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數學作文怎麼寫呢
寫作思路及要點:以生活中的數學為題,圍繞這一主題結合生活中的數學事跡展開詳細描寫,接著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觀點。
正文:
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一個井蓋、一個圓柱、一個圓形……我們可不能小看了這數學,雖然這些東西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可數學的用處可大著呢!不信,咱們來瞧瞧吧!
有一次,上二年級的小表妹來我家玩。我很歡迎她,聽說小表妹很聰明,於是我便想到考考她。我上網找到十個城市的天氣預報給妹妹,說這十個城市的天氣弄混了,麻煩你幫忙整理的既清楚又簡潔,我是想看她會不會用統計圖來整理這些城市的天氣。
妹妹接過資料,笑著對我說:「沒問題,包在我身上了!」幾分鍾的功夫,妹妹就把一張干凈、整潔的城市天氣預報的統計圖給了我。我仔細看過後,笑了笑,摸摸妹妹的頭,「真是長大了,一天比一天棒了!」妹妹客氣地對我笑了笑,然後我們倆一起出去玩了。
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只是有的人發現了,有人沒發現;只要我們認真去找,認真對待,我相信就一定會發現數學的奧秘的。一旦你發現了數學的奧秘,就會知道其中的樂趣。
像中國的墨子、祖沖之、張衡、劉益、朱世傑……外國的阿基米德、高斯、艾薩克·牛頓、伯努利、歐拉……這些著名的數學家難道天生就有這樣的神力嗎?不,他們是靠自己的不懈努力換來的成績,並不是生下來就具有特殊能力的。
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只是有的人不珍惜機會罷了,所以我們要把握好機會,把握好數學,不要到最後才後悔莫及。生活中有很多數學都在等你去探索呢!快去看看吧!
❷ 寫一篇以「生活中的數學」為題的作文
生活中的數學
學數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是人們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其實數學問題就產生在生活中。比如說,上街買東西自然要用到加減法,修房造屋總要畫圖紙。類似這樣的問題數不勝數,這些知識就從生活中產生,最後被人們歸納成數學知識,解決了更多的實際問題。
我曾看見過這樣的一個報道:一個教授問一群外國學生:「12點到1點之間,分針和時針會重合幾次?」那些學生都從手腕上拿下手錶,開始撥表針;而這位教授在給中國學生講到同樣一個問題時,學生們就會套用數學公式來計算。評論說,由此可見,中國學生的數學知識都是從書本上搬到腦子中,不能靈活運用,很少想到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掌握數學知識。
從這以後,我開始有意識的把數學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有一次,媽媽烙餅,鍋里能放兩張餅。我就想,這不是一個數學問題嗎?烙一張餅用兩分鍾,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鍾,鍋里最多同時放兩張餅,那麼烙三張餅最多用幾分鍾呢?我想了想,得出結論:要用3分鍾:先把第一、第二張餅同時放進鍋內,1分鍾後,取出第二張餅,放入第三張餅,把第一張餅翻面;再烙1分鍾,這樣第一張餅就好了,取出來。然後放第二張餅的反面,同時把第三張餅翻過來,這樣3分鍾就全部搞定。
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媽媽,她說,實際上不會這么巧,總得有一些誤差,不過演算法是正確的。看來,我們必須學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讓數學服務於我們的生活。
數學就應該在生活中學習。有人說,現在書本上的知識都和實際聯系不大。這說明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正因為學了不能夠很好的理解、運用於日常生活中,才使得很多人對數學不重視。希望同學們到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學深了,學透了,自然會發現,其實數學很有用處
❸ 數學與生活作文
學習數學是為了服務生活,我們生活中處處有生活的體現。
例如
有一次,媽媽烙餅,鍋里能放兩張餅。我就想,這不是一個數學問題嗎?烙一張餅用兩分鍾,烙正、反面各用一分鍾,鍋里最多同時放兩張餅,那麼烙三張餅最多用幾分鍾呢?我想了想,得出結論:要用3分鍾:先把第一、第二張餅同時放進鍋內,1分鍾後,取出第二張餅,放入第三張餅,把第一張餅翻面;再烙1分鍾,這樣第一張餅就好了,取出來。然後放第二張餅的反面,同時把第三張餅翻過來,這樣3分鍾就全部搞定。
這就是統籌學:
下面舉一個復雜的例子:
「燒水泡茶"有五道工序:
1、燒開水、
2、洗茶壺、
3、茶杯,
4、拿茶葉、
5、泡茶。
燒開水、洗茶壺、茶杯,拿茶葉是泡茶的前提。
各道工序用時表: 燒開水 15分, 洗茶壺 2分, 洗茶杯 1分, 拿茶葉 1分 泡茶 1分
方法比較:
方法1:
第一步:燒水;
第二步:水燒開後,洗刷茶具,拿茶葉;
第三步:沏茶。
方法2:
第一步:燒水;
第二步:燒水過程中,洗刷茶具,拿茶葉;
第三步:水燒開後沏茶。 讓學生比較這兩個演算法有何不同,並分析哪個演算法更優。
①工序安排不同
甲:燒開水 同時 ,洗茶壺,洗茶杯,拿茶葉
乙:燒開水 之前 ,洗茶壺,洗茶杯,拿茶葉
丙:燒開水 之後 ,洗茶壺,洗茶杯,拿茶葉
②花的時間不同,
甲: 16 分鍾
乙: 20 分鍾
丙: 20 分鍾
可見掌握了數學,在生活中很有用處。
除了做事,做買賣也要用到數學。
比如商品的打折等等,劃不劃算都要靠你的數學知識。
❹ 生活中的數學就是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數學問題寫一篇400字作文,小學二年級
摘要 今天,媽媽帶我去菜場買菜。菜場里的菜可多了!
❺ 數學<<生活中的數>>500字作文
1.今天天氣晴朗,我來到了超市購物我一進去看到了好多東西。於是我就拚命地購物馬上我的筐子都滿了,我就問爸爸:「你能把這里的東西算好嗎?爸爸摸了一下腦袋這么多東西誰能一下子算好啊?我說我能。馬上我算著腦袋都被算累了。爸爸想出了好辦法去找收銀圓要他來幫助我們。
來到了收銀台前對阿姨說:「你能幫我算一下嗎?我們用口算太難算了。請你幫我們算一下,不一會兒就算了出來,我連聲贊嘆說:「好,太厲害了,我就問了阿姨一句你是怎麼做到的,阿姨說:」這種小事難不到我。我都是靠了手機計算的,我說我這么怎麼這么笨啊,沒想到這一點啊。我們清理東西好了就走了,我一直在想為什麼阿姨知道這一點呢?我疑惑起來阿姨怎麼會想到這一點而我就想不到呢?
等我回到家中我領悟到了,生活中也有數學就象今天發生的事情,就有數學的東西。比如你在算很多東西的時候算不清楚就用計算器如果沒有計算器也可以用手機類的東西計算這些數字不就解決了嗎?凡是解決數學類的東西都要靠腦袋。
所以生活離不開數學,你如果碰到數學計算難的時候就用點腦子去想辦法。
2.有一次吃晚飯的時候,我看見餐桌上有一桶匯源桃汁飲料,我正想喝時,爸爸問我:「你知道一桶桃汁飲料多少毫升?」我回答說:「100毫升——1升。」
爸爸高興地說:「回答正確,嘉獎一杯!」我興高采烈地倒了一杯,然後喜滋滋地喝下去。爸爸又問:「那一升倒幾碗呢?」我大致地看了一下,飯碗能裝25毫升,我用100÷25=4,然後我信心百倍地說:「能裝4碗!」爸爸興奮地說:「完全正確。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知識,一會兒吃完晚飯,你能再找些數學的例子嗎?」「沒有一點問題!」我肯定地回答。
吃過晚飯,我就在家仔細地尋找數學的例子。我先看見了「真真」牌乖乖豬紙巾紙,它的規格是:210mm×210mm,這張紙巾象手帕,難怪又叫紙手帕呢!接著,我又發現了「兒童成長紀錄表」——量身高的儀器,我一量媽媽的身高:160cm;我的身高:136cm,我比媽媽矮了24cm,還需要多多吃飯哦!最後,我觀察到桶裝礦泉水的凈含量:18.9l,我們家平均一星期喝一桶水,那一年大約喝19l×52=988(升);一桶水6元,一年花6×52=312元。
仔細觀察,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領悟到數學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沒學過數學,不懂得怎樣數數兒會怎麼樣,那樣一來,就不知道自己有多高,也不知道自己花多少錢,生活將變成一團亂麻了。所以我們要好好學數學,將數學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去。
❻ 寫一篇關於數學與生活的文章大概400字求抄
一年一度的美食節又到了,我拉著爸爸媽媽的手,隨著歡樂的人群,來到了美食廣場。節日的廣場是人的海洋,美食的天地。可以坐著吃的地方已經沒有了,只能一邊買一邊吃,一邊吃一邊買。一串魚丸兩塊錢,媽媽給了我十塊錢,我買了三串,找回了4元。接著我要吃雞腿,媽媽又拿了100塊錢,站在旁邊看著我,我胸有成竹地跟湖北的女人買了三隻,我想,三乘以五,等於十五,那麼,用100減去15,就等於85了,我跟媽媽說,是不是要找回85塊錢呢?媽媽笑咪咪地看著我,「為什麼呢?」我解釋了一下,接著,她果然找回了85塊錢給我。我心裡樂滋滋地,原來學數學的作用這么大,處處用得著數學呢。吃完了美食,我們又去購物,媽媽一眼相中了一種暖色的被單,各買了大、小一床。大的38元,小的28元,媽媽給了100塊。媽媽說:「這下,要找回多少呢?」我歪著頭,掰著手指,算了算,低聲說:「找回34塊。」「媽媽說:「為什麼說的這樣低聲呢?」「因為我不知有沒有算對。」「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孩子。要想學好數學,除了興趣,還要有信……」我瞥見她給了媽媽35塊,正要說多了一塊,媽媽已經給了她1塊了。我皺起眉頭,但仔細想,就想明白了。這,就是生活中的數學。數學,跟生活息息相關。今後,我一定要更加認真地學好數學。
❼ 求一篇質量好一點的數學作文《數學與生活》字數在450字以內。
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這是對數學與生活關系的精彩描述。《數學課程標准》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要求「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情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就強化了數學教學的生活性和實用性。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必須架起數學與生活的橋梁,不但要把生活引進課堂,促其「生活化」,而且要讓學生帶著數學走進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數學,去體會數學的價值,促其「數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