課而「感疑」,通過老師的點撥、講解而「悟疑」、「解疑」,從而提高課堂聽課效果。預習也叫課前自學,預習的越充分,聽課效果就越好;聽課效果越好,就能更好地預習下節內容,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⑹【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提高閱讀能力】審題是解題的關鍵,數學題是由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構成的,拿到題目要「寧停三分」,「不搶一秒」,要在已有知識和解題經驗基礎上,譯字逐句仔細審題,細心推敲,切忌題意不清,倉促上陣,審數學題有時須對題意逐句「翻譯」,隱含條件轉化為明顯條件;有時需聯系題設與結論,前後呼應挖掘構建題設與目標的橋梁,尋找突破點,從而形成解題思路。
⑺【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演算、驗算習慣,提高運算能力】學習數學離不開運算,初中老師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算,因時間有限,運算量大,高中老師常把計算留給學生,這就要同學們多動腦,勤動手,不僅能筆算,而且也能口算和心算,對復雜運算,要有耐心,掌握算理,注重簡便方法。
⑻【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是一門邏輯性強、思維嚴謹的學科。而訓練並規范解題習慣是提高用文字、符號和圖形三種數學語言表達的有效途徑,而數學語言又是發展思維能力的基礎。因此要逐步夯實基礎,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
『肆』 怎樣教孩子學數學
兒童在學數學的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教授方法十分重要。 由於兒童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有限,因此父母在教兒童學數學的方法要生動、有趣和形象化,把孩子所看、所聽聯繫到數學問題,然後通過最簡單最形象的方式來教授孩子。學好數學對孩子以後的學習和生活都非常的重要。那麼怎麼教兒童學數學呢?教兒童學數學的幾個重要的方法有:
1、教孩子要有耐心,從易到難:大部分的父母都屬於急於求成,總是希望孩子多掌握一些知識,不要著急,可以教孩子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慢慢地加深難度。
2、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在生活中孩子對數學基礎有了廣泛的應用,就不再老是背加法表、減法表、乘法表,而是可以學習一些可以實際應用的。父母可以培養小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孩子從中可以理解數學的概念,比如量的概有念多少、大小、長短、高矮、輕重、厚薄等。
3、可以讓孩子從形狀入手學習數學:父母可以讓孩子學會畫圓、正方形、長方形。父母可以讓孩子塗色,看哪個圖形塗色時間長,也可以用報紙來演示,折一次,減小一半的面積,再折一次,又減少一半,這都屬於基本平面圖形的學習。
4、父母在教孩子數學的過程中用形象的圖片表示:孩子一般對圖畫是非常感興趣的,用形象的圖片,例如一些小兔子或者是蘋果來形象地表示數字,通過這些來練習數學。
5、幫助孩子建立錯題本:這是比較有效的學習手段。給孩子買上一個小本子,專門讓孩子把平時做作業包括考試時出現的錯題,在錯題本子上做出訂正與總結。在復習階段讓孩子再翻看一下錯題本子上的錯題,那麼孩子就能明白什麼地方需要特別留心,這時復習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是能用到數學知識的,都可以讓孩子動動腦筋幫助解決一下。總的來說,孩子學好數學必須要堅持。每天學的新內容,到第二天要及時復習。這樣循序漸進,學數學就會既輕松又高效。
『伍』 怎麼樣去學好數學
學習是要講究方法的,孩子有好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上將會是如虎添翼。但是很多家長不清楚孩子應該掌握哪些學習方法,從而對孩子盲目培養,嚴重影響孩子正常的學習節奏。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小學數學學習的方法,供各位家長參考,希望能給家長們帶來幫助。
3、錯題分析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孩子在學習的時候難免會犯錯,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引導他形成錯題分析。這樣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什麼地方,避免再次犯錯。此外,錯題分析還有助於孩子形成仔細審題的習慣,從而減少錯誤,避免粗心大意。
『陸』 小朋友怎麼樣學習數學
對孩子的數學教育,一方面給孩子建立數學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是生活中點滴滲透。
1、增強瞬識數能力
瞬間識數能力,顧名思義,就是在看到這個數字的時候,能立刻反應過來這個數字代表的實際含義。
這份能力的好處,可以減少孩子在腦中判定數量的時間,提高回答效率。
平時,家長想要訓練這份能力,可以從生活中找實例:
比如出去吃飯要幾雙碗筷,吃水果的時候,抓一把櫻桃,讓孩子估計總共有幾顆。
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判定數量的情況,都可以要求孩子來完成,這其實就是在訓練孩子的瞬間識數能力。
2、湊十法熟練應用
數學早教中,加減法尤其是20以內的加減法,關鍵就是要能靈活運用湊十法,
舉個簡單的例子:
8+6,將8拆分為4和4,得出4+4+6=14的結果。
考慮到數學本身的抽象性特徵,在一開始早教時,可以先以書面形式進行練習,待孩子熟悉後,再訓練口算能力。
3、基礎練習不能丟
一些家長在看到孩子已經能夠進行口算後,就覺得不必再做書面的計算習題,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書面式的練習,對孩子來說,是熟悉計算最好的方式,
未來孩子在學習數學時,口算只是早教中一個附加能力,使用率最高的還是筆紙的計算。
4、善用生活中數學
生活中,其實很多時候都暗含著數學計算,家長要做的就是發現這些計算機會,給孩子提供多樣化計算環境。
超市就是一個非常適合給孩子練習計算能力的地方:
購買多件商品後,到底需要花費多少錢,可以讓孩子自己來算一算。
同樣的產品,在打折促銷時,不同的方案,到底應該買哪一種,會更加優惠。
數學是一門實用性非常高的學科,家長只要善於發現,就能找到很多練習的機會。
5、讓計算變趣味性
計算本身就是非常枯燥的事情,但是掌握計算能力,又是不可避免的,
這時就需要家長開動腦筋,多找一些有趣的形式,鍛煉孩子的口算能力。
比如:今天是5月20日,距離六一兒童節還有多少天?
外婆今天買了12個蘋果,家裡五個人都吃了一個,還剩幾個蘋果?
多樣化的提問,會讓孩子更樂於去使用自己的計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