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一年級數學怎麼提出問題

一年級數學怎麼提出問題

發布時間:2022-05-19 07:51:56

Ⅰ 一年級數學下冊練習十七第七題第二問提是全班有72人,已檢查40人,其中有六個人近視,還能提什麼問題

可提問題如下:

1、視力未檢查還有多少人。

答:還有32人。視力未檢查人數=72人-40人=32人。

2、已經檢查的人數中,有多少人不近視。

答:有34人不近視。已檢查不近視人數=40人-6人=34人。

3、已檢查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是多少。

答:是55.55%。已檢查人數百分比=(40人÷72人)x100%=55.55%。

4、未檢查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是多少。

答:是44.45%。未檢查人數百分比=(32人÷72人)x100%=45.45%。

5、已檢查視力的人中,近視人數占已檢查人數的百分比是多少。

答:15%。近視人數占已檢查人數百分比=(6人÷4人)x100%=15%。

6、已檢查的人中,近視人數與正常視力人數的百分比是多少。

答:17.65%。近視人數與正常視力人數百分比=(6人÷34人)x100%=17.65%。

7、已檢查視力的人中,不近視人數占已檢查人數的百分比是多少。

答:85%。不近視人數占已檢查人數百分比=(34人÷40人)x100%=85%。

Ⅱ 小學一年級學生不會提數學問題怎麼辦

對於思維上有惰性不願去思考,或不習慣主動思考提問題的學生,一方面需要調動他的積極主動性,另一方面也要給予他一定的外部「壓力」迫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產生問題,提出質疑。

對於不知道提問方法的學生,在教學中注重對一些提問方法的滲透,如觀察提問法、對比提問法、聯想提問法、猜測提問法等;對於不知道如何表達的學生教師應當示範,充當「問題製造者」,潛移默化地交給學生提問的方法。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培養學生能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在小學一年級的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在數學領域中,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這已經成了教育界的一句至理名言。

培養學生善於提問題的能力,會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從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小學數學課程改革和發展學生潛力的需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一種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敢於質疑問難,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思維,擺脫思維的滯澀和定勢,促進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主動探求,有利於學生由被動學習方式向主動學習方式轉變,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發展,創新意識和學習習慣才能得到培養。所以培養學生善於提問題的能力,要從一年級抓起。

Ⅲ 一年級數學自行車摩托車汽車要怎麼提問

可以從車輛的輪子入手進行提問,例如:一輛自行車、一輛摩托車、兩輛汽車一共有多少個輪子?
通過計算可以練習應用題思維,並熟練加法運算。
應用題是用語言或文字敘述有關事實,反映某種數學關系(譬如:數量關系、位置關系等),並求解未知數量的題目。每個應用題都包括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小學數學應用題通常分為兩類:只用加、減、乘、除一步運算進行解答的稱簡單應用題;需用兩步或兩步以上運算進行解答的稱復合應用題。

Ⅳ 蘋果11個,梨9個,桃7個,你能提出什麼問題,一年級數學

先提出總數一共有多少個?
蘋果和梨一共有多少個?
梨和桃一共有多少個?
蘋果和桃一共有多少個?
再求出兩數之差有多少個?
蘋果比梨多多少個?
蘋果比桃多多少個?
梨比桃多多少個?
梨比蘋果少多少個?
桃比梨少多少個?

Ⅳ 小學一年級用數學解決問題怎麼做

一.創設情境,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師應注意選擇與學生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與情景,使數學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為學生發現數學問題,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有趣的資源,從而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索之中。例如:在教學「9加幾」這一課時可出現學校運動會場面,讓學生說說圖中你看到了什麼?又如「分類」這一課時教學中,先可在每小組的桌上放上許多日用品,飲料等東西,讓學生當營業員給這些物品分分類,把它們擺放在櫃台上。這樣,用學生身邊或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入手,能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學習和應用數學的信心,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藉助「生活經驗」培養學生發現問題
雖然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但他們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從生活中了解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我們的校園」一課教學中,可出現一個學生平時活動的場面(有人在跳遠、跑步、做游戲)師問在這兒,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同學們有的在跳遠。是啊,小朋友的活動真多。誰能告訴老師跳遠的有多少人?這個問題解決後又說:「誰還能像老師一樣看著小朋友活動的場面再提幾個數學問題嗎?這時學生會說:」跑步的有多少人?做游戲的有多少人?還有一些學生還會說,跳遠的和跑步的共有多少人?操場上一共有多少人?這樣通過再現平時學生學習生活中情境,引導鼓勵學生提出數學問題,使學生初步體會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從而使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存在著許多數學問題。
三.創設情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要把數學知識用到現實中去,就得讓學生會解決問題,所以教師就應注重創設情境,讓學生藉助生活經驗,通過自主觀察操作,小組合作討論,全班交流等方法來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學習「用數學」一課時,課件出現一幅雞圖,問:看到這些可愛的雞,你想提什麼數學問題呢?有學生說:一共有多少只雞?那麼誰來幫他解決呢?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解決問題方法。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解決的各種方法。然後每組派代表交流說說怎麼列式,並說出自己的想法。經小組討論後學生說出許多思考方法,如:(1)、分公雞、母雞,可列式為4+8=12(只)(2)、分吃米的和不吃米也可列式為4+8=12(只)(3)、分白雞和花雞可列式為3+9=12(只)。這樣通過課件情景的展示,表現出了不同的學生想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法,使學生了解到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又如在數學第77頁思考題:要拿出8角錢,你能想出幾種拿法?(其中4張2角、8張1角、1張5角)對於這題的教學,可先讓學生明白題意後,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親自動手操作人民幣,擺出不同的拿法,然後全班交流。通過操作,學生就能取得多種不同拿法。(5解、2角、1角、各1 外,1個5角3個1角等7種)這樣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後使學生初步體會可以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以尋找多個答案和解答的方法,讓學生在不斷探索與創造的氣氛中發展創新的意識。
四.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貼近於生活
「數學教學要體現生活性」,「人要學有價值的數學」,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培養數學能力,而且應該盡量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與用途。對於這一觀點,教師應讓學生參與一定的含有數學問題的實際活動,在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應用數學,就成為培養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有效措施。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講,學生的實踐活動最好是模擬現實生活與數學游戲相結合的形式。如在教學《認識鍾表》一課時,我知道這一課題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鍾表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並不陌生。因為他們早在幼兒園里,自己家裡,對這個內容都有不同程度的接觸,故在教學時設計了許多學生喜愛的活動。一開始,就讓學生用自己帶來的各種喜歡的鍾表認識鍾面。說說鍾面上有些什麼,把自己的發現和小組同學交流後,全班交流。然後在學生認識了整時和幾時半後讓學生選擇喜歡的鍾面,貼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時刻,邊貼時針和分針,邊說這個時刻自己通常在干什麼把時間截取的有變化的種時尚鍾表。觀察一組生活中的場景圖:東林小學作息時間表,湖州電視台節目預告,自己一天的時間安排表,商店的營業時間等,既讓學生生活到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又激發了學生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興趣,逐步學會用數學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使其數學能力、數學應用意識與人合作及交流意識都得到培養和發展。

Ⅵ 如何培養小學一年級學生數學「看圖提問題」的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遠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加重要。《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中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青島版數學教材中,非常重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設計了大量的「看圖提問題」情境。這對於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是難能可貴的。使學生們從義務教育一開始便埋下了「問題意識」的種子。並從具體情境設置中來調動學生們提出問題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熱情,對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及思維的發散都有很大的幫助。
「看圖提問題」的關鍵是對圖中表達信息的理解、提取、分析等。這也與現代教育對人才的新要求「學會應用信息、提取信息」的理念相吻合。因此我們要從現在起就培養學生提取信息、應用信息的意識和能力。下面我就依據教材中設置的情境圖,針對學生看圖提問題能力的培養,進行以下研究:
一、一年級學生問題意識能力的培養
實際教學中,起初為了更溫和融洽的進入學習氛圍。我採取讓學生們一邊觀察情境圖,一邊發表想法的教學方法。
面對「情景圖」呈現出的美麗畫面,學生們在贊嘆欣賞的同時,並自由發言。過程中極易出現這樣的場面:當內容豐富,色彩艷麗的畫面出現以後,我隨即提出:「你看到了什麼?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由於觀察目的不同、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水平不同,提出的問題也是各式各樣。有的說「鳥兒在飛」,有的說「花兒有紅的,有黃的」,還有的想像力特別豐富,能給你編成一篇童話……這些大都是對圖畫的簡單描述,都不能體現出所謂的「數學問題」。
接著,對同學們積極發言進行鼓勵後,進行適時的引導,使其可以從數學的角度來對圖畫進行重新觀察。「剛才你們回答的鳥兒花兒都是正確的。那你們能說出來有幾只鳥,幾朵花嗎?」這時,學生們便會數一數具體的數量並回答。緊接著再問:「你們能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嗎?」激發學生們的提問數學問題的興趣……
最後,要在看圖之後讓學生復述一下了解的信息有幾條,都有哪些內容。再讓他們找出關鍵詞,用最簡練的語言來表達信息,把修飾性的詞語去掉,把表示數量關系的字或詞用准確,並且板書出來。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一開始的發言大都是對圖面的描述,並非是提問題的。此時老師就需要去鼓勵、引導並解釋,指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發散思維,提高學習效率。
二、一年級學生問題意識能力的鞏固
「問題意識」的種子已經存在學生們的心中,並將要慢慢發芽時,須對其進行鞏固、完善。為學生真正具備問題意識能力打好根基。放到具體教學中來說,是使學生們能對「情景圖」的內容抓住重點,更有效的把握需要的信息,以提高效率。
現實教學中經常有這樣的情況:有用的信息整理出來了,還要讓學生學會區分重要信息和一般信息。這時候就需要學生們對提出的問題做出區分,有針對性。要求學生們不僅能提出問題,還要提出對應的問題。即按照要求的方向去思考、提問,是對之前問題意識能力培養的定向化鞏固。
例如:在關於「分類」內容的教學中。當信息整理後。
我說:「哎呀,內容這么多,真亂。」
學生點頭表示有同感。
我又說:「對話框中都說了跟什麼有關系的事情?」
學生回答:「跟牌子和人有關系。」
我說:「那好,我們來整理一下,把跟牌子有關系的放在一起,把跟人有關系的放在一起。」
……
通過與學生互動,一問一答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整理信息,同時把對話框內容分類寫出板書。這樣可以訓練他們把相關信息綜合考慮,摒棄無關信息,也掌握有序思考的方法。把整理好的條件,一類一類來處理。
這時我提問:「關於牌子,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學生回答以後,讓他們完整地敘述題目,以培養他們「數學」的語感。
問題解決了以後,我經常會適時追問,以達到舉一返三、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我的口頭禪是:「你還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嗎?」這樣可以督促學生去歸納、總結,把單獨的一個問題系統化。
再例如:有這樣一幅情景圖「25個同學去劃船,每隻船限乘6人,至少需要租多少只船?」。同學們有的答4隻的,有的答是5隻,我向答案是5隻的同學質疑:「算出的得數本來是4,你為什麼說至少需要5隻呢?」。孩子們回答說:「如果租4隻船,還剩下一個小朋友在岸上,所以多租一隻船」。我進一步提問:「這種情況,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回答也是多種多樣:用桶裝水的時候,裝飲料的時候,裝油的時候,用盤子裝桃的時候等等,學生自己總結出:這都是用物體裝東西的情況。真是總結得精彩及時!
因此,問題意識能力的鞏固不僅需要對問題有針對性,也需要發散思維,觸類旁通,對類似的情景有思考。讓孩子們既具備提問的意識能力,又不拘泥於情景圖中的情景。
三、一年級學生數學問題意識能力的提高
學生數學問題意識能力的提高是在熟練掌握方法的情況下,多加練習,多加思考。以達到量變引起質變,使問題意識能力對孩子們終身受益。我認為:一年級學生問題意識能力的提高需從以下幾點入手:
1. 學會觀察。解決問題的前提是提出問題,提出問題的前提是選擇信息,選擇信息的前提是發現信息。「看圖提問題」情境一般都有多個數學信息,既有文字信息,又有圖畫信息,因此教學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在觀察中找到有用的數學信息。
2.學會選擇。什麼樣的數學信息屬於一類,這要看信息間的關系。數量之間的關系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因此選擇信息時,一定要藉助直觀圖畫,使學生明白,哪些信息說得是一回事。比如:一年級數學上冊第102頁上的「我學會了嗎?」情境圖,文字信息有「我家一共養了16隻兔,這邊有……」,話沒說完,我問學生:「誰能把這個不完整信息補充完整?」學生通過數數,得出「我家一共養了16隻兔,這邊有9隻」的信息,我又問:「這個信息中有『這邊』這個詞,說明還有什麼?」學生馬上想到還有「那邊」,「那邊在哪裡?」學生很自然地去找遠處的小兔,而不會沒有目的地去找與其不相乾的信息。
3.學會分析。學會分析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學生將圖中信息找到後,就要根據信息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而解決問題時用什麼方法是很重要的。雖然一年級只學過加減法,解決問題不用加法就用減法,但什麼問題符合加法的含義,什麼問題符合減法的含義,有部分學生並不是很明白,有的只是憑感覺來列式計算。因此,當學生要解決問題前,應引導學生分析一下,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需要將所選擇的信息合起來,還是從一個數裡面去掉一個數,經過分析,幫助學生清醒地認識到問題與信息之間的關系,從而正確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年級學生數學問題意識能力的培養、鞏固、提高都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並沒有明顯的界限。關鍵是培養,使這種提問的能力內化吸收,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伴隨孩子們成長。這需要我們老師耐心的引導並通過一系列的訓練,使孩子們能「看」到一個由生活情景抽象成數學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作用很大,學生受益非淺。每次運用情境圖,都進行如此的訓練,他們就會學會面對大量紛繁的信息,知道如何去整理、歸納並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提問與思考。

Ⅶ 小學一年級數學怎樣提問題

建議你這樣和孩子說,
比如一個班有同學50人,男同學有34人,請你提出一個問題
這樣的題你可以這樣給孩子說,一個班有同學50人,男同學有34人,問題就是女同學有多少人?
問題已知男同學有34人,或者讓孩子提問,還剩下多少人?

以上僅代表個人看法,最終選擇在於。

Ⅷ 一年級數學題:足球14個,籃球17個,排球8個,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您好,首先能看出來您一定是一位負責的家長,點贊!

一年級的數學,最主要的就是認識數,加減法等問題,這道題可以提出以下一些數學問題:

  1. 一共有多少個球?

  2. 足球和籃球一共有多少個?

  3. 足球比籃球少多少個?

  4. 籃球比排球多多少個?

您,甚至孩子都可以提出來很多,可能是能把問題想復雜想難了,其實一年級數學就是這些很簡單的加減法。

望 對您有用,希望您採納我的答案,謝謝!

Ⅸ 如何教一年級孩子提數學問題

你好,通過描述能看出你想要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
一年級孩子接受知識比較慢,需要教師、家長有耐心。
可以多給孩子講解,把數學知識生活化,這樣更容易理解。
此外,也要多做練習題,不斷鞏固知識。這樣就能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

閱讀全文

與一年級數學怎麼提出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47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1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6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5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9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2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31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12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3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6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9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00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5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4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6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3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9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