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經典對聯 紀曉嵐的對聯故事
紀曉嵐的對聯故事 :
一、有一年冬天,紀曉嵐跟隨乾隆南巡至白龍寺,適逢寺僧鳴鍾。庄嚴古剎,鍾聲悠然,乾隆詩興大發,揮筆寫下'白龍寺內撞金鍾'七個大字。紀曉嵐見之,知是乾隆有意考他,便從容揮筆對上下聯:'黃鶴樓中吹玉笛'。乾隆當即拍手稱贊:'佳對!'。
二、紀曉嵐熟讀詩書,記憶力很強,其師曾以杜甫《兵車行》中一句'新鬼煩冤舊鬼哭'出聯考他,他巧妙地運用李商隱《馬嵬》中句'他生未卜此生休'作對,天衣無縫,工整貼切,令其師不得不佩服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三、乾隆16年夏季,乾隆帝見池中荷花初放,乾隆得句雲:'池中蓮藕,攥紅拳打誰?'。紀曉嵐看到池子左邊的蓖麻,便以問對句,答道:'岸上蓖麻,伸綠掌要啥?'。同樣以問句相對,天衣無縫,令乾隆稱奇。
四、紀曉嵐中取進士那年,見京城當鋪林立,隨口吟出一句上聯:'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但苦思不得下聯。後來他執令赴通州當主考官,見通州有南北之分,苦思數月的上聯便有了下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絕妙之極。
五、有一年秋,一個經常愚弄百姓的戲班到紀曉嵐家鄉演出,因該地很窮,生活很差,戲子們心中怨氣很大。於是,在一出戲中飾'主考官'的戲子是借戲諷刺該地的鄉民:'酸芥菜,臭黃瓜,入口眉愁眼眨;'熟料恰逢紀曉嵐回鄉看望父母,於是憤然回敬道:'毀梨園,敗戲德,開台腔亂調翻!'
六、紀曉嵐曾有一位脾氣不好的醫生朋友。某日紀曉嵐因小恙前去求診,這位醫生朋友對他說,我出個上聯,你若能對出下聯,診費、葯費全免,紀曉嵐心想對聯之事能難倒我?便點頭應允。上聯為:'膏可吃,葯可吃,膏葯不可吃'。紀曉嵐便借其脾氣發揮,續了下聯:'脾好醫,氣好醫,脾氣不好醫。'既觸其缺點,又促其改正,一語雙關,妙哉!
七、一知縣早聞知紀曉嵐才華橫溢,極善對句,想親自試之。某日恰遇紀曉嵐隨駕巡視至此縣,他便出了個刁鑽的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紀曉嵐思慮片刻,一時難以為對,環視四周,見有一鸚鵡,便從容對道:'鸚有雌雄都叫哥。'該知縣對紀曉嵐的才華暗暗稱奇。
八、清代才子紀曉嵐入宮以後,每天給乾隆皇帝講書,讀詩文,時間一長,不免有思鄉之苦。一日,乾隆皇帝看出了紀曉嵐的心事,便對他說:「看你終日悶悶不樂,必有心事。」紀曉嵐說:「何以見得?」乾隆於是說,你是:「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紀曉嵐立刻下跪說:「正是,陛下如恩准假還鄉,當感戴不盡。」
乾隆說:「只要你對出朕的上聯,就准假。」紀曉嵐說:「言身寸謝,謝天謝地謝君王。」乾隆皇帝見紀曉嵐的下聯對仗十分工整,不覺大悅,於是准假讓紀曉嵐回鄉省親。
⑵ 當時名臣紀曉嵐對了下聯.聯中也隱含這位老人的年齡
古人對數字的表達和現在有所不同,比如「二八年華」指女子16歲。「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這副對聯是清朝乾隆皇帝出的上聯,暗指一位老人的年齡;當時名臣紀曉嵐對了下聯,聯中也隱含這位老人的年齡。根據文化常識和數學知識,這位老人的年齡應是141歲。
「花甲」是60歲,「三七歲月」指21年;「古稀」是70歲,「一個春秋」是一年.這位老人的年齡應是:60×2+21=141或70×2+1=141.
答案:141
⑶ 從紀曉嵐數學對聯這個故事中懂得了什麼
重逢,增加三七歲月
金禧次疊,減卻
註: 上聯
的數口是 : 60 x 2 + 3 x 7 = 141
下聯
的數口是 : 50 x (2 + 1) – 9 = 141
友人寄來
與
的對聯[見下段],姑且一試。不足之處是第二句第四字
相同[
的亦如是],又乾字犯諱。請指教。
五十年,
在「
」開
,應邀赴宴的達3900多人。其中有一老者141歲,乾隆便以此為題,與
對句。
「
重逢,增加三七歲月。」乾隆出了上聯。
「
雙慶,更多一度春秋。」紀曉嵐思索片刻,當即對出下聯。
乾隆聽罷,連聲稱妙。此聯妙在它是一道
。60歲(
)X2(重逢)+(增加)3X7(三七歲月)=141歲;70歲(
)X2(雙慶)+(更多)1歲(一度春秋)=141歲。這是一副
工整、構思奇妙的絕妙之聯。
⑷ 紀曉嵐對聯故事,民間關於紀曉嵐的對聯故事
民間關於紀曉嵐的對聯故事 紀曉嵐學識淵博且機敏詼諧,其軼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據史書記載,他喜聯、擅對,是對聯奇才。乾隆五十年(1785年)的「千叟宴」,席間有一老翁141歲高齡,乾隆帝得知,便以此為題出一上聯,命眾人答對,聯曰:「花甲重逢,又增三七歲月。」 60歲稱「花甲」,「重逢」等於120歲,「三七歲月」即21歲,相加恰好141歲。紀曉嵐稍加思索後隨即對曰:「古稀雙慶,再添一度春秋。」70歲稱「古稀」,「雙慶」等於140歲,「添一度春秋」也是141歲。 時值舊歷除夕,瑞雪初霽,梅花傲放,紅裝銀裹。紀曉嵐伴乾隆帝到戶外賞景,不料乾隆帝嘆道:「老叟扶持觀梅花,唉!青春已過。」紀曉嵐悟出這是一題上聯,脫口而出:「幼童側耳聽鞭炮,喲!又是一年。」 紀曉嵐為乾隆帝五十壽辰而作的壽聯,也堪稱流芳佳聯: 「四萬里皇國,自古以來,從無一朝一統四萬里;五十年聖壽,自今而後,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全聯36個字,字字歌功頌德,句句阿諛奉迎,尤其說乾隆帝「五十年聖壽」之後,還要活「九千九百五十年」,前後相加,正好是「萬歲」,妙不可言。 由於紀曉嵐才華超眾,人人敬仰,不少達官顯貴、豪門富戶都以攀緣結交他為幸事。一日,某公邀紀曉嵐赴宴,正巧席座中有戊子科父子同榜者,某公說道:「人人都知紀曉嵐你喜對,今有出語,能即席成之,當以百金古硯為贈,否則照罰。」他隨即出上聯:「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但見紀曉嵐不假思索隨口對雲:「師司徒徒司徒師徒司徒。」眾人嘆服。 主人又曰:「春宵一刻值千金。」紀曉嵐笑曰:「太極兩儀生四象。」有數對數,無數對無數,對仗嚴密工整,主人驚服,隨即開宴。 紀曉嵐一生寫的對聯難以計數,但多是為他人所作,寫自己的聯極少。據知只有一聯自詠:「浮沉官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這一自詠聯道出了他一生居官生涯的坎坷苦樂,也表達出了他終生對治學的嚴謹追求。 紀曉嵐小時候就是一個對對子的能手。一天中午,吃過了午飯,還不見哥哥回來,於是紀曉嵐手舞著一根牛皮鞭子去學堂找哥哥。原來哥哥正因對不上老師出的對子而犯愁,紀曉嵐對嚴厲的守在一旁的先生說:「您別生氣,我替哥哥對行嗎?」先生看了看聰明可愛的紀曉嵐點頭答應了。上聯是: 葦篾織席席蓋葦 紀曉嵐思考了一會,搖搖手中的鞭子說出了下聯: 牛皮擰鞭鞭打牛 先生大驚,連連點頭,嘴裡不斷說:「好!好!好!」並揮手示意,叫他哥倆回家。 某年仲秋,紀曉嵐去福建督學,途中渡江乘的是搖櫓的船。此時,一隻帆船乘風追了上來。帆船的人得知幸遇紀曉嵐時,便傳過來一上聯: 兩舟並行,櫓速不如帆快 此聯運用了諧音和雙關。「櫓速」即三國東吳名臣,「帆快」西漢初大將。聯語「櫓速不如帆快」意含文不如武,譏諷紀曉嵐。紀曉嵐久久未能對出。到了福建,在院試大典上,樂聲四起,紀曉嵐靈感忽現,對出了下聯: 八音齊奏,笛清怎比蕭和 「笛清」宋代武將狄青,「蕭何」漢初丞相蕭何,當然,紀曉嵐也不會忘了反駁「文不如武」。 紀曉嵐長年在京城伴君為官,日子久了,不免思念家鄉,因此悶悶不樂。乾隆皇帝看出了紀曉嵐的心事,一日,散朝後,乾隆對紀曉嵐說「愛卿這幾日氣色不好,朕出一上聯,猜猜。」 十口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紀曉嵐連忙跪下,對道: 言身寸謝,謝天,謝地,謝君王 乾隆皇帝只好順水推舟地准了紀曉嵐的探親假,也留下了這副巧妙的合字聯。 相傳,紀曉嵐曾誇口說:「天下未有不可對之句」。他的妻子聽後,在一個月夜指著紗窗難他: 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葛亮 諸葛亮,三國政治家、軍事家,字孔明。此聯借他的姓名和字描繪了月光穿透紗窗所呈現的圖景。才思敏捷的紀曉嵐當時居然被難住了,最終未能對出。直到近代,才有人解答了這一難題: 風送幽香,鬱郁畹華梅蘭芳
⑸ 為什麼說紀曉嵐是聯語天才
紀曉創作對聯達到了出神入化、奇妙驚人的最高境界。據《紀曉嵐傳記》介紹,他四歲時便能背誦《對韻》:姐對妹,弟對兄,小兒對老翁。三姑喚四嫂,二老戲雙童。家庭百十口,世代四五重。門前栽楊柳,屋後種梧桐。古宅秦磚覆漢瓦,鄰寺鐵杵打朝鍾。所以,紀曉嵐五歲時就能對出很好的對子。他長大後娶新娘,也是以對子顯才能,以對子表情意,以對子打動女子的心。他與文壇中人交往,也多是吟詩作聯。如今流傳下來的奇聯妙對中,有許多都是出自紀曉嵐的手筆。比如紀昀贈和尚聯雲:日落殘香,掃去凡心一點,爐迪火盡,須把意馬牢栓。這是拆字格,暗示和尚是「禿驢」。又如,他與劉師退對句,也非常精彩。因火生煙,若不撇出終是苦;(劉)水酉為酒,入能回頭便成人:(紀)這是拆字兼影射格。又如,他與吳文魁對句:天當棋盤星當子,誰人敢下;(吳)地作琵琶路作弦,何者能彈。(紀)這是誇飾格。山竹無心,空生幾對枝節;(吳)河藕有眼,不沾半點污泥。(紀)這是雙關格。今日過斷橋,斷橋何日斷;(吳)明朝奔圓月,固月幾時圓。(紀)這是同字聯珠格。他與乾隆皇帝的對句也很精彩。池中蓮苞攥紅拳,打誰?(乾)岸上麻葉伸綠掌,要啥?(紀)這是比擬格。
一日,紀昀與了雲和尚在廟中弈棋,夜深了,小和尚要關門,紀作上聯雲:門內有才方是閉。了雲和尚對曰:寺邊無日不知時。此聯乃拆字雙關格。
新科進士王熙平新婚之夜,鬧房者不退,新娘打瞌睡,紀作借字雙關聯雲: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此聯暗示鬧房人可讓新婚夫婦上床睡覺了。
紀曉嵐為一鐵匠贈門聯雲:三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千錘百煉人。妙語雙關,風趣橫生。
紀曉嵐家的女傭桂蘭求紀曉嵐為其表哥劉銅作一門聯,紀脫口吟道:驚天動地門口,數一數二人家。橫批:先斬後奏。有人說紀曉嵐「犯上」,告到乾隆皇帝那裡,乾隆說:「作此聯的紀曉嵐乃當朝奇才,赦罪。」紀曉嵐解釋道:「劉銅是賣鞭炮的,故曰:驚天動地門口;劉家老二是管糧食過斗的,故曰:數一數二人家;而劉家老三是賣燒雞的,故曰:先斬後奏。」這個故事被傳為佳話。
⑹ 紀曉嵐和乾隆皇帝的悄趣對聯這個故事我們讀懂了什麼
1、乾隆說:兩碟豆,
曉嵐答:一甌油。
乾隆說:我念的是: 林中兩蝶斗,
曉嵐道:我念的是: 水上一鷗游。
乾隆說:白龍寺內撞金鍾
曉嵐道:黃鶴樓中吹玉笛
乾隆說:池中蓮苞攥紅拳,打誰?
曉嵐道:岸上麻葉伸綠掌,要啥?
2、清代北京人個叫「天然居」的酒樓。一次乾隆路過這家酒樓,稱贊樓名的高雅,遂以樓名為題作對聯,上聯是: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但下聯卻苦索不得。因為下聯必須符合這樣的條件:後五字是前五字的顛倒,既要語意完整,又要平仄協調,還要意境美好,的確困難,他便指令群臣屬對。正當大家大傷腦筋之時,紀曉嵐已經對出下聯:
僧游雲隱寺,寺隱雲游僧。
此聯對丈工整,意境完美,博得隨得群臣的稱贊。據說後人對此也有一副對聯是: 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3、乾隆皇帝率群臣登泰山祭祀岱廟。當時廟前正有野台梆子戲上演《西廂記》,乾隆靈機一動,對紀曉嵐說,朕有一聯,卿試對如何?乾隆的上聯說道:
東岳廟,演西廂,南腔北調,
曉嵐略加思索對道:
春和坊,賣夏布,秋收冬藏。
聯以春夏秋冬四季,對東西南北四方,信手掂來,貼切非常。
4、群臣游至「觀音閣」,乾隆又出一聯請曉嵐屬對:
寸土為寺,寺旁言詩,詩雲:明日揚帆離古寺,
曉嵐確實不含糊,應聲對道:
兩木成林,林下示禁,禁曰:斧斤以時入山林。
這一聯對的可以說是在衣無縫,最後一句用《孟子》現成的語句,貼切自然,甚為難得。
5、 乾隆五十年(1785年),於乾清官開千叟宴,赴宴者三千九百人。內有一叟一百四十一歲,乾隆皇以此為題,與曉嵐對句。乾隆作上聯雲: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
六十歲為花甲,兩個花甲共一百二十歲,三七歲月,即二十一歲,相加恰好一百四十一歲。
曉嵐相加思索,就對出了下聯:
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七十歲為古稀,雙慶古稀是一百四十歲,再加一度春秋,便是一百四十一歲,可謂妙對。
6、 乾隆皇帝命紀曉嵐為《四庫全書》總纂官後,覺得任務繁重,深感朝中人員不足,缺乏得力助手輯定總目綱要。他想,自古江南多才子,不如到江南走一遭。主意打定,便獨自南下了。
這日到了杭州,一路問來,得知浙東就有四位有名的才子,一位姓高,一位姓周,一位姓溫,還有一位姓施,均住桐廬富春山中,端的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紀昀忖道:如能請到這四位才子,何愁大事不成!
第二天一早,紀曉嵐便上了路。一路走來,有點氣喘吁吁,見山腰有座涼亭,便進去歇腳。他踏進亭內一看,只見中間石桌上擺滿酒菜,四張石凳上端坐四個文人模樣的人。紀昀一旁坐下,聽四人出言不凡,便靜靜旁觀。轉眼金烏西墜,橙山輝水,微風中吹來片片柳絮,飄盪飛揚。紀昀頓感心曠神怡,詩興勃發,乃口佔一絕:
富春山上起微風,柳絮飛來片片紅。
桃花開滿章台畔,夕陽又照小亭東。
在座四人聽到此詩,不禁對紀曉嵐肅然起敬。他們一起站起,邀紀曉嵐入席敘談。紀曉嵐見四人氣度不凡。說不定就是自己要找的人,便入了席,將自己的真名實姓和下江南訪賢的來意和備端出。那四人聞言一驚,原來他們四人正是紀曉嵐要找的四個秀才。
高秀才拱手道:「久聞紀大人才華橫溢,在下有一上聯,請紀大人續對。」說罷吟出上聯:
水上結冰冰上雪,雪上加霜;
紀曉嵐沉思片刻,即對道:
空中起霧霧中雲,雲中見日。
高秀才聽罷連連點頭說:「果然妙對。」這時周秀才一旁道:「晚生也有一聯請紀先生賜教。」便念道:
龜浮水面分開綠;
紀昀應聲對道:
鶴立松梢點破青。
7、俗話說:春天孩兒面,一日變三變。剛才還是個大晴天,忽然卻下起雨來,雨點落在涼亭頂上,發出清脆的響聲。只見施秀才站起身來,對紀昀說道:「紀學士才華出眾,名不虛傳。在下以此雨景作一上聯,還請大人賜對。」接著他吟道:
春雨連綿,檐前如奏九霄音,丁丁當當,驚回幽閨淑女夢,夢不成,夫戍邊關;
紀曉嵐見他以雨為題,又暗指夫妻分離憂怨苦愁之情,題意絲絲入扣。於是手捋長須,抬頭望天,暗自沉吟。只見此時山雨漸停,天上烏雲漸散,他靈機一動,立即朗聲吟道:
彩雲縹緲,空中似放五毫光,往往來來,動起京都遊子思,思無窮,友留故里。
此聯在結構上與上聯對仗天衣無縫,又暗示從京都來的遊子求賢若渴,朋友尚留在故鄉不肯出山,暗含責備之意。
施秀才細思句中深意,不由嘆服。眾秀才見紀昀對答如流,又謙恭有禮,不禁佩服的五體投地。他們乘著余興,吟詩作對,你一杯,我一杯,直灌得爛醉。 第二天,四人便跟著紀昀上京編書去了。
8、紀曉嵐熟讀詩書,記憶力很強,其師曾以杜甫《兵車行》中一句"新鬼煩冤舊鬼哭"出聯考他,他巧妙地運用李商隱《馬嵬》中句"他生未卜此生休"作對,天衣無縫,工整貼切,令其師不得不佩服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9、紀曉嵐中取進士那年,見京城當鋪林立,隨口吟出一句上聯:"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但苦思不得下聯。後來他執令赴通州當主考官,見通州有南北之分,苦思數月的上聯便有了下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絕妙之極。
10、 有一年秋,一個經常愚弄百姓的戲班到紀曉嵐家鄉演出,因該地很窮,生活很差,戲子們心中怨氣很大。於是,在一出戲中飾"主考官"的戲子便借戲諷刺該地的鄉民:"酸芥菜,臭黃瓜,入口眉愁眼眨;"熟料恰逢紀曉嵐回鄉看望父母,於是憤然回敬道:"毀梨園,敗戲德,開台腔亂調翻!"
11、一知縣早聞知紀曉嵐才華敏捷,是個對句奇才,想親自試之。某日恰遇紀曉嵐隨駕巡視至此縣,他便出了個刁鑽的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紀曉嵐思慮片刻,一時難以為對,環視四周,見有一鸚鵡,便從容對道:"鸚有雌雄都叫哥。"該知縣對紀曉嵐的才華暗暗稱奇。
⑺ 紀曉嵐的對聯妙在什麼地方
紀曉嵐的對聯妙
乾隆說: 兩碟豆,
曉嵐答: 一甌油。
乾隆說:我念的是: 林中兩蝶斗,
曉嵐道:我念的是: 水上一鷗游。
乾隆說: 白龍寺內撞金鍾
曉嵐道: 黃鶴樓中吹玉笛
乾隆說: 池中蓮苞攥紅拳,打誰?
曉嵐道: 岸上麻葉伸綠掌,要啥?
清代北京人個叫「天然居」的酒樓。
一次乾隆路過這家酒樓,稱贊樓名的高雅,
遂以樓名為題作對聯,
上聯是: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但下聯卻苦索不得。因為下聯必須符合這樣的條件:
後五字是前五字的顛倒,既要語意完整,又要平仄協調,
還要意境美好,的確困難,他便指令群臣屬對。
正當大家大傷腦筋之時,紀曉嵐已經對出下聯:
僧游雲隱寺,寺隱雲游僧。
此聯對丈工整,意境完美,博得隨得群臣的稱贊。
據說後人對此也有一副對聯是:
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乾隆皇帝率群臣登泰山祭祀岱廟。
當時廟前正有野台梆子戲上演《西廂記》,
乾隆靈機一動,對紀曉嵐說,
朕有一聯,卿試對如何?
乾隆的上聯說道:
東岳廟,演西廂,南腔北調,
曉嵐略加思索對道:
春和坊,賣夏布,秋收冬藏。
聯以春夏秋冬四季,對東西南北四方,信手掂來,貼切非常。
群臣游至「觀音閣」,乾隆又出一聯請曉嵐屬對:
寸土為寺,寺旁言詩,詩雲:明日揚帆離古寺,
曉嵐確實不含糊,應聲對道:
兩木成林,林下示禁,禁曰:斧斤以時入山林。
這一聯對的可以說是在衣無縫,
最後一句用《孟子》現成的語句,
貼切自然,甚為難得。
⑻ 乾坤皇帝和紀曉嵐和寫的「數學對聯」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
金禧次疊,減卻九轉乾坤
註: 上聯乾隆的數口是 : 60 x 2 + 3 x 7 = 141
下聯敝人的數口是 : 50 x (2 + 1) – 9 = 141
友人寄來乾隆與紀曉嵐的對聯[見下段],姑且一試。不足之處是第二句第四字平仄相同[紀曉嵐的亦如是],又乾字犯諱。請指教。
乾隆五十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宮」開千叟宴,應邀赴宴的達3900多人。其中有一老者141歲,乾隆便以此為題,與紀曉嵐對句。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乾隆出了上聯。
「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紀曉嵐思索片刻,當即對出下聯。
乾隆聽罷,連聲稱妙。此聯妙在它是一道數學題。60歲(花甲)X2(重逢)+(增加)3X7(三七歲月)=141歲;70歲(古稀)X2(雙慶)+(更多)1歲(一度春秋)=141歲。這是一副對仗工整、構思奇妙的絕妙之聯。
⑼ 這個 紀曉嵐的 對聯 是什麼意思啊
「師徒」對「父子」
清朝擔任過四庫全書館總纂官紀昀,字曉嵐,平生博學多才,思路敏捷,擅長對對子。一天,他的老師請他去喝酒,席上有父子兩人,都是在戊子年(1768)科舉考試時同榜中式的舉人。酒過數巡,喝得興高采烈的老師忽然對紀昀說:「曉嵐,你很會對對子,現在我出上聯,如果你能即席對出下聯,我將以一方百金古硯相贈,要是對不上來,就罰酒三大杯!」紀昀微笑點頭答應。
於是,老師指著那兩個同榜的父子說:「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上聯剛出口,在座的其他客人都立即感到,這個下聯是極其難對的。因為「父子」和「戊子」,下字相同;上字一為「父」一為「戊」,雖非同字,卻是諧音(「父」音fù,「戊」古音mào,但清代已讀如wǔ音)。全句兩「父」三「戊」,五個「子」字,要對得字字工穩,實在比登天還難哪!
可是,再難的對子也難不倒紀昀。他看了老師一眼,立即想到師徒兩人的官職:老師現任戶都尚書,自己現任戶部侍郎,是一正一副的戶部長官,而古代管領全國戶口簿籍的長官叫司徒。因此,後世也將戶部尚書和侍郎俗稱為司徒。於是一句妙不可言的下聯頓時沖口而出:「師司徒,徒司徒,師徒司徒。」
全堂掌聲雷動。滿面春風的老師親自把價值百金的古硯送到了紀昀的手上。
⑽ 乾隆皇帝與紀曉嵐和寫的「數學對聯」
1、紀曉嵐蒙學時的一幅對子:
牛皮擰鞭鞭打牛
葦草織席席蓋葦
2、參加童生試時和舉人考官對的兩幅對子:
十歲頑童豈有登科大志
三年經歷料無報國雄心
門上將軍 兩腳未曾著地
朝中宰相 一手可以托天
3、風流少年紀曉嵐的對聯: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鸞九聲,鳳九聲,九九八十一聲,聲聲鸞鳳和鳴
紀曉嵐給鐵匠的春聯:
三間東倒西歪屋
一個千錘百煉人
給弘一法師的戲謔對聯:
日落香殘 掃去凡心一點
爐寒火盡 須把意馬牢拴 (你能猜出是哪兩個字嗎? 「禿驢」是也)
給理發店的對聯:
雖然毫發技藝
卻是頂上功夫
(錢大昕經理發店的對聯是:不教白發催人老 更喜春風滿面生
劉塘給理發店的對聯是:到來盡是彈冠客 此去應無搔首人)
4、翰林紀曉嵐的妙聯:
與乾隆對的聯: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
有寡婦遇鰥夫而欲嫁之
吃西瓜皮向東拋
看左傳書向右翻
5、紀曉嵐督學福州時的對聯:
兩舟並行,櫓速不如帆快
八音齊秦,笛清怎比蕭和 (注意聯中的人名)
一水漲喧人語外
萬山青到馬蹄前
6、當侍讀學士時的對聯:
和乾隆同上「天然居」茶樓時對的聯: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人過大佛寺, 寺佛大過人
(不過後來張璉覺得「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對得太俗,他對出了「僧游雲 隱寺,寺隱雲游僧」的絕妙下聯)
壽聯一幅:(補乾隆的)
八旬老太不是人,南海觀音下凡塵
三個兒子都作賊,天宮偷桃獻母親
袁枚到紀曉嵐故鄉,臨走時留下一上聯:雙塔隱隱,七級四面八角
後紀曉嵐回故鄉對出下聯:孤掌搖搖,五指三長兩短
泰山南天門的對聯:
門辟九霄昂步三天勝跡
階崇萬級俯臨千障奇觀
與吳文魁對的聯:
山竹無心,空生幾對枝節
河藕有眼,不沾半點污泥
讀書好,耕田好,學好便好
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
難倒了紀曉嵐的一上聯:
夏布糊窗,個個孔明諸葛亮
(後來紀曉嵐的妹妹對出:老翁掌勺,勺勺粥余粥供緊 妙吧!但此聯現代有人又對出:幽香滿院,鬱郁畹華梅蘭芳 更妙!梅蘭芳名瀾,字畹華,蘭芳是藝名)
千叟宴上的對聯:
花甲重逢外加三七歲月
古稀雙慶更添一度春秋(你能猜出是幾歲?)
紀曉嵐對聯:
1、紀曉嵐蒙學時的一幅對子:
牛皮擰鞭鞭打牛
葦草織席席蓋葦
2、參加童生試時和舉人考官對的兩幅對子:
十歲頑童豈有登科大志
三年經歷料無報國雄心
門上將軍 兩腳未曾著地
朝中宰相 一手可以托天
3、風流少年紀曉嵐的對聯:
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
鸞九聲,鳳九聲,九九八十一聲,聲聲鸞鳳和鳴
4、紀曉嵐給鐵匠的春聯:
三間東倒西歪屋
一個千錘百煉人
5、給弘一法師的戲謔對聯:
日落香殘 掃去凡心一點
爐寒火盡 須把意馬牢拴
(你能猜出是哪兩個字嗎? 「禿驢」是也)
6、給理發店的對聯:
雖然毫發技藝
卻是頂上功夫
(錢大昕經理發店的對聯是:不教白發催人老 更喜春風滿面生
劉塘給理發店的對聯是:到來盡是彈冠客 此去應無搔首人)
7、翰林紀曉嵐的妙聯:
與乾隆對的聯: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
有寡婦遇鰥夫而欲嫁之
吃西瓜皮向東拋
看左傳書向右翻
8、紀曉嵐督學福州時的對聯:
兩舟並行,櫓速不如帆快
八音齊秦,笛清怎比蕭和 (注意聯中的人名)
一水漲喧人語外
萬山青到馬蹄前
9、當侍讀學士時的對聯:
和乾隆同上「天然居」茶樓時對的聯: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人過大佛寺, 寺佛大過人
(不過後來張璉覺得「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對得太俗,他對出了「僧游雲 隱寺,寺隱雲游僧」的絕妙下聯)
10、壽聯一幅:(補乾隆的)
八旬老太不是人,南海觀音下凡塵
三個兒子都作賊,天宮偷桃獻母親
11、袁枚到紀曉嵐故鄉,臨走時留下一上聯:
雙塔隱隱,七級四面八角
後紀曉嵐回故鄉對出下聯:
孤掌搖搖,五指三長兩短
12、泰山南天門的對聯:
門辟九霄昂步三天勝跡
階崇萬級俯臨千障奇觀
13、與吳文魁對的聯:
山竹無心,空生幾對枝節
河藕有眼,不沾半點污泥
讀書好,耕田好,學好便好
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
14、難倒了紀曉嵐的一上聯:
夏布糊窗,個個孔明諸葛亮
(後來紀曉嵐的妹妹對出:老翁掌勺,勺勺粥余粥供緊 妙吧!但此聯現代有人又對出:幽香滿院,鬱郁畹華梅蘭芳 更妙!梅蘭芳名瀾,字畹華,蘭芳是藝名)
15、千叟宴上的對聯:
花甲重逢外加三七歲月
古稀雙慶更添一度春秋
(你能猜出是幾歲?)
16、一天,乾隆皇帝率眾愛妃在御花園飲酒取樂,忽來雅興,要公公找來紀曉嵐對對聯。
紀曉嵐遵命前來,乾隆皇帝於是和他展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激戰。
實錄於下:
乾隆皇: 海棠;
紀曉嵐: 山葯。(即中葯淮山的俗名稱也)
乾隆皇: 嫩海棠;
紀曉嵐: 老山葯。
乾隆皇: 帶露的嫩海棠;
紀曉嵐: 連毛的老山葯。
乾隆皇: 一枝帶露的嫩海棠;
紀曉嵐: 半截連毛的老山葯。
乾隆皇: 斜插一枝帶露的嫩海棠;
紀曉嵐: 倒掛半截連毛的老山葯。
乾隆皇: 頭上斜插一枝帶露的嫩海棠;
紀曉嵐: 腰間倒掛半截連毛的老山葯。
乾隆皇: 她頭上斜插一枝帶露的嫩海棠;
紀曉嵐: 我腰間倒掛半截連毛的老山葯。
乾隆皇: 我愛她頭上斜插一枝帶露的嫩海棠;
紀曉嵐: 她怕我腰間倒掛半截連毛的老山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