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蒙氏數學加減法板,紅藍定規尺怎麼用
使用方法
提示一:10的基本加算練習
1、取出加法板和定規尺讓幼兒觀察,說一說其特徵,區分紅,藍定規尺。
2、藍色定規尺,按從9到1的順序(左端對齊)擺在加法板的上方左側。
3、紅色定規尺,按從9到1的順序(左端對齊),對准加法板上的中間紅線擺好。
4、取一個藍色定規尺「1」放在加法板第一行第一個方格中,然後用右手指數後面的空格,數到10,得出結論「9」,「1」和「9」和起來是「10」。取紅色定規尺9接放到「1」的後面,再從1-10數一下(驗證),再把此板向下移一行。
5、取藍色定規尺「2」及紅色定規尺「8」做10的合成。以此類推。
6、家長還可以口頭或寫出作業單給幼兒出題目練習,也可以用此方法練習10以內各數的合成。 提示二:構成11-18的加算練習
1、先把紅藍定規尺的「1」取走。
2、取藍色定規尺「2」放在加法板上,再放紅色定規尺「9」,「2加9等於。。。。。。11」得出「11」的結果。
a)從第一個格開始數1、2、。。。。。。11。
b)看定規尺終點上方標出的數字「11」。以此類推,分別放在3+8,4+7,。。。。。。9+2等於11。
c)用此方法練習11-18各數的加法。
家長可以出一些小作業單,每張作業單上要得數相同,待幼兒能力提高後再出混合得數的作業單。幼兒操作正確,家長要給予獎勵。
蒙特梭利數學系列教具之——減法板
一、教具構成:
畫有橫18格,縱12格組成的方格板,印有1-18的數字。1-9是藍色,10-18是紅色,在9 的地方用1條藍色直線隔開。
定規尺:A、紅、藍色1-9板條各9枚,紅色定規尺上有刻度。
定規尺;B、自然色的木製定規尺17枚,上面沒有數字與刻度。
二、教具目的:
練習1-18以內的減算
三、教具操作
提示一:不用自然色定規尺的減算練習(10以內數)
1、取出減法板和紅、藍色定規尺。讓幼兒觀察,並說一說特徵,區分紅藍定規尺。
2、在減法板的上方左側按從9到1的順序自下而上擺好紅色定規尺,再沿中間藍色直線的上端自9到1,自下而上擺好藍色定規尺。
3、取一個圓環放在減法板上沿「10」的數字上面。
4、取紅色定規尺中的「1」放和板左上第一格,取藍條「9」接在「1」後面。先指「10」,後指「1」和「9」並說:「10可以分成1和9」,邊說邊指,做完後把定規尺向下移一行。
5、取紅色定規尺「2」放在「1」的上邊,取藍色定規尺「8」接在「2」的後面,敘述方法同前。
6、以此類推,完成10可以分成9和1
7、也可以鼓勵幼兒做其它數的練習(1-9)。
提示二:不用自然色定規尺的減算練習(18以內)。
1、告訴幼兒試試看「18減9」用右手指減法板上的數字「18」,拿藍色定規尺9,定規尺一頭「9」字要剛好放在數字「18」(最上段右端)的下面。
2、右手指最上段左側空格,報出「9」之後,開始數空格,18-9的答案是「9」。拿紅色定規尺和藍色定規尺並排。讓小朋友注意到紅色定規尺和減法板上段的數字同樣是藍色字
3、家長可以鼓勵幼兒舉一反三,練習18以內的其它數。
提示三:使用自然色定規尺的減算練習。
1、家長可以從17-?開始練習。
2、如「試一試17-9」。操作時先從自然色定規尺中拿起最短的蓋在減法板18的數字上面(因為18與這次計算無關)(把尺蓋在方格里)。
3、其次取藍色定規尺9,一端對齊17下面排好(右側是最短的自然色定規尺)。
4、進行提示2的操作「17-9。。。。。。答案是8」。拿紅色定規尺8排在藍色定規尺旁邊。
5、做後把每枚定規尺還原。
如:做12-8
首先找自然色定規尺中6個格長度的一枚(從右頂端)蓋在減法板上,前面從1-12個空格。取藍色定規尺8,再取紅定規尺4
提示:給幼兒出的題目,答案一定要是個位數。
減法板的藍色分隔線(在9和10之間)表示減算的答案是在9以下,也就是紅色規尺一定出現在藍色線的左側。
參考資料
蒙氏教育是以義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瑪麗亞·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 , 1870~1952年)的名字命名的一種教育方法。出自《運用於兒童之家的科學教育方法》一書。
1909 年,蒙台梭利寫成了《運用於兒童之家的科學教育方法》一書,1912 年這部著作在美國出版,同時,很快被譯成 20 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流傳;100 多個國家引進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歐洲、美國還出現了蒙台梭利運動。1913 年 ~1915 年,蒙台梭利學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僅僅美國就有 2000 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一場幼兒教育的革命。
基本原則
1、以兒童為中心。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視兒童為有別於成人的獨立個體。
2、反對填鴨式教學。主張從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性地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
3、把握兒童的敏感期。順著敏感期學習的特徵,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
4、教師扮演協助者的角色。教師須對孩子的心靈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對孩子發展的狀況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對孩子適性、適時的協助與指導。
5、完全人格的培養。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協助孩子正常化。
6、尊重孩子成長步調。沒有課程表和上下課時間,使孩子能夠專注地發展內在的需要。
7、混齡教學。不同年齡孩子會相互模仿、學習,養成兒童樂於助人的良好社會行為。
8、豐富的教材與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過「工作」,從自我重復操作練習中,建構完善的人格。
9、摒除獎懲制度。採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養孩子正在萌芽的尊嚴感。
10、爆發的教學成果。採取尊重孩子內在需求的方式,讓孩子適時、適性地成長,短期內不易察覺成果,但卻會在某一時間以爆發的力量彰顯出孩子內在心智的成長。
特點
蒙台梭利認為:兒童具有巨大的潛能,他生命的發展是走向獨立。通過具體的練習如生活基本能力練習、五官感覺練習、智能練習(語言、數學、科學)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礎。
蒙氏教室是一個小社會的雛形,孩子在其中學會尊重別人,接受別人,學習如何分享自己學會的知識技巧,學會如何領導別人。蒙氏教室提供了培養兒童情感智商的環境。
蒙台梭利課程,包括感覺、動作、肢能、語言和道德發展等,使個體成為一個身心統整合一的人。「自由」與「紀律」合一,「個性」與「群體」兼顧。啟發幼兒使他們有能力解決困難,適應新的環境,達到自我構建和心智發展的目的。
蒙氏教育的原則:
以兒童為主——為的是給孩子打造一個以他們為中心,讓他們可以獨立「做自己」的「兒童世界」。
提供充分的教具—— 孩子是靠感官來學習的,我們提供給他的良好刺激愈多就愈能激發他的內在潛能。所以,設計一個適合孩子的生長環境,應該是能提供豐富的教材(包括自然的、人文的),以誘發他自我學習的樂趣。
不「教」的教育—— 反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育,而主張籍由良好的學習環境,亮麗豐富的教具,讓兒童主動去接觸、研究,形成智慧。
把握敏感期的學習—— 0~6歲的兒童,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會出現對不同事物的偏好的各種「敏感期」。蒙台梭利科學幼教法強調掌握兒童「敏感期」,而給予適切的學習。
蒙台梭利教育擁有一套蘊含無限教育價值的學具,這套學具利用幼兒感覺的敏感性,透過可供幼兒操作的教具,讓孩子們輕松愉快的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吸收許多抽象的概念。尊重幼兒重復練習的特性,所有學具幼兒可以反復操作,滿足幼兒生理心理上的需要。
教師居於協助啟導的地位—— 教師必須放棄傳統自以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從旁適時地給予兒童協助與引導,讓兒童成為教育的主體,使他們動頭腦、有智慧。
父母才是真正的關鍵—— 孩子的教育,並不只限於學校一隅,整個社會環境的影響,更是無所不在。
參考來源蒙氏教育(教育領域術語)_網路
『貳』 孩子學加減法是該背口訣表心算還是用手指或者那種串珠盤
最好是背口決,現在的幼兒園都教寶寶背口決,如果在家教寶寶用手指或串珠盤,寶寶會起沖突的,而且不容易適應。最好是先讓寶寶背會口決,然後多提問寶寶,這樣口決會慢慢記住並運用的算數中。
『叄』 數學加減法用算盤怎麼算
算盤下面的珠子代表1,上面的珠子代表5,當下面滿4個的時候,你還要算到下面的珠子,就把上面的一個珠子撥下來,下面的珠子全部歸位,要是你上面的珠子要算第二個的時候,就在前面(從左到右)的珠子下面撥一個上去,以此類推
『肆』 如何在電腦鍵盤上運用加減乘除法來算數學
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解決問題:
1、直接使用計算器軟體即可。
『伍』 算盤怎麼用
算盤是長方形的,四周是木框,裡面固定著一根根小木棍,小木棍上穿著木珠,中間一根橫梁和算盤分成兩部分,每根木棍的上半部有兩個珠子,每個珠子當五,下半部有五個珠子,每個珠子代表一。
用算盤計算稱珠算,珠算有對應四則運算的相應法則,統稱珠演算法則。隨著算盤的使用,人們總結出許多計算口訣,使計算的速度更快了。相對一般運算來看,熟練的珠算不遜於計算器,尤其在加減法方面。
把木板刻為3部分,上、下兩部分是停游珠用的,中間一部分是作定位用的。每位各有5顆珠,上面一顆珠與下面四顆珠用顏色來區別,後稱之為「檔」。上面一珠當五,下面四珠每珠當一。
直加滿五加進十加破五進十加,加一: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進一。加二:二上二,二下五去三,二去八進一,加三:三上三,三下五去二,三去七進一,加四:四上四,四下五去一,四去六進一,加五:五上五,五去五進一。
加六:六上六,六去四進一,六上一去五進一,加七:七上七,七去三進一,七上二去五進一,加八:八上八,八去二進一,八上三去五進一,加九:九上九,九去一進一,九上四去五進一。
珠算發展歷程
古珠演算法是以手撥算珠進行運算。古珠算只用這十個碼衍化各種演算法,為了便於掌握而編成口訣。到了明代。在明代規范珠演算法的中心思想是提高機械化程度,盡可能達到不假思索地撥珠得數的自動化目的。
明代完善珠算機械化演算法的直接結果,就是使數學在大眾中空前普及。運用珠算機械化演算法,口誦歌訣,撥珠練習,即便不懂原理,也能掌握珠演算法。不管公學、私塾和家教,以及商工店主授徒,都能夠教學珠演算法,即便小孩子也都能學會和掌握。
這種珠演算法一直延續到 20 世紀 50 年代,有些地方甚至直到如今。也正是這個緣故,珠算得以很快傳播,以致傳到海外。在他的科學發現、發明和創造中,靠珠算完成了極其浩繁的計算,導致他發現了"十二平均律",這是世界頂尖的發現。
『陸』 EXCEL加減法的公式是什麼 怎麼用啊
1、首先製作好自己的表格
『柒』 怎樣學會算盤加減法
會口訣~~~找個會用算盤的,三五分鍾就可以教會你。也就是演示給你看一下就會了,在這上面是沒有人可以說清楚的。其實很簡單,我記得讀小學3年及的時候老師教一節果就都會了。
『捌』 10以內的加減法轉盤表怎麼做
10以內的加減法轉盤表做法:找兩張不同顏色的卡紙,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並把它們剪下來,最好兩個月半徑相差三厘米,把兩個不同的圓分畫成九份,九九乘法表,分成九分,在兩個大小不同的圓上寫上一到十,圖釘和橡皮把兩個釘在一起即可。
1、橫著看的規律:從左到右差減小,相鄰的兩個差,相差1。
2、豎著看的規律:自上而下,差越來越大,上下相鄰的兩個差,相差1。
十以內加法表豎著看,最底層的數最大,最底層的結果比上一層大一,每一層都是這個層數的結果比上一個數大1。
在算術中
加法有幾個重要的屬性。 它是可交換的,這意味著順序並不重要,它又是相互關聯的,這意味著當添加兩個以上的數字時,執行加法的順序並不重要。 重復加1與計數相同; 加0不改變結果。 加法還遵循相關操作(如減法和乘法)。
加法是最簡單的數字任務之一。 最基本的加法:1 + 1,可以由五個月的嬰兒,甚至其他動物物種進行計算。 在小學教育中,學生被教導在十進制系統中進行數字的疊加計算,從一位的數字開始,逐步解決更難的數字計算。
『玖』 數學符號里的「加減」(±)怎麼打
1、以2345王牌輸入法為例,在中文模式下,直接輸入「jiajian」拼音,就會出現±符號。