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育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起什麼作用
學游戲對課堂教學的作用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已成為了課程內容的一部分,因此數學的學習方式不能再是單一的、枯燥的、以被動聽講和練習為主的方式,它應該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過程。數學游戲對於改善我們的課堂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
1有助於樹立正確的數學態度。由於數學游戲具有趣味性強、令人興奮和具有挑戰性等特點,因此通過數學游戲可以培養學生對數學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未知問題的強烈好奇心,而興趣和好奇心為學習數學和探索數學現象的奧秘提供了強大的動力,這就讓數學學習成為了一種高級的心理追求和精神享受,充滿了樂趣。
許多數學家開始對某一問題作研究時,總是帶著和小孩子玩新玩具一樣的興致,先是帶有好奇的驚訝,在神秘被揭開後又有發現的喜悅。在數學游戲的過程中,也會不可避免地碰到一些困難,遇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況,但是這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學生勇於面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培養他們正確的數學態度,使之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2有助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數學游戲所涉及的內容往往有趣、吸引人、淺顯易懂,不需要過多的預備知識,只要掌握一般的基本知識,初學者即可登堂入室。例如用形狀相同或不同的正多邊形組合起來鑲嵌一個平面的游戲,只要把兩個正三角形或正方形整齊排列在一起就能鑲嵌成一個平面,非常簡單,十分容易上手。但還可以是多個正多邊形、多種正多邊形的組合,可以千變萬化,能創造出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圖案,樂趣無窮。在拼湊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對自己的設想進行判斷,需要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由於每個學生的思維不同,產生的結果將會是多種多樣的。在游戲中,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鍛煉和培養,且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和實踐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3有助於滲透數學思想。游戲與數學的相似保證了數學游戲有利於數學思想的培養,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的精神。可利用游戲引導學生開展有趣的數學活動。還有,數學游戲還具有將抽象的知識通俗化的作用。
B. 如何利用數學游戲促進幼兒思維成長
一、游戲
在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對游戲的研究總是從三個方面下手:
(一)游戲的定義
(二)游戲的屬性
(三)游戲的功能
迄今為止,教育學、心理學界對幼兒游戲已經取得了基本的共識:在「剩餘精力學說」的基礎上,運用唯物辯證的方法論,找出了幼兒游戲的真正原因:幼兒身心的飛速發展和幼兒的心理特點,需要參與真正的實踐活動與幼兒本身實際能力不夠之間的矛盾;從而認定:游戲是兒童最喜歡的主要活動,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內容.也就是說:游戲是幼兒對生長過程的一種適應,幼兒的所有學習主要是在游戲中發生完成的.
從游戲活動與學習、勞動活動的區別來看,游戲具有下列屬性和
特點:
①.游戲是幼兒主動的自願的活動
幼兒的主動性是游戲的主要特點,游戲是適應幼兒的內部需要而產生的,使得幼兒樂於參與游戲並且易於在游戲中受到教育.
1.游戲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現實生活
幼兒的游戲是在假想的情境中發展,進行的是假想的成人實踐活動.
2.游戲總是伴隨有愉悅的情緒
在游戲中幼兒能控制所處的環境,表現自己的能力和願望,從成功和創造中獲得愉快.
3.游戲無強制的目的
雖然課堂中的游戲常帶有一定的強制目的性,但並不需要兒童在游戲中明確這個目的,所以幼兒的興趣仍在於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正因為游戲的這些特點和屬性,使得游戲不僅成為幼兒最喜愛、最基本的活動,也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它促進了幼兒德、智、體、美多方面的發展.正如陳鶴琴先生所說:「游戲從教育方面說是兒童的優良教師,他從游戲中認識環境、了解物性、從游戲中強健身體、鍛煉思想、學習做人……游戲是兒童的良師.」在數學教育中,游戲又有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現在:
(一)游戲可以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思維是人類認識活動的核心之一;思維的產生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重大質變.在幼兒的數的教育活動中,有許多數學內容都可以通過游戲來完成,而此類游戲能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讓
幼兒根據物體的某一特徵(顏色、大小、形狀或者其他的特徵)進行多種角度的分類、排序活動;用不同的方法使兩排數量相差1的物體變成一樣多;1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等等.這些活動均要求幼兒改進思維方式,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觀察、思考,加快思維的反應速度,進而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游戲可以促進幼兒分析與綜合的發展
所謂分析就是在頭腦中把事物的整體分解為各個部分、各個方面或不同特徵的過程;綜合就是把事物的各個部分、各個方面或不同的特徵總和為整體.所以分析與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
在認識發展的不同階段,分析與綜合具有不同的水平.大班幼兒的分析與綜合,主要是在實際活動中利用表象思維進行的分析與綜合.在傳授幼兒數學知識的同時,教師如果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那麼數學教育的許多內容都能提高幼兒這兩種水平,並且能夠促進幼兒學會更高一級的分析與綜合.
(三)游戲增強了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幼兒天生就有好奇心.好奇心驅使他們去注視、觀察、擺弄、發現、探索、並了解周圍的事物和環境.而游戲恰恰給幼兒提供了這樣一個實踐的環境,讓他去實現他的好奇心.例如:幼兒在玩二進制猜數游戲時,他們會被一個個造型奇特的玩具所吸引,同時會對老師或者同伴手中的數字或者物品產生濃厚的興趣,並會迫切的提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在這樣的認數活動中,幼兒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正是在這種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驅使下,引發了幼兒對游戲活動的興趣.同時在「玩」的過程中學到了知識,正可謂是:一舉多得、事半功倍.
總而言之:「
幼兒游戲就是幼兒本身一種無強制的外在目的的、在假想情景中發展的一種假想成人實踐活動」.
二、游戲中建構大班幼兒數學教育的原因
(一)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的要求
根據《綱要》中幼兒數學教育目標:「能夠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且體會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這其中包含的一層意思就是數學教育應當聯系生活、寓教於樂、在生活場所和模擬場所中展開.這里的生活既包括現實世界的生活,又包括虛擬生活,而游戲則屬於虛擬生活之列.我們之所提出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的口號,是因為幼兒的數學教育生活化的實質就是:以來源於生活為內涵,以服務生活為目的,並最終服務於現實生活.同時一個人的數學知識必須基於個人對經驗的交流操作,通過反思來建構;因此數學的學習應該與生活聯系起來,以已有的生活經驗為依託,引起幼兒對已有生活經驗的回憶,這正好符合幼兒思維藉助於具體形象的特點.而游戲恰好也是生活化的、假想的、又是依託於生活,模擬情景再現生活的,使數學教育生活化能得到很好的體現.有助於幼兒學習有活力的數學;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使數學學習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充分認識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從而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並養成善於觀察、分析生活的習慣,激發幼兒的積極思維和想像能力,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
大班幼兒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但是他的能力還處於初級階段;它能感受到一些感性的東西,但是還不能進行理性的分析.所以這個時候,讓幼兒數學學習生活化,我們做教師還應當注意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素材來引導幼兒學習.例如:選擇現實生活中的自然物品做教具(消過毒的冷飲棒、喝過的易拉罐等).幼兒可以用這些東西來進行拼圖、搭積木、排序、數數、分類等數學方面的學習.
(二)幼兒數學教
育游戲化的要求
幼兒數學教育游戲化.其最基本的要求是:藉助游戲情節,將數學教學的目的和內容巧妙的轉化為游戲本身的內容和規則,讓幼兒的生活擺脫過多的「包袱」,並讓幼兒從游戲活動中得到心理上的滿足.若將數學知識融入各類游戲中.這樣一方面能讓幼兒在游戲中發現數學、感受數學;另一方面,還能讓幼兒在運用數學方法解決游戲中某些簡單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數學、運用數學.例如:在玩游戲「開商店」時,「顧客」與「營業員」進行買賣游戲,老師也可以假扮顧客參與其中,例如:顧客要買5塊口香糖、4把牙刷、6條毛巾……;在這個簡單有趣的游戲過程中,既鍛煉了幼兒的數數能力、又鍛煉了幼兒給物品分類的能力.
(三)幼兒數學教育人文化的要求
高速發展的社會經濟總是以犧牲某些方面的利益作為價值的.幼兒教育天地是一把雙刃劍:在現代社會的急功近利、功利主義的促使下,我們的幼兒教育正面臨著種種困惑:興趣班、應試教育、題海戰術正在「迫害」著我們的幼兒;殘酷的競爭、父母的期望、傳統教育模式影響都失去了人本質的人文化 一面.教育的目的就在於促進人的發展;而幼兒教育更應該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為主要目的;幼兒數學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應該是急功近利、急於求成.我們教師應該給予幼兒更多的人文關懷.
因此在幼兒數學教育中,我們應重視幼兒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畢竟我們的教育不是一門功利性的技術,而是本著科學的教育原則,為幼兒以後的全面發展打基礎.在游戲中建構幼兒的數學教育,將進一步促進數學課堂的人文化,有利於改變傳統數學教學的枯燥無味、溝通
幼兒與教師、幼兒於幼兒之間的情感,提高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幼兒主動學習,在「玩」中學習,在喜悅中學習,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在「玩」中孩子親近數學,理解數學,在主動探索中使潛能得到最大發揮.
(四)符合幼兒數學教學的發展方向
①幼兒數學教育的綜合化
根據《綱要》的要求:「數學活動的內容組織應當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要有機聯系、互相滲透、注重綜合性 」,我們可以從中可以看出:幼兒的各個發展領域互相聯系、相互促進,構成了一個統一發展的整體.因此幼兒數學的學習不止是對數學知識的記憶,他還包括幼兒數學思維的發展,解決數學問題等綜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對數學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認識,這是一個完整的整體,要在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中才能實現.而這些恰好能在游戲中得到滿足,游戲不僅使幼兒在活動的探索中學到知識,而且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內心得到滿足、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等等.
②幼兒數學教育的體驗性
大班幼兒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處於幼兒期向少兒期的過渡階段;這個時候,幼兒的思維方式已不再是簡單的具體形象性思維而是由具體形象性思維向初步的抽象思維轉化.
皮亞傑(J.Piaget,1896──1980)認為:「兒童的邏輯數理知識不是來源於事物本身,而是來源於對物體的操作和對其動作的內化.」在動作基礎上建構起來的數學知識,才真正符合
幼兒的年齡特徵.並且是最牢固的、不會被輕易遺忘的知識.在游戲中能使幼兒獲得豐富的感性體驗及自我發展的機會,在這個時候,教師應該放手讓幼兒自己親身去做、去體驗,為幼兒提供一個適當的環境,為幼兒提供一個自我發展的機會.
三、如何在游戲中建構幼兒的數學教育
建構學說源於皮亞傑認識論 .近年來隨著人類認識研究的深入和發展,形成了系統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特別是在幼兒數學教育中,結合學科的特點得到了深入具體的探討,日漸形成了數學意義下的建構學說.那麼在游戲活動中如何建構大班幼兒的數學教育呢?
(一)應該堅持以下原則
①聯系生活實際原則
幼兒的一切學習過程均從生活實踐活動中獲取、得到.大班幼兒的數學的學習並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一個主動的建構過程.要在游戲中建構數學教育,那麼游戲情節的設計必須貼近生活,注意設計幼兒生活中有所感受並能喚起相應體驗的情節,引起幼兒興趣,如請幼兒按所穿鞋的種類(皮鞋、運動鞋、布鞋)排隊,按照鞋號大小進行排序、計數的訓練;在「模擬招待客人」中使幼兒在擺放茶具、點心的過程中積累對應擺放物體以及數量多少的經驗.
②符合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原則
個體差異也稱個別差異、個性差異,是指個人在認識、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而又不同於他人的心理、生理特點.它表現在「質和量兩個方面」.質的差異指心理生理特點的不同及行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異指發展速度的快慢和發展水平的高低.大班幼兒是一個參差不齊的群體,由於各個
幼兒所出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不同,所以每個幼兒所得智力發展水平、思維能力也不同.所以我們在游戲中建構大班幼兒的數學教育的時候必須符合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原則.通過聽其言、觀其行的方法,發現不同的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有不同的表現,並針對幼兒不同表現施以適當的教育 .在活動內容的安排上,要體現出層次性,以滿足不同孩子的需要,使每個幼兒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③堅持幼兒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相結合的原則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兩點:
⑴幼兒是學習的主體,幼兒的主體性體現了幼兒是學習過程中發展的主人.
⑵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教師的主導作用則表達了幼兒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
在以師生互動為特徵的教育活動中,教師主導性與幼兒主體性同時存在、相互依附,並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在游戲中要多給幼兒動手的機會,及時地為幼兒創造一定的空間,使幼兒能主動地參與學習,主動的提出問題,在「做」的過程中學習數學,強調
幼兒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主動建構的操作過程;同時老師不能放任自流,要在活動過程中引導幼兒 、注意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著眼點在於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使他們敢於樂於嘗試,對幼兒活動中所處的問題作「畫龍點睛」的講解、演示、點撥並幫助幼兒找到簡單易行的解決辦法,並引導幼兒作為探索過程的一分子參與其中.與幼兒平等自由的交流,發揮教師、幼兒的雙方面的潛力效能.
(二)應該堅持的方法與策略
①不同的內容用不同的游戲來建構
並不是所有的數學內容都可以在游戲中建構,也並不是某一內容可以通過任何游戲來建構.在游戲中建構大班幼兒的數學教育我們要注意針對具體的內容選擇適合的游戲.
目前在我國,通常將幼兒游戲分為以下幾種:
1.以發展幼兒的技能技巧為目的的創造性游戲.如:角色游戲 、結構游戲 、表演游戲等.
2.以發展幼兒的創造力為目的的游戲.如:智力拚圖游戲、腦筋急轉彎游戲等.
3.娛樂性游戲
在游戲式的數學教育活動中,適合我們建構的數學內容一般為:數的集合、分類排序、幾何形體、加減法等內容,這些內容的教育中,常常涉及到的游戲有結構游戲、角色游戲、智力游戲等;另外娛樂游戲常常在數學教育中不單獨出現,而是滲透於數學課堂之中.
結構游戲是幼兒用積木、塑料等幾何體搭建,接插一人玩或幾人玩的游戲,著重是發展幼兒的空間思維能力.
幼兒在運用積木搭建各種建建築物和物體的過程中,可以獲得並鞏固各種數學知識,包括空間、幾何形體、測量等,而這些方面又與分類、排序、數量的比較相聯系,從而起到了學習和鞏固數學知識的作用.
角色游戲是幼兒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他們可以通過游戲,把他們平時的所見所聞表現出來.在各種主題的角色游戲中,不同程度的數學知識的運用,促進了幼兒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如:在玩「開商店」的游戲中,商品的買賣交換可以鍛煉幼兒的數學加減運算能力.「娃娃家游戲」中布置娃娃家傢具,幫助幼兒運用了分類的能力.
智力游戲以發展幼兒的智力、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幼兒的數學綜合能力為目的.常見的游戲有:接龍游戲、拼圖游戲等.
娛樂游戲因其簡單、易行、有趣的特點,常被教師在正規課堂滲透使用,被用鞏固加強所學的數學知識.如可以通過認識動物來復習序數.老師分別出示各種動物玩具,讓幼兒說出名稱,然後要求幼兒按老師說的順序將動物排好隊,如:老師說「猴子第一,小鳥第二……大象排最後.」有愕然順序排好.此有戲可改變順序、反復進行.
②創設環境
從生活中挖掘材料,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游戲.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J.Piaget,1896──1980)對兒童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皮亞傑強調:「數學關系是一種邏輯數理知識,它不存在於實際物體之中.兒童獲得數理邏輯知識,不是從客體本身而是通過擺弄他們和在內心組織自己的動作獲得」 .因此真正理解數,意味著兒童自己的動作發現和能動地建立關系.所以操作實物對兒童學習數學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而我們成人僅僅需要做的就是:為幼兒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讓幼兒作為一個真正的主體參與到游戲中來,並從游戲中學到東西.如:數字6的組成我們可以將活動設計成一個商店,商店裡全都是六元的商品,發給每個幼兒六元錢,面值分別是一元到五元不等,然後去要求幼兒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但購買時必須是兩樣東西合起來是六元.由售貨員驗證後才能得到要購買的商品,幼兒在這種模擬的游戲中學習覺得生動有趣,不僅
熟練的掌握了六的組成,而且學會了合作的技能.
③精心設置游戲中的玩具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是數學教育的重要活動;而玩具是游戲的工具,也可以看作是
如何在游戲中建構大班幼兒的數學教育
數學教育課堂的操作教具.憑借著玩具,幼兒對所體驗過的事物直接進行聯想和想像,並引起一些相應的行動和活動,為游戲活動的展開提供了條件;因此在游戲建構幼兒的數學教育,就必須對玩具的設置加以重視 .玩具應能多方面啟發幼兒的想像力,發展幼兒的思維及創造力,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及吸引力並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大班幼兒的玩具應更多的滿足於幼兒的智力,體力積極活動的要求,能表現出細節特徵,能引起幼兒快樂和喜悅的情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美感.
④發揮教師的作用
1.改變傳統觀念
游戲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在幼兒教學過程中進行幼兒游戲活動幼兒能表現出各種樣的動作且心情愉快、朝氣蓬勃.通過玩游戲他們的身體各部位都可以得到鍛煉,因此幼兒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游戲在
幼兒數學教育中的地位,改變傳統的數學教育模式,巧妙設計、有效地組織游戲教學活動,寓教於樂滿足幼兒好奇心,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幼兒在輕松愉快中學習.注意與幼兒的情感溝通,充分認識到教師不僅是幼兒的良師也是幼兒的益友.在游戲中教師要參與其中成為其中的一個角色,而不僅僅是旁邊的觀望者 .同時教師要懂得我們的教學任務不再僅僅是教幼兒學會具體的東西,而是要理解幼兒的思維、研究幼兒的學習、教幼兒如何學習、如何解決身邊的種種問題等,為他們以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2.做好幼兒的支持者與引導者
幼兒在游戲活動過程中,會提出許多讓老師意想不到的問題,這時老師要善於回答幼兒提問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獲得知識.此時教師要發揮好引導者的作用,要有耐心地對每一個幼兒提出的問題給予一一解答.同時還應該花費精力、察言觀色、深入幼兒生活、了解每一個幼兒的興趣 、愛好,然後再為不同的幼兒創造不同的適宜發展的操作環境;注意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相結合.面向全體、照顧到個別使不同的
幼兒得到不同的發展.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及數學活動自身的特點,精心設計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引導幼兒參與的主動性;給予幼兒明確的操作目的和時間,語言要具有啟發性,要恰到好處的提問、提示;當幼兒出現錯誤時,要引導幼兒自己發現錯誤,並讓幼兒自己解決問題.此外通過做游戲,教師不但給幼兒許多機會用語言來交流解決實際問題,而且促進了幼兒語言和智力的發展.
(三)應該注意的問題
①游戲的選擇
幼兒的數學教育是一個既復雜又簡單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矛盾體.所以就對我們教師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什麼樣的游戲適合建構幼兒的數學教育?」因為每一個數學問題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在,在選擇游戲的時候,先要看是什麼樣的數學內容,然後再採取與之相對應的游戲活動來完成.這樣的方法論才是科學的方法論.
②時間的長短
根據皮亞傑(J.Piaget,1896──1980)的《 兒童心理理論 》來看:「小班幼兒的注意力一般最集中的只有2—4分鍾;中班的3—8分鍾;大班的5—10分鍾 」的科學論據,我們在建構游戲的時候必須以這個理論為基礎,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效的控制授課時間,並且把有效的內容讓幼兒在有效的時間內高效地掌握,這才是我們數學教學最終目標.
③尊重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興趣需要
選擇難度適宜 、符合幼兒興趣、及
幼兒發展需要的數學內容來融入游戲,使幼兒獲得認識上的滿足和成就感;有利於增強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培養良好的情感態度 .同時可以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的長處和獲得成功感的機會,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興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不同的幼兒得到不同的發展,才能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
C. 數學游戲的玩法有哪些
1、玩法一:
兩人輪流從1~20中寫數字,誰寫下的數字中有4個之和為40誰就是贏家。寫數字的時候每一輪都是分別寫好然後再同時亮出來,已經寫過的數字以後不可以再重復寫。
如果出現某一輪兩人寫的數各自可以湊成和為40,則這一輪兩人寫下的數字被劃掉,而且以後也不準再寫這個數。
如果某一輪兩人寫了同一個數字,其中甲可以用它湊出40,而乙不行,則甲的那個數就被劃掉,而乙的則保留下來。如果某一輪兩人寫了9同一個數字而且都無法用其湊出40,則同時被保留。
2、玩法二:
類似於俄羅斯方塊,畫一張10×10的網格,方塊可以從上往下落。兩人輪流選擇一種方塊讓它往下落,但是規定塊在下落過程中不可以左右平移或者旋轉,只能從指定的列豎著往下落。誰填上最後一塊方塊而讓對方無法再放新塊誰就是贏家。
數學游戲的作用
游戲與數學的相似保證了數學游戲有利於數學思想的培養,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的精神。可利用游戲引導學生開展有趣的數學活動。還有,數學游戲還具有將抽象的知識通俗化的作用。
作為智力游戲的一種,數學游戲在啟發人的創新思維上尤為重要.在數學教學中,有些問題是非常復雜難懂的,而利用數學游戲來理解數學知識的方法,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學生在游戲中打破常規,拓寬思路,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在解決問題時能夠事半功倍。
D. 數學能力如何通過游戲來培養
數學和游戲的關系源遠流長,在還沒有「數學」這個概念時,數學知識就廣泛存在
於各種游戲中,隨著游戲的發展,數學也隨之發展,因此,也可以說,游戲是數學發展
的動力之一。皮亞傑在
20
世紀提倡的建構學習心理學中,已深刻地利用游戲活動使兒
童內化建構其正確的數學概念。我國著名數學大師陳省身教授在
2002
年國際數學家大
會上,提出了「數學好玩
」
的理念,給人以很大的啟迪。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
把數學游戲運用到數學課堂,使之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於樂,達到「數學
好玩」的境界,進而使學生主動地學數學,在生動有趣的數學情境中發展「數、
量、形」
等概念,培養數學的思維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可以說,把趣味性的游戲活動運用於中
學數學課堂是優化數學教學和推進課程改革的好方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下面我就講講數學游戲對課堂教學有哪些作用,與同仁交流。
1.
有助於樹立正確的數學態度。由於數學游戲具有趣味性強、令人興奮和具有挑戰
性等特點,
因此通過數學游戲可以培養學生對數學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未知問題的強烈好
奇心,而興趣和好奇心為學習數學和探索數學現象的奧秘提供了強大的動力,這就讓數
學學習成為了一種高級的心理追求和精神享受,充滿了樂趣。
許多數學家開始對某一問題做研究時,總是帶著和小孩子玩新玩具一樣的興致,先
是帶著有好奇的驚訝,在神秘被揭開後又有發現的喜悅。在數學游戲的過程中,也會不
可避免地碰到一些困難,遇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況,但是這能
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培養學生勇於面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培養他們正確的數
學態度,使之有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2.
有助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
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數學游戲所涉及的內容往往有趣、吸引人、淺顯易懂,不需要過多的預備知識,只要掌
握一般的基本知識,初學者即可登堂入室。例如,用形狀相同或不同的正多邊形組合起
來鑲嵌一個平面的游戲,
只要把兩個正三角形或正方形整齊排列在一起就能鑲嵌成一個
平面,非常簡單,十分容易上手。但還可以是多個正多邊形、多種正多邊形的組合,可
以千變萬化,能創造出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圖案,樂趣無窮。在拼湊的過程中,學生
需要對自己的設想進行判斷,需要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由於每個學生的思維不同,產
生的結果將會是多種多樣的。在游戲中,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鍛煉和培養,而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和實踐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3.
有助於滲透數學思想。
游戲與數學的相似保證了數學游戲有利於數學思想的培養,
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的精神。
可利用游戲引導學生學生開展有趣的數學活動。
還有,
數學游戲還具有將抽象的知識通俗化的作用。比如,在研究「視圖」時,可引入游戲:
先在桌上放一個茶壺,各小組四位同學從各自的方向進行觀察,並讓學生把觀察的結果
畫下來進行比較,發現了什麼,試著去解釋。通過觀察比較、小組討論、集體評價和動
手操作等多種形式,有效地將抽象的知識通俗化,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觀察、鑒別、分
析能力,根據直覺用筆畫出自己的感覺,用自己的方式來研究世界、用自己的手操作、
用自己的嘴表達、用自己的身體去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
4.
有助於獲得數學知識。數學游戲可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機會。例如折紙游戲
E. 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的好處
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的好處就是能讓學生寓教於樂,這樣的話,他們學起數學來說比較有興趣,學習的比較牢固。
F. 學數學這游戲有什麼好處
意義:這個游戲適合剛剛接觸數字的幼兒,通過動手拍皮球的親身體會,加深孩子對每個數字外形及寫法的認識
G. 如何發揮數學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學游戲對課堂教學的作用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已成為了課程內容的一部分,因此數學的學習方式不能再是單一的、枯燥的、以被動聽講和練習為主的方式,它應該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過程。數學游戲對於改善我們的課堂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
H. 數學益智游戲對兒童的發展有何重要作用
數學益智游戲,能啟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將數學與他的日常聯系起來,更多地聯系實際讓孩子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並引導孩子理解抽象的數學,教孩子理解數學的實際意義,並學會運用數學。
數學益智游戲,還能給孩子建立數學認知,把數學知識生活化、游戲化、兒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化,培養孩子數學思維,讓孩子愛上數學。
I. 少兒數學游戲的作用
摘要:少兒通過游戲,獲得粗淺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促進少兒智力發展,培養少兒感知覺、思維想像、記憶和操作能力。游戲是少兒教育獨具特色的強有力的教育手段。另一方面由於數學知識的抽象性,易造成少兒學習上的困難。如果把少兒喜聞樂見的游戲,依託在數學教育數學之中,讓少兒在玩中學,寓教於樂,提高了少兒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愉快的情緒中,輕松、自然、饒有興味地學習,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少兒數學游戲的作用
游戲是少兒時期的主要活動,是數學教育的有力手段。少兒通過游戲,獲得粗淺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各種游戲促進少兒智力發展,培養少兒感知覺、思維想像、記憶和操作能力。少兒的生活離不開游戲,游戲對於少兒,正如學齡前習對於青少年,工作和勞動對於成年人一樣重要。游戲又是最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一種活動,它能給兒童以快樂並從中受到教育。因此,游戲是少兒教育獨具特色的強有力的教育手段。另一方面由於數學知識的抽象性,易造成少兒學習上的困難,如果教學方法不當,更會使少兒對數學感到枯燥和乏味。然而,如果把少兒喜聞樂見的游戲,依託在數學教育數學之中,讓少兒在玩中學,寓教於樂,提高了少兒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愉快的情緒中,輕松、自然、饒有興味地學習,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少兒數學游戲有哪幾種
1、情節性的數學游戲。這類游戲是通過游戲的主題和情節,體現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2、操作性的數學游戲。這類游戲是少兒通過操作玩具或實物材料,並按照游戲規則進行的一種游戲。
3、運用各種感官的數學游戲。這類游戲主要強調通過不同的感官進行數學學習,發展少兒對數、形的感知能力。
4、口頭數學游戲。這是不用直觀教具,只用口頭語言進行的游戲。這種游戲對發展少兒數的抽象能力以及思維的敏捷性的作用較為突出。
5、競賽性的數學游戲。這種游戲主要是增加競賽性質於數學游戲之中,以增強掌握知識的鞏固程度和發展思維的敏捷性。
6、數學智力游戲。這是一種以發展智力為主要任務的運用數學知識進行的游戲。數學智力游戲極大地調動了兒童思維的積極性,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以及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