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大班數學20的加減法怎麼教
幼兒20以內加減法怎麼教
1、採用畫圖的方法學習:可以事先畫一些小動物,亦或是孩子比較喜歡和感興趣的水果之類。有助於增加孩子的趣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2、准備一些顏色艷麗的圖片:事先准備一些漂亮的,孩子感興趣的圖片,可以是人、物、水果、衣服和家用電器等圖片,陪孩子一邊玩一邊學習,有助於培養和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3、採用畫樹棍的方法進行學習:事先拿筆在紙上畫一些孩子比較感興趣的樹棍形狀,使之看起來清晰明了。這樣孩子也比較容易聽的懂。
4、充分利用孩子的手指進行學習: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尤其是對數學進行計算的過程中,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指進行數數。比如:需要計算9+8是多少的問題,可以讓孩子在心裡記住9,然後伸出雙手,數夠8個手指頭,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了。
5、練習採用進位的方法:讓孩子做算式的時候。學習和掌握使用10進1的方法進行學習。換句話來說就是湊10的方法。
上述的方法,需要在運用的過程中循序漸進,一步一步的分情況進行。一般情況下,孩子不會馬上就學會。因此,要有足夠的耐心,切勿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要多多鼓勵和支持孩子。否則,孩子比較容易出現厭學等一系列的情況。
❷ 如何教幼兒園孩子學習數學呢
一,寓教於樂
如何教幼兒園的孩子學習數學呢?這個問題其實是非常復雜的,因為在讀幼兒園的孩子們,他們對很多事情都只是保持三分鍾熱度。想要讓他們堅持做一件事情不是那麼容易的。所以想要讓孩子一直保持對數學的熱愛堅持,不斷地學數學,家長一定要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來幫助他們學習。比如說家長可以和孩子做一些數學類益智游戲。孩子對於游戲的好奇心,顯然比對於學習的好奇心更重。所以,家長可以通過與孩子做數學類益智游戲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學習數學,相信很多孩子也更願意通過游戲的方式來學習。四,給孩子觀看數學類動畫片
家長可以給孩子觀看一些數學類動畫片。讀幼兒園的孩子都是比較喜歡看動畫片的,這個時候家長不能什麼動畫片都給他們看。一些動畫片是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的。所以,家長應該給孩子選擇一些合適他們的動畫片,比如數學類益智動畫片,語文類益智動畫片。這些動畫片都是適合孩子看的,如果想要教會孩子學習數學,那麼,家長就要有意識的給孩子找一些數學類的動畫片,孩子看動畫片非常有熱情,如果動畫片裡面在有一些數學知識,那麼相信孩子接收知識也會更快一些,所以,家長可以適當的給孩子放一些數學類益智類動畫片。
❸ 如何教大班孩子學數學
《巧虎快樂數學》網路網盤免費下載
鏈接:
《巧虎快樂數學》是利用伊索寓言故事來教小朋友們學習數學的,當然還是由我們熟悉的主人公—巧虎、琪琪來帶領大家一起學習。個人感覺《巧虎快樂數學》利用伊索寓言的方法是非常贊的,讓小朋友們在寓言故事中不知不覺就學會了數學知識,在學習這方面,巧虎的好點子確實值得贊揚。不管是《巧虎英語學習版》還是《巧虎拼音城堡》或者《巧虎學漢字》,這些學習的資源都不會給孩子帶來任何的學習壓力,相反,會讓孩子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或許這就是巧虎的神奇之處吧。
❹ 大班數學加減法怎麼教
如何教大班的加減法:
1、第一個要看的是大班的數學教材,到底是從什麼思路引導孩子學習的。
2、要根據每個孩子的接受理解能力去幫助小朋友學習,不能用自己的方式想怎麼教就怎麼教。因為幼兒園班級人數不多,這時候可以照顧到每個小朋友。
3、還要不斷學習其他優秀老師的上課模式,一定要多去了解小朋友的真實想法,有條件的可以經常安排一定測試和練習題。
4、如果有足夠多的測試條件,是可以從測試題目的答題情況來真實了解小朋友的學習和掌握情況的,這樣就能有針對性地安排課堂教學和重點難點講解,提高上課效率。
5、要多和小朋友聊天溝通,可以使用加減法的積木玩具,擺火柴游戲等工具來輔助教學課堂。
6、玩游戲是小朋友的自然天性,不能因為教不懂而罵他們,要認真耐心地對待每個教學時刻,及時發現有問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並加以改正。
❺ 幼兒數學應該怎麼教呢
數感的培養最好是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和感覺出發,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興趣去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平時可以多帶孩子去進行實踐,讓孩子在公園里數五百棵樹,感受五百棵樹所佔面積有多大。每天生活中讓他去學習認知這些數字,激發了他對數學的興趣,也同時活躍了他的思維。數學,講究的是一種思維能力,而不是生搬硬套的。
培養孩子對數學的熱愛以及數感、圖形感初步培養。也可以做個數學標本書,拍照形式專門搜集生活中的圖形和數字。甚至數數,不厭其煩的數數,可以在家裡數葡萄粒、櫻桃,以便於分享給家人,或者數路燈、計算自己要走多久,數自己走了多少步才到路口等等,這種重復數數的技能,慢慢的給孩子計算
❻ 如何讓孩子在幼兒園中,快樂學數學
《寶寶快樂學拼音PDF+寶寶快樂學數學PDF下載 》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DmPQsCvi56rLm07CqFVMBQ
《寶寶快樂學拼音》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在告訴幼兒每個拼音正確的發音方法的同時,還把每一個音節變成一句口訣,這樣既方便了幼兒記憶,還能讓幼兒對含有此音節的詞語也有大致的了解。除此之外,本書還設置了「練一練」、「寫一寫」兩個欄目,讓孩子們在學習完成後還能夠及時練習,加深記憶。不僅擺脫了普通教材的枯燥乏味,其活潑的文字,色彩鮮明、趣味盎然的圖片也提高了孩子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寓學於玩。
《寶寶快樂學數學》由比一比、數一數、認一認、算一算四部分組成,主要內容為量的比較、10以內數字的認識,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和加減運算。注重通過活潑的文字、輕松的游戲、以及童趣十足的插畫,培養幼兒的分析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和推理能力,擺脫了普通教材的枯燥乏味,大大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興趣。
❼ 大班小朋友數學怎麼教10以內
方法如下:
第一步:讓孩子熟練地學會數數要求是:
1、 能熟練地從「1」開始往下數。
2、 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例如:老師說:從4開始數;從12開始數。
3、 能熟練地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倒數。例:老師說:從4開始倒數;從12開始倒數。
數數是小班的學習內容,我們老師覺得應該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會。可是,我們卻忽略了很多孩子只會從「1」開始數,如果你讓他從中間的某個數開始數,他們可能就不知道數了,或者說孩子不知道從9—10、19—20、29—30這種整數上跳數。
第二步: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數之間的前後關系:
例如:5的前面是幾?後面是幾?8的前面是幾?往後數,從11往前數,往後數。
第三步:讓孩子熟練地掌握數之間的大小關系:例如:7與8哪個大?12與4哪個大?
第四步:讓孩子學會念題,很多孩子會看題,但不會念題.孩子知道「+」、「-」的方式,卻不知道讀法,讓孩子讀出來是為了下一步計算時,告訴孩子:念到「加」時,就是把數往後數,念到「減」號的時侯就是往前數。
第五步:教會孩子認識個位與十位,讓孩子熟練地說出兩位數中的個位是幾,十位是幾?例如:15,個位是5,十位是1。
第六步教孩子進行計算:
1、數手指加減法:
加法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在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後面的數開始點手指,15後面是16,點兩個手指就是16、17,那麼就15+2=17。
減法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把大的數15放心裡,把小的數2用手指表示(讓孩子把手指伸出來),中間是「-」號,就是從15的前面數開始倒數,15前面是14,倒數2個手指就是13,那麼15-2=13。
加法例如:15+2= 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加就是5+2=7,十位與十位相加就是1,那麼15+2=17。
減法例如:15-2=,我們告訴孩子,個位與個位相減就是5-2=3,十位與十位相減1-0=1,那麼15-2=13。
這兩種方法相對來說,「數手指」只適合兩個數中有一個是單數的加法算式,因為如果兩個數都是雙數,那麼手指就不夠用了;而「個、十位相加減法」雖難學些,但能適用於所有算式計算,從可持續性發展的角度來說,我建議用「個、十位相加減法」。
❽ 大班小朋友數學怎麼教
一、講帶有數字故事的繪本
建立寶寶對數字的認識,可以從帶有數字的故事書、繪本開始。講故事是孩子最容易接受新知識的方式,孩子會在繪本中逐漸熟悉和自行發現數學符號,並將其賦予獨特的魔力。
例如「小鴨子裡面混進了一個數字,是什麼呢?」「數字4和旗子們玩起了藏貓貓的游戲,你能找到它嗎?」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可以幫助孩子很快認識簡單的數字,在腦海中活躍起來。
二、玩空間搭建的游戲
數學是算術與幾何學等學科的統稱,對成人而言比較復雜的幾何問題,其實在孩子低齡時期就可以進行啟蒙。
例如積木,就是讓孩子體驗空間感的最好的「道具」。積木具有不同的形狀,父母可以指引孩子觀察這些形狀的特點,通過玩「找形狀」的游戲讓孩子記住它們的名稱;還可以通過壘砌不同造型的積木,引導孩子理解「空間」是如何構成的,在不同側面觀察空間的不同投影。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鼓勵孩子多觀察、多表達。例如,車輪是圓形的、蛋糕也是圓形的;餅干是方形的,電視機也是方形的。通過這些觀察來深入理解形狀在生活中的表現和用處,讓孩子的「二維視角」三維化。
三、玩對比游戲
生活中的「數學道具」數不勝數。積木除了玩空間搭建游戲,還可以拿來比較大小、數目多少以及不同的長短。
能夠拿來玩對比游戲的,還有高矮不同的桌子、面積不同的盤子、薄厚不同的靠墊等等,都可以培養孩子發現事物間的邏輯順序。通過幾次對比游戲,孩子很快就能理解「比較」的概念和意義,會主動指出爸爸的手比自己的手大,媽媽比自己的頭發長等等。
四、測量游戲
大一些的孩子,能玩的數學游戲就更多了!例如,用腳丫丈量房間的尺寸,是不是非常有趣呢?
想讓孩子對度量單位有明確的感知,不一定要靠死記硬背。拿一把軟尺,鼓勵孩子玩測量游戲,家裡的桌椅板凳、孩子的日常用品都可以成為測量對象。另外,還可以和父母比一比誰猜的數據更准確,都可以激發孩子的興趣,在實際操作中自然形成對「米」、「厘米」、「千克」等計量單位的印象。
五、玩數學游戲
切蛋糕、分水果這些「家務活」,父母應當樂於請孩子承擔,並給出或難或易的數學指令,例如「將蘋果平均分成5份」、「請給我1/6塊蛋糕」等,在游戲中學數學。
更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和父母一起玩數獨等數字游戲,鍛煉心算和瞬間記憶能力,培養對數字的敏感度。聰明的父母可以和孩子比比誰完成得更快,既鍛煉孩子的思維,又是快樂的親子時光。
引導孩子不斷學習是有技巧的。游戲是所有孩子最喜歡的活動,在游戲中培養「數學智能」,不但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和記憶,也讓孩子對數學不畏懼,品嘗到學數學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